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礼仪(精选5篇)

  • 家庭礼仪(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1 崇礼重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崇礼重礼,古今中外皆然。这里的“礼”,指的就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是一定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和反映。 当今社会是高度开放的社会,也是高度协作化的社会。任何单一的…

家庭礼仪(精选5篇)

家庭礼仪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礼仪教育; 礼仪意识; 家庭教育

柏拉图曾指出,“开一个好头对于做任何事情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那些尚处于年青和稚嫩阶段的事物,因为这时正是个性形成的时候,此时下的印象也是最深刻……”。亚里士多德也说过,“幼年时形成的良好习惯可以改变一生。”在倡导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化社会的今天,首先要接受最需要接受的礼仪教育。本文仅就家庭礼仪教育问题作一粗浅的探索。

1 崇礼重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崇礼重礼,古今中外皆然。这里的“礼”,指的就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是一定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和反映。

当今社会是高度开放的社会,也是高度协作化的社会。任何单一的个体都必须与其他的个体或群体交往、合作。任何不礼貌和不文明的行为不仅使人生厌遭人唾弃,无助于建立世人间健康有序、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还必将“严重危害当今社会各阶层的合作与团结”。我国著名的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先生在给他儿子傅聪的一封信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他这样写着:“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2 礼仪教育,基础在家庭,关键也在家庭

礼仪教育的过程就是礼仪习惯的养成过程,也就是社会的个体化再到个体的社会化的过程。其实质是要把一个具有自然属性的个体的人培养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的人。而作为个体的人降临人世步入社会,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父母,就是家庭。就教育而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往往也是最有影响的启蒙教育。他们在家庭中生活和活动,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各种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其中有好的,也有坏的。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2.1 家庭礼仪教育是社会个体化的有效载体。在家庭里,教育者(主要是父母)能够把已习得的礼仪要求,通过平时家庭成员间在共同生活中的相互接触、交流、教育、影响自己的孩子养成必要的礼仪习惯,从而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适应社会准备了良好的礼仪素质。这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不具备的条件。

2.2 庭礼仪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有力支撑。“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一个人都必须是社会的人,都必须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细胞,是我们一切习惯的渊源。个体能否成功地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并为社会所悦纳,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他接受的家庭礼仪教育。

2.3 庭礼仪教育架起了个体与社会的坚实桥梁。社会个体化再到个体社会化,其间联结的纽带就是家庭礼仪教育。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不只是给孩子多灌输知识,而是帮助孩子养成礼仪习惯,能够与人友好相处,在共同的进步中发展中更进一步地充实、发展、完善自己。在这方面,家庭礼仪教育以其独特的即是首发站又是终点站的家庭的地位,无疑是起到了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3 家庭礼仪教育看平时,重养成

家庭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理想的港湾,它既是遮风挡雨的寓所,也是孕育希望和放飞理想的锚地。家庭礼仪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看平时,重养成,自然是家庭礼仪教育实施的应有之义。具体可由以下四方面着手。

3.1 以礼带礼,突出家长表率作用。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加强教育者(主要是父母)自身的礼仪修养。“孩子是父母言行的一面镜”;“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孩子常常把自己的行为与父母相对照,甚至父母行为中的某些失当之处,也往往会成为一些孩子开脱自己错误的‘口实’。孩子既可以从父母身上学到优点,又可学到缺点。”“为人父母者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须从自己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作为家长,我们的那些做父母应该切实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认真负责地扮演好孩子人生道路的引路人的角色,努力践行规范的文明礼仪,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从而自然地接受影响、教育,自觉地付诸实践。

3.2 以小促大,紧抓日常生活规范。 俗话说:“坐有坐相,站在站相,吃饭有吃饭的相道”。《礼记・冠义》中也有这么一句话,“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如孩子刚刚学会说话,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指示和要求时起,就有意识地在各种场合下,告诉她应该怎样做。比如:“早晨离开家时,要和家里人说‘再见’,到托儿所要问‘阿姨好’,‘小朋友好’等等”。“在街上,吃剩的果皮和冰棍杆,都让她亲手送到垃圾箱里,不随意往地上乱扔。乘公共汽车,当别人让座时,要说声谢谢。每当看到环卫工人或园艺工人顶着烈日清扫一街路、美化环境时,都要赞扬他们对城市对社会的贡献,告诉孩子要尊重他们的劳动……等等。”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由浅入深,从低到高,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父母对子女的示范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时时处处,点点滴滴。”作为家长,那些做父母的应该遵循孩子生理心理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以日常生活规范的教学与落实为基础,从最基本的抓起,逐步提高完善。

3.3 以无胜有,营造家庭文化氛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则与之化矣。”孔子的话其实说的是环境熏陶及良好的心理环境形成为对人的深远影响问题。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营造一定的氛围,制造一定的舆论,以感情的变化促进礼仪活动的开展。“生活环境,是孩子品德最好的教师”。“对儿童最深刻的教育,言误不如行动;对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遗传不如环境”。“长大的孩子身上任何一点不良品格,都可以从他幼年的环境中找到形成的原因”。“长期处于愉快心理环境下的孩子,往往表现为精神振奋,性格豁达,活泼乐观,充满自信。”许多家教成功的父母都“十分留心在每日的生活,在欢愉的气氛中,对孩子 进行启蒙。”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也认为,创设彬彬有礼,愉快活泼,和谐协调,相互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的教育氛围是搞好教育的主要条件。作为家长,应该努力建议一个充满理解、信任和亲情的幸福家庭,这正是孕育良好礼仪素养的摇蓝。

家庭礼仪范文第2篇

一、开展多种活动,促进家长教育艺术的提高

1、家长进课堂.举行“家长进课堂活动”,引入家长进课堂教学课程,我们首先在家长中进行了家长问卷,家长的特长和专业,其中有的家长在美容方面比较有特长,有的的家长会种植,有的家长会织毛衣,我们就邀请家长进课堂教孩子如何织毛衣,

有的家长会做风筝,那么我们就邀请家长进课堂讲解怎样做风筝,这些收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家长对自身价值的追求。

2、创新的家长会.我们尝试改变家长会的形式,召开一次次比较富有新意的家长会,我们预先下发了家长的困惑征集,家长们通过家长会的召开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另外我们还下发了教师通过这样的家长会有什么收获和感想等等的表格。充分为家长会做准备,果然家长会那天,每位家长都是有备而来,款款而谈,畅谈自己的教育心得,交流教育经验,这次家长会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3、开日开放活动.为了促进家校和谐沟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家长更详细、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每一学期,各年级都有一次比较大型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全体家长与孩子们一起上课,与孩子们一起活动,体验孩子的学校生活,既是对学校教学活动的监督,又增添了浓浓的亲情。活动一:家长参与听课。通过课堂教学,教师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每个学生展现自己的特长个性,同时让家长们亲身领略了老师的教学方式,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有了进一步地认识。活动二:家长参与课堂评价。听课结束后,我们组织家长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并以书面的形式形成资料。活动三:家长参与亲子活动。有的家长参与班级组织的二人三足竞技活动,有的家长参加班级组织的毽儿翻飞,有的班级才艺展示、有的班级开展“星光大道”等活动。开展半日开放活动是该校始终坚持的一项常规家长工作,学校将通过半日活动不断提升开放的活动质量,促进家长、社会对学校的认知,同时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4、专家讲座.我校经常与家教方面的专家学者进校园为家长和老师作精彩的讲座,比如我们邀请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徐苹副校长作的《家庭教育的加、减、乘、除》的讲座。讲座从教育的本质出发,生动描述了当代中国的教育现象,讲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提出家庭教育中的“加减乘除”法则:重视德育,减少短视,乘势而上,消除障碍。徐校长以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实例向家长娓娓道来,引发听众理性的思考,引领家长们深刻审视启蒙教育,反思自己家庭教育的不足,找到提升点。

5、倡导“家庭亲子阅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应该是读报的主阵地。《关心下一代周报》不光是一份面向孩子的报纸,更是广大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最好导师,让《周报》走进家庭,带动爸爸妈妈参与读报活动中,开展亲子读报活动,可以是孩子读报给父母听,也可以父母带领孩子共读进行交流讨论,同时发动家长结合自己的家教感受写一写“我用周报教子”,达到家校合力共育新苗的效果。

二、编写《家庭教育礼仪读本》,规范家长家教行为

《教育部2007年工作重点》第四条指出: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因此我们尝试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网络化礼仪教育模式。在对我校家长家庭教育现状进行多次调查问卷之后,我们发现家长们都认为自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成为孩子的良好榜样,还有些家长认为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制定条约去遵守。经过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的汇总讨论,我们认为为家长制定一些礼仪规范让家长遵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我们在学校开展的常规亲子活动和家长学校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编制 《丽华二校家长文明礼仪手册》。我们的《手册》分为前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为《进入校园礼仪》;第二章为《交往礼仪》;第三章为《公共场所礼仪》;第四章为《生活礼仪》,《手册》的制定使家长有规范和依,有本可照,有册可学。

三、进行家长礼仪教育故事征集,提升家长家教内涵

我们组织全校每个班级的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礼仪小故事》的征集活动,家长们纷纷写出自己平时对孩子教育的得失,以及与孩子一起走过的心路历程。写心得故事比较积极,质量较高。在优秀家长经验交流会上,有的家长说“过去我只知道对孩子一味地爱,家长学校使我知道爱有误区,过分的爱会像过量的药剂或有毒的汁液一样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现在孩子懂得在家帮着做家务活,有一个快乐阳光的心态,在外能帮助有困难的人做事,我们真高兴。”

四、进行学习型家庭的评选并进行表彰

家庭礼仪范文第3篇

入席礼仪

如果你们以主人的身份举办宴会,男女主人应该分别坐在餐桌的中间、面对面就坐。女主人要逐一邀请所有宾客入坐,邀请入坐的顺序为:第一位安排入坐的应是贵宾的女伴,位置在男主人的右手边,贵宾则坐在女主人的右手边。如果没有特别的主客之分,除非有长辈在场,必须礼让他们,否则女士可以大方地先行入坐,一个有礼貌的绅士也应该等女士坐定之后,再行入坐。

女士在就餐时应该将随身携带的包放在背部与椅背之间,而不是随便放在餐桌、窗台或地上。做东之后要维持端正的坐姿,但也不必过于僵硬刻板,而且注意座位与餐桌保持适当的距离。

当遇到隔座的长辈或女士需要中途离席时,男士应该起身帮忙拖拉座位。

用餐完毕后,必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的人才能开始离座。

餐具使用礼仪

有关餐巾的使用,必须等大家都坐定后,才可开始使用。餐巾打开后,应该展开平铺在自己的膝盖上。不要用餐巾擦脸,它仅仅是用来擦嘴和手的。非常值得一提的是,除非你起身离开餐桌,你的餐巾始终是在腿上的。而不应该放在桌上盘碟的下面,如果需要离开餐桌,把餐巾折起一点,放在你的座位上,或盘子的旁边。有些人或许会担心餐具的卫生问题,因而用餐巾来擦拭餐具,其实这是很不礼貌的举动,会造成餐厅或主人的难堪。用餐完毕后,应该将餐巾折好,放在餐桌上再离开。

在西餐的刀叉使用顺序方面,原则是由外而内。要先使用摆在餐盘最外侧的餐具,每吃一道,就用一副刀叉;使用完毕之后,刀叉并排在盘子中央,餐具除了用来切割食物之外,也被用来移动食物,因为在正式场合下转动盘子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家庭礼仪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礼仪教育 和谐社会 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中礼仪规范常被视作人生之本、立业之基。在现代社会,随着国际经济、文化和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公民的文明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礼仪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特别是我国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传统礼仪教育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总体而言,传统礼仪教育需要从不同层面、不同渠道来进行,通过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推进。

一、家庭教育:礼仪教育启蒙

相对学校、社会的教育而言,在礼仪教育中,家庭的教育处于基础地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最有影响的启蒙教育。他们在家庭中生活和活动,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各种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是人生礼仪文化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家庭礼仪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具体可由以下四方面着手:

1 重点突出爱心教育。礼仪的核心是爱心,幼儿爱心的形成也是实践的过程。最初只是出于纯粹的行为模仿,当他的这种行为得到他人的肯定时,幼儿会感到高兴,得到强化;经过多次反复和强化,渐渐形成了爱心心理结构。因此,在教育中,为幼儿提供一些好的范型,明确提出是非的评价标准,通过讲故事、表演、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献爱心捐款等,让幼儿在活动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逐步学会关心人、同情人、尊重人,使他们的礼仪行为成为内在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真正做到内心美与外在行为美的统一。

2 紧抓日常行为规范。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效果最明显的教育。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要把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留意典型的日常小事,让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为孩子指明方向。同时,还要对幼儿的做法做出正确的评价,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

3 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教育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做出榜样。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营造一定的氛围,制造一定的舆论,以感情的变化促进礼仪活动的开展。生活环境,是孩子品德最好的教师。许多家教成功的父母都十分留心在每日的生活中,在欢愉的气氛中,对孩子进行启蒙。

二、学校教育:礼仪教育规范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贯穿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不仅要在学前阶段和中小学阶段注重礼仪教育,同时也应将其列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礼仪文化教育不仅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部分,而且从其适用性来看,各种各样专业化的礼仪文化,如商务礼仪、公关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应用性课程的开设,也为其今后步入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修养和素质。

1 开设礼仪教育课程。通过开设礼仪课,将礼仪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将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交际技巧、指导学生掌握礼仪修养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规范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定期安排礼仪知识讲座,讲授礼仪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意识。帮助学生做到知礼、重礼,并通过各种场合不断练习,养成习礼、守礼的良好习惯。

2 制定文明礼仪教育制度。学校要制定文明礼仪教育制度,将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实行长效机制,做到全员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3 开展校园礼仪活动。孔子说:“立于礼,成于乐。”其中“礼”的达到要靠“乐”,孔子说的乐是广义的,不仅包括音乐,而且包括诗歌、舞蹈,简言之,即艺术化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引导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养成礼仪习惯。如开展礼仪知识竞赛、举办讲座、演讲比赛、礼仪辩论,讲礼仪故事,成立演出队,自编节目如小品、哑剧等进行以礼仪为内容的文艺演出。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具有生动性、直观性,能激励学生效法礼仪行为,既提高活动的文化层次,又培养学生的礼仪素质,还能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总而言之,学校应该从实际出发,认真思考,创新方法,做好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让文明礼仪之花处处盛开,形成浓厚的尚礼风气。

4 教师礼仪率先垂范。教师为人师表,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表率作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常常受到学生的关注和评论,因此教师必须懂得身教重于言传,正人必先正己的道理,在日常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素质,尊重爱护学生,服饰整洁,举止大方,行为检点,于无声中将礼仪传递给学生。正如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所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因此,教师必须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坚持做到课堂上用文明语言上课,平时言谈举止当楷模。

5 创新礼仪教学方法。礼仪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上,而必须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各种教学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以期确保高水准的教学质量。这其中包括:(1)案例教学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要选择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价值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时,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在课堂上全班讨论。教师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师对案例分析的点评与总结,不应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案例教学法要求老师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有较高的即兴发挥能力及较强的控制局面的应变能力,所以课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准备,避免陷入尴尬的无法控制的局面。(2)模拟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要求,设定区别于常规课堂形式模拟某种特定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景或场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切身体会从而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活动。此教学法趣味性、可视性强,可形成立面教学效果,学生参与性强,可促进每位学生积极溶入教学情景中。在实施这种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应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设计一个情景,如应聘面试、推销产品、接待客人等,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自己设计台词、活动内容,演示合乎礼仪规范的活动,老师对学生活动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不足,最后结合礼仪知识强调礼仪要求。这种教学方法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内在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使教学更生动直观,取得了预期效果。(3)实践教学法。礼仪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艺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礼仪课程的了解和热爱,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声誉,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为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礼仪知识,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三、社会教育:礼仪教育实践

明朝的儒学大师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论,认为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知和行是不能分开的。宋朝的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说明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社会教育是礼仪文化教育的深化与践行阶段,可以通过政府、大众传媒、社区和家庭予以引导推进。

1 政府。政府在礼仪文化的传播普及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将为礼仪文化提供正确的导向,地方政府应加强引导,将礼仪教育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进一步普及文明礼仪知识,规范文明礼仪行为,塑造人人讲文明、守礼仪、重诚信、团结友善、热情好客、亲和融洽的良好形象,营造文明和谐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一是崇尚礼仪的舆论氛围。城市主要地区、繁华大街要设立公益广告、宣传橱窗和宣传栏,利用多种载体、手段宣传文明礼仪,倡导文明新风。二是繁荣发展的文化氛围。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净化文化市场,发展各类群众文化事业,形成覆盖全市的文化活动网络。三是广泛参与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发动党政军民、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努力形成广泛参与的社会氛围。四是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要做好先进典型的评选、表彰、管理和监督工作,努力形成崇尚礼仪、争先创优的育人氛围。

2 大众传媒。礼仪的作用发挥是靠人们自觉来维持的,是靠社会舆论来监督的。大众传媒作为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社会化单位,在宣传礼仪文明、建立良好风气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刊发或播出有关礼仪教育的公益广告及节目,使礼仪文化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

3 社区和家庭。创建文明社区。社区是进行礼仪教育的基本单位之一,可以组织居民进行礼仪文化的学习,以及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和评比活动,将礼仪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应广泛开展“创文明社区、做社区主人”和“绿色社区”“社区志愿者”等活动,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方便、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文明社区。

家庭礼仪范文第5篇

一、礼仪对中学生有何意义

(一) 礼仪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素质

跨入21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这种竞争最终会体现在人才素质的竞争上,而礼仪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

(二) 礼仪有助于事业的成功,提升个人形象

孔子云:“不学礼,无以立。”礼仪,不仅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外在“名片”,更是交往的前沿,有助于事业的成功,提升个人的形象。

二、农村学校中学生礼仪状况

我校处在城乡结合的地区,城市气息和农村气息相融合。由于这特定的环境,学生的礼仪状况欠缺。

(一) 在家里: 唯我独尊、娇生惯养,不关心、不孝顺父母,好吃懒做依赖性强,自私自利等。

(二) 在学校 :不懂得尊敬师长,进到老师办公室随意翻阅老师的东西,对老师直呼其名,遇到老师也不有礼貌问好,随意拍打老师肩膀,贪图安逸,蛮横无理,为所欲为,等等。

(三)在公共场合:随意乱扔废杂弃物,不遵守公德等。

三、造成农村学校中学生礼仪缺失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

我校95的学生的来源于当地的农村地区,各自家庭情况复杂多样,家庭教育程度参差不一,在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

(1)家长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对教育的认识、方法与耐心。在农村家庭里,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在教育孩子时方法、方式简单粗暴,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于是在孩子做错事时,不是打就是指责、讽刺、谩骂、挖苦孩子,从而导致孩子强烈的叛逆心理,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造成恶性循环的结果。

有不少的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即使是读了大学也难以就业,读大学既费时间,又浪费钱,不如让孩子念完九年的义务教育就回家结婚生子增添人丁。而有少部分的农村家长虽然也希望子女上大学,获取更高的学位文凭,但他们认为子女只要把书读好即可,其他无关紧要。这样一来,由于家长缺乏对教育的正确认识,因而忽视了对子女行为习惯的教育。

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学生很难在家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学校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也很难得到家庭教育的支持与配合。

(2)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

在农村的家庭里,不少的家长有着不好的行为习惯,如,不分场合、地点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划令猜拳,甚至有的沉迷于酗酒、搓麻将、跳舞,甚至是这样的娱乐之中。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耳濡目染,自然容易养成很不文明的习惯。

(二)学校因素

学校由于受当前应试考试的影响,比较重视文化课的教育,而忽略了礼仪方面有效的教育,致使青少年在礼仪方面出现了缺失。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城乡结合部地区,商品经济虽然比较发达,但道德、礼仪、修养却滞后,社会大众的人生观、价值标准也日趋世俗化,人们更加注重的是追逐名利,讲究实惠,贪图安逸。在这样的大社会环境中,正确的礼貌习惯并未能在青少年身上牢牢扎根、开花、结果,而不良的行为习惯却很容易被他们所模仿、接受和崇拜。

四、面对农村中学生礼仪缺失的策略

(一)家庭方面

邓小平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那么家长培养孩子的礼仪也应从娃娃抓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从小掌握规范的礼仪要求,学礼仪、懂礼仪、用礼仪、做人做事守礼仪。

(二)学校方面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如校园艺术节开展礼仪表演、比赛,成立礼仪模特队等等,使学礼仪、讲礼仪蔚然成风。

学校可以成立家长学校,为家长培训礼仪方面的知识,使家长学礼仪、懂礼仪、用礼仪,以身作则影响孩子,做孩子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