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机构试用期工作(精选5篇)

  • 教培机构试用期工作(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环球》杂志的2009大学生职业倾向调查的结果显示:国内73所重点高校25000余名大学生中,今年选择政府机构、公共服务部门的学生呈迅速上升趋势,超过了30%。今年合格的报考人数已经超过146万,比去年增加41.7%。而国家机关提供的职位是1.5万,只比去年增…

教培机构试用期工作(精选5篇)

教培机构试用期工作范文第1篇

应届毕业生无论继续学业还是选择就业,年底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它也是面向毕业生的培训市场最火热的时候。中央民族大学研三的学生陈晓(化名)最近被毕业论文搅得心烦意乱,因为她一直希望能够专心地复习以备战11月底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简称“国考”)。事实上,她的同学们在一年前就已经开始准备“国考”了,还在暑假的时候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培训。陈晓并没有报名,

“初试上课效果的好坏无法鉴定,而且现在的网络很发达,有相当多的信息都可以从一些论坛或者群里得知。”她告诉本刊记者,“如果能够通过初试,也许她会花上一万块报一个面试保过班,因为培训学校给出的承诺十分具有诱惑力而且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以退款90%。”

《环球》杂志的2009大学生职业倾向调查的结果显示:国内73所重点高校25000余名大学生中,今年选择政府机构、公共服务部门的学生呈迅速上升趋势,超过了30%。今年合格的报考人数已经超过146万,比去年增加41.7%。而国家机关提供的职位是1.5万,只比去年增加10%,使得今年的“国考”培训市场火爆程度空前。

但是,外企的应聘者之间的竞争并没有因此减弱。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了610万,比2008年的559万多出51万。同一份调查还显示:约有三成的大学生坚持首选外企。这虽然与中国青年报于2008年统计的42.4%相比。少了12.4%,但外企作为最佳雇主的地位依然没有改变。在相关部门统计的最佳雇主50强中,外企占了32席。外企面试培训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同样具有诱惑力。“如果价格公道而且保证效果的话,我当然愿意参加外企面试的培训,毕竟外企的薪金和发展机遇都十分诱人,但是身边目前还没有人参加过这种培训”陈晓说。

面试,考察什么?

“你还有几天参加面试?”本刊在调查京沪两地的三家外企面试培训机构时,这是对方的第一句问话。

“我们需要你提前一周预约,准备个人和企业的相关材料,然后有专门的面试辅导老师做3个小时的一对一辅导”。北京一家不知名的外企面试机构告诉本刊记者,他们已经做外企的面试4年了,一直没有公开做宣传推广,只采用朋友介绍、口碑传送的方式,甚至机构都没有正式的名称。虽然这种经营方式低调,但每年来参加培训的人都不少,超过三分之二是在职人员。

“规模这么大是因为我们的培训很多都是或曾经是外企的HR。一对一的培训师都是外教,他不仅能够帮你迅速提升面试的技巧还能锻炼外语听说能力。”

成立于2009年初的北京未来国际英语学校也看中了外企面试的商机,开设了“不多于5个人的面试培训班,一期收费1288元。培训的时间只有不到十个小时。一对一的外教面试培训,每小时260元。招生的对象主要是在职人员,只有少部分学生。面试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修改简历、职业规划与面试技巧指导。外教都曾经是外企的面试官或者对企业相关行业非常熟悉的专业人士”。

北京的两家培训机构都提出了自己的特点:外教的指导。对此,上海清漪英语培训中心的工作人员不以为然。她告诉本刊记者:

“培训机构请不来真正的外籍面试官,而且外教并不熟悉中国的求职人员的特点。外教在面试培训这块没有优势。”“我们这里针对外企面试课程的培训,即有不超过5个人的小班,也有一对一的单独授课,授课对象是在职人员。一对一的课程包括8小时案头工作和2小时面谈,收费2000元。这些培训课程包括简历修改、面试技巧、个性化应聘方案,全由中国培训师完成。这些培训师,有人给企业做内部培训,有人给企业做面试官,非常熟悉企业的相关理念与策略。这是我们的差异化优势。”

虽然他们对于外教的看法并不统一,都在宣传自己的差异化。但他们不仅在收费与招生结构上相似,课程内容和核心优势都存在雷同。

课程的内容无非是修改简历、企业分析、面试指导。北京那家不知名的外企面试培训机构透露,面试的技巧包括如何让面试官印象深刻、如何做一个漂亮的自我介绍,如何体现出招聘企业所喜欢的员工的个性特征等等。而NVIDIA中国区人力资源部ELLE(化名)告诉本刊记者:“外企面试考察的是应聘者工作经验、能力、潜质是否与所需职位职责吻合。应聘者个性是否与团队气氛、企业文化吻合。”

这些培训机构的核心优势在于他们的人力资本:培训师的人力资源知识和人际关系优势。这里涉及到面试的特点:双方信息的不充分。培训师可以为应聘者获得OFFER提供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来自两方面:一是他提供更多的企业信息;二是他利用企业对应聘者信息获取的不充分,在短时间内,帮助应聘者塑造成企业所需要的职员类型。

ELLE认为:“类似的培训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面试者的工作能力和个性。如果此类机构把工作重点放在提升面试者表达能力、风度以帮助他正常的展示其实际实力,作用值得肯定;如果培训l机构只是帮助面试者伪装个性,将面试者格式化成外企风格,纵然面试成功,面试者也不会通过试用期,用人单位面试人员也能在一段时间之后掌握分辨伪装的能力。”

混乱与生机

记者还发现三家从事外企面试培训的主体都是外语培训中心。外企面试培训是他们在外语培训基础之上的衍生业务。培训师也都是外聘的兼职老师,机构没有自己的核心教师队伍。当然,这种类似“空壳”的培训机构不足以构成培训市场的问题。它已经是中国培训市场的一种常态:以职业技术培训为例,2007年全国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7.89万所;教职工52.80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6.38万人。平均一个培训机构只有不到2名专任教师。

更加微妙之处就在于,我们寻找不到这些培训机构的主管方:不论是在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还是在工商局的官网上,都没能查询到所采访的企业的基本信息。在教育部统计的全国各级民办教育基本情况表中,只有最底端的一行字用来囊括外企面试培训机构:另有民办培训机构(不计校数)。“不计校数”可以理解为过多或过少。具体中国目前有多少这类民办培训机构。官方没有确切的数字可以告知。在被问及招生数量与营业额时,三家受访机构都不愿意透露,但可以确定的是其中规模最小的一家的培训人数也达到数千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易定红副教授告诉本刊记者:“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我没有估算过。但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海外大型企业在华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大。中国人要在一个与中国文化不同的公司里需要获得认可,就必须了解和适应外企的文化。从这个角度来说,外企面试培训可能会有用。它的规模会越来越大。”

―个缺乏主管的市场是混乱的市场,但也许更是充满生机的市场。1993年,当中国人还不了解外语培训的时候,俞敏洪开始创业,每天上午往电线杆子上贴小广告,下午招生,晚上上课。他的新东方以游走于法规边缘的形式壮大起来,成为外语培训市场的佼佼者,也迎来了整个外语培训市场的勃勃生机。

教培机构试用期工作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工程教育认证;课程改革

前言

测试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工程技术领域中,科学实验、产品开发、生产监督、质量控制等都离不开测试技术,它主要研究各种物理量的测量原理和测量信号分析处理方法[1]。机械工程测试技术介绍了测试技术的系统组成、基本原理,以及对测试信号数据的分析方法,能够对机械工程测试中应用较多的振动、位移、力、温度等物理量进行检测和处理,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和桥梁[2]。以滨州学院为例,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一门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方向的必修课程,先修课程包括大学物理、电工电子学、控制工程基础等,与后修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形成了完整的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3]。通过课程改革,进一步整合相关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增强测控类应用培养,丰富机械专业的应用型课程体系,为将来从事控制类的机械专业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安排在本科教学的第五学期,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同时部分学生参与了科技创新大赛,有使用传感器进行参数检测的经验,这为课程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由于本课程应用性强,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信号频谱分析的理论部分要求较高、较难,传感器部分种类多且杂,导致学生学习时兴趣不足、学习动力不够,教学效果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自2005年以来,我国开始构建工程教育认证体系,逐步开展专业认证工作,于2016年6月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工程教育认证是实现工程教育与工业界对接,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探索工程教育认证视阈下的课程改革,对于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地方高校专业认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因此,滨州学院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进行了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案例+实验”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灌输式教学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一、课程培养目标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以机械工程领域为应用背景,解决工程中常见动态物理量的测试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信号采集、传输、变换及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能根据研究对象合理选用传感器,具备构建基本工程测试系统和进行常见参量检测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处理测控工程问题打下基础[5]。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知识目标1.信号时域和频域的描述方法,建立起信号频谱分析的概念;利用傅立叶变换对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进行频谱分析计算。2.测试装置静、动态特性的评价方法和不失真测试条件,并能用于测试装置的分析和选择;掌握一阶、二阶线性系统动态特性及其测定方法。3.常用传感器的原理、特点、应用以及传感器的选用原则。4.信号调理电路(电桥、调制与解调、滤波、放大)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并能较合理的设计和选用。5.数字信号的一般处理步骤;相关分析及功率谱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二)能力目标1.具备正确运用测试方法、合理选用测试仪器、科学分析与处理数据的能力。2.培养运用所学知识构建测试系统和分析、解决实际测试工程问题的能力。(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工作严谨、诚实守信、敢于承担责任的职业道德与操守。2.通过参与案例分组讨论和实验项目操作,培养学生沟通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课程体系构建

本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包括32学时的课堂讲授和8学时的传感器综合实验操作。课程体系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理论教学共8章内容,包括绪论、信号及其描述、测试装置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常见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信号调理与记录、信号处理初步、测试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以及虚拟仪器技术。其中,第二章信号及其描述主要包括信号的分类与描述,周期信号与离散频谱,瞬变非周期信号与连续频谱,随机信号。第三章测量装置的特性主要包括静态特性,一阶、二阶动态特性,测试装置对单位阶跃信号的响应,实现不失真测量的条件。第四章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主要包括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磁电式、压电式、热电式与光电式传感器,其他传感器及智能传感器,传感器的选用原则。第五章信号调理与记录主要包括电桥、调制与解调、滤波、信号放大、测试信号的显示与记录。第六章信号处理初步主要包括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步骤,相关分析及其应用,功率谱分析及其应用。第七章工程应用中应变、振动、转速、温度等常见工业参数的测量系统的构建,理论与实验紧密联系,并结合第八章虚拟仪器技术开展基于Labview实现计算机数据采集。实践课程共分为4个实验,实验项目为悬臂梁固有频率的测量(验证性实验),转速和温度的综合测试与分析(综合性实验),电子秤的设计(设计性实验)。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实验要求,结合丰富的传感器与基于Labview的测控系统,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基本上掌握工程测试的系统构建和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测试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案例+实验”教学的课程模式改革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关注新技术、新知识的导入,以案例+实验教学驱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操作技能和创新意识[6]。本课程以多媒体演示、案例教学和实验操作为主要方法和手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共引入5个完整案例和4个实验项目设计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一)探索案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能力

案例1为压缩机齿轮箱故障诊断。通过齿轮箱振动信号频谱分析,确定最大频率分量,然后根据机床转速和传动链,找出故障齿轮。案例2为传感器在农业物联网中的应用。该案例来源于教师服务地方项目———“基于Labview的果园智能系统设计”研究课题,通过构建果园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空气和土壤的温湿度、光照、pH值、风速风向、CO2浓度等参数的检测和数据传输,是传感器应用的综合体现。案例3为滤波在钢管无损探伤中的应用。利用电涡流传感器对钢管进行裂纹检测时,由于外界干扰信号中含有低频噪声,通过低通滤波器处理后得到有用信号,分析高频成分得到裂纹的程度和位置。案例4为互相关在管道泄漏检测中应用。根据互相关的性质,提取出两个信号之间的滞后时间,计算出泄漏点距离中心点的位置,并引申出如何消除误判,增加系统检测的可靠度。案例5为基于Labview的频谱分析仪设计。利用Labview自带频谱分析模块,通过简单的图形化编程实现对于信号的频谱分析并显示。

(二)精心设计实验项目,建立以学生为主的应用型实验模式

学生根据传感器综合实验台提供的30几种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系统,构建硬软件系统,团队协作完成相关物理量的采集和分析,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验1为悬臂梁固有频率测量。通过构建悬臂梁结构,在一端施加不同频率的激励,采用传感器测量振动信号,分析该二阶系统的频谱特性,得到悬臂梁的固有频率。实验2为电子秤的设计。将物品重量通过悬臂梁转化结构变形再通过应变片构成的电桥电路转化为电量输出,从而实现质量与电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实验3和实验4为基于Labview的转速和温度测量。利用YL2000传感器综合试验台,构建转速和温度采集平台,利用数据采集卡和PC机实现数字信号的采集和分析。

(三)丰富授课方式和手段,改革课程考核和评价方法

根据课程内容协调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宜采用板书为主的教学手段,比如频谱分析的推导等;同时采用Labview作为机械工程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工具,构建虚拟测试系统和信号分析虚拟环境,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直观的观察信号的构成、信号的频谱分析和数据采集过程,从而理解傅立叶变换的意义。此外,利用虚拟信号分析系统进行仿真演示,如频谱分析、滤波、相关分析等,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应用性较强的内容,比如传感器,宜采用多媒体为主的教学手段,配合图片、视频、动画演示等手段辅助教学。教学中结合工程案例,用演示实验对实际测试的振动、温度等信号进行采集和分析,让学生建立信号分析与实际应用间的联系。完善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增加实验考核比重。重点考查工程测试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以及利用所学知识构建一个简单的测试系统。期末成绩占60%,实验成绩占20%,过程考核占20%(课堂表现和考勤)。

教培机构试用期工作范文第3篇

关键词:能力模块;轮机专业;教学改革;工学结合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6—156—03

一、前言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高职教育正在开展和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特别是基于工作过程、以行动为导向的能力模块的课程改革,通过分析各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的工作任务,得到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构建出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制定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标准,达到实现学习和工作的高度统一。

全国有三十多所海事或航运高职院校,轮机工程专业是航海类职业院校的一个主干专业,掌握轮机专业各课程是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也是《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以下简称《STCW国际公约》)的要求。如何构建合理的基于能力模块的轮机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非常重要。

二、轮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建立符合行业要求、满足国际标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航海类高职院校的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忠于祖国,热爱远洋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实践技能、良好职业道德和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满足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从事远洋运输轮机管理、修理与维护、电气电子与控制的水上专门人才。

根据《STCW国际公约》和我国船员教育和培训标准,高职院校的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应确立“职业能力”,构筑“能力模块”的教学体系。学生毕业后的知识和能力应达到三管轮的适任要求,并取得三管轮各种海上工作的专项培训合格证书。按照《STCW国际公约》和我国船员教育和培训标准,三管轮必须具备以下能力:

专业知识和能力(指职业岗位上专项知识和能力):轮机工程技术能力,电气电子与控制能力,船舶与船上人员管理能力和维护与修理能力等。

专项能力(指与职业相关以及公约和规则要求的专项能力):“基本安全培训”、“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培训”、“精通急救培训”、“高级消防培训”、“值班机工培训”等。

根据以上三管轮的职业能力要求,建立与职业能力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职业能力包括英语能力、轮机工程技术能力、维护与修理能力、电气电子与控制能力、船舶与船上人员管理能力、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等模块。

2 工学结合的“多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积极推行和完善“三证书”即“学历证书+船员适任证书+三管轮资格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STCW国际公约》和我国船员教育和培训标准的要求,构建“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并重,“学历证书”、“轮机机工适任证书”、“三管轮适任证书”等相关专项职业技能证书并举的课程体系。把“订单式”培养、“多证书”培训与鉴定有机地融合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构建了从认识岗位(见习机工)到适任岗位(值班机工),从适任岗位到职业能力提升(三管轮)的进阶式培养过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学生在校期间,除获得毕业证书外,还要获得《值班机工适任证书》、《甲类一等三管轮考试合格证书》和《船员熟悉和基本安全专业培训》、《船员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专业培训》等公约和规则要求的五项专业培训合格证书。学生在校期间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受行业主管机关即国家海事局的全程监控,国家海事局每两年对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一次中间审核,每四年进行一次再有效审核,同时不定期地进行抽查。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所有从事海员职业的资格证书均由国家海事局统一进行培训管理和组织考试、发证,证书为国际上通用。

三、构建知识结构合理、行业特色鲜明、监控体系符合国际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应借鉴国内外航海类院校先进的教学模式,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需求,以模块课程为突破口,以理论教学和实训相结合为途径,以培养综合能力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革考核模式,接受国家海事局全程监控,规范教学质量管理,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国际海员所必须具备的人文素质及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搭建灵活、开放和弹性的教学模式。

1 构建既强调理论教学又满足实践需求的知识结构

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理论教学突出基本性和综合性,组织教学时,应适当打破传统学科和课程的设置,围绕学生未来岗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以“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为核心筛选知识,设置综合课程。突出“实用”、“实训”等特点,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设备和实训基地,加大实验实训力度,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把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为主的企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校内模拟训练和校外现场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熟悉并掌握轮机管理工艺、设备和技术等,成长为航海一线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轮机员。

2 建立基于职业能力模块的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航海类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是能为海运经济服务,满足经济发展及竞争、合作需要的国际性人才,教育目标与国际上要求一致,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按照《STCW国际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的规定,明确职业能力的要求,划分能力模块,建立课程体系。建立与职业能力要求相适应的、理论实践并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轮机工程技术专业要根据行业发展需求,以行业职业标准培养学生的岗位适任能力的六门课程为核心,科学设置强化职业道德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构建适应船舶大型化、智能化发展且具有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课程体系。根据《STCW国际公约》和《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对船舶三管轮岗位的适任要求设计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基础理论适度、岗位适任能力高和安全、环保意识强为目标,构建与先进航海类职业教育接轨的教学体系,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操作级航海类合格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构筑坚实平台,为达到培养目标提供可靠而坚实的保障。

3 改革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加强适任证书考试和评估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对独立的格局,专业核心课程中《船舶柴油机》、《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船舶辅机》、《轮机英语听力与会话》、《轮机维护与修理》等课程均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法、现场情境教学法、项目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和讲座式教学。使用多媒体技术、幻灯、录像、船舶综合模拟器等教学手段,轮机工程技术专业80%以上课程实行多媒体教学,核心课程全部实行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学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总结练习等环节。

4 改革考核模式,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远洋运输三管轮,而学生只有通过了国家海事局统一组织的三管轮适任证书考试才可获得任职资格,该考试分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两部分,两部分考试全部通过方可获取证书。为了督促学生考证,加大学生的考证通过率,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与三管轮对应的实训课程以海事局专家组对学生的评估成绩作为考核成绩,可逐步取消考证课程的期末考试,以海事局组织的适任证书全国统考考试成绩作为结业考试成绩。

将课程考试与能力考核相结合。学生的总评成绩分为平时考核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试卷(测试)成绩三部分,可根据各院校的具体情况,平时考核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试卷(测试)成绩各占学生总成绩的不同的百分比。

教培机构试用期工作范文第4篇

一、目标与任务

(一)工作目标:总结推广农村金融教育培训试点工作经验,建立符合辖区实际的农村金融教育培训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农村金融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金融知识水平,增强获取和使用金融产品、加快自身增收致富的能力;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信用环境建设,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推动农村金融组织、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实现农村金融产品与“三农”金融需求的充分“对接”,解决“三农”贷款难问题。

(二)主要任务

1.建立农村金融教育新模式。依托中国农村金融教育基金会“金惠工程”,建立金融志愿者教育培训机制,推广三级志愿者教育方法。

2.建立农村金融知识宣传站。依托全市已建立的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站,对金融服务工作站赋予金融知识宣传站职能,实施农村金融知识定点宣传。在金融服务工作站摆放宣传资料,专人(农村金融教育三级志愿者)辅导讲解,便于农民急需急用。同时,不断扩充金融知识宣传站点,力争到2015年底,实现全市农村金融知识宣传站自然村全覆盖。

3.建立农村金融宣讲联动机制。将金融知识宣传与金融机构业务拓展有机结合起来,实行联合联动,提高宣传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4.建立综合宣传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科技之春三下乡”、珍爱信用记录日、法制宣传日等节日,开展金融知识的综合宣传活动,向群众介绍金融基础知识、储蓄理财、农户信贷、银行卡使用、ATM机操作、网上支付、个人信用信息保护、防金融诈骗等金融业务常识。

5.建立立体宣传体系。组建农村金融知识宣传工作队,深入农村学校、农户家中、个体户门店、企业产品推介会、专业合作社等上门宣传。依托政府部门“大课堂”,增设金融知识课程,为不同层次人员(如返乡创业、劳务输出等)进行专题培训。向农村图书室、金融服务工作站捐赠金融知识书籍,宣讲金融业务,营造农村金融文化氛围。

6.建立信息报送机制。编发工作简报,反映工作成效,交流经验做法。特别要运用好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工作典型,扩大工作影响力。

二、方法步骤

(一)培训阶段

1.召开动员会,部署工作任务。在召开“市农村金融教育培训试点扩大会议”,讨论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现场观摩试点村农村金融教育培训集中宣讲,交流试点工作体会,讨论市开展农村金融教育工作实施方案,部署安排全市各县(区)农村金融教育培训工作。

2.组建志愿者队伍。各县(区)金融办、县农村金融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县域各金融机构中招募金融教育一级志愿者,志愿者招募以“本土化”为原则。由一级志愿者对二级、三级志愿者进行农村金融教育体制现状和改革方向、小额信贷和农业保险知识及有关政策规定的培训,并进行农村金融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从事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培训,使其能够承担各项培训任务。各县(区)首期选择5人左右,以人民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骨干为主,形成一级培训师资队伍,一级志愿者负责对以乡村干部、农村能人和金融业务推展员为主体的二级志愿者的培训。二级志愿者负责对三级志愿者及农户的培训。

3.确定培训对象和内容。各县(区)围绕农村金融基础知识,并结合县域经济、金融发展实际,以及农户金融知识需求,自主确定教育培训内容。主要内容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农信社、邮储银行和农行等涉农金融机构信贷业务骨干为重点进行培训。在规划期内计划培训20人。主要培训小额信贷知识、信贷市场营销、贷款操作流程和管理技术、风险控制以及农户征信管理等内容。二是培训村官。重点培训大学生村官和担任信贷联络员(协管员)的村干部,充分利用资源,把对村官的培训,融入到政府组织的县、乡、村干部的培训班中,在规划期内计划培训100人。主要内容是农村金融改革与小额信贷、农户资信评估、家庭预算、家庭债务管理、农村金融服务、诚信教育与防范金融诈骗等。三是培训农户。把对农民的金融知识培训镶嵌到扶贫办、社保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中去。充分利用扶贫办、社保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班,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各县(区)在规划期内培训人数应占农户数的50%以上。培训内容主要有和农民紧密联系的小额信贷、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金穗惠农卡、富秦家乐卡、邮政绿卡、ATM和POS机使用、人民币反假、诚信教育、防范金融诈骗、农村保险、农村信用合作组织等知识的培训。四是培训中小企业、农村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等法人代表和财会人员。各县(区)在规划期内培训企业数应达到总数的60%以上。培训内容主要有企业财务预算与管理、金融服务、诚信教育、贷款操作流程、风险控制、农村保险知识等。

4.培训方式。由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组织编写教材,制作音像资料,提供机顶盒。一是对村干部、农户和农村微小企业主的培训。对该类人员的培训本着“不离村”的原则,利用安装在村委会或村小学的远程教育网络资源,采用“远程教育+志愿者辅导答疑”的方式就地培训。二是对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业务骨干的培训。培训一般在农村金融机构所在地开展。采用“放映录像资料+讨论练习+老师现场辅导”的形式。三是对农村金融机构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训在农村金融机构所在县举办。采用“面授专题讲座+研讨+考察”的方式开展。

(二)实施阶段

1.确立试点村镇,示范带动。各县(区)围绕全市农村金融教育工程,参照“先期试点、探索途径、整村复制”的方法,先期在信用乡(镇)确定3个村,依托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站、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站开展教育培训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以点带面,辐射号召的作用,最终实现整村推进,逐步推广,实现预定目标。

2.创新载体,广泛宣传。各县(区)要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大力宣传农村金融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一是大力加强阵地宣传。在金融机构门前设置宣传点、街道悬挂横幅、在各县(区)中心广场集中宣传,利用电视等媒体在县城和广大农村广泛宣传。二是深入开展流动宣传。发挥志愿者作用,结合金融机构具体业务,深入基层,走村入户向农户讲解相关知识。利用农村古会和农历节日,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编撰通俗易懂的宣传口号,在寓教于乐中使教育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三是重奖在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志愿者和村镇,树立典型,扩大影响,努力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教育工作氛围。

3.部门联动,各尽其责。农村金融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复杂工程,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尤其需要得到县、乡、村各级党政部门的积极支持协作。各县(区)政府、人民银行要在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要经常性地检查指导各乡(镇)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协调各职能部门工作,努力形成既各尽其责,又密切协作的良好工作格局。

(三)总结验收阶段

1.量化评价,验收成果。各县(区)要按照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的目标体系,细化指标,逐条量化。教育培训协调领导小组对两年的教育、普及和培训成果进行一次综合评价,为进一步推进工作提供参考。

2.开展农村金融教育先进个人和创新成果评选奖励活动。对在推广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志愿者和农村金融教育创新成果,由各县(区)自行评选并进行表彰奖励,并向市农村金融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人民银行)推荐,由市农村金融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联评后向中国农村金融教育基金会推荐。

3.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研究,总结农村金融教育培训先进经验和做法。各县(区)要围绕教育培训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农村金融教育专题研究,运用研究成果更好地指导教育培训工作实践。

三、工作措施

(一)完善机制,保障推广工作顺利开展。各县(区)成立农村金融教育培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的职责是统筹指导各县(区)农村金融教育培训工作。办公室职责是负责贯彻实施领导小组的各项决议,负责本县(区)农村金融教育培训的组织协调工作,为教育培训活动开展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和管理本县(区)农村金融教育志愿者队伍;实行季度联席会议制度,拟定实施方案、志愿者管理和考核评估激励办法、农村金融教育培训效果评估办法,为活动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

(二)整合宣教资源,提高金融知识普及面。各县(区)要将人民币反假、征信、支付结算、银行卡、理财、保险、小额信贷、金融惠农惠民政策等知识宣传整合为以“金惠工程”为载体的统一宣传培训平台,通过举办农村金融教育培训、农民工银行卡、刷卡无障碍示范街区、金融知识宣传月等启动仪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乡村公交车、政府大讲堂、村组会议、当地劳务输出人员技能培训会、进村入户集中培训等方式,加大对农民和镇、村组干部及金融机构信贷员金融知识宣传培训,不断提高宣传普及的广度和深度。

(三)实施进村入户集中宣教,探索可复制模式。针对农民居住分散,在村镇集中办班培训组织难度较大的实际,各县(区)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行政村,由志愿者、包片信贷员、村负责人分级包抓,充分利用农闲时间,以及村组会、集市、庙会等场合,通过播放音像资料、组织农民讲授金融知识、现场答疑解惑、受理银行卡申请业务、进村入户讲解,进行点对面、点对点的培训,将金融知识送到田间地头及农民的生产生活之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建立可复制模式。

(四)储备志愿者人才库,增强队伍素质。各县(区)通过招募大学生村官,农信社乡镇网点、金融服务工作站点负责人等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对二级志愿者进行集中培训。将各县(区)乡村干部、致富能人造册登记,作为三级志愿者后备力量,为开展农村金融教育培训活动储备人才,形成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育培训志愿者队伍。

教培机构试用期工作范文第5篇

作为从事司法工作“敲门砖”的国家司法考试,由于参考人员众多、考试难度大、通过率低,有“中国第一考”之美誉。在考生逐年增加,考题难度加大的情况下,考试通过率却出现了稳步上升的趋势。由2002年的7g6,2003年的10g6、2004年的11g6,提高到2005年的14.3996。这其中司法考试培训的作用功不可没。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说过,“法学是博大精深的科学,司法活动是专业化程度极高的专门性活动”。这场从2002年开始的司法考试,就是将专业性和博大精深融为一体的考试。它被称为“天下第一考”:参考人员众多、考试难度大、通过率低。

在众多司法工作人员的呼吁之下,相关机构将适当减轻参考现职司法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给予他们一定的假期全力以赴备战司法考试。“司法考试绊倒众多法官”的尴尬局面也许将会得到改变。

而与此同时,京城司法考试培训名家一一三校名师在多年的经验积累和研究的基础上,推出的全新高端培训模式,设置了以往从没有过的、3~5个月的系统教学长班,这种班次针对公、检、法、司系统内部年龄偏大、通过率低的问题,是非常适合的,它能够行之有效地帮助这些考生在有效的时间内系统地掌握司考精髓,顺利通过司法考试,也使得通过率得以大幅度提高。

“跛脚”的法官落榜司考

司法考试取代了延续十多年的律师资格考试,以及系统内的初任法官、检察官资格考试,实行三考合一。它已经成为从事司法工作的通行证,也是中国法制人才建设走向司法精英的起点。

但是4年来的司法考试却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一些从来没有过法律专业训练的人通过了司法考试,而许多长期工作在司法一线的精英却连续几年不过关。有分析认为,这其中有着司法工作的特殊性原因,因为司法实践专业性特别强,所以司法工作者大多专于某一领域而无法做到通才。以法院工作为例,法官们长期办理某一类专业的案子,如刑庭法官只办刑事案件,民庭法官只办民事案件,造成他们知识上的“跛脚”,而司法考试却涉及极广,民刑经济行政,还有涉外法,仅一个三国法就包罗万象,这让日常工作繁忙的司法工作者很难抽出时间消化吸收,因此而落榜。

中国政府虽有规定,如果现役司法工作人员在5年内没有通过司法考试,将从此失去司法工作资格。但是如果届时真的出现“大换血”的话,仅凭司法考试期间的学习通过的司法工作人员,将难以胜任这项实践和经验极为重要的工作。所以,在通往司法精英人才建设的道路上,中国政府也在寻找更为合理的途径。

最近,一条消息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由京城知名的司法培训机构主办的“司法考试全新高端模式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政法界的专家汇聚一堂,探讨司法考试培训新模式。经研究论证,通过3―5个月系统的司法培训,各部门法足量的讲授,由各家教授亲自编写的教材、习题、评解能够提高公检法司法考试的通过率。

名师是培训质量之本

大量的数据证明,在考生逐年增加,考题难度加大的情况下,考试通过率却出现了稳步上升的趋势。由2002年的7%、2003年的10%、2004年的11%,提高到2005年的14.39%。这其中司法考试培训的作用功不可没。

中国律师与公证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院长李仁玉说:“专业的司法考试培训在其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司法考试的核心在模糊点,有些问题如果没有名师指点,靠自己领悟是很难以分析清楚的。而名师的作用就在于此。”在与一些考生的接触中,他了解到,通过基础性的司法考试培训,一般能够提高50~60分的成绩。

司法考试每年的参考人数在不断增加,司考培训越办越大,市场也逐渐发育成熟。在司法考试培训中,北京可谓是考生心中的圣地。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其一,北京是全国文化教育中心,代表法学教育权威品牌的院校都集中在这里。其二,由于主考机关司法部在北京,考试大纲、指定用书的编写者、命题老师也绝大多数是北京的专家、教授。其三,在培训授课中有影响力、号召力、形成个人晶牌的名师几乎都在北京。其四,北京的培训机构已初具品牌。由于上述原因,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在北京随处可见。

在众多的司考培训机构中,考生如何理性甄别,选择一家好的培训机构非常重要。因为选择不当,考生失去的不仅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宝贵的时间和不可多得的机会。

就国家司法考试培训而言是以名师论的,名家名师是培训质量之本,是司考培训的行业标准。有专业人士提醒,考生在考察一个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时,不应仅限于横向考察,即看师资力量如何、是否能全部到位,要一一对号入座,还要进行纵向考察,看所聘请的名师名家是不是能够讲满其部门法培训所要求的课时。

在众多司考老师当中,名师李仁玉教授无疑已然成为了各培训机构吸引考生的亮点。从1999年以来,李仁玉教授一直活跃在司法考试讲坛上,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授课听众已近百万,凡是听过李仁玉授课的考生,均对其十分钦佩,赞誉有加。

很多学员对其评价是:授课风格通俗易懂,于不经意处见功力,寓真知灼见于诙谐之中。深奥艰涩的民法原理,在其通俗易懂的案例中得到展现,学员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分析题目的方法。

在中国的司法体系中,民法是基本大法,可以“通天下”。所以领悟到民法的精髓对于深刻理解司法体系至关重要。有评论说,李仁玉老师的讲授可谓“以己之酒浇学员心中块垒”,或曰“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他的出现让人知道何以为“司考辅导”,其辅导风格的形成也是律考制度趋于成熟的象征。法律教育网的学员对其评价是听李仁玉老师的讲课,我最大的感受是,他把杂乱无章的民法知识理得头头是道,很容易记忆,自己的民法水平大幅度提高,比看书强多了!

考生是第一位的

像李仁玉这样的老师是各家培训机构必争的。在2005年之前,李仁玉教授还时常游走于各家培训机构。但是2005年,李仁玉教授却与三校名师签署了独家授课协议。李仁玉教授说,选择一家真正为考生负责的培训机构不仅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珍视自己声誉的表现。

三校名师校长谷振维说:“现在三校与不少像李仁玉这样受学员欢迎的名师签订了独家授课协议。这种独家签约,不仅是为了约束老师,使他们认真备课,而不是忙于应付各培训机构的邀请,而且这种专注

和负责任的态度,也为他们维护品牌形象,提高培训水平提供了稳定的平台。”更为重要的是,打造名师培训团队,强强联合的结果必然是三校名师竞争力的增强,以及业界晶牌的无可替代。

三校名师成立于1992年,经过14年的历练,三校名师司法考试已经成为全国最具实力、口碑最佳的司法考试培训机构之一,该校是唯一一家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三所院校中最著名的司考专家聚集在一起的培训机构,这些老师既有历年司法考试大纲和教材的编写者,也有命题题库编写组成员,加之三校名师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名校和名师的有机组合,共同构建了一种全方位深层次高效率的司法考试培训体系。

三校名师校长谷振维说:“三校名师的核心是社会责任感,因为我们深知,没有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训机构终将被无情的教育市场淘汰出局。经过市场需求、竞争的不断变化,考前培训这个兴起了十几年的教育产业,急需建设一批专业的经营管理队伍。从品牌的树立到项目的选定,以及策划、招生、课程、师资、学员、资料等,三校名师是在用自己的经营教学管理模式培养高质量的师资员工。为了提高广大考生的通过率,我们根据通过率调查和学员反馈,经常与授课教师沟通,不断的更换不适合司法考试课堂的教师。对于为学员们服务的员工经常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要求每一位员工必须将我们的教学管理模式铭记在心。”

他还认为,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教育培训这个行业现已不可阻挡地形成了产业化模式,但它的本质仍是教书育人。培训机构面对的是渴望通过接受培训而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切不可将他们当作一种商品,因此,司考培训的办学思想不能有太浓的商业意识,过于商业化的思想必将导致办学者和学员两败俱伤的悲惨结局。

据谷振维校长介绍,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三校曾经替换了近十位因对司法考试的课程不重视而被学员赶下讲台的教师。

三校名师最初的创业时期,选择好老师是最为头疼的事情。其中民法老师就换了几个。最初三校请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博士生导师亲自授课,但是博导过于精专的理论教学无法与司考培训相匹配,严重脱离大纲。后来三校请中国政法大学的某教师替代这位博导,但是满意率也仅为70%。直到1999年,三校请来了司考民法泰斗李仁玉,才使学员达到了100%,甚至是200%的满意度。三校与李仁玉的合作也由此持续到今天。

谷校长说,他和李仁玉教授一直保持着很好的沟通。在培训理念探讨、办学思路及教学过程中,他们经常能够碰撞出火花,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把司考通过率上升至70―80%。

诞生全新高端模式

现在司法考试的难度逐年加大。考试范围越来越广,考点越来越细,出题角度越来越刁;考试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同时司法考试还增强了对考生的理论功底的考察力度,实务性愈强。

如何应对司法考试成为司法考试培训班及授课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三校名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认识到过去的培训方式的不足,在2006年推出全新高端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保持原有教学模式中突出优点,保持名师大腕的授课,尤其2006年得到人大、北大、法大、清华的著名辅导老师的独家授课支持,确保其有充分精力时间研究中国的司法考试,通过最恰当的课程设置来培训学员,完全能够提高学员的通过率。

――在原有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施行单元式的练习与讲解,增加练习量和讲题量,解决学员吸收消化难的问题,并通过讲题使学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校名师为确保学员的过关,精心策划了高效的长期班,在去年的基础上2006年为不同群体的学员设置了三种高端的班次:150天的航天I号班,120天的航天Ⅱ号班、90天的超级旗舰班。

三校名师的郭副校长详细解释了这一高端模式的办学思路:“在三校名师高端班次的设计中,特别强调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将课堂教学为主的方式变为各种方式相互配合、交叉进行的立体化教学方式。例如说在三校名师全新推出的为期150天的航天I号班,既有着眼于强化基础的深度讲授和部门法老师亲编习题演练及模考讲评,又有对症下药的‘诊所式’教育和与名师面对面的个性化辅导以及专业人士跟踪整理复习计划、检测学习效果的一站式服务。”

再有,备战司法考试的学员大多承受着高强度的心理和身体压力,三校名师认为,如果一味的灌输、学习,不仅不利于学员的身心健康,而且长此以往将导致学习效率下降。所以三校名师采取了各种途径为学员释放压力,同时将学习有针对性地贯穿到各种活动中。在培训期间,有意识地为学员安排了各种体育运动,促进学员加强锻炼。并且组织学员进行郊游。在这些娱乐活动中,三校名师都会安排授课老师全程陪同,目的是为学员创造与授课老师零距离接触的机会。这样,学员可以将在课堂中的疑点、难点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