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护理(精选5篇)

  • 乡镇卫生院护理(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1分析乡镇卫生院的慢性病护理现状 1.1护理人员不足 由于乡镇卫生院现阶段在各个方面的建设工作仍未做到位,因此对于招聘护理人才(尤其是具有管理经验以及专业护理能力的医护人员)的意识淡薄,导致乡镇卫生院存在在岗护理人员不足的情况,如此一来则加重了…

乡镇卫生院护理(精选5篇)

乡镇卫生院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护理;慢性疾病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乡镇居民均面临到不少健康问题,尤其是居住在山区以及高海拔地区的居民,在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的影响下,导致身体逐渐出现健康问题[1]。而近年来,乡镇卫生院由于具有用房面积紧张、卫生条件有待改善、供暖制冷不到位、相关设施不规范等多个问题,使得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工作也受到一定的影响[2]。基于此,本次研究对乡镇卫生院在慢性病护理上所具有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改善措施。

1分析乡镇卫生院的慢性病护理现状

1.1护理人员不足

由于乡镇卫生院现阶段在各个方面的建设工作仍未做到位,因此对于招聘护理人才(尤其是具有管理经验以及专业护理能力的医护人员)的意识淡薄,导致乡镇卫生院存在在岗护理人员不足的情况,如此一来则加重了现有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使得护理人员由于工作量过大而无法给予慢性病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甚至对护理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1.2乡镇卫生院的护理人员欠缺一定的专业素质

乡镇居民的健康问题具有复杂多样的特征,这就要求乡镇卫生院的护理人员需具备丰富的护理经验以及专业知识。但由于现阶段乡镇卫生院的在岗护理人员没有机会进行岗前培训以及进一步的进修,导致其扩展专业知识与提高护理能力的需求受到一定的限制,操作技能无法得到提升,也因此对护理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利于提高乡镇卫生院对慢性病的护理质量[3]。

1.3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管理制度存在不足之处

目前,乡镇卫生院所应用的护理管理制度在考核奖惩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由于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制度缺乏规范性,也间接导致护理人员未能正视到规范性操作的重要性,出现护理操作失误的现象。例如在护理文件的记录方面、操作方面,仍未具有统一的操作标准,多是以护理人员的主观意识为主,不利于卫生院护理工作的展开。其次,法律意识薄弱属于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少护患纠纷均是由于护理人员未能充分意识到工作范围内所具有的风险,在工作期间未能做到以患者为先,与患者及其家属缺乏有效沟通。如此一来也无法保证给予慢性病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

2针对乡镇卫生院护理现状所提出的改善建议

2010年,国务院针对卫生院在卫生服务质量方面,颁布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当中对于乡镇卫生院在慢性疾病的防治工作作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要求对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等严格控制,并且在地区发展中,需以居民健康问题为首要任务[4]。在新政策环境下,乡镇卫生院应结合现有问题,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从而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护理水平,提高对慢性病的护理质量。

2.1为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构建相应的管理体系

目前,护理人员不足属于制约乡镇卫生院护理质量提高的首要问题。因此卫生院应针对护理工作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对卫生院的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以确保个各护理人员工作量的合理性,以提高其护理水平。

2.2对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管理能力等进行加强

通过调查发现,乡镇卫生院在护理方面的问题与护理人员本身的专业素质、管理能力等具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卫生院有必要组织护理人员接受专业培训,在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的同时,鼓励护理人员学习与掌握最新护理观念与模式,并深入分析卫生院慢性疾病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从而给予乡镇居民更好的护理服务,提高对卫生院慢性病患者的护理质量。

2.3为乡镇卫生院构建统一的考核标准

现阶段,乡镇卫生院在工作制度方面、专业技术方面仍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卫生院内部护理考核也出现了明显偏移。因此,卫生院护理人员需正确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给予到卫生院就诊的患者开设个人档案,结合护理工作操作情况记录患者每一次的就诊信息[5]。其次,医院应结合护理人员的工作现状,构建统一实行的考核标准,通过给予护理人员公正评价,促进护理人员正确看待自身护理工作,促进卫生院护理操作的规范化。

3结论

综上所诉,要改善乡镇卫生院的护理水平,提高对慢性疾病患者的护理质量,则需要对乡镇卫生院在护理方面的现存不足进行分析,结合现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从而达到规范化乡镇卫生院护理服务,实现提高乡镇医疗卫生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立红,夏静,王霞,吴恩玲.新农村建设中乡镇医院护理现状调研与思考[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01):75-76.

[2]颜银斌.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现状调查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1):3474-3476.

乡镇卫生院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聘用护士;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253.2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963-01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工作的开展,乡镇卫生院住院患者逐年增加,而乡镇卫生院正式护士的数量却由于退休以及医疗卫生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等因素而逐年减少,加之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聘用护士已逐渐成为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的主体,而聘用护士受诸多条件、因素的制约,工作不稳定性和流动性相对较大,造成护理质量下降明显,不能满足住院病人治疗、护理需求,直接影响、制约医院整体护理水平发展和医院护理质量的提高。针对我市乡镇卫生院聘用护士的现状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存在问题

1.1 乡镇卫生院聘用护士数量逐年增加 我市乡镇卫生院自2003年因人事制度改革再未分配正式在编护士,而2003年至2013年退休的正式在编护士数量达到全体正式在编护士50%以上,加上新型合作医疗的全面开展及医院规模不断扩大,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自2008年我市乡镇卫生院逐年增加聘用护士,至2013年聘用护士数量占全体护士比例达到60%以上。

1.2 人员不稳定,医院管理困难。聘用护士每次聘用期合用期为1年,工资待遇较低。据统计我市乡镇卫生院聘用护士工资最高1000元,最低为500元。聘用护士承担着护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重要工作,有些已成为医院骨干,但是长年不能得到转正改善待遇,挫伤了聘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使许多护士产生边干边看的心态,随时随地都有辞职的现象。聘用护士没有长远目标和学习的积极性,工作存在应付倾向,严重影响着乡镇卫生院整体护理质量。

1.3 文化水平与素质存在很大差异。聘用护士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大多为刚刚毕业的学生,社会阅历浅,工作经验缺乏。我市各乡镇卫生院聘用护士均为中专毕业,个别通过在职函授取得大专学历。聘用护士在理论水平、技术技能、个人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因乡镇卫生院的工作条件、环境相对较差,来乡镇卫生院应聘的护士多为大医院求职落选后转来的,综合素质偏低。

1.4思想不稳定,人员流动大。由于绝大多数医院未做到同工同酬,聘用护士待遇低,工作压力大,职称问题不能解决,使得聘用护士流动性大。现今市场经济影响着聘用护士的价值观,不能视医院的兴衰视为己任,不能很好的投入工作。医院很少考虑聘用护士的在职教育问题,聘用护士得不到深造学习的机会。

2 管理措施

2.1 严格把住“入门”关。 聘用护士必须是国家正规卫校培养并持有毕业证者,必须有护士执业证书。对应聘者统一考核,择优录取。各科室要从理论水平、操作能力、医德医风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不合格者辞退,合格者录用。按合同管理,不走人情关,使聘用护士领悟到制度的严肃性,自觉遵守卫生院规章制度。

2.2加强对聘用护士的管理。加强卫生院对聘用护士管理力度,做到责、权、利统一,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与奖金分配挂钩,使聘用护士成为具有规范性、专业性、综合性的护理队伍。

2.3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政府需加大、加快人事制度的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和速度,在工资福利待遇方面与正式护士一视同仁,实行定岗定酬,同工同酬,使聘用护士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2.4推行激励机制。对聘用护士的学历教育、专业培养、职称晋升、评优奖励等方面给予在册护士一样的待遇,对工作表现好、业务能力强的聘用护士可优先转为正式护士;对聘用护士中的业务能力突出者,提供培训机会,鼓励她们参加学术活动,充分发挥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5尊重聘用护士、认同其价值。聘用护士同正式在编护士相比,面临着工作干不好容易被解聘的压力;独立当班的压力;新环境适应慢的压力;不熟悉工作同事等压力,这就需要管理者,深入了解被聘人员的心理压力,重视聘用护士的心理需要和职业需要,认同其在临床护理工作的价值及作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经济观,使聘用护士尽快承担起护士职业的责任。

2.6全员培训、重点培养、提高素质。聘用护士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缺乏工作经验,个人能力不足,适应临床工作慢,克服聘用护士自身不足不但需要聘用护士自己的努力,也需要医院的培养。医院应对聘用护士进行强化和不间断在职培训,要与临床护理工作紧密结合,制定短期目标与长期培训目标,使其基础理论、专科知识、临床技能及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综合提高。同时,医院对聘用护士工作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表现突出者可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进一步促进临床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

乡镇卫生院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安全管理;问题;措施

乡镇卫生院存在规模小、资金少、人员配备不齐等问题,加之面向的主要是农村低文化水平的患者,导致其在开展护理工作时常常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问题,给患者生命健康安全以及乡镇卫生院的正常经营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影响,也严重阻碍到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正常、顺利开展。因此,切实落实和加强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是非要有必要的。下面,本文就乡镇卫生院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简要总结和阐述,并分析和探讨如何加强乡镇卫生院护理安全工作的措施。

1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问题

1.1 缺乏健全的医疗设备及配套设施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均存在医疗设备陈旧、落后,基础设施配备不足,相关配套设施严重缺乏等问题,导致医护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因设备器具缺乏而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和水平[1]。这主要是由于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建设重视不足,导致对其的财政划拨计划数额偏少,部分乡镇卫生院仅能维持基本的运作,无力进行基础设施的更新和购置。

1.2 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目前,我国多数乡镇卫生院在规章制度的编制上偏重于治疗管理,而对护理安全问题往往是一笔带过,甚至是没有管理条例,缺乏具体的、细节性的护理安全标准和规范[2],从而导致医护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没有对安全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为护理工作埋下了安全隐患。

1.3 医护人员的配备不足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存在患者多、护理人员少,医患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由于其工作环境差、待遇低、晋升困难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大部分专业护理人员不愿意到这些地方工作,从而造成这一问题更为严重。“粥多僧少”的现状必然造成护理人员不可能对患者进行周到、细致、全面的护理,从而造成护理工作水平的下降,严重影响到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1.4 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护理人员乡镇卫生院的等级低、规模小、环境差、工资少,在进行护理人员分配时,往往以中专学历人员为主,缺乏高学历的护理人员,导致卫生院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同时,由于受到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乡镇卫生院的护理人员获得职业再教育、带薪进修的机会很少,使得他们对当前护理行业中的新标准、新技术、新知识等的了解和掌握不足,进而影响到护理工作的质量[3]。

2 加强乡镇卫生院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加强政府重视和支持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建设的关注和重视,严格贯彻和落实国家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要求,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财政拨款和设备投入,并在更新和完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问题上制定科学、可行、有效的行政落实计划[4],从而真正将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工作纳入到政府工作行程中来。

2.2 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乡镇卫生院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国家规定的相关行业制度和标准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编制符合本医院工作实情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详细、清晰的对护理工作各个环节和步骤的安全标准进行要求和规范,明确各护理岗位人员的工作要求和责任内容,并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对护理安全制度进行完善、补充和修正。同时,还要将安全管理制度张贴在各科室的显著位置,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学习,定期检查和考核护理人员的学习情况、工作安全质量等,切实加强和落实护理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加大对护理安全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控制,从而真正将护理安全工作纳入到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和规范化的轨道上来,切实提升护理工作的安全质量和水平。

2.3 加强专业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各地政府要结合当地乡镇卫生院的工作实情,积极鼓励和引导高学历、高素质的护理人员投身入基层卫生建设事业中来,并通过提高乡镇卫生院工资待遇、增加人员进修机会、扩大乡镇卫生院编制人数等行政手段,增加乡镇卫生院中高学历护理人员的比例,合理优化地区护理人才的分配结构[5],从而有效提高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同时,乡镇卫生院还要积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对当前护理行业新形势、新技术、新方法的认识和掌握,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工作责任意识,使其自觉规范护理工作中的操作行为,从而不断提升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更好的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融洽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进一步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小结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乡镇卫生院必须要从多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和优化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水平,确实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不断促进乡镇卫生院的进一步发展,推动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改革事业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李均满.在新医改中推广乡镇卫生院优质护理服务[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06(11):205-206.

[2] 陈发成.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提高乡镇基层卫生院护理质量的效果[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2,25(02):117-118.

[3] 黄彩霞.乡镇卫生院护理安全管理现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1(07):2066-2067.

乡镇卫生院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乡镇卫生体系;护理管理;精细化模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80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45-01

1 精细化护理管理理念的理解

护理工作是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服务。因此,对于其理念应就其相关工作上进行理解。在当前患者临床护理中,唯有对护理的理念进行明确的定位,才可以将相应的工作的目标进行准确的确定。所以,在积极推行和落实精细化的管理,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就是像医护人员讲解精细化的管理,尤其是其意义、及关键性,唯有从根本上让医护人员认可精细化护理,才能真正的在临床上落实精细化的管理,也才能针对性的学习、培训来提升自身的技术和素养,长此以往能形成统一的思想和认识,使得护理工作的效果越来越好[1]。第二,医院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医护人员展开培训,包括讲座和进修等方式。这有利于医护人员对于精细化的管理进行充分的认识,包括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知识、关键内容、重要的方法和管理的关键性和必要性。这有利于护士长在实际工作中充分的实施或落实精细化的管理方式,进而能有效的带动医护人员为患者做好服务。

同时还要从法律的角度去理解管理的理念。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强化,以及法律知识的普及,人们开始使用法律的方式和手段进行自身利益的维护和保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患者的生命有直接性的关系,尤其是对于高危患者,因此,医护人员要学会用法律知识来强化和保护自己。这些都使得临床的护理服务要逐渐的朝着规范化以及法制化的方式发展[2],唯有如此才能有效的避免和降低临床护理中的医疗纠纷问题。

2 护理人员的精细化管理

对于基层卫生院,医护人员在其结构上具有年轻化、学历低的特点,而且外人员约占医护人员综述的2/3。加之医护人员的流动性较大,造成了当前临床护理中护理效果差、患者满意度低的现状。因此,在基层乡镇卫生院中,护理服务的问题受到了高度的关注。怎样在现有资源的基层上,进行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因此,对于医护人员,在当前的形式下应对医护人员的技术能力、职业素质、心理承受能力等进行摸底和统计,并依据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特点来对其工作进行安排。比如,在输液室中,大多数的患者在此进行输液治疗,因此应安排对患者行静脉穿刺能力强的医护人员在此进行服用;在手术的抢救室中,就应安排心理素质稳定、过硬的护士来协助医师的手术。此外,可以依据患者的临床状况来协调护理人员,做到不同岗位都有有业务技术能力强的医护人员在位的情况,同时还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护理人员的组合。这样有利于医护人员积极性的调动,同时也能有效的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有有效的降低和避免护理隐患和纠纷[3]。

在精细化的管理中,应落实“护理总长-护士长-质控护士”这一模式。该模式下可很好的执行质量管理的责任制。在护理的整个过程中,护理总长的职责是对全院的护理服务的质量进行控制和负责;护士长的职责是对本科室的护理服务质量进行控制和负责;质控护士的职责是对其参与的护理的质量进行控制盒负责。这种护理的模式中引入扁平式的管理模式,突破了过往“金字塔”模式的管理方式[4]。能有效的对护士的需求进行满足,同时也体现出了民主的特点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实施[5]。在日常的生活中,应对医护人员的生活进行关注,给予适当的帮助,这有利于护理人员积极性的发挥,从而提升护理工作的有效性。

3 创新化护理的流程模式

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对于现行的护理服务流程进行细化和总结,对于护理工作的不妥之处进行改正,进而完善并制定护理服务的详细流程。比如,在急救的流程中,护理人员由于紧张通常特别重视护理操作的迅速化,对于无菌操作的观念、自我保护的意识、药物的选择以及与患者的交流等都有所忽略。因此,通过对该护理流程优缺点的分析,可以对该护理的流程进行重新制定,并适时的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模拟演练,以熟悉急救的操作流程。这样有利于护士们在急救中既能保证抢救速度,又符合操作规范。对于那些涉及到患者的安全、健康教育和压疮护理等方面的流程设计时,除了从医学的角度进行考虑外,还需认真采纳患者、患者家属以及陪护人员的建议,将专业化、整体化和人性化贯穿到流程和标准中。在患者集中的输液室,护理部通过对原有接液、化液、输液和巡视流程的细致梳理,不仅缩短了患者排队等候输液的时间,而且使输液巡视制度得到了真正落实。

根据各科室特点建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患者输液、抽血和发口服药等各项操作前都要进行患者身份识别,以杜绝差错的发生。病房建立护理风险因素评估制度,对新入院的患者进行潜在护理风险的评估,根据评估状况制定相应措施,将其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并在病人一览表和床头上用统一的标识标注,提醒其他护士和患者家属注意患者安全。各科室高危药品、近效药品标识要统一、明显;各种抢救器械人人会使用,专人保养,班班交接,始终处于完好状态;皮试、输液和输血有统一的操作流程,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安全。建立危重病人床边交接流程和院内、院外病人转送交接流程。护士长加强对重点病人、重点时间和重点环节的巡查,保证医疗安全。

4 护理人员的指引以及人才培养

护理长在日常管理中,应积极的深入到临床护理的第一线中,对于护理工作的任务进行细化,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合理安排。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应本着“工作一起做”的氛围进行,对于不同班组的护理工作,要进行参与和监督。这样有利于在护理工作对,对护理制度、职责以及规范的理解,并能及时的发现这些规定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对其进行及时的改正。此外,对于一线护理人员的建议应进行仔细的考虑,对于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建议应在科室以及医院进行推广。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有利于护理人员积极向上、团结主动、不断学习和不断创新,从而达到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管理,使护理工作真正达到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随着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新农合模式的发展,住院进行诊治的慢性病及癌症晚期的患者越来越多。医护人员现有的护理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全部患者对于疾病知识以及健康护理的要求,其护理业务素质也无法满足护理服务的标准。因此,在临床护理服务开展的同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医护人员进行技能、心理素质等的培训。尤其是对于常见的高发病,例如:压疮、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术后等方面[6]。这些方面护理技能的培训,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技能素养,能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更多的健康知识护理以及优质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能提升护理的有效率,有利于患者的临床恢复。

5 结语

在当前的医疗改革中,构建全民的新型医疗制度是当前新医改方案的目标,这有利于全民医疗的实施,可以让全民充分的享受到及时、有效、便捷以及价廉的医疗服务。作为新体系“节点”的乡镇卫生院,其护理方式和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此,就要对当前的护理管理模式和方式进行创新,这对于医疗护理水平的提升是非常关键的。在临床的护理服务中,落实精细化的管理有利于护理服务的系统化、程序化、标准化和合法化。精细化的管理在临床护理服务中的实施可以有效的做到护理工作过程高效的运转。基层卫生院尤其是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的工作尚处于开始的阶段,应学习并借鉴市、省级医院的优秀经验,来强化当前临床护理工作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刘淑华.创新护理服务流程加强精细环节管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33):4179-4180.

[2] 王艳艳,孙晓平,张华.浅谈护理管理中的人文精神[J].吉林医学,2007(2):229.

[3] 蒋联群,朱迎阳.谈医院管理的精细化[J].卫生经济研究,2007(6):46.

[4] 魏建凤.乡镇卫生院护理精细化管理新模式探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1):99-100.

乡镇卫生院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整体护理;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81-02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人们对健康更加关注,对医疗、护理、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的范围不断由医院延伸到院后服务,社区、家庭护理内容由疾病护理扩展到生活、心理、社会等综合护理,功能制护理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整体护理应运而生。它适应了社会发展和人们对护理的要求。现就我院整体护理的开展和体会初步探讨如下:

1 整体护理的内涵

整体护理就是强调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注重护理质量和护理连续性以及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把人作为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人。在护理上不仅注重身体方面,而且注重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求,对人生命全过程的不同阶段需求给予不同的照顾和健康指导,同时注重病人、家庭、社会彼此间的影响及要求。

2 整体护理的优越性

2.1 整体护理具有超前护理观:整体护理以现代护理为指导,将护理理念、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护士行为评价及护理品质保证等环环相扣,整体协调一致,使之系统化、程序化、科学化、模式化,它是一种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病人需求,确保护理质量的一种方式。

2.2 整体护理有利于满足病人需求和改善护患关系:整体护理使病人从入院就得到护士的热情接待,摆脱了环境生疏、孤独等困扰;护士对病人有关知识的讲解介绍,使之很好地配合治疗;护士对病人系统地、有计划地护理,及时周到地服务,可使病人得到较好的治疗;护患之间的广泛接触沟通,可增进彼此间的理解和信任,改善护患关系。

2.3 整体护理可体现价值观,增进责任感:整体护理要求对病人进行全面管理、护理照顾、健康宣教和随访服务等,而且要对护士护理工作进行评价,使护士成为病人疾病的治疗者、生活的服务者、心理的依赖者、精神的寄托者、情感交流者、健康的保卫者。体现了护士的人生价值,能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增强护士的责任心。

2.4 整体护理有利于整体水平的提高:实施整体护理要有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使医疗单位上规模、上档次,完善设施,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扩大护士知识面,迫使护士自觉地学习新理论、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有利于整个护理队伍的素质及整体水平的提高。

2.5 整体护理适应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竞争,医疗单位也将走向市场而适应形势,完善高质量的服务将成为竞争和生存的条件,整体护理正是适应了这一需求,因此它有较强的生命力。

3 开展整体护理应具备的条件

3.1 转变思想:整体护理是护理模式一次质的飞跃,需要转变传统观念。转变观念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宣传教育,充分反映它的科学性、合理性、优越性和发展的必然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推广、总结、完善,使整体护理得以顺利地发展。

3.2 领导重视:领导是决策者和部门主宰者,如果领导对整体护理不重视,不支持,只注重单位眼前的效益和自己的决策,而不求医疗的创新和发展,整体护理工作是不能很好地开展的。

3.3 转能改制:开展整体护理,必须改革不适应的体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体制,增加护理人员编制配备,建立配套完善的后勤及相关部门的支持系统和保障系统。把职能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使相关部门成为整体护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服务于病人。

3.4 完善实施:开展整体护理必须抓好硬件建设完善实施,提高整体医疗技术水平,使之与整体护理相适应。

3.5 提高标准:高标准的护理模式要有高水平的护理队伍来完成,而目前护士队伍的知识水平是不够的,必须加强教育和培训,扩大知识面,造就一支作风过硬,技术优良,知识丰富,应变力强,有良好得职业修养的高素质护理队伍。

3.6 加强管理:整体护理是一种模式化、程序化、科学化的高层次的护理方法。如果管理跟不上,势必出现责任不清,奖惩不明,工作无秩,顾此失彼,孤立无援的境地,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制定科学高效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法,确保整体护理的顺利开展。

3.7 整体推进:整体护理是包括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求医疗单位内部硬件建设、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管理等小环境与之相适应,而且要求社会外界经济发展水平、人群文化修养、教育系统专业人员培养及社会各方面的理解、支持与配合等大环境与之相适应;还要使社会效益与医疗单位的经济效益相适应,使内外环境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一致,整体协调提高。

4 整体护理应注意的问题

4.1 要结合本单位实际:任何一种新东西都有它的局限性,而任何部门又有它的个体性和差异性,因此开展整体护理不能生搬硬套,照本宣读,要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逐步完善。

4.2 避免流于形式:开展整体护理应避免重书面形式,轻实质服务;避免走过场,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要扎扎实实地把整体护理开展下去。

4.3 要不断总结完善:任何好的东西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总有它不相适应和不足之处,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掉不适应的部分,使之更加完善。

5 整体护理的初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