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教育教学(精选5篇)

  • 学前班教育教学(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幼儿学前教育教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审视我国目前的幼儿班级学前教育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幼儿班级学前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探索仍然任重而道远。其中,幼儿班级学前教育教学发展中暴露出的…

学前班教育教学(精选5篇)

学前班教育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班级学前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0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幼儿学前教育教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审视我国目前的幼儿班级学前教育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幼儿班级学前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探索仍然任重而道远。其中,幼儿班级学前教育教学发展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幼儿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一、幼儿班级学前教育教学现状

(一)民办幼儿园众多,办园条件差

众所周之,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目前,我国的公办幼儿园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上的教育需求,大量的民办幼儿园应运而生。民办幼儿园在弥补了政府功能不足的同时,也暴露出种种的弊端。民办幼儿园大都是作坊式运营,普遍存在教育经费不足,规模小,设施差,运作过程不规范,安全隐患较为突出等问题。民办幼儿园在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方面不够科学,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普遍存在"小学化"的倾向。

(二)师资队伍不稳定,素质较差

许多幼儿园由于国家不给予财政拨款,需自负盈亏,故其管理者必然会在投入产出上精打细算,压缩开支。"特岗"教师,代课教师等来源庞杂,业务能力不强,流动性较大。幼儿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差,工资待遇低下,社会地位不高等因素也都导致许多高素质的年轻人不愿从事该行业。

(三)幼儿教育市场管理混乱

由于目前幼儿班级学前教育市场法律规范的不健全,在我国特别是许多农村地区,许多民办幼儿园不具备办学资格,有些教师既没有幼师教育毕业文凭也未经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专门培训,根本不具备幼儿班级学前教育教学资格就随便上岗从教。幼儿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教材使用没有统一规定,许多幼儿园在选择教材时就比较随意。一些幼儿园的经营者以获利为目的选购教材,所选教材质量差,错别字多,图片的色彩搭配不合理,知识结构缺乏科学合理性,这对于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幼儿的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二、农村幼儿学前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政府缺乏对幼儿教育市场的正确引导管理

目前,政府作为推动幼儿班级学前教育问题得以解决的主导力量,并未发挥出应有的指导作用。国家专门针对幼儿班级学前教育市场的法律规范并不多,对幼儿幼儿班级学前教育的关注和财政投资力度也远远不够,财政投入的缺失使得幼儿班级学前教育教学的发展举步维艰。幼儿班级学前教育教学领域的相关法律制度也不健全,这些无疑都为幼教市场上的投机分子大开方便之门。

(二)社会对幼儿班级学前教育教学事业关注力不够

幼儿班级学前教育教学是事关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千秋大业。幼儿班级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对于农村人口素质,带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在幼儿班级学前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对其关注度还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并未起到应有的帮扶作用。

(三)家庭的教育参与度不够

近些年来,虽然许多家长对于幼儿班级学前教育教学作用的认识和教育的投资积极性有所增加,但是家长的教育教学参与度并无显著提高。儿童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呆在家里,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成才是显而易见的。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许多家长由于受落后的教育理念影响以及自身受教育程度的限制,认为幼儿班级学前教育教学是学校的责任,教育参与愿望不高,这是制约幼儿班级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农村幼儿学前教育问题的管理对策

(一)政府层面

幼儿班级学前教育教学事业是关乎国家发展的千秋大计,政府应承担起关心儿童发展的公共责任。政府方面应该加大幼儿班级学前教育教学的财政投入,提高幼儿班级学前教育教学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保障他们的各项社会福利,以吸引更多高素质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一行业中。政府应围绕着政府统筹、地方负责的指导原则,把幼儿班级学前教育教学工作分层布置给各级行政单位并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监督、评估机制,设置专职人员定期对幼儿班级学前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监督,确保国家的各项政策在基层得以贯彻落实。组织幼儿班级学前教育教学教师定期参加培训学习、经验交流,提高幼儿班级学前教育教学师资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严格规定幼儿园的办学资格要求,幼师的从业资格要求,统一规定幼儿教材的使用标准,制定科学的教材选用制度。

(二)学校层面

学校作为幼儿班级学前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主体,应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关爱学生,做好学生的信息采集,加强学生的信息管理工作,关注学生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及时地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反映给家长,形成学校家庭共同管理教育的良好局面。同时,学校也应当加强对教师的综合管理力度,做好对教育工作的监督与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奖励与惩罚,以此来促使幼儿班级学前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内形成精益求精、不断追求的良好风气,提升幼儿班级学前教育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水平。

(三)家庭层面

作为一个对孩子成长负责任的家长,不应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日后的良好发展,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到儿童的学前教育工作中。注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努力配合学校要求,积极参与家长会,经常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时刻关注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并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困惑,让孩子在父母的关爱呵护中快乐成长。

总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集结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关注幼儿班级学前教育教学,加强监督管理态。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关心与努力下,幼儿班级学前教育教学工作完全有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韩导勤:《幼儿园教材亟待规范》,学前教育,2012(2)

学前班教育教学范文第2篇

一、思想品德

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爱集体,服从分配,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在工作中努力求真、求实、求新。以积极热情的心态去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年级组教研活动,做好各项工作,积极要求进步。爱岗敬业,做到耐心、爱心、公平、尊重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二、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作为一名学前班教育工作者,要想完成教书育人的责任,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更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工作中我认真学习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将先进理念转化成先进动力,利用业余时间翻阅有关教育理论,看到好的信息能及时摘录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同时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使自己各方面都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三、保育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了解自己与集体的关系,让幼儿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并乐于参加集体活动。教育幼儿关心集体,关心同伴,礼貌待人。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使幼儿养成有道德、有智慧、有礼貌的好孩子,并同家长密切联系,听取家长意见,根据幼儿在家时的表现,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同家长一起纠正幼儿不良的习惯。

1、加强了幼儿一日常规的养成教育,加强幼儿各种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使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发展。

2、做好了班级、寝室的环境卫生工作,做到地上无灰尘、纸屑,被褥整洁舒适。

3、严格卫生保健制度,按制度要求给各种玩、用具认真的进行清洗消毒工作,保证了玩、用具的卫生、安全使用。

4、强化幼儿健康意识,保证了幼儿进餐时心情愉快。注重培养幼儿好的进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进餐时不打闹讲话,不掉饭粒。

5、加强了幼儿午睡的管理及巡视,保证午睡时室内的空气质量。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进入午睡室后,不吵闹,尽快入睡,会整理床铺,衣服折叠整齐放好。

四、教育教学工作

在教学中我深知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就是要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备好每一节课。自己动手制作教学用具。了解幼儿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遇到的困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关注全体幼儿,注重个别教育,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幼儿的情感,使幼儿产生愉快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多看对业务有帮助的书籍,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的活力。

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机会与条件,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根据班上幼儿的年龄特征,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使之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认知和掌握事物的特征与属性。在一日活动中,注意教给幼儿初浅的,简单的生活知识经验,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认真备课,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工作。注意将理论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以提高自身能力与写作能力。

3、在教学中要处理好幼儿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有兴趣的参与活动,并主动去学习,更好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4、根据制定的活动目标,内容与要求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环节,保证好幼儿每天的游戏活动及户外活动时间,提供幼儿活动材料,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能力。

本学期,我担任学前班的语言、音乐、体育、健康社会科学多科教学工作。对于语言和社会科学课上,我注重调动幼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能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有的幼儿刚开学的时候说不完一句完整的话,也不喜欢去听别人讲话,就自己玩自己的,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很多幼儿的语言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乐意与人交谈,讲话有礼貌,能注意倾听别人讲话,能清楚的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在体育课中,我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保持安全、愉快的情绪,还适当的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愿意并能愉快的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发展了幼儿基本的活动技能和身体素质。

在音乐教学中,坚持以审美教育为中心,注重培养孩子们对艺术学科的兴趣和情感,注重以幼儿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实践活动中,主动的去发现、去探究。音乐课上孩子们深情演唱《爷爷为我打月饼》等歌曲,由此我想到了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可见,教学中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就无从说起。

学前班教育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规范行为;自主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007-01

引言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的确,儿童从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将终身受益。那么,如何对学前班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呢?

一、编儿歌,规范行为

学前班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 ……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为此,我争对学前班的学生刚接触课堂纪律,很容易形成条件反射这个特点,就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如:上课铃声响后,学生会在小班长的带动下边拍边唱:“上课铃,叮叮响,我们快步进教室,书本文具摆整齐,静等老师把课上。”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平时排队走路时,学生喜欢讲话和东张西望,我就用这两首儿歌激励他们:“排队学大雁,整齐一条线,挺胸有精神,眼睛看前面。” “眼睛看前方,挺起小胸膛,摆臂有力量,大步向前走。”排队时一起响亮地念儿歌,快速地看齐,再辅之以小红花奖励,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现在,我班学生排队快速安静,走路整齐有力,得到老师们的好评。收学具时,老师带领学生边动手边读儿歌“收学具,快快快,收好学具快坐好!”……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朗朗上口、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而适时的让学生诵读,使其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在运动中巩固,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二、立足课堂,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学生可塑性大,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易于改变。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刚开学时,我每天早早到校,督促孩子们认真读书,养成一到校就进入学习状态的好习惯,在早读中找出学习自觉,朗读能力强的孩子担任小老师领读或教读。慢慢地,孩子们到校后,在小老师的带领下都能认认真真地读书了。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习惯,学前班新生注意力持久性较差,40分钟让他们静下心来认真听课真的很难,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努力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指导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提问,认真思考,作出积极的反应,对于参与得特别认真、积极的小朋友要及时鼓励。另外,孩子起来发言时,其他的孩子不懂得去认真听,有的在下面做小动作,有的在随心所欲地看书,有的在和同桌讲话等等,根本不知道去认真听。

三、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为了提高教育的效益,可在学前班学生中开展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活动,为学生搭建自律的舞台。师生共同讨论并在班级内设立各种不同的“督查员”岗位,由不同的学生担任,如 “课桌凳督查员”、“就餐督查员”、“早读督查员”、“卫生督查员”等。做到各项事情有专人负责,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醒、提示开展自律和他律。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工作压力,也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帮助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好方法。在我们班,有负责检查卫生的“卫生督查员”,有负责检查眼保健操的“眼操督查员”,有专门负责收作业的“作业督查员”,…… 对于这些督查员,在开学初,老师要在工作方法上给予指导。比如为培养好卫生督查员,开始我每天和学生一起值日,手把手教会他们扫地、拖地、擦窗子……反复强调卫生要求,很快提高了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

让所有的学生做老师的小助手,不仅锻炼了所有学生的管理能力,培养了所有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而且使小集体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时做,时时有事做。

四、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

在学校里,老师就是学生模仿学习最好的榜样,我们在孩子们眼中的一点一滴都将成为他们模仿的标准。做一名好老师,做孩子们心中的好榜样。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孩子们从自己身上学会更多更好的……

五、赞扬肯定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关键要看教师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林肯曾说过“:每个人都喜欢赞美。”马卡连柯也认为,“教育儿童最好的方法是鼓励他们的好行为。”虽然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沉着内敛……但他们行为习惯的好坏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例如:我以前班上的一个小女孩,天性多动、学习成绩较差,但是她很善良、还乐于助人。当同学有困难时,她总是尽力帮助。有时把自己的笔借给同学;有时送受伤的同学去医务室;有时还常常放学留下来,帮当天的值日生打扫卫生。对于她,我抓住她的优点进行了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还夸奖她是班中的“小雷锋”,并推荐她为“劳动小组长”。这使她充满了自信,一学期下来,学习进步了。

六、要养成守时惜时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小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细化目标: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七、懂得感恩

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

参考文献

[1] 邱尹,曾令辉,秦璐. 行为习惯现状调查及问题与对策[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学前班教育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扩大招生;大班额问题;学前教育实习;院园沟通

作为基础教育的学前教育事业,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正大步伐前进着。为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国家先后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紧接着又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强调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应的法规、条例来规范学前期教育。目前,学前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普惠性的幼儿教育资源不断增加,在学前教育方面的财政投入也不断加大。此时,多数高校也纷纷抓住这一契机,增设学前教育专业,扩大招生。然而,由于多数高校不断增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量,从而出现了班级规模过大的现象。2012年,有研究者曾对某省7个高校进行统计调查发现,60人以上的班级规模占所有调查班级的43.16%,而仅仅只有56.84%的班级属于正常规模[1]。以沈阳市一所师范高校为例,该校学前教育专业课如《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活动设计》等就有四个行政班同时、同班上课,上课人数多在120-140人之间。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班级规模过大已经成为一个严重问题。在关注大班额教学为高校教师增加负担、影响教学效果的同时,大班额问题下学前教育专业实习能否顺利有效地开展也是需要我们重视的问题。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教师的重要途径,专业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2],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到大班额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出现了实习准备不充分、实习过程不通畅、实习效果无保障等一些问题。

一、大班额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困境

大班,是指规模过大的班级[3],班级规模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教师“教”与学生“学”产生一定影响的具体的学生人数范围[4],但是班级的具体学生人数还没有作统一规定。《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0)》提到,在我国的中小学,大班额现象比较普遍,尤其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超大班额”比例较高。教育部曾在2006年对中小学的班额数进行了规报社会科学版沈阳师范大学定,指出36-45人的班级为正常班额,46-55人班级就为偏大班额,56-66人为大班额,66人以上班级就已经达到超大班额的标准。然而,国家对高校的班级规模却未做出具体的规定,有学者在对高校班级规模进行调查时界定高校班级规模1-30人为小班,31-60人为正常班,61人为大班[1]。本研究将高校学校中学生人数超过60人以上的班级称为大班额。在大班额教学背景下教育实践困难重重[5]。(一)“高校口”困境:实习前期准备不充分专业知识、技能的储备为学前教育学生的实习打下良好基础,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为实习生顺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提供理论性支持,其专业能力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同时,专业素质的高低也影响着其从事相应职业工作时的自我效能感。由此可见,高校学习期间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然而,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多,导致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数量不能够及时地跟进,从而出现了专业课学班额的状况,大班额问题下教师对班级的掌控力开始降低,进而影响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课学习的质量。首先,教师无法像之前小班授课一样能够通过与每个学生进行互动问答、眼神交流等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其次,大班额背景下,学生的考核评价过程受到阻碍,导致考核评价方式单一,从而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再者,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多,考虑到任课教师组织管理学生的困难,以及大量学生的涌入会给幼儿园正常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影响等问题,导致高校教师带领学生去幼儿园见习的机会更少。因此,探索出大班额背景下教师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及创设能够促进学生习得的理论性知识向应用型实践知识转化的支持性环境,才能保障后续学前教育实习生实习的有效进行。(二)“实习口”困境:实习过程不通畅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实习生数量骤然增多,造成了实习基地选择不轻松,实习生管理、指导过程不通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增多,使得实习基地的选择更加困难。一方面,大量的实习生需要更多的幼儿园来承接,此时,就会出现一些承接实习生的幼儿园之前从未带过实习生的现象。公办幼儿园以及部分私立幼儿园因其具有较好的管理制度、声誉以及师资力量等备受高校的认可,长期承担着接受实习生的任务。然而,一些办园质量、园所师资等并不十分完善的幼儿园尤其是农村幼儿园就有可能是初次承接实习生,这些从未承接过实习生的幼儿园因其实习生管理制度不完善、实习指导教师业务不熟悉、师资力量薄弱、幼儿园办园理念落后等原因必然会导致对实习生的培养出现参差不齐的现状。另一方面,实践———指导———反思———再实践的过程,是教学能力提升的主要途经,学生在进行实习过程中应及时给予指导,解决其在实习过程中的专业知识问题、教学技巧问题以及心理偏差等问题。然而,在大班额情况下,及时有效地指导显得非常困难。实习指导教师需要针对实习生的个体情况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指导,然而随着实习生数量的增多,实习指导教师均分给实习生的指导时间越来越少,不能够针对实习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全面的反馈以及指导,从而降低了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效能。另外,为了顺应实习生增多的趋势,实习指导教师也相应地小规模增加,然而实习指导教师能力却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状况,新手实习指导教师以及能力素质较弱的实习指导教师就会出现指导意识弱、专业能力差、缺少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等现实性状况。指导意识弱导致指导教师不能够很好地发现指导契机,专业能力差致使实习生不能得到有效的指导,同时,由于指导教师缺乏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实习生出现的心理偏差等问题不能很好地发现与得到解决,也会影响到实习指导的质量。由此可见,在当前实习生骤然增多的状况下找出能够促进实习生在园提升教学能力的方法是非常迫切的。(三)“院园对接口”困境:沟通内容、主体不明确院园沟通是学前教育实习有效开展的必然前提。处于“封闭”或者“被封闭”的教育体制机制下的人才培养,由于其在院园沟通内容、渠道以及沟通主体方面存在不明确从而极易出现高校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的错位[6]。在实习生任务与内容信息沟通方面,随着实习生的增多,实习生接收单位也相应地呈现增多趋势,从而增加了高校学院与幼儿园沟通的任务量,出现了院园之间不能及时有效沟通的现象,导致高校不能完全掌握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内容、进度等。同时院园沟通的不畅通,也会出现幼儿园无法了解实习生的实习任务与目标等实习相关内容,造成了教育实习的“跑偏”。如在河南省的某一幼儿园曾发生过幼儿园无视实习生的实习任务与目标,让实习生从事整理杂物、搬运书籍以及打扫卫生等一些与专业实习无关的工作,最终导致实习生忍无可忍,愤然离去的尴尬局面。在院园双方实习指导教师沟通方面,幼儿园方指导教师与高校方指导教师缺乏相应的交流沟通,幼儿园指导教师与高校指导教师在实习指导时出现指导内容、指导理念等方面的偏差,导致实习生实习时出现理念性偏差,从而会影响实习生实习的效果。同时,院园之间沟通主体的不明确性也会增加院园沟通的难度,学院在院园沟通层面缺乏明确的二一六年第一期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规定,导致幼儿园、实习生以及指导教师等实习主体无法确认“谁来沟通”“如何沟通”等问题,致使出现附带性实习难题。例如,沈阳市某高校实习生向其所在学校反映其所在实习幼儿园环境差、教育理念落后以及缺乏对实习生的重视等问题,于是,学校紧急决定撤回所在园的所有实习生,导致该幼儿园无法紧急应对出现的实习生撤离状况,从而影响了该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秩序,实习生所在高校的社会声誉也因此严重下降。案例中沟通主体出现不明确性,校级实习生负责人认为此事的沟通是实习带队教师的责任,实习带队老师认为园校沟通应是实习管理层的职责,从而导致高校与幼儿园缺乏及时的沟通。由此可见,明确院园沟通主体、渠道以及园校沟通内容,建立相应的院园沟通责任机制是保障实习效果的必经之路。

二、大班额背景下学前教育实习的新路径

学前教育实习活动不只是高校培养学生的问题,教育过程是一个全面立体开放的实践活动,需要幼儿园与高校相互协作。首先,学院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场”,从而在特定的模拟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实习激情“、预演”实习生实习身份,使其能够了解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复杂与多变,而不再是坐而论道、纸上谈兵;其次,大班额问题下“,学习共同体”的有效使用使得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以往经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最后,院园的实习沟通机制的建立为学前教育实习的有效运行提供了机制保障。(一)“实习场”:文化境脉下高校学生实习身份的“预演”文化静脉即是指在大的社会环境中呈现个人的行为,这一情景脉络包含了文化建构的意义,强调的是人与环境的互动,也即是强调真实环境的互动而不是局部情境的具体学习[7]。由上可以看出,学习过程是情境性的过程,实习生在学习过程中习得的专业技能知识需要经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内化为自己牢固的知识。然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较少有机会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情境中,“实习场”作为一种能够激发学生把习得知识转化为内在知识的一种特殊环境,就具有了其存在的价值。“实习场”是高校教师在高校资源的依托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建起来的模拟幼儿园的场景,其作为一种拟真的情境,为高校学生实习身份的预演提供了便利。首先,高校教育实习必须以幼儿园为依托,幼儿园为实习生的实习提供了有力的物质资源保障。“实习场”解决了在大班额问题下学生学习过程中见习机会较少的困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仿真的世界,切实了解幼儿园教学一线的真实状况;其次,“实习场”中的问题不再是孤立的、静态的,它是在真实情境中产生、挖掘出来的具有实践意义的动态性问题,作为实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为学生今后的实习提供预设性建议。(二)“生生—师生”学习共同体:实现由消极“单打独斗”向积极“合作成长”的转变学习共同体既是合作的一种理念,也是作为“合作体”存在的一种实体形式,主要是以学习小组为载体,实现协作成员的共同成长与进步[8]。在大班额问题下,仅仅通过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来提高实习生的实习能力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实习指导教师数量有限,实习生的数量却在逐年增加,指导教师很难完成对每个学生逐一的指导。此时“,学习共同体”的提出能够为实习生的实习能力提供帮助。“学习共同体”是以“生生—师生”相互协作的方式来实现协作成员的共同发展。在实习过程中“生生—师生”相互协作学习,实习生把在实习中出现的问题、难题呈现出来,通过大家相互研讨、查阅资料、咨询相关教师等方式获得解决性方案。基于实习场域的“生生—师生”学习共同体结构模型如下图:如此这样,“生生—师生”学习共同体实现了“实习指导教师—实习生”“实习生—实习生”之间的协作交流,既能有效解决实习指导教师不足的问题,也能调动实习生的实习热情与积极性,使得大班额背景下的实习生的实习更加有意义,切实解决大班额问题下实习过程中存在的迫切问题,实现由消极“单打独斗”向积极的“合作成长”的转变。(三)“院园深入对接”:构建“幼儿园、高校、院园”三位一体沟通模式为解决当前实习生管理混乱问题,通过构建“幼儿园、高校、院园”三位一体的沟通模式,实现稳固长效的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合作机制。高校主体方面,构建成熟完善的实习生管理制度,具体明确实习领导者的任务与职责,分配任务到个人,实现实习生管理的责任制以保障在实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实习生以及承接实习生的幼儿园能够熟知“向谁反映”“如何反映”,避免“踢皮球”现象的发生。幼儿园主体方面,抛下实习生累赘论的偏见,转向关注高校学前教育实习生能够为幼儿园带来新理念、新思路的新认识。由于缺乏相应的实践机会,高校学前教育实习生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方面相对较薄弱。然而实习生具有的专业理论知识、设计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却是很多幼儿园教师缺乏的。因此,幼儿园方面应“取长补短”,善于运用实习生的优势,同时,为实习生提供实践机会并帮助实习生在其“劣势”上有所进步,构建幼儿园—实习生利益共同体。院园主体沟通方面,首先,建立高校—幼儿园实习沟通机制,使得院园各方主体明确双方沟通的具体内容、途径、时间以及相关沟通负责人等,从而达到及时有效的沟通。其次,为幼儿园—高校双方实习指导教师提供沟通渠道,从而有效避免其在实习指导过程中“跑偏”。最后,双师型教师应发挥其沟通桥梁作用。双师型教师作为一种既能培养高校学前教育学生又能指导幼儿园教师的复合型人才,在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学习指导的过程中能够熟知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教育教学活动进程等内容。同时,双师型教师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教师也能够熟知高校学前教育学生的情况,达到了“知彼知己”,进而能够为院园之间的沟通提供有力的支持条件,从而能够实现实习生—幼儿园的有效配对。

作者:秦旭芳 刘慧娟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杨静,姚利民.关于高校班级规模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2(7):86-93.

[2]李玲.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有效性构想[J].中国成人教育,2010(2):64-65.

[3]陈洪青.小学英语大班额课堂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2.

[4]陶青.班级规模与生师比的混用、辨析及其政策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8(11):17.

[5]尹忠泽.教育的现实困境和教育的选择—关于中小学班级规模发展的战略性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8):4-5.

[6]史金联,李霞.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局校协同机制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125-129.

学前班教育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 学前教育 班主任 德育 探索

【分类号】:G715.1

中职学校的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职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而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着班级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中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或者初中未毕业的学生,她们的学习习惯差、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上进心,自我意识强,自控能力差,容易产生厌学、违纪、脏话连篇等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何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做好德育工作,笔者结合自己担任学前教育专业班主任的工作实践,对该专业的德育工作做了几方面的探索。

一、 学习观念教育

中职学校的学生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她们大部分是由于没有考上高中而读中职学校的。她们的文化程度偏低,基础知识薄弱,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甚至有些人有懒惰、厌学的坏习惯。加之她们大部分都来自于农村,在初中阶段学校对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不重视,导致她们这方面的基础差,容易产生自卑和厌学的情绪。

在新生刚入学时,笔者首先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课程内容、专业要求,以及从事这一专业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等,让学生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其次对学生进行学习教育,明确学习的意义。学习是学生的义务,也是学生的权利。学习是改变我们命运的重要途径;学习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修养,增强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经常学习的人,更能发现成功的契机。第三,建立学生学习的自我激励程序,利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即使你基础再差,总有一件是你可以做到的事情。”通过一些简单任务的完成,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 身心健康教育

(一)心理状态方面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十六七岁的年纪,个性张扬,性格开朗,情感丰富,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和新观念,渴望受到别人的尊重。但她们当中的不少人以前因为贪玩、缺乏自控能力、学习成绩差、违反学校纪律等原因被老师批评,受到同学的嘲讽,在家里经常被父母训斥,所以比较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经常产生茫然、不安、苦闷的情绪,学习上缺乏上进心和求知欲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甚至自暴自弃。在班级里面有一部分学生来自贫困家庭,因为经济窘迫,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内向、孤僻和不合群的现象;有一定比例的学生来自离异家庭,父爱母爱的缺失导致学生极易产生自我封闭等负面情绪。她们渴望老师的关怀,但又容易因为情感的脆弱和敏感和老师闹对立。

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状态,笔者通过以下各种手段积极应对:

1、 优化课室环境。环境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具有陶冶、渗透、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开学之初,组织学生做好班级里面的卫生工作;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营造教室的文化氛围,布置“三栏一园地”;放置意见箱,当学生对班级工作或者某位同学老师提出建议或者意见时,有个倾诉的场地。

2、鼓励、引导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在我们学校,第二课堂活动比较丰富,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活动比较多,例如舞蹈、山歌剧团、书法等。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的特长有地发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积极发挥班会课的作用。班会课是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在班会课上,让学生把自己难解决、令自己苦恼的事情抒发出来,可以使学生健康成长;开展几次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状况,了解关于心理健康、心理异常和心理保健的一些知识,激发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保健、自我完善的欲望。

(二)良好行为习惯方面

中职学校的学生因外部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以下这些不良行为:(1)懒散、自私,缺乏集体意识;(2)不讲究卫生,垃圾随便乱丢;(3)爱说粗话、脏话,对人没有礼貌(4)感情成人化,容易出现早恋;(5)情感脆弱,遇到挫折容易消极逃避。在班主任工作中,笔者就学生的卫生习惯和语言文明习惯做了以下探索:

1、卫生习惯

笔者班里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缺乏卫生意识,还有的从小缺乏劳动意识。因此在进行卫生习惯教育上,首先要循序渐进,培养习惯。中职学生的最大缺点就是做事缺乏热情和坚持,容易反复。培养中职学生卫生习惯,要做到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新生刚入学时,着重教给他们正确的住宿习惯;在学生个人卫生习惯渐渐养成的同时,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不乱扔纸屑、杂物,保持教、寝室、公共场地卫生清洁,服装整洁得体,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学具摆放整齐等。其次建立监督机制,进行评比活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健全班级卫生管理体制。在班级中实行以劳动委员为主导、值日生为主体的卫生责任制,统筹管理,并亲自督促。引导劳动委员学会管理,并大胆放权,树立和维护其威信,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而且在班里面经常进行评比,选出文明宿舍,文明示范小组,给予物质奖励。第三,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学生做不到的,教师也要做到。例如在进入教室的时候看到有垃圾,自己及时将它捡起来,给学生做榜样,学生以后也会有样学样,维持好班里的卫生状况。

2、语言文明习惯

学生有时候说粗话,说脏话,不用礼貌语言,不主动问候,作为教师要明白,这并非品质问题,而是生活环境的污染,性格的粗疏,或者自信心不足造成的,是“无心”的语言。

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灌输一句“良言”的作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累良言;创设一个语言文明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一个人文美好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而不是用谴责和批判的方式定论人性的优劣;让学生感受职场语言的魅力。

(三)情商

笔者班里的学生大部分是农村的留守儿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女生居多,她们自我意识强烈、我行我素、冷漠自私、情感脆弱。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生,调查学生的思想动态,研究学生的心理。在班级工作中,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点燃学生的“心灯”,让她们明白亲情、友情、爱情的义理。正确处理亲友间的关系,学会感恩和扶助;正确处理上下级、同学、同事之间的关系,学会服从合作和互助协作;正确处理男女之间的关系,摆正自己的位置。

三、 职业引导教育

中职学校的学生缺乏对社会行业的观察力,也不很了解社会行业的特点。因此在新生入学后要加强职业的指导工作。首先,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方向,树立学生的职业理想。其次,介绍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以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明确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 龙淑玉 《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 张万祥 《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劳文鹤 耿俊东 《美化家园从我做起――浅谈中职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