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事档案管理论文(精选5篇)

  •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人事档案是一个组织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人事文件组成的,其真实性、可靠性由该组织的领导及其人事管理部门负责。由于人事档案本身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所以医院领导对人事档案工作在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等方面尚存在许多问题。人事…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论文(精选5篇)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管理

1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人事档案是一个组织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人事文件组成的,其真实性、可靠性由该组织的领导及其人事管理部门负责。由于人事档案本身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所以医院领导对人事档案工作在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等方面尚存在许多问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保证人才队伍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全面考察了解、正确评价和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

1.1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相对落后随着人事制度的

不断改革发展,人才流动,医疗卫生单位选拔和使用人才的手续不断简化。由于人事档案管理“终身”制,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和修正,阻碍了人才的流动。2000年,我院引进了数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整理人事档案时,发现有两名国外留学博士因缺少原始档案材料,无法办理正常调动、派遣手续。之后通过人才服务中心办理了人事,但也不能取得其在国外的人事资料。更由于人事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在原单位停薪留职出国留学而扣留了档案),他们的原始档案至今没有转到我院,造成人事档案材料的不完整,给新录用单位在人事审核、审批工作中带来不便。

1.2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手段相对落后人事档案

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政治性、机密性很强的工作。人事档案材料需要专人管理,单独存放。我院因办公用房紧张,虽然人事档案材料份数多,资料复杂,多年来档案室一直和人事办公室在一起。由于医院人事管理人员编制不足,人事管理工作量大,人事档案管理都是其他人事管理人员兼管,属于非专业人员管理。在档案管理手段上,因为没有单独的计算机和档案管理软件,管理人员还一直采取手工编辑、检索,致使人事档案材料不能及时归档整理,存在档案资料不完整的情况。

2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设想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分院和经济实体增加,人事制度改革和人员模式改变,给医院带来了人事众多、管理多元化的特点,也给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提出了要求。因此,建立完善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就体现了医院人事管理(含档案)的整体管理水平。

2.1增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医院

人事档案管理应该以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信息为基础,转化医院的经济效益。通过档案深层次的开发,提高档案的使用价值,如人才信息软件的开发,人事信息的共享都能为医院的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主动开发人力资源信息,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将搜索到的人才信息以最快的时间传递给用人科室,为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

2.2加强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实行人事档案的社会化管理制度,制定《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条例》和《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办法》,使档案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和行之有效。

2.3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有效利用人才资源

干部人事档案真实地记载和反映着一个人的经历、能力和品德等,因此是组织工作、人事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在各类人员的合理分配、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行政、医疗部门结构调配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实行干部人事档案的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才能更有效利用人才资源。

2.3.1建立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档案建立卫生技术

人员档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特别是在职称晋升、干部选拔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卫生技术人员档案包括:①基础材料:个人基本情况;学历、学位证明;继续教育及专业技术进修证明、证书;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参加支边、支农和卫生下乡等医疗、防疫工作。②专业技术资格任职材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请表、申报表、考核表和审批表;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聘任证书和聘任合同。③卫生技术成果材料:著作专题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分级),专业技术成果鉴定书,典型病历、抢救成功的病案、手术分析等。④其它材料:“三基”、“三严”考核及医德医风评价材料;参加专业学术会议的证书、证明;优秀医务工作者的材料、证书和奖状;专业技术失误差错材料。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的建立,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为医院管理提供了准确及时的信息。

2.3.2实行人事,促进人事档案的社会化开放式

管理人事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人事管理方式,是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完善相适应、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事有利于促进单位人事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人才的流动数量和质量会逐步增强。而随着政治体制的改革与深化,人才将成为一种没有任何政府色彩的产业,人事档案社会化开发式管理模式将成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模式。自1999年起,我院开始逐步实行大中专毕业生人事,将人事档案托管给人才服务中心,促进了人才流动,促进了人事档案规范化、社会化、现代化和网络化管理。2.3.3建立以人力资源信息为基础的医院信息管理

系统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是实施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是实现医院行政管理一体化川的根本条件。人力资源信息具有原始性和完整性,是保证信息准确可靠的基础,是有效服务的生命。人力资源信息的收集就是为了充分使用资源,达到一方收集,多方共享。以人事档案信息系统为中心,建立计算机网络分系统,如通过人事信息系统,完善财务工资系统,人事上的工资变动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系统传发给财务科发放,医疗保健系统可以直接从人事信息上读取职工基本信息,而其它的行政管理系统也可以直接从人事信息系统中收益,如院办、党办、工会、计划生育及后勤、医务、科研和教学更能因此得到众多的信息和帮助。超级秘书网

2.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新形式下要提高档

案管理的水平,必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具有“创造型、复合型、协作型”多素质人才。①档案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努力学习、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知识、新技术,了解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具体内容。②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企业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新的工作业绩,为企业发展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③引人竞争机制,通过择优录用,竞聘上岗,把真正优秀的档案专业人员选拔到档案管理岗位上来。④医院要将档案人员的培养纳人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关心他们的职称晋升和工作业绩,使他们的辛勤劳动得到公正回报。

2,5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手段图增加资金

投人,引进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硬件设备,增加档案库房,购买空调、除湿机、档案密集架和电脑。设置防火、防盗的自动监控系统。引进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人事档案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实现人事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确保医院在人才培养、职称晋升、干部聘用等方面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人事档案管理作为人事管理的一部分,我们也相应制定了人事档案管理平衡计分卡。通过愿景规划和战略目标的设定,使我们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及业绩。总之,平衡计分卡通过指标分解让职工参与管理指标的设立,让员工都了解医院的战略规划,认识到自身工作对医院战略及整体业绩的作用,从而提升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1.档案数量多,占用空间大

国有企业改制后,企业以往存留的档案问题应按照《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尤其是针对保密档案、具有社会价值的档案应给予妥善的保管。那么档案集中堆积起来难免就会出现杂乱难点,欲归无章的情况。而事实上专职处理档案的企业相关部门人手是非常紧张的,一般存放档案的库房也十分有限,无法有条不紊地处理接收和寄存档案的工作。最终这项工作将不得不转交给档案馆,档案馆在接收和寄存改制企业的档案时必须进行有选择地筛选,否则若干年后,库房将出现爆满、瘫痪的局面。所以如何处理这些改制国企寄存的档案,是值得档案存放部门深入探讨、研究并解决的难题。

2.人事档案所有权不明确

根据我国《档案法》规定,档案的所有权可视为财产所有权归所属企业所有,而企业将档案寄存在档案馆的行为只能算是暂时存放,档案馆作为保管方有时不得不接受企业提出的特殊要求,例如要求专柜存放,并将档案柜钥匙交由企业保管等,如果一味的应允这些要求,企业一一效仿,那么档案馆就只能仅仅成为一个仓储机构了。所以档案馆在对档案进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相应原则,对档案进行编目、整理、加工及是否有权鉴定与销毁档案,从而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信息,体现档案馆的功能,这是眼下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

3.档案存放费用无法解决

国企在产权变动和资产变动期间,在对国企档案进行整理、鉴定、移交等工作中所用到的费用由接受单位进行支付,需向地方国家档案馆寄存档案的费用则由原企业进行费用支付。破产企业则需要一次性支付全部的寄存档案费用。但档案相关费用的计算仍然没有确切的方法和标准,这也是我国国企改制后面临困难问题。

二、解决国有企业人事档案存在问题的对策

为解决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隐患与难题,应积极选择相应的对策实施。

1.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破产、倒闭企业的档案根据产权变化的方式不同,应该进行不用方式的处置,对一些没有去处的档案,必须要按照要求移交到档案馆;一些企业转为私营或者变为合资、出售中外台资的企业档案也应该及时的移交到档案馆保管,防止档案的丢失。严格按照进馆要求,对具有长期或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在移交时必须保证其完整性,仔细做好分门别类工作,装订上架后标签清楚。对移交的档案进行认真审核,根据移交清册,逐卷清点,防止企业别有用心地为图永久保存而寄存不重要的闲杂档案,有效的提高档案馆管理档案质量。

2.允许连续性的企业档案进寄存

对企业以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制、委托经营、租赁经营、出售产权、负资产转让、兼并形式产生的资产与产权变动,企业会有一定的连续性,这时档案应该以保存在改制后企业为主。除非受保管条件的限制,或者由其它一时难以克服的客观因素影响,将可能导致档案损害的,可以移送档案馆暂时寄存。

3.对寄存档案要加以选择,充分利用档案馆有限的库容量

对企业要求寄存的各类档案,档案馆工作人员必须适当地对其信息内容稍作了解,以判断是否值得和可以入馆保存。改制国有企业必须尊重档案工作,自觉遵守档案转交制度,切勿使档案馆成为一个仅仅用来堆放纸张的场地,从而避免日后出现库满为患的现象。

三、结束语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社会服务化商品产业化

电子信息化和管理多元化

一、 发展与困惑

民营企业档案是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中所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是民营企业的真实记录,是民营企业的重要资产和信息资源。

然而相当于民营经济迅猛发展、民营经济已占到国民经济关壁江山,档案工作对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作用愈来愈大的状况而言,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却发展十分迟缓。一是从国家管理层面来说。直到2005年,才由国家档案局会同国家发改委、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联合首次召开“全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座谈会”,会上明确民营企业档案须纳入国家档案资源建设范围,纳入国家档案事业宏观管理范畴。在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操作层面,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也几乎“无章可循”或操作针对性不强,民营企业事实上成为国家现有档案管理法律法规政策之外的档案群体。二是从档案学术理论探讨层面上来说。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学术理论探讨也是在近几年才开始的。至今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权威性很强、能够指导实际工作的理论体系。如有的认为,档案部门有指导民营企业的责任,而企业没有法定的整理和保管的义务,如此等等。可以说,我国目前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还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三是市、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开展工作艰难,成效甚微。除少数发达地区之外,绝大部分市县的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基本上没有开展起来。相当部分档案工作人员认为,民营企业档案属于企业主的私人财产,不受行政干预,档案部门无权过问,也无精力过问,只要抓好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档案工作就可以了。故而忽视了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调查研究和监督指导工作。同时,基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已经习惯多年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靠红头文件”、“靠国有性质的行政隶属关系”开展工作,“条块结合,齐抓共管”档案工作模式,对无主管上级、享受充分自的民营企业,一时还很难适应。四是从民营企业自身而言,目前大体有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是极少部分快速发展、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如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等,因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的需求,对企业自身档案十分重视。无论是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还是档案管理设施,都比较先进。但与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档案专业机构联系不够,基本上处于自成体系、自我管理的“封闭”管理状况。第二种状况是大量的民营企业,特别是规模不大的,“家族式”民营企业,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大量档案文献资料处于分散、无序、流失状况。第三种状况是相当部分民营企业,懂得档案整理和利用的重要性,但考虑降低成本及具有安全、快捷等功用的档案社会服务化不完善因素,因而没有花精力批评家好档案管理工作,企业档案材料收集不齐全,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 思索与剖析

造成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推进迟缓的原因何在。人们对此提出许多看法,其中较为集中的看法是:“新时期民营企业在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大量档案资料”,被民营企业有意识或无意识淡化而不注重收集整理,缺乏建档建制的意识和法规意识。也就是说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迟缓的主要原因是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意识和档案沅规意识淡薄。笔者不赞成这种观点。民营企业建立之初,确实大多数民营企业不了解档案对企业的作用,不太注重档案收集与管理,也不愿意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监管和指导。但这都是表面现象,不是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迟缓的根本原因。否则我们无法解释以下几种现象:一是部分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在树立品牌、市场开发、技术进步、处理国内外市场纠纷的实践中,不断加强档案工作,尤其是部分民营企业已经达到目标管理省级或部级标准。在档案管理的技术手段方面也大大超过以往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水平。二是随着民营经济对档案需求的多样性,已经出现一些新型的社会化民间服务机构,如文件档案寄存中心、档案事务所、档案咨询服务中心等,实行服务、有偿提供存储空间、档案管理(包括档案整理、价值鉴定、保管修复、电子文件技术维护)等等,甚至在上海还出现外国文件管理中心,承揽上海外资企业档案的代存代管服务业务。这些社会服务中心就是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这些都使我们不得不进行深层思考。笔者认为,造成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相当迟缓的根本原因,是目前我国档案管理体制和动作管理方式。

1、 我国目前档案管理体制和动作模式,突出在履行档案行政管理职能和国家档案资源建设。而民营企业则注重企业档案自身的实用价值及经营,竞争的成本。这两者目的是一致的,但实际操作上很难达成一致。

2、 我国目前档案管理体制和动作模式,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动作的成效是靠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具有国家行政隶属关系的力量。而民营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因而档案部门的现有的行政管理模式,很难适应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进程。

3、 我国现行档案机构网络是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的,各级国家档案馆归党中央或地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直接管理,部门档案馆、企事业单位档案馆和机关档案室是本单位的内部机构,同时接受所辖区域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监督指导。这是一个整齐划一、有很强行政约束力的档案工作体系,具有“封闭、半封闭”的管理特色,政治任务色彩较浓,许多普通人对档案部门还有一种“神秘感”,这各档案管理体制对于保证国家档案财富的齐全完整发挥很好作用,但与民营企业需求多样式相矛盾。

4、 以“封闭型、行政管理约束型”为主要特色的档案管理体制和动作管理方式,造成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手段相当落后,基本上还固守在“归档”位置上,与目前国际上已经出现的“文件生成处理信息化”、“文档一体化管理”等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不相吻合。笔者认为民营企业特别是发展较快,竞争力较强的新兴民营企业不是不重视档案工作,而是不要仅仅是“归档”的档案工作,它们需要的是能帮助企业改善管理,提高竞争的、以信息化、网络化、方便快捷为主要特征的档案管理工作。

三、 对策与趋势

1、 社会服务化主要是指导建立社会共享的档案资源。一是要突破“国有”与“非国有”传统档案工作概念,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作为我国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二是强化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各项服务。主要是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提供档案业务咨询、档案代存寄存、档案技术和档案工作人员培训及输送等等,特别是在知识产权、商业秘密、客户档案的保管和利用,应诉反倾销案的档案管理和应用,资产重组及电子文件的惧管理等方面要给予重点服务指导。三是向社会开放档案资源,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生产经营的风险加大,非公务利用档案的需求不断攀升。民营企业急需了解和掌握有关经济贸易、经营管理、知识产权及国际国内政策等方面的事实记载。这都需要档案部门提供丰富及时实用的档案信息,民营企业也正是在查询、使用档案信息的过程,逐步增强档案工作意识。加强和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四是档案工作机构要改变现有工作方式,即由现在的各类文件收集归档的“后台”工作方式,转变为开发各类文件的生存、处置“文档一体化”的“前台”工作方式。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对这方面的需求日趋增多。

2、 商品产业化

就经济活动而言,档案就是一种以文字或电子媒介记载并保留的信息资源,档案信息的利用或交流就是资源的利用和资源交换。而且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档案住处资源的价值也不断增值。商品产业化,就是把档案资源作为一种商品,按照产业化要求布局规划,发展档案事业。一些民营企业为什么不重视档案工作,就是没有认清档案资源的商品价值;一些档案管理工作机构或档案工作人员为什么对迅猛发展的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就是没有注意到民营企业档案资源的价值。我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迟缓,也是因为没有发现或没有确定这是一个很大很有前景的信息资源产业。(1)针对民营企业一切活动都是以增效蠃利为目的特点,要宣传管好、用好档案产生效益的典型,使更多的民营企业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要紧紧围绕民营企业经营与发展,围绕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工作效率,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开展档案工作。(2)要按照“档案资源信息产业化”的要求,重新布局和构筑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空间。包括档案学术理论上突破,观念更新、职能转变,业务拓展,多层次多领域档案工作机构布局,档案信息产业集团聚以及筹资融资等等,都需进行反思和研究。

3、 电子信息化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及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使档案生存方式和档案资源的整理利用等都发生深刻的革命性的变化。(1)要加快“国家数字档案建设与服务工程”项目建设进程,以国家综合档案馆为重点,以档案数据库为核心,建立适应所有经济组织需要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从而高起点提高电子信息化水平。(2)要重点选择发展较快的民营企业进行以电子信息化为主要特色的档案工作,迅速提高民营档案工作水准。(3)要加快培养电子信息化档案管理专业人才。

4、 管理多元化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D0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我国改革开放36年来,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科技信息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应用已经位居世界第一。档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资源,而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更是企业贯彻落实党的十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以及企业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加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则更有利于发挥企业人事档案的职能作用,为企业乃至国家提供更加真实、准确、全面的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信息。尽管随着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化,我国各类企业已经开始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人事档案工作,但仍然存在着重视不够、缺乏不足、应用广的问题。在我国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新时期,研究企业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人事档案整体管理水平,面且对于推动“人才强国”和“人才强企”战略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大价值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企业人事档案作为是企业乃到至国家的重要信息资源,由于受条件限制,管理水平始终较低。,加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使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步入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特别是通过信息化管理,能够将企业人事档案信息录入到计算机当中,不仅便于保存,而且能够通过程序设计来提高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特别是能够使企业人事档案的应用更加广泛,对于提高我国企业人事档案整体管理能力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促进企业人事档案资源共享

随着我国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共建、共享、共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推动企业人事档案资源共享进程,使企业人事档案通过“开放性”来提高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推动企业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使企业更加全面、准确、快速的获取人力资源的基础信息、个人发展、专业特长、工作业绩等方面综合信息,能够改变传统的人事档案信息“纸质化”不利于搜集、整理、分析的问题,有能够使企业人事档案发挥更大作用。

二、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不足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尽管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但由于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基础建设,同时也需要对纸制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因而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由于企业都以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因而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无法达到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直接导致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很多还是靠人工和纸质进行管理,这也直接影响了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比较单一

从我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总体情况来看,尽管我国很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都对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有效的投入,但却忽视了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和运行,更多的是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保存档案资料的载体,只是对企业人事档案进行了“数字化”处理,比较将资料保存到计算机或者记录到光盘当中,应用十分有限。还有一些企业尽管应用了人事档案管理软件,但更多的只是进行录入和查询,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分析和辅助决策的作用十分有限,这就导致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

(三)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人员制约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有大量专业化、复合型的档案管理人才支撑。由于我国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和投入不足,因而我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人员严重不足,有的企业根本没有根本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导致信息化应用只能走形式或走过场。尽管一些企业配备了专门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但有的缺乏档案管理能力,有的缺乏信息处理能力,有的缺乏职业道德水准,再加上缺乏对信息化管理的学习、研究和创新,因而在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作用发挥有限,制约了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三、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加大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

如前文所述,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对加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和推动企业人事档案资源共享,进而发挥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职能作用具有重大价值。我国各类企业要把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管理体系当中,建立信息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机构,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组织基础。企业还要加大对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既要配置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硬件设备,又要运用符合企业实际的管理软件,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造条件。

(二)完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体系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个部门能够做好的事情,必须调动企业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推动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这就需要企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立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体系,建立由档案管理部门负责、相关部门配合的协调机制,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形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合力。要大力加强企业人事档案数据库建设,在此基础上要推动人事档案管理的分析、咨询、建议等辅助决策作用,真正发挥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三)建立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制度

加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制度建设,对于推动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更加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具有重要作用。企业要从自身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出发,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息化建设标准,按照“目标管理”的原则,建立信息化建设目标、内容、流程、应用等一系列形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从企业人事档案数据采集到后期录入再到管理,都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确保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标准。要建立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加强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却保稳步运行。

(四)打造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队伍

与传统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相比,无论是工作内容还是工作环境以及工作要求,信息化管理都更加复杂。,这就要求企业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加强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将那些具备档案管理、信息管理、企业管理等综合管理能力的人员放到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当中,。同时,还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使他们在理念、技术、管理、应用方面始终走在前沿,为企业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管理水平,特别是有利于提升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应用价值,为企业加强人才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管理体系提供重要的档案数据。我国各类企业必须进一步加深对企业人事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既要加大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又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息化管理机制,更要打造一批专业化的人事档案管理队伍,推动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步入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轨道。

参考文献:

[1]姬红庆.浅谈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新西部(理论版),2012(11)

[2]魏亚非,王子旗.企业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商,2013(15)

[3]赵黎霞.浅议企业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策略[J].办公室业务,2013(13)

[4]朱伟玲.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10)

[5]王静霞.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2)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企业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了,一方面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整体经营状况,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提供准确依据,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性证据;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各方准确认定企业经营成果,为企业与各有关方面进行有益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地更新档案管理观念,勇敢探索和尝试新的档案管理手段,以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整体发展状况和经营成果。档案管理成果同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决定了该企业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决定着企业的商业版图和未来发展,对于实现该企业经营战略,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档案管理工作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是立足于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吸收和借鉴优秀的档案管理工作研究成果,不断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指导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达到逐步培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历史责任感感和使命感,进而激发广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热情的目的。

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淡化,很多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再加上一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就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没有积累扎实的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因而不能充分认识到档案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和实际意义。工作中存在失位现象,工作责任心不强,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够,档案管理无用论在本部门滋生蔓延到整个企业。不利于形成企业管理层关心、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氛围,整个企业的档案意识进一步弱化。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在管理方式新旧更替的历史进程遇到新的障碍,在整个企业发展进程中有边缘化危险。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档案本身也发生了转变。首先档案本身在数字化的冲击下其形式由原先可视记录识别型转变依赖机器识别的代码型(电子档案)。档案管理模式也从传统手工模式不断发展,历经单机数据管理模式、网络信息管理模式到知识管理模式,并且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其管理流程、手段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前基于手工的档案管理流程需要针对电子档案管理特点相应调整。20世纪对档案管理理论影响最大的就是档案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将档案形成到销毁或转化为档案看做是一个整体过程、档案整体运动过程由于档案价值形态的变化可划分为若干个

阶段、不同阶段的档案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方式之间具有内在的对应关系。档案生命周期理论为档案的阶段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准确揭示了档案运动阶段的前后衔接和相互影响,为实现档案一体化管理、为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缺乏运用办公自动化对档案管理方法进行更新改造。目前,一般档案管理都是采用一台微机一套软件的管理办法,档案管理与提供利用远远适应不了档案网络化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手段的落后,给档案工作带来消极后果,主要是落后的档案管理技术跟不上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造成档案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部分领导缺乏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足够认识,财力投入少;二是一些单位虽然购买了不少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但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操作不熟练,导致先进设备没有起到先进作用。三是,领导重视不够,虽有微机和档案网络,但档案并没有录入电脑,还按手工在进行工作。档案工作缺乏制度化的管理程序当前企业档案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档案收集不规范。在收集过程中,制度形同虚设,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档案收集考核不明确;二是档案整理不规范。企业近几年发展较快,新档案人员不断进入,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在立卷过程中有的没有按照卷内文件目录顺序进行排序组卷,卷内目录与实际整理文件不相符,卷内资料漏失现象比较普遍。此外,在立卷时间上,有时会累积起来一次立卷,既不符合事毕立卷要求,又不利于查找利用;三是档案综合管理力度不够。由于现在综合档案管理室以一个班组存在,在行政上无法对各大部进行管理,在进行这项工作时,须向主管领导汇报,但主管领导一般都是兼任,本身的各项工作时间都较紧张,档案人员要想向领导说明一项工作较为困难,各项工作开展起来也较为困难,现在某些部门自设资料库,给档案的综合管理也造成困难。四是档案利用不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借阅内松外紧,借出的档案没有按期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