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文化工作计划(精选5篇)

  • 志愿服务文化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西部计划”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遴选 建立“西部计划”政策效果评价体系的出发点是用简单的评价指标获取尽可能多的评价信息,为把握和了解“西部计划”政策效果现状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从国外有关政策评价的理论研究来看,对于政策评估实践中…

志愿服务文化工作计划(精选5篇)

志愿服务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西部计划;政策评价;政策评估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简称“西部计划”)是党和国家站在执政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促进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拓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渠道;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有基层工作经验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人才;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西部计划”自2003年6月实施至今已有10年历史,对其进行政策效果评估,对进一步完善“西部计划”政策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西部计划”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遴选

建立“西部计划”政策效果评价体系的出发点是用简单的评价指标获取尽可能多的评价信息,为把握和了解“西部计划”政策效果现状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从国外有关政策评价的理论研究来看,对于政策评估实践中的模式,德国学者韦唐在《公共政策和项目评估》(1997)一书中,把评估模式分为三大类,即效果模式、经济模式和职业化模式。包括目标达成模式、附带效果模式、无目标模式、综合模式、顾客导向模式、利益相关者模式及经济模式、职业化模式这八种基本模式。

目标达成模式是效果模式的其中一种,是探讨评估问题的传统方法,它在早期的研究工作中是占了统治地位的,而且不断发展,应用至今。目标达成模式有三个优点,一是体现了民主;二是提供客观的评估标准;三是具有简单性。同时目标达成模式也存在忽略成本、在目标不清的情况下难以应用、不考虑预料之外的结果、忽视了公共政策制定中隐秘议程的作用、忽视实施过程等缺点。虽然目标达成模式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缺点,但这并不影响它的使用范围,它可在各种类型的政府政策(项目)评估中应用。

目标达成模式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一个是目标达成评价,关注的是结果与政策(项目)目标是否一致;另一个是影响评价,关注的是结果是不是由政策(项目)所造成。如此,应用目标达成模式,要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明确政策(项目)目标及它们的真正含义,并将它们按重要性程度而加以排序,再把它们转变成可测量的客体;第二步,测定这些预定目标实际可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第三步,弄清楚政策(项目)促使或阻碍目标实现的程度。目标达成模式是将预定的政策(项目)目标作为评枯的标准和组织者,目标便是评话的逻辑起点。因而,评估的主要任务是判断预定政策(项目)目标是否己经实现以及项目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二、“西部计划”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要对“西部计划”政策效果做内涵的科学界定,首先必须科学地界定“西部计划”政策的基本内容。《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和《关于做好2004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了中央支持“西部计划”的各项政策。它的核心思想是国家通过物质保障、给予政治待遇,鼓励引导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基层,促进西部贫困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因此,可以基于目标达成模式的步骤和方法,来构建西部计划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步明确“西部计划”政策目标,将它们按重要性程度而加以排序。中青联发的《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明确指出了“西部计划”的目标。一是就业目标,即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拓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渠道。二是社会事业目标,即促进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三是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有基层工作经验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人才。四是志愿服务目标,即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重视性程度依次为就业目标、社会事业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志愿服务目标。

第二步将“西部计划”政策目标转变成可测量的客体。把宏观的“西部计划”政策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可量化的指标,通过这些指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评价政策效果。指标的设定遵循系统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原则。系统性指的指标体系具有足够的覆盖面,能充分反映政策目标。可操作性指的是指标的数据容易采集,计算公式科学合理,评估过程简单,有利于掌握和操作。有效性指的是指标体系必须与目标的内涵与结构相符合,能够真正反映目标的主要特征。

就业目标以“志愿者就业人数比例”、“志愿者创业人数比例”、“志愿者扎根基层人数比例”等三个可量化指标来反映。社会事业目标以“从事教育工作的志愿者人数比例”、“从事卫生工作的志愿者人数比例”、“从事农技工作的志愿者人数比例”、“从事扶贫工作的志愿者人数比例”等四个可量化指标来反映。人才培养目标以“志愿者提升学历人数比例”、“志愿者入党人数比例”等两个可量化指标来反映。志愿服务目标以“新增志愿者组织数比例”、“志愿者人均志愿服务次数”等两个可量化指标来反映。完整的“西部计划”政策效果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三、广西岑溪“西部计划”政策效果的评价

从2003年8月以来,岑溪市作为第一批“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受援县,先后336名大学生志愿者,其中党员141人,团员184人,群众11人。服务期满在岗304人,因升学原因提前离(换)岗的32人。服务期间,从事教育工作的志愿者56人,从事卫生工作的志愿者48人,从事农技工作的志愿者35人,从事扶贫工作的志愿者78人,从事其他工作的志愿者119人。10年内通过志愿者的努力,新增志愿者组织102个,协助大型晚会活动、宣传推介、社会公益等活动270多场次,参与人数达8800人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期满去向情况,有16人留在岑溪就业工作,有302人回家乡就业(其中195人在县级以下基层工作),有18人选择自主创业。具体数据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就业目标方面,94.6%的志愿者实现了就业,62.8%的志愿者扎根基层,就业人数超过90%,扎根基层人数超过60%,说明就业目标实现的效果好。志愿服务方面,新增志愿者组织占志愿者组织总数138个的74%,平均每人在服务期内志愿服务26.2次,说明志愿服务目标实现的效果好。社会事业方面,64.6%的志愿者从事教育工作、卫生工作、农技工作、扶贫工作,超过总人数的60%,说明社会事业目标实现的效果好。在人才培养方面,9.5%的志愿者升学,41.9%的志愿者入党,说明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效果较好。综上所述,“西部计划”政策在广西岑溪达到了政策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11,P318.

[2] 谢媛.政策评估模式及其应用[D].厦门:厦门大学,2001.

[3] 岑溪市项目办.2003-2011年度岑溪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总结.2012.

志愿服务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以及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十一五”规划中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深入研究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深刻内涵、主要内容和运行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正确把握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方向。认真总结志愿服务发展的主要经验和重要启示,摸清志愿服务事业的现状,找准志愿服务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研究如何利用志愿服务的独特优势发挥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作用;结合志愿服务组织、队伍、项目、机制四大建设和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应急救援、海外服务六大工作领域,认真研究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方向性的问题,制订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工作规划》。

二、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加强志愿服务各项基本建设,不断推动青年志愿者行动事业化、 社会化发展

建设科学高效的志愿服务宣传动员机制。凸显志愿精神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基础地位,把弘扬志愿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理念的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长抓不懈,全力推进。要进一步挖掘志愿精神、志愿服务理念的内涵,用志愿服务的核心理念感召青年和社会公众投身志愿服务事业。坚持“重在策划、重在基层、打提前量、打主动仗”的基本思路,通过权威信息、宣传品牌项目、树立优秀典型、介绍立法进展,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理念,体现青年志愿者行动在中国志愿服务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和示范作用。着重宣传基层的生动实践,做好重点项目的制度规范和成功经验的宣传推广。重点做好志愿服务立法和政策保障措施及志愿者权益维护的宣传,引导全社会尊重和保障志愿者权益。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手段,拓宽宣传渠道,了解媒体需求,探索与媒体的长效合作机制。积极培育志愿文化,强化品牌形象,规范志愿者ci设计,统一注册程序、宣誓仪式,创作、推广志愿者主题的文艺作品。充分发挥中国志愿服务信息资料研究中心的作用,做好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工作。开展第七届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等奖项评选表彰活动;举办论坛、纪念晚会等中国志愿服务十五年重点活动。

着力构建志愿服务的便利化参与机制。以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为核心,在注册和服务、接受服务和提供服务“两个便利化”上下功夫,活跃志愿服务基层组织,加强基层组织能力建设。创新志愿者注册工作手段,采取网络注册、12355青少年信息平台注册、活动和项目注册、服务站点注册等多种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有效的注册渠道。今年,全国经过规范注册的志愿者争取达到2800万名。创新注册志愿者管理和开展服务工作思路,以推行《社区志愿服务团队管理办法(试行)》为切入点,建设以注册志愿者为主、管理型志愿者为核心的高素质、多层次、相对稳定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发挥管理型志愿者和骨干志愿者的核心作用,围绕他们形成规范的志愿服务团队,承担注册志愿者日常管理和岗位开发、开展服务等工作,实现社区志愿服务的小型化、经常化和便利化。注重发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打造志愿者注册与管理、志愿服务岗位信息与对接、志愿者交流与互动、志愿者工作展示与合作的有效平台。适时开通和推广使用中国志愿者网“志愿者网上注册管理信息系统”、“志愿服务岗位信息系统”和“志愿者工作电子政务平台”。丰富社区志愿服务站建站形式,拓展社区志愿服务站的功能,探索依托服务站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大力发展社区志愿服务伙伴和法人志愿者,依托敬老院、福利院、图书馆等公益机构,推行服务基地认证和挂牌制度,探索在服务基地建立志愿者招募点、注册点和志愿者服务队。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专门工作机构和领导协调机制。以事业化发展为导向,学习借鉴已经建立志愿服务专门工作机构或领导协调机制地区的经验和模式,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建立志愿者工作部门;通过申请增加事业编制的方式成立全额拨款或部分拨款或自筹自支的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等多种形式,在共青团组织建立志愿服务专门工作机构。今年,省级团委争取普遍建立志愿服务专门工作机构;积极推动地级以上城市团委组织建立志愿服务专门工作机构。积极争取当地党政有关部门的支持,采取多种形式成立志愿服务领导协调机构,办事机构设在团组织。

探索建立联系和吸纳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促进基层活跃的合作机制。通过大力加强团属志愿者协会建设,建立健全协会专门工作机构、强化协会理事会建设、吸纳协会个人会员、完善协会组织网络等多种途径,积极推动各级志愿者协会的社会化建设,充分发挥协会在联系、吸纳、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上的作用。加强协会与各类社会志愿者组织、国际志愿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吸纳运行规范的民间志愿者组织、公益类青年自组织等加入协会。按照有关社团管理规定,积极探索在不同行业、系统、单位以及街道社区建立协会分支机构,引导社会资源向基层志愿服务组织倾斜,着力促进基层志愿者组织的发育和壮大,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力。

推动建立稳定有效的志愿服务投入机制。积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理念,推动设立“政府资助专项基金”,推进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募集为主要来源、志愿者组织所在行业为依托、商业性途径筹集为主要形式的志愿服务投入机制。总结推广已经建立的“志愿服务基金会”的经验和模式,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争取党政支持,在更大范围内建立志愿服务基金会。与保险公司等合作,探索开发专门的志愿服务险种。

大力推动志愿服务立法工作。认真总结志愿服务已经立法的13个省(区、市)和8个城市的立法实践并进行推广。积极推动具备条件、未立法的地区的志愿服务立法进程。做好志愿服务全国立法筹备和推进工作,组织青年志愿服务立法研讨会和课题研究,积极争取全国人大有关部门和国务院法制办支持,开展青年志愿服务立法调研,提出立法建议报告,推动列入立法规划。

三、抓好重点工作、深化重点项目,动员广大志愿者在成功举办奥运会、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扎实推进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相关工作,开展好“志愿中国 人文奥运”主题活动。按照北京奥组委、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的相关要求,继续抓好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京外省(区、市)赛会志愿者招募工作,安全稳妥、保质保量地完成招募任务;加强培训工作和“省校馆”对接工作,着力提高赛会志愿者的赛时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志愿者团队建设,加强与主责高校和场馆岗位的衔接。高度重视赛会期间志愿者的管理服务工作,明确责任,加强督导,确保安全。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做好北京奥运会奥林匹克青年营各省(区、市)营员选拔工作和“奥运圆梦之旅”京外省(区、市)青少年代表推荐工作。深化“志愿中国 人文奥运”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递微笑,服务奥运”志愿者行动,广泛宣传奥运和志愿服务理念,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和社会公众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成功举办奥运会营造良好氛围,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发展。

志愿服务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志愿服务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需要,志愿服务工作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青年志愿者精神已经成为当代青年喜爱和接受的精神时尚,青年志愿者行动已经成为动员青年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青年志愿者工作已经成为新时期共青团的重要品牌。本文就制度化、信息化、项目化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如何树立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品牌。

关键词 志愿者;品牌;制度化;信息化;项目化

0引言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志愿服务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需要,志愿服务工作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青年志愿者精神已经成为当代青年喜爱和接受的精神时尚,青年志愿者行动已经成为动员青年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青年志愿者工作已经成为新时期共青团的重要品牌。

1蓬勃发展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概述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经历了20年的发展,总共经历了4个阶段,分别是发起实施阶段、发展建设阶段、深化推进阶段、优化提升阶段。

第一阶段是发起实施阶段(1993-1998年)。主要是搞活动、建组织、推理念。动员青年传承雷锋精神,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993年12月7日,共青团十三届二中全会决定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1994年2月,团中央向社会公开青年志愿者标识,标志着中国青年志愿者伸出友爱之手,以跨世纪的精神风貌,面向世界,走向未来。同年12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并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中国青年志愿者精神。1996年,团中央启动了中国优秀青年志愿者评选表彰活动,选树一大批优秀志愿者典型,激励青年投身志愿服务事业的热情。1997年底,江泽民同志为“中国青年志愿者”题词。

第二阶段是发展建设阶段(1998-2003年)。主要是抓项目、扩队伍、立规范。启动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海外服务计划、社区“一助一”服务计划和助老助残、环境保护、大型赛会、抢险救灾等领域的志愿服务项目,实现了青年需求和社会需要的有效衔接。推行注册制度,为青年注册和服务提供便利,经过规范注册的青年志愿者突破1000万名。团中央及各省(区、市)团委相继设立青年志愿者工作机构,发挥了团组织的优势。将3月5日确定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促进学雷锋活动机制化、常态化。组织实施了“中国2001国际志愿者年”系列活动,在社会中营造了参与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扩大了志愿精神的普及。

第三阶段是深化推进阶段(2003-2008年)。主要是承办大项目、完善体系、扩大参与。以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为标志,青年志愿者行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初步形成政府资助、团组织承办、社会化运作、项目化管理的工作格局。动员青年志愿者积极、有序参与抗击非典、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工作。以组织实施重大项目为契机,加强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建设,形成了涵盖六大领域的服务项目,志愿服务地方立法积极推进,修订颁布《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加大志愿服务理念的传播力度,带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志愿服务。胡锦涛同志先后多次对西部计划、海外计划等作出重要批示。

第四阶段是优化提升阶段(2008年至今)。主要是优化结构、深化内涵、推进常态化发展。组织青年志愿者投身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服务活动。中央文明委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后,团中央根据新的志愿服务格局,提出了“把志愿者的精神、热情、专长、服务时间有机结合,通过团组织的制度化安排转化为长效服务机制”的要求,围绕社会需求,探索形成志愿服务的社会功能。重点实施了“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和国庆60周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参与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芦山地震等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志愿服务工作。积极运用新媒体推进青年志愿者工作。加强青年志愿者文化产品推广,选树大批优秀青年志愿者典型。部分地方探索建立了志愿服务基金会和具有枢纽功能的志愿者联合会。

志愿服务经过20年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了新的志愿服务格局,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青年志愿者行动呈现出常态化、制度化的发展趋势。具体体现为:一是参与志愿服务、享有志愿服需求量更大;二是较低门槛、简单易行、长期实施的服务项目更受欢迎;三是志愿服务运行制度不断完善;四是新媒体、信息化作用更加突出。

2推动“三化建设”工程,打造特色鲜明的青年志愿者工作品牌

在针对青年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时,应围绕“项目化、信息化、制度化”的工作思路开展志愿服务工作。项目化打造志愿服务品牌、信息化提升志愿服务科学化水平、制度化让志愿服务更有针对性。

首先,以项目化打造志愿服务品牌。以项目化为抓手,牢牢抓住团中央重点推进、社会需求度高的志愿服务活动领域,以项目化的方式,树立品牌,发挥品牌的辐射作用,逐步延伸组织机构,形成活跃的全区联动的良好局面。具体来说,分“三步走”。

第一步:以项目化为突破口,孵化和培养潜力项目,调动志愿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具体来说,以助残“阳光行动”、“关爱行动”、“西部计划”、大型赛会服务等为重点,以项目化申报、立项、扶持、验收等方式,调动各类、各级志愿者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第二步:挖掘重点项目,大力扶持,形成品牌。在优质项目中挖掘重点项目,从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指导和扶持,将树苗尽快培育成参天大树。

第三步:发挥品牌辐射作用,延伸组织结构,逐步建立社会性、公益性更强的志愿服务组织和机构,整合各界资源,形成全区联动的良好局面。品牌打响后,依托该品牌运作的项目化团队,将其打造成能自主化运作的社会性、公益性志愿服务组织;以这些组织为依托,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充分整合社会各界资源,调动社会人士、企业、政府等有关人士和部门的积极性,形成全面联动的良好局面。

其次,以信息化提升志愿服务科学化水平。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开展青年志愿者工作时,也应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志愿服务的科学化水平。具体来说,可以开发针对青年志愿者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利用最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志愿服务大数据,实现志愿者的信息化管理,为志愿者、需要帮扶对象、社会爱心人士搭建了交流沟通的平台,实现资讯、志愿者招募、活动招募、风采展示等功能,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最后,以制度化让志愿服务更有针对性。今年2月28日,中央文明委印发《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当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了《意见》。在以制度化推进志愿服务工作时,应注重常态化制度的建立,比如在阳光行动中,探索运用“结对+接力”工作模式;在关爱行动中,把“四位一体”作为推进重大项目的基本经验;完善志愿者招募、注册、管理、激励等日常服务机制;逐渐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青年志愿者体制机制。此外,还应制定一系列的考核管理办法,全面推进制度化进程。

3对青年志愿者工作的设想

第一,加强志愿者典型的引领作用,将志愿服务打造成为一种高尚、健康的青年生活方式,用志愿服务引领新的青春(下转第270页)(上接第236页)时尚,努力创造内心快乐、他人温暖、社会和谐的氛围。

第二,加强资源整合,注重志愿服务的普遍性,为更多青年学生提供参与志愿服务机会。

第三,注重志愿服务文化产品的开发、创作、推广,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通过设计创作志愿服务微电影、主题照片、志愿服务口号、主题歌曲、宣传logo等方式,展现志愿服务精神,推广志愿服务理念。

第四,注重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和活动的构建,发挥优质项目的品牌感染力。

第五,注重工作方法的创新,充分运用信息化、新媒体手段,提升志愿服务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营造人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高菲.继续教育研究[J].2009(08).

[2]李军.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的价值意义研究[J].2009(02).

志愿服务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加强途径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团中央、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要求而实施的,财政部、人事部给予相关政策、资金支持。这项计划旨在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促进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卫生、农机、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拓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渠道,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有基层工作经验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人才,对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拓展学生的整体素质、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它采用公开招募、志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从普通高等院校招募一大批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3年的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服务期满后鼓励其扎根西部或者自主择业、创业。“西部计划”自实施以来,已有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参加了此项神圣而光荣的活动,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高度重视。新时期高校应将西部计划看作是大学生就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完善激励机制,唱响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主旋律,不断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

一、重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就业观和成才观。

绝大多数志愿者在服务西部的工作、生活中表现得很优秀,志愿者们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和崇高理想,去经受历练,去经历有质变意义的人生转折,它意味着舍小我、求大我。正是这一批热血青年用自己非凡的行动唱响了“到西部去”的时代强音,抒发了一代年轻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豪情壮志,体现了一代年轻人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在西部的土壤上留下了他们建设祖国热爱祖国的青春足迹,他们无怨无悔。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志愿者对服务西部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现实与想象的差距导致落差太大,情绪不稳定,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懈怠,生活懒散,个人的一些不良行为表现严重影响了整个志愿服务队伍的荣誉,对国家下一步工作的进行也会形成很大阻力。大学生入校后,高校就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奉献精神教育,引导广大毕业生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祖国、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转变就业观念,积极主动地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实践证明,只有把个人追求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加强大学生参与意愿的主要激励因素“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支援西部建设”是影响大学生参与西部计划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在了解这样的信息后,宣传也应紧紧围绕这些方面,强化参与动机。要通过政策、配套措施等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实际,接触、了解社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此同时,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为全面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大西部计划的宣传力度,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西部计划自出台以来,虽然各有关部门、高校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相关宣传报道,但宣传力度总体不够,且宣传途径和方式单一,所形成的舆论声势不大,社会氛围不浓,尤其是某些高校没有充分认识到西部计划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毕业生就业压力等方面的教育,只是例行地完成任务而已,致使宣传工作还存在许多盲点,存在不够深入、不够细致的现象。导致许多大学毕业生对西部计划的真正涵义和宗旨、重要意义等内容不甚了解,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投入西部计划。学校通过广播、网络、校内媒体、辅导员集中等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大学生了解到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加大对西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宣传,唱响“到西部去”的时代强音,宣传是促使大学生最终形成志愿服务活动的原始动力和加强动力,应该对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优惠政策和积极意义加强宣传。对政策的目的、意义、实施过程、优惠政策的认识促进了对政策的理解和支持,而对政策的理解和认可则增强了大学生成为志愿者的意愿。这种积极的意愿反过来会进一步促进那些想要进行志愿者服务的人主动了解更多的信息,从而提高认知水平。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可以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当中来。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服务西部大学生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跟踪报道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在高校在校生中深入宣传他们的模范事迹,邀请优秀的志愿者回校做专场报告,使大学生对西部计划志愿者活动有进一步的了解,对西部地区的生活及工作环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榜样的力量鼓励大学生面向西部和基层就业,使西部计划深入人心,在大学校园里掀起一股向往西部、奉献西部的热潮。

三、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完善创业平台。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一个渠道,也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需求,高校团组织应整合资源、创新机制,通过“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加强与科技创新园区、社会企业界的沟通和联系,为学生从“计划”创业转化为实际创业提供帮助。鼓励学生到广阔的西部和基层创业发展。同时高校团组织还应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提供政策、资金、场地等的支持。

四、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大学生接触社会,创新实践平台。

高校团组织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就业的实践舞台,积极开展“就业见习计划”。把国家的西部长远服务计划与高校的“三下乡”短期服务计划相结合,广泛开展到西部、到基层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让大学生经受磨砺,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培养一种深厚的恋土恋乡情结,从而坚定到西部、到基层去就业、创业的信念。

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高校要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在奖学金评定、评优评先、助学贷款等方面指定配套优惠措施,对志愿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创业的大学生给予表彰奖励,为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去就业、创业提供政策和制度上的保障,确立一种行之有效的政策导向。

六、要建立健全志愿者基层就业后的服务体系。

首先高校要对在西部和基层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真正做到政治上的信任、工作上的支持、生活上的关心,而不是学生毕业后高校就对参加西部志愿者不闻不问了。采取多种形式关心志愿者的生活及工作,做志愿者坚强的物质及精神后盾。高校应与志愿者勤交流、勤联系,建立志愿者联络制度,定期关心他们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应保管好志愿者服务期间其户口和档案保留,志愿者服务有关情况记入档案,服务期满后,学校再发放就业报到证。同时,在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也要及时地与毕业高校保持联系,定期汇报在基层的工作情况。通过这种互动交流机制,形成一种高校作保障、学生求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市场。

七、切实贯彻国家政策,支持志愿者后期的再就业工作。

志愿者服务期满后就业问题严峻。绝大多数志愿者认为服务期满后的就业渠道狭窄,对个人将来的出路表示担忧。虽然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对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的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给予了政策支持,如考国家公务员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考国家研究生给予总分加10分等优惠政策,但是,优惠政策条件少,就业优惠政策难以落实,配套制度不完善,部分志愿者对服务期满后的未来没有信心。一至三年的志愿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丰富了一些人生阅历,很多用人单位也并不认可志愿者。他们奉献过,为西部的工作努力着,同时也失去了几年的青春,这样的失落对于志愿者来说是不公平的。各高校应该免费地为志愿者提供就业咨询服务,积极引导志愿者就业。把志愿者视为“应届生”。虽然国家出台政策要求把志愿者当应届生看待,但实际上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并不认可。针对此类问题,教育部和各高校可考虑为西部志愿者“开绿灯”,让志愿者能真正享受到应届生的待遇。志愿者结束服务期后可以参加其所在高校的双选会和其他招聘会,支持志愿者的再就业工作。

西部计划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应急之举,而是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的战略决策。加强和改善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引导更多的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是时展的要求,也是青年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改善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有效途径,必将有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各高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总结经验,全面推进西部计划长期有效地运转。

参考文献:

[1]《中国大学生就业》读者评刊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1).

[2]唐召云,匡利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

[3]秦沣.双赢的“西部计划”[J].新西部,2006,(05).

[4]放飞理想到西部建功立业――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负责同志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02).

志愿服务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西部计划志愿者活动开展情况总结

一年来,在地委、行署的高度重视及省项目办的具体指导下,__区各级项目办在实施西部计划活动中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以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为工作重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为“西部计划”的顺利实施与有效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该项工作在我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现将一年来我区西部计划志愿者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有效措施,确保西部计划的顺利实施

“西部计划”是推进西部人才开发进程,促进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变的有效途径,是号召鼓励广大有志青年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锻炼成才的有效载体。在“西部计划”活动实施过程中我区各级项目办以抓管理、抓服务、抓协调作为西部计划工作的着力点,认真组织、精心实施,成效显著。

一是各级领导的重视是搞好活动的关键。为确保西部计划的顺利实施,我区各级团组织积极主动向党政领导汇报,并协调相关部门,研究部署具体工作,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性工作机制。为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利用人力资源,使志愿者能得到多岗位锻炼根据志愿者的专业、工作情况,各县项目办对志愿者岗位进行了合理的调整,使志愿者的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各受援县还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对志愿者进行县情介绍、岗位技能培训等。

二是抓管理、重服务,切实搞好协调工作。加强管理是西部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在日常管理中,我们注重软件管理与硬件管理相结合,既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管理规定,又注重情感交流,实现志愿者的自我管理与项目办协调管理相结合的有效管理机制。坚持不定期深入志愿者所在的乡、镇及时了解志愿者工作,生活、学习情况,听取志愿者对“西部计划”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存在的不足及时协调处理。

三是以心留人、以情感人,精心组织开展慰问活动。为使志愿者们安心在服务地工作,地、县“西部计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项目办同志利用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节假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慰问活动,及时帮助解决志愿者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并组织志愿者进行座谈、联谊等活动,送去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通过多种形式活动的开展,加强与志愿者之间的了解、交流和沟通,进一步加深了志愿者之间以及志愿者与项目办之间的交流。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热情。

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的施行,为该区“西部计划”活动的有效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心组织、合理安排,“西部计划”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青年志愿者们克服各种困难以满腔的热情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和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特点,以实际行动赢得各级各部门和人民群众的交口赞誉。通过锻炼志愿者的参与意识和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为今后的创业和就业积累了经验和才干。

三、重宣传、树典型,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该区在做好“西部计划”相关工作的同时,还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对志愿者学习、工作、生活及涌现出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报道,努力营造社会关心、人人关心志愿者的良好氛围。

一是为确保信息渠道的畅通,开通地区项目办热线电话及电子邮箱,建立信息平台和信息联络员制度,广泛听取基层与志愿者的心声;二是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对对西部计划志愿者活动中突出、优秀的事迹进行大力宣传报道,地、县项目还以简报等方式及时向省和社会各界反馈西部计划志愿者工作、生活等情况及信息;三是积极开展评先选优工作,完善评比表彰激励机制,通过对先进集体、个人的评选,营造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四、意见及建议

1、建议全国、省项目办及相关部门出台更有操作性的管理措施和办法,促使管理服务方式和手段更为科学合理。

2、鉴于我区地处边、远、贫困经济文化落后人才匮乏的区情现状,建议扩大西部计划的覆盖面。

3、建议尽量按照各县人才需求表招募,派遣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