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编辑(精选5篇)

  • 新闻编辑(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接下来这段时间得听索金的?”索金目前正在决定该剧第一季结局将如何引导未来走向。在他编写《白宫群英》(The West Wing)之前,没有人能想到人们会喜欢讲政治的剧。而这次,他要掌控的是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世界,为此他曾经前往有线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现…

新闻编辑(精选5篇)

新闻编辑范文第1篇

这是《新闻编辑室》(The Newsroom)开始的一幕,这部HBO新推出的美剧正在迅速窜红。主人公之间唇枪舌剑的对白,新闻直播间的步步惊心,寓意深刻,颇为挑战智商。至于该剧围绕电视台商业需求与个人新闻操守制造冲突,强调新闻自由和良知,更是让不少现实中的新闻媒体人看得热血沸腾。凤凰卫视名记闾丘露薇、《新周刊》副总编蒋方舟等人都在微博上极力推荐该剧。

亚特兰蒂斯世界传媒大厦驻扎的这群新闻狂人:锐利、骄傲、为捍卫自己的立场而咆哮或歇斯底里,但又很容易相亲相爱,共同亲历历史。他们的塑造者正是美国金牌剧作家艾伦·索金(Aaron Sorkin)。1989年11月15日,年仅28岁的索金凭靠百老汇处女作《好人寥寥》获得巨大成功,两年前他凭靠电影《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获得第83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迄今,索金已经获得了六个艾美奖,一个金球奖,以及一个奥斯卡奖。

“接下来这段时间得听索金的?”索金目前正在决定该剧第一季结局将如何引导未来走向。在他编写《白宫群英》(The West Wing)之前,没有人能想到人们会喜欢讲政治的剧。而这次,他要掌控的是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世界,为此他曾经前往有线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现场做调研,以试图创造出生动又真实的电视新闻的幕后世界。

MSNBC电视网的主播基思·奥伯曼(Keith Olbermann),索金的老朋友,就坦言说自己曾遭遇过《新闻编辑室》类似的情节,他的替班主持人搭建团队另辟了自己的节目,就如同电视剧中的开场,威尔休假回来发现办公室里空空如也,所有部下都被挖走去制作十点档的节目,自己成了光杆司令。为了强调真实感,奥伯曼的一位助理也被邀请参演了《新闻编辑室》。

然而,也并非所有人都买索金的账。《纽约时报》认为他“极大地浪漫化了一个他没有亲历过的世界”。也许正是因为索金对于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种种现状不满,批评媒体正让人变得更为愚钝,他才认为创造出一支能力超强、具有新闻理想的团队是多么重要。不过,为此营造出的抉择困境、快速长段的阐述性独白,被冠之以“人为的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批评,《纽约客》更是给出了“令人瞠目结舌”(jaw dropping)的尖刻评论。在各种政治性新闻事件情景的背后,有人认为索金是自由主义者的宣传者,不断体现其政治优越感。

《新闻编辑室》的开场被设定在了威尔作为嘉宾参与的一场电视辩论会现场,针对现场女学生“你认为美国为何是个伟大的国家”的问题,一向温和持重的他决定疯狂一把,发表了长达几分钟的论述“美国已不再是伟大的国家”:“读写能力我们排第7;数学第27;科学排第22;人均寿命第49……当然,这都不是你这个20岁大学生的错,但你却毋庸置疑地生活在这个史上最糟糕最悲剧的年代。”时值美国大选之年,这番论述无疑宣泄出了对于美国现状和美国政府的种种不满。

当然,片中也极力选取了真实世界的新闻事件:墨西哥湾油田漏油;美国亚利桑那州对非法移民执法措施的颁布;因为2010年中期选举,新当选的国会茶党议员们在2011年债务上限问题上向和奥巴马发难……并且在片头提及了美国历史上3位知名新闻主播的名字:终结了麦卡锡的爱德华·罗斯科·默罗(Murrow Roscoe Edward),终结越战的沃尔特·克朗凯(Walter Cronkite),以及切·亨特利(Chet Huntley),以表达对于新闻前辈的敬意和对新闻业逝去的一些东西的怀念。

默罗曾经站在英国广播公司的大楼顶上直播报道二战,这是二战中德国人攻击英国的主要目标,在这样危险的地方进行广播需要得到温斯顿·丘吉尔本人亲自批准。从伦敦寄给父母的一封信里,默罗写道:“我记得你们曾希望我成为一个传道士,但我除了相信自己以外,当时没有信仰。可是我现在却是在一个极有影响的讲坛上布道。我不时会犯错,但我要努力像个传道士那样讲话。要讲真话不一定要当牧师。”

而在《新闻编辑室》中,作为节目核心领导者的制片人麦肯齐也曾经说过“演播室就是法庭,我们只连线专家证人,威尔兼双方人,他调查证人证言,揭露真相。”在现实生活中,CNN财经节目主播理查德·奎斯特(Richard Quest)曾经对《环球企业家》谈及自己的从业心路,“一定要爱惜自己的名誉和人们的信任。如果辜负了信任,就得回家去了。”

不论戏剧如何努力真实再现生活,屏幕上和现实中永远是两个世界。在虚实交错的观赏体验中,是否百分之百恪守着真实定律并非美剧迷们迷恋上一部热播剧的重要理由。或许在剧中,主人公被美化的更加智慧、充满魅力,超越现实中的种种樊篱,演绎更为戏剧化、有趣的人生,才是人们观剧的乐趣所在。因此,除了《新闻编辑室》涉足了新闻主播的精彩世界以外,医疗剧、罪案剧、律政剧也是美剧中热卖的类别,医生、律师、警察的职业都被不同程度罩上了光环,工作性质和场合的丰富性成为了编剧们取之不尽的故事来源。

《金装律师》(Suits)在诸多律政剧中广受好评,其剧情代入感极强,主要角色充满力量,在职场上毫不退避。每个法律案件涉及几百万上千万金额,在几乎要绝望的时候,他们仍然不停寻找证据。也因为如此,他们被粉丝们称为是“一帮没有超能力的超人。”可以说,这种“你我皆凡人”博得了观众的好感。如果一演到律师,就是在法庭上稳操胜券的慷慨陈词,现实中的律师们肯定也无法认同这种法律超人形象。

在诸多以职场为背景的美剧中,《广告狂人》(Mad Men)可谓是最大的赢家,2011年在第63届艾美奖提名作品中,《广告狂人》包揽了最佳剧集在内的19项提名,并四度入围最佳剧集。这部讲述上世纪60年代美国广告业处于黄金时代,面临残酷竞争,那个年代的怀旧气质也立即抓住了观影者的心。

英国漫画家和讽刺作家马克斯·比尔博姆(Max Beerbohm)曾说:“假若我得到一大笔钱,我就要在所有的大报上发动一个大规模的广告运动。广告用特大号字印出—只有一句短话,是我听一位当丈夫的对他妻子说的,‘亲爱的,世界上什么东西都不值得买’。”“现代广告教皇”大卫·奥格威(David Ogilvy)却不认同这种保守作风,他想购买从广告上看到的所有东西。前者生于1872年,并于广告业大肆兴起前的1956年离世,而后者正是广告行业崛起的代言人。《广告狂人》正是描绘的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年代,广告从业者的生存状态。一位看过此片的广告从业者对片中人的职业态度心存敬仰,同时也感慨,过去在广告业的这种拼命状态仍然在延续。

新闻编辑范文第2篇

电视编辑是电视创作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创作活动,它包括了创作层次和技巧层次这两方面内容。在电视创作中,编辑思维应该贯穿于节目创作始终。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而电视新闻编辑,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协调编采人员、整合新闻资源,同时基于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进行新闻判断,并根据所作的判断去取舍新闻、整理原稿、制作标题、编辑画面,以求再现新闻真实、落实编辑政策、吸引读者阅读、承担社会责任的人。这就是电视编辑对素材的“再创作”。

电视新闻编辑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从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人.其二是指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而关于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又存住广义与狄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电视新闻编辑概念是从编辑学中的大编辑概念出发,立足于一个完整、固定的新闻节目:狭义的电视新闻编辑概念则绕过了编辑对于采访的策划与指导作用,只着眼于在采访素材基础上进行的加工与合成工作。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既是对前期采访素材的程序化整理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材料的筛选与各种形式表达要素的运用,都是包含了自我观点与思想的创造:根据前文的定义,可以将其工作内容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查看、熟悉素材

(二)撰写、修改、加工文字稿

(五)字幕、特技,以及动画的编辑:

(六)榆查与修改

电视新闻编排既要有规矩,又不能墨守陈规,成功的编辑往往得益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不过在实践中,电视新闻编辑还需要掌握以下几条技能:

(一)提炼和升华主题

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日常大量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如果对电视新闻采访拍摄一窍不通,就很难修改记者和通讯员发来的消息。

电视编辑对记者的稿件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对主题的提炼以及稿件之后的编后话也可以实现对主题的升华。同时可以增强新闻的感染力与号召力;可以引发观众更多的思考,以弥补电视新闻一闪即逝的不足。

(二)驾驭电视画面

电视编辑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三个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完成。纯熟的编辑技术,不仅是为了搞好新闻包装,而且有利于“分秒必争”。

画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的内容和形式。“图像优先”是每一个电视新闻编辑应该遵循的原则。编辑在“再创作”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图像。新闻稿件用来释解画面。而且,在编辑新闻时,应该“声画对位,画出声随”。这样,解说不会干扰画面.不会干扰观众自己理解画面,进而理解新闻。同期声的运用也是一种将新闻讲述得生动、完整的重要方法。缺少同期声。新闻就缺少了生动、鲜活的一面。

(三)巧用编排手段

巧妙地运用编排手段,可以使一些稿件变得重要起来。进而扩大影响力。这也是编辑“再创作”的一个重要技巧。

内容相似的稿件.编辑可以进行综合叙述,让许多内容单一、形式单一的稿件组合起来,变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增加了新闻的信息量,也增加了新闻的厚重感。在编排稿件时。编辑还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稿件联系起来,起到互相衬托、相辅相成的作用。内容不同的,作为编辑,就要将这些稿件分门别类的重新组合,相互对比,再加以创作,让观众在观看之后,对于我们报道的新近发生的娱乐消息有个更全面深刻的了解。

“再创作”要以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想象。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胡乱编造。同时。编辑技巧服从于编辑思想,服务于新闻内容。如果一味地追逐技巧.忽视新闻内容的挖掘和对新闻真实性、使命感的追求,技巧只会变成华而不实的空中楼阁。这对新闻节目的健康发展是有害的。

(四)电视编辑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还要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的,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人是乐队指挥,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指令,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

新闻编辑范文第3篇

编辑的职能就是对所有的稿件进行加工编辑,拟定标题。但是对时政新闻的标题拟定的过程中,编辑通常是畏手畏脚,不敢下手。对于现在的编辑工作已不仅仅是审稿与编定节目,拟定标题,而是要对新闻的审阅发行负全责,利用现代化的操作程序序系统的驾驭新闻的采集与发行工作。编辑工作如何创新,就拿总理会见网友的新闻为例,在新华社发的稿子都是以消息和侧记来拟标题,然而在新京报与燕赵都市报去以总理与网民“面对面”“谈心”来拟题,这就形象的表达出了总理亲民的形象,更富有感彩。通过一个标题可以看出,编辑在对材料拟题的时候需要创新的勇气与气魄。

提高时政新闻的收视率,提高时政新闻的水平的前提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实行观念创新。长久以来,在对时政新闻的选择与制作过程中,都是循规蹈举,墨守传统。改变观念就是改变思想观念,一切创新源自观念的改变。在对时政新闻的报道中,普遍注重会议报道,领导活动。类似的报道铺天盖地,如何做到让群众爱看,提高其收视率这需要做到三个统一:首先是新闻与时政统一。时政新闻体现的政府政策与群众的利益,具有一定的时政性,这就需要编辑在处理相关新闻的过程中,在保证其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还得具有一定的新闻性而不是政治性,找出新闻与政治的共同点。找出当下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同进还能体现的新闻价值,这样的新闻报道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其次,收视率与宣传性的高度统一。新闻在对政府的动向进行宣传的同时,还得注重收视率,如何引导群众关注所宣传的内容,得帮助群众解析新闻的实际意义,这需要编辑在处理新闻的过程中以人为本。最后,保证群众的话语权与社会舆论的统一。在传统的时政新闻创作过程中,创作与社会关系脱离,创作者拥有绝对的发言权,真正新闻所在表达的真实意义,得不到社会的认可,群众只有服从没有说话的权利,导致群众与政府没有沟通的平台。如何体现民主,就要从根本上让群众有话语权,时政新闻的报道一定尊重客观事实。在网络媒体日益大众化的今天,网络平台给广大群众说话的权利,表达出了不同的心声,做为时政新闻的编辑更要利用网络媒体,正确引导人民群众的主流思想意识。提高媒体的公信度,客观的报道社会突发事件,民众观心的热点问题,时政新闻传递是社会发展与国家政治经济,在传递正确信息的同时,引导社会舆论与平衡舆论,发挥其新闻媒体本身职能。

时政新闻不但具有政治性,还具有时代性,时政新闻的技术创新,是时政新闻跟时代同步的保障,先进的编辑技术是编辑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不同的新媒体相继诞生,同时给传统传媒带来新的生命与挑战。在多元化传媒的今天需要编辑工作者掌握多种电视编辑技术与手段,新闻的采集方式也演变成电子新闻采集,编辑系统运用了非线性编辑系统以及虚拟演播技术等。导致时政新闻在播报方式、报道手段以及种类上不断丰富与创新。尤其是“新闻跟踪”、“现场直播”等各种新闻形式出现,凸显出了时政新闻的大众化、时效性及深广度等各种特性,有效增强了时政新闻传播效果。

本文作者:田恒作者单位: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广播电视局

新闻编辑范文第4篇

1前提编辑工作,是提高编辑效果的关键。

长期以来,都认为编辑工作就是电视新闻的后期制作工作,就连编辑人员本身也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对采访回来的新闻材料进行必要的后期加工,但随着新闻媒体的扩张和从事新闻媒体人员的增加,经常会出现因记者找不准新闻采访的重点,而错过了对最佳和最必要新闻材料的采访和记录,这不仅给新闻播报带来了压力和困难,而且容易失去原有新闻播报的风格。编辑的第一要务,就是使后期节目的制作和播报始终保持节目原有的风格,但如果,编辑人员还像以前那样简单等待采访材料回来后进行制作,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后期制作的效果,因此,编辑人员要学会与时俱进,将编辑工作提前,主动参与到前期记者的采访工作中,帮记者采访定准方向,这将大大有助于其后期的编辑制作工作。例如,对汶川地震情况的播报,有的电视媒体编辑,对派出的记者都事先做了采访主题的安排,使其各负其责,等采访材料一回到后方,各个编辑就可以根据不同人负责的不同主题进行快速分类,之后进行迅速的制作和播报,这样不仅降低了新闻后期制作的困难,最重要的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进行其他新闻的采访、编辑和播报,充分体现了新闻播报的时效性,对确保文稿和表现力与节目风格保持一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2注重节目反馈,能有效督促编辑技巧的改变和提升

任何新闻媒体工作都十分注重收视率的提高,收视率提高的关键是能播报出吸引人们眼球的新闻,因此,在新闻前期的采编和后期的制作中,要求记者和编辑都要有一定的新闻价值判断能力,尤其是编辑人员,要从众多的新闻采访材料中找到能提高收视率的新闻素材并进行角度选择性的编排制作,因此提升编辑人员的新闻价值判断力尤为重要。但编辑人员进行后期制作工作时,则必须要注重百姓对新闻栏目的态度和反应,也就是说要时刻注重节目反馈,要根据节目的反馈信息来处理新闻材料的后期制作,改进其编辑方法和改变其编辑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编辑不断提高其编辑技巧,才能使新闻栏目收视率得到稳步提升。

3注重具体新闻中的具体材料处理方式,是新闻编辑技巧的重点

根据当前新闻材料的特性和特点,在新闻材料的编辑过程中,编辑人员可以从新闻材料的实际出发,采用适当的处理技巧,来达到新闻播报的目的。

1)模糊化的处理技巧。模糊化的处理技巧适用于急发性的新闻和具有保密性特点的新闻播报。急发性新闻,由于其发生的突然性,使得新闻采访人员没有时间去考证其发生的原委,但还需要紧急播报,这个时候就应该对没弄清楚的信息进行模糊处理,这样不仅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还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而对于涉及个人隐私和国家法律法规禁止播报的内容时,编辑人员在对采访材料的处理技巧上可以采用模糊化的处理方式,这样可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又可以达到新闻播报的目的;

2)巧用DV,提高新闻编辑技巧。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DV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而DV也是当前新闻采编人员最常用的现代化影像数字采编工具。新闻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因此,在新闻采编上,电视新闻媒体对社会普通人员提出了奖励DV新闻线索提供者的新闻采编方法,使所有的市民和百姓都成了新闻采访的一线工作者,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新闻采访信息的获取量,也保证了新闻媒体能够有效获得第一手的新闻材料,这些DV信息材料一般再经过编辑人员的加工处理就可以在新闻播报中播放了。但这种新闻采编手段也有一定的弊端,因为百姓毕竟不是经过新闻专业训练过的专业人士,其拍摄DV的角度常常以个人关注点为出发点,而不是从新闻价值角度去拍摄和发掘新闻价值的内涵,加上画面和语音文字的配备,常常出现不相协调的情况,因此,也影响了DV材料的最终实用性,但毕竟这是对新闻编辑工作的一个有力补充,也拓宽了新闻采编的一个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闻编辑的技巧,只是需要编辑人员进行选择性的运用;

3)电视新闻编辑后期制作和播报的连贯性、及时性、时效性和灵活性,是新闻编辑技巧的完美展现。新闻播报注重时效性,指在最快的时间内播报新闻,连贯性,强调部分新闻的追踪报道,及时性,强调新闻反应问题的及时性和解决问题的迅速性,灵活性则主要指新闻播报过程中对突发新闻的插播处理。编辑工作是千头万绪的,既要体现出编排的科学合理性,又要体现出新闻播报的质量,因此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就需要编辑人员对电视版面空间做一个全面了解,并做到可控性,即在有限的时间里播报出丰富、活跃和及时的新闻内容。要根据电视制作所需要的时间,来确定“成套新闻”、“突发新闻”和临时出现的“可观新闻”的关系,做到科学合理安排。如果是中药的突发新闻,导播可以临时决定进行适时播报,也可以将报道切入现场,达到及时播报的效果。而这种插播,就意味着对新闻节目的临时迅速重新规划,避免新闻播报的超时或者时间不够用,影响新闻播报效果。新闻编辑的这种灵活性、及时性和突发性,经常发生,因此需要编辑人员很好掌握编辑技巧,才能做到完美处理。

新闻编辑范文第5篇

——兼析网络新闻受众的多元需求

栾轶玫

一、中、英文摘要

二、前 言:

二、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维度

三、第二部分:理论基点----网络传播特点与网络新闻编辑基本规律

四、第三部分:宏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思想与网络新闻受众的需求

五、第四部分:中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策划与网络新闻受众的需求

六、第五部分:微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实务与网络新闻受众的需求

七、结束语:

八、索引与参考书目:

中 文 摘 要

网络媒体-----这一二十世纪最后几年才出现的全新媒体,被人们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的出现给传播领域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变革。一个全新的媒体、一个全新的传播领域正吸引着学界对它的深入研究。 “网络新闻编辑学”是网络传播学众多研究内容中的一个重要且实用的方面。本文选取它作为研究的主题, 以受众的多元需求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文中的所有考察都与受众密切相联。

本文从三个层面: “宏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思想与受众的多元需求”、 “中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策划与受众的多元需求”、 “微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实务与受众的多元需求”进行分类研究。提出网络新闻编辑应该具有“全历史”、“全社会”、“全受众”“全天候”的编辑思想;指出“‘开放式’是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规律”;此外,本文还从“网络新闻策划的内容”、“网络新闻策划的功能”、“网络新闻策划的特点”等几方面入手,探讨了经济功能在网络新闻策划中的“度”的把握的问题;本文微观方面,通过对网络新闻编辑“内容建构”、“形式呈现”两方面现状的考察,提出相应的内容与形式的良性建构标准。

主题词: 网络新闻编辑规律、编辑思想、编辑策划、编辑实务、开放式、受众的需求

Abstract

Emerging in the last decade of 20th Century, INTERNET is regarded as the Fourth Media after Press, Radio and TV and now leading a wide-range revolution in mass communication. More and more studies and research works concentrate on the new form of media and the new sector. Internet News Edit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practical aspects of the studies. Staring from the diversified demands of audience,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Internet News Editing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audience.

The article takes three points of views to carry out its classified studies: a) a macro study which focus on Principles of Internet News Editing and the diversified demands of audience; b) an intermediate-view study which focus on internet news planning and the diversified demands of audience; and c) a micro study which focus on internet news editing practice and the diversified demands of audience. The principles of historical full-coverage, whole-society coverage, entire-audience coverage and all-time coverage should be applied to the Internet News Editing since boundlessness is the basic law in editing news accessing internet. Furthermore, studies are given to the functioning control of economic role in Internet News Editing in respects of the contents,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relating to internet news planning. The standards of well-designed and well-written news are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micro-studies given to contents structuring and page layout.

Key Words: Basic Law of Internet News Editing, Editing Principles, Editing Planning, Editing Practice, Boundlessness, Demands of Audience

前 言

网络传播是一个全新的传播模式,基于“技术”而生的网络特点赋予网络传播一些全新面貌,对网络传媒这样一个“崭新的、上升的”媒体进行研究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在网络传播学众多的研究方向中,选取其中一个方面-----“网络新闻编辑学”作为研究主题; 在众多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中,选取目前网络传播研究中选用较少的心理学视角,从受众的多元需求出发,探索网络新闻编辑规律。

为了全方位反映“网络新闻编辑学”的各个方面,本文从三个层面: “宏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思想与受众的多元需求”、“中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策划与受众的多元需求”、“微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实务与受众的多元需求”进行分类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注重“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研究”、注重“传受双方‘良与不良’的互动研究”、注重“传播理论与新闻实例相结合的研究”。

本文第二部分,通过对网络传播特点的深入分析,提出“‘开放式’是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规律”这一论点。文中各个部分的论述都是基于对这一基本规律认识的基础之上的。

本文第三部分用了大量篇幅探讨网络新闻编辑工作中“编辑思想”的重要作用,提出网络新闻编辑应该具有“全历史”、“全社会”、“全受众”“全天候”的编辑思想”。

本文第四部分对于“网络新闻策划”的研究是网络编辑研究中一个崭新的领域,学界目前对这一命题的研究还显不足。文中从“网络新闻策划的内容”、“网络新闻策划的功能”、“网络新闻策划的特点”等几方面展开论述。 特别注意到了“经济功能对于网络新闻策划的要求与影响”、“网络新闻策划中如何实现经济与社会双收益?”“网络新闻策划的特殊形式”等问题, 尝试通过粗浅的论述探索“经济功能在网络新闻编辑策划中‘度’的把握”这一命题。

本文第五部分将研究聚焦于“网络新闻编辑实务”这一微观层面,通过对“网络新闻内容媚俗化倾向”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网络新闻编辑内容建构标准与规律”;通过对“网络新闻形式呈现方面不良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网络新闻编辑形式呈现标准与规律”。文中还首次提出了一些基于技术而形成的网络新闻编辑中的特殊手段-----“邮发之最 / 阅读之最---新闻之上的新闻”、“推销内容”等。

研究过程中,注重“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研究”、注重“传受双方‘良与不良’的互动研究”、注重“传播理论与新闻实例相结合的研究”。

第一部分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维度

一、问题的提出:

本文论题的选定与论述的确立基于这样一个现实层面:自1995年因特网在全世界出现,此后数以万千计的大小网站雨后春笋般地成长、发展。尽管各网站主营内容、经营模式纷繁复杂,但是提供信息与服务几乎是所有网站共同的目标。在这期间,诞生了一个全新的职业:网络新闻编辑-----以向受众提供信息及信息服务为工作任务的全新职业。伴随着新兴事物而来,学术领域可能更为关心“受众的需求对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影响”以及“受众的需求在网络新闻编辑过程中的具体体现”这一命题。具体来讲,就是要求学界从受众需求的角度对以下问题展开研究:“什么样的信息及服务是受众关心的?怎样提供这些信息与服务被证明是有效的?有没有一些切实可循的标准可供参考?网络新闻编辑应涉及和不应涉及的领域是哪些?涉及的深度、广度是怎样的?网络新闻编辑过程中所涉及的受众、传者(编辑)、传播技术、信息等诸要素之间是何种关系?如何在它们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

研究网络新闻编辑----这一网络传播中的重要内容,源于现实的需要与紧迫性:

一、网络传播是一个全新的事物。 对于整个互联网来说,它至今仍然处于儿童期(从1995年到今天,不足6年),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讲,缺乏经验的累积与规律的探索。全新的事物犹如空白的纸张,充满着待垦的诱惑。

二、网络传播是一个上升的领域。 全新充满着悬疑,而“上升趋势”则意味着研究更有价值。不论从全球还是我国范围来看,整个网络事业仍然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网民数量连月增加、网页内容不断翻新、网络普及范围日益深广。这一切都说明,对于网络传播的研究有前瞻与实际意义。

三、网络传播的研究依然不足。 相较于传统媒体,对于网络传播这样一个全新领域,,国内外的研究都比较薄弱。台湾学者在1997年曾经做过一项对“全球资讯网传播学术资源”的研究,他们利用关键词查询“与大众传播相关的网站”,在亚太地区共找到56个中英文传播研究和教育网站,其中台湾有38个,澳大利亚有9个,香港有3个,新加坡2个,日本2个,泰国1个,新西兰1个。至于中国大陆则未找到任何网站。[1] 虽然到目前国内也有了类似“中国传播学评论”的传播学术网站,但关于网络传播的学术研究与日益增多的网络传播现象相比,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方面依然显得不足。

心理学视角研究网络新闻编辑规律有自身优势与独特性。 本文在研究网络新闻编辑规律时选择心理学视角,从受众多方需求的角度审视网络新闻编辑工作,在论述中,更为关注受众需求的多样性特征、传受者的心理互动机制、以及网络新闻编辑工作在满足受众需求方面的“足”与“不足”等问题。

我们知道,技术赋予网络的交互特征,使得传、受者的心理互动较之传统媒体而言更为经常更为深入,而传受者的心理互动深刻影响着网络传播过程的各个方面,因此,从这一视角研究网络新闻编辑规律更易贴近与深入问题的实质。从另一方面来讲,目前学界对于网络传播的研究仍较多地停留在宏观层面的理论探讨上,例如: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探讨第四媒体对大众传播理论的影响;2)探讨第四媒体与传播新闻传媒的关系;3)探讨新闻媒体网络的建设与经营;4)对国内外网络法规的评介;5)调查新闻从业人员使用网络的状况。”[2] 而对于微观层面,比方说用心理学视角、从受众需求的角度对网络传播实务进行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本文则试图从这一角度进行一些学理意义的尝试性探讨。

由于技术的密切介入,与传统新闻编辑不同,网络新闻编辑从诞生之日起就决定着它的内容、趋势等都将更多也更密切地受到技术的影响,网络新闻编辑工作将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将影响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内容与方式方法。这种影响可能表现为渐进式,也可能表现为瞬间突破性。正是技术的深度介入,使得网络新闻编辑工作表现为更多的动态性、开放性。因此,对它的研究也必然应该选取动态、多维、开放的视角。

二、研究的维度:

传统意义上的编辑研究一般关注报道方针、报道策划、报道实务等三方面。这三方面立体地构成了编辑学的全部内容。 网络新闻编辑虽然是一门全新课题,但对它的研究依然离不开上述三个层面的内容。因此,本文在研究维度的选择上采用了传统编辑学的方法,从宏观---网络新闻编辑思想、中观---网络新闻编辑策划、微观----网络新闻编辑实务三个层面进行研究。

宏观----网络新闻编辑思想和受众的多元需求:

本文将“编辑思想”做为论述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编辑思想”是传统编辑学研究的一个方面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编辑思想”一度被人忽视或者说从来被人重视不够,这或许由于网络传播的“技术决定论”或许是“传播主体多元化”导致的网络编辑工作的“唯技术”或“人人皆为传者,无需编辑”的现实倾向;而对网络编辑工作理解上的错觉与误读已经并且还在给现时的网络编辑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正本清源-----从源头上的重新认识将有助于网络新闻编辑具体操作的良性发展。本文从“更好地满足受众多样性需求”出发,提出“全历史、全社会、全受众、全天候”的网络新闻编辑思想,着重强调了网络新闻编辑应该具有的对历史、对社会、对受众的全面负责态度。

中观----网络新闻编辑策划和受众的多元需求:

长期以来,对于编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策划的研究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近些年来,随着媒介产业化进程,这一问题又重新进入学术研究的视野。毫无疑问,对于网络新闻编辑研究来讲,网络新闻策划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网络新闻策划的目标是为了让自己的新闻产品能被更多的受众接受、喜爱,因此,对于它的研究一定是基于对受众的心理特点、多元需求仔细分析基础之上的。

网络新闻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立于媒介产业化的前沿,较传统媒体而言,它带有更强的商品属性、经济功能。这使得网络新闻策划在功能与模式上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本文试图探讨“经济功能对于网络新闻策划的要求与影响”、“网络新闻策划中如何实现经济与社会双收益?”“网络新闻策划的特殊形式”等等一系列问题。目的就是尝试通过粗浅的论述探索“经济功能在网络新闻编辑策划中‘度’的把握”这一命题。

微观----网络新闻编辑实务和受众的多元需求:

对宏观编辑思想与中观编辑策划的研究,目的是勾勒出网络新闻编辑工作应有的一种宽广视界与胸怀,它们是隐性的、稳定的,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常态。而具体到“每篇稿件的选择、每个网页的建构、每条链接的设计”这些属于编辑实务方面的具体编辑工作,则更多表现为显性的、动态的、受众能够直接感受到的编辑成果。因此,对它的深入研究最具现实指导性。

通过对网络新闻编辑内容选择方面的“长与短”、“新与旧”、“软与硬”、“深与浅”“真与假”、“原创与整合”的研究;通过对网络新闻编辑形式呈现方面的“网页空间”、“信息编排”“版面色彩”“导航结构”的研究;通过对基于网络技术而形成的特殊编排手段----“新闻之上的新闻”、“推销内容的编辑手段”等等专题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回答“什么是受众讨厌的?”“什么是受众喜欢的?”、“如何满足并提升受众的喜好?”等一系列问题。 从而为传受良性互动与网络新闻的高效传播找到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