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病句修改(精选5篇)

  •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再从初中语文试卷题型的设计来看,语法已经不被列入考试的主要内容,顶多就是仿写句子和病句的修改,而这些并不需要系统的语法知识,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即可。既然不考,那教师和学生就更不会去上繁琐的语法课。再加上,现在各种理论和…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精选5篇)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范文第1篇

  一、语法教学地位的缺失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知识教学。” 同时,从人教版的课本教学内容的设置看,只是在课本后面有一个“语法修辞知识要点”的附录。语法知识只是在书后的“附录部分”被提及,并没有相关的知识要点和例题巩固。这样的课程要求和课本设置,明确地把语法“踢出”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也导致一线语文教师对语法基本上不讲、不上。

  再从初中语文试卷题型的设计来看,语法已经不被列入考试的主要内容,顶多就是仿写句子和病句的修改,而这些并不需要系统的语法知识,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即可。既然不考,那教师和学生就更不会去上繁琐的语法课。再加上,现在各种理论和研讨会对人文性的提倡,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倡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主体的感悟。从而使初中语法教学彻底陷入了低谷。

  二、语法教学缺失的尴尬

  但一个非常尴尬的现状就是,语文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并不能回避语法知识。

  考试尽管不靠语法,但要考病句的修改,修辞手法的仿写等。这些并不难的知识点在九年级语文总复习课的教学中却成了难点。因为学生一直没有系统的接触过词、短语、句子等语法知识点。面对病句修改上的一些术语往往是不知老师讲的是什么。从基础开始重新讲语法,那是不现实的,但是不讲,让学生凭语感。凭语感,学生是会改但不知错误的原因,误人子弟。

  不教语法带来的弊病不仅仅是病句修改,还有很多方面。如:考试中句子的仿写,就涉及到修辞的知识;阅读中句子的赏析,就涉及到修辞的作用;综合性学习中的对联,也离不开语法知识;文言文学习中更离不开语法知识,一个词类活用就会让学生分不清东南西北。

  三、语法教学不能淡出

  那么,到底要不要教语法?我觉得淡化语法是有道理和应该的,那些过于繁琐的语法知识,过于机械化的语法训练是应该淡化,但淡化并不等于淡出,常用语法知识的学习是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的。

  首先可以减少学生的错别字,了解了中国汉字集声音、形象、词义于一体的特性,学生就不会因为形近、音近而写错字了。其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修改病句,学生了解了词性,句子成分以及句子的构成后,就能分析出句子错在哪。三是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掌握了修辞的用法后,阅读中句子的赏析,就能针对修辞手法的特点加以分析。四能提高学生学习古文、对联等内容的兴趣。

  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并不能完全不要语法,需要的是去建构合理的初中语文语法知识体系。

  四、构建合理的语法教学体系

  首先可以根据学生知识梯度和具体的教学需要,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应该掌握的语法知识要点。在专题讲座之前,可以让学生阅读语法知识短文的文本材料,先自己探究、分析。接着教师采用讲解、启发、点拨的形式进行专题讲座。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可以包括这些知识点:形声字、实词、虚词、短语的基本类型、常见的四种句式、常见的单句、复杂的单句、常见的复句。

  同时,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倡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活生生的语言中随文强化。

  例如:可以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学习词性和词类活用。如《童趣》中的“捉虾蟆,鞭数十”中的“鞭”,学了词性知识后,学生就很容易知道它是名词用做动词,做“鞭打”解释。在教学中,我就根据不同的文言句子,适当的引入词类活用的现象,强化学生对实词、虚词的理解。这样既完成了语法教学,也完成了文言文重点字词的落实。

  再如:在诗歌中的对仗学习中,可以强化短语和词性的语法知识。如《过故人山庄》中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句话就是对偶句。告诉学生对偶的基本要求:字数一致,词性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还有短语上下一致。在诗歌的教学中,有机的补充强化词性、短语的基本知识。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语法

一、语法教学地位的缺失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知识教学。” 同时,从人教版的课本教学内容的设置看,只是在课本后面有一个“语法修辞知识要点”的附录。语法知识只是在书后的“附录部分”被提及,并没有相关的知识要点和例题巩固。这样的课程要求和课本设置,明确地把语法“踢出”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也导致一线语文教师对语法基本上不讲、不上。

再从初中语文试卷题型的设计来看,语法已经不被列入考试的主要内容,顶多就是仿写句子和病句的修改,而这些并不需要系统的语法知识,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即可。既然不考,那教师和学生就更不会去上繁琐的语法课。再加上,现在各种理论和研讨会对人文性的提倡,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倡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主体的感悟。从而使初中语法教学彻底陷入了低谷。

二、语法教学缺失的尴尬

但一个非常尴尬的现状就是,语文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并不能回避语法知识。考试尽管不靠语法,但要考病句的修改,修辞手法的仿写等。这些并不难的知识点在九年级语文总复习课的教学中却成了难点。因为学生一直没有系统的接触过词、短语、句子等语法知识点。面对病句修改上的一些术语往往是不知老师讲的是什么。从基础开始重新讲语法,那是不现实的,但是不讲,让学生凭语感。凭语感,学生是会改但不知错误的原因,误人子弟。

不教语法带来的弊病不仅仅是病句修改,还有很多方面。如:考试中句子的仿写,就涉及到修辞的知识;阅读中句子的赏析,就涉及到修辞的作用;综合性学习中的对联,也离不开语法知识;文言文学习中更离不开语法知识,一个词类活用就会让学生分不清东南西北。

三、语法教学不能淡出

那么,到底要不要教语法?我觉得淡化语法是有道理和应该的,那些过于繁琐的语法知识,过于机械化的语法训练是应该淡化,但淡化并不等于淡出,常用语法知识的学习是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的。

首先可以减少学生的错别字,了解了中国汉字集声音、形象、词义于一体的特性,学生就不会因为形近、音近而写错字了。其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修改病句,学生了解了词性,句子成分以及句子的构成后,就能分析出句子错在哪。三是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掌握了修辞的用法后,阅读中句子的赏析,就能针对修辞手法的特点加以分析。四能提高学生学习古文、对联等内容的兴趣。

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并不能完全不要语法,需要的是去建构合理的初中语文语法知识体系。

四、构建合理的语法教学体系

首先可以根据学生知识梯度和具体的教学需要,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应该掌握的语法知识要点。在专题讲座之前,可以让学生阅读语法知识短文的文本材料,先自己探究、分析。接着教师采用讲解、启发、点拨的形式进行专题讲座。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可以包括这些知识点:形声字、实词、虚词、短语的基本类型、常见的四种句式、常见的单句、复杂的单句、常见的复句。

同时,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倡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活生生的语言中随文强化。

例如:可以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学习词性和词类活用。如《童趣》中的“捉虾蟆,鞭数十”中的“鞭”,学了词性知识后,学生就很容易知道它是名词用做动词,做“鞭打”解释。在教学中,我就根据不同的文言句子,适当的引入词类活用的现象,强化学生对实词、虚词的理解。这样既完成了语法教学,也完成了文言文重点字词的落实。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法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093-01

语法,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从六七十年代的专门教材教学到八九十年代的课本专章安排,可以说让许多学生在学习语文中得到了实惠。但近年来,随着语文人文性研究的深入,语文工具性被淡化了,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忽视语法教学的现象很普遍。初中语文要不要进行语法教学?作为一线教师都感到非常困惑。

1.从新课标到教材,都忽视语法内容

新课标对语法是这样说的:“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知识教学。”因为纲这样了,教材肯定随之变了。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只在课本后面有一个“语法修辞知识要点”的附录,并没有相关的知识要点和例题巩固。这样的课程要求和课本设置,明确地把语法“踢出”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也直接导致我们许多一线教师对语法的轻视,基本上不讲、不上。

教材、教学这样了,考试又如何呢?从这些年的中考语文来看,语法板块早就没有了,顶多就是仿写句子和病句的修改上,有一定的涉及而已。

其实,这样情况的出现并非偶然,现在各种理论和研讨会对语文人文性的提倡,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倡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主体的感悟,从而使初中语法教学彻底陷入了“低谷”。

2.忽视语法教学导致的尴尬

考试中没有语法部分内容,但语文教学中却经常遭遇尴尬场面。

首先,文言文教学中离不开语法知识。

文言文本来建设初中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里边的许多文言词语的理解,往往是现在很多学生不能完成的。比如词类活用,它要用到语法知识,特殊句式的理解,也要用到语法知识,在学生没有学习语法的时候,这类问题就显得更大了。

其次,修改病句更离不开语法。

病句修改是初中语文考试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但由于没有系统学习语法知识,病句里的许多类型学生都无法理解,更无从修改,比如搭配不当、句式杂糅、语序混乱等等,学生就只能靠死记硬背来修改了。

第三,句子的仿写也不能离开语法

句子的仿写,不能单纯看成是一个方面的事,它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真正规范的仿写,要涉及到句子的结构,修辞的运用,语义的表达等等,它也需要一定的语法知识来保障。

第四、赏析句子也不能离开语法

当前的语文考试里,出题老师经常都会出一些赏析句子的题目,而且这类题目的难度越来越大。他往往要用到语法修辞的相关内容才能够完成。

所以说,语文老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是不能够回避语法知识的。

3.淡化不等于淡出

新课标要求淡化语法教学,这是无可厚非的。繁琐的语法知识,机械化的语法训练是应该淡化,他对学生没有什么好处,更与现在的语文教学观相悖。但是,淡化不能淡出。因为语文教学中有以上几方面的关系,语文教学中就不能不进行语法的教学。现在需要的是以一种怎样的方式来教学语法的问题。

4.合理安排语法知识

语文教学中,既然不能够系统的进行语法教学了,那我们就要想一个比较妥当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既能够学到语法知识,又不影响他们的语文学习。

首先,可以利用教学之中的一些“边缘”时间,将语法知识分成小块进行专章的传授,比如可以将语法分成:语素、形声字、实词、虚词、短语的类型、基本的几种句式、单句及成分划分、常见的复句类型等等。

其次,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及各次检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学生进行语法传授。

比如《春》的教学中,作者对春天的描写运用了许多的精美词语,多数是形容词,我们就可以将形容词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进行《社戏》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找出里边的关键动词,顺便将动词的知识教给他们。

现在的各种检测次数越来越多。这些检测题中,常常有很多的病句修改,在这些病句中,各种语法知识堆积起来了。比如搭配不当和成分残缺的病句,可以教给学生句子成分的内容,句式杂糅可以给他们讲清楚一些句式问题,关联词误用的还可以给他们说说这就是复句的知识。通过这样的穿插,既讲清了语法知识,也没有给学生添加什么学习负担。

第三,结合文言文教学传授语法知识

文言文中,涉及到语法知识的最多,稍不注意,学生就没有弄明白是什么问题。比如此类活用,涉及到词语问题,文言句式涉及到句子及成分问题,句子翻译更有关成分完整问题。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一定可以结合语法知识来传授的。

第四,在语言实际运用中点拨一些语法知识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范文第4篇

由于初中教学淡化语法,初高中语法知识教学缺乏有机衔接,学生升入高中后难以融入高中语文学习,直接影响了高中语文教学。具体表现在:①文言文学习不能做到举一反三。高中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和积累文言文中词语(实词和虚词)含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等。如果没有掌握现代汉语基本语法,这些问题就无从下手,文言文学习就有很大困难。例如,学生弄不懂词的词性、句子成分,就不明白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现象,无法掌握规律,只能死记硬背,这样一来,就把生动的文言文学得枯燥无味。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在文言文中很普遍,学生如果明白“动词前的名词如果在句中不能做主语那它就活用为状语”的规律,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在遇到“翼蔽沛公”“夜驰军中”这类句子时,便能很快判断出“翼”“夜”应当活用为状语,灵活运用词性的规律解决文言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所以,掌握必备的语法知识,对学生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很有帮助。②不能快速、准确地辨析句子有无语病。尽管初中也涉及对句子语病的辨析,但出现的例句一般比较简短、结构简单,学生靠语感能够辨析,初中老师也无需进行详细讲解。进入高中后,此类例句一下子复杂了许多,学生仅靠语感来判断,其准确性就会大打折扣。语病题一直是高考必考题,错得极其隐蔽,有的句子结构还异常复杂,靠语感判断很难发现问题,这也是导致语病题得分率一直比较低的原因。划分主干找病因是修改病句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学生不懂语法知识,在平时的讲话与作文中也不注意语法规范,那就很难找到句中的语病,更谈不上修改了。③不能准确理解长句。高中阶段供学生阅读的文章中有的句子比较复杂,要准确理解这类句子的意思,首先必须弄清它的主干,即句子的主谓宾,否则容易曲解句子的意思,导致不能准确地把握复句的表意重点,无法灵活变换长短句等。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语法知识的缺乏影响的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那么,如何做好初高中语法教学的衔接呢?

一、更新观念,主动出击

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设计教学。初中语文教学要有前瞻性,教师要主动了解高中语文的教学要求,自觉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构建与高中语文衔接的知识体系。高中教师更要主动了解初中语文在教什么、怎么教,针对学生出现的知识断层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

二、把握原则,逐步渗透

由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淡化语法教学,因此要求初中教师在语法教学方面花费太多心思不太现实。那么,高中教师就应责无旁贷地担起语法教学衔接的重任,并遵循以下三个原则:①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进入高中后,教师应由浅入深地安排语法教学内容:高一上学期段考前学习词性,段考后学习短语;高一下学期段考前学习单句结构,段考后学习复句类型。这样安排看似紧张,实则教师只要在教学时结合课文进行有意识地强化,学生就容易理解了。比如,课文的解题就是强化语法的好机会,借“烛之武退秦师”这个标题可以复习词性、短语的知识,还可以强化主谓短语在完整表意方面的作用。再如,提问学生“荷塘月色”这个标题是什么短语,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可顺势引导“荷塘月色”属于哪类短语,请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回答。②针对性原则。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繁重,在语法教学上如何做到少时高效?关键在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教师首先要理清高中知识的脉络,弄清各板块所对应的语法知识,然后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突出教学重点。比如,教学词性时,要把介词作为教学重点,因为高中语文基础训练点很多跟介词、介宾短语相对应。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首先,选定与介词有关的课前作业,如修改病句、文言文翻译等,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介词在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性;其次,在教学中注重凸显介词的特性,如整体性、呼应性等,学生掌握这些特性可以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③兴趣性原则。语法知识的学习比较枯燥,因此,无论是在初中还是高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增强趣味性。比如,在初中教学短语时,可以让学生就某一类短语进行举例比赛,加强对短语的理解。在学法上,教师要加强指导,作业设计要考虑能给学生产生成就感。在进行现代汉语语法、文言虚词、词性活用与文言句式等内容的衔接教学时,应尽量选取初中课本里出现的内容作为讲授的例子和练习材料,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三、初高中教师相互沟通,加强合作

初高中教师如果能在一个校园内,沟通不成问题。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初高中不在一个区域,对于教研活动开展不太正常的地区,初高中教师可以说老死不相往来,各自闭门造车,这对教学衔接工作极为不利。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多开展教研活动,促进初高中教师间的交流,加强合作,教学衔接工作就迎刃而解了。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范文第5篇

昨天一大早,这位百思不得其解的学生家长拨通了电话,希望与记者一起求证这道题的答案。

这个句子应该没有毛病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朋朋所在的南京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找到了他的语文老师赵芳。“这个句子应该没有错。”赵老师拿出教材,翻到第114页,指着这一要求修改的语句说,她在讲课时就发现这个句子算不上病句,因为在教材参考书中给出的病句理由是,教室太小,一般不会传出“雷鸣般”的掌声,改为“热烈”与教室比较吻合。而实际上,现在学校也不乏大教室,完全可以传出“雷鸣般的掌声”。出于尊重教材,赵老师告诉学生,这个句子并不错,但若在考试时碰到这个改错题,还是按参考答案改为“热烈”为好。可谓“不幸而言中”,在玄武区刚刚组织的测试中,语文试卷上就出现了这道病句题。

对不认为有错而没作改动的学生,究竟该不该得分呢?有的学生就提出,没有错就是没有错,不能因为考试就改变态度。

用雷鸣夸张掌声完全可以

赵老师的观点是否正确?记者拨通了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研究专家高朝俊副教授的电话。他认为,严格说来,这个句子不是病句。如果仅仅由于是在教室里,就限定掌声的程度不会达到“雷鸣般”有些牵强。用“雷鸣般”来形容掌声采用的是夸张手法,既是夸张,它强调的是给人的一种感觉,人们感觉到了,不论是从教室还是从会议室,都可以达到这种效果。再说,雷鸣般的响声是无法进行量化的,人数不是衡量的标准。

出题初衷是说明夸张应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