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大班教案(精选5篇)

  • 科学大班教案(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2、手电筒幼儿人手一个 3、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要和你们玩一个很好玩的你们从没玩过的游戏,好吗?” 教师打开手电筒,将光照射到活动室墙面上,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

科学大班教案(精选5篇)

科学大班教案范文第1篇

2、能表达自己的发现及疑问,和同伴互相合作玩游戏

3、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绿的玻璃纸、各色布、皱纹纸若干,大小能覆盖手电筒口

2、手电筒幼儿人手一个

3、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 小朋友,今天我要和你们玩一个很好玩的你们从没玩过的游戏,好吗?

教师打开手电筒,将光照射到活动室墙面上,

师: 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

幼儿自由讲述

师: 现在请你们猜一猜,如果在手电筒前面蒙上一块红布,会怎么样?

幼儿自由讲述 二、幼儿尝试制作彩色灯

师: 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大胆地试一试。

小朋友每人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彩色透明玻璃纸或一块布或皱纹纸,覆盖在手电筒的镜面上。

幼儿尝试自己制作彩色灯,教师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尤其是帮助能力稍差的幼儿也能尝试到成功的快乐。

幼儿可将自己的彩色灯打开,射到白墙面上,观察光团的色彩。

师: 小朋友,你们刚才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大胆地自由地玩一玩,并可随意找好朋友讲讲自己的新发现。

师: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用透明玻璃纸用布用皱纹纸制作的彩色灯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再次玩的兴趣和观察的兴趣

师: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再玩一个新的游戏?

教师装着神秘的样子: 色彩娃娃还有两个好朋友呢,它和好朋友在一起时还会变成另一种颜色,你们相信吗?不信,你们随便去找两个和你不同颜色的在一起玩一玩。

科学大班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走班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0-0051-03

新的高中课程方案和新的浙江省高考改革方案与传统的课程方案和高考方案相比,最大的突破和超越就是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自主性,凸显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而对于一直没有课程选择权的学生而言,欣喜之余更多的是茫然:如何选择合适的课程来发挥自己的潜能?如何选择选考科目以体现兴趣与发展的最优化组合?如何选择考试节点以获得最大效益?……新方案的实施在拓展选择和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学生盲目选择的可能和风险。因此,学生能否科学、有效地选课就成为了实现深化改革核心价值的关键。为此,我们进行了“互联网+选课走班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互联网+课程选择”

1.利用互联网开发开设校本课程

在实施高中新课改的实践中,我们利用互联网进行一系列调查,召开一系列学生、教师、家长座谈会。调查数据和座谈纪要显示,原有课程设置已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学校迫切需要架构新的课程方案满足学生需求。

“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是杭师大附中在课程改革中所秉持的核心理念,而其前提需要明确“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结合传统与现状,学校群策群力设计了理想附中人形象,并从“人与自我”、“人与工具”以及“人与社会”三个维度,提出了符合学生实际的十大核心素养。我校从核心素养出发,对必修课程进行了校本化开发,开发了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艺术、体育等学科的网络学习课程以及综合类网络学习课程,课程网界面如图1所示。

学校秉承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架构五大特色选修课程群:以提升学生终身学习素养为核心的学能课程群、以提升学生生态素养为核心的西溪湿地课程群、以提升学生信息化素养为核心的ICT课程群、以提升学生跨文化素养为核心的多元文化融合课程群和以提升学生公民素养为核心的公民课程群,构建可供学生多样选择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完善学校课程体系,以此来实现课程满足需求,最大限度地凸显学生的选择权。

2.利用互联网调查学生指导选课

我校自2012年起就开始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从尊重学生的差异出发,以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作为载体,结合学生特点和学校特色,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建构适合个人的学习课程系统。2014年新高考方案颁布后,学校顺势而为,成立了学生生涯发展指导中心,建立了学生选课指导制度,指导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我们利用互联网对我校2014级高一新生进行了《霍兰德职业倾向测测试》调查,其结果见表1。

通过调查分析,教师能对学生选课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唤醒学生规划意识,明晰教育与职业的关系,激发学生自我管理与发展的责任意识,提升学生的选择能力。

2014年9月19日新高考方案颁布后,学校于9月26日利用互联网对家长与学生进行了新高考方案的了解程度、选考科目的意向、选考时间的意向、选考科目组合以及选择时所考虑的因素等方面都做了首次细致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学生还是家长,都将化学作为科目的第一选择;35种组合中有34种被学生和家长所选择,其中政治、生物、技术组合空缺;原有的文综、理综组合大大减少,理科少于30%,文科少于10%,文理交叉科目选择大于60%。然而一次初步数据调查结果可能还缺乏科学性和说服力。2015年4月,学校在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如对家长和学生进行学考方案解读、开展职业面对面活动等)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数据调查,并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学生和家长在观念上的变化。

3.利用互联网发动家长参与选择

大部分家长还缺乏职业教育的意识,要么仅重视孩子学习成绩,凭自己的意愿和理想为孩子选择专业或职业;要么表面重视孩子兴趣特长,却没有长远考虑孩子的职业发展;要么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但也无从下手。因此,新高考方案出台后,最焦虑与纠结的莫过于家长。学校在浙江省高考新方案公布后,充分利用校园网和杭师大附中公众微信,及时通报高考方案的变化,发表了“告高一年级家长书”。还将有关高考新方案的专家讲座录像在校园网上并通知家长去观看,还开设专题讲坛、举办“家长正能量工作坊”等形式,与家长分享新高考和有关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信息资料。一方面对家长进行高考新方案解读,消除家长顾虑与困惑,另一方面帮助家长转变思想,提高家长职业认知力,配合学校对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科学指导。

为了能让家长与学生走得更近,帮助孩子了解不同职业的性质和特点,与孩子对选择适合的专业和职业达成共识,学校还利用互联网,借助家长力量开展“职业面对面”、职业访谈、职业体验等活动,共同参与指导学生的职业性向分析和目标确定,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个性特长,培训学生的选择技能。

通过近两年深化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探索,我校学生间选课差异度显著,知识结构明显不同,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二、“互联网+走班教学”

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必修适合学生的课程,必修有适合学生的教学,必须开展学生分层分类走班教学。为了保障分层分类走班教学的顺利实施,我们构建了走班制网络管理平台(见图2)。该管理平台设置一系列管理栏目,如“考勤管理”、“作业情况”、“课堂表现”、“成绩管理”、“家长留言”、“分班管理”、“课表管理”、“导师管理”、“寝室管理”、“系统管理”等。在每个栏目下面又设置若干子栏目,可以说,走班制网络管理平台是我们实施分层分类走班教学的有力保障。

学生选择多样化,既需要学校课程的多样化和选择性,又要求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和有效性。随着浙江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我校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逐步完善选课走班的课堂教学形态,分步实施分层、分类、分项走班教学,在教学班和行政班并存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选课需求,让学生在选择中不断明晰需求,完善规划。

1.利用互联网实施必考学科分层走班教学

2014年,我校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开始实施必考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业水平、学习能力、学习状态等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班进行学习,并根据自己的学习变化情况适时提出调整学习层次的申请。分层走班教学要顺利实施,必须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我校构建杭州师大附中走班制管理平台,从学生分班、分层、课表安排、教师配置、调层等环节进行精细化操作,保障了我校分层走班教学的顺利进行。2014学年,高一高二年级共设置必考科目教学班100个。

分层走班并非仅仅是形式的转变,其实质是教学组织形式变化背后的“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落实。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过组织“分层走班教学措施的有效性思考”的教学研讨会,开展以数学学科分层走班教学为个例的调研活动,进行以“化学学科分层走班教学”为主题的化学组教研展示活动等途径,从教学目标、备课、作业等几个侧面来探讨分层走班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让教学更适合学生。

2.利用互联网实施选考学科分类走班教学

根据新高考方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课程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学校利用互联网完成了一系列诸如家长、学生问卷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设计了四选一的课程设置方案供学生进行选择。2014年11月底,在家长和成长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对首门选考科目做出了谨慎选择。根据学生的选择结果,我校于2014年12月1日起实施选考科目分类走班,高一年级共设置选考班13个,学考班35个。

分类走班教学所设置的选考班与学考班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面都有差异,为了让任课教师更快了解教学新动态,我校于2015年3月分别组织备课组长和全体教师开展了新高考方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2014版)》以及变革之应对策略的学习研讨活动。各学科备课组组长详细陈述了新高考改革方案下各个科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所发生的变化,比较分析了学考、选考在难度、题型等方面的区别,同时提出了教学所面临的困惑和挑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分类走班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利用杭州师大附中走班制网络管理平台(见图3),做到了学生一人一课表,对教学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在这一平台中,任课教师记录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考勤情况和导师辅导情况,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有问题可以给教师留言,家长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并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

此外,我校从2006年起就开始尝试体育分项教学,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教师的专业特长,培养了学生终身进行体育运动的意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015年3月,我校在原有基础上尝试音乐学科进行分项教学,让2014级高一年级学生从爵士、键盘、声乐中选择一项进行修习,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互联网+成长导师”

我校在浙江省深化高中新课改背景下进行的分层分类走班教学,保留了行政班,行政班与教学班同时并存,教育教学管理难度增加。为保障分层分类走班教学的有效开展,保证走班教学管理无漏洞,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构建了教师双岗管理、学生自主管理和成长导师指导的“三位一体”的分层分类走班教学管理体系,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比较好地解决了传统行政班教学及分层分类走班教学实施中“一人对多人,工作难到位”的难点。

在“互联网+成长导师”的改革实践探索中,我校以双向选择的方式,为每位学生配备成长导师,每位教师为10位左右的学生当成长导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导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科成绩、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学习潜力等方面进行持续关注,帮助学生选择与其性向、志趣相一致的课程,做到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和生活上指导。

我们在走班制网络管理平台上设置“导师管理”栏目,在“导师管理”栏目下面,又设置了“导师资料库”、“选择导师”、“手工调整”、“导学提纲”、“宿管沟通”、“交流主题”、“家校联系记录”、“感悟收获”等子栏目,导师管理平台界面见图4。

科学大班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卓越人才 实验班 教学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64-03

一、“卓越计划”与卓越人才培养

高等工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为国家培养各类工程技术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变,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2010年6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启动会。“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重大计划,旨在培养和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卓越计划”启动后,全国高校纷纷响应,目前已有三百多所高校分批次加入到“卓越计划”中。许多高校根据自身定位与特色,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卓越人才培养工作。清华大学确立了建设“研究型、管理型、创新型、国际型”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体系。同济大学开展了“卓越生源行动计划”、“卓越课程行动计划”和“卓越实践行动计划”等卓越系列计划。天津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计划”高校,包装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三个专业为卓越计划实施专业。2010年,学校提出实施“行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将卓越工程师培养纳入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之中。“行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便是组建“行业卓越人才实验班”。

二、卓越人才实验班

在教育部“卓越计划”和天津科技大学“行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背景下,我校于2011年9月实施了《天津科技大学行业卓越人才实验班计划》,组建了“机械电子工程实验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实验班”、“食品与生物工程实验班”、“工商管理实验班”四个卓越人才实验班。

学校成立“卓越人才培养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实验班学生的统筹管理工作,各相关学院成立卓越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实验班实行导师制,各相关学院制定导师制方案,导师主要负责学生专业选择、学习进程规划,并对学生研究内容和方法等进行指导。

实验班采取2+2的培养模式,学生在一、二年级不分专业,按照大类培养,进入三年级由学生自主确定专业。学生选拨由最初的新生报道后申请报名、经初试和面试合格后录取拓展为在部分省份采用高考直招方式按大类录取一定比例选拔与新生入校后选拔相结合的方式。为激励学生,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实验班实行滚动机制,根据平均学分绩点对学生进行预警、分流与增补。

为加强建设卓越人才实验班,学校给予了政策上的多方面支持。学校集中优秀师资,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改革,实行资源优化配置,为卓越人才实验班提供优越条件,通过因材施教地制定培养方案、组建优秀的基础教学团队和专业导师团队、建设专业核心课与双语课等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卓越人才实验班的教学改革实践

(一)因材施教制定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培养学生的一套计划,学生依据培养方案中所要求的内容逐步完成学业从而达到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的要求,确定“卓越”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建构合理课程体系,因材施教地制定培养方案是卓越人才培养的前提,也是卓越人才实验班追求卓越的基础。下面就以天津科技大学2013级机械电子工程卓越人才实验班培养方案为例进行分析。

机械电子工程卓越人才实验班依托机械工程学院和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按照大类招生,学生在大一、大二年级主要学习校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大三开始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分为“机械电子工程”方向和“自动化”方向,分别在机械工程学院和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学习专业领域课程。机械电子工程卓越人才实验班的培养方案由机械工程学院和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联合制定,培养方案不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与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简单叠加,而是根据对卓越人才的要求,因材施教地制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课程体系。

1.培养目标

实验班以培养卓越人才为目标,其培养方案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需要具备的能力都做出了详细的说明。通过表一的对比可以发现,非实验班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实验班无论是在知识学习的范围上还是在能力培养的广度和深度上,其目标都区别于非实验班的学生,更强调扎实的基础,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人文素养的提升。

2.培养要求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实验班的培养方案对学生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要求学生在毕业时能获得9个方面的知识能力:①具有较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和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独立试验并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②系统地掌握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具有设计机电系统、部件的能力。③具有对机械及电气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能力。④具有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研发的初步能力。⑤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⑥较好地掌握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仪表、信息处理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运动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⑦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⑧具备一定的科研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⑨知识面宽广,具有终身教育的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3.课程体系

根据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实验班的课程体系强调厚基础、强实践。 ①基础课程围绕机械电子工程和自动化两个方向开设,无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旨在夯实学生基础,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部分课程是专门为实验班学生开设的,其他专业不开设,例如大一第一学期开设的《机械导论》是实验班两个方向学生的必修课,这在2013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是没有的。②实验班培养方案中选修课数量较多,是为了给学生多一些选择,让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课程,为他们提供了更加优良的条件。《工程伦理学》是实验班培养方案中的一门选修课,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③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每学期都有实践环节,各种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与理论课相得益彰,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

1.基础教学团队

优秀的师资是培养卓越人才的重要条件。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学校为卓越人才实验班优先选派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学名师授课,并组建了《高等数学》 和《大学英语》两门课的教学团队,以团队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团队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

两个教学团队为实验班专门开设了《数学分析》、《数学建模与实验》和《英语口语》等通识选修课,并引导实验班学生优先选择专设的这些课程。在日常授课时,教学团队的老师们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十分注重能力的培养,实验班学生在优秀教学团队的带领下,还积极参加全国或天津市的数学、英语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专业导师团队

为了加强实验班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在基础教学团队的基础上要求各相关学院组建导师团队。导师团队由1名负责人和6-8名成员组成,帮助学生进行学业规划、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性活动,开拓学生视野。其主要职责有:指导专业核心课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优化;指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提早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指导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申报各类创新性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有研究潜质并准备攻读研究生的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早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三)专业核心课与双语课建设

为推动实验班课程教学改革,学校在《天津科技大学关于加强行业卓越人才实验班工作的若干措施》中提出了建设专业核心课与双语课。各相关学院已经开始有计划、有重点、逐步地展开对专业核心课和双语课的建设。

目前已有理论力学、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自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一)、自动控制原理、电路(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生物反应工程、食品工艺学、食品技术原理、管理学等几十门核心课程,其中自动控制原理、化学反应工程、食品工艺学等多门课程既是专业核心课程又是双语课程。

核心课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精髓与重点,核心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相关学院发动优秀教师对核心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改革,选用权威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在双语课建设方面,鼓励教师选用国外高质量原版教材开展教学。这对实验班学生外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在潜移默化地推动实验班学生努力学习外语。利于让学生养成翻阅外文文献资料的习惯,及时掌握学术前沿动态,也为以后深入地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语

卓越人才实验班的教学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本文仅结合天津科技大学的实际情况对目前主要实施的改革实践进行了梳理,如何进一步加强卓越人才实验班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等诸多方面还有待研究。总之,根据学校的定位与专业的特色,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探索,逐步地完善政策制度,将有利于卓越人才实验班的建设,提升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

[2]陈益飞.高校培养卓越人才探讨[J].教育评论,2013.

[3]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

[4]林华东,张惠典.创新培养模式 造就卓越人才――以泉州师范学院“卓越人才培养工程”为例[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

[5]孙健.论“卓越计划”实施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设计[J].高等理科教育,2012.

科学大班教案范文第4篇

一、细化教师成长阶段

教师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第一资源,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随着学校的发展,近年来,学校教师队伍不断年轻化,年青教师占了教师队伍的近80%。毫无疑问,他们是学校长远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对象。

为适应新一轮的课改要求,学校在深化教学体制改革,完善扁平化管理上做文章。学校根据教师参加工作年限和教师工作能力等,把教师成长划分为三个阶段:磨合期,发展期和创新期。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对处在磨合期的教师,学校定期组织培训,引领学习教育工作艺术与方法。实行师徒结对子,自拜师傅并签订“师徒合同”。把师徒成长进步情况与师徒考核奖励等挂钩。对处在发展期的教师,要求他们不断总结经验,自我反思,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给青年教师提供学习的榜样,创造外出学习机会,开展观摩活动,创造锻炼的机会,以学习带动研究,以研究促进成长。对处在创新期的教师,提出更高要求,要求他们不断创新,努力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创新期的教师为各学科中心教研组的主要成员,积极带领组员开展好研究工作;要求做到学习研究化,教研课题化,教学科研化,行为反思化,从而带动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二、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备好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搞好备课研究,进行教案改革,提倡个性教案、实用教案和创新教案,避免了出现备课和上课“两张皮”的问题。学校建立集体备课制度,明确要求。每学期初各年级学科教研组,按单元、章节制订计划,分配任务,责任到人。周一晚上为集体备课时间,周三晚上为教研组或学科交流研讨时间,雷打不动,实施学校干部承包教研组制度,学校和年级双重检查,使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

全校实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课时学案按班级教学要求编制,课前发至每一名学生。由于课表的编排不可能做到课时完全一致,进度快慢略有不同,学案须提前一周编印完成,时间才能得以保证;由于全年级是统一印制的学案,不允许也不给个人另印学案,课前已经发到学生手中,个性化教学只能根据学情进行微调,不可能另起炉灶;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必须充分发表个人的意见,必须进行交流研讨乃至争论,主备人也就必须综合大家意见,找到最佳方案,同时主备人要承担本周的公开课任务。这种体制下的学案不可能是一个人的,即使骨干教师主备的,青年教师不明白设计意图也会被质疑,上课中出现问题或有更好的设计,课后也实现了及时交流。集体备课也实现了固定时间研究、课下教研组随时交流研讨的动态教研,促进了教师教研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搭建教师发展平台

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努力为教师搭建发展平台,是我校的工作重点,“为每一位学生成才打好基础,为每一位教师发展搭建平台”是我校确定的办学理念。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以提高师德发展水平为本,以制度设计和机制建设为重点,努力提供平等的教师发展机会,鼓励和引导教师自觉发展、自主发展。

建立年级公开课日制度。把周三定为固定的公开课日,每学科一节,课表的编排上保证学科公开课全组教师都听课。学期初排定每位教师讲课时间,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上两次。因计划公布早,全体教师机会均等,全校教师、领导都有可能去听,教师特别重视,很早就做准备,想要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如果第一次不理想或很成功就特别期待下一次。其实,精心准备每一次课就是教师自我总结提升的过程,同时公开课课例又成为集体备课的案例研讨的案例。

建立学科观摩课制度。每两周由年级组织一次本年级的教学观摩课活动,每次都根据活动主题,进行讲课、评课、反思、评价等。

建立定期教学经验交流制度。学校和年级定期组织会议,进行教师个人、教研组、学科、年级组工作汇报、经验总结,有介绍,有点评,推广经验,弥补不足。

充分利用校园网进行交流,在校园网上建立交流平台,各年级各学科的“学案”电子版放在校园网上,作为资料,随时查阅;各种公开课、评优课教案放在校园网上展示;各科教师的教学反思和体会文章也放在校园网上,供其他教师学习借鉴;从其他渠道摘选的优秀文章、作品放在校园网上,供教师学习和引用。

建立月考等大型考试分析制度。对每次考试成绩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评价,召开全体教师会,分析成绩、综合评价分析,明确应该坚持什么,改进什么。

四、优化捆绑考核办法

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最忌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对教学质量的考核,学校由“单一个体考核”到“集体捆绑考核”的“大捆绑”,细化到行政人员、班主任、科任教师乃至于学生的“小捆绑”,包括干部与班级捆绑和班主任、科任教师与该班成绩捆绑。

严格落实领导联系班级制度,每位干部联系一个班,联系人应随时注意班级教师和学生动向,及时发现、客观分析并及时解决问题,联系人对联系班级每周至少听一节课,并检查任课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对存在的问题要拟出有效的措施,限期整改。联系班级的教学成绩直接与行政人员的考核挂钩。

班主任、科任教师对该班成绩负责,随时关注学生思想状况和成绩状态,班主任、科任教师期末考核与捆绑班级的成绩挂钩。

科学大班教案范文第5篇

一、全省教学管理情况

(一)整体情况大部分县级农广校能够合理安排授课计划,任课教师做好教学辅导,编写教案、制作教学辅导课件,班主任尽最大可能组织学员参加学习,保证到课率,按照省校要求做好考试考务工作,将主要教学环节采取留文字、留视频、留照片等形式丰富教学档案,学籍管理基本规范,录取、毕业、学籍异动记录完整。

(二)值得推广的经验1.双班主任制教学班多方管理,实行双班主任制,有效确保教学辅导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学员到课率。(1)平泉市农广校衔接中专的各个教学班都安排了双班主任,1名是为农广校专职教师,1名为村两委班子成员,负责教学班的组织与管理。(2)丰南农广校对特色中专班实行“双班主任制”管理,即学校安排一名班主任,乡镇或企业安排一名班主任共同进行管理。从而保证了面授辅导落到实处。(3)安新县农广校农村干部中专班实行双班主任制,农广校教师和乡镇组织委员担任班主任,由镇组织部门负责组织学员,农广校负责教学管理,学生到课率和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4)藁城农广校实行三人管理制,即农广校两名教师负责教学班管理,聘一名课外实习实践指导员,班主任不定期组织开展教学调研活动,增强学员学习凝聚力,提升教学预期效果。通过统计和调查,学员到课率达到了85%以上,学员对教学满意率达到95%以上。2.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1)廊坊市农广校注重课前准备、授课、课后等各教学环节的管理。课前准备。对教师提出“五备”的明确要求:备教材、备教学目标、备时间、备授课方式方法、备学生,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有效授课。一是严格组织到课率,二是有效讲授、有效互动,在有限的教学单元时间内完成课程目标。永清县校的做法很有借鉴意义。每次开班前都要大造宣传声势,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每次上课都要签到,课中要录像和拍照。另外,每个班都建立了班级微信群,确实做到了整个教学过程可查可视。事后评价。一是收集各种有效信息,包括教师的自我评价,上课学员的反馈,教学组织者的反映等,二是将学校形成的正式评价意见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传达给授课教师,以利其改进提高,形成良性机制。(2)藁城区农广校结合农药经营人员专项培训,制定详细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做到四统一,即统一教案设置、统一教材、统一教学指导、统一考试考核。科学组织基础知识、专业技术教学及实践教学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根据专业特点,增加了进销货查验和可追溯管理、农药安全使用模拟实训—无人机植保应用现场教学等内容,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便于学生接受。(3)平泉市农广校在教学班中成立了班级组织和学习小组。学员按照学校创新的“635225式”办学形式,即集中6天到县城或是就近的专业合作社进行大课堂学习,共享专家培训和互动交流,教师下沉到村35天的分段集中理论、实践培训和跟踪服务,学员进行225天的生产自学。

二、农广校教学管理新模式探索

教学管理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加强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过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措施和有效途径。因此,探索出一套适合农广校教学管理的新模式,有效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是省农广校今后工作的重点。

(一)教学督导形成常规机制,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长效发展。加强对市、县各基层教学点的监查督导,省校成立专门的教学督导组,定期对全省各市、县基层教学点、教学班进行全面普查。采取听汇报、看设施、问问题、查档案、提建议、促规范的办法,对各基层教学点实施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点管理、课堂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学生出勤管理、考核与成绩管理、文书档案管理等进行重点督查。同时通过与学生座谈,和任课教师座谈,与班主任座谈,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情况,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研讨教学方法。在检查过程中,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促进教学和管理质量的提高。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督导制度,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做到整个督导过程在符合督导制度约束下的痕迹化管理。

(二)完善全省教学管理工作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规范,加强教学档案管理。教学档案工作在学校档案工作中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是衡量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反映学校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因此,要加强教学档案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学校教育管理、教学活动、教学研究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档案的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逐步实现教学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服务。教学档案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教学管理制度,纳入各级管理人员岗位责任,作为考核教学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为了进一步完善全省农广校系统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省校将制定《教学档案管理规定》,对各级校教学档案的管理进行规范,包括教学档案的内容、归档流程、保管期限、档案管理人员职责等,努力实现教学档案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逐步实现现代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