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园管理(精选5篇)

  • 文化产业园管理(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1、高标准建成西游记博览馆。西游记博览馆的建设,坚持高点定位、高端设计、总体规划。展馆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自20__年元月开工建设,4月份土建完毕,共用时不足4个月。5月初布展工程开始,7月中旬顺利交付,共用时两个月。这项工…

文化产业园管理(精选5篇)

文化产业园管理范文第1篇

20__年来,根据安排6月份起我担任文化生态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助理、大剧院院长、记博览馆馆长职务。今年主要工作是负责西游记博览馆的工程建设任务,文化生态景区的管理工作。现将本人今年来在履行职责、党风廉政、理论学习和学法用法四个方面情况报告如下:

一、履行职责情况

1、高标准建成西游记博览馆。西游记博览馆的建设,坚持高点定位、高端设计、总体规划。展馆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自20__年元月开工建设,4月份土建完毕,共用时不足4个月。5月初布展工程开始,7月中旬顺利交付,共用时两个月。这项工程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保质保量按期完工,我制定了详细的工作制度。每天加班加点,做到工地每天都能施工16小时以上,每个施工环节都有人监督。每晚7点坚持开工程进度及质量安全例会,明确工作任务、提出第二天的要求。尤其在内部装潢布展期间,为了确保布展质量,我更是每一个施工环节都亲自在场监督,每一个软件都反复调试,每一个布展效果都一改再改,甚至每一块展板上的色调,展板上的内容都邀请专家仔细商榷斟酌。20__年1月至8月我是一心扑在工程建设上,早7点到工地,晚上9点才下班,每天奋战15个小时。没有休一天假,没有一句抱怨,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始终严格执行监管制度,分工协作,发扬不畏难、肯吃苦的工作精神,让整个项目掌握在受控范围内。西游记博物馆自8月份开放以来已经成功接待游客7万余人次,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已经成为景区一个亮点。在接待各级来宾的同时,积极参与于西游记有关的学术论坛活动,扩大影响力。继10月16日开馆后,又成功加入中华文化促进会, 10月分我们还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等国内研究西游记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印度尼西亚、泰国、英国、日本等国外研究西游记的学者齐聚西游记博览馆,共同探讨西游文化、深入挖掘西游内涵。在促进文化大繁荣的同时,更好地展示了清河新区的建设成果。为了能使西游记馆发挥最大效应,还积极加强与楚天极目动漫有限公司、上海长三角旅游公司的合作,在现有西游记博览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动漫公司、旅游公司的市场资源、旅游渠道、营销理念,丰富本馆文化娱乐内涵,重抓娱乐、文化层面拓展开发,扩大本馆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2、开展活动,搞活长荣大剧院。大剧院自去年建成以来,除了接待少部分政府的会务活动,很少对公众开放。下半年,我们调整思路,拓宽渠道,积极将大剧院融入景区的大文化氛围中,除了继续做好会务接待工作外,尽快恢复电影放映和积极组织对外演出接待,提高景区人气,提升景区文化气氛。半年来,大剧院共接待会议十次,其中“清河发展论坛”八次,区委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一次,西游记动漫高峰论坛一次。恢复电影放映工作,大剧院现在可以和全国各大影院同步上映国际国内大片,随时可以放映一线大片。七月份以来电影接待放映十余场。下半年共举行文艺演出四场,荀派艺术馆开馆时,还联合长荣京剧院邀请了黑龙江省京剧院、南京市、宿迁市、徐州市、连云港市及我市的地方领导和著名京剧票友在大剧院举办市金秋京剧演唱会。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特邀了扬州日报记者、日报、淮海晚报、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媒体朋友参加演出和进行报道,并首次对所有观众实行免费观看。演出当天,盛况空前,六百八十人的座位来了一千多名观众,通过这次活动,大大提高了景区和大剧院在来宾、尤其是外省市来宾中的知名度。大剧院是一个公众性的场所,在这些会议接待、电影放映、文艺演出的工作中,随时会有突发性的事件发生。为此,每次有接待任务时,都将准备工作要周到细致,制定好应急预案,确保接待任务万无一失。为了进一步完善大剧院功能,充分展示京剧艺术,我们还在大剧院内增建了“荀派艺术馆”项目。该项目工程周期极短,为了保证在美食节期间对外放,我们与施工人员一起加班,常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在短短的十五天施工时间里将一个全新的荀派艺术馆呈现在人们眼前,顺利的完成了领导交给的任务。

3、积极参与文化生态产业园区管理工作。产业园区是下半年刚成立的单位。我主要是协助领导开展好景区的日常管理、领导参观、旅游接待,以及景区的运营。在日常管理中我是边干边学,参与制定了园区管委会若干规章制度,时常跑现场查看了解情况,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请教前来参观的领导及游玩的游客,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景区的运营过程中,积极参与寻求运营模式,经过了解市场行情、考察旅游公司、洽谈合作方式,最终成功将整个景区进行市场化运作,使得整个景区的人气、知名度、经济效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二、廉政纪律执行情况

能够严格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以及中央和省、市、区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没有违反组织人事纪律,不“跑官要官”,没有收受和赠送现金,代币购物券、礼仪储蓄单、债券、股票及其他有价证券,消费卡、购物卡、电话充值卡、商品提货单等各种支付凭证和高档耐用物品、金银制品等贵重物品;没有以明显低于或者高于市场的价格买卖商品房、违规购买经济适用房等情况;没有为本人谋取预期的不正当利益或以各种方式为配偶、子女和其他亲友谋取不

正当利益的情况;坚决执行不准用公款报销应由本人及配偶和子女支付的个人费用等规定;没有用公款大吃大喝、用公款高消费娱乐和健身活动等情况;没有用公款出国(境)或国内旅游的情况;严格对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三、年度学习情况

本人能注重加强各方面知识的学习积累,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参加区委组织的各类培训、参加发展论坛等一系列干部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阅读大量和当下工作密切相关的西游记、景区创建及旅游产业、展陈等方面书籍文章,撰写各类读书笔记2万余字,合作西游记博览馆展陈文案12万余字。

四、学法用法情况

文化产业园管理范文第2篇

文化创意产业强调的是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保护、开发和经营管理,其过程包容了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的总和。文化创意产业园是指在地理布局结构上形成的集创新、孵化、投资管理、生产和产权交易等活动的载体。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成功建设,是捕捉时代机遇和把握自身优势有机结合的产物。我国成功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基本经验是:正确把握全球产业发展的趋势,依托当地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资源及与之相适应的产业基础,遵循市场法则和产业发展规律,实现差异性发展和特色化经营。这里,规划者必须注意把握三点:

首先,正确认识文化创意类产业园的概念。文化产业是指将文化内容作为一种资源,通过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创作、加工,转换成人们对精神情感、兴趣爱好及其物质生产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从中获得商业利润的行业集群。由于广义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相对灵活性和兼容性,产业领域正在不断拓展延伸,出现了“内容产业”、“版权产业”和“创意产业”的覆盖趋势。创意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位居第二位 (仅次于金融业)的英国,将创意产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表述为 “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赋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强调的是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保护、开发和经营管理,其过程包容了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的总和。文化创意产业园是指在地理布局结构上形成的集创新、孵化、投资管理、生产和产权交易等活动的载体。

从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剖析中,可以悟出如下规律:其一,文化创意产业同样是具有产业链性质的生产经营活动。谁掌握了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当地经济就产生了支配效应、引领效应和高附加值效应;其二,文化创意产业同样面临产业组创新的任务。文化创意产业若不具备规模效应,同样会在同业竞争中失去成本和质量的优势,而要实现规模效应,文化创意产业必须实行专业化分工,在构建供应链关系的基础上,扩大环节型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和组织规模;其三,无论从产业的集群配套需要,还是从资源共享程度提高的需要出发,文化创意产业必须走园区化之路。园区化是规模化的必经之路,它有利于深化劳动分工,有助于将企业内部分工外部化,将跨区域性专业分工园区化,能大大降低交易费用。

其次,正确认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背景。概括起来有三:一是消费低耗化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型、高耗型消费正在走向“精神文化”型的低耗消费。上海中心城区二产的萎缩和三产的扩张势头,更多的原因是这种低耗化趋势所引发的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结果。这种结果隐含的深刻意义是,在以知识为基础的财富创造系统中,劳动力的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比重日益降低,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正在丧失,知识技术资源的优势正在取代矿产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资源优势的替代性变化,又折射出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全球产业结构演化轨迹与资源配置结构演化轨迹的一致性。把握这一变化之后,就不难理解都市型产业的崛起,既有资源结构的因素,更有消费层次的因素。这里既有需求引导供给的原因,也有供给引导需求的因素。例如,高尔夫球场是高端消费群体需求引导的产物,而“达人秀”则是供给引导消费群体的具体体现。迄今为止,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已占20%左右,我国尽管是一个新兴国家,但由于基尼系数的高位态势,导致各类消费层次均不乏自己的消费群体。随着我国 “强国富民”之路的不断拓宽,全面小康社会的逐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的发展只是时间问题。

二是产业集中化趋势。要彻底克服生态危机,我国工业化走“以较少用地,实现较多产出”之路已势在必然。随着建设用地的日趋制约,粗放型的经济“水平扩张”之路已经走到历史的尽头,取而代之的必然是集约型和园区式的经济“垂直扩张”之路。这里的“集约型”,指的是产业的高附加值和低耗低排型;“园区式”,是指产业的集群和集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集中”,应当是指集群配套之下的集聚。目前我国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多达500家之上,这里既有土地制约因素的驱动,更是集群出高效的规律所致。

三是产品高附加值化趋势。我国制造业的净利润率在2006年不足5%,2007年更是不足2%。其原因在于我国制造业偏离了国际专业化分工中的高附加值的非制造业环节,这些环节多半是知识型的行业,诸如研发业和金融、设计等生产业,其中不乏创意产业。这种分工转向已成全球发达国家的一种趋势,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将只创造全部利润10%的汽车制造业转向亚洲地区,而将占90%利润的非汽车制造环节 (设计、研发、生产等环节)留在本国。中国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在文化创意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领域中争占一席之地。而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不仅是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未来经济新的制高点。

再次,正确把握自身的优势资源。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主要并非取决于资源禀赋的程度,而取决于资源配置的效率。因而常常是“富裕的贫困”和“贫困的富裕”现象并存,诸如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富有而经济贫困,东部沿海地区资源贫乏而经济富足。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地区就算拥有交通枢纽、商务区辐射和历史文化资源积淀等优势,也只是一种潜在的优势,要转化成为现实的优势,尚有一个配置的过程。以交通优势为例,若仅凭借传统的交通枢纽条件,而经济上缺乏有效关系整合的话,其交通枢纽地位所“借到的光”是很有限的。

最后,努力接受后世博效应的辐射。后世博效应的把握和利用,是发展中国家重视后发优势的表现。根据世博效应的特定规律及其上海 “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思路,需要把握的后世博效应主要有:世博永久性场馆设施在长效管理期间所释放的旅游、会展、会议等综合性效应,应当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形成供需互动格局;充分利用上海世博会提升的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借势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对外开放的步伐,建立更为规范、稳定和持久的对外经济合作关系;积极引导园区企业消化吸收各国在世博期间所展示的、与创意产业发展具有可供利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旨在提升园区的产业层次和整体竞争力。

二、创意产业园区建设莫入“误区”

由于功能定位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建设过程普遍存在三种“混同”现象: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混同于普通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混同于房地产开发;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混同于旅馆餐饮区。对此须引起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成功与否,与政府职能是否到位息息相关。政府职能与市场功能是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关系,彼此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凡是能有效体现互补关系的运作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均会良性发展,反之,园区建设往往逃脱不了失败的结局。园区的有效性管理不仅体现在有没有“服务”意识,还体现在有没有“依法管理”。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形成的几种路径中,可以看出市场与政府之间摆正位置关系之重要。第一种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一种由文化人自发集聚的文化创意村落。其发展路径是,传统工业的衰败所形成的闲置厂房被文化人廉价租用。在园区一度蜚声海内外之后,当地政府以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手段,施以非经济性干预,通过房地产开发商将知识型园区的长远获利模式短期化。结果,高企的房价赶出了园区建设的主体,终使一些创意园区归于破产。第二种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文化商人牵头组建的园区。这种园区的特点是,有市场眼光的文化商人租用经济落后的地区作为基地,选择具有市场需求前景的文化创意产品,广泛组织和利用廉价的能从事复杂劳动的技术人员,组建起集创意、设计、加工、销售等环节为一体的、专业化分工的流水线作业。其中成功的典型是占据全球60%油画市场的深圳市龙岗区 “大芬油画村”。其成功之道是,政府职能和市场功能实现了有效的互补。政府斥巨资为园区完成了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形成了经典的 “市场主导,政府辅导”的管理模式。第三种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企业投资开发建设的园区。这种园区的比例极少,具有代表性的是民营投资的南京板仑街1号的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园。其特点是市场为导向,企业自负盈亏。这种模式的优势和劣势,均在于政府职能的缺位。由于政府职能缺位,园区免遭行政性的非经济干预;也正是由政府职能缺位,放大了经济外部性的制约,致使园区发展明显受制于周边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功能的配套。第四种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政府为主导的园区。当前,我国绝大部分文化创意产业园属于此类性质。政府主导的园区虽有其优势,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优势是便于选址,容易规划,又有投资能力,前期推进力度大。但缺陷是,投资回报缺乏压力,往往论证不够充分,主导产业定位不清晰,因而园区缺乏特色,市场需求不明显、产业链不完整,企业生存困难。我国当前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2/3成本难以回收者,基本上集中于这种模式的园区之中。由于功能定位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建设过程出现过三种 “混同”局面:第一种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混同于普通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大致有五种定位:创作型文化创意产业园、消费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复合型文化创意产业园、都市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原生态型文化创意产业园。按文化产业的类型区分,大致有资源型文化产业、创意型文化产业和制造型文化产业 (如体育用品、乐器、工艺美术品等),它们对于产业的知识技术资源的要求、人力资本的需求和人文环境资源的追求,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可及性和成本的渴望等,均有别于普通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运作机制和招商策略也均会有经纬之别。第二种将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混同于房地产开发。这是一种常会发生的现象,其原因是地区政府财政的拮据,导致无力承担园区基础实施之后的开发项目,故而导入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如前所述,其后果是提高了企业入驻成本,挤压了企业获利空间。文化创意产业的投入期与产出期的周期关系及其企业启动资金的实力,均非制造业企业可比,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更是以微型企业为主体。因此,企业进入成本要低,即便是政府建造的标准用房,许多地区也是采取“头年免租、次年微租、三年后实租”的让利办法进行招商。新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均会碰到同样的难题,即随着园区成熟度的提升,厂房租金上扬之后企业获利的空间被挤压。此外,有关部门不能沿用纯粹房地产管理的模式去面对产业园区的旧厂房改造,尤其是园区内的不确权建筑。第三种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混同于旅馆餐饮区。在产业园区、文化产业与服务业之间,生产业与生活业之间,大众化服务业与个性化服务业之间均应保持一个合理的生态比例。否则,不是喧宾夺主,就是供求失衡,使园区变味。目前,许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均不同程度地出现此类毛病,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园区往往是旅游者集中光顾之地,如上海田子坊已有此况。这种趋势的失控,会导致园区生态指标下降、人文环境受损、治理成本上扬。这是我们要引以为戒的。

三、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忌“大杂烩”

文化产业园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细胞、社会大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显然不能与市场毫无关联。相反,由于高校校园文化本身是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体系,这正好是最有利于引入市场机制并发挥作用的空间。据此,笔者提出了校园文化市场的概念,并结合组成这个复合概念的相关概念,如校园文化、市场和文化市场诸概念,对校园文化市场作出如下界定:校园文化市场是校园文化产品和服务实现其教育和娱乐功能并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中介,是实现校园文化产品和服务从生产者、提供者转移到消费者的桥梁和纽带。

1把握好校园文化市场建设的主导方向,解决好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关系

培育校园文化市场,要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特别是解决校园文化市场深层次的价值取向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校园文化市场建设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是校园文化市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建设的校园文化市场才能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只有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的市场产品才具有时代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给予人们充足的精神营养;只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的市场产品才符合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的校园文化市场才能繁荣兴旺,才有广阔前景。

同时,还要提倡多样性,这既是党的文化工作的“双百”方针在校园文化工作上的具体体现,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广大大学生身心特点的需要,更是文化主旋律本身的要求。因为文化主旋律内涵丰富,反映主旋律的校园文化产品在题材、形式、风格和表现方法上要求多样化,而且更因为社会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广大师生对校园文化的需求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这就决定了校园文化产品从内容到形式的多样性。

2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市场的结构,解决好“教育”与“娱乐’的关系

高校校园文化具有教育和娱乐师生两个功能,要坚持用健康、文明、格调高尚、师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优秀精神产品和娱乐方式,丰富和繁荣校园文化市场,不断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校园文化工作者负有正确引导校园文化消费,提高广大师生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责任,要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向师生宣传介绍高雅文化、严肃音乐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要以重大“红色节日”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一二·九”爱国运动等为契机,用征文、演讲、辩论、革命歌曲演唱等形式,加大校园政治文化、高雅文化的市场占有率,增强校园文化的教育性,提高师生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文化欣赏层次。要以提高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先进性为先导,以广泛性为基础,确立校园文化精品战略,组织好校园文化精品的创作和生产,通过实施校园文化精晶战略,创造一批具有思想性、教育性和学校特点的,深受师生喜爱并有社会影响的文化力作,不断提高校园文化产品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冲击力。

同时,要抓好“雅”、“俗”兼顾工作,雅的主旋律的东西是实现校园文化教育性的需要,而校园通俗文化也是丰富师生文化生活,实现校园文化娱乐性的需要,它在师生中有较高的市场需求,它有缓解压力,释放情绪的特殊作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缓冲器”、“剂”,同样不能被忽视。要针对校园娱乐场所、设施不足的现状,在学校政策措施导向下,重点用市场的手段,实现校园文化娱乐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适应和满足校园娱乐文化市场的需求。

3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促进校园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严格有效的管理是校园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没有有效的管理,校园文化市场就难以健康地发展,就不会有真正的繁荣。而这种有效管理是建立在校园文化市场繁荣和发展基础之上的,离开繁荣和发展的管理,就失去了工作的中心,就有可能成为阻碍校园文化市场发展的桎梏。抓管理,首要的是要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市场管理的法规和制度。这里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文化部门要对校园文化市场进行界定和规范,并制定和颁布管理法规;另一方面是高校校园文化工作部门,要结合各高校校园文化市场发展的实际,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规范校园文化市场行为,让更多更好的校园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其次是要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的手段打击校园文化市场中的各种违法违规经营活动,维护合法经营的正当权益。再次是要坚持“扫黄打非”,净化校园文化市场。另外,还要重视校园文化的非市场化管理,即那些不能被市场所包容的文化因素的管理,诸如政治文化类、思想教育类、纯艺术类等内容,校园文化管理部门要通过恰当的手段,发挥各方面的力量来保证其在校园文化市场中的份额,不能让“俗”的挤掉“雅”的,非主流的冲淡了主流的。

4以机制体制创新为重点,大力发展校园文化产业,健全校园文化市场体系

文化产业是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重点所在。对高校而言,问题在于校园文化有没有产业化的条件和可能。应该说,有一部分校园文化是具有产业化发展前景的,如文化演出团体就可以作为市场主体进行产业化运作,形成演出产业公司;与社会经济联系紧密的科研院所也可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开拓科研文化产业,形成研发一体的产业集团;还有图书出版发行产业、体育服饰、设备产业、音乐美术品产业等等。

在建立校园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学校作为管理主体要发挥主导作用,对以前归属学校管理的有市场开发潜力的文化单位进行产业化改造,变主要靠学校经费投入为通过产业化改造达到经费自给自足,变高校文化优势为产业优势。5认真研究和把握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增强校园文化的市场效益

高校利用校园文化开展教育活动具有这样几个特点和规律;一是自主性和非强制性,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动关系,教育者不具有强制力,受教育者具有自主自愿的较大自由度;二是寓教于乐,形式多样;三是关注热点,紧跟时代。市场规律主要表现在自由、竞争、效益等方面。校园文化工作者要善于研究和把握这些规律,重点要做好这样几点:

第一,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受教育者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提供什么,即校园文化建设要时刻以社会发展和教育对象的需求为中心来开展。同时,时刻关注教育对象的思想变化,它决定着我们下一步的“生产”计划和“生产”目标,决定着校园文化市场的有无及大小,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成败。

第二,要注重校园文化产品的“包装”。这主要是从形式上要求校园文化要形式多样,为广大受教育者喜闻乐见、乐于接受。有了好形式才能承载更多更好的教育内容,才能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校园文化市场建设要弘扬传统文化,高歌时代精神。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当代大学生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积淀下来的民族精神具有无限神往,又具有完善自我的内在需要,校园文化工作者要因势利导,把大学生的这种内在需要转化为现实的需要和行动。

6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地区性校园文化市场

市场具有统一性和开放性,而校园文化市场目前却是条块分割的、封闭的。这是由于我们以前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市场的客观存在的结果。现在要改变这种状况,最便捷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高校间校园文化的交流和沟通,高校之间可以互通有无、相互竞争、共同提高。可以以省市为单位,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推动和协调下,对高校校园文化资源进行协调配置,在整体提高的基础上形成各校的校园文化特色。同时,还要加强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交流、碰撞和相互促进,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碰撞中得到优化,最终实现校园文化市场与社会大文化市场的对接与融合。

7用市场文化激活校园政治思想文化市场

校园政治思想文化是指一定社会政治态度、思想和感情在高校校园的反映。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扩大和深化主流政治思想文化在大学生中认同和接受的程度。如何更加有效地完成这项任务呢?我认为可以借助市场文化激活大学生对校园政治思想文化的关注和思考,在理性思索中接受和认同主流政治思想文化。

这里所谓市场文化是指观念形态在市场中的积淀和积累,是社会文化市场中的精神和魅力。就是说一旦建立了文化市场,那么这个“市场”就对各类文化产品、活动、现象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吸引力、渗透力、辐射力的综合效应,具有一种非人为的张力,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平常所说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作用下,可以激起人们对政治思想文化的思索。而且市场本身所具有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平等观念、自由观念、创新观念、民主观念、法制观念等等,都是同政治思想文化紧密相联的概念和观念,这本身也会激发人们对政治思想文化的兴趣。由此可以推论,我们借用市场文化观念,或许会对大学生接受主流政治思想文化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8培育一批校园文化市场经营者队伍

文化产业园管理范文第4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按照《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要求,现就切实加强我市产业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抓好产业园区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市规划建设的各类产业园区自设立以来,已逐步成为我市开放开发主阵地、改革创新先行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经济发展的增长点。随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入驻企业和投产企业员工不断增多,加之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应急处置能力还较薄弱,企业业主安全生产理念和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亟待提高,企业“三违”现象时有发生,极易引发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各级各部门和各产业园区务必保持清醒头脑,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深化对产业园区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产业园区安全生产问题的研究分析,准确研判和把握产业园区安全生产发展态势,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进一步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积极主动抓好产业园区安全生产工作,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推进标准化建设,狠抓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提升产业园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产业园区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产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

(一)强化统筹部署。各级各部门和各产业园区要把安全生产纳入本地、本部门、本园区重要议事日程,把安全生产作为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安排,整体实施,同步推进。要认真制定关于加强产业园区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定期研究产业园区安全生产工作,积极协调解决产业园区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建立完善产业园区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体系和考核机制,强化产业园区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产业园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努力预防和减少产业园区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产业园区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将纳入市人民政府对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各县、区(市)党委、政府要督促本地产业园区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要求,明确产业园区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各产业园区管委会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责任。产业园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是园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园区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对安全生产进行综合监管和协调指导,其它分管负责人对分管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相关单位负责人承担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各产业园区要自觉接受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确保产业园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向好。

(三)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各产业园区要明确由党性强、作风正、责任心强、具有一定专业特长、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分管园区安全生产工作。要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或明确具体的部门负责园区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并配备2-3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的经费投入,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建设。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强化各级领导和监管人员安全生产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安全监管能力和隐患治理、宣传教育、应急救援等工作水平。要建立完善园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工作奖惩机制,将安全生产履职情况与干部考察提拔、经济待遇挂钩,对安全生产工作实行重奖重惩,严格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度和“一票否决”制度,提升监管执法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开展。

三、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全面提升产业园区干部职工安全生产意识

(一)加强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各产业园区每年要对煤化工、危险化学品、冶金、建材、电力、职业健康等行业(领域)企业负责人(法定代表人、股东或出资人、实际控制人)、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进行2-3次安全生产强制培训,提高企业各层级的安全生产意识和管理水平。要督促企业认真落实厂级、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严格考核、持证上岗,做到培训率、持证率均达100%;尤其是要重点督促企业抓好班组建设,促使一线从业人员认真学习领会并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牢固树立“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思想意识,提升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防范能力。

(二)加强产业园区安全文化建设。各产业园区要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为契机,充分利用文字、图片、影像等各种传播方式,认真开展“安全第一主题活动周”活动,通过举办安全生产宣传活动,组织应急救援演练,设立安全文化廊,建立安全警示室,设置宣传标语、展板、橱窗等形式,贴近企业、贴近员工,解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传播安全生产知识理念,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曝光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提高各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和广大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维权意识与事故防范能力,在园区和各企业努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安全生产文化氛围。

(三)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示范建设。各产业园区要结合工作实际,在园区内选择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指导,积极开展安全诚信企业、安全生产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树立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典型,并及时总结推广创建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在园区企业中形成安全生产“学、比、赶、超”的良好态势,在企业从业人员中形成积极主动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的积极态势,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增强产业园区的整体安全生产能力。

四、加强专项整治,严防产业园区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一)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各级各部门和各产业园区要坚决落实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的“四个一律”(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和经停产整顿仍未达到要求的,一律关闭取缔;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规定上限予以经济处罚;对存在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并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对触犯法律的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律依法严格追究法律责任)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政府(园区管委会)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机制,将“打非治违”与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建设、基层基础工作、日常监督执法紧密结合起来,采取错时监管、明查暗访等方式,对企业“三违”、“三非”行为严处,形成打非治违高压震慑态势,提升园区企业安全生产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各级各部门和产业园区要牢固树立监管不到位就是最大的安全隐患和查一处隐患就是预防一次事故的意识,把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的必要手段,进一步细化量化产业园区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建立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督促企业认真制定并实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全面落实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生产班组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及时消除生产经营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企业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必须实行政府挂牌督办,督促企业按“五落实”的要求认真进行整改消除,挂牌督办的重大安全隐患经审查验收办理销号手续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严防重大安全隐患转变为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三)严格生产安全事故行政问责。对产业园区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产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和相关部门要及时启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严防事故灾害扩大。要严格事故报告制度,坚决杜绝谎报和瞒报行为。各级政府要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和“四不放过”的原则,严厉查处事故背后的违法违纪和失职渎职行为,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查处情况要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布,发挥事故的教育、警示作用,促使各级各部门和各企业认真查找本地本部门和本企业安全管理漏洞,完善安全管理措施,改进安全生产工作。

五、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全面提高产业园区本质安全水平

(一)加强产业园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各级各部门和产业园区要加强园区安全规划,认真开展园区安全评价,确定园区安全容量,科学规划、调整规范园区危险装置空间布局,预留好安全通道、安全距离和发展空间,要加大投入,及时完善园区水、电、路、气、厂房等基础设施。要通过安装使用安全生产远程视频监控网络系统等先进技术设备,提高园区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增强产业园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要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认真制定园区和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明确应急管理指挥机构、组成人员及其职责,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并适时组织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要建立完善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实现市、县、园区、企业四级应急救援体系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增强产业园区生产安全事故灾害防控能力。

文化产业园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对策;徐州

本文为部级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项目:“江苏省文化创业产业园区集群品牌建设与传播状况调查研究”和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群品牌建设与传播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3月18日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拥有其独特产业属性的新兴产业,不仅在促进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满足人类精神层次需求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2014年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值占到GDP的3.77%,基本上完成从新兴产业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转变。据有关机构评估,2007年徐州文化竞争力居全国城市第10位。2012年全市文化产业经营收入增加值为134.27亿元,2013年增加值为148.72亿元,对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一、国内三线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来说,尽管国内三线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不足,本文将结合徐州本身的实际情况,分析国内三线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质量整体水平不高。对于国内大部分三线城市来说,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是:较一二线城市来说起步较晚,还处于初创阶段;文创产业园整体规模较小,一般以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设计服务、广告、会展类型为主;以当地特殊人才聚集地或者大学人文环境为依托;园区建设较差,入园的文创企业数量较少或者大部分产业园区处于建设或者招商阶段。以徐州为例,尽管徐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速度上较为迅速,但是在发展的质量上并不是很高,产业规划比较空泛,缺乏可执行性,产业类别比较杂乱,发展严重不均衡。

(二)未形成有优势的产业集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对于大部分的国内三线城市而言,没有能带动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知名品牌或龙头产业是文创产业不能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徐州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调查中,我们发现,33.3%的文化创意企业管理者认为徐州只是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66.7%的文化创意企业管理者认为徐州还没有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由此可见,同大多数三线城市的情况类似,徐州市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这条道路上还要走相当长的一段路。

(三)产业园缺乏规范管理。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升级模式是形成文化产业集群,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最大化实现共赢。但是目前的情况表明,在大多数三线城市的产业园区管理中,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首先,文化创意产业园对入园企业的限制不够严格,园区内并没有完整的企业分类规划,园区内企业分布较为散乱,部分园区存在给钱就给进的现象,对入驻的企业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其次,产业园区内部的企业相互合作比较少,合作意识淡薄,各自为政现象十分严重,园区内企业互相联系较少,几乎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一般的经营模式都是服务外包。以矿大科技园为例,园内企业多为科技、网络、软件类企业,而这些企业之间在业务合作上联系不紧密,一般都与广州、深圳等城市的上游企业合作,换句话说,园内企业只是形成了空间上的集聚,合作意识淡薄、企业发展空间较小;最后,产业园区的管委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存在问题,所以很难行之有效地为企业解决问题及提供帮助,在对徐州部分园区走访过程中,我们同样发现了以上的问题,同时我们还发现园区内没有建立彼此间的信息沟通平台,使得园区内的企业不能及时快速的获得信息。

(四)知识产权保护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待加强。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是缺乏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总体上来说,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建设相对滞后。根据文化产业方面的数据统计显示,很多文化创意公司本身起点不高,处于发展初期,不仅缺乏必要的硬件与软件设施,更缺乏创新人才,缺乏产品创新研发能力,亟须政府和园区给予全方位的服务帮助。

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需要高成本、大投入,但是模仿、复制文化创意产品的技术成本、生产成却很低,所以政府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这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来说十分重要。就我们重点调研的徐州地区来说,徐州市地方政府还没有出台系统的专门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与管理条例,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执法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