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精选5篇)

  • 水污染控制工程(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Yan Lilong1, Ren Yuan2 , Zhang Ying1, Dai Yingjie1 1. Northeast agricult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 China 2.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150090, China Abstract: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project is one of core courses about e…

水污染控制工程(精选5篇)

水污染控制工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Teaching methods and strength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project

Yan Lilong1, Ren Yuan2 , Zhang Ying1, Dai Yingjie1

1. Northeast agricult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 China 2.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150090, China

Abstract: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project is one of core courses about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building features in the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project course from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e adjustment of teaching content,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and strength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and other aspects were going active exploration, and achieved good teaching results.

Key words: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project;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目前,我国有近300所高校开设了环境工程专业[1],其中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受到了普遍重视。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同时又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工程性质较强的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在短学时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信息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学校定位和专业特色,根据几年来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对水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程进行了积极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改革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

1.1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水污染控制工程涉及化学、物理化学、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若在较少的学时内完成该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做好课前预习,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所学内容的相关知识,这样授课教师不用对相关知识做过多阐述,明显提高了授课速度。与此同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例相结合,如在讲解污水水质指标和分类时,结合“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进行讲解;在教授污水生物处理工艺时,结合哈尔滨太平污水处理厂的具体工艺进行讲解,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1.2 选择适宜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教材选择上,我们一贯坚持选用全国知名出版社的高水平教材,东北农业大学“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廷耀、顾国维主编的《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以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张自杰编写的《排水工程》作为辅助教材,并在教学与辅导中利用相关期刊及互联网资源构建立体化系列教材。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是以生物、物理化学、化工等课程为理论基础,用工程学方法研究控制自然水体污染的途径以及废水处理的工艺和工程技术[2]。这门课程采用传统授课模式所用的学时数一般为60~80学时,一些学校甚至达到100学时以上[3],而东北农业大学环境科学系则设定为48学时,明显存在学时数不足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多地教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是任课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对教学内容要进行取舍。我们坚持的原则是“统筹考虑,避免重复”,东北农业大学环境科学系在相关课程设置中,开设环境工程设计和环境工程综合实验两门课程,为避免课程内容重复,主要讲解污水处理部分,以物理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为主线,重点讲解物理方法和生物处理方法,将课程涉及的设计性内容安排在环境工程设计上进行讲述;有些课程内容,如吸附部分安排到环境污染控制综合实验课程上;通过对新技术、新理论做适当的补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明显地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如讲述生物脱氮理论与技术时,将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知识点进行了补充。总之,通过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全面地获得水污染控制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

水污染控制工程范文第2篇

《水污染控制工程》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涉及的基础知识繁杂,同时工程应用性极强.该课程重点探讨如何运用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控制和消除水污染,强调控制污染的各种技术手段,实践技能要求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环境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目前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国内外大多数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1,2].然而,现今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联系不紧密,实验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内容与学科前沿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因此,在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中采用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并将水污染控制工程领域的前沿内容充实进来的手段,不仅可以达到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的目的,还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严谨、实事求是的研究习惯,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学科前沿领域探讨三者相互协调,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2教学内容改革

为了更好地将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彼此渗透,并将水污染控制工程领域的前沿研究内容充实进来,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趋势,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根据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堂教学内容将实验内容分为与之相对应的5个模块,具体包括污水的物理处理实验、污水的化学处理实验、污水的物理化学处理实验、污水的生物处理实验和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实验.

2)教学内容及时更新.进入21世纪后,人们对环境的探索和认识不断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延伸和拓展,水污染控制工程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教学内容也应及时进行更新和变化,将该领域的前沿内容充实到实验教学内容中去,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环境工程学科发展动态和趋势,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比如富营养化水体和受污染的地下水的修复技术属于水污染控制的前沿领域,本着面向应用的目的,将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技术和受污染的地下水的修复技术实验引入到课程中,如“沉水植物菹草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实验”、“浮水植物浮萍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实验”和“可反应渗透墙对受污染的地下水的修复实验”.实验内容选择以地方企业的生产污水(如印染废水、遮阳材料废水)做为混凝、气浮等基础单元实验用水水源,在巩固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为解决地方水环境污染问题出谋划策,培养其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意识.除完成必需的实验过程,还要求学生了解实验中运用的各种处理单元的技术经济指标、工艺运行控制条件等内容,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3)增加设计性实验.现行通用的实验教材中所涉及的实验项目,多侧重于理论的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的实验较少,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选用传统实验教材的同时,大量补充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如光电催化降解有机物实验、UV/H2O2联合处理染料废水实验、活性污泥性质测定和氧化沟实验等)的讲义材料.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原水(人工配水、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和实验处理单元,通过查阅资料提出完整的处理方案、工艺流程,对工艺的运行控制参数进行合理设定,并制定对工艺运行效果的监测方案.方案中学生必须明确所采用工艺、主要去除对象和性能评价指标.例如在污水生物处理实验中,学生要独立完成空气量、回流比、泥龄等工艺主要控制参数的设定,制定实验步骤和监测指标;在完成活性污泥的驯化后进行活性污泥形态和生物相的观察,并对工艺运行参数如污泥浓度以及污泥沉降性能进行测定;最后根据所提出的组合工艺实验运行中的监测数据进行工艺评价与分析.该实验内容的设计较全面地涵盖了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学等相关课程的核心内容,克服了验证型实验对原理或某一操作技术的单一训练缺陷,把环境工程专业多门课程的基本理论、操作技能、工艺设计和运行管理等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艺实践能力能得到全面的综合训练提升.

3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过程中把教学重点和难点以问题提问的形式引出,让学生分组讨论或协作学习,鼓励师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激活学生思维.如在水体自净一节中,结合气、液界面大气复氧与微生物呼吸、有机污染物降解好氧过程中氧的供需平衡关系进行提问、分析、讨论,引导出水体自净速度慢除了受水体中微生物数量或浓度的影响外,还受水体大气复氧、氧的供给、传质的影响.因此,为加快污水处理或净化速度,降低污水处理构筑物规模,减少建设投资,污水生物处理必须接种微生物或回流污泥,进行人工强制曝气.通过问题引出、师生共同讨论、老师的启迪和总结,促进学生归纳、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激活学生思维,并把水污染控制与工程有机结合起来,为后面污水生物处理的污泥回流、曝气充氧设备与充氧能力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与设计教学中,采用资料分析、案例讲解、观看DV教学录像及构筑物和机械设备图片,把工程计算、图纸、构筑物、设备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认真进行设计计算,按照规范、标准绘制图纸等等,同时给学生灌输行业标准规范、工艺技术实用性以及技术经济性等工程理念,提升学生工程设计能力.为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把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中,同时布置大作业,并在教学过程后期参观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处理站,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课堂讲学模式,实行讲授—参观—实践这一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同步大作业计算,思考、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水处理构筑物、设备、图纸、工艺流程、工艺技术参数以及运行管理和技术积极性等,真正理解“工程”的深刻涵义,激励学生重视并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把能力培养、知识学习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从而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开展开放性实验教学.环境工程专业设在化学化工学院内,学院的化学、化工和材料专业基础雄厚,具备很多与这三个专业相关的大型科研仪器.在指导学生完成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后探索开放性实验,如在学生已做过活性碳吸附实验的基础上开设“改性活性碳对染料废水中有机物的吸附处理研究”开放性实验.让学生通过化学的方法对活性碳进行改性,探讨改性条件对材料吸附处理效果的影响,让学生找出最佳的制备条件;将制备出的改性活性碳进行表征,测定改性前后活性碳的吸附性能;学生在选题并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拟定改性活性碳制备的方案及处理废水方案;在方案确定后,学生自己准备药品、自己学会实验仪器的使用,自己安排时间进行实验,指导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到实验室解答学生的问题.这样,可以弥补学生实验时间有限而无法深入探讨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4考核方法改革

严格的考核是正确引导、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监督、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传统的实验考核成绩只是根据平时实验报告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这样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验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现在将实验考核成绩分为平时成绩、设计实验和期末考核三部分.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40%:出勤情况(占10%)主要检查学生实验课是否迟到、早退;实验操作(占15%)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仪器使用等;实验报告(占15%)包括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合理性、可靠性,以及实验结果分析的合理性、科学性、全面性,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设计实验占30%,由老师根据水污染控制工程大纲的核心内容给出设计性实验题目,学生独立完成资料收集、设计、准备和实验的全过程.期末考核占30%,包括理论考核(占15%)和实验技能考核(占15%).这种综合考核形式的考核重心向实验操作能力和结果分析能力倾斜,避免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掺入太多的人为因素和随意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5结语

水污染控制工程范文第3篇

目前学校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易形成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模式,学生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2)主要为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两大模块,缺少工艺设计和实践单元,不利于学生更全面掌握及应用污水处理的工艺方法;(3)实验内容不能有效地与生产实际联系在一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对学生日后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起不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2教学模式改革

2.1整合教学内容

水污染控制工程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学时内,让学生学到重点和精华,是教学过程应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精简,有些理论可以在其他专业基础课程中讲授,避免重复性。

2.2优化多媒体教学课件

在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多媒体教学将文本、声音、图片等信息组合在一起,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知识点,在此基础上,使用flas演示,丰富工艺的动态演示过程将更生动地表达工艺流程、处理过程,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2.3增加课程设计教学模块。

在现有教学体系中,缺少了课程设计这一环节,课程设计是完成课堂教学后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连接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的桥梁。因此增加这一模块,可由老师提供相关设计资料,让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成设计,进行小组讨论,提出改进建议修正设计方案。从而达到深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2.4现场参观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校外参观实习使学生有机会深入生产实际,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化理解所学理论知识。水污染控制工程是工程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课堂教学所传授的理论知识与课外参观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完活性污泥相关知识后,组织学生到吉安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实地参观,请工程师介绍工艺运行的情况,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和防范措施等,使课堂上抽象难懂的内容通过现场具体生动讲解,使专业知识得到深化和巩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并且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语

水污染控制工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我国的高等学校依据人才培养类型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专业性应用型多科性或单科性大学或学院、职业性技能型高等院校[1]。其中,第二类高校主要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类高校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21世纪初以来,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了我国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2]。随着我国“科教兴国”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深入推广和实施,进一步要求作为发展核心驱动力的高校更必须将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本科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和主要价值取向。国发(2014)19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采用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倾斜[3]。由此可见,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本科教育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必由之路,也是第二类非研究型本科高校发展的重要机遇与挑战。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在高等院校中的实施具体到不同的学科或专业就需要结合专业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布局或安排,不可能采用统一的模式。环境工程类专业是我国很多高校的主干专业,截止2017年全国开设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数量为330所,大多数工、理、农科高校都设有该专业,其中不少高校还将其作为重点专业[4]。在环境工程专业中,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程,对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结合环境工程专业自身的特点,探讨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它对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专业及课程特点分析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工程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涉及数学、物理、力学、化学、生物等学科交叉的课程[5-6]。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废水的物理处理、物化处理及生物处理等方法的基本理论、工作原理及设计计算。课程重视环境工程设计的实践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2015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先后出台,水污染防治成为我国环保领域的重大政策举措。国家对高素质环保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如何使学生在扎实掌握水处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做到“能处理、会设计”,这将是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的重要任务。

2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1理论教学改革

目前大多课程教材是针对废水中污染物不同的存在状态,分别介绍其去除的原理及设计计算。这种教材编写形式系统的介绍了污水处理过程中各操作单元技术,有助于学生良好的掌握污水处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但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得不到锻炼。实际上废水里面的污染物的形态多种多样,学生面对这些废水选择相应的处理工艺时,感觉难以入手。学生对于知识的结构成“块状”,不能系统的串联起来。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提高教学效果,适当地压缩污水生物处理原理等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中涉及到的知识,在讲授污水处理原则的基础上,增加许多不同类型废水的工程计算实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工程能力,让学生做到“能处理、会设计”。《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内容信息量大,由于课时限制,老师讲授进度较快,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理解、消化和吸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对多媒体课件上的文字进行精简,突出重点内容,对于难理解的如氧化沟工艺、UASB工艺等的基本结构和流体运动状态,采用flash的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的了解此部分内容。老师授课时,遇到较难或者信息量较多的部分,有意识的放慢讲解速度,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理解和做笔记。其次,每周设有固定的答疑时间,课后帮助学生解答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2实践环节改革

(1)强化设计能力培养。通过设置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课程设计,以工程应用为背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训练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课程设计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老师给出的设计任务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包括选择废水处理工艺,编制废水处理设计计算书,绘制废水处理构筑物及工艺设计图纸,通过这些练习可以增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2)加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在传统的水处理实验教学中,都是将水处理的各个实验分开进行验证性实验,用以加深学生对污水处理技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7],但是却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为此我们开设了《环境工程综合实验》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在《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课程上设计的污水处理流程,做小试实验,验证设计的合理性。虽然这门课程的开设使专业需要负担的教学经费较多,但是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结果,直观看到自己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对学生知识的巩固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赢得了学生的高度评价。(3)增加多元化的现场教学。除了让学生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以外,我们还为尽可能的为学生安排现场参观实习,就近安排学生到生活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站等现场实地了解和学习各种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处理设施的工艺参数和运行参数。(4)开展专题报告会。邀请水务企业总工、技术总监等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为学生介绍他们所在环保领域的发展动向、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专业知识是如何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通过与专家的互动提升学生的专业热情和对专业发展动态的理解。(5)组织参加行业会展。2016年广州环博会期间,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现场观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普遍反映,在参观的过程中,通过现场近距离参观、交流的方式,极大的促进了他们对现代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的理解,现场的各种展览模型也引起了他们的极大兴趣,大部分学生都通过观展确定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激发了主观学习动力。(6)广泛联系企业开展生产实习。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广泛联系企业开展与实际岗位操作相结合的生产和毕业实习,加强工程训练,这也有助于学生在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大大缩短实习时间,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3结语

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当前,我国一些地区水环境质量差、水生态受损重、环境隐患多等问题十分突出,影响和损害群众健康,不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有更多的合格污水处理人才。高校作为培养此类人才的机构,应当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努力提高学生的能力,有利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环境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1):7-10.

[2]刘建国,黄顺年.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原因及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3):39-4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OL].

[4]张焕祯,匡颖,王智丽,等.环境工程本科人才需求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环境工程,2013(s1):685-687.

[5]孔惠,陈家庆,周翠红,等.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09,26(2):34-37.

[6]聂丽君,陈梅芹.建设水污染控制工程多元化教学体系[J].化工高等教育,2010,27(3):50-54.

水污染控制工程范文第5篇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改革理实一体《水污染控制工程》是高职环境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运行、调试和初步管理各类污水处理设施及构筑物,能根据污水中污染物的类型选用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能初步解决污水处理运行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等。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建构学习领域;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设计学习单元,并在教学过程中突破传统教学方法,探索理实一体教学新模式。

一、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对大庆市区附近石化企业调研,确定污水处理工工作岗位职责;根据岗位“应知应会”水平选取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与理论知识相融合,设计若干学习任务单元;以学习任务为驱动实施课程教学。新构建的课程内容,是按照工作任务来序化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合,形成“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课程体系。

2.教学内容的重组

教学内容设计成3个模块,每个模块有若干学习任务单元,每个学习单元作为一个项目,由若干的工作任务来完成。通过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实现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融合。

理论教学内容的选取,加强各处理技术单元的基本原理、处理设备操作和运行管理知识的讲授;实践教学内容的选取,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重点是污水处理工艺调整和操作,解决工艺设备的基本维护和故障判断及排除问题,同时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图纸,掌握在线仪表相关操作知识等。

本课程设计倡导“过程导向、任务驱动、内容序化、技能延伸”理念,将典型的污水治理项目引入课堂,将水污染控制的常用技术贯穿到相应项目中,同时将技能学习延伸到校外实习基地、工作现场、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二、课程教学实施

教学程序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所经历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6个步骤进行,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心理顺序。如“活性污泥运行参数控制”的教学设计:

三、课程改革体会

1.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的开发

教材编写应围绕课程设计的工作任务开展,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理论知识应服从实践教学的需要,理论应浅显易懂,简洁明了。

2.教学过程的有效设计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穿行,在教学实施中,其教学尺度很难把握,过多操作,又类似于实验课。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适时的穿插录像、动画、挂图、板书,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很大且必须较为周密的计划与时间安排,否则教学尺度一旦把握不准,就难以达到一体教学的要求。

3.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开发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真正需要的。

4.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

“理实一体化”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教师获得更多的现场实践经验,教师要逐渐形成“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才能胜任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

5.评价体系的建立

本课程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考核中,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通过实操,学生是否获得初步的、准确的操作技能;理论知识考核,通过汇报和测试掌握学生基础知识水平。

“理实一体化”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也存在着教材编写水平有限,设备配置不完善、评价体系不全面等诸多困难,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克服、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7-13.

[2]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