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初次实习(精选5篇)

  • 幼儿园初次实习(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小小班幼儿园初入园情绪问题分析 幼儿首次离开家长进入陌生的生活环境,绝大部分幼儿都会产生情感失落,一方面是因为极度缺乏安全感。对于任何人来说,第一次走进完全不同的社会生活圈子都会产生不安情绪,何况是小朋友。另一方面是因为对父母过度依恋…

幼儿园初次实习(精选5篇)

幼儿园初次实习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小小班幼儿;情绪问题;教育措施

学前儿童年满3 周岁时,可以进入幼儿园小小班接受有计划、有目的的学前教育。对于初入园的学前儿童来说,入园这是他们生活上的一大转折,对其身心发展有极其明显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最基本的生活习惯,包括吃饭、穿衣、分享、明白长幼辈分、遵守集体纪律等等,对幼儿健康的成长、实现全面的发展与进步、尽快适应社会生活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小小班幼儿情绪问题以及原因,从而设计针对性与高效高质的教育措施,使幼儿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幼儿园中释放天性、快乐成长。

一、小小班幼儿园初入园情绪问题分析

幼儿首次离开家长进入陌生的生活环境,绝大部分幼儿都会产生情感失落,一方面是因为极度缺乏安全感。对于任何人来说,第一次走进完全不同的社会生活圈子都会产生不安情绪,何况是小朋友。另一方面是因为对父母过度依恋,幼儿在入园之前的所有时间都是和父母在一起,对父母会有天然的依赖感,只要父母在身边就会觉得安全、安心,所以一旦要离开父母独立进入幼儿园学习生活,一时难以接受也是可以理解的。

具体来说,幼儿的不安情绪表现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哭闹不止,听不进去教师的任何话语;

2.情绪高度紧张敏感、易怒、已被周围的环境所干扰;

3.不愿意参加班级教学活动,独立藏在角落;

4.不服从集体管理,随意离开自己座位;

5.突然在教学活动中爆绪等等。

这些情绪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小小班正常的教育教学,同时也不利于儿童自身的成长与进步,因此,我们要深入分析与全面了解初入园幼儿表达情绪的方式以及产生情绪的原因,为小小班教育政策的调整与改革指明方向与出路。

二、小小班应对幼儿初入园不安情绪的教育措施

1.加强家长与幼儿园小小班教师的联系,提前做好各项教育准备工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般,提前做好幼儿入园准备工作是有效避免幼儿产生各种消极情绪的前提与基础,所以要特别注意密切家长与幼儿园的联系。首先,家长要在幼儿入园一个月或是更早之前主动联系小小班教师,并根据小小班教师的建议有意识地调整幼儿的作息时间,多带幼儿接触陌生环境(比如公园、游乐园),鼓励幼儿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尽可能减少幼儿对陌生环境与陌生人群的敌对感。其次,小小班教师要请家长填写《幼儿行为习惯调查表》,掌握幼儿性格与生活习惯,以便于因材施教地选择教学策略与教学方式,使小小班教室能够对每一个幼儿实际情况“了如指掌”,能够得心应手地解决幼儿各种情绪问题。

2.采用“赏识教育”教学法,稳定幼儿情绪。小小班初入园儿童情绪变化较大,特别是在离开父母之后会极度地不安,为了尽快安抚幼儿的不安情绪,小小班教师除了要亲切、温暖地迎接每一位入园儿童之外,还应该采用“赏识教育”教学法,既可以让幼儿从离开家长的悲伤中脱离出来,同时使幼儿主动、自觉地调整心态、情绪与行为表现。比如,教师可以拥抱情绪不稳定的幼儿,并用话语鼓励幼儿“XX真乖啊,老师觉得你很棒啊,你来老师真高兴”,“宝贝,你比上次勇敢多了”等等,从而能够逐渐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依赖感,不再拒绝上幼儿园。

3.实践以大带小教学方式,让幼儿尽快熟悉幼儿园环境。在小小班幼儿入园初期,教师可以实践“以大带小”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小班、大班的哥哥姐姐在校门口迎接幼儿,增进“同龄人”之间的感情,能够在每一天入园之始就保持快乐、愉快的心情;另一方面,教师要组织大班的哥哥姐姐与小小班初入园的小朋友一块玩,既可以帮助幼儿熟悉幼儿园环境与生活,同时能够使幼儿能够在集体生活中体验在家庭生活中感受不到的快乐与新鲜体验,减少幼儿的孤独感与畏惧感,让幼儿顺利度过“入园第一关”。

4.组织多样丰富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与进步。首先,小小班教师要组织多种每个人小朋友都可以参与的游戏项目,比如捉迷藏、丢手绢、讲故事等等,让幼儿明白小幼儿园是一件非常开心、非常快乐的事;其次,老师可以适当开展一些小比赛,比如“今天谁最棒”,评选出今天没有哭、午饭吃得最干净的小朋友,并可以适当给小朋友一点小礼物,像是橡皮啊、贴纸啊等等,使幼儿能够主动地自觉调整行为习惯;最后,可以在小朋友睡觉的杯子、使用的小手绢、赢得的奖品上写上幼儿的名字,让幼儿对幼儿园产生归属感、认同感,把上幼儿园当作自己每天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期待、盼望来幼儿园和老师见面、和小朋友一起玩。

新入园的幼儿教育是一项细致、复杂而又有创造性的工作, 幼儿教师只有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的具体情况, 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幼儿园与教师要加强与密切联系,采取丰富多样的教育措施,尽可能缩小幼儿园与家的距离,让幼儿从心底爱上幼儿园,每天真正快乐地学习与成长。

【参考文献】

幼儿园初次实习范文第2篇

幼儿园“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方案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同志的铿锵之音,响彻在人民大会堂,回荡在辽阔的神州大地,感染、激励着每一名共产党员。为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引导全体教职员工,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精神上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推动县一幼新一轮的发展。为认真学习和践行精神,我园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现将活动方案阐述如下:

一、指导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有着坚实的理论支撑、深厚的实践基础和全体人民发自内心的真挚认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为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我们要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增强“四个意识”,树牢“四个自信”,忠诚捍卫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领袖,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精神上来,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积极担当“两个责任”,为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打造幼教特色品牌作出贡献。

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党建目标

我园党支部确立了实现一个目标,即打造一所管理科学、队伍优良、保教优质,特色鲜明的幼儿园;促进四个提升,即幼儿园办学水平提升,党员队伍素质提升,教师师德修养提升,幼儿综合素质提升的党建目标,在园长和书记的带领下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幼儿园管理、教学质量的提升上下功夫、出实劲。

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抓好党建“三怡”建设

本年度我园积极推进党支部党建“三怡”建设,围绕“怡学”“怡为”“怡园”三个党建中心工作,努力开创党支部工作的新局面。

1、怡学

积极创造条件提升教师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在整个幼儿园育人环境中传播正能量,在教师中形成人人爱学习、人人求上进、人人好钻研的学习氛围,在幼儿中积极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幼儿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怡为

我园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办园宗旨,教师们积极创设环境,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提高保教质量不断努力,幼儿园适时搭建平台让教职工、幼儿实实在在去感受,如:让幼儿在“迎新年”活动中感受浓浓的年味;在庆“六一”活动中,幼儿体会到属于自己节日的快乐,在“迎国庆”活动中,孩子们用好听的歌声唱出对祖国妈妈的热爱,教师们更是在一次次的节日活动、教师论坛、才艺展示中感受一幼校园文化的内涵。

3、怡园 

优化幼儿园文化环境,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园容园貌,同时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区域活动区、宣传栏、图书角,展示教师的风采、幼儿书画作品;积极创设小绿地、池、沙池、植物园等,并凸显民族文化特色,力求 让每一堵墙会说话 ,使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为幼儿的教育基地,仿佛让孩子们置身于美妙的童话世界,城堡似的的校园环境如同孩子们的童话乐园。

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根据上级党委的工作要求,我园党支部积极打造具有园本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以“展示红色文化经典,彰显民族文化特色,展现回归本真”校园文化内涵。

1、红色文化经典进校园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幼儿播放红色影片或红色动画片,如 小兵张嘎 、 地道战 等,思念英雄事迹,承受爱国主义教学。教师们通过解说、发问、回放等方法协助儿童了解影片内容,并联系影片对幼儿进行集中教育活动,教学儿童要知道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用很多先烈的身躯换来的,要懂得爱惜,要学会感恩。

利用革命故事绘本向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各班以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形式让幼儿亲身体验、感受爱国情怀,从小树立“我是中国娃,我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育禾苗,感党恩”活动,组织教师和幼儿开展“庆国庆”、庆祝建党节宣传教育活动。

2、彰显民族文化特色

借助幼儿《融哈彝傣民族文化于幼儿园教育的课程研究》这一平台,打造幼儿园特色课程,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家乡,感受家乡的美,并在此过程中丰富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创新我园的课程模式,充分体现当前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的教育理念。

3、展现“回归本真”校园文化内涵。

幼儿园初次实习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活动 多媒体课件 应用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多媒体使用现状

多媒体教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产生到现在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初始多媒体、初级多媒体和高级多媒体阶段。

(一)初始多媒体

初始多媒体是多媒体使用的起步,当时由于电子数码技术发展相对落后,仅仅靠幻灯机和投影仪的工作配合,利用了强光和弱光交替透镜原则,通过投影仪显示的内容大量减少了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板书的时间。

(二)初级多媒体

初级多媒体主要是在初始多媒体的基础上加以声音和影像的配合使用,及声音、文字、录音、幻灯、影响于一体,极大地提高了多媒体的使用效率,通过交流和学习,使得幼儿对学习的重要性和有一个合理的认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多媒体进入到了语言实验室阶段,这一时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相关内容,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索的能力,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教育技术和电子数码技术。

(三)高级多媒体

高级多媒体是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高级应用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方式已经与多媒体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而无法孤立存在。到了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并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计算机辅助的教学课件也更加容易获得,幼儿教学活动逐渐加以了多媒体化的概念,无论是对幼儿知识的入门,还是课堂游戏和探索,都离不开投影仪、音响、白幕的作用,幼儿教学模式逐渐向人工智能化教学模式迈进。

二、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一)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幼儿来说,无论从年龄还是生理发育情况上看,幼儿第一次接受学校教育,对未知世界存在着很大的好奇和幻想,然而由于多数孩子在家里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初次进入到幼儿园中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和排斥情绪,因此教学环境对幼儿的影响非常深刻,通过多媒体艳丽的色彩、流动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生动形象的配音以及逼真的音响效果都能极大地调动幼儿的兴趣,多媒体中的声、色、形、光等结合到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对激发幼儿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发挥了良好的效果。

这与近几年来炙手可热的分层教学模式相似,运用多媒体教学,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幼儿进行培养,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幼儿可以在这种学习环境当中激发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与传统教育模式不同的是,这种教学模式以幼儿自我为中心,在教学中居于主体地位,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快乐中不断取得进步。

(二)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

美作为一种艺术在现实中无处不在,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美术、社会自然等都通过“美”赋予了人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就要从小抓起,通过多媒体教学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赋予一个生动的意境中。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制定上,要考虑学生的综合素养,将幼儿的目光从课堂带入到大自然中,通过对大自然的自我欣赏和自我感知,培养幼儿主动进行“再创造”的意识和能力,一切美好事物都是可以再生的,但是这要依赖于幼儿的想象力,因为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性活动,也是审美能力的重要表达方式,也为艺术审美提供了心理支持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比如在讲音乐知识时,鼓励并引导幼儿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浮想出一副完整的画面,让幼儿在无限的想象之中领悟事物的综合含义,不断丰富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三)多媒体课件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多方面都还不成熟,理解能力也相对不足,通过多媒体课件,在培养幼儿浓厚的兴趣的同时,可以有效帮助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课件应用到幼儿教学课堂上是信息时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适应新课标幼儿体系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要求,对幼儿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非常深刻,有效提高幼儿对学习的热情和对情感的理性认识,将知识运用到大自然和生活中,培养对事物认知和学习的能力。

三、关于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多媒体的使用建议

(一)必须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尽管近几年来幼儿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仍然存在教学方式参差不齐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计划制定上不能单纯考虑方便和简单,而要首先考虑每一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充分注重以人为本,以每一个幼儿为中心。由于幼儿对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还缺乏必要的认识,因此必须要加强教学方式的引导,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加强引导,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二)注重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幼儿初次进入幼儿园接受学校教育,他们对于实践往往没有很好的理解,也没有基础的实践能力,由于幼儿接受教育刚刚开始起步,因此不能对他们进行太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应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中心。通过多媒体教学营造幼儿实践的氛围和环境,在各项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实践,诱发出幼儿充满灵性的创造活力。在实践中教师起到的是一个引导和帮助的角色而不是“包帮”,当幼儿遇到了困难,首先鼓励他们自行解决或小组讨论,寻找合适的办法,然后进行方法的引导,告诉幼儿针对什么样的情况可以采取何种办法能最有效解决问题,并对积极主动,且完成结果良好的幼儿进行一定的奖励,这都是幼儿教学活动中应当注意和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顾硕.多媒体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尝试[J].文学教育(中).2011(03).

幼儿园初次实习范文第4篇

一、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一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一年期间我明白了实习的目的。

1、初步获得组织幼儿教育、教学的方法,培养从事幼教工作的实际能力。在学校的四年里学习到很多理论知识,但没有实践一切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人可以在空中架起楼阁,楼阁必须有坚实的地基,而我的坚实地基则是教育实习所积累的经验。

2、进一步熟悉幼儿园的全面工作,加深对幼儿园教育任务的理解。在学校上学的我们早已习惯学校的作息与被别人教育的角色,到幼儿园后,每天的流程还是要经过一段时间适应,才能很流畅的进行下去,而且,当我站在教育者、老师这一岗位上时,我知道我的责任更重大了,我要带给幼儿的究竟是什么?难道只是教会他书本上的知识吗?答案是否定的!一个人95%的习惯养成是在5岁之前,幼儿在幼儿园最重要的并不是他学会了多少本领,而是他是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点对他今后的入学乃至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3、增强热爱幼教工作,热爱幼儿的思想情感,增强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幼儿园老师”,多少美丽的光环,但它很重,因为她必须要有爱心、耐心、细心、事业心、责任心,所以她必须付出加倍的爱,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在一个普通的幼儿园,一个小型班也有十七八个幼儿,面对这么多的幼儿,要做到不落下每一个,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幼儿园为每一位幼儿编写了“成长档案”,老师们在填写档案的时候可以更加了解每一位幼儿的个性特点,每个月都可以看到他们的成长,也让老师和家长之间有了更多的沟通。

4、把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地综合运用于实际教育工作。在实践中检验、巩固、提高、丰富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初步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在学校老师只是问你件事应该放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进行比较合适,怎样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但在幼儿园似乎并不怎么行得通,只有当你了解本班的幼儿,了解他们针对某件事情可能会做出的反映,才能定出合适的发展目标,把教育与实践较好的结合起来。

5、了解当前幼儿教改动态和社会对当前幼儿教育的要求。明确幼教工作的重要作用及今后的努力方向。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化,幼儿教育也不例外,作为一名幼儿都,不仅要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幼儿,使幼儿更加健康茁壮的成长。

二、实习的内容与过程

在到了幼儿园后,根据我的实际情况,园长把我安排在中班。在我和幼儿初步认识和接触的过程,了解和他们相处一定要把自己扮演的角色掌握好,那就是和他们成为朋友,并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例如:1、不要以正规学校教育去要求幼儿,减少幼儿玩和睡的时间。2、教育方式应符合幼儿的心理,以游戏形式对幼儿施以各种教育,让幼儿在欢乐中学习,使生理器官和个性品质都得到健康发展的。3、尊重幼儿的自然发展,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学的过程,也就是活动设计过程。活动在学前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活动设计在幼儿教育理论课程中也占有特殊的地位,在小学教育中活动往往被理解为是教学的辅助形式,而在学前教育中则代表着教育的全部。幼儿园里没有单纯的讲授和课本,一切教育都需要幼儿心理和身体系统的投入,都需要通过活动来完成。

通过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我总结出了幼儿教育的三种模式:1启发式。表现为一切活动都不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程序来进行的,唱主角的是孩子而不是成人。孩子们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去随意活动,并可以不受拘束的从一种活动转到另一种活动。2秩序式。表现为每一东西都有它固定的位置,每一项活动都是在有秩序的方式下进行的。幼儿有有条不紊的秩序中生活,会感到舒适和安心,并有助于培养他们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责任感。3传统式。在这种模式里,一切活动都是由教师安排和指导。这种传统的习惯和结构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安全感,并教会幼儿去组织自己的活动和合理的安排时间。我认为这次幼儿园实习最有价值的就是对工作的概念有了了解,同时对今后要做的工作有了更感性的认识。相信我一定能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和幼儿一起去感受成长时的快乐。

三、实习的收获及不足

在这一年里,从老师们身上,我看到了为人师表散发出的耀眼光芒,给了我实习生活带很多启发性的思维。在校时总会以为当一位幼儿老师肯定很好玩,很轻松,但来到这里我改变了这个想法,每次上完一堂课我都有深的感触:想要当好一名好的幼师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看着带课老师给孩子门上课,我认真的学习她的上课方式和管理课堂纪律的方法。即使这样,我还是遇到了很多在校期间没有学过的,毕竟试教和正式的时候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听课了之后我开始讲课,孩子们还是如我想象中一样,乱成一团,根本不听我讲课,后来我用小组比赛来管他们的纪律,这样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还可以为课堂带来一些活力。

慢慢发现,孩子们开始接受我喜欢我,这是让我最高兴的一件事了。我才发现,原来对待孩子真的是要非常的用心,给他们多一点的关爱,他们自然就会喜欢你。虽然我在实习期间很忙碌,但感觉到很充实。同时也明白了一件事,要做个好老师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要有其他课外知识,这样才可以让你的学生在和你闹在一起之外还能尊敬你。这个时候才知道,其实幼师还是很好当的,只要你用正心态去对待。就在这样忙碌的实习生活里,一年也就这样过去了。

幼儿园初次实习范文第5篇

结论二 中班幼儿能进行简单的社会交往活动

结论三 中班幼儿社会性品质也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中

结论四 中班幼儿不爱护玩具图书的现象较为突出

结论五 中班幼儿社会互动能力还相对较弱

结论六 中班幼儿社会性表现存在家园不一致现象

一、问题缘起与研究方法

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学会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从而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幼儿阶段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大量研究表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与其将来的社会交往、情绪情感、社会适应性以及学业成绩等都密切相关。关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天津和青岛三地不同类型幼儿园中随机抽取36所幼儿园,每所幼儿园中随机抽取两名中班幼儿,年龄为4岁半(正负1个半月),共72人,男女各半。

本次调查在对IEA第二阶段调查(1992)中的“社会性访谈”问卷进行修订的基础上编制了“幼儿社会性评定”问卷,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状况进行调查。本问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能力,包括独立穿脱衣服、洗手、收拾玩具和图书、爱护公共环境等;第二方面是社会交往行为,包括问好道别、交谈、表达愿望、寻求帮助、归还物品、助人、分享、轮流、合作、道歉等;第三部分是社会性品质,包括自信心、责任心、自制力、克服困难等。“幼儿社会性评定”问卷为半开放性的访谈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访谈员依据问卷对教师和家长进行访谈,并根据访谈结果逐题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状况进行等级评定,从低到高分为四个等级,等级越高,表明儿童的行为水平也越高。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中班幼儿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了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本次调查表明,中班幼儿已经基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了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无论是在独立穿脱衣服、洗手还是收拾玩具图书、爱护公共环境等方面,幼儿的平均得分都接近或超过了3.5,介于“经常这样”或“总是这样”之间。从等级分布来看,超过90%的幼儿能够经常或总是自己独立穿脱衣服、洗手、收拾玩具图书以及爱护公共环境(见表1)。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的养成一方面与中班幼儿的动作能力和自我意识有了较大的发展有关;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教育要求。通过对教师半日教学活动的观察可以发现,教师安排的生活活动时间约占半日全部活动的1/4,其中,自己收拾玩具、穿脱衣服、自我服务和为集体服务的值日生活动时间占生活活动的35%。[1] 由此可见,鼓励幼儿主动、自主地生活自理已成为幼儿园生活活动的重要特征,它是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动因。

(二)中班幼儿具备了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能进行简单的社会交往活动

本次调查表明,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能够自觉主动地与成人、同伴进行简单的社会交往,表现出问好道别、归还物品、道歉、分享、轮流、助人等友好交往的行为。幼儿在这些行为上的平均得分大多超过3分,表明其行为达到了经常化的程度。从等级分布来看,超过90%的幼儿能够经常对老师或家里来的客人问好道别;超过80%的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中都能够经常把借的东西归还原主,在不小心碰了别的小朋友或弄坏了小朋友的东西时主动道歉,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70%左右的幼儿在幼儿园能够经常耐心地排队等候,在他人遇到困难时能够给予帮助(见表2)。

幼儿社会交往行为的发展一方面与其心理发展水平有关,大量研究表明,4-5岁儿童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点采择能力,能够注意和体会他人的情感和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意识和能力,这为其友好交往行为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教师半日活动的观察我们发现,教师对幼儿进行社会行为规范教育,以简单的一两句话告诉幼儿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的时间在半日活动中所占比例约为5.2%。[1]教师对幼儿社会交往的关注和相应的行为要求对幼儿友好交往行为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中班幼儿的社会性品质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中

社会性品质作为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稳定而内化的品质,是儿童社会发展的基础。[2]本次调查表明,中班幼儿的社会性品质,包括自信心、责任心、自制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力等正处于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幼儿在这些社会性品质上的平均得分都在2-3分之间,即介于有时这样和经常这样之间,这表明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发展仍处于不稳定状态,这一点也体现在等级分布上。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庭中,能够经常或总是勇于承担责任,努力克服困难,具有行为控制能力,包括遵守规则,集中注意力和坚持完成任务的幼儿比例均仅为60%左右,而能够经常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事情的幼儿比例仅为41.6%,另有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的幼儿只是有时能够表现出这些行为品质。在自制力方面,中班幼儿情绪控制能力的发展要好于行为控制。经常表现出哭闹、发脾气、生闷气等行为的幼儿比例仅为30%左右,比不自控行为的比例低近15个百分点不等(见表3)。

儿童的社会性品质是在不断的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中班阶段虽然幼儿的同伴交往较小班时期明显增多,他们能够自发地与同伴进行互动,但是通过对幼儿半日活动的观察我们发现,幼儿与教师和同伴无直接交往的行为所占的比例高达60%和80%,幼儿能自由地与同伴进行社会交往与互动的时间仅为3.7%。[3]同时,角色游戏作为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于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和社会性品质的形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教师安排的幼儿角色游戏时间在半日活动中所占比例仅为3.4%。[1]教师为幼儿提供的自由交往活动的不足是影响其社会性品质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中班幼儿不爱护玩具图书的现象较为突出

本次调查发现,幼儿在爱护玩具图书方面的行为水平要明显低于其他生活和行为习惯,这一点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家庭中都非常明显。在幼儿园和家庭中能够经常爱护玩具图书,不乱扔玩具图书的幼儿仅为68.1%和47.1%,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幼儿会经常出现乱扔玩具图书的行为。同时,相比较而言,不爱护玩具图书的现象在家庭中尤为突出(见表1)。

幼儿不爱护玩具图书现象的产生,一个非常重要的根源就是幼儿责任意识的缺乏。当今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使得父母将所有的关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过度的关爱和放任使得幼儿不需要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负责,随意乱扔玩具后由父母来收拾,玩具图书坏了可以再买等等。责任心的缺乏是当前幼儿社会性发展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不少研究表明,中班是幼儿责任心,特别是自我责任心发展的关键期。[4] [5]因此,增强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幼儿爱护公共财物,爱惜玩具图书的良好习惯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中亟待加强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中班幼儿的社会互动能力还相对较弱

本次调查发现,虽然幼儿已经能够与他人进行一些简单的社会交往,但是在社会互动,包括语言交流和行为配合,如交谈、表达愿望、寻求帮助、征询他人同意、协商、合作等方面,幼儿的能力水平还相对较弱。在幼儿园和家庭中能够经常自发地与他人交谈,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遇到困难时请求他人的帮助以及与他人合作共玩的幼儿比例都仅为60%左右和70%左右,而在动用别人东西前征得同意和协商解决冲突方面,在幼儿园能够经常或总是这样做的幼儿比例仅为42.8%和30%,在家庭中为57.3%和38.1%(见表2)。

幼儿社会互动能力的发展一方面是以其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的发展为基础的。但我们对教师半日活动的观察发现,幼儿在生活、学习与游戏、过渡等各个环节中的行为大多为听、看教师或同伴的言语和行为,或进行一般性的动手操作,其所占比例之和高达83%,在这一行为模式下幼儿缺乏语言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其无语言行为所占比例高达84%,自由表达仅为12%。[1] 幼儿日常语言表达和交流特别是自由表达机会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其言语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发展。[5]另一方面幼儿的观点采择和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仍有待提高也是影响其社会互动适宜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六)中班幼儿的社会性表现存在家园不一致现象

本次调查发现,幼儿的社会性表现,包括良好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行为以及社会性品质等都存在着家园不一致的现象。首先,幼儿在园的良好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水平要明显高于其在家庭中的表现。在幼儿园能够经常或总是自己独立穿脱衣服、洗手、收拾玩具图书、爱护公共环境以及爱护玩具图书的幼儿比例比在家庭高6-21个百分点不等。其次,幼儿在园的社会互动行为水平要明显低于其在家庭中的表现。在幼儿园能够经常或总是与他人交谈、表达愿望、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动用他人物品前征询同意以及合作共玩的幼儿比例比家庭低15―28个百分点不等。第三,幼儿在园的自信心和责任心水平略低于其在家庭中的表现,而情绪控制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则高于在家庭中的表现。在幼儿园能经常或总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事情和勇于承担责任的幼儿比例比在家庭中分别低约20和12个百分点;而在幼儿园能经常或总是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和生闷气,勇于克服困难的幼儿比例则比在家庭中分别高约14、13和11个百分点(见表3)。

导致幼儿在园和在家庭中的社会性表现产生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父母过度的关爱和保护,包办代替。幼儿园教师在儿童心目中的权威要明显高于家长,这是一个普遍公认的事实。因此,虽然大多数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开始表现出初步的自信心和责任心,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但在家庭中父母过度的关爱和保护不仅剥夺了幼儿行为实践的机会,而且使幼儿产生依赖和放任心理,从而使其在家庭中的生活自理能力、情绪自控、克服困难的能力和意志力表现都明显低于幼儿园。但同时,家庭中宽松的亲子关系有助于激发和促进儿童社会交往和互动的意愿,从而使其社会互动行为在家庭中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幼儿园,幼儿的自信心和勇于承担责任的表现也略高于幼儿园。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家园合作,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其所面临的各种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受到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影响,同时取决于幼儿的家庭教育,取决于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程度。但是目前的教育实践中,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常常存在着某些不一致甚至是很大的差异。如,尽管教师教育幼儿要友好、分享、合作,但有一些家长却教孩子在幼儿园想玩什么就拿过来、可以独占玩具;教师教育孩子要友善、关爱他人,但有的家长却让孩子不能示弱、吃亏,“他打你,你就打他”。这些家园不一致的教育在相当大程度上削弱乃至抵消了教师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上所做出的努力。因此,家庭与幼儿园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上的指导与要求必须保持一致,这对幼儿社会性的健康、良好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在家园配合上,教师要发挥更积极、主动的作用,了解幼儿家庭教育的情况,并对家长进行积极的影响和引导,以促进他们的观念、行为尽可能向有益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方向转化,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二)为幼儿创设人际交往的环境,促进其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的提高

幼儿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的发展不足是影响其社会性互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引导幼儿“乐于与人交谈;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就是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言语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进行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教师要注意为幼儿提供真实而丰富的可以帮助幼儿操作运用多种语言交流行为的交往情境,包括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和日常的交往活动。教师要注意倾听幼儿,保护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幼儿学习在不同的情境里如何运用相应的语言交流方式来与人交往。同时,教师要创造让幼儿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的机会,帮助幼儿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促进其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三)多为幼儿提供社会交往的机会,促进其社会性品质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必要的交往技能,学会和睦相处”;要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和计划活动,并鼓励他们认真努力地完成任务”。因为只有在实际的社会交往过程中,幼儿才能进行社会知识经验和行为规则的实践,并将与规范和自己行为有关的社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并通过实践逐渐养成习惯,内化成为社会性品质。幼儿通常不会自己主动去寻找和创造这种机会,需要教师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充分的社会性实践的机会,以使幼儿在这些方面得到充分的实践和锻炼,提高其发展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幼儿的实践行为进行随时的观察和指导。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为幼儿提供社会交往和实践的机会,更在于要结合幼儿的行为实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廖贻.对教师半日活动内容安排的观察(上、下)[J].学前教育,2009(2,3):20―22,14―15.

[2]庞丽娟,姜勇.幼儿责任心发展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3):12―17.

[3]刘占兰,廖贻,陈琴等.三地幼儿园教育质量发展现状的研究[R].中央教科所2006年度科研基金课题研究报告,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