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健康教育总结(精选5篇)

  • 农村健康教育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二、农村居民传染病高危行为较严重 在调查结核病相关危险行为时,15.3%的农村居民认为抽烟与结核病发病没有关系,而城市居民仅为8.2%,农村居民受相关习俗影响较严重,对结核病相关危险行为认识不够;在调查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时,有婚外的人群中,坚持使用…

农村健康教育总结(精选5篇)

农村健康教育总结范文第1篇

一、农村居民两大传染病防治知识水平较低

2011年7月至8月对四川省南充市1100名城乡居民进行结核病、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中,回收结核病有效问卷1028份,农村407人,城镇621人;艾滋病有效问卷1007份,农村399人,城镇608人。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结核病防治的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63.0%,农村为54.3%,城镇为65.5%,农村明显低于城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3,P 0.01);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的基本信息总知晓率为64.8%,农村为54.9%,城镇为71.4%,农村明显低于城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3,P 0.01)。以上数据显示,农村居民对两大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水平均低于城市居民,这将直接影响到农村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农村存在健康教育资源贫乏、人口居住分散、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等现状,因而农民获取传染病防治知识相对较难,是导致农村居民传染病防治知识明显低于城镇居民的主要原因。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农村居民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水平,加快农村奔小康步伐。

二、农村居民传染病高危行为较严重

在调查结核病相关危险行为时,15.3%的农村居民认为抽烟与结核病发病没有关系,而城市居民仅为8.2%,农村居民受相关习俗影响较严重,对结核病相关危险行为认识不够;在调查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时,有婚外的人群中,坚持使用的农村居民仅占16.8%,明显低于城镇居民的25.2%。农村居民传染病高危行为较严重,对传染病高危行为的危害认识不够,是农村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一大难题,应重视健康教育,提高农村居民认识程度。

三、农村居民传染病防治知识获取途径仍较传统

结核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获取途径有电视、广播、网络、书报杂志、疾病防治宣传活动、自己身边的朋友和其他途径。农村居民两种传染病防治知识获取途径基本相同,均为一半以上选择了电视节目,三分之一以上选择了书报杂志;选剩下六条途径的农村居民相对很少。而城市居民选择的获取途径前三位为电视节目、网络和疾病防治宣传活动。相对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获取传染病健康教育知识的途径仍较传统,是导致农村居民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

四、对农村传染病健康教育的建议

1、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传染病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科技普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应当纳入当地卫生发展规划[2],制定农村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完善传染病健康教育体系,保证健康教育扎实有效的运作。

2、加大专项经费投入

资金缺乏阻碍了传染病防制工作的深入开展,是开展传染病防制工作的最大难题[3]。在地方财政和科普经费中设立专项教育经费,专门支持农村传染病健康教育工作,确保专项经费按时足额到位,以保证传染病健康教育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3、开展形式多样的传染病健康教育

在坚持电视节目等传统优势健康教育形式的同时,建立健康教育知识宣传专栏,通过横幅、展板、讲座、义诊、咨询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疾病防治宣传活动,结合网络信息传播,向广大居民宣传卫生科普知识。以重点人群的传染病疾病预防知识宣传为主,大力宣传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习惯,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知识水平。

农村健康教育总结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2006年我国政府1号文件,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广大农村同样是健康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阵地,强调农村健康教育,是中国健康教育最基本的特色,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多年来,各地健康教育工作者根据自身的条件,结合当地实际,从多方面,多层次地对农村的健康教育进行了探索,创造了许多有益的经验,目前虽然还很都不成熟和完善,但业已在我国人民健康事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6年我国政府1号文件,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要加快农村教育、卫生等等事业的发展。广大农村同样是健康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阵地,强调农村健康教育,是中国健康教育最基本的特色,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多年来,各地健康教育工作者根据自身的条件,结合当地实际,从多方面,多层次地对农村的健康教育进行了探索,创造了许多有益的经验,目前虽然还很都不成熟和完善,但业已在我国人民健康事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总结分析各种健康教育模式的特点以供我们借鉴,本文就农村健康教育的几种主要模式作一简单的概述。

我国农村健康教育,从20世纪20年代就已有了“农村卫生实验区”[1],开创了农村健康教育的先河。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民缺医少药的状况得了明显改善,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农村健康教育工作伴随着农村卫生工作的开展而得到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围绕除四害、讲卫生,普及新法接生,加强水源、粪便管理,防治地方病、传染病等方面展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在继续开展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的同时,各地还探索总结出一些富有成效的农村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如在农村爱国卫生运动领域开展的“改水、改厕、健康教育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山西省“建立农村健康教育网络,培训家庭保健员”模式;福建永安市太湖乡初保健康教育模式;江苏盐城市创建健康教育普及乡(镇)、健康教育村活动;辽宁的创建“卫生科普村”、“文明卫生村”等模式,以及许多省份开展的为农民编写《健康教育读本》、举办农民健康教育培训班等活动。在农村地区的不同目标人群中起到普及基本卫生知识,提高健康意识,倡导健康行为的积极作用。1994年7月国家卫生部、全国爱卫会、农业部和原广电部联合发起了“全国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后更名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标志着我国农村健康教育事业进入了健康促进的发展阶段:经过l0年的发展历程,在我党、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多部门的协作支持下,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已经发展成为由国家九部委共同参与的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知名品牌。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统一的一种农村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纵观近年来的各种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基本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代表性模式

1宣传传播模式

80年代初,健康教育刚刚重新起步,农村广大健康教育工作者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科教电影、宣传画、传单等进行卫生知识宣传,以要求“四有”即“天有一根线,村有一个栏,校有一堂课,队里有人管”为其发展的高级形式。“四有”形式为各地发展起来的多种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基础。宣传传播模式的特征是,单纯地强调了宣传的作用,以普及卫生知识为目的,注重宣传活动的形式、规模与次数,而对所取得的效果和如何才能引起知、信、行等变化则较难评价。这种模式在我国农村健康教育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乃至现在的许多活动中,仍是以这种模式为主。

2系统教育模式

针对广大农民最基本的卫生常识贫乏这一特点,山西运城等地运用各级行政部门的力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农民健康知识系统教育,用类似扫盲的方法,扫卫生知识盲,普及卫生保健知识,以集中上课、分期培训家庭保健员为显著特色,学完后要进行结业考试。如果说宣传传播模式是用卫生知识对全社区人群进行无目的散射,击中机率低,那系统教育则是对社区中某特定人群进行集中扫射,击中机率则大大增加,农民卫生知识方面的收效较大。由于此形式需有一定时间集中上课,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空闲时间较少的地区,就难于组织实施;同时这种模式的运行还有赖于完善的基层健康教育网络和专兼职人员队伍。这种模式最早出现在山西,故通常称之为“山西模式”。

3卫生科普村模式

有的地区叫做健康教育试点村、文明卫生村、卫生示范村等。“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中的创建部级“示范社区”(县、乡)[2]工作也类似这种模式。即是在宣传传播模式基础上,加入组织、教育、干预的成分。基本是以村为基本单位,发挥村领导的作用。在运用多种宣传手段的同时,注重农村村落整体面貌和农民知、信、行等方面的变化。创建卫生科普村的目标明确具体。福建西溪、江苏盐城、辽宁朝阳等均较早应用这种模式。盐城、朝阳等地还把健康教育工作分解成具体目标进行管理,并在全市开展卫生科普村达标活动。此模式的优点在于具有更广阔的适用性,能收到较明显的实际效果,但在知识传播方面,不如系统教育全面和效益高。问题是它的工作量大,特别是在当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条件下,工作人员的投入相对较大,不容易大面积推开。4初保模式

福建永安、三明等地紧紧抓住“初级卫生保健”战略目标,配合“初保”各项目标的落实,做“初保”的龙头,使健康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为全国树立了一个结合“初保”工作,发展农村健康教育的榜样。“初保”模式的最大特点是避免了健康教育部门的孤军作战。健康教育作为初保工作中的一部分和落实初保各项战略目标的工具,它与其它模式质的区别就在于,健康教育不再是单独作战的部门,它抓住2000年实现“初保”这一战略目标的机遇,借助“初保”改善自身发展的外部环境系统,增强了对基层组织的约束力,有利于组织建设与管理。在2000年前,这种模式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得到了推广。

5准实验模式

即当前的“项目拉动模式”依照目前流行的健康教育理论,强调对效果的评价,注重数据资料的收集,以客观资料评价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其特点是本底资料完整详细,工作前后设有对照组。目标和实施步骤明确具体,结束时有总体评价。江苏省江阴农村健康教育试点村基本上属于此模式。其优点是效果明显可靠,但无法推广

6组织-参与模式

“宣传传播”模式有点放任自流,而“教育干预”又有强制成分。江苏等有些地区积极探索组织-参与模式,即在健康教育各项活动中,组织并争取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参加,并在活动中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其特点是能够调动群众内在的积极因素,避免消极抵触情绪。如组织座谈、聘请义务宣传员、自编自演卫生文艺节目、组织卫生知识竞赛等。这同样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的支持。

以上是本人对我国各地各具特色的农村健康教育模式的简单概括和分类,因为检索资料不全,分析能力有限,整理得还很不全面,归纳得不一定准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和同道们批评指正。

随着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化,各地必将根据当地的发展条件,借鉴融合各种模式的优点,并不断创新,形成崭新的农村健康教育发展局面。但就目前全国健康教育工作总体发展趋势来看,应该说是国家越来越重视,各方面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投入越来越多,但运行体制是个十分掣肘健康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卫生部到省、市管理上下不通不顺,消极一点说,在这种体制下很难出现更好的运行模式。所以,就当前来说,本人认为,以大众传播模式为主导,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大规模知识信息轰炸,是当今无论在城在乡,都是最好的模式,2003年的“非典”,一夜之间全国讲卫生人人消毒洗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的一个调查队在2001年去山西某县调查时,发现该县农户90%以上家里都有“钙中钙”片[3]、贫困山村村民去药店要买“蓝瓶的葡萄糖酸锌”,应该说是大众传媒的功劳。我们何不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一下,一方面搞好重点研究,从理论上丰富、完善健康教育学科,一方面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覆盖作用。2001年全国6省农村健康教育需求调查显示,农民健康知识来源,在富裕县有83.1%来自电视,贫困县也有74.3%来自电视[4]。这是符合当前中国国情和农村实际需要的。

参考文献

[1]胡俊峰,侯培森,等.【S】当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5年,585

[2]卫生部,全国爱卫会,等【S】.《全国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规划》,2002年

农村健康教育总结范文第3篇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而加大农村教育投资无疑是解决差距的根本。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均受教育水平偏低,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笔者通过数据统计回归分析得出,收入与教育年限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同时,统计数据还显示,农村教育年限的增加,不仅能够获得物质性收益,还能获得更好的工作环境、晋升机会等非物质性收益。

关键词 投资收益 物质性收益 非物质性收益

一、导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破解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的难题,国家日益重视农村的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归根结底,农村发展的原动力在于教育的提高。可是,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3年。农村教育的研究也愈来愈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导致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农村教育投资收益率是其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农村青少年辍学、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二:一、教育投资成本过高,超过农村家庭的承受能力;二、农村教育投资收益率过低,是否接受高等教育对其收益差别影响不明显。因此,研究农村教育投资收益是解决农村教育水平低下的前提,是保证国家对农村制定有效的教育政策的前提。

关于教育投资收益的问题,国外早已有研究,最有名的莫过于明瑟的《schooling, experience and earnings》。明瑟在这本书中提出教育收益率的概念,教育收益率指的是平均多接受一年教育导致个人收入提高的比例。关于农村教育投资收益的问题,学者的研究多集中的宏观方面,从整体思考农村教育投资收益的失衡。陈晓玲,尹丹(2004)指出了农村教育投资收益的不对称性,其认为农村教育的投资在农村,收益却在城市。因为,农村子女从上大学到以后工作绝大部分都是在城市,从而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更有学者指出,农村教育投资挤占了本就匮乏的农村资本。总体来看,少有人从个人的角度研究农村教育投资收益问题,从而去解释中国农村教育政策的有效性。本论文正是力图从农村教育投资收益出发,站在个人的角度衡量教育的成本与收益。在本论文教育的收益不仅仅是可以用金钱衡量物质性的收益,也包括其他方面的利益,比如优厚的工作条件等。

二、数据、模型和统计分析

为了研究农村年总收入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借用了河南财经学院樊明教授组织调研的数据,共获得样本649个。

调研样本中,未受正规教育样本数为98个,年总收入为8143.7元,月均收入为678.7元,月工资收益为446.4元,农业每亩净收益为491元;小学样本为149个,年总收入为8128.6元,月均收入为677.4元,月工资收益为483.0元,农业每亩净收益为429.0元;中学样本为302个,年总收入为8439.4元,月均收入为703.3元,月工资收益为455.3元,农业每亩净收益为436.6元;高中、中专样本95个,年总收入为9233.2元,月均收入为769.4元,月工资收益为503.8元,农业每亩净收益为438.4元;大专样本5个,年总收入为12690.0元,月均收入为1057.5元,月工资收益为820.0元,农业每亩净收益为230.0元。在数据处理中,为了便于统计计算,把受教育水平转换成受教育年限,未受正规教育为0年,小学为6年,中学为9年,高中、中专为12年,大专为15年。

可以看出,受教育年限与年总收入和月均收入间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和预期结果相似。但是,亩净收益与受教育年限并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其中未受正规教育样本亩净收益最高,为491元,大专样本最低,为230元。造成这样结果的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这部分样本人群具有较高的学历,其具有从事非农业工作的机会,并不以农业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甚至有部分人并不从事农业生产,这就导致了样本人群亩净收益偏低。

其中,年总收入=(∑月从事非务农收入×12 +亩净收益×亩数)/样本数

月均收入= 年总收入/12

不同受教育样本的收入具有很大的差异,造成这种收入差异的因素除了受教育水平(EDU)以外,是否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在下面笔者确定一些对收入具有较强影响的因素,比如务农年限(AGRIAGE)、年务农时间(AGRIHOUR)、土地肥沃程度(FERTILITY)、耕地水源情况(WATER)、工作(WORK)、城市工作状态(CITWORKCON)、农村工作状态(VILWORKCON)。然后通过回归分析,检验其是否在统计中具有显著性。

根据以上分析,建立下列收入模型:

INCOME代表年总收入。采用年总收入作为分析对象是为了全面的分析调查样本的收入来源。年总收入采用自然对数形式会获得更好的拟合度,并方便解释结果。

R2=0.2864,样本数为634。括弧内为t-值。

大部分的变量的符号和理论预期一致,多数达到95%以上的显著水平。这首先反映了问卷数据的质量是可靠的,其次收入模型的设定是恰当的。影响被调查者收入的显著变量有:受教育年限、土地肥沃度、水源优异度和城市工作状态。受教育年限年总收入弹性为3.44%,也就是说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可以增加3.44%的年总收入。样本平均年总收入为8472.3元,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可以增加收入291.5元。

从上面对影响年总收入的分析可以看出,受教育年限对年总收入具有明显的影响。接下来,笔者通过数据统计,研究受教育年限对调查者非物资性收益的影响。

1.工作岗位层次(POSITION)。操作层的受教育年限为7.6年,技术层为8.77年,中层管理者为11.73年。可以看出,受教育年限越高越有机会进入管理岗位。

2.身体健康度(HEALTH)。统计结果为,不健康的样本组受教育年限为4.58年,一般为7.81年,比较健康为6.65年,健康为7.65年,很健康为8.37年。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受教育年限高者其身体健康度也高。

3.婚姻满意度(MARRIGE)。认为婚姻很美满的样本组受教育年限为9.22年,较美满的为7.26年,一般为7.98年,不理想为7.93年,失败为5年。从统计上可以得出,受教育年限高其婚姻美满度也相对较高。

从以上统计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受教育年限对进入领导岗位、身体健康度、婚姻满意度具有正面影响。受教育年限高,其指数也相对较高。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从以上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受教育年限对农村群体具有两方面的影响:

1.物质性收入。受教育年限的收入弹性为3.44%,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可以增加收入291.5元。

2.非物质性收益。受教育年限对个人的工作环境、进入领导岗位、担任农村基层干部、身体健康度、对象长相、婚姻满意度具有正面影响。受教育年限高,其指数也相对较高。

农村教育的发展对提高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农民收入,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改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比如,加大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投资,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的普及。在高等院校,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补助和助学贷款,使其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教育水平提高了,其有更高的机会去争取进入收入相对较高的行业,以及进入管理岗位。此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任职,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文化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思想。

参考文献:

[1]Mincer Jacob Schooling,Experience and Earnings.1974.

[2]陈晓玲,尹丹.农村教育:投资与收益的不对称性.农村经济. 2004.1.

农村健康教育总结范文第4篇

一、领导重视,组织较为完善

各医疗卫生单位均有分管领导负责健康教育工作,并设有职能科室及专(兼)职人员,将健康教育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步推进,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并给予了一定的经费支持,确保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二、亿万农民健康促进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亿万农民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

市“行动”办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及时调整了因人员变动的“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并于年初召开了“行动”领导小组协调会,详细部署了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各部门将“行动”工作与自身职责有机结合,推动“行动”工作的如期开展。

(二)各部门各司其责,各尽其职,促进“行动”任务顺利完成

1、卫生局2010年实施了“四帮一”工程,即由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及市医院四家单位共同帮扶三个目标卫生院(成吉思汗卫生院、蘑菇气卫生院、卧牛河卫生院)的相关业务工作,其中健康教育工作是重点帮扶内容之一。支援单位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学校、村民家中采取现场培训、观看科普片、面对面宣传及发放宣传资料方式,将卫生防病知识、正确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及日常保健知识传播给村民,为增强村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身体素质产生了积极影响。

另外,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除了面对面向患者及亲属提供多种形式(健康处方、宣传册、宣传板)健康教育服务外,同时将健康教育列入病区常规工作制度,纳入医护人员岗位责任制。使病人及家属从门诊、住院、出院全程享受健康教育的呵护。并利用“卫生三下乡”之机,适时开展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及面对面宣传,内容涉及重大疾病(艾滋病、结核病、布病、甲流感、地立病等)、生活方式和行为、保健常识等等,同时发放各种宣传资料,进一步强化了村民卫生防病意识和能力,培训的内容因与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此受到广大村民群众欢迎,并对他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2、妇联部门为了彰显妇女干部在卫生防病工作中的优势,与疾控中心密切合作,开展了结核病等防治知识培训,为面向村民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供了技术保障。

3、农业部门加强了农村沼气清洁能源建设,本年度已在卧牛河镇、哈拉苏镇、成吉思汗镇、大河湾镇、中和镇、向阳办事处安装沼气池1000个,为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做出了贡献。

4、爱卫部门积极开展农村改厕及灭鼠、灭蟑工作。我市争取农村改厕项目资金97.45万元,已完成1500户的改厕任务。并为全市及乡镇下发鼠药4吨,蟑螂药0.5吨,尤其是在成吉思汗、蘑菇气、卧牛河三个重点乡镇开展了灭蟑行动,为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预防疾病,促进农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了政策和环境支持。

5、文体广电部门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优势,增加了卫生防病及保健知识的播出次数,及时传播到老、少、边、穷地区,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健康卫生知识水平。

6、教育部门通过健康教育课、现场观看光碟、主题班会、宣传栏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村中小学健康教育,从小培养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意识,提高农村青少年的卫生知识水平,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从而使其成为健康教育的生力军。

按照市健康教育所的安排和部署,全市中小学校、中专学校积极开展了精神卫生宣传活动,活动以“使用网络应有度,科学合理才健康”为主题,各校师生纷纷参与,形式灵活生动,宗旨是及时引导学生不要沉迷于网络当中,要科学、合理运用网络。此项活动在学生中产生良好反响。

三、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业务素质

加强能力建设是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保证。至目前,疾控中心举办各级(中小学校、托幼园所及医疗机构)各类(手足口病、甲流感、流行性腮腺炎、艾滋病;计划免疫;健康教育;消毒;布病、地方病、病列因报告等)培训班15次,培训人数达1000余人次。

四、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情况

(一)宣传日活动

围绕重点疾病开展了“3.24结核病”、 “4.25计划免疫”、“5.15碘缺乏病” 、“9.28狂犬病”、“10.8高血压”、 “11.14糖尿病”、 “12、1艾滋病”宣传日活动。活动于市中心繁华地段举办,以悬挂横幅、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现场累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达3000余份,解答咨询600余人次,出宣传板7块。

(二)相约健康社区行活动

为了防止甲流感疫情在社区爆发,市健教所深入铁东办事处、正阳办事处及沿河社区开展甲流感防控知识、健康素养66条、呼吸道疾病预防及卫生保健等知识讲座及面对面宣传,同时下发了相关卫生防病宣传资料1000份。

(三)健康面对面乡村行活动

为了将健康知识、理念及防病技能及时传播到乡村,疾控中心及健教所专业人员深入到成吉思汗镇、卧牛河镇、蘑菇气镇的中小学校、部分村民家中开展了甲流感、艾滋病、碘缺乏病、健康素养66条等面对面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XX份,张贴横幅6条,发放并观看防病光盘3次。此次活动让300余名中小学师生及村民受益,使他们更进一步认识到“预防疾病比治疗更有意义”,并掌握了防病的技能。 小编推荐与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总结 关联的文章:

· · · · · · · ·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四)大众媒体传播活动

我们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宣传优势,在各个卫生宣传日及重点疾病的流行季节,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形式普及卫生知识和防病知识,及时向社会和公众传播相关信息。尤其是在甲流感防控期间,电视台制作并播出了专家访谈3期、动画片2期;电台播出了专题;扎兰资讯则刊载了相关防控信息;博客发表相关信息30余条。

(五)传播材料制作情况

为了广泛地传播卫生防病知识,疾控中心自行制作并发放的各种宣传单、宣传画、宣传手册、折页、光盘等总数达20余万份。

(六)控烟工作

根据呼伦贝尔市卫生局文件,市卫生局制定并下发《扎兰屯市卫生系统全面禁烟实施方案》,要求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方案”要求做好控烟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均已制定了严格控烟制度和奖惩制度,并设有禁烟标识,设立了无烟区。通过开展控烟健康教育,人们对吸烟的危害认识也在逐渐提高,并正在努力营造良好的无烟环境,争创无烟医院称号。

五、存在问题

一是健康教育经费仍显不足;二是人员少,任务重,多数单位健康教育人员仍为兼职,导致不能全身心投入,个别档案资料欠缺、不规范;三是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控烟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目前,实质效果不太明显。

六、今后工作思路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健康教育专业素质;二是继续围绕“三重点”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并进一步加大社区、学校、医院的健康教育工作力度;三是继续加强部门沟通、合作,使“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取得新成果。

 2  小编推荐与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总结 关联的文章:

农村健康教育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健康教育;卫生资源;农村人口;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4-0351-02

农村地区缺乏必要的疾病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1]。农村小学作为农村儿童接受教育、发展技能的场所,一方面具有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职能,同时还应兼顾促进学生健康的功能。通过学校健康教育促使学生自觉养成健康意识与行为,把健康作为自身发展和生活的一部分[2]。当前农村健康教育存在的3个主要问题是农民保健意识差、健康投资意识薄弱、医学知识没有普及[3]。农村学校的有效健康教育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环节。为了解农村小学健康教育师资状况及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以便有效配合农村小学基础教育改革,笔者于2005年7-9月,对安徽省某县32个乡镇小学共51所接受教学改革课程培训的小学校长及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安徽省某县32个乡镇所有参加培训的小学校长及教师,共194名。共调查小学校长54名,其中男性50名,女性4名;30~40岁5名,40~50岁33名,50岁以上13名;中专学历30名,大专学历20名。调查小学教师140名,其中男性108名,女性32名;20~30岁10名,30~40岁16名,40~50岁46名,50岁以上62名;中专学历占81.4%,大专学历占14.3%。

1.2 方法 采用封闭与开放问题相结合的问卷,当场发放并逐项进行解释,统一要求,让每位调查者匿名独立填写,当场收回。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健康知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健康教育培训需求。其中健康教育知识水平测试,采用开放式提问方法,由参与人员如实填写,由具有健康教育专业知识背景人员进行评分。共发问卷203份,回收194份,回收率为95.6%。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软件统计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资源及活动开展情况 农村小学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以及专项资金严重不足,调查学校每学期健康教育开课

2.2 校长及教师健康教育基本知识水平 本次调查从健康教育基本内容、方法、评价3个方面对小学校长的健康教育意识进行考核,根据开放式回答进行评分,达到了解以及非常了解程度的校长

2.3 健康教育开展情况

2.3.1 健康行为教育情况 为考核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健康行为教育情况,从刷牙正确方法、眼保健操的正确姿势、正确“读”“写”“坐”的姿势、吸烟危害、饮用生水的危害、饭前便后洗手的好处、甲型肝炎传播途径、碘缺乏疾病及预防措施、合理膳食的好处、食品卫生教育共10项健康教育工作内容方面进行考核。如果在教学中注意向学生传授相关内容,则得1分,总分10分,调查教师平均得分为(8.4±1.6)分,中专与大专学历教师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2 心理辅导情况 对农村小学学生心理辅导内容主要包括考试焦虑、学习困难、厌学、不良行为等,问卷提示小学教师对上述现象进行个别辅导均为80%以上;在开放式问题回答中,66%的被调查教师认为自己缺乏心理辅导相关的技能和专业知识,辅导方法单一,主要是个别谈话,且不能坚持,缺乏学生家庭支持。

2.3.3 健康促进项目开展情况 农村小学健康促进项目开展较少,一些基本的低成本高潜在健康促进效果的项目如眼保健操、饮水供应等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能做到1日2次眼保健操的学校仅占37.0%;能对学生定期体检的学校更少,为13.0%;有常规性的饮水供应设施的占42.6%;有个人健康档案的学校占24.1%。

2.4 健康教育培训需求 84.3%的教师认为自己需要进行健康教育培训。认为最佳的健康教育培训方式依次是短期脱产自学(38.6%)、培训(37.1%)、刊授与函授(14.3%)、网络学习(7.1%)、学历教育(2.9%)。88.9%的小学校长认为学校需要对小学教师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对于培训方式的倾向依次是短期脱产培训(59.3%)、自学(16.7%)、刊授与函授(13.0%)、网络学习(1.9%)。

3 讨论

农村小学的健康教育面临着3个方面的冲突:一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在时间、师资、资源上的竞争;二是农村总体环境对健康教育的忽视;三是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

3.1 农村小学健康教育的适宜模式 目前,我国小学健康教育主要有2种模式:一种是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单独设置;另一种是将健康教育整合到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科学课、体育课等课程中[4]。在此次调查的农村小学中,均采用整合式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容易受到学校应试教育的冲击,但均认为适宜可行,关键在于如何保证健康教育质量。

3.2 树立农村小学健康素养的教育目标 调查结果提示,小学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是否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与自身掌握的健康教育知识有关联,小学教师在健康饮食、传染病、心理卫生等方面的得分较低,教师日常健康教育活动对甲型肝炎传播、碘盐的作用等信息传递较少,心理辅导方法单一等,说明教师的健康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健康教育的内容与质量。国外对健康素养与教育、健康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视,但在我国还很少有研究,健康素养是理解健康文化的能力,这包括对科学健康概念的理解、对健康的社会影响的理解、对基本健康知识的掌握等具体内容,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人们形成必要的健康素养[5]。调查结果提示40%的农村小学校长以及15%的教师达到大专文化程度,但健康素养与文化程度不能简单替换,健康素养是在文化程度的基础之上对健康、疾病、自我功效等信息的进一步整合与利用[6]。由于健康教育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水平并不能说明对该领域的了解程度。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农村小学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等多层面的健康素养整体缺乏的现状,也决定了农村小学的健康教育的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理性发展过程,这涉及师范类院校学生健康教育质量、教育主管部门健康素养的提高、学校师资的健康教育常规化的职业培训、学校与家庭的配合与互动等多个环节。

3.3 选择优先的健康促进项目进入农村学校 农村学校的健康教育促进项目开展情况不容乐观,除了常规性课间操,此次调查的其他项目在很多学校均没有开展。针对农村具体情况,眼保健操、饮用水卫生等低成本的健康促进项目应该得到主管部门的优先考虑。与此同时,还应当结合当前人畜共患病、艾滋病等一些传染病的疫情,有重点地在农村小学开展相关的健康促进活动。

3.4 健康教育的效果监测与合理考核 当前,国家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减少不必要的课程设置和考试负担,但在农村小学,往往容易演变成“减副”,减少一些社会科学、自然常识等副课的设置,这种现状也影响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世界卫生组织赋予健康新的概念是:“健康是人们实现充实人生的资源”[7],该概念更强调健康的基础性功用,也更进一步说明健康素养与人文素养、数理素养同等重要,甚至相对于人一生的发展处于更基础性地位。考虑到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在语文课程中增加与健康相关的课文,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同时,将学科教育与健康教育尽可能地结合起来。


农村农业农民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