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联党建(精选5篇)

  • 社科联党建(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上海逐步形成了涵盖重大工程、轨道交通建设、楼宇经济、“两新”组织、社区物业管理、旧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等领域的党建联建。如果说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上海基层党建联建兴起并逐步形…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上海逐步形成了涵盖重大工程、轨道交通建设、楼宇经济、“两新”组织、社区物业管理、旧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等领域的党建联建。如果说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上海基层党建联建兴起并逐步形成模式,那么,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基层党建联建借助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进性教育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等契机,以及探索党员组织关系由一个党组织主管、参加多个党组织活动的方式,又充实丰富了内涵和外延。

成熟的基层党建联建模式,指基层党建适应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现实和趋势,既保持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功能各有侧重的特色,又功能互补充分整合跨体制、跨单位、跨部门的党建资源、行政资源、社会资源(社会组织资源)、群众资源等,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和现代化建设使命任务,以直接、开放、有效的方式,联相关责任主体,建合适工作路径,运用发展的眼光、思路和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最终惠及民生。同志在2010年9月卢湾区五里桥社区党员服务中心,深入了解基层党的建设情况后强调,在新形势下要用更加开阔的视野谋划基层党的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整合组织资源,积极探索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和区域党建互联互动,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整体效应。这是对上海基层党建联建模式的肯定和鼓励。基层党建联建模式的完善和成熟,集中地表现在融入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四个方面:

基层党建联建模式内涵之一:把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融入实践,从完成执政党现阶段使命任务的角度出发,注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三凝聚”、“三覆盖”,体现了大党建务实进取的特性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注重整合基层党组织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改革开放后,应运而生的基层党建联建,则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发展。党的十六大后,特别是十七大以来,基层党建联建自觉地围绕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上海浦东按照国家战略和上海国际“四个中心”建设的要求,一方面在二次创业的重大工程党建联建中,以新一轮开发建设为己任,坚持以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加快建设“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另一方面把党建联建组织建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细胞上,把党的工作做到各阶层各领域特别是代表未来、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人群中,把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渗透到联建项目急难重的具体环节中,推进功能提升、结构优化、转型发展,不断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和辐射性。在创规模之最的世博工地党建联建中,随着世博项目推进到哪里,党建联建工作就覆盖到哪里,确保了世博大动迁及一系列重大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如期竣工,实现上海世博会“后墙不倒”。在商务“楼宇经济”发展中,党建联建则整合、集聚和利用楼宇内外的党建、行政、社会等资源,确保了楼宇经济的发展壮大。上海目前已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1.49万个,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数达到20.8万人,上海规模以上的非公企业达到8312家,党组织的覆盖率达到99.69%,其中不乏跨体制、跨企业的党建联建形式。在建设单位和社区党建联建中,还大力推进对流动党员的“有效服务、有效管理、有效覆盖”,通过把流动党员有效地组织起来,更好地服务广大来沪务工人员,促进自主管理、有序融入。这些基层党建联建尽管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鲜明的共性:相关联建单位的基层党组织从完成执政党现阶段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出发,围绕上海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四个率先”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实施“三凝聚”(凝聚党员,发挥作用;凝聚群众,凝聚民心;凝聚社会,促进和谐),延伸“三覆盖”(党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作用覆盖),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联建项目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创先争优“集聚效应”。这体现了大党建务实进取的特性。

基层党建联建模式内涵之二: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实践,从夯实执政党根基的角度出发,注重“三个导向”、“三问于民”,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体现了大党建服务惠民的特性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指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指根本,就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除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广大人民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

社科联党建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对策研究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人民的先锋队,作为我国的重要核心,领导我国人民逐渐走向富强的道路,也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在基层党的建设方面,需要更加科学化的建设方针,伴随着最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层的党组织建设逐渐走向了科学化的方向,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到来,基层党建工作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经济发展,不断改革和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的脚步,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互联网+”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问题的提出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彻底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秩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为人们建立了新的生活空间,打破了世界传统的规律和秩序,互联网已经建立的一套新的秩序和规律,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制度,互联网+背景下的新秩序,严重影响了执政党的方针政策和长效机制,对基层党组织来说,互联网新时代的到来,既是难逢的机遇也严峻的挑战,在对互联网大会的致贺中提到,互联网信息技术已成为创新的先导力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大力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中国将大力推动网络建设,构架一个安全开放、民主透明的互联网体系。而在十五中全会报告中也指出,抓住互联网时代的历史机遇,坚持核心技术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提升我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党把互联网技术提升到了战略地位,进一步体现了我党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确保抓住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重大发展机遇。提高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执政活动信息的基础建设,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和科学化建设的关键,基层党组织的信息化建设,是需要不断摸索并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才能切实的提高党的执政力,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互联网变革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

(一)信息网络技术影响治理模式

我国正处于发展之中,信息化的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具有一定的规范度和分散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互联网庞大的信息基础上,无论是网上的任何交易,信息的明确度和具体度十分重要,这也是对信息更好的规范。在交易达成时,为社会公众掌握的程度就是分散度。但是在实际的互联网信息应用过程中,很多因素都对此造成了一些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分析这些因素所在,积极解决才是最好的办法。现在社会的经济在快速发展之中,在这个角度进行充分的分析,互联网上交易信息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约束和影响,只有少部分的人掌握到了重要的内容,所以在市场的经济中,这些少部分的人就会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经济的往来和交易,所以为了让更多的人受益,信息需要做到及时的共享和传递,这样才能提高我国的各项建设,所以,在这个互联网+的背景下,想要实现在我国社会主义的精神所在,基层的党组织建设工作也亦是如此,互联网的到来实现了信息的高速分散,更加规范了我国信息化的传递,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基层的党组织建设,实现了更加科学化的管理方式。

(二)为政党建设提供更加和谐的平台

我国的人口众多,所以想要积极进行党组织的科学化建设,毕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阻碍,现代科技的进步,互联网作为一种十分便捷的工作平台,为众多的党员和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建设机会,并且为许多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能够更好的参与到党的内部建设工作之中,对于基层的党组织建设来说,也逐渐实现了更加透明化的管理制度,交互性是互联网的一个巨大优点,作为党组织上级,可以及时了解基层党员的一些基本情况,基层的党员如果有任何问题,还可以充分的与上层领导真实反映和沟通,切实解决实际的问题所在,促进党员之间的相互交流,让每一个党员群众都有了解党组织的机会,提高群众的知情权。

(三)扩大党内民主,提供新的网络载体

在互联网这个广阔的平台上,让我国广大的人民都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便捷,为基层的党组织提供了更加科学化的建设方向,传统的沟通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社会发展,信息化为党内部的每个人员,提供了更加平等的交流机会,无论是在党内部的每个成员,都具备最基础的发言权和讨论权,每个群众也是如此,通过互联网的这个新的载体,让更多的人不受职务和级别的限制,畏惧权利的威胁,在不记名的情况下,充分发表自己的言论,真正实现民主化的建设措施,每一个群众和党员都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探讨,并且针对一些民主参与的问题,还可以自由进行投票和选举,不受到其他任何人的监控,真正实现每个人的内心意见和建议。

(四)提高对反腐倡廉关注

在互联网信息这个大环境下,我党要大力开展推进反腐倡廉的动力源泉,网络舆论监督,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群众反腐一直是我党大力发展和支持的,群众在互联网及时关注信息,发现的每一宗贪腐事件动态,都可以通过舆论监督机制来发表自己的对反腐意见和信息,在互联信息的推动下,要让每一件群众关注的事情,能在透明化在公开公平的情况下进行处理,让群众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我党一直坚持与腐败做顽强的斗争,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我党一直对腐败保持高度重视,加大力度惩腐倡廉力度,对腐败绝不姑息,群众在信息化网络的环境下,要积极监督的作用,充分发动网络舆论优势,联系群众积极参与反腐,使得网络反腐倡廉无处不在,为网络反腐倡廉织起了一张无处躲藏的天网,信息化的网络技术,直接打开了群众和司法部门沟通渠道,群众如果发现腐败问题可以向纪检部门直接反馈,并且会在第一时间获得事件的处理信息,通过互联网环境下约束,做到信息化网络舆论监督,为惩腐倡廉提供了新的动力。

三、在互联网+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对策

(一)满足需求,实现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

在实际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信息化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不断的实践检验,一切的根本都要站在实际的角度上,根据业务的需求和方向,不断完善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在建设的过程中,应用是一个重点问题,关系到整个建设的核心问题,在众多的党务工作中,把传统的工作方式逐渐转换成信息化的数据,无论是对内的党务工作,是对外的服务项目,都要应用网络化的管理方式,在通讯设备如此发达的今天,手机已经成为了每个人的必备,党建工作可以充分运用这一优势,在“手机平台”中实现党建的功能所在,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搭建网络媒介,方便的接受各类信息,实现更加便捷的信息交流。

(二)网络化问政建设,促进交流和参与

现代网络的普及已经是一种趋势,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群众,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作为基层的党组织人员,一定要重视好每一个群众的问题,一旦遇到一些相对重要决策时,可以适当调查群众的意见,你在网络普及的今天实行问卷调查等一系列的措施,会有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更加优化党内部的各项措施,针对这些决策和问题,群众会站在各种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三)重视技术,提高制度的建设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在各个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同时需要我国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又要体现在制度层面,信息化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需要做到全方面的考虑,我过三关的党组织部门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才能不断应用到更深层次的数据库管理和云计算。

(四)建立品牌,提高社会效应

党在网站的建立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旦成功建立,就需要重点维护和管理,珍惜网络科学化建设管理,针对网站的内容一定要进行科学的筛选,让每个阅读者都能感受到党的宗旨和党的方向所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树立好品牌栏目,充实网站的内容,发扬我国党的根本精神,网站中的任何内容就都要都进行合理的统一和规划,每个板块都有各自的内容计划,策划的过程中需要做到明确划分,最大限度的减少重复等一系列问题,彻底发挥我国党组织的精神。

(五)有效指导,不断存进交流和沟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相对大的比例,在这众多的农村人口中,对于基层的党建工作也是一项巨大的考验,在实行党建信息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党建工作的问题,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带动农村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按照实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并给予相应鼓励政策,指导更多的乡村党建工作快速和谐的发展,在制定工作目标方面,根据农村实际知识结构和年龄进行相应的制定,如果对于互联网等一些先进技术还不熟悉和了解,可以进行相应的远程教育,根据当地整体的信息交流平台,例如手机、电视或者是广播等,充分进行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

(六)标准统一,实现资源的分享

关于基层党建工作,想要实现信息化的和科学化的进步,必须要制定一个统一的规范和制度,只有在强大制度的约束和规定下,才能让党建工作更加完善起来,不能能要统一信息化的技术能力,而且要统一资源和标准。并且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实际的社会动态,实时进行全面的关注和分析交流,例如:在党建网站上,新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板块,这方面就可以由上级的党组织进行相应的管理,并且统一建设和维护,作为下级党组织,严格遵循上级的指令和号召,针对上级的信息,及时做到资源共享,分享给每一个群众,增加群众的关注度,作为自身党组织,针对自身的特色板块,也要重点的维护与建设,体现出自己的精神和观点,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群重。

(七)保证安全,建设好基层队伍

打造一套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互联网产品,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技术发展,已经证明了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是无法买到的,必须要自主开发创新的道路,可是当前世界的智能终端系统还是由微软等企业垄断,我们在终端系统的基础上,要开发出一套完整的安全的机制,打造一道坚不可摧的健全保密的技术防线,对信息资源要严密保护确保不泄露不外流,基层党组织要建立一支有研发员,管理员和宣传员的技术队伍,必须保证人员的业务能力过硬,战斗力强,有团队凝聚力的党建信息化的技术队伍。

(八)强化组织建设,不断开拓创新

基层党组织的科学化建设,要提高信息化网络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全面覆盖,争取占领信息化网络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制高点和主动权,我们要攻占马克思主义的信息化网络的最高点,基层党组织要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背景下,灵活的运用网络信息来管理和统辖,反复进行研究,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遇到的复杂问题,大力的研究分析网络信息化下影响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实质内容,展现在互联网信息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内在的规律,努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四、结论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的推动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是以科学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以科学制度来保障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贯彻理政新理念,思想的新战略,加强责任担当,坚持精准实施政策,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员个人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党员管理教育,提升党员整体素质,服务大局,提高基层党组织精准化、精细化、科学化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科学化为主线,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稳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核心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智荣.社区基层党组织网络党建工作机制创新――以北京嘉禾园社区为例[J].人民论坛,2015,(4).

[2]何伟.信息体制影响公司治理模式[J].商业研究,2004(14).

[3]何伟.信息技术推动现代企业制度构建中职工为本思想的实现[N].经理日报,2004,(11).

[4]袁峰等.网络社会的政府与政治――网络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政治效应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社科联党建范文第3篇

一、“体系”系统推进,实现党建工作系统化、专业化、特色化、长效化

我们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群众工作为着力点,坚持理念领先、机制创先、服务为先,着力构建素质党建、诚信党建、双强党建、社区党建、园区党建、项目党建、非公党建、惠民党建“体系”,以系统化建设扎扎实实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创新发展素质党建工作体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提高能力素质为核心,狠抓基层党组织书记素质提升。全面推行乡镇(街道)、村(居)干部职业化管理模式,促进村级党组织书记和村干部队伍优化。紧扣基层一线工作实际,采取“菜单式”选学的办法,先后举办全市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培训班、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培训班、“双强”型村干部培训班、大学生村官培训班、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素质提升示范培训班等五个示范班次。积极试行建立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着力解决党员能“进”不能“出”的问题。在农村、社区和非公企业等不同领域,精心选择一批基层党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如崇川区把党建工作基础好、创新意识强的南通港社区和虹西社区作为试点单位,对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转组织关系、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完成组织布置任务、不缴纳党费“五不”党员,通过建立完善“五步量化定格、五步核实定性、五步帮教整改”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畅通了党员“出口”,有效提升了试点社区党员的党性意识、宗旨意识和组织观念。截至目前,全市共依规处置了12名不合格党员,有效维护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

创新发展诚信党建工作体系。诚信党建包括政务诚信、社会诚信、商业诚信。2012年以来,我们侧重抓住面广量大的商业企业、商业街区、个体经营户,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资源整合为基础,以平台搭建为支撑,开展商圈“诚信党建”实践,争创新形势下商业发展的政治优势,夯实党在商业领域的执政根基。在创新诚信党建组织架构上,推动商业街区所在地党委发挥引领作用,打破单位个体、地理位置、党员类型等局限,建立健全界限明晰、职责明确的党建组织架构,形成商业街区党委统一调度,街道、社区共同配合、非公经济组织及新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诚信党建格局。在创新诚信党建平台建设上,大力倡导“诚信经营,党员先行”,以“星级诚信经营户”评比活动为重点,开展创建“文明市场”、“文明商户”等紧贴商家生产经营的活动,全市先后形成了诚信建设示范作用较好的大规模商业街区、商圈14个。在打造诚信党建工作品牌上,探索建立品牌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设立诚信经营点评台、诚信经营承诺公示牌、星级商户公示牌、党员身份公示牌等“一台三牌”,推出“党员店”、“放心店”、“诚信店”品牌,打造“满意工程”、“十大亲情服务”等深受百姓欢迎的服务品牌,涌现出了一批诚信党建典型,营造了商圈党组织创先争优的浓郁氛围。

创新发展双强党建工作体系。以党内创先争优引领发展强的企业争做党建强企业、党建强的企业争做发展强企业,实现企业党建与企业发展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健全“双强”企业党组织管理机制,在不增加负担、不改变党组织隶属关系的前提下,按照“简便易行、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的原则,对全市范围内规模影响大、代表性强、党建基础好的21家非公企业党组织,实行市委组织部(市委“两新”工委)与所在地党组织双重管理,认真指导企业党建工作,以点带面推动非公企业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创新“双强”企业党组织工作模式。实践中,大力推进“123”党建工作模式,“1”是“一张皮”,就是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一张皮”,企业兴建时党支部建在项目指挥部,党员作用发挥在工地;建成投产后党支部建在工区,党员作用发挥在岗位。“2”是“双肩挑”,就是强化管理团队的责任,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一岗双责,行政和党建工作一起策划、布置和推进。“3”是“三同时”,经济指标与党建指标同时规划、同时落实、同时考核。上述做法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作风优势延伸到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层面,拓展到各个领域,从机制上推动了党建和企业目标同向、责任共担、成果共享,实现了党的资源最大化、优势最大化,促进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创新发展社区党建工作体系。目前我市共有347个社区,其中因征地拆迁后农民集中起来形成的新型社区168个。针对社区资源难整合、管理难融合、利益难调整、服务难到位的问题,我们着力打造“三根链条”:一是打造全覆盖的组织链。全面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主体,以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委会为“两翼”,以社区共建协调委员会、“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社区党建工作委员会和党员服务群众联络委员会为支撑的“一体两翼三会”工作体系,强化对社区的分类统筹和服务群众的职责。将党建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楼栋和楼道,做到组织进楼栋、党员进楼道、服务在小区、奉献在社区。二是打造全方位的管理链。遵循地域相近、合理布局、便于管理、确保实效的原则,将全市300多个社区划分为3000多个管理服务网格,形成社区干部、网格员、党员中心户等每人包干一个责任网格,牵头负责网格内的各项服务工作。针对农改居党员由于利益分配的问题,党组织关系仍然在原住地党组织这一情况,对新市民党员进行双重管理,有效防止党员组织关系和组织活动“两张皮”。三是打造零距离的服务链。全面建立拥有九大类40多项服务功能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打造党建引领下的集社区就业、退休人员管理、社会救助、调解等于一体的“十分钟服务圈”。组建老干部理事会、特色文体协会等各类服务组织,使党员在社区、楼道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创新发展园区党建工作体系。根据园区集聚化、产业化、行业化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五联”园区党建新思路,不断扩大党在园区的组织力、影响力、领导力。组织上联设:分区域建立园区党委或党总支,具备单独设立党组织条件的中小企业单独建立支部,不具备单独建支部的成立联合支部。队伍上联建:实施“推优育苗”工程,重点培养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入党。实施“党员安家工程”,在外来人口管理中心设立党员服务站,党员职工进区内企业工作,第一时间纳入党组织管理。阵地上联用:按照联筹、联建、联管、联享、联用的模式,建立园区党建工作站,使党组织开会议事有场所,党员、职工培训教育有平台,开展党建活动有阵地。经费上联筹:采取“专项拨付、党费返还、企业列支”的形式,联合筹措党建工作经费,切实解决资金难问题。工作上联动:区域党总支部一对一组建党建工作指导组,积极开展劳资纠纷调解,推广由企业党组织、群团组织、企业主、职工群众代表组成常设性的“四方商谈”联席会议制度,有力助推区内企业的快速发展。

创新发展项目党建工作体系。针对各类项目聚集较多党员的实际,从建立项目党组织架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项目推进合力入手,大力推行项目党建“五同步”:即项目党组织与项目部同步组建、项目党组织书记与项目经理同步配备、项目党组织工作制度与项目管理制度同步制订、项目党组织工作与项目部管理工作同步部署、项目党组织工作绩效与项目部施工生产绩效同步考核,将党的建设与项目建设有机融合,做到哪里有项目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的活动,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促进项目建设的发展优势。从项目审批到竣工验收到招商营业,实行党建与项目建设全过程互动。在项目建设前期,项目党支部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党组织活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协助项目快立项、快拆迁。随着项目的竣工,党建的内容和形式也随之转化,在竣工后,项目党建转化为商圈党建、楼宇党建、社区党建。

创新发展非公党建工作体系。近几年,非公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从抓好四支队伍建设入手,推动党的工作在非公企业不仅有形覆盖,更要有效覆盖。第一,抓好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在具备条件的非公企业积极推行“公推直选”的方式产生党组织书记,全面推行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任职资格制度。第二,抓好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从机关事业单位挑选有丰富党建经验的党务工作者,派驻到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对党组织书记没有合适人选的,在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由企业党组织的上级党组织选派党员干部担任党组织负责人。第三,抓好企业党员队伍,教育党员立足岗位,发挥作用,增强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第四,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加大培养教育的力度。近三年,全市非公企业发展新党员占非公企业党员总数的7.1%,入党积极分子1182名。非公企业技术骨干、管理骨干中党员占比达到60%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的覆盖面走在全省前列。

创新发展惠民党建工作体系。把服务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强化惠民理念,创新惠民载体,丰富惠民内容,切实做到“民得实惠,党得民心”。一是把党建惠民“惠”在创新组织架构上。针对镇村合并后规模越来越大、党组织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的新形势,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强带弱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划设置,积极探索“跨区域联建”的设置模式,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土地流转、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等方面的作用。二是把党建惠民“惠”在搭建为民服务平台上。全面建立功能齐全的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以此为依托,不断丰富平台服务内涵,将生产项目和市场化便民服务项目集聚到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三是把党建惠民“惠”在整合多方资源上。全面推行群众事务党员干部制、“三室三代”工作制(建立党代表集体工作室、个人工作室和网上工作室,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诉求代言、事务代办、惠民的服务),建立上下联通的三级服务网络,由行政事务向生活服务、家政服务、服务、家庭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等全方位拓展。

二、党建工作系统化建设的实践启示

党建工作的系统化建设贵在务实。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在求实、求效上下更大功夫,去除务虚的东西,注重工作的实效性,组织设置要实,工作机制要实,服务内容要实,只有“实”字当头,以给老百姓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为关键,着力创新组织架构、服务网络、工作载体,才能实现民得实惠、党得民心。善于通过履行职责促落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对党建工作的统筹谋划和综合协调,不断提升领导能力、提升运作水平,真正对党负责、对工作负责;善于通过构建平台促落实,以项目化为抓手,以资源整合为重点,创新依托切合实际的党建工作新平台,寻求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支撑点,在服务发展大局中展现作为,在为民惠民中展示形象,在创新实践中探索新路;善于通过凝聚合力促落实,加强协调、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以纵向互动推动城乡党建工作,以横向联动推动部门之间、县(市)区之间以及社会阶层之间的党组织建设。

党建工作的系统化建设重在创新。面对多方面格局的变化,当前党建工作改革创新丝毫不比经济社会以及其他领域的改革创新来得容易。既不能满足于既有的成果,也不能拘泥于以往的藩篱;既要注重传承已被实践证明了的好经验,更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有效的、管用的新方法。从南通初步的实践来看,主要是在围绕领导理念、组织设置、干部结构、活动方式、考评体系等方面进行创新,关键在科学化上下功夫,包括领导理念的科学化,进一步增强聚精会神抓党建、居安思危抓党建、立足发展抓党建、党要管党抓党建的意识;组织设置的科学化,打破分隔,探索新模式,使之与迅速变化的经济格局、社会格局、人文格局相适应;干部结构的科学化,广纳贤才,跳出局限性,更好地与“两个率先”建设相吻合、相匹配;活动方式的科学化,创新载体,增强吸引力,实现党的工作有形覆盖、有效运作;考评体系的科学化,形成鲜明的工作导向、激励导向。

党建工作的系统化建设重在系统推进。党建创新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坚持系统性、整体性的深入思考和谋划,以阶段性、长远性的统筹举措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工程。不就事论事,以大党建的理念抓党建;不单打一,重在打整体战,既注重整合组织系统资源,搞好横向互动,形成科学分工、相互配合、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又加强与政府部门、群团部门以及社会力量的协作,凝聚系统化推进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不急功近利,重长效机制的构建,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坚持用历史的、动态的、超前的观念来审视党建工作,及时把一些管用的、合适的、有借鉴、发展的观念和理论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

社科联党建范文第4篇

根据榕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密切机关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提升服务型机关建设水平。现就局机关党支部与罗星街道罗星社区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的重要意义,机关党支部与社区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是落实机关党建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任务的有力抓手,是加快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有力保证。我们要充分认识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努力实现“机关党员受教育,基层群众得实惠,党建工作上水平、科学发展见成效”的目标。

二、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的主要内容:要按照基层所需、党员所能、群众欢迎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和党员的岗位特点,创新结对机制,拓展共建内容,提升服务水平。①共建组织创先性。按照先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好”要求,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推动基层党组织加强班子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改进工作作风,保持生机活力,争创一流业绩,努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共建先进基层党组织。②共抓队伍素质。加强结对双方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的互动交流,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共上精品党课、联办主题党日、观看革命影片、组织联谊活动等,使党员队伍进一步牢记党的宗旨,增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观念,提升素质能力。③共做服务保民生。组织机关党员为基层群众开展送观念,送信息,送技术、送温暖活动。深入社区开展思想教育、政策宣传、义务劳动、访贫问寒、走访慰问等活动,积极帮助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④共谋发展促跨越。针对社区的实际情况,坚持点上突破,面上推进,共同推动结对社区各项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三、机关支部与社区支部结对共建的活动形式实行单位结点,党员联动形式:①开展机关党员居住社区登记活动,机关每位党员都应填写《党员基本情况和居住社区登记表》主动送达居住社区党组织,亮明党员身份。科级及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要按原联系点相关要求抓好落实。②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活动,我们要积极引导党员开展联系群众,便民利民,志愿服务等。机关党员要积极参加社区和居住社区党组织开展的活动,在创建文明域区、和谐社区等活动中起表率作用,力所能及地为社区和群众提供服务。

四、加强结对共建活动的组织领导。①为了确保这项活动的开展,决定成立结对共建活动领导小组,由局支部书记、局长江典琪任组长,局支部副书记林信旺、罗星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昌榕任副组长,司法局定政工科长陈珠钦,罗星社区定支委林峰为具体经办人共同抓好结对共建工作。②要及时掌握活动动态,研究确定阶段性的活动主题、内容、载体,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推动活动扎实深入开展。③讲求实效、建立机制。要把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与推动本单位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与抓好当前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良好局面。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真心实意为基层和群众排扰解难,形成常抓不懈的长效机制,抓出成效,迎接建党90周年。

社科联党建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后世博;党建联建;放大效应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0)12-0044-03

后世博党建联建,指在世博后围绕社会发展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层次推进,契合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参照世博和其他党建联建经验,进一步构建跨体制、跨领域、跨行业大党建格局,进一步提升党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贡献度”。

一、党建联建的理论和实践积累,为后世博党建联建提供借鉴及启示

(一)开放式党建联建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作为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创新的党建联建,起始于上海并在全国推广。它整合组织和社会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在筹办、举办世博会的过程中,形成了世博党建联建模式,即在党的领导下,最大限度整合跨体制、跨领域、跨行业、跨地区的各方党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源,全民动员,凝聚力量,把党的执政智慧融入迎博办博工作的方方面面。在世博党建联建等综合因素的推动下,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办博承诺已变为现实。

(二)多样式党建联建经验积累的“三大借鉴”。一是体制机制借鉴。后世博党建联建在组织体制上可借鉴扁平化协同合作体制,使党建工作变体内循环为融入社会大环境循环。在工作机制上可借鉴日常工作机制、沟通联系机制、宣传工作机制、“三服务”(党的上级组织为基层组织服务、党的基层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都为群众服务)机制、“三凝聚”(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机制、问题协调处置机制、矛盾化解机制等。二是形式内容借鉴。后世博党建联建在形式上可借鉴涵盖建设工地、旧区改造基地、动拆迁基地、社区管理、物业管理、“两新”组织、经济开发园区、商务楼宇、城乡联合、部队与地方等形式的党建联建。在内容上可借鉴世博等党建联建在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上的“五个结合”(党建联建与围绕中心工作推进目标任务相结合,与学习、宣传和践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相结合,与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相结合,与以基层党组织带动基层各类组织建设相结合,与开展服务人民群众、改善民生活动相结合)。诚然,不同工作范畴的党建联建,其形式和内容选择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有共性,即联建各方党组织站在同一平台上,围绕共同项目任务、共同发展需求、共同时间节点,联手合力推进。三是方式方法借鉴。后世博党建联建在方式方法上可借鉴的有:(1)民意征询法。在联建项目进展中,党组织主动邀请群众参与,广泛征询意见和建议,有益于密切党群关系,改进和完善工作。(2)一线工作法。党组织任务在一线落实、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创新、力量在一线凝聚,为联建项目平稳有序运行提供思想和组织保证。(3)“三个导向”法。在服务世博等大党建工作中,实施问题导向,即党组织和党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逐一摸清问题,分析研究和设法解决;需求导向,即发现问题后,找准基层、一线和群众的需求;项目导向,即围绕民生和建设等各类主体需求,通过项目化办法逐一突破。该工作法由浦东新区率先提出并推广至上海大党建等工作领域。(4)“五联”工作法。包括:联系,即党组织主动联系基层、群众,办法和措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联动,即围绕交叉地带中问题实施各方联动;联建,即在某个具体项目上合力建设;联合,即聚焦工作重点、热点、难点,联合整治整改;联体,即党政工作、党群工作及相关社会工作一体化。“五联”在党组织和社会资源整合上聚力、聚心、聚智,强势推进工作。(5)网上工作法。党组织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特点,主动利用网络、手机短信、QQ群以及虚拟社区网络空间等信息传递方式,实现管理方式上的扁平化和动态化,如开辟“网上党建园地”等。它们都从科学的方法论出发,走群众路线,有利于推进联建项目。

(三)创新式党建联建的理论和实践启示。一是理论层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中,党建理论内涵丰富。党的十六大提出:“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在建党89周年前夕又要求:“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把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要进一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找准基层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关于基层党组织的“覆盖论”、“作用论”、“带动论”和“实效论”等一系列党建理论学说,在客观上不仅助推各类党建联建的创新实践,而且为后世博党建联建指明了方向。二是实践层面。党建联建采取“建、联、挂、派”多种方式,在服务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中,提高党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作用力”和“贡献度”。这启示后世博党建联建在践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中有更大突破、更大作为。三是制度层面。基层党建联建在创新体制机制中,形成了联席会议制度、“一事一议”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目标责任管理制度、评估考核制度、工作交流制度等。这些既有创新内涵、又有可操作性的制度,为后世博党建联建进入常态化运行提供了现行范例。

二、党建联建在后世博的着力点,形成三个“放大效应”

(一)在党组织全社会空间覆盖上形成“放大效应”。基层党组织全社会覆盖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党建联建组织设置的覆盖。尽管目前它在社会空间中有一定量的覆盖,如浦东新区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基本形成了以党建联建为主体的大党建格局。但就全社会而言,党建联建的覆盖率并不很高,有不少地方和领域尚属空白。因此,后世博党建联建首先应当在社会空间覆盖上形成“放大效应”。一是工作区域:从区域、行业、领域的“试点型”、“重点型”向以点带面的“覆盖型”延伸。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党建联建形态越来越被社会认同,诸多区域、行业、领域纷纷建试点、抓重点,但除此之外,党建联建尚未在同区域、同行业、同领域更大范围内形成“滚雪球效应”。后世博党建联建可以从实际出发,在“试点”、“重点”先行的基础上,尽快以点带面、开拓空间。二是空间范畴:从现有覆盖空间向不同区域、体制和领域空间拓展。后世博党建联建以共同目标、共同责任、共享资源为纽带,可以向更大空间的不同社会领域、不同经济成分、不同组织体制以及城乡区域拓展和延伸,形成区域、行业、单位党组织之间的互联、互补、互动格局。三是结构分布:从多样式、小规模党建向大系统党建格局集聚。一定范畴的区域型党建、交叉地带型党建、条块结合型党建,都可以视作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党建联建系统,其中涉及的子系统或专项党建联建形式,都可以纳入其对应的党建联建大系统。这样强化功能优势,提升党建联建的层次。

(二)在党的工作“落地”上形成“放大效应”。在社会发展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后世博党建联建的工作,也应当在遵循党建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相应地转变“落地”,以促进其“转型”、“转变”。一是工作方式从“务虚型”、“虚实结合型”向“求真务实型”转变。在后世博党建联建工作中,要转变“党建工作是虚事”的传统观念,改变过去有的党建联建“只是开开会议,搞搞活动,送送温暖”的行为方式,将党建工作和党的中心工作结合“落地”,善于运用外向型党建活动方式和创新工作方法,协调解决社会各利益群体(包括新的社会阶层)矛盾,服务和改善民生,推进联建项目。二是工作重心从“重量型”向“重质型”转变。有些地方党建联建一般比较注重工作进展中投入的“量”,如活动次数、参与人数、投入状况,以及上级领导的关注度,对其有效性重视不够,导致开展活动“热热闹闹走过场”。而世博党建联建以组织体系和主题系列活动覆盖,更以其党建工作和活动质量取胜。后世博党建联建既要注重工作过程,更要注重工作结果;既要注重各类资源的投入,更要注重投入后的产出;既要注重增“量”,更要注重增“质”。在提升党建联建内涵式发展的质量中,尤其要强化党的政治目标、政治功能、政治引领,防止党的工作“边缘化”。三是工作制度从“规范型”向“科学型”转变。应当立足联建项目工作实际,有效开发和利用制度资源,使工作制度精细、准确和便于操作,并从“常规型”向“特色型”转变,从“短视型”向“长效型”转变。

(三)在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辐射上形成“放大效应”。后世博党建联建伴随着党组织和党的工作的覆盖,以全党“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更趋于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上辐射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一是角色定位从“配角型”向“主体型”转变。党组织是党建联建的责任主体,而党员则是党组织的主体。但在现实党建联建中,有些受指派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往往把自己定位于“配角”,这一思维定势影响其主体作用的最大值发挥。后世博党建联建在角色定位上,从“配角型”向“主体型”转变,可以强化党组织和党员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激活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组织结构从“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在初期试点工作中,有的临时党组织在“临时观点”影响下,把党建联建当作“软任务”,参与力度偏小,活动内容偏少,工作合力偏弱,使组织结构呈“松散型”。随着各级党组织思想认识到位,党、政府和社会对党建联建关注度的增加,党建联建正在呈现“要我联建”变“我要联建”,“软任务”变“硬任务”的态势。后世博党建联建组织结构顺应这一趋势,从“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将会使党建工作重心下移、目标明确、活动有序、协调推进,联建项目更有感召力、凝聚力。三是作用力点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强化服务功能,即服务中心重建设,服务大局重一线,服务对象重群众,服务措施重民意,服务载体重多元,服务方式重透明,服务内容重实事,服务结果重实效,不断破解联建项目中的“多元方程”。

三、党建联建在后世博中的放大性探索,有利于拓展党执政的“三大价值”

(一)拓展自身价值,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后世博党建联建通过社会覆盖、党的工作“落地”、党组织和党的作用辐射的“放大效应”,可以拓宽党建在社会空间、工作空间、活动空间和发展空间的新领域。党建联建根植社会最基层、第一线,通过开展工作――发现问题――采取对策――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激活两个主体(党组织是党建联建的责任主体,党员是党组织的主体)功能作用的潜在能量。同时有利于按照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以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以科学的理念和态度求真务实地开展党建工作,并在第一时间直接接受社会实践和人民群众的检验,使之向党建工作科学化标准靠拢,进而提升党在基层以党建科学化水平为重点的执政能力。由此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二)拓展社会价值,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多次社会转型的历史表明:越是社会转型,越要体现执政党的管理和服务社会功能。在持续较长时间、较大规模、较多变革的社会发展转型中,旧的矛盾积累和现实新的矛盾会交织凸显。分布在社会各区域、各行业、各领域的后世博党建联建,通过以党的执政资源带动社会资源的整合,创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途径,妥善协调和处理社会各类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甚至突发事件,构建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社会“转型式+和谐式”发展。由此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地位。

(三)拓展惠民价值,实现党执政的建设使命。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二二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这是党在现阶段的执政使命和首要任务。它表明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改善民生、惠及于民,而做大经济“蛋糕”,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世博会后恰逢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启动和实施阶段,主要依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来发展经济,上海加快“四个中心”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后世博党建联建可以延用和发展建设工地、“两新”组织、经济开发园区、商务楼宇等党建联建形式及内容,切入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诸多“结合点”,扩大党建的“经济绩效”。同时在联建工作中,关注和服务民生,联建成果让人民群众共享,追求民生的“实事效应”。由此逐步完成党“执政为民”理念下建设小康社会的执政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