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评估(精选5篇)

  • 技能评估(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是指提供网络教育的机构为了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把更多的精力与经费放在课程、资源建设和品牌建设上,而将其内部的某些IT功能或技术项目,通过向外部机构支付费用的方式移交给专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机构来承担,以解决机构内部缺乏专门…

技能评估(精选5篇)

技能评估范文第1篇

随着网络教育需求日益增大,信息技术作为网络教育的关键技术正在走向专门化和集约化,与此相适应,技术服务外包正在逐步兴起。技术外包是一种机遇,但也存在诸多风险,因此要加强外包管理。评估作为管理的有效途径,在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服务外包评估的研究尤为关键。

一、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体系的意义

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是指提供网络教育的机构为了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把更多的精力与经费放在课程、资源建设和品牌建设上,而将其内部的某些IT功能或技术项目,通过向外部机构支付费用的方式移交给专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机构来承担,以解决机构内部缺乏专门信息技术人才的困境,提高信息技术服务效率,降低成本。信息技术服务商通常在规模经济、经验以及在对最新技术的掌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这些优势是网络教育机构的信息技术部门所难以达到的。但是信息系统中应用、技术、管理三位一体的混合模式比其他外包的模式要复杂得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教育技术外包项目的软硬件更新换代也非常快,这给发包方(网络教育机构)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如果承包方在软硬件设计上设置一些门槛,会致使发包方在成本投入方面失去控制。此外,如果承包方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支持发包方业务的关键人员发生重大变更后,将难以保证服务水平,会直接影响教学工作,造成重大损失。同时,随着时间推移,发包方的管理体制会发生一些或大或小的变更,这些变更会给承包方带来一定的麻烦,影响工作的进行。这种不明朗的服务状态,让服务商和用户单位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此,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急需一个可量化、规范的评估体系。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是管理者基于管理需要而进行的对外包机构服务的绩效评估,这既是一种商业性评价,也是一种管理性的评价,它的意义在于:首先,网络教育机构通过遵循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管理规范提高服务外包的质量管理水平。其次,承包方应用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价量表对其为网络教育机构提供的服务质量进行自评,依据评测结果和服务质量管理规范督促网络教育机构改进其服务质量,提高其服务质量水平。再次,建立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体系能加强对网络教育技术服务承包方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技术服务承包方对网络教育的技术服务质量,理顺合作双方的关系,规范网络教育技术服务的绩效评估工作。

二、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体系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体系的设计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力求评估的科学性、综合性,可操作性。主要依据评估内容建立多个大项目,大项目下面又设若干子项目,子项目又有一定数量的小项目,每个小项目依据重要性分配分值,然后给专家等打分,最后得出总分,拿总分和一个参考值(标准值)比较,从而分析每个项目的各种情况。为确保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现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的目的,需要原则保障。1.目的性原则指标体系是对评价对象的本质特征、结构及其构成要素的客观描述,应为评估活动的目的服务,针对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任务的需求,指标体系应能明确体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为发包方和承包方两者之间提供一座连接的桥梁,有效监督外包服务质量。目的性原则是指标体系设计的出发点和根本,衡量指标体系是否合理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它是否满足了评估目的。2.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指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到双方的特征,比如部分项目的指标权重逐年递减或递增。指标的概念要正确,涵义要清晰,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主观判断,对难以量化的评估因素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设置指标。指标体系内部各指标之间应协调统一,指标体系的层次和结构应合理。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是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合理的基础,一项评估活动是否科学很大程度上依赖其指标、标准、程序等方法是否科学。3.独立性原则在评估体系中,用户测评、专家考评和集中评议三部分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可以全方位评价技术服务承包方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之间不应有很强的相关性,不应出现过多的信息包容、涵盖而使指标内涵重叠。4.可行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考虑到现实的可能性,指标体系应适应于评估的方式、适应于评估活动对时间、成本的限制、适应于指标使用者对指标的理解接受程度和判断能力,适应于信息基础。评估活动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指标体系的可行性是确保评估活动实施效果的重要基础。5.系统性原则从教育技术服务外包体系看,评估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涉及到外包的各个环节和层次。涉及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的企业比较多,由于使命不同,工作重点不同,在涉及评估时,要求可能会各有侧重;对承包方来说,评价的维度多,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从发包方本身的管理工作进行诊断的目的出发,需要系统性的评估和检查才能发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这些在指标设计时均需系统考虑。

三、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体系核心要素的设计

1.评估项目指标及指标权重的确定建立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体系的关键是评估项目指标的选定和确定权重系数,其直接关系到评估的结果,也直接决定着被评估承包方对某些问题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设计合理的指标体系对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工作起着明显的导向作用。(1)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体系指标的确定。要想全面评价承包方的工作,选取评估指标非常关键,它既要反映承包方的服务质量,又要对承包方工作具有导向作用,还要简易可行,具有可操作性。而评估指标的选择主要依据于服务外包的内容架构,常见的信息技术外包涉及信息技术设备的引进和维护、通信网络的管理、数据中心的运作、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备份和灾难恢复、信息技术培训等。笔者参照信息技术服务外包涉及内容以及通过分析国内外一些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项目的实例,再结合我国当前网络教育技术实际情况,遵循简易可行性原则,把承包方工作过程和效果结合起来,把众多繁杂的指标简化为在实际中易于评估和操作的指标,即远程教育硬件支撑环境建设维护、远程教育支撑系统软件开发及维护、对学员及学习中心技术支持服务、技术培训、用户评价等5大指标,其中远程教育硬件支撑环境建设维护、远程教育支撑系统软件开发及维护、对学员及学习中心技术支持服务3项指标为核心指标。(2)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权重系数是对评估项目指标间权重关系的数量化反映,权重分配的目的在于对各相关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做出一种认定和度量,它对评估前的开展工作和评估后的改进工作起着导向作用。各项目指标权重客观反映了其重要性,权重系数较大的项目其地位相应也很突出,需要平时的大量工作才能显现成效。比如远程教育支撑系统软件开发及维护这项指标的权重在所有指标中最大,因为这个项目需要承包方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开发和维护相应系统,而且系统的运行是否正常就决定了网络教育是否能顺利开展。又如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到双方需求的一个动态变化,绝大多数项目指标每年所占的权重有所调整,像外包第一年,重要的是承包方提供优质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一次性投入的资金比较多,所以第一年应该在评价这方面服务制定较高的指标权重。而后期主要是硬件和软件的升级和维护,应该将权重偏于这方面。这样更能体现评估体系的合理性。2.关于部分指标的说明(1)远程教育硬件支撑环境建设维护。该项指标是决定网络教育是否可以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性指标,也是承包方一次性投入最大的一项,同时也反映了承包方的一个硬实力,包括了硬件系统设备配置、运行状态和网络环境的配置。服务项目及标准一方面要满足在线学生一定数量的教学需要,服务器运行顺畅,满足网络教育资源存储需要,建立科学合理安全备份机制,服务器建议参考以各城际广域网网间访问并发量的相应速度的模型配置,根据实际业务需要,配置链路负载均衡设备和相关容灾软件。根据数据安全和备份需求,配置近线备份设备和离线备份设备;配置硬件网络安全防范和入侵检测设备和应用虚拟化软件。考虑到承包方成本投入资金的压力,后几项配置可视实际情况分年完成。另一方面IDC数据中心环境达到国家环境标准,教育网专线不低于一定值(视学生规模而定)。制定有事故应急预案,保障平台数据安全,配备充足技术人员提供7*24小时技术支援服务,要求出现因硬件故障导致无法提供服务时间全年低于0.1%。(2)远程教育支持系统软件开发及维护。远程教育主要是学习者在硬件设备的支持下,通过相应的软件系统进行学习,如果没有软件系统或者软件系统出了问题,那么学习将会终止,所以此指标是整个指标系统的一个核心,决定着网络教育是否能方便有效的进行,也能够集中反映承包方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还是外包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判断,它所占权重是所有指标中权重最大的一项。其服务项目及标准首先必须根据网络教育发展需要,利用领先技术建设教学教务所用的系统平台,并且要保证平台运行顺畅,同时要求出现因软件故障导致无法提供服务时间全年应低于0.1%。其次要及时对平台进行升级,再次是及时、准确的进行门户网站和平台相关资源信息和数据的更新、上传、修改。(3)对学员及学习中心技术支持服务。所谓技术支持服务,是指为参入网络教育的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校外学习中心等解决网络教学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而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支持活动和技术保障,以及对整个网络学习环境和教学过程的全方位技术支持。网络教育的对象是大范围、多区域的,学习中心是高校和学员之间的桥梁,其作用不言而喻,承包方不仅要参入学习中心技术路线的规划,协助站点建设软硬件支持系统,还要对学习中心的技术进行定期的巡查,知道学习中心进行技术方面的配套建设,为他们解决相关技术问题。学员是网络教育的核心,如果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被技术所困,网络教育也将失去意义,所以承包方在建设好网络教育必备设施的同时还要及时帮助学员、教师、管理人员解决技术问题,使网络教学不受技术阻碍,此项服务能直接反映承包方的技术服务水平和质量。(4)用户评价。用户评价包括学员、学习中心和学院教工的评价,用户的满意度决定了服务的质量。通过此项评价指标,可以总体性的判断承包方的服务能力和态度。3.评估方法及程序评估的方法是影响评估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提高评估的质量,使评估对承包方工作起到规范、导向、监督等作用,使评估结果公正、准确,能真正反映被评估方的工作状态,评估宜采用综合评估方法。采取专家打分与集中评议的方式进行,评估以技术服务指标为标准,同时参考照技术服务月报材料和技术关键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的程序一般包括评估任务的提出、评估的实施、评估的总结与评价和信息反馈等方面。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工作的一般程序(图略)成立评估小组:由学校组织相关专家成立评估小组对网络教育技术服务承包方年度服务质量进行全方位评估。下发评估通知:每年12月由评估小组对技术服务承包方下发技术评估通知。技术服务承包方自评:外包质量管理强调不断地自我评价以完善服务过程。快乐与不快乐的主要差异在于快乐的人常常评价自己的行为,并不断加以改进,不快乐的人经常评价他人的行为,并指责、埋怨和审判他人,其目的是强迫别人改进他们所为。在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系统中,我们希望有更多快乐的人而不是正好相反。技术服务承包方根据评估通知撰写自评报告,并附相关佐证材料,一式10份及其电子文档,送交评估小组。评估组评估:评估小组专家收到评估材料(含用户报告、自评材料、技术服务月报等相关材料)3天后,对网络教育学院和技术服务承包方进行实地考察、听取技术服务承包方汇报及答辩。评估小组专家按照评估指标体系独立打分,对技术服务承包方做出客观的评估结论和提出对今后技术服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公布评估结果:学校根据评估小组提交的评估报告及评估结论,经审核后公布。复评申请:技术服务承包方对公布的结果有异议,可在得知评估结果的10个工作日内,向学校提出书面复评申请。学校在收到复审申请的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复评的决定。4.评估结果的表达及标准在工作测量中,笔者采用的是将定性和定量统计相结合的方法,使用百分制数值表达评估结果。笔者通过对多个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项目的研究分析,并根据上述提及的评估指标体系,总结出评估结论标准为:优秀:技术服务质量评估得分高于或等于90分;合格:技术服务质量评估得分高于或等于70分,低于90分;不合格:技术服务质量评估得分低于70分。

四、评估体系设计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市场在快速的发展,为了保证其质量和绩效,技术服务评估势必会成为发包方进行技术服务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在设计评估体系中需要注意很多问题,下面笔者将以某高校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体系为例,简要分析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某高校将网络教育技术服务承包给某公司,并通过评估体系进行外包管理。评价体系作为一个理顺双方合作关系的手段,评估参考月报和用户报告以表中的指标为标准,评估结果与承包方的收益直接挂,承包方必须达到合格标准,才能拿到全额的技术服务费。从实施情况可以看出,本评估系统为某高校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实施情况,在设计评估体系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评估指标及权重的设计应具有灵活性设计评估指标时应涵盖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两大部分,应注意评估内容的动态性,体现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根据形势的发展丰富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同时在进行绩效评估时,考虑承包方的原有状态,不宜机械地用一个固定的尺度来衡量。如表1,根据承包方的实际情况和校方的需求,每一年的部分项目指标及权重可以有所不同。2.在评估系统中体现互惠双赢机制所谓双赢指双方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按惯例运作,并规范自身行为,通过真诚合作,有效沟通,实现合作利益最大化,让双方都成为赢家。在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评估体系设计中可通过奖惩机制、优先合作机制、延长合作年限、拓展合作项目等方式实现互惠双赢,这样能使双方利益关系更加牢固紧密,能有效促使双方力争做到最好。3.建立和完善与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质量评价体系相适应的奖励与惩罚机制坚持激励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推进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质量的稳步提高。建立奖惩机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技术服务的质量,因此可以在评估体系中明确奖惩原则,奖惩必须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奖惩必须由技术服务承包方的服务质量决定。4.注重过程性评价网络教育是一种基于过程的活动,是由若干过程组成的,那么在过程中的质量改进就会决定最终的产品质量。因此,网络教育技术外包服务过程的评价与改进比结果的评价更为重要。某高校将评估工作分为中期评估和年终评估,中期评价也就是过程评价,主要便于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保证网络教学优质展开。5.通过调研保持评估体系的先进性依据学校办学理念和定位,及时将国内外先进的网络教育技术管理思想和观念融入到网络教育技术服务外包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中,及时调整评价的指标和权重。

技能评估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性能化评估技术;建筑消防安全;火灾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中,为使人们丰富多样的生活需要得以满足,更多的具有多功能使用特点和独特结构形式的新型建筑开始出现。然而,以条文规范为基础的原有消防安全设计难以推动其发展,因此,消防安全的性能化设计应运而生。作为一项以科学性、灵活性、有效性、经济性而著称的设计方法,性能化评估技术也越来越多的受到有关人员的重视。

一、性能化评估的概念

所谓性能化评估建筑消防安全是指运用性能化的评估方法评价建筑的性能化消防安全设计,即对于为实现某种特定消防安全要求而制定出具体试行性能化设计方案的某建筑,可以运用经验证或被大众认定为具有相对可靠性的有关分析方法和相关工具,通过随机性和确定性定量分析计算对象的有关设计火灾情景,对试行设计方案的具体消防安全性能进行判断,从而明确其能否达到判定标准或满足消防安全要求的过程。

二、性能化评估的基本步骤

受建筑物功能不同影响,在评估时往往具有不同的评估重点。尽管评估目标和评估内容不尽相同,但是其基本步骤通常如下:

(一)对评估对象进行确定。

(二)结合承担风险人员的评估目标,对建筑消防安全的整体目标进行确定。比如:环境安全目标和结构安全目标;非生命安全目标和生命安全目标等。

(三)结合确定的消防安全整体目标,对消防安全性能的量化指标或判定标准进行确定。

(四)对性能化试行设计方案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对定量评估方法和评估范围进行明确。

(五)对消防系统的可靠性和可行进行、火灾危险性及建筑物内部相关人员特征等进行分析,从而对最不利场景下人员疏散和火灾发展情况进行确定,并对火灾场景,如火灾规模、增长速率、荷载密度、点燃源、可燃物等进行设置。

(六)对评估计算对象进行选取,对模拟计算模型,如人员疏模型和烟气蔓延模型等进行确定,从而使人员疏散和烟气蔓延状况得以精确分析。

(七)对评估过程中遇到的不确定性问题进行分析,对其发生概率进行确定,并对其后果的严重性进行估计。对安全性进行论证。

(八)评价评估结果,对评估结论进行归纳总结,对评估报告进行撰写。

三、量化指标与判定标准

(一)判定标准

对建筑物消防安全的相关性能判定标准通常包括能见度、毒性及热效应等将人身安全的保护作为评估目标的生命安全标准和烟气损害、火灾蔓延、热效应、受损的完整性结构和防火分隔物、在火灾中暴露的财产危害等将财产安全的保护作为评估目标的非生命安全标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人们更多的重视生命安全,因此对现代建筑物消防安全进行性能化评估时,通常对生命安全标准进行运用。

(二)具体量化指标

作为性能化判定标准的体现,危害指标和安全指标可以是一个数值分布,也可以是一个极限值范围或极限值,其往往源于经社会接受和认可的试验数据或实践经验。

实际上,具体量化指标通常属于系列性明确清晰性能目标向确定性的概率或工程数值转化而获得参数,其能够对消防措施或火灾导致的内部财产和建筑损害、人员伤亡、被中断的生产经营及最大可接受限度的风险等级等进行体现。通常包括热暴露水平、能见度、炭氧血红蛋白的具体含量、气体温度及材料温度等各种耐受极限。在对判定标准进行具体量化时,应主次有别的考虑各种耐受极限,并对关键性参数进行正确把握。

四、性能化评估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对消防安全水平、性能判定标准及总体目标等重要的三个确定原则进行良好把握。

(二)在将总消防安全目标向性能判定标准和子目标进行转化时,应确保其等效性和完整性。不能为满足达标设计而对性能判定标准进行随意改变。

(三)判定标准具体量化指标值对其评估结果的正确性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对火灾风险的特定判定标准进行确定前,应对承担风险者能够接受的人员伤亡和损害水平进行充分了解。

(四)一项设计目标存在被多个性能标准进行验证的情况,而一个性能标准也存在被多个参数值进行支持的情况。

(五)在进行评估时,要对火灾场景进行认真选取,设计火灾的大小进行确定,在对有关参数值的严格选取中使评估结果的相对有效性得以保证。

(六)不同的评估模型通常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特点,因此在评估过程中要结合具体问题对计算模型进行选取。同时,还要对选用模型的局限性和假设条件进行充分了解。

(七)进行评估的模型通常以简化和建设为基础,因此实际疏散过程和活在过程存在差异于模拟计算结果的情况。为确保模拟计算结果能够精准有效,在碱性模型参数输入时,应对其相对保守的取值进行采用。

(八)不利于安全目标的影响因素往往很多,在进行评估时,往往对可以预测的和重要的因素进行考虑,而在实际人员疏散和火灾情况中往往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要对某种安全系数进行事先设定,使不确定因素的不利影响得以尽可能削弱,从而使安全评估的结论得以相对可靠。

(九)要对消防安全拥有的全部子系统和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充分考虑。在以设计主体作为整体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存在发生可能性的火灾、内外消防措施与设定设计目标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新型建筑日益增多的今天,要强化对性能化评估技术的探究和发展,从而使建筑物的消防安全设计得以更可靠、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倪照鹏,阚强.正确认识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设计与评估[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2(04):55-59.

[2]梅秀娟.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设计方法及其应用情况[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8,6(01):39-43.

[3]杨昀,张和平,张庆文,等.性能化设计标准在火灾安全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3(06):37-44.

技能评估范文第3篇

何为元认知?

元认知是一种包含自我监测和控制的自我认知能力,这种元认知技能为学习者提出了一套自我约束的规则。元认知技能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在百分之四十的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的学习效果,它与学习兴趣和学习环境共同构成了影响学习的三大主要因素。元认知对于学习的意义非同一般,但是元认知技能作为一种内在的自我指导能力,具有思维隐性特征,无法被我们直接捕获,因而如何准确读取、验证和评估元认知成为研究的一个难点。

元认知是对学习者在传统学习环境和计算机学习环境中对相关影响因子的认知分析。元认知技能通过运用一种程序性的知识,监测和控制个体的学习行为、方向、目标设定、规划、评估,以及对这几项表现进行概括总结。科学的实验评估包括离线评估和在线评估两种方法,但由于在线评估能够更加客观有效地分析元认知技能,因此计算机在线评估成为当前的研究趋势。同时,由于选择在线记录时,需要衡量学习者是否运用元认知技能,所以对元认知技能的评估也作为元认知能力的一部分,即元认知的自我监测与控制,以及对这一监测控制的评估共同构成了元认知技能评估。

如何将这一内隐的认知能力,通过计算机有效评估?Marcel V.J. Veenman总结分析了尼尔森、纳尔逊两位学者的元认知理论框架,提出了元认知是一种获得控制和调节自我指令任务的自上而下技能,并且通过三个实证研究、多种计算机在线的方法为元认知技能的读取及评估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途径。

元认知技能评估研究的理论框架

元认知理论的主要代表学者有尼尔森、纳尔逊等人。尼尔森较早尝试建立其理论框架,他将元认知分为“目标能力(object level)”和“元认知水平(meta-level)”两个系统。首先,低阶的认知活动通常被认为属于目标执行过程,如当解决数学问题时,通过读题的过程来陈述问题,并计算出结果。其次,高阶的认知活动是对结果的评价和对初阶对象的规划。元认知对这两个阶段得出的信息进行预判,低阶的信息通过监测系统传达到高阶元认知,高阶指令通过控制传达给低阶对象。而纳尔逊模式本质上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模型,低阶的任务执行触发了监控活动,反过来激活了在控制过程中元认知对目标对象的处理。然而这个模型并没有阐明监视过程是如何自己激活的。此外,纳尔逊的模型忽视了人类解决问题的目标导向性和学习行为,因为这两个因素在控制过程中不是自发激活的,也无法事先监测(Veenman,2011)。

Koriath、Ma'ayan和Nussinson(2006)已经表明了监测和控制之间的因果关系,监控和控制过程是双向的。像尼尔森强调的,监测过程可以引出控制过程,但控制过程也可以在没有事先监测的情况下激活,随后,引出监测过程。问题是,这些控制过程如果不是通过纯粹的巧合激活,那么是怎样激活的呢?

Veenman(2011)首先分析Nelson的自下而上模型,提出了自上而下的方法,元认知技能被认为是一个获得控制和监测自我指令任务的技能。每当学习者面对较为熟悉的任务时,这个自我指示系统就会被激活,因为这个新的任务之前曾有类似任务实施过,这些循环的自我指示将推动产生一个有规律可循的系统(Anderson,1996;Winne,2010)。其次,Veenman强调了自我指示是元认知能力激活各种认知以应用于任务执行的重要环节。尼尔森、纳尔逊的模型中都提出了自我指示概念,这种自我指示能力促进了有效元认知能力的形成(Veenman等人,2006)。元认知评估的目的是读取学习者自我指示程序的元级,然而,元认知技能的自我指示不可直接查获,需要通过离线评估和在线评估两种方法来尝试捕获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但元认知技能的离线自我报告存在评估有效性问题。

基于以上学理分析,笔者选择了在计算机在线日记文件中记录对元认知技能的评估,这一实验设计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Veenman,2011)自我指示本身的生产系统具有隐蔽和不可评估的特征,计算机的编译系统不能读取,如语义模糊性。二是计算机在线日记文件评估能否准确有效地捕获学习者元认知自我指示能力,涉及选择哪些认知活动可能是元认知调节的结果。三是元认知能力随着学习经验、学习环境等的变化而发展,并呈现动态特征。多种在线记录的验证方法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元认知技能日志文件指标的必由之路(Veenman,2007;Winters etal,2008)。三个实证研究解决了元认知技能在线评估面临的困难,同时肯定了计算机在线日记文件对元认知技能评估的意义。

元认知技能的三个海外研究案例

1.“发声思维”使元认知技能显性化

在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分析中,若单纯对显性外在的学习过程记录,不能把握学习者元认知的自我指示^程,研究便陷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境。Veenman大胆尝试让学习者将元认知自我指示的思维过程,发声读出来供计算机记录,这是计算机在线记录研究的首要环节。

1993年,Veenman在研究中把实验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参加实验的学习者借助计算机环境,将他们思考的过程读出来,可供计算机记录,另外一组在实验中沉默。Veenman和他的同事评估了40个参与者的元认知技能日志文本,这些参与者在计算机模拟的加热实验室中发声思考或静默工作。参与者为物理学领域的新人,他们的任务是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热量,计算机记录了他们所有的实验过程。研究者使用相同的方法分别对发声思考与静默工作进行分析,从主文本中的日志文件获得综合得分,最终得出发声思考的参与者在元认知能力方面与静默工作者无异,也就是说发声思考并没有影响元认知过程,故可以让学习者在实验过程中将思维过程通过语言表述出来,以供计算机读取和记录。

2.计算机评估元认知技能的可行性分析

元认知思维“发声”并没有影响最后的学习效果,接下来就可以展开关于计算机能否准确捕获元认知知识,学习者是否在计算机监督的环境下运用元认知,以及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的实验。

(1)元认知能力读取的实验设计

2004年,Veenman及其同事选择了113名年龄在9~22岁之间的儿童和青少年,让他们完成(植物生长和食物任务)四个计算机模拟的学习任务。实验做了年龄越大,元认知能力越强,学习效果更好的预设,实验的目的是检测计算机记录的在线日记数据与预设是否一致,也就是对计算机在线日志评估准确性的判定。

参与者完成了两个生物学任务(一个植物生长任务和一个食物任务)以及两个地理任务(一个关于水獭栖息地的保护,另一个关于老龄化)。在每个任务中,有五个独立变量,独立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模型是相同的;两个独立变量彼此相互作用;一个变量具有非线性效应(反作用);两个变量不相关。每个任务模型都对应一个现实生活现象。如下图所示,在食物任务中同理。

(2)实验结果

Veenman和他的同事(2004)归纳了计算机记录的植物生长任务和水獭任务的元认知自我指示能力数据,并综合分析得出,计算机日记文件显示的元认知技能与实验预设的不同年龄段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一致,证明计算机日记文件能够准确读取元认知能力。

(3)学习者元认知技能运用评估

上面的实验证实了计算机能够准确读取元认知技能,下面增加实验的复杂性,让学习者反复操作以上两个实验,检测其在重复的实验过程中是否运用元认知能力,以及对学习效果产生了哪些影响。

选择一组初中生来进行实验,实验中变量之间的数值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关系变量包括相互作用效应。将这次实验的日记文件与2004年Veenman及其同事收集的元认知评估日志文件数据对比,发现学习者在经历多次实验在线评估和重复实验后,运用了元认知技能,且学习效果确实得到了改善。

三个实验表明,计算机读取“发声思维”显性化元认知技能是可行的,计算机能够有效读取元认知能力,且元认知能力确实改善了学习效果。

3.动态环境下学习者元认知技能运用评估

如何更好地将元认知技能运用于教学实践,提高学习者的元认知技能,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难点,也是问题的关键。2010年,Veenman及其同事的另一项研究中,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学习任务,将隐马尔可夫统计模型运用于实验分析,对元认知这种隐形的能力在变化过程中进行隐含参数分析,并探讨了这种能力随着学习经验的累积、学习情境的变化,其运用情况的变化情况。

实验选择了153名预备中学的学生,按照随机顺序,完成植物生长实验和老龄化实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活动的重复,参与者变得更加活跃,在实验的过程中体现出更多的积极性,对于实验操作的控制能力在提升,说明重复的练习,可以提高学习者运用元认知技能的自觉性,掌握到的丰富的元认知运用技能,将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元认知的未来研究趋势及挑战

对元认知的研究是揭示学习者学习秘密的重要途径。通过“发声思维”显性化元认知思维,在线日记记录元认知能力准确性判断,学习者运用元认知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得出计算机在线日记文件是一种有效的元认知评估方法,重复的实验练习达到了提高学习者元认知技能的目标,这给教育实践研究的探索打开了一扇窗户。

技能评估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性能评估; 捷联惯导; 算法仿真; 卡尔曼滤波

中图分类号: TJ76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5048(2015)03-0023-04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echnology for

MissileBorne SINS Based on DGPS

Cheng Haibin, Jiang Yun, Lu Hao, Xu Jianyun

(China Airborne Missile Academy, Luoyang 471009,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weapons systems for missileborne SINS, the accuracy analysis method of SINS transfers alignment and navigation are research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fixed point and fixed interval smoothers algorithm are compared. A new algorithm using the navigation segment data Kalman filtering for assessment of SINS transfer alignment and navigation error is designed; software simulation of the new algorithm is adopt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prove that this evaluation algorithm for the fixed point and fixed interval smoothers algorithm is more practical and has more engineering value.

Key word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INS; algorithm simulation; Kalman filter

0引言

目前, 空空、空面等导弹广泛采用捷联惯性系统, 以提高武器的攻击距离和制导精度。 弹载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实时为弹上控制系统提供制导所需的速度、位置和姿态等信息, 因此惯性导航系统性能对复合制导导弹任务的成败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弹载惯导系统性能做出有效评估, 以确定与系统指标要求的相符性。

收稿日期: 2014-11-27

基金项目: 中航导弹院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1405S01)

作者简介: 程海彬(1980-), 男, 吉林白城人, 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惯性导航系统。

在机载飞行条件下由于存在机翼变形、振动、器件误差不确定等情况, 给弹载惯导对准误差的评估带来困难, 也使得惯导系统的整体性能无法得到客观评价。 在工程上通常选择主惯导或DGPS作为参考系统[1], 借助卡尔曼滤波技术[2]间接估计导弹惯导系统性能。

1评估算法

目前常用的对准精度评估算法有固定区域平滑[3]和固定点平滑两种, 但这两种算法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问题。

固定区域平滑算法需要先进行顺序滤波, 保存滤波过程中对应的中间数据后, 再进行逆序平滑处理; 问题是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大, 适用于事后处理, 无法进行实时在线评估计算。

固定点平滑算法一边进行滤波, 一边进行最优平滑计算, 可以进行顺序滤波在线计算; 问题是大幅增加了滤波算法的计算量, 实际应用情况下很难进行实时在线计算。

本文设计了一种滤波方式, 利用导航段载机和导弹惯导数据对导弹惯导精对准的残差进行估计, 配合载机各种机动, 使对准失准角的残差从各种误差中得以分离, 得到精对准后残余失准角、导航速度以及位置误差, 从而获得导弹惯导系统性能的准确估计。

航空兵器2015年第3期程海彬等: 基于DGPS的弹载捷联惯导系统性能评估技术研究2算法设计

2.1误差方程[4]

设弹体系为b系, 导航系为准惯性坐标系, ψxψyψz为导弹导航坐标系与理想导航坐标系的对准误差; δvnxδvnyδvnz, δRnxδRnyδRnz为导航坐标系下速度和位置误差。

(1) 姿态误差方程

准惯性坐标下姿态误差方程为

ψ・≈-δω^nib+δω^nie-ωnie×ψ≈-δω^nib

ψ・=ψ・1+ψ・2

ψ・1=0

ψ・2=-δω^nib

式中: δω^nib陀螺误差项在导航系中的表示为δω^nib=Cnbε+Cnb[Sg]ω+Cnb[Mg]ω+wg, 其中ε, Sg, Mg, wg分别为陀螺常值漂移、标度因数、非正交性、随机漂移;

(2) 速度误差方程

准惯性坐标系下速度误差方程为

δV・n=-ψ×Cnb fb+δfn

式中: δfn为加速度计误差项在导航系中的表示, 公式表示为

δfn=CnbΔ+Cnb[Sa]fb+Cnb[Ma]fb+wa

(3) 位置误差方程

位置只与速度有关, 则位置误差方程为

δR・n=δVn

(4) 其他器件及误差方程如表1所示。

2.2状态与观测方程

(1) 状态方程

X・(t)=F(t)X(t)+G(t)W(t)

表1器件误差方程

器件误差误差方程陀螺常值漂移 ε・=0陀螺非线性度 S・g=0陀螺非正交性 M・g=0加速度计零位零偏Δ・=0加速度计非线性误差 S・a=0加速度计非正交性M・a=0状态变量:

X=δRδVψ1ψ2ΔSaMaεSgMgT状态变量为36维, 分别为三维位置误差δR, 三维速度误差δV, 姿态误差角ψ1, ψ2, 三维加速度计常值零偏Δ, 三维加速度计标度因数Sa, 六维加速度计交叉耦合Ma, 三维陀螺仪常值漂移ε, 三维陀螺仪标度因数Sg, 六维陀螺仪交叉耦合Mg。

状态变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裁剪, 可减小到最小为15维状态变量, 这极大减小了计算量, 有利于增加算法的适用范围:

X=δVψ1ψ2ΔεT

(2) 观测方程

选择参考系统的原则是参考系统的精度应高于被试系统适当的量级。 这里选择DGPS作为捷联惯导的评估基准, 选择速度、位置作为观测量, 观测方程为

Z=Vnins-VnGPS

Rnins-RnGPS+V

3仿真环境构建

3.1载机轨迹产生[5]

轨迹产生时, 输入的参数为初始位置纬度、经度、高度, 初始速度, 初始姿态航向角、俯仰角、横滚角。 在各种飞行状态下需要输入的参数为航向角ψ, 俯仰角θ, 滚动角γ改变的度数。

(1) 姿态微分方程

ψ・=ωy(t)

θ・=ωz(t)

γ・=ωx(t)

(2) 前向速度方程

v・=a(t)

(3) 载机速度方程

vb为载机的前向速度, 分解到东北天方向后的公式为

vE=vbsinψcosθ

vN=vbcosψcosθ

vU=vbsinθ

(4) 载机加速度方程(东北天)

v・E=v・bsinψcosθ+vNψ・-vUθ・sinψ

v・N=v・bcosψcosθ-vEψ・-vUθ・cosψ

v・U=v・bsinθ+vbcosθθ・

(5) 位置微分方程(经纬高)

λ・=vbsinψcosθ(RN+h)cosL

L・=vbcosψcosθRM+h

h・=vbsinθ

3.2惯导陀螺模拟

惯导所测得角速度数值包含有机体的真实角速度、地球相对惯性空间的自转角速度、载体近地运动造成的角速度,以及惯导陀螺的相关误差。

惯导陀螺的输出可以通过理想公式进行构造, 理想输出为

ωai/a=Catωtie+ωtet+ωata

加入器件误差后的输出为

ω~ai/a=Ca′a[I+Sg]ωai/a+δω

δω=ε+Mgω+wg

其中: Ca′a为引入的安装误差角矩阵。

3.3惯导加速度计数据模拟

惯导加速度计所测的比力数据采用理想地理系加速度、科氏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进行构造, 加上加速度计的相关误差得到。

加速度计的仿真理想输出为

fa=Cataet+2ωie+ωet×Vet+gt

加入器件误差后的输出为

f~a=Ca′aI+Saf a+δf

δf=Δ+Maf+wa

3.4GPS星座模拟[6]

GPS星座模拟利用星历信息进行模拟预测, 通过反向解算, 输出用户的速度、位置、伪距伪距率等信息。

4算法仿真

4.1仿真条件

仿真条件设置如表2~3所示。

表2仿真条件设置

项目数值1弹体安装误差角(滚动/偏航/俯仰) (40/20/30)′2加速度计零位偏置 0.001g 3陀螺常值零漂10 (°)/h 4飞行初速200 m/s 5初始位置(经/纬/高)40°/112°/5 000 m 表3仿真轨迹设置

对准段机动模式导航段机动模式匹配方式1匀速 1g直线加速 速度 2匀速 2g直线加速 速度 3匀速 自主段S型机动 速度 4.2仿真结果

在表2~3设置的仿真条件下进行仿真, 对准段载机匀速飞行, 失准角估计误差如图1所示(竖线左侧为对准段, 右侧为导航段, 以下同)。 图2为陀螺漂移估计,图3为加速度计偏置估计。

传递对准完成时, 滚动角对准误差:4′~5′, 航向角对准误差:无法估计, 俯仰角对准误差:3′~ 4′, 这是由于对准段匀速载机匀速飞行, Y向陀螺与X, Z向加速度计的器件误差不可估计, 导致对准过程失准角的估计出现偏差。

图1失准角估计误差

图2陀螺漂移估计

图3加速度计偏置估计

从图1中可见导航段在载机机动的配合下, 利用评估算法能够获得失准角估计残差。 从实际效果看, 采用S机动比直线加减速对失准角残差的估计效果更好。 S机动情况下失准角残差估计精度能够到达1′的精度, 同时能够获得陀螺零漂与加速度计零位偏置的估计。 通过仿真验证, 可见算法设计正确, 精度高。

5结束语

固定点与固定区间最优平滑是对捷联惯性性能评估的常用方法, 为了能够更加贴近工程应用,本文设计了一种顺序滤波算法, 利用导航段数据对惯导系统精度进行评估。 通过仿真, 证明了算法的实用性; 算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状态变量进行精简, 以利于工程应用。 对于评估基准的选择上, 主惯导作为首选, 在主惯导系统不能满足要求时, 选择DGPS以及GPS系统则是另外的最经济、方便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杨金旭, 阎杰, 鲁浩. 基于GPS的捷联惯导传递对准精度评估试验方案设计[J].弹箭与制导学报, 2005, 25(3).

[2] 秦永元, 张洪钺, 汪叔华. 卡尔曼滤波与组合导航原理[M].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8.

[3] 苏身榜.最优平滑技术应用于传递对准惯导系统的初始对准精度试验估计[J].战术导弹控制技术, 2001, 32(1):2-4.

[4] 林敏敏, 房建成, 高国江.一种有效的空―空导弹捷联惯导系统快速精确传递对准方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1(3):24-28.

[5] 解春明, 赵剡.高精度传递对准仿真用飞行轨迹设计[J].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0(9):88-92.

[6] 王新龙, 谢佳, 王君帅.SINS/GPS不同组合模式适应性分析与验证[J]. 航空兵器, 2013(3):3-8.

(上接第22页)

[9]Zhang Lundong,Lian Junxiang, Wu Meiping, et al. Research on Auto Compensation Technique of 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s[C]∥International Asia Conference on Informatics in Control Automation and Robotics, 2009: 350-353.

[10] 储海荣,段镇,贾红光,等.捷联惯导系统的误差模型与仿真[J].光学精密工程, 2009,17(11):2779-2785.

[11] Ishibashi S, Tsukioka S, Sawa T, et al. The Rotation Control System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a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Installed in an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C]// Underwater Technology and Workshop on Scientific Use of Submarine Cables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2007: 495-498.

[12] Yun C S, Gook P C. A Calibration Technique for a Redundant IMU Containing Low Grade Inertial Sensors[J]. ETRI Journal, 2005, 27(4): 418-425.

[13] 严恭敏. 捷联惯导系统动基座初始对准及其它相关问题研究[D]. 西安: 西北工业大学, 2008.

[14] Cappa P, Patane F, Rossi S. Two Calibration Procedures for a GyroscopeFree Inertial Measurement System Based on a Doublependulum Apparatus[J].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5(19): 1-10.

技能评估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单元教学;运动技能目标;评估;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73-1

一、体育单元教学中运动技能目标评价的必要性

体育单元教学中运动技能目标评价是规范常态教学的需要,能够实现体现体育学科特点的运动技能目标是规范体育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体育教学的“根”。教师备课不认真、上课太随意、学生上了多年体育课啥也不会等等,这些现象说明什么?说明作为能够体现体育学科不可替代性质的体育运动技能目标没有达成,说明体育常态教学不够规范。而体育教学单元技能目标评估为规范常态体育教学提供了有效途径。

体育单元教学中运动技能目标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体育在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特性是学科性和科学性。运动技能的传承是体育学科性质的重要体现,在运动技能的学练中合理的运动负荷安排进而提高运动者的体质是科学性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表现。可见,规范体育教学实现运动技能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针对体育教学单元技能目标进行评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二、单元技能目标评价的实践

1.制定简单易行的单元技能目标评价体系。

根据体育与健康新课程修订稿中领域目标部分关于运动技能目标的表述制定一级指标,即运动知识、运动技能、运动方法。把一级指标分类为动作名称、锻炼价值、相关知识、技能展示、讲述动作等五个二级指标。根据教师的单元目标设定需要进行评价的二级指标具体内容,此项内容可由任课教师在开学伊始进行填写,也可由测定者填写。

2.根据教师提供的单元教学设计填写评价指标内容。

比如,在二年级跳绳教学单元中,教师对运动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表述为:学会并脚跳、多种移动跳、单换跳、跑着跳、烧饼油条跳以及双人合作跳短绳的方法,准确地说出其动作名称;知道跳绳是一项民间体育活动并了解其锻炼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跳短绳练习,发展协调、耐力等身体素质。根据这样的单元教学目标表述,确定评价指标内容并填写。

3.根据教师的教学进度安排表、单元教学计划和课表,确定抽测单元、时间和班级。

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可以根据每学期的教师教学进度安排表、教学单元计划和课表,随机确定抽测的教师、教学单元、时间和班级。这样就可以在单元教学完成后对教师的单元教学完成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价。

4.根据抽测情况进行赋分,评价教师单元教学效果。

对抽测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赋分,每个点一分。评价标准为:29分以下为不合格;30分至39分为合格;40分至44分为良好;45分至50分为优秀。上图中,随机抽测的10位学生的运动技能得分情况为40分,按照赋分标准,该单元学生运动技能目标达成评估情况等第为良好。

5.单元教学运动技能目标评价的实践效果。

在进行单元教学运动技能目标评价的实践活动之前,组织区属体育骨干教师进行了调研工作,大家一致认为,抓单元教学运动技能目标评价是抓住了体育教学的“根”,抓住这个根就抓住了体育教学的生命。

通过在区属范围内进行部分学校试点情况看,由于在每个学期学校都要对所有教师的单元教学运动技能效果进行抽测评估,评估结果和教师评优评先以及绩效工资相关联,试点学校体育常态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思考教学、研究教学和相互学习形成一种新的风气。

三、体育单元教学运动技能目标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思考

1.存在的问题。

(1)体育课的教学进度受到的影响因素多,进行单元教学评估要考虑诸多影响教学进度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雨雪天气、期中和期末考试、秋游和春游等等。

(2)许多教师备课不规范,进行单元教学评价的时机难以确定。教师备课不规范表现在教学计划不全面:缺少学期教学进度安排、缺少单元教学计划、学时计划中缺少具体坐标以确定教学时间和单元课次等等。

(3)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进行运动知识测试时,学生往往不能准确表达,影响评估的效果。

(4)进行单元教学评估的效应问题必须重视,要让认真教学的教师得到鼓励,要让应付教学的教师受到惩罚,否则就失去了单元教学评价的意义。目前这个效应问题需要各级部门认真研究。

2.对策思考。

(1)考虑到体育课的教学进度受到的影响因素多,所以,进行单元教学效果评价时,以教师实际的教学进度为准。在此之前,要求教师对所有影响教学进度的因素进行记录,据此推算教师实际的教学进度。

(2)规范教学计划管理,这是掌握教师实际教学进度的关键环节。为此,要求教师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和学时计划规范完整,学时计划要明确标注具体时间、课次和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