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职工安全(精选5篇)

  • 图书馆职工安全(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目前,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主要有图书馆工作电脑感染病毒、蠕虫、木马,服务器感染病毒、蠕虫、木马,垃圾邮件,端口扫描攻击,非法用户侵入Web和其他文件服务器,拒绝服务攻击,内部人员滥用网络端口或系统资源等。这些安全事件的攻击源…

图书馆职工安全(精选5篇)

图书馆职工安全范文第1篇

近年来,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投入资金的加大,高职院校的条件得到大大改善。大部分院校图书馆都建立了图书馆网页,并不断进行更新,开展相关服务工作。同时,高职院校用于购置馆藏资源的数量和种类也得到了极大丰富。不断丰富的馆藏资源和服务内容,使广大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取文献信息、检索和使用馆藏资源,为高职院校的教、科、研及实训提供了更便捷、有效的发展环境。但几乎没有高职院校的数字图书馆是对外网公开的,它只限校内使用,因此学院主网络的安全成为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二、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

目前,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主要有图书馆工作电脑感染病毒、蠕虫、木马,服务器感染病毒、蠕虫、木马,垃圾邮件,端口扫描攻击,非法用户侵入Web和其他文件服务器,拒绝服务攻击,内部人员滥用网络端口或系统资源等。这些安全事件的攻击源有些来自于图书馆内部,有些来自于外部。具体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1.环境因素和意外事故。

外部环境对计算机网络系统有着一定的影响,例如数字图书馆网络中心机房的设计和环境,电源的质量,防火、防水、防雷击、防漏电等设备。当外部环境条件不符合有关标准时,会对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此外,地震、火灾、水灾、断电、硬盘老化、被盗等意外事故也会引起信息服务中断,从而造成信息丢失或泄密。

2.人为因素。

①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高职院校由于本身制度方面的不完善,在数字图书馆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上相较于本科院校而言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缺乏严格的、科学的管理体制,缺乏细致、有效的安全技术。二是缺乏安全教育培训。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及广大师生安全意识比较薄弱,网络安全知识严重缺乏。三是制度执行力度不够。从调研中得知有些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因不能严格的遵守规章制度,导致不可挽回的一些后果。

②工作人员安全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层度不高,导致管理不充分,使得数字图书馆面临严重威胁。

很多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工作并非由专业的计算机专业人员负责,而是由图书馆内部人员兼任,其对于网络的管理理念仍以传统图书馆封闭式内部局域网安全管理模式为主,并没有认识到开放的网络环境给数字图书馆带来的严重影响,使得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只能处于被动状态。

3.网络病毒和黑客攻击。

网络病毒和黑客攻击是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来自外部最主要的信息安全威胁。病毒通过自我复制,隐藏在数以万计的信息中,在适当的时机使网络或终端遭到破坏。黑客的攻击往往目的性较强,若图书馆的服务器受到攻击,那么整个数字图书馆就将瘫痪。

4.硬件因素。

大多数校园网络建设的比较早,机器更新换代比较慢,造成许多设备老化、兼容性不好、性能跟不上,易产生设备负荷比较大,使系统出现故障,降低了系统的安全。

三、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管理措施

1.创建优良的网络运行环境,做好网络硬件和终端的使用与管理。

一个良好的环境,不仅可以增加服务器、路由等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对网络安全也提供了最基本的安全保证。其次,一个标准安全的终端对进入数字化图书馆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安全保证,对使用的终端我们要提倡开启防火墙和安装必要的杀毒软件,同时有周期性的对终端进行杀毒和系统垃圾文件的清理。此外,应取消共享文件夹,减少信息泄露的概率。最后,要定期进行系统备份,防止因意外或病毒造成的信息丢失,将损失降到最低。

2.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

现代技术可以确保信息安全的实现,先进管理则可以确保信息安全得到落实。高职院校首先应建立数字图书馆安全管理,确立具体的负责人和人员职责。其次,通过组织开展多角度、多形式的网络信息安全宣传工作,树立图书馆员和读者的安全责任意识。通过技能培训、岗前培训、现场网络安全教育等形式做好图书馆员和读者的安全教育工作。最后应加大安全管理的检查力度,确保安全理念能落到实处。

3.提升高职图书馆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服务能力。

图书馆职工安全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 图书馆危机 危机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007-02

伴随着内外环境的转变,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正处于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的转型期,处在机遇与危机共存的境地之中。就目前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因素都会成为危机的导火索,进而引发图书馆危机事件。认真研析可能出现的危机,提早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做好危机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一、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危机形成的因素

1.高校发展改革的大环境对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造成冲击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不断深化的改革对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造成了冲击,引发了传统图书馆的危机因素。高职高专院校在办学体制的改革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传统的工作模式、服务方式形成了显著的矛盾,这也使得图书馆的服务体系暴露出多种多样的问题。传统图书馆日常工作仅限于单一的书刊借阅,无法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深层次、系统性的服务。同时,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业务能力弱、工作效率较低、服务态度差,这些是危机因素诱发的重要根源。

2.危机管理意识的缺乏为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隐患

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生存方式多依靠行政保障,且长期处在相对宽松的竟争环境中,自身又受到一些历史积累的管理体制弊病的影响,等等这些原因共同造成了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危机管理意识的缺乏。主要表现在缺乏完善的危机管理机构、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危机管理机制不健全,这些不足之处容易造成对危机进行处理时处置失当。图书馆如果缺乏危机管理意识,就无法对危机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各个阶段的有效管理,也势必影响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3.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加重了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生存压力

在信息化这一时代大背景下,伴随着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读者对电子信息设备的依赖程度远高于对图书馆纸质文献的需要。同时,互联网的高度发达、数据传输技术(3G网络、wifi技术、蓝牙等)的全面发展和搜索引擎的普及应用也显著丰富了读者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拓宽了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使得信息获取更加方便快捷。

4.“读书无用”思想影响了读书活动的正常秩序

就目前情况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利用率比较低,除了图书馆自身设施环境、服务质量、馆藏质量等问题,“读书无用”思想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师生正常的读书秩序。热衷经商、热衷做兼职等现象在校园普遍存在,能在课余时间静下心来读书的人不多。同时,由于我国偏重应试的教育培养体制,使得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缺乏相应的阅读技巧,这些都影响了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造成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图书流通率较低的现象。

5.经费不足导致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危机

图书馆虽然作为现代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高职高专院校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有限。图书馆对经费的管理也存在不完善之处,伴随着图书期刊价格逐年上涨,使得图书馆购书经费无法得到保障,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能力下降。一些图书馆的新购图书量、年度藏书量等业务指标无法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同时,由于高职高专院校评估的需要,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为了评估而突击采购图书,大量购置特价图书,且复本量过大,信息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拉低图书馆信息资源质量,造成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危机。

二、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危机管理工作的类型及应对措施

1.人才危机

图书馆危机需要图书馆人立即作出反应,这就对图书馆人才队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美国有这样一种说法,即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的建筑物占5%,信息资料占20%,而馆员占75%[1]。由此可见,馆员在图书馆的管理服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面临的人才危机主要有以下三种:一、人力资源丰富,但人才资源匮乏;二、高职称、高学历、复合型人才少;三、图书情报专业、计算机专业等专业技术人员少。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人才危机,图书馆一方面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同时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为馆员的定岗、晋升、学习、成长创造机会,使馆员能够在职位上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另一方面,引进人才的同时,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提高现有馆员的业务素质。管理者还应有计划的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鼓励人才多部门、多岗位历练,以应对人才流失情况的出现。

2.管理危机

管理危机的内容广泛,其主要是指基于管理策略的失误导致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危机。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在内部管理上或多或少存在不同形式的管理危机,主要体现在管理理念陈旧,管理体制不健全,部门职权不明确,竞争和激励机制缺失,这些都会影响到图书馆的管理和发展。

为了有效应对危机事件,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有必要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可包括学校主管领导、馆领导、学校安全保卫相关人员、图书馆办公室人员以及部分负责任的馆员。明确危机管理小组的职能作用,做好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的系统管理工作。

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要做好图书馆的危机前防范,关键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可以通过加强图书馆危机理论学习、了解危机处理措施、对相应危机处理预案进行演练等方式,全面提高馆员的危机意识。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时刻保持对危机的警惕性,清楚工作中危机发生的不确定性及突发性,将避免和控制危机作为工作的常备状态[2]。

一旦发生危机,相关危机处理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全面获取危机情报,快速有效地掌握危机发生的过程,对危机现象做出初步判断。然后尽快查明危机发生的原因,同时按照危机管理预案和危机管理流程采取果断的处理措施,有组织、按制度、有变通地执行危机处理操作。在危机处理过程中,要加强对危机的控制,杜绝危机危害向其他领域扩散,防止危机负面影响的扩大化。

危机过后,首先,要尽快地投入到图书馆的恢复建设中,最大程度上弥补文献信息资源的损失,挽回图书馆形象。其次,对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对处理措施进行详细记录,对整个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认真总结,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彻底整改。最后,同其他工作者共享危机处理中积累的经验,提高对危机的整体防范能力和处理能力。

3.服务危机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构成复杂、馆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服务管理模式落后等原因,造成图书馆服务内容简单,服务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下、服务态度差,文献信息服务无法满足读者的个性化和人性化需求,造成文献信息服务缺乏针对性、缺少深度、缺乏系统性, 进而造成读者投诉,最终导致读者流失,使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面临服务危机。

针对服务危机, 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应做到: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要体现人文精神;杜绝服务过程中的“生、冷、硬”;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 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性化、个性化服务;不断反思服务和管理制度中的不足,改变工作作风,减少读者投诉;避免媒体上的负面曝光以及读者投诉可能引起的各种纠纷;通过图书馆主页的“读者留言”板块、微博和微信等新兴媒介,及时有效地同读者沟通;建立完善读者服务监督机制,及时受理、跟进、处理、反馈读者投诉,以提高读者满意度,维护图书馆的形象。

4.财政与信息资源危机

高职高专院校对图书馆的经费投放比重较低,同时受书刊价格上涨等因素作用,图书馆的购书量逐年减少。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的前提条件,是提供文献信息保障能力的主要物质基础。能够让读者更好地利用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价值所在。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图书馆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如果图书馆无法在文献收集、加工、典藏、检索等领域体现出应有的优势,就会丧失对读者的吸引力,没有了读者图书馆就失去了发展的根本。

针对财政和信息资源危机,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有必要根据本馆情况制定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根据读者需求和学校专业设置,增强信息资源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系统性。通过招标进行信息资源采购工作,在招标过程中严格把关,确保有限经费发挥最大的作用。针对因图书采购质量低下引发的危机,图书馆应加强采访人员培训,尽量避免突击采购,严格控制副本数量。要保证采访工作人员队伍的稳定性,使采购人员积累的经验发挥积极作用。电子资源采购方面,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应积极参加省市图工委组织的联合采购活动、资源共建共享项目、各类馆际学术交流活动等,建立有效可行的资源共享机制。

5.安全危机

图书馆是一个人员、书籍、设备设施密集的开放场所,它始终面临着天灾人祸、突发事件等各种风险,任何可能导致图书馆馆舍、读者、文献信息资源和设备设施遭受重大损失的因素都有可能引发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安全危机。据统计,全球约20秒钟就有一次计算机病毒或黑客入侵事件发生,Internet上的网络防火墙约有1/4被突破,约70%以上的网络信息主管人员报告因机密信息泄露而受到了损失[3]。就目前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最容易发生的安全危机主要是突发事件、灾害危机(水灾、火灾等)和网络信息安全危机。

针对突发事件,可以根据《国家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框架制定图书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危机管理流程。针对灾害危机,最重要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注重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馆舍的科学设计和建设。可以根据《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公共图书馆建筑防火安全技术标准》、2002 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修订)》等文件做好图书馆的设计施工、馆舍和设施设备的维修工作,落实防火、防水、防盗等各项安全防护措施。

针对网络信息安全危机,图书馆需要做好如下工作:第一,要保证核心服务器良好的运行环境,可在机房铺设防静电地板、使用机房专用精密空调系统、配备大功率UPS系统等。第二,为保证核心服务器长时间稳定工作,可采用集群系统;硬盘使用冗余磁盘阵列,提高容错能力,增强稳定性,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第三,为确保网络信息安全,需要对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交流数据进行实时检测,通过入侵检测技术和防火墙监视可疑连接和非法访问者。同时,要时刻注意对病毒的防范,使用防病毒软件频繁扫描和监测服务器,并启用报警功能;通过加设密码等措施,设立不同级别的访问和操作权限,增强系统操控性。第四,做好数据备份工作,各馆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以及经费情况,选择不同的备份方案,但必须保证核心数据安全,以便在危机发生后能及时恢复数据。

总之,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地方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必然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许多不可预知的危机。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必须强化危机管理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危机管理这项长期的系统工作。这样才能为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欧阳小媛,辛洪芹. 高职图书馆危机管理工作类型刍议[J].职教论坛,2010(5):55-56.

[2]李淑静,李颖. 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内容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3):107-109.

[3]徐祥谦. 浅议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危机防治[J].河北科技图苑,2009,(4):33-35.

图书馆职工安全范文第3篇

论文摘 要: 网络安全建设是确保高职院校图书馆正常提供各种数字化服务的重要工作,也是构建高职院校安全稳定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作者基于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影响因素分析,结合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提出了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

一、前言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广泛发展,当今社会已进入了网络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它使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计算机网络被广泛应用于越来越多的专业领域,包括传统学科图书馆学。随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提出和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广泛应用,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实现网络安全是保证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因此,全面分析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影响因素,制定和实施行之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对构建安全稳定的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二、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涉及的保护对象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系统中的数据。因此,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也可以概括为对维护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这一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数据的正常安全运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内容。

三、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影响因素

当下,大部分高职院校搭建网络时选择采用树型加星型的混合型拓扑结构,采用以太网标准,用五类或超五类双绞线进行综合布线,将宽带或专线接入网络中的路由器,从而与外网相联,最终实现信息交换,同时在多校区院校多数采用光纤进行中长距离连接。而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依建在学院的计算机大网络系统中,成为其一部分,因此大网络的安全管理对数字图书馆的安全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点涉及数字图书馆日常管理中的影响因素。

(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

黑客、木马、病毒这类危害网络安全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相应的各类防病毒技术也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应用层次成为影响网络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

1.硬件技术因素。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受旧有规划、经费限制等原因制约,以致网络设备老旧换代缓慢,致使网络运行稳定性、兼容性差。

2.软件技术因素。大量的计算机病毒和木马在互联网上传播,而其中的大部分病毒和木马都是利用了用户计算机上的各种软件系统的漏洞进行传播与扩散。越来越多的通讯及共享软件技术在系统普通用户中推广应用,加速了形式多样的安全漏洞的出现。在新的软件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其安全管理的培训。

(二)人员配备因素

虽然随着图书馆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不少高职院校图书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网络安全人才配备的问题,如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增加现有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技术培训等。但这些只是初步改善了网络安全管理人才上的数量配置问题,而事实上由于人员所拥有的经验、专业系统性等方面因素也存在着差异,最终影响网络安全管理效果。同时各级管理人员及基层操作人员在安全水平与意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往往造成上下理解不同,操作无法规范化,致使网络安全方面的措施很难达到预期的成效。

四、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

(一)建立和落实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作为加强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必须提高全馆对网络安全管理规范化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建立。

1.建立网络硬件维护、使用及维修制度。

定期做好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硬件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是加强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在硬件技术方面的重要措施。在日常工作体系中,针对中心机房、服务器、中心交换机、二级交换机和hub等网络中的关键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建立周期性的检查、维护制度,明确各类设备的管理与使用责任分工至具体管理人员,建立维修文档跟踪机制,确保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运转顺畅。

在周期性的维护工作期间,要重视设备所处环境的卫生状况。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这些硬件设备的使用寿命及效果。因此,要保持环境的通风低温、电源常通电压稳定,减少设备的意外断电情况。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尽可能保持密闭,避免过多的灰尘堆积。根据天气的变化,对设备进行防潮防燥工作。

为数字图书馆系统配备相应的备份、系统恢复硬件设备,这些设备属于保证网络安全系统正常运行的核心。设备更新时,对整体设备的配置及时进行调整,以做到新旧结合合理,并达到物尽其用。

对于受客观条件限制而必须设置在外部环境下使用的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发现物理损坏要及时维修更替。

2.建立软件维护及使用制度。

操作系统软件作为支撑软件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控制网络用户对网络系统的访问及数据的存取,但无论是windows nt还是unix或linux都存在着后门,为病毒侵入和黑客攻击留下了可乘之机[1]。每周应固定对服务器及操作机器进行杀毒、病毒库升级及系统升级工作,及时填补安全漏洞。

数据库系统软件作为实际可运行存储、维护和为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其具有一套独立的安全认证体制[2]。在管理过程中可运用数据加密技术,设置严密的授权规则,例如:账户、口令和权限控制等访问控制方法。同时,尽量避免与操作系统的安全认证体制捆绑,例如,避免数据库系统与操作系统使用相同的管理员用户名及密码。保持数据库系统在磁盘上与其他应用程序的相互独立性,保证在操作系统不安全的情况下,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最大限度地不被损坏。

应用软件作为满足用户应用需求而提供的那部分软件,拓宽了操作系统的应用领域。但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增加了因其不完善性造成的网络安全漏洞,因此在应用软件使用及选择上应进行规范控制,特别是针对基层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安装管理上。在满足业务需要的同时应适当规范使用范围,例如:对于p2p软件,应限制在少数业务计算机中使用。对于前台检索机的ie浏览器应设置严格的上网分级审查级别,避免读者在使用时误入不良网站而引起病毒及木马感染,从而影响整个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网络安全。

除对以上三类软件建立日常维护制度外,同时把周期性的系统备份及数据备份列入软件维护制度中。例如:对数字资源服务器的整体操作环境和重要的数据库系统进行备份,以避免在出现重大网络安全事故导致数字图书馆系统数据出现丢失时,无法尽快恢复或重建系统数据。

3.建立突况处理机制。

数字图书馆系统较常发生的突况分为:一是自然灾害,指天灾引起的网络与系统的损坏;二是事故灾难,指电力中断、设备故障引起的网络与系统的损坏;三是人为破坏,指人为破坏网络设备设施,黑客攻击等引起的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网络安全突发事件虽然有不可预见性,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也可摸索出一般的发生规律。而针对其建立的处理机制,就是立足对规律的总结,做好事前的预防及事后的补救工作。例如:在特殊气候来临前,设备的提前转移,环境的检查加固;在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时,起用备用系统的处理流程,等等。

4.制定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操作手册。

在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专业队伍的建设中,除了选派配备责任心强、网络应用技术熟练的人员担任管理职务外,并要建立一套有明确指引的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操作手册,以保证管理人员在处理各项网络安全事务时,有根可寻、有源可溯,以避免因失误操作引起进一步的安全问题。

(二)加强各级用户的网络安全培训

据权威部门统计结果表明,网络上的安全攻击事件有70%来自内部攻击[3]。全馆的各级领导、部门工作人员和读者应加强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网络安全意识,并首先从培训开始。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相关讲座,培训,考核等内容,这样既可使工作人员学到更多的网络安全知识,又可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及参与感。

为达到最佳效果,各类培训应根据人员特质来设定。专职专岗的管理人员多参与校外最新专业技能的培训课程;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内容以日常操作规范、防病毒及系统优化等内容为主。而普通读者在每年的新生教育中,融入上网守则、计算机的信息安全保护和病毒防范等知识的培训。

五、结语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快速发展,严防黑客入侵、努力保障网络安全,不但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基本需求,而且对全院的整体数字信息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各级领导与工作人员应该对网络安全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实施有效的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能有效减少数字图书馆系统受网络安全隐患的困扰。但要构建和维护一个长期稳定的数字图书馆运行网络环境和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并不是几个人或短期行为就能解决的事,更需要建立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安全防范的意识,采取安全防范技术措施,提高网络安全水平和防范能力,降低各种不安全因素的长效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孟庆昌,朱欣源.操作系统.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图书馆职工安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归属感 职业精神

中图分类号: G2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5-0044-04

归属感是一个文化心理学的概念,在统一价值论中,指的是当个人的价值关系依附于或隶属于他人或社会的价值关系时产生的一种感受。当个人感觉到自己归于或属于某一群落、组织、地域或者氛围、时空等等时,他自然就会有一种安顿感或安全感,这便可视为“归属”,而对于这种感觉的不懈追求和不断臆想则为归属意识。人类的归属感、归属意识与伦理道德、人生观、价值观之间有密切的关联。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群体,比如家庭、工作单位等等,这样可以从中得到温暖,消除或减少孤独寂寞,获得心灵的安顿。现代社会的人从事着各种各样的职业,特定的职业,体现出不同的职业价值观及职业精神,并反映出该职业与其他职业的不同。图书馆职业价值观,即图书馆人对自己职业的态度和信念,并在其职业生活的实践基础上形成且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基本要素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知、职业信誉等。对这一职业的整体利益和社会义务的理性总结及概括性认识,便形成承担这一职业的文化自觉,进而积淀升华为图书馆职业精神。

1 归属感与图书馆职业精神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是现代人本主义人格心理学创始人,他提出了著名的为世界公认的“人生需求五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有五个层次的且需依次满足的需求:一是生理需求,其主要内容为衣、食、住、行、性,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二是安全需求,其主要内容为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用以保证自身的安全;三是归属需求,其主要内容为亲情、爱情、友情,以及为特定社会群体所接纳,用以情有所寄,心有所归;四是尊重需求,也叫尊严需求,其主要内容为讲求自我尊严,追求他人尊重,用以体现自己在社会群体中的价值和地位;五是自我实现需求,这是最高层次的需求,体现的是个人为社会所提供的创造与贡献,以及个人的人生价值及意义。在这五个层次的需求中,马斯洛认为前三个需求,属于人生的低级需求,体现的是人生的基本需求,或者说是生命需求。而后两个需求,属于人生的高级需求,体现的是人生的价值需求和理想需求。

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归属意识,都渴望获得归属感。图书馆人更不例外,因为身处“精神食粮之所在”其心理或许更为敏感,更为渴望心灵深处的满足,对事业的归属意识更为强烈。这不仅仅只是一种能被别人或被社会认可与接纳时心理上的安全感与安顿感,更是一种文化认同。

其一,图书馆职业精神是事业的灵魂和原动力,是没有外力约束和干扰的人心灵世界的信念归属。从一定意义上说,图书馆是社会的一种“奢侈品”,是提供精神食粮之所在。图书馆职业也是一个“点亮他人”、给他人带来光明和希望的职业。现代图书馆更是一种民主制度的高尚理想的产物,是民主社会的一种高层次的大众福利。与其他职业相比,职业精神在推动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中更加核心、更加重要。因为一旦选择了图书馆这个职业,就意味着要甘守清贫,甘受寂寞,甘为人梯,甘于奉献。对此,周庆山先生在《关于图书馆哲学的思考》一文中从图书馆学理论研究面临的问题出发,着重从认识论和价值观的高度,诠释了图书馆职业精神的本质。他明确指出:“我们不必急于建立一门图书馆哲学,并提出它的研究对象、性质、范围、内容等形而上的归纳和推导。图书馆哲学是一种科学精神、职业理想和学术境界,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1]由此可见,图书馆职业精神是图书馆从业者基于图书馆职业使命的要求,在长期职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图书馆这个职业所秉承的价值观;是一种对职业的信念和追求。

其二,图书馆职业精神是社会认可度的基本标准,是一种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归属。图书馆事业发展到今天,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得益于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发挥。图书馆共有的行为准则和信仰标准,比如开放、平等和友善、知识处理、永久保存文化、致力国民教育、标志文化水平等等形成了图书馆的时代风尚,蕴涵在图书馆职业精神当中。职业精神成为社会对图书馆事业认可度的最基本的标准。叶继元先生通过对近百年几代图书馆人的考察,把图书馆职业精神概括为“敬业、爱书、利人”等几个方面。[2]事实上,这种精神体现在近百年图书馆精英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奋斗的不懈历程当中,他们不计名利、无私奉献,把图书馆职业当作神圣的事业。他们的价值体现在“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平淡工作中,通过搜集、处理、存贮、传递信息满足了社会的知识信息需求。他们的工作成果凝聚在读者有形的研究成果之中。何以如此?职业精神的高下,体现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理念和对整个社会的影响程度。现代图书馆更加体现出社会性、公益性和服务性的性质。从业者只有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图书馆职业精神,才能使图书馆事业保持与社会发展的同步。当不确定的知识与不确定的读者之间建立起确定关系时,图书馆人才会赢得读者和社会的尊重,才能真正体现出这个职业的价值。

其三,图书馆职业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一种弘阔而广博的人文归属。图书馆职业是一种人文职业,这一职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有了人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才有了图书馆这一职业存在的合理性。“以人为本”既是图书馆职业精神的特质,也是现代图书馆存在的意义。因此,图书馆职业精神与图书馆人文精神保持了高度一致,其职业价值观也是人文精神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和公共的开放精神成为现代图书馆职业精神的最高体现。肖希明先生认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应当成为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他说:“图书馆的职业精神,就是图书馆从业人员在对图书馆整体利益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对图书馆职业所承担的社会义务的文化自觉,是图书馆从业人员的职业观、价值观。”[3]可以这样理解,图书馆职业精神包括: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人文精神;尊重理性,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敬业乐业,矢志不渝的奉献精神。图书馆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充满着人文精神。近代图书馆的形成、公共图书馆运动、资源共建共享、全面开放形象等理论和实践成果都包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光辉。现代图书馆人文精神更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

2 图书馆职业精神缺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归属感的缺失

人所共知,职业精神是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原动力,是现代图书馆事业的灵魂。但是,社会的转型给现代图书馆职业精神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由于主观与客观等方面原因造成其职业精神出现了衰落的态势。近年来,我国各类图书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服务水平不能完全满足读者需求的状况。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先生曾尖锐地指出:“我以为中国图书馆界目前最匮乏的既不是经费,也不是人才,更不是技术,而是精神。”[4]程先生一语中的。职业精神的确是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制约因素,缺乏职业精神无法提高服务质量。然而确有一些图书馆从业者对自己的职业认识模糊,少有奉献精神,缺乏创新意识,职业精神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图书馆职业道德执行机制上强制性法律规定不足,是造成图书馆职业精神缺失的基本原因。在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图书馆事业机制改革相对滞后,导致图书馆从业者责任心和职业荣誉感呈现弱化趋势。图书馆职业的基本价值观“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只是停留在倡导层面。西方图书馆则不同,它有较完善的立法,尤其是对图书馆服务方面的规定全面细致,其中有许多是强制性的。这就在法律或法规层面上有力地保障了各项服务规范在图书馆实际工作中得以落实,保障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最终赢得读者的满意和社会的认同。近几年,我国也出台了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规定,但由于缺乏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法律约束力的全国性法律规定,没有制约性较强的图书馆法和读者服务的强制性规范,只是一种在道德意义上的倡导,就显得苍白无力。事实上,强制性的法律或法规层面上的保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制定严格的尺度标准,制定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执行力度,再倡导职业伦理和行为操守,坚持制度约束和精神自律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真正得到落实。

其二,我国图书馆学专业在教育上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价值观的培养,是造成图书馆职业精神缺失的源头上的原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需要教育者真诚的付出,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及图书馆员的后续培训中必须注入并强化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内容,而我们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英国20世纪后半叶以来的图书馆事业,经费短缺,图书馆员收入较低。然而,职业精神保证了其一如既往地提供着最优秀的服务,图书馆也因此成为英国社会中最受爱戴的文化机构,图书馆职业也因此成为英国最受尊重的职业。这非常值得我国图书馆教育认真学习与借鉴。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职业被动应付,缺乏激情,那么,工作的主动性、自主性和积极性就很难真正体现出来。我们的图书馆学教育不仅要教给学员专业知识,更要培养他们对于这个职业的浓厚兴趣,积极调动他们作为“现代图书馆人”的个性价值和个性潜能,使他们形成坚实的职业精神。也就是要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调整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关系,矫正不安情绪以及某些行为上的偏差,不要因为物质待遇的差距就产生心理失落,也不要由于功利意识而导致浮躁风气蔓延。

其三,图书馆从业者自身归属感的缺失,是造成图书馆职业精神缺失的深层的最主要的原因。职业精神具有深层次的复杂性,需要从哲学层面上探究。笔者认为,归属意识是职业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因素。归属需求可以说是人类精神上比宗教还要强烈的一种需求,因为在这个层次上,人可以获得心理方面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即归属感。由于人类普遍具有伦理性道德要求,就必然会产生对于社会归属的需求。这种需求本质上是一种把自我植入与他人、社会的协调性关系之中,从而找到作为自我生存的社会性安全保障和价值观的社会性支撑的内在自觉理念。人类普遍具有进取性取向的道德需要,就必然会产生关于自我存在的独立性及意义等自我价值意识。一个人有了归属感,他的心灵才能够得以安顿,所以,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人都应该有归属意识,都有强烈的归属追求。现实生活中人为了自己的尊严,总是希望选择令人景仰的职业和生活,总是希望求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一种普遍而强烈的归属意识,也是人的一种精神内聚力。否则,人若缺失了归属感,他的内心是非常惶恐的,会有一种类似于无家可归者被抛弃或被遗弃的感觉。正如前文所述,图书馆人更为敏感,更渴望心灵深处的满足,更渴望获得归属感。然而,当今时代,由于社会转型,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归属感的缺失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自然,图书馆职业精神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表现出一些不良的精神状态:功利意识膨胀,浮躁风气蔓延;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不强;社交圈子狭窄,朋友不多;业余生活单调,缺乏兴趣爱好等等。一些图书馆从业者的灵魂遭到污染,形象错位,放弃了应有的职业价值观,甚至对图书馆事业存在的价值也产生疑问,导致图书馆自身价值和重要性得不到社会公众的完全认同。当然,职业精神的缺失不仅仅存在于图书馆职业当中,就整个社会而言已经显得日益突出和尖锐,推及而论,比如主体失落,信仰缺失,物欲膨胀,精神空虚,情感淡漠,心态浮躁,心理失衡等等。所有这些,从深层次探究,与归属感缺失、归属意识淡漠有关。

3 归属感与现代图书馆职业精神建设

美国学者米切尔·戈曼曾提出具有强烈时代感的“图书馆新五定律”:(1)图书馆服务于人类文化;(2)掌握各种知识传播方式;(3)明智地采用科学技术提高服务质量;(4)确保知识的自由存取;(5)尊重过去,开创未来。[5]这体现了图书馆职业精神的最高价值,为现代图书馆职业精神重建提供了某种导向。近年来国内学界也十分重视对图书馆职业精神建设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早在2005年《图书馆杂志》(2005年第3期)就提出了“图书馆员:职业精神与核心能力”的专题研讨,此后“图书馆职业精神”的讨论一直未曾中断。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延展了图书馆学科理论的思路,拓宽了图书馆服务的领域,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客观而言,进入新世纪后,现代意识使图书馆职业精神发生了新变化,增添了新内涵,这必然为图书馆职业精神建设带来更大意义和价值。因此,图书馆职业精神建设依然是一个重大课题。科学深入地研究这一课题,不仅能够保障信息公平,维护知识自由,提升图书馆的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要,同时更能够积极彰显并有效实现图书馆人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中国图书馆职业道德准则》(试行)的出台,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道德思想又融入了西方图书馆精神的精髓,是图书馆职业精神建设的里程碑。2011年2月,文化部、财政部又共同出台《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要求于2011年底之前,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院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免,来满足普通老百姓的基本文化需求,这是我国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世界各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成果和经验表明,图书馆职业精神建设不能脱离工作实践。因此,在现代图书馆职业精神重建过程中,我们要坚持走制度约束精神自律相结合的路子,追求自我完善,把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化为每一个图书馆从业者的内心需求。这将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实施并完成任务这一项工程,至少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其一,努力提高图书馆人的整体素质,并从体制上激活其竞争能力。21世纪,随着空间技术、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大量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世界已快速进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尤其是以信息和通信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型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生长点,知识的传输、创新、应用已成为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甚至是疾病的防治,这一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创新和利用。图书馆应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努力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图书馆事业带来的机遇,拓展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空间。图书馆作为一个知识的汇萃之地,要充分认识到职业精神及其建设的重要性,努力提高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包括从业者的仪表、风度、言行、气质等外在形象的塑造。外在形象与学识、专业能力一样,都是整体素质的重要因素,决定着人的思想行为方式以及事业心、责任心和创新能力。整体素质好的从业者,也一定是有职业精神的图书馆人。一个有职业精神的图书馆人,他既是具有熟练图书馆学专业知识的专才,又是具有广博知识、懂得现代新技术的通才;他既具有适应时代变化的能力,又具有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和诸多挑战且与其他行业公平竞争的能力。

其二,努力提倡和鼓励图书馆从业者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图书馆职业精神本身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承载着强烈的主观需求和明确的价值取向,规定着图书馆职业实践活动的价值目标。服务至上是图书馆以人为本职业精神的最直接的体现。因而,人文主义的思维范式在重建图书馆职业精神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倡导人文精神有利于从业者个人职业定位,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工作的意义、目标、原则和价值取向;倡导人文精神,有利于培养从业者爱岗敬业、甘于吃苦、不为名利所惑,践行“敬业、奉献、尽责”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职业实践实现自已的职业价值。于良芝博士在《图书馆学导论》一书中认为图书馆哲学要讨论的就是图书馆职业的根本问题,她认为,图书馆哲学对职业根本问题的回答不是基于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而是基于一般哲学提供的世界观、认识论和价值观,体现着一般哲学思想在图书馆职业的应用[6]。图书馆职业从根本上说是以满足人的知识信息需求为使命的职业,“人”是图书馆人职业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我国,自上世纪20年代至今,众多图书馆学研究者对图书馆的人文传统和人文精神进行过不懈的探索,认为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价值观念是以人为本。具体地说,就是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创造美与和谐。

其三,努力维护图书馆人的价值观、职业权利与职业尊严,使图书馆从业者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正真获得一种归属感。现代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发挥要有两个方面的保障。一方面,图书馆要求每个从业者能够以高尚的职业精神来看待他所从事的职业,从而实现服务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图书馆员在付出劳动的同时,也期望有所回报,而获得人生满足感和事业的归属感。图书馆职业精神的最高境界是信仰、尊重、致力于保障公民信息权利的精神,未来图书馆职业的社会地位将得到提高,图书馆人的社会角色也将朝着新型知识工作者方向发展。美国一位图情教授每学期都要做一个调查,让学生用三个形容词来描述他们心中图书管理员,结果排在前面的总是这样几个词:有知识的(Knowledgeable),乐于助人的(Helpful),友好的(friendly),专业的(Professional )。可见,就图书馆从业者个体而言,既有对社会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又有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完善。古今中外许多图书馆界先贤把图书馆事业看作一种崇高的事业,从国外的爱德华兹、杜威、鲁巴金,到中国的沈祖荣、刘国钧、杜定友,无不对现代图书馆职业充满了热忱和自信,他们以自己的职业精神追求真善美,实现其心灵、人文、事业的归属,实现人生价值。

4 结语

归属意识是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其来自于人类面对生存而产生的危机感、忧患意识以及对于安顿的追求。归属问题,也应该是每一个文化和每一个民族都要遇到和正视的问题。在人类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归属意识逐渐成为人类精神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成为一种上升到哲学层面的人的价值观问题。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归属意识,并相应产生不同的生命结局。作为人,我们不能回避从何而来又为何而去的问题。生命价值,对于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在现代化的今天,这样的问题对于探究及实践图书馆人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依然十分重要。客观而言,我国图书馆从业者的职业精神尚未得到很好的展现,可以努力的空间还很大,职业精神建设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们可以不要像比尔盖茨那样有钱,但我们必须要以自己的职业精神诚实付出,让少者有一个远大前程,让老者有一个充实晚年,这便是图书馆的责任所在,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周庆山.关于图书馆哲学的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1997,(11):7-9,64.

[2]叶继元.中国百年图书馆精神探寻[J].图书情报知识,2004,(5):22-26.

[3]肖希明.论图书馆职业精神[J].图书馆论坛,2004,(6):61-63,76.

[4]程焕文.新世纪中国大学图书馆发展之我见[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5):1-4,12.

[5](美)米切尔·戈曼.刘嘉,等译.未来图书馆:梦想、狂想

与现实[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2.

图书馆职工安全范文第5篇

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服务职能,我馆今年得到了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争取了到了图书馆经费,来改善图书馆馆藏。采编部根据各系部对文献资源的需求,通过精选细挑,提高图书采购质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编目,并进行了新书预告和新书目录宣传。09年图书馆通过现采和目录征订的方式购回图书9690册,接收赠书1309册,半捐赠图书3636册,总计新增图书14635册,完成上9690册图书的采购、分编,上架工作,并对原有5936个电子光盘和磁带进行整理编目、上架,采编部先后派出人员三十多次到系部征求意见,针对读者的需求,提高了图书、期刊的采购质量,满足师生对图书文献资源的需求。采编部为学生提供文印、排版、复印等有偿服务,为馆增收到1954.5元。09年我院还成立了“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将使我馆更能充分发挥图书馆职能,更适应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二、进一步规范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能,做好图书馆各项日常管理工作。

图书馆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规范各项管理措施,明确岗位职责,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图书馆每周四下午组织学习,解决上一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取到了明显效果。各部门财产管理责任到人,几年来基本上没出现财产遗失的重大事故,财务管理上严格按照学院规章制度执行,实行收支两条线。图书馆对外窗口文明服务,09年流通部书库的流通量为156829册,日最多一天达3070册,修补图书馆3200多册,样本库阅览室达961人次,教师阅览室阅览618人次,并为教师免费提供文献查阅时间为391小时,读者服务部办理学生离校手续2691人,新生办证3572人。现刊阅览室流通量达2万多人次,并完成了全年报刊收、送、分类和装钉等工作,装钉过刊1200册,节假日为师生读者开放,没有休息一天。今年图书馆管理工作有明显提高,基本上杜绝了各种违规事件的发生。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主动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繁荣校园文化生活。

为了丰富读者文化生活,繁荣校园文化生活,图书馆配合“省职教院校图书馆协作委员会”倡议的读者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我馆分师、生两组举行了读书竞赛活动,教师组中专部教师杨涛同志获一等奖,*模具一班陈潮源同学获学生组一等奖。09年4月,图书馆在全体馆员中举办了“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知识竞赛,技术部甘斌老师获一等奖;5月,图书馆与院团委组织在全院各系部学生中开展知识竞赛活动,文法系何婷婷等六名同学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同年10月,图书馆在参加全省职教院校在线答题,派出二个团队,分别获得二等奖,图书馆获团体二等奖。09年我馆在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成立了“图书馆读书会”,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举办了三次“书评”,效果较好,开展了“我眼中的图书馆摄影大赛”,已收到作品二百多件,并准备在下一学期开学评比后展出。“图书馆读书会”协助图书管理人员加强了对书库、电子阅览室、以及图书馆自习室的管理,加强了图书馆清洁卫生管理,图书馆自习室自开放以来,日均人数达80多人次以上,特别是在学期末,坐位几乎满座。

四、加强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进行馆际交流,扩大视野,全面提升提高馆员素质。

图书馆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为了进一步提高图书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先后五次派出人员外出学习,09年5月,有六名馆员参加了省高校图工委的领导来我市举办“文献传递工作培训”班;8月有两名馆员参加了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图书编目培训班”;10月有两名馆员参加了“省职教院校图协”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班”;12月有13名馆员参加了学院组织的“阳光工程”在岗培训,等。09年学习人数达25人之多,创历史新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有了一次较大的提升。在图书馆研究上,我馆先后有5名馆员写出论文8篇,分别发表在校刊以及省级各大期刊上,申请了《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构建与探讨》院级课题,现在已从调查阶段进入了阶段,预计1010年5月可结题。图书馆还承担了“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工作,完成了260多名学生的课程教学任务。09年我馆熊争鸣同志还被省湖北省高校图工委评为“图书馆优秀工作者”。杨飏同志被*市妇联、机关工委等授予为“*市十大优秀女公仆”荣誉称号。我馆多次参加省高校图工委组织的数字图书建设交流会、研讨会、技术培训会等,参加省职教院校图协组织馆长交流会、理事会等,参加了*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的“湖北省示范性高职图书馆馆馆长论坛”,和其举行的“百万图书入馆庆典活动”仪式等。其它兄弟图书馆也有到我馆进行学术交流、参观,这对我馆工作是一个大促进。

五、进一步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积极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的电子资源,加强网站建设和电子阅览室管理,为数字资源的利用提供保障。

今年我馆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图书馆技术部积极开展数字图书馆建设,重新改制了网页,新增了网站栏目、网页内容、留言板等,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查阅文献资源的服务平台,使之更能适应学院广大师生对数字资源的需求。先后与数十家电子资源开发商联系,利用各种免费资源;续订了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我馆在利用cnki资源数据库的二年中,点击量12万多次,下载文章2万多篇(不包括其它电子开发商提供的免费资源和省数图书提供的免费资源),为教师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优质服务,教师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总是与图书馆联系,以求得问题的快速解决。完成了图书馆各部门的电脑维护、病毒防范工作,服务器、数据库的安全保卫工作,保证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正常有序进行。加强了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和维护,09年电子阅览室为学院广大师生免费提供上机时间达36162小时,其中二次为*市市直单位办公室主任“能力测试”提供670小时,为我院电子系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840小时,为教务处提供学生上课32794.5小时,精品课程检测55小时,开展学生上网查询活动,免费为学生开放705小时,学生知识竞赛1097.5小时。今年电子阅览室为学院上交利润400238.5元,为学院创收436400.5元。电子阅览室开办二年来,累计为学院上交利润百万元。图书馆技术部坚持精益求精,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电子阅览室工作时间最长,馆员克服困难,牺牲了自已的休息时间,从无星期天和节假日,为图书馆工作作出一定的奉献。

六、确保图书馆安全稳定,加强防火、防水、防盗、防电安全教育和管理以及h1n1甲流的防控工作。

图书馆面积大,书库多,安全隐患也大,为了保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财产安全,以及防火、防盗、防水、防电的安全工作,多次会议对馆员进行安全的教育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馆长,把安全隐患消灭在最小的范围内,与学院保卫处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按照要求切实做好安全工作。配合总务处等部门对书库门进行防水处理,书库以及各阅览室吊顶发现问题及时更换。假期分时间段对图书馆所有部门各个部位和房间逐一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排查,对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就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交由总务处解决,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也改善了馆内的阅读环境。切实做好h1n1预防工作,图书馆是读者人员密集场所,做好h1n1预防工作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为此,图书馆多次召开会议,要求大家行动起来相互监督,发现发热读者,及时汇报,坚持用84消毒液对桌椅和地面进行消毒,除学院进行大规模的消毒外,另外组织人员定期对阅览室、卫生间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保证了图书借阅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七、图书馆积极支持和参与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配合系部处室开展工作。


图书馆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图书馆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