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案(精选5篇)

  • 荷花教案(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园林植物首先是一种自然美的象征,而造园的初衷从最根本上讲是为了获得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在这个较低的物质层面需求上,植物对营造、美化、优化生活环境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物对环境的绿化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并且非本文的关注点,在此不做赘言。就像…

荷花教案(精选5篇)

荷花教案范文第1篇

中国的园林历史悠久,现存的园林中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最为典型。这两者也并非泾渭分明,北京的紫禁城的设计者就是苏州人蒯祥,建筑工匠也多为苏州香山帮工匠。清朝的皇帝(以乾隆帝为典型)也多次巡幸江南,回到都城后,将大量江南的景致移植在皇家宫苑中,而江南园林也因为接驾而染上了几分皇家的威严。

但是,正如前文所述,园林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园林的构成要素也不外乎山水、花木、建筑以及一些起着点睛作用的匾额、书画等。在这些建筑要素中,花木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古代的工匠们就已经知晓“雕梁易构,古木难成”的道理,他们在造园时,会特意为古树留出生存空间,那精心栽培的花木因着它所承载的特殊文化意义更是园林主人的得意之作。

园林植物首先是一种自然美的象征,而造园的初衷从最根本上讲是为了获得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在这个较低的物质层面需求上,植物对营造、美化、优化生活环境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物对环境的绿化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并且非本文的关注点,在此不做赘言。就像苏州园林的精妙与妍丽不仅仅在于亭台楼榭的玲珑精致,更在于蕴含在那一道道扶栏、一块块花窗中的文化意味。植物在中国园林中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载体,一种精神寄托。无论是作为自然中真实的生命实体还是作为雕梁画栋的装饰纹样,它总是负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与丰盈。植物在园林中,尤其是作为纹饰时,通常还含有古人朴素的甚至带着几分烟火气的祝愿和祈福的意味。这在皇家园林中极为常见,其实,江南园林的园主们在一边标榜清风明月,与谁同坐的同时也祈求着俗世的幸福和荣耀。再者,“意在文先”园林中花木的栽培在一定程度上寄寓着园主的哲学思想,当然这其中不无儒释道三家的精神体现。各种不同的园林以及园林中不同的地点在选择植物时都有特别的讲究。而以山水入园为自然美最突出的体现的中国园林自然不会忽视水面上植物的培植,水生植物中,莲荷花作为首当其冲是无可厚非的。

荷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象征着美丽、纯洁、坚贞。亭亭净植的荷花不仅仅拥有秀颀的身躯和鲜妍的姿容,更有一种与作为阴阳中的阴的水极为相似的特性――都代表了一种女性的清丽阴柔之美。这在有着以“香草美人”寄寓人生抱负的传统的中国,是很符合封建士大夫,尤其是其中怀才不遇者的心态的。而荷花又称水芙蓉,其与许多花放置在一起,都能通过谐音这种修辞寄托人们的美好的愿望(如其与牡丹一起,暗示了“荣华富贵”)。这就使得荷花在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中都可以被广泛运用。而魏晋以降,作为佛教象征的荷花又融入了佛教的意蕴。“佛教以淤泥秽土比喻现实世界中的生死烦恼,以莲花比喻清净佛性”①于是莲花又加上了佛土洁净神圣之物的光环。有趣的是,在道教中荷花同样被奉为圣物,道教八仙中的何仙姑手持的法器就是荷花。所以,荷花又是中国文化中三教共赏之物。

正是因为荷花有着端妍秀丽的姿容和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荷花的身影在各式园林中成为常见的符号。下面,笔者将对作为植物实体的荷花同作为装饰花纹的荷花的作用和内涵进行一些浅析:

一、作为植物实体的荷花的作用和文化内涵

(一)江南私家园林中的荷花

通常,江南私家园林的主题是归隐,是官场失意的文人性封建士大夫离开政治舞台后凭借丰厚殷实的家财营造的修身养性之所。但中国的隐者们很难走出世世代代的儒家教育根植的“入世”思想,于是归隐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带着一些等待“机遇”再次降临,“东山再起”的期盼,所以在修筑他们的外化的精神家园时,不可避免的会受其影响。而荷花清芬馨香,端妍秀丽,恰好是“香草美人”的“形象代言”。其次,正如周敦颐在其极为有名的《爱莲说》中所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荷花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坚贞、纯净、不同流合污。这与中国封建文人标榜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江南私家园林的性质多为山水文人园。而中国的文人,不管失意的不失意的总是喜欢在精神上游弋于儒释道三家之间,于是,在自己的庭园中栽植些荷花,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体现这样的精神。

匆匆一瞥,就可以发现风风雅雅的江南私家园林中有太多的景致为荷花而设。在江南园林中的建筑名和匾额中多处有荷的影子,拙政园中有芙蓉榭、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听雨轩、留听阁;狮子林中有双香仙馆(荷香与梅香),怡园有藕香榭,耦园中有芰梁、浮红漾碧。艺圃的主景是荷花池,而湖州的小莲庄直接以莲为名。

(二)北方皇家园林中的荷花

中国的皇家园林主要留存在北京,承德的避暑山庄也是皇家园林的经典。虽然北方的气候并不像南方那样润泽,水域不像江南大地那样密密匝匝,但皇家的气派到底不像归隐了的文人仕宦,那种“移天缩地在君怀”的豪放是那个私家园林主人都没有实力可以做到的。

皇家园林中自然不能缺少牡丹、石榴这类富贵吉祥花。但皇帝也同样标榜清高雅洁,为君者必先为君子,君子的修养又不能离开外化的物质形式,于是荷花在皇家园林中也依然备受恩宠。再者,清朝的皇帝,多喜欢参禅,且不提几次要剃发修行的顺治帝,就是康乾盛世中的皇帝们也都喜欢在理政闲余奉佛理香,所以荷花在皇家园林中也是佛教清净地的代言人。而荷花的谐音“合”与“和”也恰巧可以反映君王希望天下一统,盛世清平的愿望,例如“河清海晏”的取名,就与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荷花在古代与嫁娶生育也不无关系,“并蒂同心”、“连生贵子”、“百年好合”、“和和美美”、“鸳鸯戏荷”等词语都与荷密切相关,而皇家对子嗣的重视又远远重于普通人家,所以荷在皇家园林中是颇为吉祥的象征物。综合以上理由,皇家园林中又怎会缺了荷的身影?在号称“集天下胜景于一园”的承德避暑山庄,御题前后36景中就有四处与荷有关,即“曲水香荷”、“香远益清”、“观莲所”及“冷香渡”。

二、作为装饰纹样的荷花的作用和文化内涵

作为泱泱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中国总是不缺少能工巧匠,他们是智慧勤劳的古代中国人民的杰出代表。中国的雕刻、铸造工艺历史悠久。从夏商周到民国,雕刻工艺品中杰作颇丰,无论是石雕、金属镌刻还是木雕,中国雕刻的精细繁复都是首屈一指的。早在周代的青铜器和陶器上,荷花作为纹饰就已经存在。在当时的建筑装饰、雕塑工艺、生活器皿上,荷花是最常用最美的图案纹饰和造型。

在中国的园林中,荷花纹样的装饰处处可见,一来是因为荷花本身的造型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再者荷花的寓意深受中华民族的喜爱。宋代李诫编纂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经典著作,在其中专讲装修的章节中,他多次讲到荷花纹样的运用,可见荷花纹样在古代园林中的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

在江南园林中,荷花图案的漏窗、花窗以及雕刻、地铺数不胜数。一柄荷叶与一朵荷花组成的图案寓意“一品清廉”,象征居高位而廉洁自爱;荷莲、童子、鲤鱼组成的图案暗含“连年有余”之意;喜鹊和莲叶或莲蓬组成的图案包含着“喜登连科”的祝愿;由荷、盒、灵芝组成的图案寓意着“和合如意”。而在古人祝福四季安康之时,荷花是夏季最典型的植物,所以在“春安夏泰秋吉冬祥”这样的祝福中,人们一定会以荷花作为夏季的代表。

在北方的皇家园林中,荷花的纹样也很常见,尤其是在一些寄寓着祝福含义的处所。就连摆设上也多有荷花的图案。明清两代的皇家青花和彩瓷多以“八吉祥”为图案,所谓“八吉祥”,是指佛教的八件宝物,即宝轮、法螺、宝幢、伞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至于有关婚嫁以及天下太平寓意的荷花纹饰运用于荷花实体的栽培的意义相差不大,上文已经有所陈述,在此不做赘言。

佛教园林中,荷花纹样的运用则更为常见。东汉以后,佛教传入中国,莲花座是佛祖的坐坛。因为传说佛祖出生地多植莲花,宣教时也时常手持莲花,而其弟子多效仿,所以莲花在佛教界象征纯洁、清净。在佛教建筑中,须弥座、塔幢、柱础、藻井、瓦当等处多有莲花纹饰。

荷花作为中国古代十大名花之一,被誉为“静客”,《华严经探玄记》中称:“如莲花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②由此可见,荷花是中华民族久爱之物,是中华文化中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作为中国艺术集大成者的园林,自然是不会与这样的文化符号失之交臂的。

参考文献:

[1]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

[2]曹林娣《静读园林》

[3]陈从周《园林清议》

[4]居阅时《庭院深处――苏州园林的文化涵义》

荷花教案范文第2篇

【教学案例】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片断:

师:这一池香气袭人、姿态各异的荷花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作者深深陶醉于美景之中,忘了自己是谁,身在何处。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再来美美地欣赏、感受一番。请同学们边看插图,边听录音,再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出示一张放大的荷花图,在柔美的音乐声中播放第四自然段录音)。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我看着池塘里的荷花越看越着迷,怎么也看不够。

生:我仿佛来到了童话世界。

生:我看到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风一吹就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把小鱼和蜻蜓都吸引来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在这么美妙、神奇的境界中,你最想干什么?

生:我想画一幅画,画出荷花的多姿多彩。

生:我想唱一首歌,歌唱荷花的美丽动人。

生:我想跟荷花仙子一道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生:我想吟诵一首小诗,赞美荷花的美丽、纯洁。

生:我……我真想变作一朵荷花。

师:(惊喜地)想得真好,同学们,你们也想变作一朵荷花吗?

生:想!

师:(播放一段轻柔、富有幻想的音乐,把一个荷花娃娃头像贴在插图荷花丛中)同学们,现在你就是一朵荷花,站在荷花池中,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请大家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练说)。

生:我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下,一阵微风吹来,一池的荷花都跳起优美的舞蹈,池水叮叮咚咚地流着,像是为他们伴奏,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他们一道翩翩起舞。

生:温暖的阳光照在我身上,舒服极了。一阵微风吹来,我掀起用荷叶做的筒裙,跳起了欢乐的舞蹈。风停了,我静静地站着,抬头往上看,看到一只只蜻蜓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是那么快活;低头往下看,一条条鱼儿在我脚底下游来游去,好像在捉迷藏。

生:我在微风中和荷花姐妹们一道轻轻慢舞。风过了,我们停止了舞蹈。这时,一只蜻蜓飞过来,自豪地对我说:“荷花姐姐,今天清早,我和兄弟姐妹们消灭了许许多多的害虫,心里真高兴呀。”话音刚落,小鱼儿连忙游过来说:“荷花姐姐,昨天晚上,月亮那样亮,池子里静悄悄的,我甜甜地睡了一觉,还做了一个好梦呢……”

师:(满意地)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说得又那么有声有色,连老师都被深深感染了。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学生配乐朗诵这一段)

师:小朋友,昨天我们去野外看了野花,野花有许许多多,有各种美的色彩,也有好的品格,你们觉得那一种野花最美?

(学生说出五种野花,由于时间关系,师生商定本课只说蒲公英。)

师:谁先来说说蒲公英的美呢?

生1: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野花,无论在什么地方,它都能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小花。

生2:蒲公英的花像小,又像小小的向日葵,蒲公英给它的孩子们每人一把伞,让风伯伯把它们带到四面八方,在土壤妈妈的怀抱里,生根发芽。

生3:我仿佛变成一粒蒲公英的种子,跟着风伯伯飞过小河,飞过高山,飞到日月潭,给台湾小朋友带去大陆小朋友的问候。

生4:我是一粒蒲公英的种子,妈妈给我一把伞,风伯伯把我带到小河边的一块空地上,我就在那里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

……

反思这一课例片段,教者通过情境设问,层层追问,拓展提问,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促进了语文课堂的有效生成,有效提问让学生走近文本,走进了文本,并走出了文本。

一、问――让学生走近文本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在《鲜明的个性及理论依据》一文中指出:“情境教学正是通过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对优美的或丑恶的,崇高的或卑劣的,愉悦的或悲伤的种种不同事物、现象,作出肯定的或否定的评价,体会到自己所表现的爱与憎,满意与讨厌的态度。”课例中,教者首先通过挂图、音响等手段,让学生在感知美的意境后发问:“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一幅挂图,一段音乐,一个提问,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对文本产生了兴趣。于是学生们看到了“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风一吹就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把小鱼和蜻蜓都吸引来了”的情景,因而发出了“越看越着迷,怎么也看不够”,“仿佛来到了童话世界”的感受。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必须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精心的梳理、筛选和整合,独具匠心地创设好与教材相吻合的鲜活的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走近文本,形成情感体验。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文本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问――让学生走进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此案例中,教者没有过多地讲解,而是通过由浅入深的提问,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理解文本。教者首先让学生说感受,然后问学生“最想干什么。”这时,学生们想“画一幅画”,“唱一首歌”,“吟一首小诗”来赞美荷花的“多姿多彩”、“美丽动人”、美妙“纯洁”,甚至“想跟荷花仙子一道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接着,教者又提问:“同学们,现在你就是一朵荷花,站在荷花池中,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此时,学生们完全进入了文本。于是,学生们入神地看,大胆地想,尽情地说。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了自由释放,思维活跃,各抒己见。于是课堂上呈现出可喜的生成:“叮叮咚咚”的池水“为我们伴奏”;“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他们一道翩翩起舞”;“一只只快活的蜻蜓”,“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告诉我,他和兄弟姐妹们消灭了许许多多的害虫”;“一条条鱼儿在我脚底下游来游去,好像在捉迷藏”,“告诉我,昨天晚上,月亮那样亮,池子里静悄悄的,他甜甜地睡了一觉,还做了一个好梦呢……”教师一层进一层地追问,巧妙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作品中的动植物对话,想象文中角色,引感共鸣,因而学生由“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由初步感知到大觉大悟,所以才有了浮想联翩、畅所欲言、妙语连珠的课堂生成。

三、问――让学生走出文本

荷花教案范文第3篇

( 1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请根据这段话,再加上你的想象,把爬山虎的脚画出来。

( 2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 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之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詹天佑》)根据文字叙述,发挥自己的想象,分别画出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山势及开凿隧道的简明示意图。

细细比较、口味上面两道题,有三个显著特点值得借鉴。

其一,围绕教学目标,注意导向性。

  “对学生的评估,要有得激励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的发展”。两道题正是基于上述目的,以新大纲和课本所确定的要求为内容,做到教什么考什么,怎么教就怎么考。《爬山虎的脚》课题点出了重点,“预习”“思考 . 练习”都要求仔细研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詹天佑》一课着重讲了京张铁路修筑过程中“开凿隧道”等几处关键工程的施工情况,表现詹天佑的智慧和才干,突出了他“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新大纲重新审定的人教版教材,不约而同地新增了“画爬山虎的脚”和“画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示意图”的练习题。编者的意图达成度如何,教学中如何改进和完善,考查一下学生画得怎样便一目了然了。

其二,重视语言感悟,注意思考性。

  “阅读分析”的考查重点是了解和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包括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上述两道题虽然是笔试题,但是一改以往机械记忆式的文字叙述和猜谜式的选填 ABC ,要求学生“画”出答案来,不过,若不认真默读,用心思考,就不能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就不能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也就不能把答案“画”正确。

题( 1 )所引的 4 句话,依次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形状——“枝状”“六七根”“细丝”,颜色——“嫩红”。忽略哪一个细节都会出错。题( 2 )所引的 4 句话采用对比的方法介绍了两个隧道不同的施工方法,因为居庸关“高”,所以采用的方法是“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因为八达岭“长”,所以采用的方法是“中部凿井法”。山势的不同特点和开凿的不同方向都要正确地“画”出来,如果不能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也是不行的。

其三,体现学科沟通,注意综合性。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要求“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从这个意义上看,两道试题不失为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有益尝试。“画”答案的方式,既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又使学生意识到掌握绘画的基本方法,提高给水平也是不容忽视的。除了共同涉及的美术学科以外,题( 1 )还沟通了“语文”与“自然”的联系,通过画爬山虎这种植物加深了对“茎”“叶”“叶柄”这些植物学名词和知识的理解;题( 2 )则把“语文”和“地理”,乃至建筑学的一些知识联系在了一起,“山势”“隧道”“凿井”这些不容易的词读读、想想、画画就明白了。 【案例】

课件展示“池塘里的荷花”,让学生初步感受满池的荷花千姿百态,生机蓬勃,在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形态之美。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谈谈欣赏荷花后的感受。

生:我看到荷花很美丽,真想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飞到荷花池中。

生:荷花太美了,看着看着,仿佛自己也成了一朵荷花。

……

师:课文哪一段具体地写出了荷花的美?

(生答第2自然段)

(出示段,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抓住“挨挨挤挤”读懂了荷叶很多。

生:明明是写荷花,为什么还要写荷叶呢?

生:荷花在绿叶衬托下会显得更美。

生:我一边读一边想象,知道荷花已经开了不少,而且荷花的形态很多很美。

师:荷花那么美,你能读出它的美来吗?

生:我还会加上动作呢。(生一边读一边加动作,非常生动、形象)

生:老师,“冒”可以换成“伸”吗?

师:你真会读书。你们说说“冒” 换成“伸”,好不好?

生:“伸”的意思是舒展开;“冒”是向外透,往上升。我觉得在这里用“伸”不够恰当。

生:我觉得用“冒”字好。因为“冒”写出荷花的动态美,还让人感受到荷花奋发向上的精神美。

师:荷花如此娇艳动人,你想用什么方法再次感受荷花的美呢?

生:我想用笔把它画下来。

生:我想配着音乐美美地朗读。

……

【反思】

荷花教案范文第4篇

圣洁的荷花

在古人的眼里,莲花与荷花是不分的,名称经常互用。高雅、圣洁是荷花特有的品格,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性深受赞赏。宋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以莲花自喻,抒写自己不肯同世俗同流合污、清高孤傲的品格。画家们也因此爱上荷花,它一年四季、一天四时的变化,都被赋予了拟人化的吉祥含义。

俞致贞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富盛名的画荷名家。她专门表现荷花盛开的欣欣向荣的意境。1937年,为了向前人学习画荷花的经验,她人故宫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临摹研究历代名画;1946年,她再拜当代画荷名家张大千为师。1971年至1984年,她花费13年的时间为钓鱼台国宾馆绘制巨幅工笔花鸟画,其中荷花为主要内容。1983年她还为中南海紫光阁绘制了巨幅作品《荷塘清趣》。如今,俞致贞的荷花早已成为学习画荷花的典范,是临摹的范本。

李魁正是俞致贞的学生,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形成了鲜明的画荷的个人风格。他的学生们都知道,他从来不在课堂上画荷花。他说: “荷花的圣洁不容俗人去玷污,在课堂上随随便便画荷花是对荷花的大不敬。”每次准备画荷花前,他都会沐浴更衣,再把画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燃上一炷檀香,再放上一益轻柔的古琴曲,静静地坐下来闭目消除杂念,然后他才开始展纸研墨。《瑶池素葩》堪称他荷花创作的代表作。画面上清风拂过,翻飞的荷叶簇拥着朵朵婀娜的白荷花。在这幅作品中,李魁正使用了很多非中国画的技法,像法国新印象派那样一笔笔点出形象,有些地方甚至在颜色没干时用嘴吹干。为达到预定的效果,他认为可以不惜使用一切手段。

残荷独特的审美价值,早就被古人所认识,在古代就有专门善于画残荷的画家。清意画名家朱耷就是人们所熟知的一位。他的残荷作品构图奇特、意境萧疏,总是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荷花小鸟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狭长的构图,残破瘦弱的荷叶加上孤零零的怪石上的一只小鸟,翻着怪诞的白眼。作为一生逃亡、在深山中隐姓埋名、对新王朝痛恨又回天无力的前朝皇族,他只能在作品中通过残荷这种意象抒发其复杂的心情。

同样是画残荷,晚年恰逢新中国盛世的齐白石并不像朱耷那样以此宣泄对世态炎凉的愤恨。在他的作品《残荷》中,荷叶已经残破殆尽,只剩下疏密有致高高扬起的莲蓬,以表达丰收的喜庆含义。

也许因荷花曾是神佛宝座的专用材料,本身也具有佛性,所以很多人用枯黄的荷叶象征涅。唐朝大诗人杜牧在他的《秋夕》中写下了“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句,这种意境经常被后代画家所表现。女画家贾冕经常以残荷为题作画,并题为“留得金身听雨声 ”,或者直接题“涅”。

富贵花牡丹

牡丹的雍容大度、风姿绰约和千娇百媚深受人们喜爱,有“国色天香”的美誉。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更是钟情牡丹,著有专门讲述牡丹种植的《洛阳牡丹记》。“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为之狂”,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对牡丹的痴迷程度。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牡丹与荷花对比说: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因此,古代皇家和高官家里到处都装饰着牡丹的图案,满族贵族妇女头饰上就是一朵大牡丹花。

象征富贵的牡丹,与其他花卉鸟类组合会给画面添加更多美好的寓意。例如,牡丹与海棠花组合称为“满堂富贵”,与芙蓉花组合称为“荣华富贵”,与白头鸟组合成为“富贵到白头”等等。画牡丹几乎是每一个花鸟画家的必修课。有不画牡丹的画家,到晚年穷苦潦倒时作诗感慨:“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真正想把牡丹花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于非在写生时发现,春天牡丹花盛开时是画花头的好时机,其雍容华贵尽收眼底。但这个时候花的叶子稀稀落落+分单薄;但是到了夏天,牡丹的叶子完全长大,色彩碧绿油润,硕大而磊落,可惜的是这时花却早已凋谢。另外,夏天浓密的叶子把枝干全部遮蔽,画出来的只是满满一大堆绿叶;而到了秋天,一部分叶子脱落,枝干若隐若现的时候却很有画意。经过多年研究,他创造性地打破时间的限制,把春天的花头、夏天的绿叶和秋天的枝干,组合在同一幅画上,把牡丹的富贵之气最大限度地呈现出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王道中是于非的学生,由于他姓王又善于画牡丹,所以得了“牡丹王”的美称。王道中自幼在皇城根长大,每到牡丹盛开的时候都到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写生。老师一生画牡丹的经验都被他学到手,正当他要在美术界大展鸿图时,却被划成分子,背着大捆的牡丹画稿来到偏远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印染厂接受“再教育”。立志当大画家的他在工厂设计被褥和枕头上的图案,开始让他难以接受。但十几年过去了,他意识到牡丹从来都是大雅若俗的花,文人雅士爱它,普通百姓更爱它。经过多次修改,他适应广大市民的审美要求,成功地把他的作品运用到印染上,设计出一批又一批花色靓丽的牡丹图案面料,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几乎每个家庭用的被面部有王道中设计的红底粉色大朵牡丹花图案。王道中虽然没能在创作上超越他的老师,但他把工笔重彩牡丹画法与工业印染相结合,并把此法推广传播,确实功不可没。

为了表现牡丹的富贵气息,画家们绞尽脑汁。张大干就觉得硕大的花头和艳丽的色彩还不足以完美地表现富贵,于是在画完的花头上用纯金做的颜料勾上金线,作品挂在墙上,金光灿灿。

李魁正仍不满足于勾金线的做法,他借鉴西洋水彩画的技法和现代构成技术,把牡丹的固有色彩完全改掉,全部用金黄色渲染,彻底做成了富丽堂皇的《金牡丹》。当年老师教李魁正的构图方法是网格状的,花头、叶子、枝干各自在画面上占有一部分位置,使看画的人没有明确的视觉中心。受到宋人花鸟中《出水芙蓉》的启示,李魁正把枝干省略掉,只画一朵大花,再用一部分叶子陪衬,这样一来,因素单纯明了,让人一目了然。此外,他用一种像太阳发光一般的放射形构图来处理《金牡丹》,终于获得了成功。

忘忧萱草

在中国画中的萱草,不是跟太湖石组合就是跟松树组合,还常题写着“忘忧草”或者“宜子孙”等字。这是因为,有两千多年栽种历史的萱草被认为是一种具有魔力的草。《诗经》中记载,古代有位妇人因丈夫远征,遂在家里栽种萱草,萱草的花朵金黄耀眼,又是可以食用的美味,妇人借此解愁忘忧,从此世人称之为“忘忧革”。西晋人张华在《博物志》中说: “萱革吃了能使人欢乐忘记忧愁,女人怀孕时佩戴此草必生男孩。”因此,萱草又叫“宜男草”或者叫“宜子孙”。

荷花教案范文第5篇

“荷美教育”的缘起与内涵

“荷美教育”源于儿童的天性。回到原点看教育,真正的教育从来都是“润物细无声”的。每一个学生从本性上来说,都如荷花一样纯洁无染,都具有走向优秀的禀赋。而社会环境的多样复杂,使学生的心灵或多或少地沾染了世俗的色彩,因此,守住学生心中的纯洁与美好,成为当务之急。

“荷美教育”源于学校的文化继承与创新。早在1991年,学校以“小荷”民族打击乐团为龙头的10多个社团,被全国人大常委孙起孟、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等领导以及艺术家时乐誉为“日出荷花满坛红”。2008年,学校提出“荷文化”建设,初步构建了“荷文化”体系,提出了“让学生站在学校最中心”的办学理念。2011年,学校再次梳理提升,提出实施“荷美教育”,将办学理念定位为“小荷绽放,一任天真”。在新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相继修改完善了学校的办学目标、育人目标、育人阶段性目标,“荷美教育”体系日臻完善。

“荷美教育”的内涵。我校提出的“荷美教育”思想,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包括荷花对人的素质的隐喻。我们认为人的素质美,包括形美、心美、神美。“形”是外部环境,“心”是内在修为,“神”是终极目标。荷美教育,就是以荷之品性育完美人生。荷花对教育目标的隐喻。我们选取荷花高洁、优雅、智慧的品性,作为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象征。高洁象征学生的人格,优雅象征学生的品位,智慧象征学生的学业。实施“荷美教育”,就在于让荷花的精神传承下去,用荷花的品质去感染人、净化人、发展人,坚守内心的圣洁与方向。

“荷美教育”的目标

我校提出的“小荷绽放,一任天真”的办学理念,即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儿童天性,最大化发挥自身潜能,积极、主动、活泼、可持续地发展,并像荷花一样品格高尚、顺势成长、自然绽放。这一办学理念深刻地体现在校训、办学目标、育人目标、校园精神等方面。

我们提出了校训:雅、洁、博、傲。“雅”,即举止优雅,情趣高雅;“洁”,即品性正直,心灵洁净;“博”,即博学智慧,实践创新;“傲”,即追求卓越,自信傲人。学校努力培养享受文化浸润下的品性高洁、行为儒雅、博学智慧、天性洋溢、全面发展的学生,形成了“三步走”阶段育人目标,即“小荷才露尖尖角”―“映日荷花别样红”―“香远益清”。

“荷美教育”的实施途径

“小荷绽放,一任天真”的办学理念的实现,需依托“荷美教育”这一办学思想体系,主要包括荷美育人环境、荷美教育活动、荷美教师队伍、荷美家校体系、荷美评价机制。荷美教育活动,包括多彩社团活动、数字展示平台、主题教育活动、育人目标体系。荷美教师队伍,包括家校体系、教学改革、教研活动、师德建设。荷美家校体系,包括荷香家庭、荷美社团、荷美行为。荷美评价机制,包括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

1.精心开展荷美教育活动

学校围绕“荷美教育”,整体设计、系列推进、形式多样地开展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构建育人目标体系。学校构建了低、中、高年级的阶段发展目标。每个阶段都从雅、洁、博、傲四个方面来推进,每一个方面都有具体的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低年级“莲趣”主题教育。以基本行为习惯培养,做合格“小荷少年”为重点,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待人接物及基本能力训练活动、课间文明游戏的征集活动等。中年级“藕香”主题教育。以感受学校文化,做有担当的“小荷少年”为重点,开展荷韵悠悠经典诵读、诗书画大赛、书香燕京征文、孝星评选等活动。高年级“荷韵”主题教育。以尊重教育,关注社会,做懂得自尊的“小荷少年”为重点,开展手抄报、小荷影评员、学雷锋志愿活动、“华夏绿洲”爱心捐赠活动等。

举办“荷文化节”。学校把每年5月至10月定为“荷文化节”,开展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系列活动,展示学校文化、教学、德育、艺术、生态等方面的教育成果,特别是召开隆重的文化节闭幕式。文化节为了最大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每次制定方案前全部征集学生意见,活动中学生参与率为100%。从2009年开始,我们相继举办了六届荷文化节,每一届文化节都蕴含与实践着学校的教育与培养目标。如第一届文化节,我们确立了荷文化目标,第二届文化节表彰“小荷榜样少年”,第五届文化节确定了“三步走”育人目标,第六届文化节突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突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

搭建数字化展示平台。学校网站一改单向的宣传功能,突出“荷美教育”特色,分为悠悠荷源(学校历史)、荷园趣事(重大新闻)、荷塘月色(班级建设)、荷华园丁(教师介绍)、小荷少年(作品及风采展示)五大板块。网站还突出“小荷绽放,一任天真”的办学理念,把主要空间留给班级,留给每个学生,学生们进行微博互动,进行作品展示;突出学生学习交流的互动性、激励性、创造性、可持续性。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校围绕“荷美教育”特色,整体规划、设计社团发展。学校以民族打击乐为龙头的18个社团,学生全员参与,在历届市、区艺术节等大型比赛中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小荷民族打击乐团和小荷管乐团成为“朝花艺术团”,其中小荷管乐团因成绩突出被推荐出访日本。科技社团数次被邀请参加市区科技节开幕式,并进行独立展示。

2.精心培养荷美教师队伍

教师传承荷花修身洁行、淡泊名利的品质,追求高尚情操,崇尚奉献之美。制定荷美教师标准,深化师德建设。学校制定的教师标准为“亲和、高雅、博学、进取”,以每年的师德月为抓手,制定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评选学生最爱的老师――荷华园丁。学校积极开展廉洁进校园活动,引领教师进行廉政承诺,特别是在教师节前夕,向家长下发“拒收家长礼物”的倡议。学校及时发现教师的廉洁从教的典型,大力表扬,为廉洁、文明的校园注入清新的空气与活力。

3.开设荷美校本课程

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围绕“荷美教育”陆续开发了11门校本课程,包括《我与大师一起画》《手绘荷韵》《荷花文化史》《荷花诗词鉴赏与诵读》《荷花种植》《新荷网站制作小专家》《荷韵筝情》《舞动小荷》《小荷健美操》《赏荷品荷》《绿色生态在日坛》。这些课程分布在不同年级,采用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施。学生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获得了主动的、全面的发展,亲自动手水培荷花美化环境、研究改造校园土壤生存环境、设计屋顶花园;亲自动手制作LED灯,设计学校风能、太阳能开发方案。这些独具特色素养的校本课程,这些看得见、触摸得到的“文化”给养,不仅让丰富的课程价值得以更好地彰显,更塑造了与众不同的性格,积淀着学生自身的素养。

4.构建荷美家校体系

文化是在互动中形成的,活动是师生、生生、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人际间进行交往、互动的平台。以下是我校低、中、高年级家校活动设计。

年级 阶段任务 家校联动 社区结合

低年级 “荷美”行为 文明礼仪培养

自理能力训练 志愿者服务

中年级 “荷美”社团 家长自办特色社团 心理周、科技周

高年级 “荷香”家庭创建 “荷香”家庭创建 学雷锋志愿活动

5.完善荷美评价机制

每一位师生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与精彩。评价是一种工具,实现每一位师生都精彩,一定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导向上,学校注重长效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学校会在每年的荷文化节上隆重表彰学生、教师、家长层面的先进典型,在新年庆典中揭晓“荷园十大新闻”和“荷园十大感动人物”。丰富、多元、开放的“荷美教育”评价体系,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热情,一大批优秀的师生脱颖而出,成为学校争相学习的典范。

“荷美教育”的实施效果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学校为学生举办个人作品展、个人风采展,尽显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学校文化节、体育节、读书节、尊师节、爱生节、科技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等重大活动与节日学生100%参与。学生们在体验实践中不断激发潜能,释放自信;主动发展,充满阳光;全面发展,学有特长;个性张扬,快乐成长。“荷美教育”浸润下的学生品行高雅、精彩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