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论宣传(精选5篇)

  • 新时论宣传(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媒体在理论宣传中可以发挥其特有的优势,从而使广大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上认同在情感上相通”得以实现 媒体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正因如此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媒体带来的声音和影像:坐在家里我们可以随时打开电…

新时论宣传(精选5篇)

新时论宣传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宣传;接近性;以人为本

理论是意识形态的高层次组成部分,它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概括,又能动地影响和指导现实生活。这是我们对媒体理论宣传的基本认识。我国的媒体一直以来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舆论引导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部分,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为媒体的理论宣传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

一、媒体在理论宣传中可以发挥其特有的优势,从而使广大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上认同在情感上相通”得以实现

媒体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正因如此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媒体带来的声音和影像:坐在家里我们可以随时打开电视或是收音机“耳闻目睹”世间百态;走在路上,马路旁、地铁站内随处可见或静或动、或大或小的宣传和广告;就连乘车时,您都会看到“移动电视”。今天的大众传播媒体已经成为了现代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说作为受众不必刻意追求就能“尽揽世界风云”。这种及时公开并且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的特点也正是媒体在进行宣传时的优势所在。

(一)媒体的“及时性”对理论宣传意义。媒体的理论宣传不同于理论专著、理论期刊,它还具有新闻的共性特征,即真实性、时效性、导向性、通俗性。媒体可以第一时间将党的理论政策进行上传下达,及时对重大信息进行权威解读,及时解决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从而使读者从媒体理论宣传中获得思想启迪。媒体在进行理论宣传时选题要有强烈的时代感,要与实践合拍,要能及时反映社会发展动态,善于及时用理论思维的方式分析新形势、新情况、新现象、新矛盾和新问题,及时对干部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重点、难点、疑点问题予以科学的解答。

(二)媒体的“受众广”对理论宣传意义。由于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时,它的目标群体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理论宣传借助媒体的这一优势可以使党中央的政策决定能够得以广泛地传播,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众化。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极其注重与群众在“思想感情上打成一片”。正是这一点,才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了无比坚实的群众基础。为了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贴近群众,提出:“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①邓小平提出:“与人民打成一片,同人民建立血肉不可分离的关系。”②同志要求我们的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③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④我们党历来都坚持在思想上、工作中与群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够实现大众化的前提和基础。

二、以此为基础,如何使媒体的两种优势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媒体的理论宣传要不断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我国的传媒,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不仅在报道内容与形式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传媒自身也必然会发生变化,而且事实上也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但这不意味传媒所有方面都需要改变,而是有变有不变。

要变的是理论宣传如何与“新媒体”相结合,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在理论传播中的优势。重视现代传播手段的综合运用和创新。当今媒体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新媒体”在传播信息越来越迅速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宣传上的问题。现在某些官方网站,或者内容单调,或者网页内容长时间得不到更新,降低了这些现代媒体对受众的阅读魅力,这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要避免新媒体、老内容,或无内容的网络尴尬情形。现代传播媒体作为一种新鲜、快捷、时尚的传播手段,需要好好研究其传播特点和规律,不能有“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心理,不是建个网站就自然能有好的效果,对其传播、接受规律、受众心理应认真研究。

另外,在新形势下,坚持正确的党性原则,把握正确的理论导向,这些是不能变的。“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格宣传纪律,做到守土有责,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

(二)媒体的理论宣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宣传规律与新闻传播规律有共通之处。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时,会把信息的“接近性”作为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件。这里所说的“接近性”即是否与受众所生活的环境相接近、是否与受众的利益相接近、是否与受众的心理相接近。宣传是一种活动,直接目的在于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他人的意识,使其接受宣传者的某种观念,最终目的是期望接受宣传的人能够以宣传方式进行某种活动。而具有“接近性”的理论宣传理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也更容易吸引受众去学习并贯彻至实践中。媒体也应该在理论宣传中“通过对大道理的细化、柔化和实化,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把大道理讲近、讲实、讲活。面向时代,贴近现实生活,不讳言问题,不回避矛盾,抓住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疑点,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解疑释惑,把真理变成群众听得懂、能理解、愿接受,入人心、得人心、暖人心的大实话。把讲道理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讲道理的同时,扎扎实实地为群众解难题,让群众从中领悟大道理,接受大道理。理论宣传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⑤

总的来说,媒体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的宣传还存在一些薄弱之处。比如,在对理论进行传播时,宣传手段、宣传语言过于生硬,难以深入人心;媒体对群众的理论掌握水平不够了解,经常在宣传中出现重复或宣传不到位的情况。媒体更好地进行理论宣传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工作,媒体要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把理论宣传大众化纳入到工作总体规划中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工作,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不论是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者、研究者、管理者,还是对于当今的媒体,这既是一种新的挑战,也是一种新的机遇,更是一项新的光荣责任。

参考文献

①《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②《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③《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新时论宣传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时代”;高校新闻宣传;理念与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001-02

“微时代”是指以微博、微信等互联网社交工具为载体,以手机APP程序为主要界面,以微信息、微视频、微阅读等作为表现形式,以短小精练、快速海量作为信息和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在“微时代”,整个社会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同时深刻影响了大众的信息获取方式和阅读习惯。当前,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必须直面“微时代”的挑战,深入研究新媒体传播规律,主动占领互联网阵地,进行深刻的理念变革;在实践层面上,需要进一步找准问题,进行组织结构、工作机制、技术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全面提升新闻宣传工作能力。

一、“微时代”的信息传播特征

“微时代”的新媒体有着数字、网络、移动通信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既是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也是融合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功能于一身的“全媒体”。“微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快、方式多、范围广、影响大,具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特征:

1.信息本身碎片化,大大缩短了传播周期和舆情的生命周期。信息碎片化是指人们通过传媒了解阅读非常多的信息,但却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信息碎片化加速了信息传播的过程,在新媒体平台上,无论是信息的传递还是衰竭,都比传统媒体要来得迅猛。

2.信息形式与内容高度融合,可信度相对传统媒体有所下降。在新媒体上,信息的形式与内容高度融合,形式的新颖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远远大于内容的新颖性。同时,这种对形式的过分追求也往往会伴随着内容的缺乏深度,乃至审核不严格造成虚假信息泛滥。

3.信息传播交互性强,造成信息传播主体模糊。新媒体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受众的被动状态,媒体和受众之间的信息传递呈现出双向性、甚至多向性,受众对信息的反馈与信息的接收可以同时进行。而由于信息接收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信息的制作和再传播,使得无从查找明确具体的信息责任主体。

4.信息价值取向多元,容易形成亚文化群体。随着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不同社会阶层、怀有各种政治目的群体都在通过新媒体表达各种诉求,使得舆论的价值取向状况极为复杂,主流思想舆论容易淹没在“噪音”之中。同时,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的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借助新媒体得到了广泛传播,形成了新的亚文化群体。

在新媒体兴起的“微时代”,高校的新闻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广大师生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而学校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仍较为传统;社会传媒技术日新月异,而学校的技术平台还相对滞后;师生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呈现出多元化和自主化的特点,而宣传工作对师生的教育引导相对不足;全媒体环境下舆论信息形成和传播特点不断变化,而相关研究有待深化,等等。面对这一新形势变化,高校必须更新新闻宣传的理念,创新工作平台,提升工作能力,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的时效性和影响力。

二、直面“微时代”,高校新闻宣传必须重视理念创新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必须深入研究“微时代”新媒体传播规律,适应新技术手段与师生获取信息的新习惯,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思路和新办法。

1.把握精神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之上,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传承了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和“五四”以来的革命文化,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观,也是新闻宣传工作的精神内核。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使命。无论技术手段怎样变革,高校新闻宣传都要进一步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精神内核,通过与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等相结合,引导教师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引导青年学生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师生的日常行为准则和自觉奉行的信念。

2.提升两大能力:理论引导能力与舆论影响能力。增强新闻宣传的效果,归根结底要靠提升理论引导能力和舆论影响能力,这两大能力可以说是新闻宣传的“内功”。理论和舆论紧密相关,舆论背后总是体现一定的思想理论倾向。高校要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理论指导和理论宣传的中心内容,帮助师生深入领会讲话的丰富内涵、科学体系、实践要求,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树立科学的理论思维和正确的思想方法,把理论上的正本清源和舆论上的有效引导结合起来,提升新闻宣传工作整体水平。要积极应对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带来的巨大挑战,切实增强广泛运用新技术手段的能力。

3.加强三个“传播流”的管理:信息流、影响流和噪音流。传播学中把信息的传播过程称为“传播流”。在新媒体兴起的“微时代”,可以将传播流视作由信息流、影响流、噪音流三部分聚合而成。信息流是传媒试图向受众传递的信息,噪音流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失真、无效信息、谣言等,影响流是信息传播中针对信息本身附加的讨论、评论等。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必须“畅通信息流、抑制噪音流、引导影响流”,不能仅仅满足于利用新媒体平台信息,形成新闻宣传的信息流;更注重信息传播与扩散过程中的影响流,积极引导师生的讨论和评论,在讨论中廓清思想,倡导主流价值;同时及时澄清谣言,抵制负面信息的扩散,防止出现“噪音流”。

三、高校新闻宣传实践创新的主要任务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要着力完善平台建设、机制建设和保障能力建设。

1.平台建设。“微时代”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要与时俱进,必须不断拓展工作平台,切实增强广泛运用新技术手段的能力。对于高校来说,要重点加强两大平台建设:一是建设全媒体运营平台。要从“以传统媒体为重心”转型为“全媒体融合”,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良好机制。要集中精力将新闻中心打造为全媒体的“中央厨房”,做到同样的新闻素材根据不同媒体的特性形成不同的新闻内容和表现形式,最终实现多媒体呈现、多渠道。同时要进行媒体的体制机制调整,实现由各媒体“相加”向“相融”阶段转变,形成强大的新闻宣传力量。二是建设新媒体矩阵联盟。将校内正式运营的、影响力较大的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组织起来,成立新媒体矩阵联盟,构建完善信息传播联动、文化形象联展、舆情事件联对、知识产权联享、工作队伍联训等工作机制。

2.机制建设。新闻宣传工作要出成果、见长效,最终依靠的是工作机制创新。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要以强烈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把党管宣传落到实处,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当前应着力抓好两方面的机制建设:一是完善工作领导机制。高校要构建“党委领导、宣传部门落实协调、基层单位各负其责、各方齐抓共管”的宣传工作机制。学校要在实际工作中把宣传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每学期应组织一次宣传工作专题研讨,研究宣传工作形势,积极制定政策、落实责任、推进工作。二是完善舆情应对机制。高校要建立健全舆情工作机制,提升舆情应对能力,加强舆论引导。要加强舆情的收集、分析和研判,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要将突发舆情事件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学校管理工作体系,综合运用管理、技术、法律等方面措施,加强突发舆情应急处置。要进一步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赋予发言人更多的知情权、协调权和组织权,支持发言人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

3.保障能力建设。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形成较强的保障能力和激励体系。当前,应着重加强两方面的保障能力:一是加强新闻宣传阵地管理。高校的新闻媒体,既是宣传阵地,也是意识形态的阵地。高校要建立健全新闻宣传阵地管理制度,强化对校园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校园网、出版物,以及讲座论坛、研讨会、报告会、社团组织等的引导和管理,使这些宣传思想阵地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主动设置议题,放大主流声音,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二是加强新闻宣传工作队伍建设。要加大工作队伍培训力度,开展“全覆盖”式专业化的培训。积极开展领导干部和师生媒介素养培训,提高领导干部了解和利用新信息技术的水平,提升全体师生媒介素养。制定和完善新闻宣传工作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工作项目、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微时代危应对:高校舆情引导的变革之道[J].思想教育研究,2013,(7).

[2]向来生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工作创新探析[J].实践与探索,2013,(1).

[3]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新时论宣传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党报;理论宣传;传播效果

中图分类号:D2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09)02-0131-03

理论宣传是党报的传统特色和一项重要职能,是体现党报权威性、指导性的重要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党报理论宣传都起到了传播最新理论观点、传递最新政策信息、发挥正确舆论导向、促进解放思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思想的启蒙与教化、观念的更新与转换、理论的滋养与升华方面,党报理论宣传实实在在地影响了广大读者,党报理论版也因此成为读者关注的重要版面。

毫无疑问,作为,党报在新观点、新理论的宣传上,其权威性和影响力是任何媒体都无法与之相比的。然而,我们必须看到,这些年,党报新闻改革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理论版的改革创新却往往被忽视,目前,在党报的各个版面中,理论版可以说是较为枯燥的版面,存在可读性比较差等不容忽视的问题。相当部分理论文章的内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既缺少高度和深度,又不能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党报理论宣传的传播效果由此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党报理论宣传迫切需要与时俱进,在新闻改革的大趋势下,放开思维,大胆创新,切实增强传播效果,真正使理论宣传令广大读者入目、入脑、人心,发挥好“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使命。

一、党报理论宣传要在创新中增强传播效果

现行的党报理论宣传模式,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在内容上,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政策;在形式上,以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的长篇大论为主。这种模式,虽然能突出理论宣传的重点,但往往忽视了报纸自身的特点和读者的需求,其结果使报纸理论版有了权威性,却失去了可读性,失去了普通读者。

众所周知,报纸是强调新闻性的大众传媒,读者看报纸,最基本的需求无非是想看看每天有什么新闻发生。当然,党报的理论宣传相比于一般的新闻报道有它的特殊性,而且有比较固定的读者群,要求理论版适合众人口味是强人所难。尽管如此,但党报理论宣传同样应当正视传播效果问题,努力体现新闻原则中的“新”,让想看的人能看得下去,看完之后有所启发、有所收获,这样理论宣传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因此,在市场竞争的大背景下,报纸理论宣传也要打破传统模式,从内容到形式上进行创新,主动参与报业市场的竞争。

首先,党报理论宣传内容要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我们党的历代中央领导人,也从来都不把理论当做书斋里的学问,总是紧密结合实际,努力回答实践不断提出的重大问题,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变成干巴巴的教条,变成简单的说教,脱离群众活生生的实践,那就会丧失生命力。比如,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政策,这是党报理论宣传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时,如果只注意从工作的角度进行论证和阐释,而较少从公众的角度考虑他们最关心什么、最希望了解什么,就会缺少贴近性、可读性。这个问题不解决,报纸理论宣传的社会效益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从公众关心的问题人手,选准权威性、指导性与可读性的结合点,是报纸理论宣传内容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时期,党报理论宣传还应拓宽视野,树立“大理论”宣传理念。宣传内容不能仅限于政治理论,还应广涉经济、法律、文史、社会等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构建一种大理论宣传格局,实现党报理论宣传的创新,满足读者更高层次的阅读需求。在这个方面,已有比较成功的探索。如《北京日报》理论周刊自1999年创刊以来,积极探索,在定位上紧扣主要面向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特点,将四块版面延展为包括“新论”、“学习与答疑”、“文史”、“读书”、“前沿调查”等极富包容性的“大理论”格局,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其次,理论宣传形式要积极改革创新。报纸的理论版以及理论宣传之所以令普通读者望而生畏,不注重宣传形式和视觉效果是一个重要原因。传统的编辑手法往往忽略了普通读者的阅读承受力,人们对理论文章的印象,就是黑压压的一大片文字,似乎不长则不够分量,就不成为理论文章。实际上,只要内容好、水平高,文章长一点并不可怕,关键是编辑的加工处理,要善于包装,精心编排。比如,对大篇幅的理论文章,要充分把握读者的阅读心理,通过设置导读、精心制作小标题等手段,突出其要点,吸引住读者的眼球,引导读者阅读。在形式上,还可以通过多发短文章,适当增加理论专访、专题研讨或座谈、理论征文等内容,适应报纸理论宣传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要求。如果版面看上去赏心悦目,读者乐于接受,同样能够产生阅读的欲望。

二、党报理论宣传要在重点解决可读性中增强传播效果

可读性比较差,这是党报理论宣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原因之一是“八股”文章太多。我们的部分作者尤其是区县的同志,写起理论文章来往往是一种模式、一个套路,比如,突出一个重点、狠抓两大任务、实现五大目标等等,这种“工作报告”式的文章,八股气十足,看了自然令人生厌,难以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原因之二,在不少理论文章中,“正确的废话”太多。党报刊发的理论文章并不是要求每篇都有理论创新,但起码多少总要有点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新的视角、新的知识,而我们的一些作者写理论文章颠来倒去说的就是那么几个问题,且文章的内容空、长、硬,大多是一些说了等于没说的“正确的废话”。这类“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多了,理论宣传就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理论宣传要认真研究受众的阅读需求,增强理论宣传的传播效果。

首先,要在找准定位中增强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在传媒竞争激烈、市场细分的今天,定位好主体受众是件十分重要之事。毫无疑问,党报理论宣传的主体读者群是各级党政干部、企业主要管理者、知识分子群体等。党报理论宣传要瞄准主体读者群,首先应在他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上做文章。比如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前三代领导集体奠定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改革新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如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新型国家等理论,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特征,这些理论创新是包括党政干部、企业管理者、专家学者等都十分关注的,因此,就要尽力把这类文章做好。在关注共性的同时还要突出个性,比如党政干部最希望报纸能提供更多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对策问题的研究, 企业管理者希望得到一些前沿的经济理论知识和现代企业发展的个案经验分析,专家学者则希望获取能开阔思路的理论思考以及新的理论观点和信息。因此,党报理论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使主体读者群的不同需要都能在版面上得到体现。

其次,要在提高理论文章的可读性中满足读者的需求。当今世界,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环境纷繁复杂,国内改革开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干部群众中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党报的使命就是要努力进行理论引导,作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符合实际的阐释,以达到理论宣传深入人心的效果。因此,理论宣传首先要摒弃那些言之无物、无的放矢的空洞说教,摒弃那种照本宣科、不求创新的风气,代之以准确而鲜明、生动而丰厚的理论阐释。比如说,对党和国家的大针方针及时作出新的阐释,让读者获得更多的新东西,思想跟上时代的节奏;抓住读者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给读者以新知识和新启发,满足读者对新事物、新知识的需求。同时,还可以采集那些好文章中的精彩观点,编发成理论信息,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重庆日报理论版设立的“观点集萃”栏目,满足了读者求新、求是、求知的需求,就是一个可读性强、受读者欢迎的栏目。

再次,要在主动搞好策划中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党报理论宣传如果没有策划,总是满足于“来料加工”,理论宣传就会显得盲目散乱、平淡无奇,难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党报理论宣传也要围绕党委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地方的中心工作,围绕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和焦点,研究有针对性的选题,搞好主题策划版。拿重庆日报来说,这几年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及其全会召开以后,负责理论宣传的同志总是及时学习,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注意从系统性、全面性的理论体系中,找核心、找精髓、找亮点、找难点,将大理论体系进行分解,进而以理论解读专版的形式,进行深度解读、深入宣传。由于坚持超前谋划,认真准备,多渠道收集资料,通常在会议结束后就及时推出解读版,每次都达到五个版以上的容量,集中展示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最权威的观点解读。这些专版的推出犹如“及时雨”,基层组织将其作为重要学习资料,及时组织干部、群众学习。理论解读版也实现了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质量,满足读者的学习需要,推动了党的各项政治任务的落实。

三、地方党报理论宣传要在增强贴近性中突出传播效果

地方党报的理论宣传,总是要打上地域的烙印,把握好这个规律,能极大地增强报纸理论宣传的贴近性。

新时论宣传范文第4篇

举旗帜,就是要深入学习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做先进理论思想的传播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思想旗帜和精神旗帜。要把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加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以党支部为基础,创新学习形式和载体,带动全区兴起新一轮“大学习”热潮。要充分发挥我区“宣传直通车”“百姓宣讲团”“红色文艺轻骑兵”“龙津法声”等宣传宣讲队伍和“学习强国”《“章”口就来》等学习载体作用,全力做好面向基层的宣传宣讲,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员、广泛凝聚思想共识。

聚民心,就是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做新时代舆论的引导者。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把营造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良好氛围作为基本职责,围绕区委、区政府“4+5”产业发展及“攻坚2020六大专项行动”等工作,策划创新开展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用主题宣传引领方向,用形势宣传彰显主流,用政策宣传凝聚共识,用成就宣传鼓舞士气,用典型宣传树立榜样,营造团结一心、共兴大业的经济社会发展舆论氛围。要坚持主动回应关切、解疑释惑增信,加强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澄清模糊认识,放大权威声音,掌握舆论主动。要加强舆情监测预警、分析研判、风险评估、分类处置,不断提高对敏感舆情和苗头性问题的发现力、研判力、处置力。

育新人,就是要着力提高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要深化“我和我的祖国”“时代新人”等主题宣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深入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完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机制,健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在家庭中做一个好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要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社会实践等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新时论宣传范文第5篇

关键词:胡锦涛;宣传思想工作;理论创新

宣传思想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和传家宝。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我们党都十分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形成了重视宣传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新世纪以来,胡锦涛立足于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新情况和新任务,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宣传思想工作作了深刻地论述,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宣传思想工作理论体系。

一、从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宣传思想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1、宣传思想工作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列宁指出:“没有理论,革命派别就会失去生存的权力,而且不可避免地迟早注定要在政治上遭到破产”。当前,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也有所滋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对此,胡锦涛指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需要”,并强调“要把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任务”、“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使马克思主义真正为人们所掌握,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中扎根,进而运用到实践之中,成为自身行动的指南。

2、宣传思想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需要

在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宣传思想工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可以深入宣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和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政策,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对此,胡锦涛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担负着重大的使命,通过广泛深入的工作,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深入人心,使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使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深入人心,使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任务,必须充分发挥党的这一政治优势,努力保持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以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确保我国新世纪宏伟目标的实现”。同时,他在200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3、宣传思想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重大战略课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宣传思想工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即是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出发,采取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举措。因此,胡锦涛指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需要。而且,宣传思想工作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正如胡锦涛指出:“现代社会,宣传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能不能把宣传舆论工作抓在手上,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善于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对我们党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考验”。

二、按照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来明确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任务

1、宣传思想工作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全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保证,这也是宣传思想_T作的首要任务。在这个问题上,胡锦涛高度重视,始终要求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来教育全党。他指出,“我们讲‘唱响主旋律’,最主要的,就是要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宣传教育干部和群众”,宣传思想战线要“坚持把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任务”,并以此为目标,在全党深入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同时,胡锦涛在200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要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高举旗帜,就是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且,胡锦涛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做好表率,带头学习,带头运用”。

2、宣传思想工作要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到人心的向背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也是我们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点。胡锦涛指出:“坚持把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作为宣传思想战线的中心工作,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准确地宣传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各项方针政策,及时充分地反映各行各业和各条战线发展的新思路、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工作的新举措,着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他又指出:“围绕大局,就是要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正确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因此,宣传思想战线要牢固树立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的思想,并且在服务大局的过程中,不断解决宣传文化事业前进中的问题,促进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