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实训总结(精选5篇)

  • 机械加工实训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教育培训行动,着力建设三支人才队伍:一是建设一支思想坚定、决策科学、作风正派、执行有力、管理有方的农机管理人才队伍;二是建设一支结合实际、学风优良、技术过硬、支撑有力、指导有方的技术人才队伍;三是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

机械加工实训总结(精选5篇)

机械加工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业务素质与服务能力的农机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农机作业服务人才队伍,为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我县农业机械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教育培训行动,着力建设三支人才队伍:一是建设一支思想坚定、决策科学、作风正派、执行有力、管理有方的农机管理人才队伍;二是建设一支结合实际、学风优良、技术过硬、支撑有力、指导有方的技术人才队伍;三是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讲诚信、会操作、善经营、能致富、保安全的农机作业服务人才队伍。

2009年培训任务:培训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技术推广、教育培训、质量管理等人员20人次,培训拖拉机手40人次,插秧机手22人次、收割机手200人次、新购机农民350人次、拖拉机机主及驾驶员(安全教育)300人次、农机维修人员25人次。

三、培训对象及培训内容

培训对象:一是镇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技术推广、教育培训、质量监督等管理干部、技术人员;二是农机专家、乡镇责任农机员;三是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农机手及农机修理从业人员。

培训内容:围绕本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和近几年农业机械化项目实施,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确定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主要针对贯彻执行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和重点技术推广的需要,着重对农机管理(监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及有关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突出本地重点推广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等内容,重点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和油菜机械化收割等实用新技术的培训。

四、培训方式

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分层次、分类别,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办班、专题讲座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开展培训工作。集中办班主要是在县级集中办班培训;现场实训主要是对农机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机维修人员和农机大户等,通过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实训,提高其生产技能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工作要求及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是农业(农机)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镇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服务“三农”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争取财政资金投入,确保教育培训大行动顺利推进。

(二)制定方案,突出重点。县农机监理站要抓紧制定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内容,落实培训责任。要围绕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重点抓好农机管理(监理)人员、农机技术人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农机作业服务人员的培训,稳步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

(三)精心组织,创新形式。县农机监理站充分利用国家面向农村、农民的培训政策,有机结合农业机械化重点推广项目、购机补贴政策实施以及农机跨区作业、年检审、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的开展,积极创造培训机会,着力搞活培训形式,不断提高培训效果。要建立农机教育培训的组织平台,以农机推广机构、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学校和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为依托,充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培训,在农机主管部门领导下,采取事企联合、校企联动等方式,鼓励相关企业、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等团体共同参与培训活动。要采取现场演示、送教进村、科技入户、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创新培训方法,做到培训方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吸引更多的农民群众参加培训学习。

机械加工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2008年以来,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始终结合农村工作的实际,开创性地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局上下团结一致,用心把握、用心工作、用心落实,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先后获得山东省农机系统先进单位、山东省玉米机收先进单位、市农业系统先进集体、市跨区作业先进单位、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市全程办事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1年4月,我市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农业机械化先进市。全市农机总值由2007年的6.73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7.87亿元;农机总动力由107万千瓦增长到120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由80%提高到88%。

(一)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推进平安农机建设

市农业机械管理局以创建“热情、文明、优质、高效”示范窗口为目标,在依法行政、文明监理、热情服务、农机全程服务、健全制度体系、强化督查机制等方面狠抓落实。以建设平安农机、创建平安作为农机安全监理的工作中心,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目前,全市在册拖拉机达到2.2万余台,驾驶员达2.1万人。到2011年末,农机挂牌率、年检率、驾驶员持率由2007年不足90%上升到95%以上,全市农机事故率始终控制在0.08%以内。

(二)认真扎实地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2004年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出台后,市农业机械管理局狠抓了政策宣传落实和因地制宜选择新机型两个关键环节,建立起了政府投入为导向的农机新机具推广新模式,不断扩大农业机械补贴的类型和范围,使玉米收获机械、保护性耕作机械、畜牧机械、深松作业机械、设施农业机械和小型农业机械都享受到了补贴。2004年以来,争取并落实农机补贴资金达5000多万元,带动农民投入购机资金1.2亿元,新增各类农机具8000多台(套)。(争取并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数:2004年61.6万元,2005年165万元,2006年189万元,2007年615万元,2008年730万元,2009年1000万元,2010年1050万元,2011年1200万元)

(三)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2008年以来,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开始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由于受传统耕作方式的束缚,农民对这一新生产物还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认知过程。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对这项技术的推广高度重视,成立了技术推广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和专门的工作班子。2008年以来,通过媒体和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聘请专家和有关技术人员开展了大宣讲和大培训活动;并在普东、灵山、刘家庄、段泊岚等镇设立推广示范区。通过一系列的工作,这项新技术在我市的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到2011年,示范区核心作业面积达到了7000亩,实施面积达到11万亩。

(四)精心组织农机深松整地作业

今年是我市开展农机土地深松作业的第一年,市农机部门争取资金320万元,用于支持土地深松作业。在7镇建立项目示范区,开展土地深松作业,到2011年年末,完成土地深松作业8万亩,以实现全市实施免耕播种的地块每三年深松一次的目标,提高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五)拓宽农机技能培训范围,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

针对市农业实际和农民的需求,市农业机械管理局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拓宽培训范围,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步伐。整合和优化农机、农业、职教、成教的培训优势和鉴定资源,大力推行“一训三证”组合式培训模式,开展农机电工、焊工、车工以及农机维修、农机营销等专业的培训,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广泛开展了“订单式”培训,实现了用工需求和就业培训的有机结合。2008年以来,培训农机驾驶、操作技术人员8000多人,培训农机干部、农机工程师、新型农机技术人员2万余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600人,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

(六)周密组织农机跨区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市农业机械管理局把“强化宣传、优化服务、树立品牌”作为跨区作业工作新的切入点,组建农机服务联合体,大力推广农机“一条龙”作业模式,把跨区作业从“三夏”拓展到“三秋”和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2008年以来,每年组织1200多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和近30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开展“三夏”、“三秋”跨区作业,为农民年增收5000多万元。

(七)加强农机大厅建设,提高农机全程服务水平

2004年7月,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在全市市直部门中率先开展了全程办事制试点工作。将农机业务所有办事人员和办理项目全部纳入大厅,真正实现了群众走进服务大厅一个门,就可以办完所有的事。2008年以来,农机全程办事服务大厅共受理办事项目7万多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

二、2012年重点工作

一是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农机全程办事和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零事故,全程办事服务零投诉,农机技术培训全合格。拖拉机挂牌率、年检率、驾驶员持证率达到95%以上,农机驾驶员培训2000人,新型农民培训2000人,劳动力转移500人。

二是做好“三夏”、“三秋”农机作业生产和农机跨区作业工作。确保农业生产机械到位、技术状态良好,农机跨区作业考察、准备工作到位、农民增收力争突破6000万元。

三是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和农机土地深松作业技术。建立示范区,确保示范区全部达到标准、要求,通过示范区的建设,辐射带动新机具、新技术的大范围推广。

四是争取农机补贴资金1000万元,用于补贴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深松作业等技术的推广以及补贴大型农业机械和设施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

三、后五年工作计划

今后五年,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机械化发展全局,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优化装备结构和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以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为重点,促进农机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未来几年农机化发展思路突出“四个重点”,实施“四大工程”,建设“三大体系”。

(一)突出“四个重点”

一是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重点提高全市农机装备综合水平;

二是通过实施玉米生产机械购置补贴政策,重点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三是重点推广免少耕播种技术和秸秆覆盖技术;

四是重点推广土地深松整地作业技术,确保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地块每三年深松一次。

(二)实施四大工程

一是实施跨区作业富民工程,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实施项目示范工程,推进农机“一条龙”作业服务;

三是实施农机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转移的技能;

四是实施“和谐农机”保障工程,提高农机安全生产水平。

(三)建设“三大体系

一是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机协会和农机合作社发展步伐;

机械加工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重点工作进一步突破。全县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6%,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7.7%。机收率达99.7%;水稻机插秧面积62.2万亩,机插率74.9%;机耕达到全覆盖;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117万亩。

(二)农机装备总动力不断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农机总动力达46.0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3%。全县新增插秧机408标准台(其中乘座式插秧机55台),大中型拖拉机90台,联合收割机137台,水产养殖机械1062台。

(三)农机服务组织稳步发展,社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新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17家,新增星级农机合作社9家,农机合作社为民开展“五统一”订单式服务面积达30万亩以上。农机跨区作业服务收入实现1.56亿元,跨区机插、机耕取得新突破。农机维修网点新发证9个、换证率达100%。

(四)农机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年检拖拉机3500台、联合收割机900台,农机监管“三率”水平达85%以上,拖拉机交强险投保率达100%。2012年培训各类农机人员7850多人次,农机职业技能鉴定602人。建设县级现代高效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5个。全县共新建泵站74座/78泵,维修泵站82座/86泵,改造泵站3座/3泵。

二、2012年主要工作举措和亮点

2012年,我局以农机化科技创新推进年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的拉动作用,大力进行农机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应用,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献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争取,强化服务,扎实做好水稻机插秧工作。今年我县机插秧推广实行两手抓:一手抓政策扶持,一手抓服务促质量。从3月中下旬,我局分片与各镇中心农技负责人进行座谈,推动落实机插秧工作。之后,一一与各镇分管负责人对接,争取各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出台有关扶持政策,射阳湖、安宜、柳堡等8个镇对购置插秧进行了镇级、村级补贴,补贴额达30万元左右。同时,积极争取县政府的支持,加大了对乘坐式插秧机补贴力度,补贴金额比去年增加了一倍,购置台数比去年提高了31%。在育秧、插秧期间,专门成立了4个技术服务队,分片驻点服务,吃住在一线,现场指导育秧、插秧以及机具维修保养工作,督查机插质量。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为全县粮食增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高度重视,大力培训,精心做好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今年,我县首次被列为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县,工作任务重、要求高。我局高度重视,积极争取县政府的支持,成立了县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县农机局成立了实施小组,制定了秸秆机械化还田实施意见及考核办法。6月5日在安宜镇召开了夏季秸秆机械化还田现场会,10月24日在小官庄召开秋季秸秆机械化还田现场会,柳堡、射阳湖、广洋湖等各镇也分别召开了夏秋两季秸秆机械化还田现场会。全县共举办现场会31次,参会人数达5800人,组织举办县级技术培训班4期,组织有关技术专家到各镇进行培训讲课28期。不断完善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机插秧、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机条播集成技术路线,强化集成技术应用整村推进与示范方建设,重点镇至少有3个村实现整村推进。全年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117万亩,还田率达68.8%。

(三)科学谋划,做响品牌,全力做好农机合作组织工作。坚持市场化运作为主导,加以行政扶持,积极推进农机合作组织硬件实施上台阶、运作管理上水平、服务质量上一流。加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今年全县实施了合作社机库项目3个和维修点项目1个。积极输送26名合作社负责人或技术维修人员参加省、市培训。大力宣传推介明星合作社的成功模式,着力推进村级机插秧合作社和具有一定综合服务能力农机合作社发展。目前,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服务主体,在机收、机插和秸秆机械化还田等方面合作社作业量占作业总量的60%以上。

在年初就开始谋划跨区作业工作,组织合作社负责人座谈会,交流跨区作业心得和合作社经营经验。同时,认真搞好调查摸底,多渠成了解跨区作业信息,积极巩固老客户,致力发展新客户。多方协调,促成氾水镇建余机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和河南信阳光山合作社双方首次合作,最终签订了2千多亩的跨区机插的合同,2013年双方还将进一步扩大合作规模。充分发挥范水庆丰合作社“麦客”,柳堡二妹子合作社品牌效应,不断做大跨区作业市场,全年跨区机收227.4万亩、机耕22.1万亩和机插7.12万亩,比去年分别增长9.3%、19.5%和14.3%。范水庆丰合作社被表彰为“全省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曹甸惠农机插秧合作社理事长周正艾被表彰为“全省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四)重心下沉,规范操作,认真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今年我省农机购置补贴实行全价购机、操作主体进一步下沉等新的规定,农机与财政部门紧密配合,经过近一年的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呈现新局面。一是重视程度提高。成立了县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农机购置补贴领导小组,由县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县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会议。结合实际,与县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12年全县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通知》的文件。氾水、安宜等镇成立了镇农机购置补贴领导小组。安宜镇成立了农机购置补贴办公室,氾水镇农机购置进驻该镇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二是社会关注提高。县电视台、日讯等新闻媒体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多次进行了专题报道。在送农机科技下乡、行风政风热线等活动,农机购置补贴咨询的人次也是比较多的。三是督管力度提高。各镇各单位都能按不低于比例进行核查,四级核查都能有效开展。通过公开邮箱、门户网站,加大对《经销商汇总表》、《购机者清册》等信息公开力度,接受社会监督,每月《购机者清册》的点击率平均都在5000次以上。与财政局还联合对县域内的经销商进行督查,以及各镇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工作进行了督查,并联合下发了督查通知。农机手、经销商及农机部门、财政部门能够进行有效的信息报送和反馈,网上信息能够真实反映农机购置补贴实际情况。全年共实施购置各类补贴机械2275台(套),受益农户达1037人,利用各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63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资金1007万元,占下达补贴资金的97%。

(五)优化服务,强化整治,全面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一是集中年检成效显著。做到及早宣传、周密安排,通知到位,优化年检流程,协调衔接好年检各环节,下乡集中年检一次年检率80%,比去年提高7%。二是服务阵地进一步前移。全年有近7至8个月的时间,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在基层一线开展集中年检工作、安全检查和专项整治、到合作社开展跨区作业安全培训。农忙期间、安全大检查期间,共组织300人次农机执法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三是重视程度上升。农忙前,县政府办都发文强调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在农机安生产重要节点,各镇政府都能下发文件,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在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大检查工作期间,局负责人能够做到三个“亲自”,亲自带队排查、亲自签字把关、亲自和镇政府协调解决排查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四是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取得实效。共出动检查人员500人次,共检查拖拉机、收割机1500台,驾驶员1300人。共排查治理超期未检、违章操作等一般隐患290项,下达整改告知书135份。共治理黑车80台,无证人员71人。加强对变型拖拉机的监管,对当年未年检的,逐一电话联系催检,对两年以上未年检的105台变拖,邮寄催检通知书,限期补检,未办理的经公告后统一注销牌证。五是纯农用机械免费实地检验初见成效。以小官庄镇为试点,在该镇9个村(居)逐户逐台对无挂车小拖、插秧机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各类机械实行备案登记,共排查备案登记各类纯农机械354台,通过试点对纯农作业机械监管方式进行有效探索,并顺利通过市考核验收。

(六)借势而为,注重实效,积极做好农机化推广培训工作。今年是农机行业职业技能获证奖补工作的第一年,借此惠农政策,结合我县农机具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需求,大力开展农机化推广培训工作。农机培训紧贴农民需求。结合农时特点,先后组织了大中小型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操作手、育秧员等操作、维修培训。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7856人次。各类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826人,变拖培训13人,大中拖培训61人,联合收割机培训69人,方向盘拖拉机60人,手扶机拖拉机14人,插秧机操作手、育秧员培训12期825人次,稻、麦两季秸秆还田操作人员培训5124人次。农机鉴定到一线。先后在安宜、西安丰、柳堡、射阳湖、夏集、鲁垛等镇村组、合作社开办了各类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11期826人次。农机推广扎实有效开展。不断优化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机插秧、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机条播集成技术,加强示范引导推进集成技术的应用,强化农机与农艺结合。积极探索油菜主要环节机械化作业的新技术。

三、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3年,是全面贯彻“十”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2013年全县农机化总体思路:将紧紧围绕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目标,坚持科学发展,强化工作举措,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协调推进全县农业生产各环节农机化的发展。主要目标:2013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47.5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8%,其中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水稻种植机械化水产稳步提高,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取得实效,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及小麦机播水平取得重大进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具体做到“四抓好、三推进、三完善”。

“四抓好”:

一是抓好水稻种植机械化工作。将积极推广水稻从育秧、机插、机收“一条龙”服务或“五统一”为民作业服务模式,大力发展村级机插秧农机专业合作社,着力发展高速乘坐式插秧机,计划新增水稻插秧机400标准台,其中乘坐式插秧机80台,水稻机插率达77%以上。

二是抓好农机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农机合作社管理人员及维修技术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开展为民服务“五统一”作业或者是农作物生产一条龙服务,鼓励支持农机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开展规范化作业。2013年新增农机合作社12家,创星级合作社5家,农机合作社作业面积占全县的机械作业总面积的比例不少于70%。建立跨区机收、机插、机耕信息共享机制,努力促进跨区机收、机插、机耕联合外出跨区作业,形成集团优势,降低成本,实现跨区作业总收入达1.6亿元。

三是抓好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加大培训力度,发挥现场会的示范作用,不断完善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技术线路,积极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整村推进、连片示范方战略。全县秸秆还田整村推进不少于25个,千亩示范方不少于30块,秸秆机械化还田率不低于75%。

四是抓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认真把握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新要求,开展多形式的宣传,扩大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具报废更新政策的知晓率。同时,争取县、镇政府加大重点机具补贴力度,调动农机农民购机积极性,带动农机装备优化升级,新增各类农业机械2600台(套)以上,其中水稻插秧机400标准台、大中型拖拉机120台、联合收割机150台、秸秆还田机150台。

“三推动”:

一是推动小麦机播上台阶。目前,全县小麦机播的水平还比较低,结合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积极推广小麦机播示范村、示范镇的建设,力争实现示范镇3个,示范村15个。加大复式条播机补贴力度,新增复式条播机50台,小麦机播达***%。

二是推动油菜生产机械化种植上规模。以射阳湖为试验推广基地,继续实施好省三新工程项目《油菜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作业模式与规范建设推广》,总结出油菜种植、收割及秸秆机械化还田等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作业的技术路线,逐步向全县推广示范,促进全县油菜机械化种植上规模。

三是推动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上水平。认真做好高效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情况调研,在此基础上,紧密协同有关部门,科学规划,加大扶持以水产养殖、有机食品种植为特色的高效设施农业的力度,力争建立高效农业机械化园区6个、新增高效设施农机装备1000台(套)。

“四完善”:

一是完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体系。争取县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逐步充实农机技术人员的力量,同时,工作经费得到一定保障。开展农机培训学校、推广站和监理所规范化(示范基地)建设。挖掘和整合资源,着力解决农机监理所基地的问题。强化源头管理,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深入地开展下乡集中年检、平安农机创建、免费实地检验试点等到工作,促进农机三率水平不断提升。

机械加工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machinery development presents the vigorous upward trend, the equipment continues to increase the amount; Social service benefits continue to grow; Strengthening innovation strength and promotion demonstration.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in less product variety, to meet the need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 shortage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NongJiShou income is l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o increase investment, and promote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o do a good job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 Optimiz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 training propaganda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h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一、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

农业是维持国之根本的行业,人们自古至今都在为发展农业水平、提高农业收入而努力着。改革开放后,科技迅猛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也呈现蓬勃向上,不断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机设备总量持续增加

2010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8.91亿千瓦,较2009年底增长 1.8%,同比增长4.8%,机收水平达到86%以上。2011年农机总动力达到9.7亿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5%,相当于之前30 年的增幅。而且,在此之前农业部和财政部的有关负责人就表示,今后会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增加农机购置补贴的规模。可以预计,今后较之以往,农机的设备数量会有更大幅度的增加。

(二)农机作业的社会服务效益持续增长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资源较少,实现每家每户的机械化是不现实的。广大农民在几年的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了新的发展方式:农业机械跨区生产。农业机械的跨区生产有效地解决了家庭承包制在机械化发展上的弊端,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目前,实现跨区生产的机械种类从原来的小麦收割机发展到水稻、玉米收割机、耕地机、播种机、插秧机等多种,大大节约了劳动力。同时,农机作业的组织也逐渐正规化,开始出现了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和股份制公司等新兴的农业服务组织。我国的农机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三)农机技术的创新力度和示范推广力度加大

近几年,我国不断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对农机的技术和装备研究更是投入了巨额资金。小麦、玉米、水稻这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的机械化生产装备及关键技术都已经投入应用并日趋成熟;油菜、甘蔗等主要经济作物的机械化研究也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另外,玉米、棉花等农产品的机械化技术、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2012年,农业部和财政部又一次加大了对农机研究的投入,相信短期内农机技术又会有一次的创新。

二、我国农业机械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农机发展成果喜人,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品种类少,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

我国现阶段已经生产制造出了大量的农业机械,但是相对于整个农业生产来说远远不足,比如我国现在的农产品深加工机械还是主要依靠国外进口,牧草类机械也主要来源于发达国家。

(二)农业技术人才匮乏

现阶段,我国从事农业机械操作的主要是农民自己,很多地方甚至面临着高级一些的大型农业机械无人可以操作的局面,农机的操作人员大多没有经受正规的操作培训,随着农业机械普及而来的是各种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

(三)农机手收入低

农业的生产操作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农机手只能在农忙时开展工作,综合算来收入不高,产品回收期长。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投入,促进农业机械进程

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继续实施财政资金为向导,积极引导农民和农村集体投资、各种经济成分共同投资,鼓励全社会投资农业,发展效益农业。加强农机化项目建设,搞好农机化项目储备,多途径、多渠道争取项目,改变单一渠道、项目少和缺项目的被动局面。

进一步加大农机具补贴的力度,及农机装备项目和提灌建设等农机专项资金总量,特别是提高全程机械化实施过程中,缺项断档机械的投资比例,加快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步伐。在各种涉农项目中增加用于农机事业发展的份额,加大对田块整形、机耕道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农业机械作业的环境条件,促进农机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并结合本地实际,制订规范措施,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开展本地农作物的全程机械化作业。

(二)做好农机服务工作,优化农机发展环境

农机管理层应充分贯彻并实施《农机促进法》,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快职能转变,加强管理方式的创新。并认真研究本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有选择、有重点地逐步向前推进,按照科学的发展观,有针对性地提出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思路,制定促进本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案,分步组织实施,扎实稳妥地开创新的工作局面。做好农机管理工作,公开农机办事程序,规范农机牌证工作,将农机管理业务的所需材料、办事流程、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及监督电话等全部进行公开、公示,并简化办事程序,坚持高效快捷为群众提供服务。

加大监察力度,保证工作人员廉洁自律的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并在各个地区开展各项服务服务活动,积极开展走访,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营造浓厚氛围,有力推动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成立一支专门的农机维修服务队。突出春耕、双抢等农忙季节,组织开展农机具的检修、抢修及保养等项工作,确保农机具技术状态良好和效益发挥。充分贯彻好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充分施行阳光透明政策,将国家惠农政策一分不少的兑现给农民群众,以农机购置补贴为桥梁,把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落到实处,带动农民群众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有力地推进农机化事业进步。

(三)加大培训宣传力度,提高农机队伍素质

把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农机新技术培训相结合,组织开展“现代农机进万家”宣传培训活动。采取集中培训、现场实训、科技赶集、送教下乡、手把手教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农机管理和科技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驾驶操作、农机维修等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为加快农机化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优化农机人才结构。在各县市区层层组织培训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和农机科技示范户、农机大户、农机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并针对群众对保护性耕作认知程度低的问题,通过电视报刊宣传、发放辅导光盘、举办培训班、组织参观学习、张贴海报、制作政策宣传栏以及现场查看农作物的长势、开展测产对比分析等措施,加大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机械加工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规划;思路;目标;任务;对策;青海湟源

中图分类号 S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177-03

制定湟源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是农机部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所需和任务所在。为制定好农业机械发展规划,进一步推进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结合湟源县农村工作和农机化发展实际,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总体目标,科学制定2011—2015年农机化发展规划。

1 湟源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1 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机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五”末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超过16.7万kW。其中:柴油机16万kW,汽油机0.009万kW,电动机0.71万kW。尤其是实施购置补贴政策以来,该县农业机械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大中型拖拉机增长较快,平均每年增加10余台以上。现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04台,小型拖拉机呈现平稳发展态势,年末保有量为13 219台,联合收割机拥有量达到11台,机具配套比达到1.00∶0.65。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及各类合作社的相继成立,农牧业机械向大型化、科技化加速发展。

1.2 农机化水平稳步提高,机械化领域进一步拓宽

“十一五”期间农业机械完成任务情况:一是农机化作业面积。机耕面积累计完成3.3万hm2;机械化半机械化播种累计完成4.1万hm2;机收累计完成7 266.7 hm2;机脱累计完成17.5万t。二是农业节本增效工程完成情况。化肥深施技术累计完成3.5万hm2;精少量播种技术累计完成2.1万hm2;蚕豆点播技术累计完成8 666.7 hm2。三是机械化旱作农业工程完成。旱作沟播技术累计完成8 000 hm2;保护性耕作技术累计完成4 120 hm2。四是农机人员培训完成情况。“阳光工程”累计培训拖拉机驾驶员1 100名,农机操作手10 200名;检修农机具15 850台。小麦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播种质量、机收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拓展,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2 湟源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依据

目前,湟源县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农户数量多且生产规模小,正处于传统农业的转型、调整时期。由此决定农民的生产方式与生产手段,决定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农业机械化过程体现了与农村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有别于经济发达地区农业机械化特点,具有该区域的发展特性。为此,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拟定紧紧围绕该县农业生产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结合“十一五”期间农机化的发展特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大力开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管理工作,分析发展形势、预测发展趋势及走向等综合因素而拟定。

3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机械化发展全局,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题,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技示范推广为依托,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农机服务市场化为载体,围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其全程机械化发展,大力发展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稳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湟源县现代农业装备实力和机械化水平;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机具和技术,逐步引导和扶持农机户走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经营之路,培植农机大户,加快形成农机作业服务体。循序渐进提高全县装备水平和服务水平。

4 规划总体思路及目标

4.1 总体思路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进程的加快,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形成与发展,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日渐突出[1]。发展湟源县农业机械化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结合县情,今后一个阶段内湟源县农机化工作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及总体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农田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为主攻方向,强化农机管理,增强服务功能,完善服务体系,促进湟源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4.2 总体目标

要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农机具,逐步形成自己的农机化发展格局,走适合县情、有特色的农机化发展路子,建立一个专业化、社会化的农机服务体系[2]。以县农机站为依托,引导农机户、专业户联合发展,逐步建立为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各类作业机械加工机械和农机技术的一条龙服务实体;强化农机管理,发挥监理职能,加强技术培训,形成一支作风硬、业务精的稳定农机队伍;盘活现有机具存量,做好资源配置,转变增长方式,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3]。形成多元化的农机投入机制、市场化的农机作业机制,大力推进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加大农机化向这个领域的延伸,提高农产品加工总量和附加值,促进湟源县农机化事业上新台阶,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稳步发展。

5 主要任务

5.1 粮食生产水平

“十二五”末(2015年)湟源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粮食增长和农业总产值的贡献份额达20%。

5.2 机械化装备水平

一是农机动力配置指标:到“十二五”末,湟源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9.4万kW,较“十一五”末增长3.2万kW,增长率为20%,其中,耕播机械动力达13万kW;农田排灌机械动力达0.35万kW;收获机械动力达0.35万kW;植保机械动力达0.2万kW;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动力达0.7万kW;农业运输机械动力达4万kW;畜牧机械动力达0.8万kW。二是农用拖拉机指标:“十二五”末,各类拖拉机发展达到1.5万台。三是拖拉机配套机具:“十二五”末发展到1.5万台(部),使拖拉机与农具的配套比达1∶1。其中:机械化沟播机、分层播种机、精少量播种机、免耕播种机、蚕豆点播机、胡萝卜播种机等发展到1.18万台左右,洋芋机械化播种机、收获机发展到0.2万台,小型机械脱谷机达0.1万台,免耕播种机0.02万台。

5.3 农业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

主要农机耕作综合机械化水平由“十一五”的20%左右发展到“十二五”末的40%左右;农机经营总收入年发展到40%左右,耕整地机械化水平发展到60%以上;粮油播种机械化水平发展到60%以上;收获机械化水平发展到50%以上。

5.4 农机经营总收入指标

“十一五”末,农机经营总收入达2 274万元,2015年农机经营总收入达3 200万元。

5.5 农机培训指标

每年计划培训各类农机人员2 000名,到2015年,累计培训人员达1万人次。

5.6 农机安全指标

“十五”末,千台拖拉机死亡人数控制在0.8%人以内,2015年千台拖拉机死亡人数控制在0.5%以内,每年全县建立农机安全村3个,5年累计15个。

5.7 其他

此外,排灌、脱谷、植保、运输、农副产品加工以及畜牧业、林业和设施农业等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的目标,进一步优化技术结构,提高作业质量和加工等级,全面推行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

6 对策

现代化农业离不开机械化,农机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只有依政策扶持、资金保障、管理水平加强,才能提高湟源县农机化的整体水平。

6.1 加大农机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的新机制

一是争取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支持,发挥职能作用,在资金的分配上适当倾斜,为湟源县农机化事业发展筹措尽量多的资金。二是利用国家的购机补贴政策和其他资金投入,引导集体经济、农民个人及私营企业对农机化事业的投入,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4]。

6.2 争取政策,搞好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功能

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的开展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是直接从事农业作业的事业,应该得到国家的扶持和政策优惠,需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湟源县是农业县,抓好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就要在农业生产上做文章,要自始至终地确立粮食生产的基础地位,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因地制宜地紧紧围绕粮食生产机械化进行优质服务。如在农机推广、培训基地和农机安全监理基地建设过程中,应得到财政一次性的补贴,以帮助基地建设和开展工作,对农机具的更新换代等给予贴息贷款扶持等[5]。

6.3 以农机法规建设为重点,发挥监理职能,依法治理农机

依法管理、依法行政是农机化发展的需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尽快出台地方性的农机化管理条例,使农机化管理有法可依。

6.4 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农机队伍的整体素质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推动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因此更需要一支忠于职守、敢于探索、钻研技术、善于服务、勇于开拓的农机管理队伍及农机维修队伍和农机操作队伍作后盾。为提高农机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开展农机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二是结合县情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工作,逐步建立一支与农村经济、农业机械化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农机队伍;三是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逐步引进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充分调动农机管理和农机技术推广及农机监理人员的积极性,树立敬业奉献精神,造就一支作风硬、业务精的高素质农机管理队伍。

6.5 搞好农机化装备和生产结构调整,确保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湟源县农机化得到快速发展,但也逐渐暴露出装备结构不合理、生产结构不平衡等问题,突出表现在:小型农机具发展快,大中型农机具发展慢,动力机具多,配套机具少;耕种机械化水平高,收获等环节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高,经济作物机械水平低等方面。为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搞好农机化装备结构和生产结构调整。

6.5.1 转变增长方式,不断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引导农民转变观念,要将过去主要侧重农业机械保有量的提高转变为“量”和“质”的双重提高,在稳步推进保有量增长的同时,盘活现有机具存量,稳步提高利用率和作业质量。一是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大中型农业机械与小型农业发展机械的速度比例;二是调整动力机械与配套机具的比例。

6.5.2 积极调整农机化生产结构。一是由农田作业主要环节的机械化向全过程生产机械化发展,即向耕、播、整地、植保、收获等全过程机械化发展;二是由主要抓粮食作物的机械化向以粮食为主,蚕豆、油菜等经济作物全面发展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整体机械化水平;三是由农业生产中机械化逐步向产前的种子加工处理等品种改良、优化,产后的农产品加工、牧业及林业机械化等服务领域延伸。

6.6 加大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力度,加快农机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要根据湟源县实际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总体布局,因地制宜,有选择地推广适应当地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具体工作中实行科技承包、分片包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依照湟源县产业结构调整布局,遵循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粮食重点区先一步实现机械化和人、畜、机并存,大中小相结合,机械化、半机械化的原则,湟源县农业机械化分为3种方式,分别走不同形式的机械化、半机械化道路,以促进整体农机化事业发展[6]。

6.6.1 川水地区全方位机械化。川水地区是全县的产粮基地,位于湟水、药水河下部,是黄海渠灌区和南山灌区的部分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产量稳定、增产潜力较大,且农民经济条件较好,农业基础设施较好,也是乡镇企业的分布区,农业劳动力转移快,转移值高。川水地区应全面发展机械化,解决农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办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情。在今后几年内,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实现统一耕作、统一种(肥)、统一播种、统一植保、统一田间管理等5个统一和分户管理、分片收获的经营方式。

6.6.2 浅脑山地区机械化、半机械化。浅脑山地区是湟源县面积最大的地区。应重点解决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耕地作业实现部分机耕或大部分机耕替代畜耕,播种技术主要推广机播、半机械化播种相结合的联片大面积种植。二是收获脱粒。主要推行人收、机畜运输、机械脱粒,并引进适宜山区梯田作业的小型收割机和谷物烘干机,解决湟源县收获期多雨,造成粮食霉烂变质、增产不增收的问题。

6.6.3 牧业、林业机械化。根据湟源县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和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及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实现畜牧业增收强县的目标,牧业和林业将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因此,要因地制宜发展牧业、林业机械化,引进推广起步高的新技术、新机具。要促进农机与农艺优化组合,发挥综合效益,保持农业生产可持续稳步增长。

7 参考文献

[1] 梁宇堂,桑标,张春平.太和县“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349,352.

[2] 浙江省出台2008—2012年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J].现代农机,2009(4):41.

[3] 《浙江省2008—2012年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通过论证[J].浙江农村机电,2009(1):43.

[4] 认真实施《乌当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J].贵州农机化,2001(4):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