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院感科(精选5篇)

  • 针灸院感科(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现在打吊瓶很普通,那时候几乎没有。”亲历者方继良对“传说”中的西医十分好奇,特别在有了中医基础之后,就更想看看西医的世界。“我的母亲是心脏病去世的,我想学西医的新知识来提升自己,既为小家也为老百姓大家服务。这是很自然的选择。” 1988年,…

针灸院感科(精选5篇)

针灸院感科范文第1篇

他的人生经历:放射+针灸,水到渠成的邂逅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基层医疗还很落后,尤其乡村医疗几乎全靠中医。方继良的父亲是一位闻名乡里的针灸师,方继良的针灸学基础和对中医的认识均来源于他。

“现在打吊瓶很普通,那时候几乎没有。”亲历者方继良对“传说”中的西医十分好奇,特别在有了中医基础之后,就更想看看西医的世界。“我的母亲是心脏病去世的,我想学西医的新知识来提升自己,既为小家也为老百姓大家服务。这是很自然的选择。”

1988年,方继良在湖南医科大学(即现在的百年名校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学习的最后一年,他被选拔到北京友谊医院临床实习。友谊医院对针灸很是青睐,做甲状腺、阑尾炎手术时都会用针灸来辅助麻醉。本来就有针灸基础的他,在消化科时也忍不住牛刀小试。“有病人打嗝特别厉害,别的方法总治不好,用针灸试一下,竟然好了。”

翌年毕业后,方继良被分配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放射科。这里最吸引他的,是一台全新的第四代CT,别说国内其他中医院没有这么现代化的影像设备,就连西医院也凤毛麟角。更何况,他的梦想就是学习医疗新技术。作为国内领头的中医院,广安门医院有了如此优势,在满足日常临床需求外,就应该为发挥中医院的特色做出领先的科研业绩。年轻的住院医师方继良开始想,如果把影像和中医或针灸挂钩,在临床和科研上会不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针灸临床在人体施针操作中有时会出现危险,比如在脖子上扎细针时,就出现了脊椎损伤,或者血管意外的个案报道。”他通过在针灸科短期的轮转及业余时间跟名老针灸师长期的临床实习,心里盘算着,“CT什么都看得到,用它扫描头颈部穴位,如风池、风府穴,就直接显示了扎针的层次、角度及深度,明确安全度,像扎到多深就别进针了,太深了容易伤到脑髓及椎动脉等重要组织,出现意外。”经过CT模拟针刺验证后,针刺深度可精确到毫米,相关进展在国家核心期刊《中国针灸》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文章,时间是1998年。因为这些文章,他成为该领域开拓者之一,在此交叉学科内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

这些早期工作,方继良定位为形态影像的中西医结合,也就是用现代影像形态的方法为临床针灸服务。至于功能影像与针灸的交集,方继良最早接触是在2000年。

那一年,方继良正在北京语言大学参加国家留学基金委组织的德语培训。前一年,他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普通访问学者选拔考试,从“百里挑一”的竞争里脱颖而出,获得了赴德国学习现代影像的机会。2000年秋天,第一届国际华人脑功能磁共振会议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汇集了国内外众多从事脑功能影像及生物医学工程顶尖的科学家,他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他听到了放射学界元老——北京医院李果珍教授的研究报告,他们在针灸足三里的同时,结合刚刚兴起的脑功能核磁共振扫描(fMRI)来看针灸实时的脑功能变化状态。

“我们广安门医院针灸临床及其研究基础好,理所应当做此方面的无创可视化高级脑机理的研究工作啊。”方继良听后十分兴奋。但是,广安门还没有购买在当时属于“高大上”的MRI机,方继良第一反应就是一定要抓住留学德国的机会,利用那边的高精尖MRI设备来实践。他几乎在第一时间就与德国的导师进行了沟通,对方爽快地答应了他。

不论是科隆大学医学院放射科,还是后来他开展实验的亚琛工业大学医学院多学科联合脑研究中心,都拥有当时世界最先进的MRI设备。而且,比起中国,德国当地针灸诊所出奇的多,隔几条街道就能见一个。

方继良所在的志愿者团队由德国学者和一群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组成,共做了一个15例的实验,完成了他的第一个针刺脑功能核磁共振研究。这项研究即使放到世界范围排名,也在前列。同年10月,方继良回国,继续未竟的研究。2004年,业内知名的国际期刊《神经放射学杂志》(Neuroradiology)发表了他的文章:针灸在穴位和对照穴位间存在差异,尤其在捻针的过程中明显。“我们测试了好几个穴位,来证实这一点。”方继良兴奋地说,这意味着我们的针灸穴位相对特异性是有脑科学基础的。

这是方继良在脑功能影像针灸研究上的开端,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跟踪研究,推进了整个领域的发展。此国际前沿的针灸研究得益于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反过来,方继良科研团队所取得的成绩又成为广安门医院的一张国际化中医院建设的靓丽名片,而他本人也从初出茅庐走上了此边缘交叉学科国内国际领军人物的道路。“有心人事竟成,这是一条水到渠成的路。”当多年后,有人询问他在科研上的成功秘诀时,他这样说。

功能影像针灸科研路有多宽?他的国际化、多系统研究给出了答案

既懂得功能影像,也了解针灸临床,从德国回来后,方继良在针灸影像学上的研究全面展开了。2003年,他成功申请到“针刺正常人太冲穴及其临近穴的脑功能成像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留学回国人员课题,于次年顺利完成。

2005年,他通过国际课题投标竞争,作为全球5位获得美国NIH/NCCAM国际博士后奖学金支持的国际传统医学青年专家之一,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放射科磁共振研究中心进修4年,在导师KathleenKSHui教授的指导下继续进行“针刺穴位特异性脑中枢效应fMRI研究”。

“2008年以后,国家在传统中医针灸上每年都有较大的基金投入,在战略上提倡中西医并重,提高了传统医学的地位。我们赶上了中西医结合科学研究的春天。”2009年底,方继良回国申请到国家自然基金面上课题,深入开展“针刺调制脑边缘叶—旁边缘叶—新皮层环路的fMRI研究”。他还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电针促进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脑功能重组的fMRI研究”。后来,他以第一单位作者的身份在国际权威期刊HuamnBrainMapping杂志等发表了多篇论文,引起了此领域国际专家的高度关注。“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都道是厚积而薄发,方继良继续延续着“水到渠成”的价值观。研究积累到一定阶段,广安门医院成立了脑功能成像研究室,针对针灸脑机制,用现代化影像设备研究针灸效应。

2012年,他加入国家“973”课题的“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规律及关键影响因素基础研究”,负责其中子课题缺血性心脏病CT、MR影像研究。“我们以先进的心脏CT、MR扫描方法,来看针灸对心脏的功能效应。因为猪和人的心脏相似,已经试验了22头猪,观察针灸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效应。”

从脑功能跨越到心功能,方继良发现功能影像研究针灸效应的范围越来越广。“现在还有胃功能、骨骼肌肉运动功能等。人是一个机能协调的高等动物。怎么捕捉这种变化,探究针灸对它的影响,影响又是如何而来,都是关键的科学问题。fMRI功能影像针灸研究的好处是,我们不用以解剖的方式来‘打开’活体脏器这个黑匣子,就能够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动态功能观察。”他描述着自己的宏图,“中医药、针灸治疗疾病的基本理论是基于调节人体整体机能,达到平衡,也是其优越于现代医学之处,这正是我们功能影像施展的广阔新天地,在诠释中医药机理上将大有作为。”

这不,方继良团队还参与了针灸所朱兵、荣培晶教授团队的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耳针的研究,采用fMRI脑功能成像阐释电针刺激耳甲部迷走神经治疗抑郁症的作用原理。

“人脑脑干部的重要核团如迷走神经孤束核、蓝斑核等,大脑边缘叶系统包括的前额叶腹内下侧皮层的前扣带回、眶回,以及海马、杏仁核等,在认知、情绪、记忆调节、内环境稳定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也与脑默认网络有广泛的重叠”。从抑郁症病人疗效明显相关的脑区眶回、前楔回与脑脑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明显变化来看,方继良推断耳针迷走神经刺激术的治疗效应可能需通过孤束核-边缘叶-脑默认网络介导。此fMRI静息态脑功能机制研究论文已幸运地被国际知名精神医学杂志《生物医学精神病学》(BiologicalPsychiatry)录用,网络版发表在今年5月。“但我们也感到临床机理脑功能成像研究的任务艰巨,成熟的新方法将更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为提供简便、易行,价廉的针灸方法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

今年北京市首都科技发展规划中医药专题以后,方继良团队又开始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脑肠轴调节机理的功能影像研究中来。功能影像在针灸研究到底能有多大的威力,通俗的说是水有多深,方继良和他的团队用行动表示,只有长期探索才有内心的感悟。

功能影像为临床科研指路,未来影像科医生将神通广大

“我们王阶院长有一句话:把科研思维融到日常临床工作中,才是我们研究的真正好方法。”方继良很认可这一观点,他认为一可以转借临床经验;二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参加研究。“团队的人以科研的思维来找资料、写总结、做临床……很快就可以形成一个新的思维模式,得到长足的进步。”

他拿临床功能成像来举例,“有位肺癌病人,2003年做完手术,最近忽然感到不太舒服。我们就给他做了一个MRI全身扫描。”方继良所说的并非是一般的局部扫描,只能看到某个器官中肿瘤的位置,他们现在在临床上采取的是三维立体的全身MRI类PET扫描,可以形象具体地观察到肿瘤手术后是真的消失了,还是转移到了身体其他部位。“假如是脑卒中,脑功能扫描不仅可以看出脑病变影像,还能够预测手术后肢体能否活动、说话会不会利索,预测康复的程度。”

“临床有很多疑难疑问,一定要以器官形态病理加功能的科研思维来找信息,逐步打开这个未知的疾病‘黑匣子’。以后放射科的诊断里,很多都要用到功能影像MRI、PET,尤其是肿瘤、心脑血管病、运动功能。”

“中医药针灸理论上都是对人体机能调整,将人体本身视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现代医学多是以点对点,局限于单个组织、器官、系统,也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过现在也开始变为整体观念、个体化诊疗。因为人体奥秘很多,机能运行比工厂还要复杂,一定要观察连续动态的变化,以期更符合人体本身状态。功能像就是这样一个可视化工具,它的最高使命就是促进对人体的了解,各种治疗手段的临床机理,从而促进像针灸等方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方继良说。

如今,方继良医生所在的放射科已经有43人,单医生就21人,中等规模医院放射科水平。功能成像研究室也有人员8名,外籍兼职教授4名。一直以来,他感激团队成员特别是年轻人付出的努力及贡献,但功能影像研究上“缺人”也让方继良忧心不已。每天他坚持早上7点到研究室,先计划全天的临床及研究工作,寻阅行业内最新的科研动态。每天8:00-8:30,他都带着科室人员和学生读片学习,探讨临床疑难影像,典型病例示教;定期让他们了解当代最前沿影像医学科研,培养中青年骨干,努力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由己及人,方继良认为兴趣很重要,有激情,许多事才可能做好。“我们科室的科研环境相对宽松,没有硬指标规定必须发多少文章,做多少课题,但是有各种包括医院、课题组等的多种激励机制。”在这样的土壤下,每一项研究都是自然而然地推出,研究人员的主动性也比较强。方继良自认不是严师,他习惯制定大方向,然后根据团队成员或者学生的个人爱好和专长来激励他们做适合的工作。“有人喜欢科研,有人更偏爱临床,没关系,只要能把各自的工作做好就好了。我们这里没有绝对的压力,是以兴趣为中心,适当引导。”

至于放射科人才,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国内的各三甲医院每个科室领导设定两套人员,一套以临床为主,一套临床结合科研,并适当与生物医学、工程学、计算机等专业的人才进行长期或短期合作,来综合研究。久而久之,实力自然会增强。”

全国针灸影像专委会成立了,是交叉学科研究的大舞台

除了“自己人”以外,方继良还希望把自己的知识传播给全国各地感兴趣的同行或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工作者。2012年,“针刺穴位脑效应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国际研讨会”召开。“这是我们召集的第一个国际会议,当时还没有针灸影像自己的学会,得到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专委会,特别是主任委员张东友教授、候任主委侯键教授等专家的大力支持。”他的目的很明确,一是宣传针灸科学理念,一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

2013年,“全国首届fMRI技术中西医结合应用研究培训班”举行。会议期间,座无虚席,与会人员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宣武医院、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以及多个中医药大学及医学院校;多学科,包括影像、针灸、中医、脑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实现了他“中西医结合交叉研究”的念想。

2014年9月14日,在北京京西宾馆举办的中国针灸学会学术会上,方继良教授被选为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针灸医学影像专业有了自己的“娘家”,终于由游击队加入到针灸研究的正规军行列。

也在2014年,作为召集人,他又成功主办中美针灸国际会的针灸脑效应功能成像国际培训班、国内培训班各一个,参加人员达300多人,国际专家学者10人次,国内专家40人次,专题讲座50个。

他的团队在中西医结合影像学领域逐渐壮大,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国际期刊SCI、EI期刊论文15篇,影响因子最高达9分,累计43分多,国内核心期刊论文25篇,为副主编及参编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教材4部(人民卫生出版社3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部)。

方继良教授很忙,他在实现他所追求的梦想。针灸医学影像专委会成立后推出了5年计划,准备积极加入到国家的脑科学研究计划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合肥、成都、长沙、南京、兰州等地推广新的研究项目。“在中国针灸学会刘保延会长、针灸首席专家朱兵教授、知名针灸专家喻晓春、景向红、荣培晶教授的大力指导下,我们针对‘针灸脑科学研究’写了一个草案,将递交到科技部,无论在临床还是基础研究上,都会大力去推进。”

“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的观点用到中西医之争里一样适用。方继良认为,在科学大融合的年代,非要在中西医之间争个你死我活实在没有必要。视野有多广,路就有多宽,未来,他希望能继续保持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放射科功能影像在针灸、中医药研究国内的领头优势,并逐渐实现国际领先;全国针灸医学影像专委会逐步成为中西医结合国际化临床及科研平台,让更多的有志之士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我国传统医学事业服务,最终惠及广大老百姓。

针灸院感科范文第2篇

所谓日本针灸"业",是指在日本,针灸(包括按摩)是一个独立派生出来的、和医疗关联不大的普通职业而言。刚到日本的时候,只知道日本的普通诊所及医院里很难找到中医和针灸按摩科,到底怎么回事不太清楚。初来乍到每天忙碌紧张的生活,已经被累得精疲力尽,根本无暇顾及其他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好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也偶而有时间能坐下来或者说敢坐下来忙中偷闲、考虑一些事情。一是,无论走到哪儿,中医出身的根本都不可能忘记,视线总离不开中医;二是,每天的生活费来源也离不开中医,当然对中医的事情就更加情有独钟。之所以想将耳濡目染的新知体验介绍给国内的同行,只是为了使国内同仁知己知彼,取长补短,以求为该事业的发展尽力所能及的微薄之力。

谈到针灸不属医疗行为的范畴,也许国内不少同仁会略感惊讶。是的,在日本医学是敬洋不敬祖,所谓医学主要是指西医或称西洋医学,国家有医师资格制度,无论国立、公立、私立医院,其医师都持有国家统一颁发的资格证书。针灸、按摩师都不是医生,即使针灸大学毕业者也不例外,属于医疗类似行为。中医在日本被称作"汉方医学",活跃在医学界的汉方医师,几乎都是在持有西医资格证书的基础上,又学了几年汉方医学的多面手。尤其在中医药科研领域,也不乏可畏高手。正如国内同仁所周知,这些医师所用的治疗方法以中成药为主,基本上不自己组方或加减,用的是药店(日本称药局)里卖的成方如小柴胡汤、小青龙汤、桂枝汤、葛根汤、补中益气汤、天麻钩藤饮等等,常用汤药(饮片)约在200种以内。医院林立,竞争激烈,用中药的医生有一些是对中医药感兴趣或为了增加治疗手段。这是在社会上有钱有地位的一个阶层,这些人一般很少愿意卖力气去干医疗类似行为的按摩。

那么,做针灸、按摩这一行的,在日本到底是些什么人呢?要谈针灸,必然涉及按摩,而且按摩相对于针灸,由于没有侵入性的恐惧感,放松效果迅速,接受者更多一些。单纯为了针灸而针灸的人也有,但不太多,多数情况下都是两者兼用或按摩为主,针灸为辅。在这里从几个方面谈一下。

1.针灸、按摩是资格制度。从业者必须持有针灸、按摩师的资格证书才允许开业或者从业,无资格者开业或从业被视作违法。其资格证书分为①针灸、按摩师资格:该资格允许从业范围最广,既可做针灸,又可作按摩;②温灸、按摩师资格:该资格允许做温灸、按摩,但不能做针刺;③按摩师资格:只允许做指压按摩,而针和灸都不能实施。证书及资格不同,所允许从事工作的内容也不一样。据平成8年(1996年)《卫生行政业务报告》统计,全日本针师、灸师分别约69000人,按摩师98070人,按照每年大约分别5500人的增长速度计算,1999年底针师、灸师分别约75000人,按摩师约为113070人。这些针灸按摩师分布在全日本都道府县的每一个角落。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与该行业相关的"整体业",从业者可不持有以上所述资格证书,但工作的内容基本和按摩师差不多。

2.针灸按摩不是医疗行为。它只是一种行业或职业,其职能主要不是治疗,而是替客人(不一定是患者)放松肌肉、缓解紧张、解除疲劳等;有些能起到一定康复作用,但又不能称其为康复,因为医院里没有专门的康复门诊及康复指导中心,所用方法与针灸按摩是不一样的。针灸按摩不属医疗行为,当然施术者也没有处方权。在日本的大街小巷到处可以看到针灸按摩(指压)的牌子,有的牌子上还将名字冠以首位,如田中按摩所、铃木针灸按摩院等,顺着这种广告牌样的标志物找下去,不远处的建筑物可能就是针灸、按摩业者营业的地方,但如果位置不选在繁华闹市,一般这样的地方都是门可罗雀的。战后,日本针灸按摩业主要源于为盲人选择的生存途径,盲人的针灸按摩学校主要是由国家出资资助。由于逐渐被披挂上一些医疗色彩,现在眼睛不盲的人也加入了这个行列,生源由原来的不足转为爆满,还办了大学。选择这种职业的视力正常者以男性为主,一些壮年人嫌原来的职业不理想或收入低、或失业而又不得不养家糊口等种种原因。近几年来,由于日本经济不景气,一些面临大学或专科学校毕业而又一时找不到适当就业门路的年轻人也有改学针灸按摩的。

针灸按摩师分布在全国的各个角落,每个地方基本以协会形式将该地的针灸按摩师联系在一起。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交流进步、互通有无,但防止或阻止外来势力的侵入也许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该协会所在地范围内,例如宾馆、高尔夫球场等客流量大的地方一般外来人不容易介入。

3.无论大小针灸按摩所或院,基本以私立为主,很少有公立者。国家对该行业的态度不卑不亢,既不扶持,也不压抑,在相应的管理部门有登记即可。一般不大可能为该行业花大代价。像中国中医研究院这样规模的部级针灸研究所、针灸学院在国外是很难找到的。设在京都的日本明治针灸大学可谓"万绿丛中一点红了"。一般较大的针灸按摩院多设在娱乐和放松场所里,如温泉疗养院、高尔夫球场、大的公共浴池等。而这些场所的经营者大多是由董事会控制持有相当股份的个体老板,只要守法经营,定期纳税一般就不会有什么麻烦。在这些场所工作的针灸按摩师们因老板要扒一层皮,相对于个体开业者时给(1小时的工资)低一些,但总的收入却不低--这是因为公共场所客流量大的缘故,客人多了自然要比坐自营所的冷板凳强得多。

4.针灸按摩的方法与中国略不同。在中国无论针灸还是按摩,大都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辨证辨病、循经取穴、补泻配方。日本的针灸按摩源于中国,也有循经取穴,懂经络的人也有,但不多,多数以阿是穴为主。比如把穴位名的"大"改成"太",就变成差你那么一点的"日本流"。针灸师所用针具其长度基本不超过2寸,很少留针,辨证施治也不多,现在能接受针灸的人有减少趋势。相对于针灸,按摩受欢迎是因为它能一时性地解除疲劳及客人的痛苦,虽然也不大循经取穴,但即使是局部的按摩也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疲劳肌肉中大量肌酸及其它代谢产物的排除等作用,施术后确有轻松及舒适感,如足底按摩、肩部按摩等,一般较受欢迎。

5.前面提到的整体业,日本本身的整体主要用在骨科的康复上,现在被一些中国人在这里炒得红红火火,沸沸扬扬。因为整体师目前还不需要资格证书,不持有该针灸按摩资格的人利用这个良机大开整体院,大赚其钱,而实际上做的都是针灸按摩师的工作。针灸按摩师资格的取得在日本一般需要3年时间,且学费较贵,每年约需要花100~200万日元作为学杂费,这对于以留学、就学、陪读等身份来日的中国人来讲,决不是轻松的数字,打工是免不了的。相对其它,这种工时给较高,所以受欢迎。这几年把日本的针灸按摩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好像中国人抢了日本人饭碗似的。但这无疑也带动了日本该行业的发展,也可以说是日本针灸按摩业向前迈进的良好契机和动因。

针灸院感科范文第3篇

天灸疗法属于中医传统外治疗法之一,三伏天又是夏季最热的时候,此时阳气最为活跃,人体皮肤松弛,毛孔大张,这样药物更易渗透皮肤,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治病强身的功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庄礼兴介绍,总结运用针灸科多位名老中医数十年的临床经验,精选定喘、肺俞、膏肓等三组穴位,在“三伏”用独特药物配方开展天灸贴药疗法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等顽疾。

据记者了解,从2012年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在三伏天灸治疗时,对部分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先把脉,辨体质分虚实,再根据其虚实表现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和贴敷治疗。

庄礼兴表示,对患者进行虚实证候区分,更能体现中医的“辨证论治”、“因人制宜”、“对症下药”,临床疗效会更好,今年将继续沿用“辨虚实贴药”的方法。

固护阳气,秋冬少得病

夏天是一年中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节,也是最容易损伤的时节。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中医师聂斌说,在炎热的夏季,如果贪凉吹风、吃寒凉冷食、熬夜、过劳,易使邪气乘虚长驱直入,伤了阳气。可见,夏季固护阳气是非常重要的保健措施。

中医认为,“春夏护阳”,在夏季将身体阳气调养充足,使五脏功能协调,秋季的腹泻、冬季的咳喘都会减轻。聂斌说,这种理论与人们常说的“冬病夏治”是一个道理。

在三伏天灸期间,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科的医生一般会选择足三里、三阴交、天突等穴位来治疗咳嗽和慢性支气管炎。天灸贴迎香穴治疗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也很有效果。足三里和三阴交是属于保健类穴位,男女老少都适用。因此,在三伏天,固护阳气,到了秋冬会少得病。

天灸的许多穴位对呼吸道疾病效果不错,还有男性肾虚贴一些保健穴效果比较明显。

贴天灸的4个注意事项

1、着装:由于很多疾病要在颈背部、腹部、腰部、腿部进行贴药,所以建议女士们不要穿连衣裙、连身衣,最好是选择深色的、较宽松的衣服,避免药膏弄脏衣服。

2、饮食:天灸期间不宜食用“发物”,包括鸡、鸭、烧鹅、牛肉、虾、蟹、海产品、花生、韭菜、芋头等;注意清淡饮食,不宜嗜吃生冷,以防损伤正气影响疗效。

针灸院感科范文第4篇

近来,针灸减肥风靡一时。针灸为什么可以减肥?自己是否适合针灸减肥?针灸减肥是否真的有效?针灸减肥是不是很疼?

问:针灸减肥有无不良反应?

答:针灸在治疗疾病的整个过程中,对人体以及周围环境无任何不良影响,符合国际公认的减肥方案应具备“不腹泻、不厌食、不乏力”的要求。因此,在众多减肥疗法中,针灸减肥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绿色治疗方法。如果手法不熟练,穴位没找准,个别人可能出现晕针或局部出血,但都是暂时性的。

问:针灸减肥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答:针灸减肥的作用原理有3个:一是通过针刺和艾灸促使局部(浅部)肌肉收缩,促进代谢,消耗局部脂肪,达到局部“塑身美体”的作用。二是刺激腹部穴位。腹部穴位对小肠运动有良性调节作用,促使肠蠕动和吸收趋于正常;增加胃平滑肌的张力可减少胃容量(饭量),减轻饥饿感。三是通过对迷走神经的刺激,调节大脑内的摄食中枢,从而抑制食欲,减少食量。同时,针灸还可影响糖代谢及消化液分泌过程,从而起到减低食欲作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现在多数情况下只是针刺(扎针)减肥,没有加艾叶或艾炷灸减肥。

问:针灸减肥的费用怎么样?

答:按目前的费用标准,每次一般50元左右,一个疗程若为10次,费用在500元左右。另外,若用一次性针灸针,可能还要加收20~40元左右的材料费。当然,经济发达地区,针灸减肥每次收费在150元左右,有的美容院收费一个疗程为3000元,最高的甚至达到一个疗程6000元。

问:针灸减肥的疗程一般是多少?

答:针灸减肥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每个人对针灸的反应不尽相同,需要逐步调整,持续治疗。一般需要坚持3个月以上,特别肥胖的则需6~12个月。针灸减肥是一个慢慢调整机体的过程,疗程停止后,体重基本上能保持1~3年的正常水平。

问:哪些人适合做针灸减肥?

答:并不是所有的肥胖者都能通过针灸减肥取得理想效果,针灸减肥对20~50岁的中青年肥胖者效果较好。因为在这个年龄段,人体发育比较成熟,各种功能也比较健全。通过针灸治疗,比较容易调整机体的各种代谢功能,促进脂肪分解,达到减肥调脂的效果。

问:使用针灸减肥需要节食吗?

答:通常,施行针灸减肥者前三天须严格控制饮食,即早餐以牛奶为主,中餐则以2个鸡蛋为主,晚餐可食用1~2条黄瓜,再以后注意少吃面食和土豆,以减少热量的摄入。同时,多吃蔬菜和豆制品。进食时宜细嚼慢咽,不能吃得太饱,更不能暴饮暴食,以七分饱为宜。根据每个人情况,最好再增加一些运动量,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消耗量大于摄入量,从而加速消耗体内过剩的脂肪。

一句话,在针灸减肥期间,要注意限制饮食的总热量,摄取低碳水化合物和低脂肪食品。同时坚持体育锻炼,增加热量消耗,以减少脂肪积聚。运动量以心率达110~130次/分为佳。合并心血管等疾病者适当减少运动量。

问:针灸减肥为什么有的效果好,有的不好?

答:一般来说,超过标准体重越多,针灸减肥的效果就越明显。超重不严重,减肥的效果也就不那么显而易见。其次,减肥效果还与是否为全身减肥有关。一些局部减肥(如腹部减肥),效果明显但减重并不明显。还有,减肥效果还与脂肪的特点有关,软脂肪减得快而明显,硬脂肪则见效不快。

另外,针灸减肥疗效不仅靠医生良好的技术,肥胖者的主观意愿、意志,以及饮食、运动等也很重要。否则,医生的技术再好,减肥者不予配合,仍然坚持不良的生活方式,大吃大喝,懒惰不动,其减肥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

问:针灸减肥会不会反弹?

答:会不会反弹很难说清楚,关键是要弄清楚变胖或反弹的原因并加以克服。减肥是长久的事情,不能一劳永逸。减肥后注意不要大吃大喝,多运动,多吃蔬菜水果。

问:针灸减肥需要选择时机吗?

答:针灸减肥的效果与季节、气候都有关系。通常春夏见效较快,秋冬见效较慢。这是因为,春夏两季,人体新陈代谢机能旺盛,排泄自然就通畅,有利于减肥。

问:针灸减肥痛吗?

答:说实在的,针扎皮肉哪有不疼的呢?就像打预防针一样,每个人的感觉和承受力不一样,不能一律说疼,也不能一律说不疼。针灸痛感还与扎针的部位有关,如肢体的内侧、头面部、较少受到碰击或暴露的部位,由于这些部位的痛觉神经末梢分布较密集,在扎针时对疼痛较为敏感。另外,如果针灸医生技术欠佳,疼痛感也会强烈一些。

然而,针灸的感觉并不是以疼痛为主的,针灸的感觉称针感,是指针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并运用一些手法(如捻转、提插)后,患者在局部感受到酸、麻、胀或少许疼痛的一种混合感觉,有些人形容为“百感交集”。有时这种交集的针感还可循经脉的路线传导、扩散,传至发病的部位,这在临床上称“得气”。

问:针灸减肥需要在哪些地方进行?

针灸院感科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针灸临床 现状 调查与分析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疗法独特,而且疗效显著。尤其是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深受医源性疾病和不断上涨的医药费用负担所困扰,对替代医学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针灸医学也越来越受到国际主流医学界的重视。相对于国外针灸发展的热潮,我国针灸界目前的状况则有些不尽如人意。2000年,中国针灸学会在青岛召开了“新世纪针灸发展论坛”,对我国针灸医学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当时提出我国针灸界存在着“机构萎缩,人才流失,病种减少,效益滑坡”的现象。因此,调查全国针灸临床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制约其发展的原因,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及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客观依据,就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基于这样的目的,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笔者从2006年5月-2007年5月开展了“全国针灸临床现状的调查”,从影响针灸事业发展的几个因素入手,了解其状况,分析其原因,力图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表2 000余份,收到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寄回的调查表700余份,剔除不合格答卷,有678份纳入统计。其中男451份(66.5%),女227份(33.5%);年龄: 30岁23份(3.4%),30~45岁412份(60.8%), 45岁243份(35.8%);学历:大专以下149份(22.0%),本科363份(53.5%),研究生166份(24.5%);职称:初级27份(4.0%),中级249份(36.8%),高级402份(59.2%);从事针灸工作时间: 10年124份(18.3%),10~20年334份(49.2%), 20年220份(32.5%);地区分布:省(直辖市)254份(37.4%),市(区、地区)364份(53.7%),县以下60份(8.9%);医院类别:中医院341份(50.3%),西医院324份(47.8%),中西医结合医院13份(1.9%)。本次调查范围广泛、层次齐全、人员分布合理,基本能够反映全国针灸临床的一般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针灸人才队伍的变化与针灸科发展的关系

 

众所周知,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石。目前普遍的感觉是针灸科人才流失严重,针灸发展后继乏人。然而,本次调查资料显示,与1997年前相比,针灸科医生数量、针灸科医生职称比例数、针灸门诊床位数量、病房床位数量均有一定的上升(见表1)。表1  与10年前针灸科医生和床位数量比较(略)注:床位数不包括天津2家特殊高者;不同职称人员比例的比较,经秩和检验,u=0.638561,p 0.05

 

表1数据表明,10年间,针灸科医生平均人数增加了37.5%,门诊床位数上升了60%,病房床位数上升了36.67%。然而,从原始资料看,地区间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黑龙江省大庆市9所市级医院的针灸科1989年共有针灸医生29人,针灸床位70张,到了2000年,有针灸医生12人,针灸科床位0张,医生人数和床位数直线下降;2005年,有医生17人,床位数仍然为0。而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0年前针灸科人数71人,门诊床位200张,病房500张;2007年针灸科人数140人,门诊床位300张,病房600张,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特例。

 

分析针灸医生数量有所增长的原因,与近20年来针灸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1981年以来,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纷纷成立针灸系,培养了大批针灸专业人才。截止2001年,我国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中医高等教育机构22所;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西医高等教育机构10所;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非医药高等院校6所。这些院校在高校扩招的影响下,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充实了针灸临床第一线,因而使针灸医生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针灸科近年来转业人员较多,也是不争的事实。据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一份调查统计,1985、1986级针灸推拿专业本科生毕业当年(1990年、1991年)有92.6%的人从事针灸专业,毕业10年后(2000年、2001年)这一人数只有65.4%,下降了27.2%,这部分毕业生的流动方向主要是医疗行业的其它科室[1]。这一流动的倾向一直持续到现在。

 

从职称结构看,本次调查资料显示,针灸科医生中高级职称占36.6%,比10年前增长了15.4%,而初级职称却比10年前下降了8.1%,虽然统计结果证明该数值变化并无统计学意义,但结合上述毕业生流动情况分析,还是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针灸科确实存在着人才流失问题,尤其是年轻医生的流失。这种针灸科医生年龄趋于老化、后备力量不足的现象,对针灸科的发展十分不利。

2.2  近10年来针灸科诊疗人数变化的分析

    针灸科诊疗人数的变化反映了公众对针灸的认知程度。我们在调查表中设计了“每年针灸科门诊诊疗人数、每位医生平均日门诊量”的10年间的对比。

2.2.1  针灸科年门诊量的变化 

统计数据表明,1997年针灸科年门诊量最少不足1 000人次,最多4.8万人次;2007年针灸科年门诊量最少1 200人次,最多30万人次(见表2)。表2  与10年前针灸科门诊年就诊人数比较[答卷份数(略)]注:经秩和检验,u=5.927808,p 0.001

 

从表2可以看出,10年间年门诊量在0.5~1.5万人次的针灸科比例变化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年门诊量在0.5万人次以下针灸科的减少(减少了18.3%)和1.5万人次以上针灸科的增加(增加了18.2%)。也就是说,总体上针灸科年门诊量10年后较10年前有很大的增长(p 0.001)。从所收到的问卷中看,针灸科门诊量大的为北京中医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门诊量较少的多是一些综合性医院和规模较小的职工医院。

2.2.2  针灸科医生日门诊量的变化 

从有效问卷中可见,针灸医生日门诊量最少不足5人,最多可达40人;与10年前比较,最少日门诊量变化不大,最大日门诊量有较大提高(见表3)。表3  与10年前针灸科医生平均日门诊量比较[答卷份数(略)]注:经秩和检验,u=10.686262,p 0.001

 

由表3可见,针灸科医生平均日门诊量有明显的增加(p 0.001)。医生数量有所增加,门诊量有明显增加,均说明近10年来我国针灸临床还是有了一定的发展。

2.2.3  针灸科患者首诊率分析 

在678份答卷中,有202份回答了首诊率问题,其中首诊率最高为98%,最低为10%。有60.89%的针灸科患者首诊率为61.0%以上;39.11%的针灸科以转诊为主要患者来源(首诊率在60.0%以下),更有甚者,首诊率在30%以下的有24个针灸科,表明这些针灸科的业务发展相当被动。

    首诊率高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有具有特色的科室,如天灸、挑治、腹针、康复中心(综合疗法)等;②针灸疗法比较深入人心、基础雄厚的地域,如福建、广东等地;③名医效应,如北京中医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首诊率都相当高。

  转诊率高于首诊率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多为综合性医院,患者首诊是其它科室,治疗无效后才来针灸科;②多为病房,或疗养院;③与医院是否有其它与针灸相关的科室有关。在所收到的答卷中,57.5%的医院有神经内科,57.5%的医院有理疗科,57.5%的医院有康复科,45.0%的医院有疼痛科,36.7%的医院有脑病科,35.8%的医院有颈肩腰痛科,21.7%有其它相关科室。这些科室的存在对针灸科的患者分流很大,影响了直接到针灸科就诊的患者数量。究竟其它相关科室的设立对针灸科门诊量影响到什么程度,根据现有的数据统计,还无法得出确切结论。

2.2.4  门诊量与地域、医生职称、收费等关系的分析 

资料分析显示,门诊量与地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例如,广东、福建等地各医院门诊量,无论是省级医院还是县级医院,无论是综合医院还是中医医院,年门诊量都能够达到1.5万人次以上;而在河北地区以及东北部分地区,年门诊量均在1万人次以下;年门诊量最少的在西北地区,如青海省西宁市某医院,年门诊量在0.5万人次以下。这表明,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人们对针灸的接受和认知程度就越高。这种情况与当前国际上针灸发展的地区差别十分相似。

 

门诊量与医生的职称没有明显的关系。资料显示,正主任医师日门诊量约为15~35人,副主任医师日门诊量约为20~40人,主治医师日门诊量约为15~30人,住院医师及其以下者日门诊量约为15~20人,差别不是很明显。这种情况与中医其它科室中,老中医门庭若市、年轻医生门前冷落不太相同。因此可以说,针灸医生的经验价值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无论从现行的收费制度、还是医生和患者的认知,都没有体现出对不同级别针灸医生技术水平的承认。

 

收费对门诊量的影响似乎不存在负相关。平均每次治疗收费水平最高的在我国的华南,包括广东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但是这些地区的针灸门诊量并不少;北方地区如天津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每次收费达到40元,但患者还是趋之若鹜。相反,有些地区尽管收费相对便宜,但是门诊量维持在20人左右。因此,可以认为,收费高低并不是影响门诊量的重要因素。

    针灸科的门诊量、首诊率是针灸科赖以生存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任何发展都无从谈起。尽管门诊量、首诊率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但是,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针灸科是否有过硬业务技能是问题的关键。要加强针灸科的特色建设,善于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建立特色门诊;其次是努力营造名医效应;第三,加大对针灸疗法的宣传力度,让行业内外的人都认识针灸,了解针灸疗效好、无不良反应的特点,从而愿意采用针灸疗法治病。

2.3  纯针灸治疗技术在临床运用的比率及其对针灸学发展的影响

 

针灸是一门具有独特技法的治疗手段,针灸疗效的高低与技法运用的是否得当有直接的关系。一段时间以来,有人认为临床上存在着轻传统技法应用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设计了“针灸科常用治疗技术”一栏,罗列了电针、艾灸、拔罐、放血、梅花针、火针、头皮针、耳针(耳穴贴压)、穴位注射、小针刀、其它新技术,以及是否有本科独特的治疗技术共计12项问题,分为常用、有时用、不用三类情况。678份答卷的回答情况(见表4)显示,针灸科治疗技术的常用排序为:拔罐、电针、tdp照射、补泻手法、艾灸、头皮针、耳针(耳穴贴压)、穴位注射、放血、梅花针、小针刀、火针。可以看出,拔罐、电针、tdp照射是针灸科目前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使用率在60%以上;传统艾灸虽然有诸多不方便之处,但是仍然有42.2%的针灸医生临床上常用;一些操作相对较难、或疼痛出血的疗法,在临床中使用较少。至于针刺补泻手法的运用,一半多的医生经常运用,另一部分则是有时运用,有6%的人干脆不用,传统针刺补泻手法的使用有些不尽如人意。表4  针法技法使用频度情况[答卷份数(略)]

表4数据反映出传统方法的运用率低于现代方法,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3.1  传统针灸收费偏低 

目前,各地针灸收费标准中基本上都是电针高于普通针刺,tdp照射高于传统艾灸。针灸医师治疗程序一般为针刺、接电针、照tdp、起针后拔罐,一系列操作下来既省时又方便,免去了手工捻针的费时费力,又免去了传统艾灸的熏灼,且收费相对较高。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出,针刺补泻手法的常用率仅为44.3%,而电针的常用率高达75.0%;艾灸的常用率为42.2%,而tdp照射的常用率为67.5%。除了因为传统技法较难掌握、费时费力之外,针灸治疗收费低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有答卷特别指出,针灸医师在诊断、检查患者之外,还要亲自操作治疗患者,既劳心又劳力,比一般的医生劳动强度大,不但没有额外的补贴,收取的治疗费还最少。因此,现行的收费标准不能体现针灸医生的劳动价值。也有答卷指出,为了经济效益,不得不使用一些不必要的项目。

2.3.2  传统疗法有致命弱点 

传统灸疗的烟熏,直接灸或化脓灸造成的创伤,火针、梅花针的疼痛与创伤以及治疗病种的局限性,无疑阻碍了其应用与发展,呈现日渐萎缩的趋势。

 

传统技法是针灸疗法的特色所在,也是针灸疗法的疗效所在。传统技法使用率降低,直接影响了针灸的疗效,从而影响到针灸事业的发展。从历史上看,每位著名的针灸医家,其手法独特,疗效显著,深受患者欢迎。而现代,则很少这样的大师。因此,我们有些政策应该向保持、发扬传统医学特色上倾斜,向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倾斜。当然,针对传统方法的致命弱点,我们也应该展开研究,借助现代科技,研制既无损伤而又有艾灸特性、能达到艾灸治疗效果、无毒、安全的新方法、新仪器。研究具有疗效独特、实用性强、痛苦小、安全的针灸技法将成为针灸发展的必然趋势。

2.4  针灸治疗收费与针灸科发展的关系

2.4.1  目前我国针灸治疗收费情况 

目前,我国针灸治疗大部分地区实行的是分项收费,即针刺、艾灸、拔罐、电针等按项目计价,只有20份答卷写明是非分项收费。在同一项目或不同项目收费标准上,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的收费标准差异较大。因此,我们分别统计了单独针刺1次的收费和一位患者治疗1次的平均收费情况。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目前针灸单次收费最低为贵州(3元/次),其次为北京(4元/次);最高为天津(40元/次,醒脑开窍针法),其余地区大部分收费为10~20元;还有以针刺的穴位数目为限,有每穴1元、每5穴10元、每5穴18元不等。各地患者每次门诊就诊平均治疗收费在15~50元之间。以每次治疗平均收费排序,前5位依次是:黑龙江56.9~46.3元,广东49.7~37.5元,湖北45.7~33.8元,湖南39.7~38.8元,广西38.3元。

2.4.2  目前针灸治疗收费标准存在的问题 

①针灸治疗收费偏低。本次调查显示,全国大部分地区针灸治疗1次收费(包括各个单项收费在内)为10~30元。参考10年前的收费5~10元,考虑物价上涨的因素在内,现在的收费实属偏低,若再计算成本,包括人工费、针罐艾灸以及仪器的损耗费、房屋水电费等,每次的治疗薄利、无利,甚至负利是完全可能的。②针灸治疗收费偏低导致治疗方法重复使用,加重了资源浪费。由于大部分医院均采取分项收费,而每个单项的收费较低,所以在处理患者过程中,常常出现多种方法并用。有些方法属治疗的需要,但是否每次治疗都要多种方法并用就值得探讨。③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针刺收费标准差异较大。在针刺1次收费标准上,不同地区差异较大,如贵州3元、北京4元、上海7元、天津10元等;在同一地区,如河南又存在5元、7元、10元、20元、30元等不同的收费标准。各个省有自己的收费标准,临床上实际收费也比较混乱,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医院治疗1次的费用也不相同。④现行收费标准未能体现不同层次针灸医生的价值。本次调查答卷者的职称有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的不同,虽然不同职称在挂号费上有所不同,分别为5元、7元、10元,但针刺治疗收费标准却相同。将本次答卷按职称分类,分别统计他们的收费情况,发现初级职称的医生每次平均收费20.9~21.1元,中级职称医生每次平均收费21.3~24.7元,高级职称医生每次平均收费26.3~29.2元,其间的差别并不大。但是,针灸治疗属于实际操作的技能,同一疾病经不同经验的医生治疗在治疗效果、治疗时间上都会有所不同。目前的收费水平不能体现经验丰富医生的实际价值。

2.4.3  对针灸治疗收费问题的几点建议 

①重新制定针灸治疗收费标准。将针灸的各项治疗重新定价,要将各项成本计算在内同时还要考虑操作人的实际经验价值,制定出更加细致的标准。②针灸治疗收费标准应体现出地区差别。现有标准未能体现地区差别。以北京为例,北京的人均收入和支出在国内均处领先地位,然而针刺1次的收费却是4元,此定价未能和北京地区的总体收入相协调。我国地区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并不平衡,针灸治疗收费应结合本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制定出符合本地区的标准。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区,在针灸治疗收费上国家可以给予适当的补贴,或在政策上予以支持。③探索新的、科技含量高的针灸治疗方法。通过此次调查可以看出,新的专利治疗方法由于疗效好而收费较高,如针挑治疗可以收到300元,且每天治疗在30~60人次,说明治疗效果是影响收费的关键因素。醒脑开窍针法亦提示我们,今后在针灸治疗方法上,除了继承传统的方法外,更应探索新的、技术含量高的针灸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这样,虽然单次治疗价格提高,但是单一患者总体治疗费用不会上涨。

3  小结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①近年来针灸科人才的流失现象已经不是十分严重,但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年轻人不愿意留在针灸科工作,造成了后备力量不足的现象。②针灸科就诊患者数量近年来有很大增长,但是,有将近40%的针灸科室不得不依靠其它科转诊患者维持生存。③在针灸技法使用上,传统方法的运用率低于现代方法;有损伤、疼痛较重、出血的方法使用率低于无损伤、无痛、不出血的方法;补泻手法的使用率较低。④在针灸治疗收费上明显存在着收费偏低、地区间不平衡、不能体现不同层次针灸医生价值的问题,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因此,笔者认为:①大力宣传针灸的特色与优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这种宣传要涵盖社会各行各业,即包括针灸界内部、医疗界全体、社会各阶层,让所有的人充分认识到针灸疗法的优势,主动采用针灸疗法。②提倡针灸疗法进入各个科室,或者各科医生都能够使用针灸配合治疗。③针灸医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研究和发展既能保持和发扬针灸疗法特色、又能符合人民大众需要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地满足社会日益提高的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以此促进我国针灸医学的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