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论文(精选5篇)

  • 语文说课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小说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多种问题。首先,教师在进行小说教学时,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教师往往对考试中常考的小说作者简介、小说三要素等等为主进行教学;学生在接受的同时,其个性无法体现出来,阅读鉴赏能力也只是跟着老师的步调走。其次…

语文说课论文(精选5篇)

语文说课论文范文第1篇

其次,小说教学可以陶冶情操。我们可以通过小说当中的人物形象解读,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小说教学中,不仅要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还需要对作者所提倡的价值观有所反应与考量。再次,小说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方式,例如将看似毫无关系的事情联系到一起,亦或是作者如何将主人公周围环境融入到故事情节的描写中。

二、当前高中语文课堂小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小说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多种问题。首先,教师在进行小说教学时,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教师往往对考试中常考的小说作者简介、小说三要素等等为主进行教学;学生在接受的同时,其个性无法体现出来,阅读鉴赏能力也只是跟着老师的步调走。其次,相关小说阅读的学习材料比较匮乏。学生和老师因为高考的压力,对于小说阅读的重视力度就明显的下降,对一些中外名著的阅读也只是匆匆带过,相关材料也就没有准备,学生也没有衍生材料可供阅读或是参考。

三、高中语文课堂中小说教学的应对措施

(一)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

苏教版的语文课本重视的是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究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为了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编排体例上也做了变化,用人文话题进行一个个专题的统筹。苏教版语文5必修本中就有22个专题,都是根据某一话题按照深浅度编排展开的。但是并不是说对必修本中的课程进行掌握,就学好了语文,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收集一些名言警句、成语、格言或是诗句,再将必修课本与选修课本结合起来,对课文中出现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因为,如果不跳出语文教材,那么就学不到更多的语文知识。

(二)对小说进行多元化的解读

在上文了解到,现在小说教学中一个通病,就是使用一套传统的方式。该种方式,严重遏制了师生多元化的精神方式、思考方式、个性语言。就以苏教版课文中的《项链》为例,该篇课文是说美丽的妇人经过项链丢失、还债以及最后还债结束后坦然面对之前借项链给她的好友,反应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与追求享乐的思想以及主人公心理历程的改变过程。又或者是苏教版课文中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就是对当时在沙皇警察制度下的毒害,对于封建礼教的讽刺与批判。如果只是老三样的解读,将会错失课文中的多种趣味性。通过多元化的解读,解放了学生受传统解读模式的禁锢,从而肯定与鼓励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对小说的温习,有利于培养出学生具有自我的理性思维,解放自由精神。但是在进行多元化解读时,要避免脱离文本的结构与形象体系,这样才不会偏离最开始的小说解读方向。

(三)研究新的小说教学模式

语文说课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思维教学现状教室语感

我有幸独立承担并圆满完成了我校2005年级259名博士研究生为期三个月的医学英语听说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至今刚过一年。回首这段教学经历,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体会颇深。其中,最让我自豪的是,一个非英语专业的中国教师用全英给博士研究生讲授医学英语,且取得了成功,这在建校史上还是史无前例、开天辟地的事。

一、了解你的“对手”——我校研究生医学英语教学现状

有人对我校96年级研究生医学英语水平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1。结果如下:

公共英语水平考试通过率:84.8%;

医学英语水平(自评):好(2.1%)、中(31.5%)、差(66.4%);

未修过医学英语:80.6%;

英语口语:好(2.4%)、中(15.9%)、差(59.6%)、从未开口说英语(22.1%);

英语听力:好(13.5%)、中(38.9%)、差(47.6%)。

这就是“国情”,是我教学中必须面对而且要认真应对的课题。首先,公共英语水平考试通过率既然高达84.4%,这是个唯一鼓舞人心的信息,说明他们的词汇量至少达到了5000~6000左右。这足以满足切远远超过了日常口语交际所需的基本词汇(2000~3000),就看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诱导”、“激发”学生的潜能了!当然,后面的几条结果更证明了医学英语学习的必要性,虽然有的教授说“博士研究生还有必要学医学英语吗?”有道理,但是永远不要脱离“国情”、“校情”。

怎么办呢?

二、教室——语言学习的“国中之国”

我的几个国外老师和朋友在谈到有关语言学习的诀窍时,大部分都说:WholeEnglish,noChinese。举个大家最熟视无睹的例子,为什么一个从初中开始接触英语并已经学了13年外语的博士生,其口语尴尬得可能不及出国半年的初中生?为什么儿童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很快听懂并说一口流利的语言?归根到底,简单地说,英语学习就是思维训练的问题。

我的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在听完一句英语后的首个反应便是:先在大脑中将片言只语“翻译”成汉语后,再将用汉语进行交流的句子“再翻译”成英语,最后结结巴巴说出来,而且有时还来不及考虑语法问题。也就是将接受到的英语刺激与实物之间,加上两道翻译的手续。交际中的语速、流利程度都受到影响,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如此“速率”,如何进行交流?更何况参加国际会议!?

采用全英情景授课,使学生用英语思考,把教室变成学生语言学习的“国中之国”已是迫在眉睫!

虽然许多老师建议我用双语授课,而且我所接触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也希望我用双语授课,但都被我婉拒了。我深深知道,阵痛和血污之后便是新生,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便是破晓的晨晖!

我克服阻力,坚定地使用全英授课。事实证明,在反复的语言刺激下,学生对英语作出相应的反应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少到多,又被动接收到主动联想,最后脱口而出,形成习惯,进而演变为能力。

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能力就是要求学生学习、使用英语时全身心的投入,进人角色。在交际过程中,当英语信息输入后,学生通过英语思维,直接输出英语。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构建这一“国中之国”呢?

三、精心设计,全方位搭建“国中之国”

首先,大量阅读英文“原著”,培养语感

发给博士生们的教科书从头到尾160万字的正文(均摘自国外原版教科书)内见不到一个汉字!内容涵盖了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从中医到西医、从结构到功能、从器官系统到分子基因等领域,还提供了大量的医学术语、构词法、病例报告、医疗文书等,加入了最新的有关非典(SARS)、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克隆技术等内容。堪称国内医学英语教科书的“巨著”。每遇到生词,除了自己动手查字典,做标注之外,别无他法。

其次,我推荐给同学们两本全英字典

OxfordLearner’sWordfinderDictionary和LongmanEssentialActivator。这两本字典被誉为discoveringbooks,explosivebooks和dynamicbooks,从活学活用的角度出发,把一个概念用许多种方式联想表达。我以temperature为例说明其用法。

第三,听力材料

摘自英国BBC近年来的力作HumanBody,内容与综合教程相互应,有视频和音频两种格式,约200分钟片长。材料注解后编写成册,设置练习,供课余时间内完成。占考核成绩的40%。还提供了48段完整的临床“接诊-问诊-体检-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治疗-病例讨论-出院和随访”全套录音片断.第四,分班、分组,化整为零

我将259名博士分成4个班(分成20个班更好),每班10个组,每组不超过7人。便于提高教学效果,便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小组的表现纳入最终的考核,激发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

第五,处处留心

告诉同学们随身携带一本小汉英字典和一个MP3,养成随时随地学英语的习惯,看到或听到什么,立即用英语去想该怎么说。我把自拍的白云山风景照片,风景区介绍、群众性体育运动,如蹦极、踢毽子、摩星岭、桃花涧、明珠楼、亭子,甚至路牌(爱护绿化、森林防火等)等给学生看,让他们用英语描述或提出书写错误;禽流感来了,我会谈一点相关知识,之后,先由呼吸病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的博士从各个侧面介绍背景知识,再由其它学员展开讨论;BarryJMarshall和RobinWarren获得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后我又让消化病学的博士介绍幽门螺杆菌方面的知识;我还要求学生将我上课用的笔记本电脑的配置用英文陈述;甚至从草地上捡起一朵紫荆花让学生描述……这可能就是所谓的BrainStorm吧。通过者些练习,让学生在所见所闻中“即所得”,养成用英语进行思考的好习惯。

第六,猜谜

有一次我将thalassemia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绝大部分不解其意。然后我将“地中海贫血”写在一张纸条上“偷偷”递给一位同学,并请他用英文解释给大家听。之后,我会提问其他一些同学说出谜底。如果不知道,则继续请另外一个同学,直到谜底揭晓。有时我会提示一些关键词,比如“anemia(口语:decreasednumberofredbloodcellsorhemoglobin(口语:theproteinthattransportsoxygenintheblood.)”、“geneticdisease(口语:diseasepasseddownfromonegenerationtoanother,ordiseasepassedfromparents)”、Mediterranean(口语:theareasurroundedbythecountriesofsouthernEurope,NorthAfrica,andtheMiddleEast)。

有时我从兜里“偷偷”拿出一粒骰子给一个学生,让他用英语描述,然后让其他学生猜谜。这里我希望学生能够说出以下几个关键词中的2~3个:smallcubes,withsixmarkedfaces,madeofplastic,eachfacewithonedotnumberfromonetosix,forgamesofchance,i.e.gambling。

另外,我还允许学生通过手势、动作、甚至画画来表达意思。

爱玩游戏是人的天性,通过“猜谜”,一是活跃了课堂气氛,二是活跃了学生思维,最重要的是,学生明白了:晦涩难懂的医学专业词汇原来可以如此简单地表达!这无疑增强了学习实践口语的信心和兴趣,突破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心理障碍。

第七,除了实践,别无他法

采取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实践对象的教学方法,将课堂实践与考核挂钩。具体做法如下:

每人必须做自我介绍(占考核的10%);

每组必须完成1个Topic的演讲,并接收提问和答疑,组内的每个成员必须演讲其中的某一个部分(占10%,组平均分即为每个组员的分数);

课堂提问并回答问题:至少问别人1个问题,至少回答别人提出的1个问题(占10%,积极发言的志愿者可获10%的加分);

第八,课外活动

语言环境不仅仅在教室内,不仅仅在医学英语课堂上,而应该主动地创造学习环境。这就是为什么我要求他们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听力练习的真正原因。此外,我还组织了“中-印友谊桥”活动,即每周二晚上将20余名英语发音比较好的留学生与博士们共度“良宵”,在双方互不明白对方语言的情况下创造英语语言环境,并进行交流;我还主持了由JohnPhilip主讲的专题讲座,参与了我校与广州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会举办的英语联谊会等等。

语文说课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视听说 形成性评价 建构主义 

二十一世纪,随着新课程体系的建立,课程评价体系逐渐引起重视。教学评价包括终结性评价以及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有着重大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的。英语视听说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英语能力。在本门课程中,为激发学生练习听说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笔者所在的英语视听说教学组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主导,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并采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一、理论基础 

1.形成性评价体系。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传统的终结性评价通常以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的形式,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但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我国仍有许多高校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评价方式过多地依赖于终结性评价,强化了考试分数的作用,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为了考试而专注于考试要求的题目练习,而忽视了实际听说能力的提高,这显然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性评价是由美国哈弗大学学者斯克里芬(M.Scriven)于1967年率先提出的,后由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B.S.Bloom)应用于教学领域。形成性评价注重观察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成绩以及其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反思以及总结的一种发展性评价体系,有助于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获得成就感。 

2.建构主义与形成性评价。建构主义也称之为结构主义,是由认知主义发展而来的哲学理念。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建构,创造情境,从而获得知识。同时,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还需要与同伴共同探讨来进行知识建构。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在同一课程中,不同的学生会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变得尤为重要。形成性评价,学生是评价的主体,注重对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方法、策略进行评价,从而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评价工具 

英语视听说课程注重语言的人文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平面教材转化为视频教材,为学习者提供了视觉以及听觉的刺激,创造了一个趣味化的学习环境。结合英语视听说教学特点,笔者所在课程组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课外学习采取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手段,在形成性评价中主要采取了教师观察、小组协作、电子档案、网络学习等评价手段。 

1.教师观察。教师在形成性评价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形成性评价体系中,教师观察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形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如何使用教材,对教师所教内容的反应,是否积极主动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如何理解运用所学知识。教师以日常行为记录、学生评估表或记事簿等方式记录下来,最后经过汇总,可以将资料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以便调整学习策略。另外,通过教学活动的观察,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哪一种教学方法更为学生所接受、更为有效以及学生对哪些教学材料更感兴趣。通过教师的观察,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根据观察结果教师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2.小组协作。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小组协作学习模式是指两个或者多个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来实现学习目标。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基础,指导小组成员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性,提高个体的学习效率,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英语视听说课堂上,课程组尝试在影视剧作品模仿改编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性别比例、交往技能等,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整体英语水平相当。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角色分配,对经典影视剧中的片段进行模仿改编,并提交一份书面材料总结小组合作的成员分工、取得结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式。另外每一小组都要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打分,并计入平时成绩。小组合作不仅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还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在形成性评价中,教师不再成为评价的唯一主体,学生也可以参与到评价中来。这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同时也保证了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但是在实际的评价中,教师应进行指导和监督,同时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所占的比例也应当结合具体的课程做出设计,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 

3.电子档案。电子档案,又称之为成长记录袋,是关于学生学习成绩以及学生发展状况的汇集,在形成性评价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动态性是电子档案袋的一个显著特征,随着每天、每周、以及每月而不断发生改变。通过电子档案,教师可以记录、存储、再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并评价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成果。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建立教师电子档案袋记录日常教务活动,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管理,进行学期评定、反馈指导。档案袋真实反映了学生的成绩,更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定期对学生电子档案的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调整教学策略。同时,电子档案也更有助于学生交流学习,学生可以经常回顾自己以及他人的电子档案,借鉴其他同学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 

4.网络学习。英语视听说课程在我校仅开设一个学期,32个课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的课时内,大量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因此如何调动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就成为本课程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步搭建起了课程网络平台,这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学生的网上学习情况,如登陆地时间、次数、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成果等都能够有效的被电脑记录下来。学生在学习每个单元之后,可以进行在线学习评估,及时查漏补缺。另外,学生也可在网络学习平台的讨论区,相关学习问题,与其他学生一起讨论,自评互评。教师也可以在网上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课堂时间有限,通过网络学习,教师可以提供在线辅导,学生相互交流探索,更好地实现高效学习。 

语文说课论文范文第4篇

一、避免无原则的多元解读课文

新课标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多元解读课文。这样一来,多年的标准化教学现象得到了改变,但同时也容易走向另一端。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讨论菲利普夫妇为什么不去认于勒,有同学认为:“菲利普夫妇这样做是为了激发于勒的斗志,让他更好地开创事业摆脱困境。”也有的说: “因为菲利普夫妇一家很穷,如果把于勒带回家。会使得于勒以后的生活还不如留在船上卖牡蛎的生活。”教学《愚公移山》一文,讨论学习后的感想,有的说:“愚公年龄近90岁了,是不可能移山的,课文纯属编造。”有的说:“愚公真愚蠢,何必去移山,挖一个隧道不就好了。”学了《背影》一文,有学生认为文中的“父亲”爬月台是违反交通规则,法律意识淡薄。对于学生这种或浅尝辄止不到位。或风马牛不相及,或根本就一无是处,甚至与文章的主旨相悖的回答。教师却抱定“对文本的解读是多元的”“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等信条,对其一概加以肯定,似乎这样就能体现出先进的教学理念。

笔者认为,语文是有多义性的,对同一语文形式,不同的人因为经历体验不一样,欣赏角度不一样,会有不同的理解,特别是对文学作品,读者拥有很大的创造空间。正如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但这并不等于对文本可以任意解释。语文有模糊性也有确定性,有个性也有共性,否则就无法成为交际工具。忽视了文本的确定性,盲目地追求所谓的多样性、创造性,文本就成了一种可以随意扭曲的东西,语文课就成为一门没有标准的课。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多元解读课文,应该首先深入课文内容,理解旨意,这样才能实现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对话,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而不是把文本作为引发随想的“源头”。随意多元解读文本,不仅会引起学生思维的混乱。还会助长他们浮躁、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个性。

二、避免无原则的膨胀课程内容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这样做的目的。是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但实际教学中,却走向了偏差。

如,教学《沁园春・雪》一文时,教师详细讲解北方的气候特点,讲解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等人的丰功伟绩,文中有“”一词,于是又讲到屈原及其相关作品,文中有“射大雕”一说法,于是又讲到小说《射雕英雄传》。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时,详细讲解古代科举制度,古代的内官衔级别,范进发疯的生理原因。这样就把很多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统统拉进了课堂,让课程内容无限膨胀,教师认为这样就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点,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却在不知不觉中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文学课、政治课……成了没有语文的语文课。

笔者认为,语文既然是一门学科。就有它自己特定的课程内容。正如杨再隋教授说的: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

三、避免无原则的课堂讨论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众多的小组讨论。替代了原来的“串讲”“问答”“练习”等教学模式,在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市场。笔者认为,课堂讨论教学法,确实有不少优点。但是课堂讨论是一把双刃剑,要慎重使用。

一是要进行有效地组织。要根据实际需要把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真正形成各尽所能、畅所欲言的局面。教师要为学生的讨论留一定的时间,提供必要的材料,作必要的引导,提高讨论的效率,不然课堂就会一片乱糟糟,讨论流于形式。

语文说课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文化理论;高职英语听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日

1引言

自2012年起,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实行新的人才培养计划,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是:该课程不仅是一「〕帮助学生打好英语语言基础的课程,更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语言技能的课程。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为他们提升就业竟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听说能力势在必行。听说是一项能反映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输出能力的很好技能,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尝试以社会文化理论为指导,探索性地在听说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模式,提高听说课堂的效率。

2口研究现状

2.1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Theory)是关于人的认知如何发展的理论。(Vygotsky,1978)该理论认为,人的心智活动本质上是社会的,人类认知的发展是个人主体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环境(或称客体)不断交互的结果,(Wertsch,1985)且交互并不直接发生,连接二者并促成发展的是工具及其中介作用。(Vygotsky,1978 Engestrm,1987)所谓“中介”,是指人“调节物质世界或个人世界与彼此的社会和心智活动”的过程。(Lan-tolf Thorne,2006:79)调节工具有文化制品、(culturalartifacts)概念和活动本身,其中文化制品包括物质工具(如笔、电脑)和心理工具/符号(如语言),(Vygotsky,1978;Leonfev,1981;Engestrm,1987,2001)语言是最重要的心理工具。社会文化理论为第二语言习得提供了理论支持,也将为英语教学中人人互动、人机互动、多媒体互动提供理论支持。

2.2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特征是教学流程的翻转,摒弃了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前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作视频,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点;课堂上教师主要负责知识内化,从时间和空间实现学习过程的翻转,是“先学后教”。

3目英语听说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现今的教学方案是否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需要,能够满足以及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是所有教师应提前考虑并了解的。在前期课堂教学的准备活动中,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学生对英语听说课堂的相关信息。具体反馈如下:W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现状。问卷采用五级评分量表,从1到s分分别代表从最否定到最肯定。从问卷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看,学生对自己的听说能力绝大部分持否定态度。平均值小于a.s。部分学生对问卷中的问题平均值为1,侧面反映该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极度不自信。其中,问题最大的是口语中场景交流问题,平均值仅为i.sso(2)听说能力发展影响因素。大部分的高职学生学习的都是“哑巴英语”;教师上课是书本十PPT,学生训练的时间短、好面子、担心说错、担心发音被同学们取笑;机械式的记忆背诵等。这些都造成了高职英语教学的壁垒。(3)对听说翻转课堂教学实验的态度。从该部分内容的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看,76%的学生对此种新模式的教学方式很感兴趣,愿意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及实践。对于课前预习视频,根据统计情况及学生建议,学生提出相关话题、视频时间不超过五分钟、具有操作性、语言地道、若是全英文则需要语速正常偏慢等,笔者认为学生对听说课堂的翻转教学具有可期待性。对于课堂教学,学生对老师的传统对话讲解和话题相关对话领读以及纠音比较依赖。对于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浸人式话题演练模式比较陌生,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在之前的英语听说学习中从未独立学习,还是以教师教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这就要求老师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时循序渐进地把“教师教读领读”转移到“学生配合情景演练”,稳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听说输出能力的发展以及课堂的有效学习。

4日听说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

根据学生对英语听说能力的需求以及切实提高英语输出能力的前提,笔者结合社会文化理论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步设计了英语听说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具体内容可见下列图示。该教学模型共分为三个模块: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反馈。三个模块之间通过社会文化理论很好地衔接在一起。

4.1课前预习

根据翻转课堂教学理论,传统课堂上的教学知识点被放到课前进行。具体到英语听说课堂,则是把英语听说课堂上的话题关键句、词汇、语音、常见表达等让学生自主查阅书籍资料。这样一来,记忆性的知识点从课堂教学中分离开来。教师找到相应的视频或录制一些微视频,供学生预习使用,至少在上课前三天发至全班学生预习,了解上课的内容。教师需根据每次听说课堂的话题给出预习提纲或提出问题,指引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向。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惰性,以及对英语学习课下的抗拒,应提前向学生说明,若未能按时完成预习任务,则不能参加课堂活动,须对学生作出惩罚。在这个过程中,课堂现场教学被翻转成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充分反映了社会文化理论中的调节工具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作用,对学生的听说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4.2课中教学

课中教学是检查学生学习成果的阶段。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听说展示的环节只占极少部分,大部分的时间是老师在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而往往是表现好的能力突出的学生愿意在课堂上展示,更大部分学生只能把听说训练留在课下,这样导致遇到难题,无法及时请教老师。课堂翻转后,一节课10分钟至15分钟教师简述本次课话题的主要语言要点,对话中应注意的问题,现场示范真实场景对话,并回答学生对视频提出的问题。接下来,教师根据话题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话题具体场景,在巧分钟内完成一组对话。最后,小组推选不同的同学进行现场展示表演,老师对同学们的表现做出现场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检验翻转教学的成败。

4.3课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