网络安全法论文(精选5篇)

  • 网络安全法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特点:美国互联网监管体系主要包括立法、司法和行政三大领域和联邦与州两个层次;涉及面较为全面,既有针对互联网的宏观整体规范,也有微观的具体规定,其中包括行业进入规则、电话通信规则、数据保护规则、消费者保护规则、版权保护规则、诽谤和色情作品抑…

网络安全法论文(精选5篇)

网络安全法论文范文第1篇

然而,法律的成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放眼全球,各国在对互联网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控制方面已达成共识。据统计,世界上有90多个国家制定了专门的法律保护网络安全。分析来看,在管控手段方面,有的国家通过专门的国内立法进行管制,如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等;有的国家则积极开展公私合作,推动互联网业界的行业自律以实现网络管制,如英国。在管控对象方面,主要涵盖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和打击网络犯罪等方面。在我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出台之前,不妨看看全球各国在网络立法方面的经验及启示。

美国:社会安全层面备受关注

特点:美国互联网监管体系主要包括立法、司法和行政三大领域和联邦与州两个层次;涉及面较为全面,既有针对互联网的宏观整体规范,也有微观的具体规定,其中包括行业进入规则、电话通信规则、数据保护规则、消费者保护规则、版权保护规则、诽谤和色情作品抑制规则、反欺诈与误传法规等方面,这些法规多达130多部。

“9·11事件”是美国网络安全立法的转折点,此后,美国的网络安全立法主要侧重于“国家安全层面”。如2001年美国通过了《2001年爱国者法案》,该法第215条允许美国国安局收集反恐调查涉及的包括民众在内的任何电话通信和数据记录以保护“国家安全”。2002年通过《2002年国土安全法》第225条“网络安全加强法”,该法旨在扩大警方监视互联网的职权,以及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调查用户数据资料的权力,从而保护“国家安全”。2002年美国通过《2002年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该法的目的是全面保护美国政府机构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

近些年,美国开始关注“社会安全层面”的网络安全立法。如2010年美国审议了《2010年网络安全法案》,该法案是为了确保美国国内及其与国际贸易伙伴通过安全网络交流进行自由贸易,从而对网络安全的人才发展、计划和职权、网络安全知识培养、公私合作进行规定。2010年美国还审议了《2010年网络安全加强法案》,该法案的目的为了加强网络安全的研究与发展,推进网络安全技术标准制定。

此外,美国还高度重视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国家网络基础设施保护法案2010》规定,国会应在网络基础设施保护领域设置“安全线”,以保障美国的网络基础设施安全,并在政府和私营部门之间建立起网络防御联盟的伙伴关系,促进私营部门和政府之间关于网络威胁和最新技术信息的信息共享。《网络空间作为国有资产保护法案2010》则授权国土安全部对国家机构的IT系统进行维护监管,规定总统可宣布进入紧急网络状态,并强制私营业主对关键IT系统采取补救措施,以保护国家的利益。

欧盟:立法、战略、实践相互交融

特点:欧盟在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方面成效显著。欧盟网络安全体系主要包含三大部分,一是立法,二是战略,三是实践。立法体系包含决议、指令、建议、条例等,战略体系包含长期战略与短期战略,实践则包含机构建设、培训、合作演练等多项内容。

在立法方面,2006年3月马德里和伦敦公交系统遭遇恐怖袭击后,欧盟颁布了《数据保留指令》,该指令要求电信公司将欧盟公民的通信数据保留6个月到两年。但2014年4月8日,欧洲法院裁定《数据保留指令》无效,理由是该项指令允许电信公司对使用者日常生活习惯进行跟踪,侵犯了公民人权。

在战略方面,2012年3月28日,欧盟委员会欧洲网络安全策略报告,确立了部分具体目标,如促进公私部门合作和早期预警,刺激网络、服务和产品安全性的改善,促进全球响应、加强国际合作等,旨在为全体欧洲公民、企业和公共机构营造一个安全的、有保障的和弹性的网络环境。2012年5月,欧洲网络与信息安全局《国家网络安全策略——为加强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努力设定线路》,提出了欧盟成员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应该包含的内容和要素。2013年2月7日,欧盟委员会和欧盟外交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宣布欧盟的网络安全战略,对当前面临的网络安全挑战进行评估,确立了网络安全指导原则,明确了各利益相关方的权利和责任,确定了未来优先战略任务和行动方案。这被认为是对2012年欧洲网络与信息安全局策略的积极响应。战略着力加强网络监管的体制、机制建设;加快建立国家网络犯罪应对机构,明确工作任务;制定网络防御对策,从领导、组织、教育、训练、后勤等方面增强欧盟网络防御能力,并创造更多的网络防御演习机会;发展行业技术资源;推动双边多边合作等等。

在实践方面,2013年1月,欧盟委员会在荷兰首都海牙正式成立欧洲网络犯罪中心,以应对欧洲日益增加的网络犯罪案件。网络犯罪中心连通所有欧盟警务部门的网络,整合欧盟各国的资源和信息,支持犯罪调查,从而在欧盟层面找到解决方案,维护一个自由、开放和安全的互联网,保护欧洲民众和企业不受网络犯罪的威胁。2013年4月,欧洲部分私人网络安全公司联合成立了欧洲网络安全小组,通过联合600多名网络安全专家针对问题作出快速有效的反应,建立伙伴关系。同时利用“一线经验”优势,在网络防御政策、风险预防、缓和实践、跨境信息共享等问题上向政府、企业和监管机构提供更有效和实用的建议。

英国:法律的侧重点因势而变

特点:英国早期的互联网立法,侧重保护关键性信息基础设施,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英国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的同时,也强调网络信息的安全、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

2000年,英国制定了《通信监控权法》,规定在法定程序条件下,为维护公众的通信自由和安全以及国家利益,可以动用皇家警察和网络警察。该法规定了对网上信息的监控。“为国家安全或为保护英国的经济利益”等目的,可截收某些信息,或强制性公开某些信息。2001年实施的《调查权管理法》,要求所有的网络服务商均要通过政府技术协助中心发送数据。2014年7月,英国政府召开特别内阁会议,通过了《紧急通信与互联网数据保留法案》,该法案允许警察和安全部门获得电信及互联网公司用户数据的应急法案,旨在进一步打击犯罪与恐怖主义活动。

同时,随着英国对于整个网络空间安全所受到的危险的认识程度提高,英国政府全面推行网络安全战略,加强行业自律。2009年,英国成立“网络安全与信息保障办公室”,支持内阁部长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来确定与网络空间安全相关的问题的优先权,联合为政府网络安全项目提供战略指引。

2010年10月,英国《战略防务与安全审查——“在不确定的时代下建立一个安全的英国”》,将恶意网络攻击与国际恐怖主义、重大事故或者自然灾害以及涉及英国的国际军事危机共同列入安全威胁的最高级别,界定了15种要优先考虑的危险类型。2011年11月,英国公布新的《网络安全战略》,表示将建立更加可信和适应性更强的数字环境,以实现经济繁荣,保护国家安全及公众的生活所需;并将加强政府与私有部门的合作,共同创造安全的网络环境和良好的商业环境。2014年,英国情报机构政府通讯总部授权六所英国大学提供训练未来网络安全专家的硕士文凭,这一特殊学位是英国2011年公布的“网络安全战略”的一部分。2015年,英国还按照国家网络安全计划推出“网络安全学徒计划”,鼓励年轻人加入网络安全事业。

澳大利亚:安全立法与国家战略双管齐下

特点:澳大利亚政府通过不断完善信息安全有关法规标准、推动政府部门相互协作、重视关键基础信息保护、增强全民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建立安全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信息产品测评认证体系等方面工作,逐步构建起较为完整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澳大利亚政府及各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标准和指南,包括《电信传输法》、《反垃圾邮件法》、《数字保护法》、《信息安全手册》等,修订了刑法,以适应打击新型网络犯罪。2000年,澳大利亚政府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指南。2001年,“保护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政策”,即政府信息安全行动计划,对澳大利亚关键基础设施进行保护。此外,澳大利亚标准局还制定和采纳了一系列信息安全标准,主要包括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信息安全管理标准、澳大利亚联邦政府IT安全手册、IT安全管理的信息技术指南等。政府部门都被要求遵循这些标准,执行情况由国家审计署进行审查。

2009年11月23日,澳大利亚政府《国家信息安全战略》,详细描述了澳大利亚政府将如何保护经济组织、关键基础设施、政府机构、企业和家庭用户,使之免受网络威胁。战略确立了国家领导、责任共担、伙伴关系、积极的国际参与、风险管理和保护价值观六大指导原则。

该战略还提出了信息安全三大战略目标:一是让澳大利亚所有公民都意识到网络风险,确保其计算机安全,并采取行动确保其身份信息、隐私和网上金融的安全。二是让澳大利亚企业能利用安全、灵活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确保自身操作和客户身份信息与隐私的完整性。三是让澳大利亚政府能确保其信息与通信技术是安全的且对风险有抵抗力。

此外,战略还确定了信息安全战略的优先重点包括:增强针对网络威胁的探测、分析及应对,重点关注政府、关键基础设施和其他国家系统的利益。为澳大利亚公民提供相关教育,并提供相应的信息、信心和工具以确保其网络安全。与商业伙伴合作,以促进基础设施、网络、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与灵活性。为保护政府ICT系统的最佳实践进行建模,包括与政府进行网上交易的系统。促进全球电子运作环境的安全性、灵活性与可信度。维护法律框架和执行力的有效性,从而确定并起诉网络犯罪。培养具有网络安全技能的劳动力,使之具备研发能力以开发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日本:政府与民间“协同作战”

特点:在网络安全方面,2013年6月10日,日本正式《日本网络安全战略》,提出了创建“领先世界的强大而有活力的网络空间”,实现“网络安全立国”的目标。

2014年11月6日,日本国会众议院表决通过《网络安全基本法》,规定电力、金融等重要社会基础设施运营商、网络相关企业、地方自治体等有义务配合网络安全相关举措或提供相关情报,此举旨在加强日本政府与民间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协调和运用,更好应对网络攻击。该法还规定,日本政府将新设以内阁官房长官为首的“网络安全战略本部”,协调各政府部门的网络安全对策,与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IT综合战略本部等其他相关机构加强合作。

在消灭垃圾邮件、计算机病毒以及保护网民隐私信息方面,日本也有明确的法律。日本2011年对《刑法》进行了部分修正,要求网络运营商原则上保存用户30天上网和通信记录,根据必要还可以再延长30天。2015年1月8日,日本总务省就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如何保存用户的通信记录召开专家会议进行了讨论,拟明确此前由服务商自行确定的保存的内容和时长。

此外,日本还采取了完善信息安全机构、扩充网络安全力量、健全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研发网络安全技术、举行信息安全演习、举办黑客技术比赛、严厉打击网络违法行为、广泛开展交流合作等一系列举措,加强信息网络安全建设。

新加坡:内容管制和信息保护不可偏废

特点:新加坡在网络安全立法主要涉及对网络内容安全、垃圾邮件管控和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主要立法包括:《国内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垃圾邮件控制法》、《网络行为法》、《广播法》、《互联网操作规则》等。

《国内安全法》是新加坡国家安全的基础性法规,其在管理网络安全方面规定了禁止性文件与禁止性出版物,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报告义务,以及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国家机关拥有的调查权与执法权。《网络行为法》同样也明确规定了对网络内容进行管制的条款。此外,《广播法》与《互联网操作规则》则较为具体的规定了网站禁止的内容,如规定互联网禁止出现危及公共安全和国家防务的内容等,同时明确网络服务提供商与网络内容提供商在网络内容传播方面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包括其负有的审查义务、报告义务和协助执法的义务。《互联网操作规则》明确规定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内容提供商应承担自审义务,配合政府的要求对网络内容自行审查,发现违法信息时应及时举报,且有义务协助政府屏蔽或删除非法内容。

保护个人信息及隐私最早体现在新加坡政府与互联网服务商共同制定的《行业内容操作守则》中,其规定互联网服务必须尊重用户的个人资料。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项立法是2012年10月新加坡国会通过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案》,该法案的制定目的在于保护个人信息不被盗用,或滥用于市场营销等途径。法案规定,机构或个人在收集、使用或披露个人资料时必须征得同意,必须为个人提供可以接触或修改其信息的渠道。手机软件等应用服务平台也属于该法案的管控范围,法案规定禁止向个人发送市场推广类短信,用网络发送信息的软件也同样受到该法案的管制。

印度:“母法”和部门法规相辅相成

特点:印度以《信息技术法》的专门立法为中心,各部门法相关规定相辅佐,形成点、线、面结合的互联网法律体系。

2000年是印度互联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00年5月,内阁议会通过了《信息技术法》,并于2000年8月15日正式生效。该法的立法目的之一,便是规范电子商务活动,防范与打击针对计算机和网络的犯罪。《信息技术法》第九章规定了8类行为构成“破坏计算机和计算机系统”犯罪,一经查实,犯罪者要负担的民事赔偿金额最高可达1000万卢比(约合200万元人民币)。这八类行为包括未经许可侵入他人计算机、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私自下载他人计算机或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制造和散播计算机病毒等。第十章规定了“网络上诉法庭”用以专门受理计算机和互联网领域的争议案件。详细规定了网络上诉法庭的人员组成、法庭组成、管辖范围、审理程序和权限。第十一章详细规定了计算机相关犯罪。如篡改计算机源文件即故意隐瞒、销毁、破坏、更改计算机源代码的行为可判处3年监禁或多达2万卢比的罚款。

印度在2006年和2008年修正又增加了很多新的计算机犯罪类型。两次修改主要是对新型的网络犯罪作出了规定,并在2008年的修正案中重点规定了网络恐怖主义的内容,将网络反恐上升到了新的高度。规定通过拒绝计算机访问或未经授权企图侵入计算机系统或引起计算机病毒传播等方式威胁印度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以及引起人民的恐慌、或通过其他类似手段导致人们生命财产受到损害、对人民必不可少的生活设施以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造成破坏的行为,以及未经授权侵入或访问因国家安全或外交关系原因采取了访问限制手段的信息、数据或计算机数据库的行为。

该法案被认为是规范互联网的“母法”,针对该法案,自2000年开始,印度先后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在2006年和2008年出台了修正案,同时,印度刑法典、刑事诉讼法、银行法、证据法也进行了相应的修改以适应信息网络发展的要求。至此,印度形成了以《信息技术法》的专门立法为中心,各部门法相关规定相辅佐,政府政策为指导的国家互联网管理法律体系。

国外网络安全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立法保障网络安全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分析来看,我国网络安全立法可借鉴国外在网络安全方面的立法、战略和实践三大方面。

中国的网络安全法应当立足全球视野,全面覆盖“国际法层面”、“国家安全层面”、“社会安全层面”和“企业个人安全层面”的网络安全内容。

在国际法层面,包括国家网络主权、国际条约适用等,可参考欧洲理事会《网络犯罪公约》;在国家安全层面,包括国家权力与责任等,可以参考美国《2001年爱国者法》、《2002年国土安全法》第225条“网络安全加强法”;在社会安全层面,包括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网络安全研究、网络安全技术标准制定等,可参考美国《2010年网络安全法案》、《2010年网络安全加强法案》;在企业个人安全层面,包括电子商务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等,可参考美国1997年《全球电子商务框架》、《2005年个人数据隐私与安全法》。此外,还可借鉴印度的做法,以《网络安全法》为基础,同时对《刑法》、《网络信息传播条例》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进行调整,形成以《网络安全法》为中心,各部门法相辅相成的网络安全法律体系。

在战略层面不断适应新形势,出台国家战略维护网络安全。

可借鉴欧盟的做法,成立网络安全保障机构,为政府网络安全项目提供战略指引,以此来增进国家对于网络空间和信息安全的保障。此外,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恐怖主义新态势的出现,时隔相应周期则更新出台新的“国家安全战略”,为新形势下的国家、政府、社会和个人网络安全提供战略指导。

可借鉴澳大利亚的做法,根据我国互联网的现状和特点,制定信息安全的战略或规划,明确不同阶段的信息安全目标,划定政府部门、运营商及用户保护信息安全的责任。

在实践上,应加强公私部门合作,加大网络安全保障力度。

网络安全法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设计)题目:中学校园网络安全防护及对策初探---以昌吉市一中校园网络为例

1、选题来源及意义

1.1选题来源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以校园网络为平台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如校园一卡通服务、办公自动化应用(OA)、教务管理、图书管理、电子邮件服务、校校通服务、网上学习等。然而在开放式网络环境下,校园网络的使用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一方面,由于使用校园网络最多的是学生和教师,学生对于网络这样的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可能会下载一些黑客软件或带有病毒的软件,从而破坏校园网络系统,加之学生不懂得爱惜,对于暴露在外界的网络设备造成一定破坏,据统计,80%的校园网络的攻击都来自于校园网内部[1];另一方面,来自外部的网络用户对IP地址的盗用、黑客攻击、病毒攻击、系统漏洞、信息泄露等方面的隐患也会对校园网络造成破坏。综上所述,校园网络的安全问题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攻击。因此,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应用各种安全技术,有效的加强、巩固校园网络安全问题非常重要。通过笔者在昌吉市一中网络中心实习的经历,发现昌吉市一中校园网络原有方案只是简单地采用防火墙等有限措施来保护网络安全。防火墙是属于静态安全技术范畴的保护,需要人工实施和维护,不能主动跟踪入侵者。而管理员无法了解网络的漏洞和可能发生的攻击,严重的影响的正常的教学工作。因此针对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的防护更不容轻视。[2-3]

1.2选题意义

校园网络的安全建设极其重要,源于校园网一方面为各个学校提供各种本地网络基础性应用,另一方面它也是沟通学校校园网络内部和外部网络的一座桥梁。校园网络应用遍及学校的各个角落,为师生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资源,方便了师生网上教学、交流、专题讨论等活动,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因此存在安全隐患的校园网络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办公管理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根据学校的不同性质,保证网络稳定、安全和高效运行是校园网络建设的首要任务。因此做好校园网络安全的防护及相应对策至关重要,即本论文选题意义。[4]

2、国内外研究状况

2.1国外网络安全现状

由于笔者查阅文献资料的有限性,没有查到国外校园网络安全现状的资料,因此针对国外所采取的网络安全措施进行如下概述:

(1)法律法规的制定。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意识到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广大网络用户的行为。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法国等其他许多国家都相继成立部级信息安全机构,完善网络防护管理体制,采取国家行为强化信息安全建设。

(2)网络防护应急反应机制的建立。面对网络反恐、黑客、信息的泄露、网络入侵、计算机病毒及各类蠕虫木马病毒等一系列网络危机,世界各国通过建立网络防护应急反应机制。分别从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防查杀技术等传统的安全产品方面入手,防止各种安全风险,并加快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的发展和更新.动态提升网络安全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网络安全的问题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网络安全问题只能相对防御,却无法真正的达到制止。[5-7]

2.2国内网络安全现状

由于我国在网络安全技术方面起步比其他信息发达国家晚,发展时间较短,技术不够纯熟,面对各种网络安全问题有些应接不暇,主要是由于自主的计算机网络核心技术和软件缺乏,信息安全的意识较为浅薄,不少事企单位没有建立相应的网络安全防范机制以及网络安全管理的人才严重缺乏,无法跟上网络的飞速发展。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国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如GB/T18336一2001(《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GJB2646一96(《军用计算机安全评估准则》等来规范网络用户的使用,还通过技术方面的措施进行防护,如加密认证、数字签名、访问控制列表、数据完整性、业务流填充等措施进行网络安全的维护。然而通过技术措施进行网络维护的过程中,网络管理员对技术的偏好和运营意识的不足,普遍都存在“重技术、轻安全、轻管理”的倾向,致使在管理、维护网络安全方面还有很大的漏洞。[5]国内网络安全整体的现状如上所述,通过大量文献的阅读,发现数据信息危害和网络设备危害是校园网络安全现在主要面临的两大问题,主要威胁有病毒的传播与攻击、黑客的入侵、信息的篡改等一系列安全隐患,通过采取加密认证、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漏洞扫描等措施进行防护。[3]中学校园网络管理者如何保证校园网络能正常的运行不受各种网络黑客的侵害就成为各个中学校园不可回避的问题,并且逐渐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8-10]

3、本选题的研究目标及内容创新点:

3.1研究目标:

本文在对当前校园网络面临的各类安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系统的探讨了目前常用的各种网络安全技术的功能以及优缺点,并以昌吉市一中等中学校园网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中学校园网络的物理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等角度分析威胁校园网络安全的因素,并结合昌吉市一中校园网络现有的条件,分别从设备管理、技术提供、管理人员意识等方面充分应用各种安全技术,有效加强、巩固校园网络安全,提出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策略及防范措施。从而综合利用各种网络安全技术保障本校的校园网络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3.2内容创新点:

(1)通过对昌吉市一中的校园网络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参考其他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的问题,总结出中学校园网络安全存在常见的安全隐患,并制定出针对中学校园网络隐患所采取的防范措施。

(2)将制定出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运用于昌吉市一中校园网络,制定出真正合理的、恰当的、适合现有条件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并对昌吉市一中的校园网络进行展望,使得校园网络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海新.CERNET校园网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教育网络,2005.03

[2]袁修春.校园网安全防范体系.[D].西北师范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05,5

[3]钟平.校园网安全技术防范研究[D].广东.广东工业大学.2007,4:3

[4]蔡新春.校园网安全防范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软件工程2009,4

[5]董钰.基于校园网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研究与设计[D].山东.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05,5:11-12

[6]王先国.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计算机技术.2009.12

[7]定吉安.常用网络安全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11,4

[8]顾润龙.影响校园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及防范措施.[J].咸宁学院学报.2012,9(32):155-156

[9]张伯江.国外信息安全发展动向[J].信息安全动态,2002,8(7):36-38

[10]谭耀远.新世纪中国信息安全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1,6

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手段(1、内容包括:选题的研究方法、手段及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已具备的实验条件等。2、撰写要求:宋体、小四号。)

1、文献研究法:查找文献资料时借助图书馆及网络,搜集、鉴别、整理文献。从前人的研究中得出对我们的研究有价值的观点与例证。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的目的:

(1)查取大量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常见的问题,结合昌吉市一中的校园网络现状进行分析。

(2)对国内外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进行分析,选择适合昌吉市一中校园网络安全所应对的策略。

2.访谈法:通过与昌吉市一中网络信息中心的教师交流探讨,以访谈的形式了解昌吉市一中校园网络的现状。

论文的框架结构(宋体、小四号)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影响中学校园网络安全的因素

第三章:常用的校园网络安全技术

第四章:校园网络安全建设

-----以昌吉市一中校园网络安全体系需求分析及设计

第五章:总结和展望。

论文写作的阶段计划(宋体、小四号)

第一阶段:20xx.10.1—20xx.11.20选定论文题目,学习论文写作方法及注意项;

第二阶段:20xx.11.20—20xx.12.25与孙老师见面,在孙教师的指导下,搜集材料阅读有关文献资料,按照开题报告的格式和要求完成《昌吉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

第三阶段:20xx.12.26—20xx.1.3写出开题报告,并与指导教师充分沟通,做好开题报告答辩准备;

第四阶段:20xx.1.5—20xx.1.13开题报告论证答辩;

第五阶段:20xx.1.17—20xx.3.25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始毕业论文的写作,至3月25日完成初稿交指导教师;

第六阶段:20xx.3.25—20xx.3.31写出中期报告书,接受中期检查。并根据指导教师建议完成初稿的修改;

第七阶段:20xx.4.1—20xx.4.10根据指导教师建议完成二稿的修改;

第八阶段:20xx.4.11—20xx.4.20根据指导教师建议完成三稿的修改;

第九阶段:20xx.4.21—20xx.4.25完成初定稿,并复印3份交系毕业论文答辩小组;

网络安全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网络媒体 公信力 政府监管 传统媒体

当前,网络媒体日益呈现全球化、全民化、移动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发展势头最强劲的媒体形态。网络媒体极大拓宽了社会联系渠道,社会公众表达、建议、批评、监督的方式日益多样,网络问政、微博微信反腐成为热点,党和政府也主动运用网络媒体,纷纷通过开设微博、微信等,积极推行网络政务公开,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同时,网络媒体带来了崭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平台,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方便,并不断催生出新的网络文化。2013年5月15日,新华社新媒体产业报告《崛起的中国新兴媒体—中国新兴媒体发展报告(2012-2013)》。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超过42%,中国手机用户已突破11亿,平均每10人拥有8部手机,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网络媒体用户第一大国。

然而,由于信息门槛降低,网民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网络防范虚假信息手段能力不足等原因,网络媒体中,虚假信息混淆了人们的视线,甚至误导大众,干扰正常网络信息传播秩序,严重影响网络媒体公信力,进而影响网络媒体整体形象。因此,如何把握网络媒体的舆论传播趋势和引导规律,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力,大力提升网络媒体公信力,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重要课题。

发挥政府监管作用,构建网络媒体公信力

安全性是构建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基石。既然网络是现实社会的延伸,那么现实社会的安全体系必也将在网络媒体中得以体现,否则一个充斥谎言、色情、暴力、毒品的空间将永远无法与现实社会接轨,甚至对现实社会的发展产生反作用。而建立安全的网络空间环境,则需要从加强国家立法、政府监管、技术防护等多个方面入手,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

1、加快国家立法

网络空间是继海、陆、空之后,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互联网主权是一种新的国家主权形式。事实上,网络安全是全世界都在做的事情。美、英、法、德、俄等主要国家都制定了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澳、加、荷、捷等国家相继跟进,旨在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网络安全战略,40多个国家组建了网络安全组织。美国早在1987年就制定了《电脑犯罪法》,2011年又颁布《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和《网络空间行动战略》,从国家战略层面统一部署网络安全,全面提升在网络空间的行动力和控制力。2013年2月,欧盟颁布《网络安全战略:公开、安全和可靠的网络空间》提出五项战略重点。可以看到,加强战略部署,维护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惯例。目前,我国政府虽然针对网络安全制订了一系列法律文件和行政法规、规章,但在预测、反应、防范和恢复能力方面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个人隐私保护、数据库保护、数字媒体、数字签名认证等信息空间正常运作所需要的配套法规尚不健全。2010年6月,《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指出:互联网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中国境内的互联网属于中国主权管辖范围。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完善信息网络立法,尽快制定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明确国家各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在信息安全保障上的职责,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排除国内外敌对势力和不法分子的干扰、破坏和攻击,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2、加强政府监管

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有效管理。政府作为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总代表,有义务也有权力对网络舆论的主基调进行有效监管。政府要做网络舆论空间的守护者。网络时代,网民对于国际环境,国内形势,社会风习,或其他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都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认识。面对近6亿的上网群体,如果政府不能正确的对网民群体过激行为进行合理的疏通和引导,不构建更多、更宽的平台来吸引意见的集中讨论和怨气的有效释放,而只采取“堵、藏、捂、掖”的单边行动,或者对网民的表达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持否定甚至是高压打击的态度,将有悖于信息时代的发展规律,也不利于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其次,政府要做网络舆论规则的制定者。网络时代是全民麦克风时代。政府必须依法制定清晰而明确的网络舆论表达规则,让网民在充分享受自由表达个人观点见解的同时,遵守法律与道德的底线。政府要做网络舆论方向的引导者。网络媒体行业自律组织,不论是促进互联网发展,净化网络环境,还是保障网络的安全运行,都能够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政府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国互联网协会各级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协助互联网络协会制定并实施行业自律措施,以促进网络舆论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组织宣传部门利用网络热点事件,第一时间主动设置网络舆论议题,正确引导由热点事件、敏感事件而引发的网络舆论。

3、注重软件防护

以技术手段保障网络空间安全,是目前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在这方面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强高端核心路由器、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核心技术与产品的研发支持能力,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与设备,在基础技术与关键产品上做到安全可控,提高我国网络空间国际竞争能力。同时,加大对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投入,提高我国对新兴技术的掌控能力,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产业链条。二是加强核心技术研究。要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新兴技术的安全保障,特别是要加强对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漏洞分析研究工作,建立信息技术的安全检测与审核制度,对进口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进一步完善等级保护制度和标准,继续做好等级保护定级工作。加快网络防护、入侵检测、实名上网等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并与新兴技术结合起来,提高新兴技术在应用过程的安全防护能力。建立新兴技术的信息安全预警机制,成立专门的机构对新兴技术的信息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研究。三是加强网络安全部队的建设。建设网络强国,必须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

借助传统媒体优势,打造网络媒体公信力

根据2013年4月27日“首届中国传媒公信力论坛”的中国传媒公信力数据。在绝对公信力上面,报纸与电视居于前两位,在相对公信力上,电视、报纸、网络居于前三位。出现这样的结果,得益于传统媒体的人才、技术、品牌等优势。事实上,我国国内众多传统媒体或媒体集团创办的新媒体,包括网站、微博、微信等,无不是借助和发挥所属传统媒体的人才、技术和品牌优势才得以发展壮大,其公信力也较其它社会性的网络媒体强得多。因此,网络媒体在提升自身公信力的征程中,必须学习和借助传统媒体的经验和优势。

1、借助传统媒体内容优势

内容是传媒业的灵魂,没有内容,媒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以渠道起家的网络媒体,只有以内容为基础,以渠道为平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才能加快自身的发展。从现实来看,传统媒体有着网络媒体暂时还无法比拟的内容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拥有从政治层面获得重要新闻信息的优先。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在提供调查性新闻报道、解释性新闻报道等方面具有网络媒体难以企及的优势。因此,网络媒体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借助于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移植和嫁接传统媒体内容为我所用,以提高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美国多所大学的研究也表明:即便是最好的新媒体,其生产内容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还依赖于传统媒体。

2、学习传统媒体的把关优势

网络媒体的泛众化、多元化,导致了网络中信息数量的爆炸式增长,而且这些无数的信息中又夹杂着大量的垃圾信息,这使得许多受众难以承受这样的信息重负。实际上,当传统媒体传播的信息量不足和不及时时,人们才对网络传播的大量信息抱以兴趣和希望;而当网络传播的信息量大大超过需求时,人们真正感兴趣的,只是那些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实用信息。这就对网络媒体的信息采编和把关提出了高要求。从现实情况来看,传统媒体所具备的把关能力和舆论整合功能是目前许多网络媒体所不具备的。换一句话说,网络媒体信息的准确度和可信度是网络媒体的弱项。也正因为如此,网络媒体可信度和公信力不如传统媒体,而且一些色情信息、暴力信息、虚假广告、谣言等无时无刻不夹杂在网络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网络形象。另外,网络媒介信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信息内容的碎片化,分散了舆论的整合性,使舆论引导功能受到严重的挑战,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变得越来越弱化。因此,网络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学习和吸收传统媒体新闻采编把关办法,能够整合社会良性舆论、荡涤社会有害信息,从而形成社会主流舆论、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引导功能。

3、借助传统媒体的人才优势

提升网络媒体舆论公信力,关键在于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因此,打造一支专业化人才队伍,是网络媒体公信力建设的必然要求。经过长期的发展,国内传统媒体,尤其是以党报党刊为龙头的主流媒体,都培养和积聚了一大批优秀的传媒人才,他们普遍受过正规教育和专业训练,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较高,具有较高的新闻宣传理念和丰富的新闻传播经验,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新闻采访、调查技巧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根据需要,娴熟的生产出富有智慧、击中时弊、引领社会的新闻产品。在新闻采编、策划报道、媒体管理上的制作、运营经验老道,尤其具有对新闻舆论影响力的把控能力,能够通过娴熟的编排技巧使新闻横有宽度、纵有深度。因此,网络媒体要寻求突破,最便捷的办法就是借助传统媒体人才队伍的成熟经验和成功模式。近年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越来越认识到建设具有专业水准的新闻采编队伍的重要性,频频向传统媒体的采编、策划、管理人才伸出橄榄枝,以提高自身的软实力。这种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的人才流动,既给予传统媒体巨大的冲击,也给网络媒体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当然,新旧媒体之间人才流动的内在动力,还源自两种媒体形态的各自特点,网络媒体需要传统媒体的人才和经验,传统媒体也将借助网络媒体的传播手段。正因为如此,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发展理论,已经开始被业界普遍所接受。

维护网络舆论高格调,提升网络媒体公信力

网络媒体的“正能量”,是其公信力的源泉。健康良性的网络生态舆论环境,有利于构建健康文明的社会。网络媒体的宣传和引导,是公民意识培养和网络公民道德风尚形成的重要推动力。因此,为构建和谐政府、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网络舆论环境,是网络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网络媒体提高自身公信力的根本所在。

1、坚持网络舆论高格调

网络媒体在社会公民人格构建中所处的地位、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积极构建“为民、法治、安全、文明、诚信、创新”的网络空间刻不容缓。一方面,网络媒体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网上舆论氛围,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为用户提供高品位、高格调、高质量的信息和服务,引导受众选择健康有益的网上信息;坚持自我约束,建立、健全网站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信息制作、流程,强化内部监管,增强网站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以及社会责任感;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另一方面,网络高格调归根结底是网民受众的高格调,所以网络高格调有待于网民素质的提高。因此,每个网民受众都需要从我做起, 提高自身修养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扰和不良影响,同时, 绝不向互联网虚假有害信息,特别是不在网站社区、论坛、BBS、聊天室、博客中发表、转载违法的、格调低下的言论、图片、音频、视频信息,自觉维护广大网民受众的合法权益,积极维护网络正能量,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

2、探索网络传播新路径

网络媒体要建立适应新媒体传播形态的新机制、新规则,积极探索新媒体传播规律,完善新闻传播管理机制,努力打造一支一流的、职业化现代传播队伍。坚持走新闻专业化道路,逐步形成以专业记者、专业编辑、专栏作家、知名评论员等高级专业化人才队伍为主,多层次人才聚集的格局。鼓励新闻从业人员充分利用自媒体,把握信息网络化时代的特点,及时掌握网民的思想动态、心理变化与利益诉求,同时对受众参与地域范围、受众间的交互性和受众与媒体间的交互性,以及网络媒体可掌控程度进行研究,保证舆论在网络形态的传播中始终保持道德风尚的正能量,充分发挥增强官民间沟通、缓解社会矛盾、提升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形象的积极作用。

3、推进网络队伍职业化

网络媒体从业人员与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一样,都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经济发展,以及推动人类文明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网络媒体从业人员遵守职业准则和职业道德。特别是在互联网自身即时、海量、开放的特点下,网络媒体的工作人员需要更高的职业操守来抵制利益的诱惑,坚持以客观真实、专业规范的理念报道新闻。从目前情况看,网络媒体从业人员专业来源比较广泛,在职业入门时又没有经过基本的职业教育和职业门槛的考试检验,这些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遇到某些情况,特别是在一些外界压力诱惑面前,难免会不知怎么应对,甚至做出有违职业伦理和专业要求的错误行为。因此,必须把好从业门槛关,并且通过加强监管和从业门槛的制度建设来规范网络媒队伍建设,推进网络媒体工作者职业化、规范化。同时,要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制定和完善网络媒体的职业道德规范。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应该结合职业特点,不断提升自身的伦理道德修养,并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内容,约束和修正自己的行为,从而具备高尚的品格和崇高的人生价值观,自觉地避免不良传播行为,为网民提供真实客观、积极健康的信息,从而提升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本文系安徽省社科联2013年课题】

网络安全法论文范文第4篇

1.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

2.用户参与对信息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影响——多重中介方法

3.基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架与构建流程

4.论电子档案开放利用中信息安全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美国网络信息安全治理机制及其对我国之启示

6.制度压力、信息安全合法化与组织绩效——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

7.“棱镜”折射下的网络信息安全挑战及其战略思考

8.再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

9.“云计算”时代的法律意义及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对策研究

10.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对策

11.网络信息安全防范与Web数据挖掘技术的整合研究

12.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13.处罚对信息安全策略遵守的影响研究——威慑理论与理性选择理论的整合视角

14.论国民信息安全素养的培养

15.国民信息安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16.高校信息安全风险分析与保障策略研究

17.大数据信息安全风险框架及应对策略研究

18.信息安全学科体系结构研究

19.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研究

20.美国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安全监测预警机制演进与启示

21.美国政府采购信息安全法律制度及其借鉴

22.“5432战略”: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研究

23.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信息安全的强化与冲击分析

24.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研究

25.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研究综述

26.美国电力行业信息安全工作现状与特点分析

27.国家信息安全协同治理: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28.论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的新特点与新要求

29.构建基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必要性研究

30.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研究进展

31.电子文件信息安全管理评估体系研究

32.社交网络中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研究

33.信息安全与网络社会法律治理:空间、战略、权利、能力——第五届中国信息安全法律大会会议综述

34.三网融合下的信息安全问题

35.云计算环境下信息安全分析

36.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研究综述

37.浅谈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38.云计算时代的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思考

39.“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信息安全风险防范研究

40.故障树分析法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4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风险分析方法浅谈

42.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43.用户信息安全行为研究述评

44.数字化校园信息安全立体防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45.大数据时代面临的信息安全机遇和挑战

46.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47.基于管理因素的企业信息安全事故分析

48.借鉴国际经验 完善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立法

49.美国信息安全法律体系考察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50.论网络信息安全合作的国际规则制定  

51.国外依法保障网络信息安全措施比较与启示

52.云计算下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53.云计算信息安全分析与实践

54.新一代电力信息网络安全架构的思考

55.欧盟信息安全法律框架之解读

56.组织信息安全文化的角色与建构研究

57.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视域下地理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制的重构

58.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

59.美国电力行业信息安全运作机制和策略分析

60.信息安全人因风险研究进展综述

61.信息安全:意义、挑战与策略

62.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新趋势

63.基于MOOC理念的网络信息安全系列课程教学改革

64.信息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

65.企业群体间信息安全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

66.智能电网信息安全及其对电力系统生存性的影响

67.中文版信息安全自我效能量表的修订与校验

68.智慧城市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问题分析及立法建议

69.基于决策树的智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70.互动用电方式下的信息安全风险与安全需求分析

71.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信息安全问题成因及对策探析

72.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

73.国内信息安全研究发展脉络初探——基于1980-2010年CNKI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

74.云会计下会计信息安全问题探析

75.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76.试论信息安全与信息时代的国家安全观

77.IEC 62443工控网络与系统信息安全标准综述

78.美国信息安全法律体系综述及其对我国信息安全立法的借鉴意义

79.浅谈网络信息安全现状

80.大学生信息安全素养分析与形成

81.车联网环境下车载电控系统信息安全综述

82.组织控制与信息安全制度遵守:面子倾向的调节效应

83.信息安全管理领域研究现状的统计分析与评价

84.网络信息安全及网络立法探讨

85.神经网络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应用研究

86.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的定性与定量对比研究

87.美国信息安全战略综述

88.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综合评估方法综述

89.信息安全产业与信息安全经济分析

90.信息安全政策体系构建研究

91.智能电网物联网技术架构及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研究

92.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研究

93.电力信息安全的监控与分析

94.从复杂网络视角评述智能电网信息安全研究现状及若干展望

95.情报素养:信息安全理论的核心要素

96.信息安全的发展综述研究

97.俄罗斯联邦信息安全立法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

98.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思考

网络安全法论文范文第5篇

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1.1相关概念概述

当前国际上尚未对信息安全进行统一的规定,但在学术界有一个较为统一的共识,认为网络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特征,即保密性、完整性、可控性以及可用性和抗否认性。综合各个影响范围和认可程度较高的对网路信息安全的定义,网络信息安全主要是指网络中的信息和服务的安全,包括网络系统硬件、软件以及系统数据的安全,从广义的来说,网络信息是否涵盖了五大特征的相关技术和理论内容。

就网络信息的特点分析来看,第一,网络信息安全的脆弱性。网络信息安全自身的脆弱性与网络特性以及网络技术和网络平台和系统建设的自发性有很大程度的关联,网络信息安全的后天发展没有过多的考虑到和涉及网络安全领域,在短短数年的发展时间内,网络信息安全的保障呈现一定的制度缺陷、规范缺陷以及网络用户素质水平等方面的问题存在;第二,网络信息安全的突发性。网络信息安全尤其是被恶意针对的网络信息使得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事件的产生往往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第三,网络信息安全的全球性。网络的出现个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网络信息安全在随着国家间相互交流而逐渐形成一种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安全问题。

1.2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内容,还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观念、立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形势,各国政府各个企业都对网络信息安全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因为一旦网络信息安全出现漏洞,国家信息安全、企业信息安全都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恐慌,甚至造成政治不稳定、经济发展失衡、文化观念迷失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具体的网络信息安全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网络信息安全的战略地位。网络信息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保证。网络信息传播由着自己的特性,传播范围广,信息的传播速度快,并且传播具有匿名隐蔽的特点,因此,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组织和个人利用,例如网络信息的谣言传播,各种网络串联和煽动行为,通过互联网的快速传播的平台造成政治社会的不稳定;第二,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具有普遍性。现代社会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具有普遍性质的问题。就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威胁因素分析,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以及操作系统漏铜以及系统管理问题,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造成财产损失以及重要信息的泄露;第三,网络信息安全关乎国家安全。网络的优越性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广泛应用已经融人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而网络作为新出现的事物,其信息安全保护方面的发展还未达到足以應对各种漏洞的程度,因此,广泛的应用性与现实的安全技术之间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矛盾,因此,网络信息安全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能够带来便利,同时也潜伏着危险,研究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措施是提高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能力的重要方面。

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现状

首先,网络信息安全的对外依赖性分析。我国信息产业起步较晚,并且很多发达国家对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大多采取遏制的政策,诸多因素造成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关键技术和关键部件严重依赖与进口,这不光是巨额利润的问题,同时这种受制于人的发展局面使得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着重大的隐患。正如王逸舟教授说描述的,我国目前信息安全的薄弱及好像是容易被打击和窃取的“玻璃网”,信息产业依赖国外的局面不是长久之计,当前是和平年代,有利可图,但是如果国家间上升为一定程度的政治问题,那么结果可想而知;其次,网络安全意识层面上分析。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整体呈现出意识薄弱,没有真正意识得到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重视技术的引进和更新换代,而忽视了产品技术本身以及自身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的问题,这种意识的误区很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或者恶意组织所利用,尤其是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企业以及政府的管理上存在着很多系统漏洞和安全隐患,这样的局面很不利于我国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的进行以及防护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最后,反动势力的网络信息利用。网络的优势和作用我们不用多说,既然我们能够运用网络搞建设,那么反过来国外反动势力也同样可以依靠网络来搞破坏。由于我国本身网络信息安全就存在着意识薄弱的缺陷,这很容易让境外的反动势力所利用,近些年,一些国内军事机密性质的照片频频出现在外国网站上,就是境外的反动势力利用我国国民信息安全意识淡薄所获取的境内情报,网络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了关乎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并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信息平台已经成为国家政治和意识形态斗争的隐形战场,例如,藏独实力以及疆独实力等反动势力都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境内外信息的交流,网络自身的隐蔽性和传播速度快给我过信息安全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总结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整体形势越发严峻,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影响存在的威胁亟待我们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进行解决。

3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有效防护的措施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有效防护的措施包括很多方面,是一个多方合作才能够实现有效运行的安全问题,本文重点探讨了一下三个方面的策略内容:

3.1构建和完善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

我国网络信息安全需要在立法层面上进行确立,构建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体系,完善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是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开展的根本保障。

首先,网络信息安全的立法工作。我国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法律层次和阶级较低以及法规的内容针对的范围较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网络发展以及应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形势,因此,有必要进行新的或者专门性质的网络信息安全法律的立法工作。积极借鉴国外信息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与时俱进,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角度出发,制定一部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

其次,规范网络信息的传播与。网络对于人们生活以及社会建设的作用再好也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督和管理,更何况当前我国的网络环境存在着不规范的无序状态,这种无序的状态很容易造成网络信息安全的隐患。因此,要加强对网络信息和传播的相关法律规定,对网络信息安全共享模式以及网络资源的开发建设进行必要的调研和研究,建立一定的监督机制进行网络内容的管理,当然我国的网络信息管理的法治建设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这是一项工程建设,但是需要我们深入的去探索,把网络信息的管理和网络信息和传播的规范建立起来。

最后,处理好法律与网络信息安全形势之间的矛盾。我们都知道,法律的强制性和权威性使得法律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在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严峻形势面前,我国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立法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于一些新出现的社会现象不能够进行针对陸的解释,只能够依靠已有的法律条文进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法律的公正性,对法律的权威性也是一种损害。现阶段,我国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大多只针对国家政治机关做出了一些明确的规定,但是对于全国性质的网络信息安全规范的建设还存在一定的漏洞,面对我国严峻的网络信息安全形式,需要我国立法机关与时俱进,通过周密的调研和取证研究后,尽快地对我国网络信息安全进行专门层次的法律规定,已维护我国网络信息安全。

3.2完善我国网络信息安全体制建设

第一,切实实行网络信息准人和许可认证制度。网络信息准人和认证许可制度管理能够加强我国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的能力,便于进行网络信息的监控和管理,积极借鉴国外网络信息准人和许可制度的优秀经验,科学建立网络信息控制和审查制度,通过及时把握网络信息的状况,对网络信息内容进行控制与掌握;第二,网络舆论的监控和引导的政策。网络发展至今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网络体系,网络信息的传播也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进行信息获取和的重要平台,并且随着网络技术以及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网络文化以及新兴的网络舆论状态即有着网络的特点,又潜在一定的信息安全的隐患,因此,要在网络媒体以及网络环境上进行必要的规范措施的规定,通过加强网络舆论的监控,实现对网络舆论状况的掌握,从而对进行网络舆论引导提供必要的分析和总结,达到避免出现网络大规模聚集事件以及杜绝因不法分子恶意煽动导致的不利舆论状況的发生,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

3.3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加强国际间的网络信息安全交流

就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主要是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理论以及先进技术的运用上,通过具体理论的实践和具体技术的应用,提高网络信息监管的能力和效率,就安全技术上来看,诸如信息通信的加密和防窃取技术、计算机系统电磁辐射控制、防火墙升级以及系统秘钥的设置等等方面,另外还包括一些数据统计技术便于进行网络信息安全调研和科学分析,就加强国际间的网络信息安全交流上来说主要是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信任管理的合作机制建设,通过彼此的某些领域达成共识和信任的状态,通过网络平台,共同致力于安全、信息资源共享以及资源交换等方面的合作,这一方面特别突出的是在国际网络犯罪的通缉追捕上,既能够解决犯罪问题,又能够实现国家间彼此信息的互动,促进良好的双边关系发展。

4结束语

网络时代的到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在非传统国家安全领域的多方面探析,旨在为我国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措施提供一定意义的帮助。网络信息安全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替以及网络技术的更广泛和深入的应用,未来的网络信息安全奖逐渐成为关系国家民生、国家大事的重要保障网问题,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如何促进网络信息安全的升级换代,如何构建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体系已经成为了时展和我国国家安全工作发展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之一,高等教育上要分析考虑设置专门的网络信息安全的专业学科的建设,把问题的研究推向一个高度,以便为将来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