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百日会战(精选5篇)

  • 道路交通安全百日会战(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镇上下共同努力,统一时间、统一部署、统一技术标准,奋战一百天,按质按量完成32条82.9公里农村水泥路路肩培护、边沟清理、警示标志设置等任务,打造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畅通公路。使全镇农村公路通行技术水平和安全系数再上一个新台…

道路交通安全百日会战(精选5篇)

道路交通安全百日会战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平安、发展交通为主题,以完善公路设施、服务群众出行、服务“三农”发展为目标,按照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优质高效地完成我镇农村公路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公路全面协调发展,为宜居、宜业、宜游“山水”建设提供安全、通畅的交通条件。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镇上下共同努力,统一时间、统一部署、统一技术标准,奋战一百天,按质按量完成32条82.9公里农村水泥路路肩培护、边沟清理、警示标志设置等任务,打造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畅通公路。使全镇农村公路通行技术水平和安全系数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主要任务

根据全镇农村公路建设实际情况和公路运行客观需要,此次农村公路路肩百日大会战活动重点内容为一下四个方面:

(一)培护公路路肩。确保路基宽度达6.5米以上(即4.5米宽水泥路两侧路肩各1米,3.5米宽水泥路两侧路肩各1.5米);

(二)清理排水沟。确保边沟涵管通畅,通无淤塞;

(三)设置警示标志。确保急弯、陡坡、限速、荷载等交通标志设置科学合理,规范清晰;

(四)建立常年管养机制。确保安全畅通,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四、组织领导

(一)成立镇农村公路路肩陪护“百日大会战”领导小组:

五、实施步骤

此次农村公路路肩培护“百日大会战”活动自9月1日开始,至12月10日结束,历时100天,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活动阶段(9月1日—9月10日)。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召开动员会,深入乡村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职责责任,引导我镇广大干群积极投身到路肩培护“百日大会战”中来。

(二)组织实施阶段(9月11日—11月30日)。各村将各自任务细化分解,对照路肩培护活动相关技术标准和要求,集中精力,全力抓好组织实施。

(三)检查总结阶段(12月1日—12月10日)。镇农村公路路肩培护“百日大会战”领导小组对各村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验收,并按完成情况兑现补助资金,未达到要求的立即责成整改“补课”。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村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本次路肩培护活动,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把路肩培护“百日大会战”活动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来抓。各村要成立相应机构,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做到支书负总责,村长具体抓,确保路肩培护“百日大会战”活动顺利开展,取得突出成效。

(二)经济挂钩,严格奖惩

本次“百日大会战”活动将纳入年终考评,各村在转移支付经费中各拿出保证金(大村3000元,小村2000元)来确保本次活动顺利进行。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任务欠账多的村实行经济处罚,对任务完成好的村实行奖励。

道路交通安全百日会战范文第2篇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首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唱响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中铁大桥局六公司京沈项目部测绘分公司组织团员青年于9月1日晚组织所有员工观看了电影《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广大人民群众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这场战役极大的影响了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格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是牵制住了日本兵力,同时中国的大胆出手,也影响到其它国家开始勇于在东南亚战场、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强势出击,正面对战。这场战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意义重大,同时在这次战役中,抗日军民们齐心协力,前仆后继,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也时时鼓舞着后人。

整部影片以激烈的战争场景为大背景,场面宏大,战火纷飞,令人窒息,而对战场上士兵个体的特写又真实而细腻,撼动人心。观影过程中同事们不时鼓掌叫好,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战场将要和日军拼死一搏。

所谓烽火硝烟不屈名族魂,一腔热血精忠报国志,战士们的鲜血洒在敌人的身上浸入脚下的土地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又将以怎样的方式来传承百团精神呢?我想大家都会想到一个词,那就是实现中国梦!是的,我们的祖国正在伟大复兴的路上昂首阔步,而作为13亿分之一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不忘历史是为了警示现在,传承精神是为了激励后人,百团大战中战士们的热血拼搏也将是我们大桥人投身工程建设最好的榜样,我们唯有不畏艰险建设伟大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壮美国土。

新中国成立后,大桥人响应祖国号召在长江上架起一座座宏伟的大桥,大桥精神,我想是抗战精神的一种传承,是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是为建设美丽中国而能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百团大战中邓超饰演的张自忠将军因左手受伤只能用一只手扳开保险再开枪,看到那一幕我在想我们生活在如此好的条件下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工地条件艰苦,相比之下,我感到惭愧。

9月3日的北京即将举行一场浩大的阅兵,天安门广场检阅的是解放军新型武器和战机,而整个国家检阅的将是整个民族对历史的敬重和对未来的信心,抗日战争史是中国人民的血泪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落后就要挨打,我为祖国所经历的那段历史痛心更被先烈们奋起反抗,浴血奋战的精神所折服,电影中彭德怀将军的豪情让我振奋,每一个士兵的不怕死的精神也敲打着我的内心,那段历史将永远被铭记,百团大战的精神也将传承下去,现在的我们是幸运的,居安思危,我们不能忘掉伤痛。

为什么我的眼里长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北方的夜晚来得沉寂,我点燃一根烟,心情慢慢平静,抬头看着测绘办公室的同事们还在埋头整理着资料,窗外的月光从1940年的华北平原一直照到这个少年的心上,我想起大学时我曾有一个梦想就是投身于祖国的高铁建设中,而现在我是京沈高铁项目的一名普通的测绘人,是我国万千工程建设者中的一员,我想我们每个人做好我们本职的工作就是对祖国最大的贡献,百团大战苦战3天3夜最终击败日军,让我们以先烈为榜样,齐心协力建设祖国,祖国的明天一定会五彩缤纷,一定会神采飞扬,一定会更加的繁荣昌盛,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伟大的中国梦也定将实现。

百团大战观后感2000字(二)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晋察冀边区发生的一次范围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敌后抗日军民,齐心协力,前仆后继,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在《伟大的道路》一书中如此记述:"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一连厮杀了五个月。敌人所有的煤矿、电厂、铁路、桥梁、公路、车辆和电讯都遭到破坏。"

当年,聂荣臻元帅在答《抗敌报》记者问时指出,"百团大战"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敌华北方面军在其作战记录中也承认"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长时期和巨款方能恢复。"彭德怀元帅曾在自传中写到: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此役也给了投降派又一次打击,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声威,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

由此观之,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遏制了妥协投降的逆流。它用事实证明,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抵抗日寇的中流砥柱。百团大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一年8月28日,以此历史事件为背景创作的电影《百团大战》将在全国院线上映。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点影片,《百团大战》以类型化的电影语言,再现了这段永不磨灭的抗战记忆,弘扬了永不屈服的抗战精神,也提醒今天的中国人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按照、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组织观看电影《百团大战》的通知要求,作为自治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一项重要活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已经安排组织全区各地、各单位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各族各界人士观看影片

在笔者看来,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观看电影《百团大战》,感受最强烈的就是全民抗战生生不息的精神。试想,当时我们在那么贫弱的条件下,凭借着坚定的信念赶走战争恶魔,迎来和平天使。但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抗战精神不能丢,我们永远不能忘却那段民族苦难的岁月,永远不能忘却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浴血奋战的前辈英雄,永远不能忘却今日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百团大战观后感2000字(三)

1940年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自1939年冬以来,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在华北交通线中,正太铁路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八路军的进攻战役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因此开始称为正太战役。

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副参谋长左权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同时要求对同蒲、平汉、津浦、北宁、德石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8月8日,朱德、彭德怀、左权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至阳泉(不含)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含)至榆次段;第120师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并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地区,阻击日军向正太铁路增援。要求各部在破击交通线的同时,相机收复日军占领的一些据点。在这些地区和交通线上,驻有日军3个师团全部、2个师团的各2个联队、5个独立混成旅团全部、4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各2个大队、1个骑兵旅团的2个大队,共20余万人,另有飞机150架和伪军约15万人。

按八路军总部原来规定,参战兵力不少于22个团。但战役发起后,由于八路军广大指战员和抗日根据地民众痛恨日军的"囚笼政策",参加破击战的积极性非常高,因此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129师(含决死队第1、第3纵队等)46个团、第120师(含决死队第2、第4纵队等)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加作战。

当彭德怀、左权在八路军总部作战室听取战役情况汇报、得知实际参战兵力达到105个团时,左权兴奋地说:"好!这是百团大战。"彭德怀说:"不管一百多少个团,干脆就把这次战役叫做百团大战好了!"

由此,正太战役就发展成为百团大战。这次战役经历了两个主动进攻阶段和一个反"扫荡"阶段。

第一阶段(8月20日至9月10日)。八路军在正太、同蒲、平汉、津浦等主要交通线发动总攻击,重点破坏了正太铁路。经过20天的战斗,预定计划全部完成。正太铁路线的路轨、桥梁、隧道、水塔、车站等均被破坏;平汉、同蒲(北段)、石德、北宁铁路以及主要公路也被切断;华北各交通线陷于瘫痪。

第二阶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任务是继续扩大战果,摧毁交通线两侧和深入各抗日根据地的敌伪据点。在这段时间里,我晋察冀军区主要进行了涞灵战役,第129师主要进行了榆辽战役,第120师主要破袭了同蒲路。在这些战斗中,八路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是,我军计划要拔除的敌据点未能全部拔除。

第三阶段(10月6日至翌年1月24日),主要任务是反击日伪军的报复扫荡。在这段时间里,八路军先后粉碎了日伪军对太行、太岳、平西、北岳、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的大规模扫荡。

道路交通安全百日会战范文第3篇

抗战爆发后,鲁南枣庄矿区的工农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斗争。使敌人闻风丧胆的鲁南铁道大队(习惯称“铁道游击队”),就是枣庄矿区抗日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这支由铁路工人、小摊贩、矿工和流浪者组成的非正规部队,战斗在津浦铁路兖徐段和临枣支线上,舍生忘死,与日军周旋7年之久。“铁道游击队”人数最少时仅10余人,最多不到400人。他们以山区主力部队为后盾,以微山湖为依托,在铁道线及其两侧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精彩悲壮的抗日活报剧。具有传奇般经历的游击队的英雄们,被人民群众称之为能飞檐走壁的“侠客”,被日伪军称之为能从天而降的“飞虎队”,被八路军首长称之为插入敌人心脏的“怀中利剑,袖中匕首”。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岁月。在日军的残酷扫荡、分割蚕食下,鲁南山区根据地被严重压缩,出现“南北十余里,东西一线连”的严峻局面。湖滨平原上,敌人的碉堡林立、封锁沟纵横。从湖西到鲁南、由华中去陕北的交通线,完全被敌人切断,对我军十分不利。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包围,根据山东分局和鲁南、湖西区党委的指示,在微山湖区活动的游击部队,开辟出了一条湖上交通线。“铁道游击队”被鲁南军区赋予了护送干部的任务,主要是保证苏北、滨海、鲁南等抗日根据地的领导干部安全跨越津浦路,通过微山湖。刘少奇便是“铁道游击队”护送的第一位高级领导干部。

1941年9月26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回延安。10月3日,致电刘少奇:“中央决定你来延安一次,谅已收到电报,并希望你能参加七大。”1942年3月19日,刘少奇带领华中赴延安干部90多人,在八路军一一五师一个团的护送下,从苏北阜宁单家港启程,踏上了返回延安的千里征程。在刘少奇出发之前,3月3日,致电刘少奇,希望他在回延安途中路过山东时,帮助解决山东根据地工作中的问题。4月10日,刘少奇来到山东分局和一一五师师部驻地沂蒙山区南麓的东海县(今临沭县)诸繁村,尔后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之中。刘少奇在山东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解决了山东抗日根据地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据时任中共山东分局委员、山东纵队政治委员的黎玉等人回忆:“从此,山东党拨正了航向,不仅胜利地度过了最艰苦的1942年,从根本上扭转了山东局势,而且由此乘胜前进,迅速壮大了人民抗日武装力量,不断巩固和发展了根据地,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刘少奇在山东根据地停留了近4个月。7月下旬,又踏上前往延安的路程。根据交通情况和沿途敌情,为了减小目标隐蔽行动,原来准备同刘少奇一起赴延安的90多名华中干部重新返回新四军军部,刘少奇只带了几个工作人员和警卫班十几个人继续前行。据黎玉等回忆:“当时从滨海去鲁西路程几百里,经过敌人层层封锁线特别是津浦铁路,大家都为少奇的安全担心。山东分局领导研究了两个方案:一是派主力部队一个营护送,二是由鲁南铁道游击队小部队化装护送。多数同志主张第一个方案,去请示少奇同志,少奇同志却毅然同意由‘铁道游击队’送。于是他就以一个普通战士的身份,站在战士的行列里启程了。”

鲁南军区把护送刘少奇跨越津浦铁路的任务交给了“铁道游击队”,这也是游击队第一次执行护送任务,大家心里都很紧张。这一时期,微山湖周围二三百里都是敌占区,敌人的据点、碉堡遍地林立,封锁沟、封锁线纵横相连,敌人经常在这里进行残酷的“扫荡”。只有微山湖是我革命根据地,是华东、华中通向延安的唯一通道。

刘少奇一行从诸繁出发,渡过沭河、沂河,经临沂、费县、滕县等地区,到达枣庄西南小北庄。当天夜里,“铁道游击队”大队长刘金山、政委杜季伟、副大队长王志胜带着游击队员,来到预定宿营点小北庄。开始,他们并不知道这次要护送的干部是谁,直到第二天上午,才知道其中包括刘少奇,他要经过这里去党中央所在地延安。一听说这批干部中有少奇同志,队员们都沸腾起来了,大家议论着:要是能见见这位受战士和人民尊敬和爱戴的首长,该多好啊!但他们考虑到,刘少奇头天夜里跋涉了近百里路程,一夜没睡觉,当天晚上还要过铁路,白天应该让他好好休息一下才对,怎么能再去打搅他呢?

刘少奇非常了解大家的心思,当天下午,游击队接到通知,说刘少奇要见见队员们,这让大家非常高兴。游击队领导和负责护送的十几个队员,一起到了他的住处。刘少奇笑容满面地同大家亲切握手。他一边招呼队领导坐下,一边询问他们的名字和生活情况,屋子里的气氛顿时轻松活跃起来。队领导把游击队的活动情况向刘少奇做了汇报。听完以后,刘少奇表扬了游击队的斗争成绩,同时也指出了他们做得不够的地方。他强调说:“群众是我们开展游击活动的基础,基础打不好,就立不住脚。立不住脚,又怎么谈得上狠狠地打击敌人呢?你们说对不对呢?”

刘少奇长期从事秘密工作,在如何发动和依靠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说:“你们在敌占区是不是可以建立一批‘基点村’?所谓‘基点村’,一是要把村里的群众基础打好,使群众都拥护我们;二是村里要有坚强的骨干,要注意发展党员;三是能掌握住与敌伪通气挂钩的人。这样的村子越多,我们的活动范围就越大,我们的基础就越牢。”

最后,刘少奇又向大家介绍了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以及八路军、新四军在全国各个战场上取得的胜利。他说:“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就要过去了,战略反攻已经开始。现在,就好比是黎明前的黑暗,天越黑,离天亮就越近。只要我们树立信心,鼓起勇气,团结奋战,就一定能把日寇赶出中国去,一个美好、幸福的新中国一定会建立起来。”刘少奇铿锵有力的话语,如拨云见日,使大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激励,感到心里亮堂了,眼界开阔了,增强了战胜敌人的信心。

津浦铁路是日军重兵把守的交通要道,公路铁路交错,岗楼碉堡林立。铁道游击队把穿越铁路的地点选择在从临城到沙沟之间的干沙河处。这里有一个涵洞从铁路下穿过,暴露的可能性比从路面上通过要小些。

第二天晚上,雾气弥漫,夜色沉沉,铁路两旁敌人的碉堡里,灯光闪烁。游击队护送队员连同过路干部一行二十几个人,悄悄地离开了宿营地,准备按计划穿越铁路线。在走到离铁路还有三四百米时,突然,从北面闪过来一道白光,日军一辆巡逻车从临城方向驶了过来。车上探照灯的强光扫来扫去,一挺轻机枪漫无目标地突突扫射着。大家赶快沿着沙河边隐蔽起来,以免被敌人发现。“这是敌人在虚张声势。”刘少奇镇定地说,“别看鬼子表面上那么嚣张、猖狂;其实是在为自己壮胆,这正说明他们内心十分空虚、害怕。”巡逻车在前面不远的地方停了一下,没有发现什么,乱放了一阵枪,然后就向沙沟方向开去,铁路两边又恢复了平静。游击队抓住这个机会,护送刘少奇沿着干沙河,一溜小跑,从涵洞穿过了铁路。接着,他们离开干沙河,避开大道,插向小路,直向微山湖边挺进。一口气走出七八里路,再没有发现敌情,大家才算松了一口气。

这时,刘少奇把游击队的3名队领导叫到跟前,边走边说:“现在,鬼子控制了铁路交通线,对我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分割封锁,妄图割断各根据地之间的联系。延安同山东、华中根据地的联系目前只有这一个口子,你们要用一切努力,保住这条交通线。今后,铁道游击队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护送东西过往的干部。”当听说有的队员感到执行这样的任务不如打仗扒车过瘾时,刘少奇说:“要做好大家的思想工作,使大家明确护送干部这个任务完成好了,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比你们开展军事斗争对革命的贡献更大。”

当时正值炎热的夏天,刘少奇一行一夜急行军,没吃一点东西,没喝一滴水,身上大汗淋淋,衣服全湿透了,紧贴在身上。大家口干舌燥,嗓子像要冒烟一样。这时候,正巧路过一大片西瓜地,几个小警卫员看见了,立刻喜上眉梢。他们准备买两个大西瓜来解渴,可是在瓜地里找不到一个人,他们就自己动手摘了两个熟透的西瓜,抱到刘少奇跟前,说:“首长,你口渴了,吃点儿西瓜吧!”刘少奇一看,立刻皱起眉头,严肃地说:“你们怎么这样做?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赶快送回去,从哪里摘来的,送到哪里去。” 在刘少奇的教育下,警卫员把瓜送回了原处。接着,他又对身旁的几位干部进行了教育。然后,大家在刘少奇的带领下,又赶路去了。

刘少奇同游击队领导边走边谈,不一会儿便来到微山湖边的朝蒋集镇,与等候在这里接应的冀鲁豫军区黄河大队的同志会合。这时,联络站交通员报告说,附近的几个敌据点的兵力又增加了。游击队领导考虑到刘少奇的安全,决定到微山湖里的船上过一昼夜,等天黑后再到湖西去。刘少奇同意了这个安排。游击队弄来3条小船,大队长刘金山、政委杜季伟同刘少奇乘一条船,其他同志分乘另外两条船,一起划进湖里的隐蔽地方。

第三天晚上,游击队正准备护送刘少奇去湖西。不料敌情突变,日军在湖西一带疯狂“扫荡”,封锁严密,上级指示暂不要通过。这样,游击队员们便在湖上同刘少奇一起,度过了难忘的十多天。在微山湖的这些日子里,因为敌人扫荡、封锁,生活极其艰苦,有时几顿都吃不上饭。刘少奇和游击队员一样,吃野生藕片充饥。有一次,游击队专门为刘少奇煮了小米饭,但他怎么也不肯一个人吃,坚持要队员们和他一起吃。到了夜里,小船舱里住不下那么多人,游击队员便睡在舱面上,让刘少奇睡在船舱内。刘少奇非常关心游击队员,把他的一件大衣、一条毯子盖在他们的身上。他那平易近人、艰苦朴素的作风,给游击队员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刘少奇仍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看书,写文章,给游击队员讲全国、山东的抗战形势,讲、党中央的战略战术思想,有时还向掩护自己的渔民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

刘少奇对铁道游击队的发展非常关心。在湖上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他多次对游击队的同志做工作指示。一次,刘少奇把游击队的3条船靠拢一起,他坐在船头上,详细地教导游击队如何扩大、巩固根据地,如何更加有力地打击敌人。刘少奇说:“你们在这里坚持斗争,我看要注意三条:一条是既要有力地打击敌人,又不要过于暴露自己,做到出其不意,掌握主动。另一条是对伪组织上层分子,如伪保长、伪乡长等,要把打与拉结合起来。坏的不打不行,但光打不拉也不行,在敌占区斗争要讲策略。再一条,铁道游击队要重视游击区的建设。”讲到这里,刘少奇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蜘蛛在网上为什么能蹲得住,就因为它拉了网,这网就是它的根据地,小飞虫控上来,一触网就粘住了。我们打游击,也要学蜘蛛拉网,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有了根据地,就有人、有粮,就能在群众中站住脚。”

刘少奇的教导,给铁道游击队的工作以很大帮助。当时,游击队经常活动的地区伪化严重,斗争十分艰苦,周旋余地不大,活动很困难。铁道游击队领导根据刘少奇的指示,讲究斗争策略,重视游击区建设。他们首先改变过去对伪组织上层分子光打不拉的做法,做好争取工作。斗争实践证明,这样做,一些伪保长、伪乡长被争取过来后,表面上仍是日军的人,实际上成了为游击队办事的人。一有敌情,他们就向游击队报告,使游击队的活动自如,弄得日军处处被动挨打。

刘少奇在微山湖的岛上住了5天,先后接见了铁道游击队、微湖大队(微山湖上的一支土生土长的抗日游击队)和沛滕边县委负责人。听取汇报后,刘少奇做了四条指示:一是要保护好这条交通线,确保畅通无阻;二是当前敌强我弱,不要过于刺激敌人,行动要慎重,同时要做好伪军工作;三是要搞好根据地政权建设,扩大武装;四是活动在这里的几支抗日武装应统一指挥,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敌情稍有缓和后,刘少奇等继续前进。他们在丰县同湖西军分区派出的骑兵连取得联系,由骑兵连护卫穿过湖西区。

在听取中共湖西地委工作汇报后,刘少奇指出:必须深入发动群众,坚决实行减租减息,发挥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加强对微山湖湖上交通线的控制;要做好争取伪军的工作,树立同敌伪长期斗争的思想。刘少奇指示他们要千方百计地帮助群众生活下去,动员老百姓种植瓜果蔬菜。“种什么呢?我看菜呀、瓜呀、萝卜、豆角等等,凡是能生长的都可以种。将来能结瓜果就吃瓜果,长不出瓜果的,就是叶子藤子也可以吃呀,总比吃生枣和枣叶要强,比没有吃的更强。这样,一两个月、两三个月后,瓜果长出来,群众生活就会好一些了,枣儿也成熟了,我们再帮助群众把枣子卖出去,换些粮食和日用品回来,群众的生活就会安定了。”刘少奇强调指出:“我们在这里是要想尽一切办法给群众东西,而不是向群众要东西。”“我们必须和群众同甘共苦,在群众中生根,要使群众相信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离开这里的。”

8月中旬,刘少奇离开湖西地区,经鲁西南前往冀鲁豫边区。1942年12月30日,刘少奇一行顺利抵达延安。

1942年12月,鲁南军区遵照刘少奇的指示,将活动在该地区的微湖大队、铁道游击队、滕沛大队、文峰大队合编为鲁南独立支队,“铁道游击队”被编为第二大队。为保持“飞虎队”对敌人的威慑力,二大队对外仍称鲁南铁道大队。“铁道游击队”在独立支队的领导下队伍迅速壮大,最多时发展到近400人,下辖3个短枪中队和3个长枪中队。鲁南军区为加强对这支抗日武装的政治工作,先后调赵宝凯、黄岱生、刘依勤、张静波、张建中、张再新、颜耀华、郑林川、李德福等10多名政治工作骨干到铁道队任中队指导员。大批主力部队骨干的充实,使“铁道游击队”成员的军事政治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但他们肩负的任务,除配合独立支队完成统一作战计划外,主要的仍是护送过路干部,保卫交通线。

道路交通安全百日会战范文第4篇

穷苦娃参加铁道游击队,化装潜入敌营击毙日军特务头子

1915年10月,刘金山出生于山东省枣庄市蔡庄村的一个矿工家庭。祖父刘凤祥早年死于矿井下。父亲刘济美也是煤矿工人,全家仅靠父亲微薄的工资维持生计。刘金山是独生子,6岁时母亲去世,8岁时父亲和叔父刘济贤又被本村恶霸地主杀害,婶母改嫁,刘金山随祖母到处乞讨。不满12岁就在煤矿铁路专线当了童工,14岁时上井为机车看夜灯运煤炭。为了赡养年迈的祖母,他经常爬火车搞煤炭,因而练就了一身熟练爬车的本领。

1938年3月,枣庄沦陷,枣庄中兴煤矿一度停产,刘金山和大批煤矿工人失业,一个月后,时年23岁的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八路军。两年后,刘金山被调到建立不久的鲁南铁道队。在铁道队,刘金山摸哨杀敌,英勇机智,表现突出,屡立战功,从通讯员相继升为组长、分队长,并于194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活动在临城南北的两支铁道队已编入鲁南铁道队,三支铁道队合编为鲁南铁道大队。

1941年夏,鲁南的抗日斗争进入一场相持阶段,日军扫荡频繁,我主力部队暂时撤离临城以东一带。鲁南铁道大队奉命坚持地方游击战。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下,铁道队以微山湖畔的蒋集一带为活动基地,活跃在韩庄至滕县间的津浦线上,对敌频频出击,扒火车,搞枪支,打洋行,锄汉奸,来无影去无踪,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对付铁道大队,日军济南特高课课长高岗大佐窜到枣庄、临城,组织了一个特务队,用“以便衣对便衣、以暗对暗、以分散对分散”的战术,与铁道大队进行较量。在多次遭遇战中,铁道大队与周围村庄的百姓蒙受了很大损失。刘金山负伤,住在方林嫂(方林嫂的丈夫生前不仅是刘金山要好的矿友,还是铁道队的地下情报员,因送情报时被叛徒出卖壮烈牺牲)家中养伤,这里便成了铁道大队领导集会的地方。特务队侦察到铁道大队活动的地点,突然袭击,挨户搜查。来到芳林嫂家时,只见她搂着5岁大的女儿,转身应对汉奸特务们的突击搜查。当敌人发现她家炕上的被角残留血迹时,迅即包围过来,用刺刀比画着逼问她。方林嫂慢慢抬起头,不动声色地狠捏了怀里女儿的鼻子,让其流血,转过女儿身来,说,“这是刚才闺女睡觉时发热流出来的鼻血,还在流着!”汉奸们只知道方林嫂是个寡妇,村里的老实人,便告诉鬼子特务说,“这是个克死丈夫的寡妇家,是大大的良民,家里没有铁道队。”就这样,方林嫂机智地掩护了刘金山和铁道队员们悄然撤离。1980年刘金山离休后,当新版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出版后,面对许多好奇的读者和报社的记者询问“‘芳林嫂’是现在您的老伴吗?”刘金山笑着说,我的老伴也是一名抗日游击队员,她叫徐惠华。当年流动的战斗生活中没有小说里的这些情节,“芳林嫂”只是鲁南众多抗日妇女的缩影,她们可都是鲁南铁道大队的“得力助手”,她们的家都是铁道大队的秘密联络点,同时也是铁道大队的避风港。

为了扭转被动局面,铁道大队决定干掉特务头子高岗。为了摸清敌情,刘金山五下临城,先捕杀了作恶多端的伪乡长常尚德,除掉了敌人的耳目,截获了大量的情报。之后,又摸清了高岗的活动规律,刘金山率领三个小组以化装奇袭的战术,潜入戒备森严的高岗办公室,将高岗击毙。从此,铁道大队又活跃在津浦线的千里铁道线上。

奇袭敌军列车夺取大批军需用品,有效打破了敌人的封锁

(195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在视察江苏时,特地亲赴南通向时任南通军分区副司令员的刘金山致谢。)

1941年12月,铁道大队原大队长洪振海在微山湖战斗中为掩护战友中弹牺牲。1942年5月,刘金山被鲁南军区正式任命为大队长。此后,他先后与六任政委配合,率领铁道队员截火车、打鬼子、救群众、锄汉奸、送干部,经历大小战斗百余次,消灭了大量日伪军,还为主力部队输送了数百名战斗骨干。铁道大队活跃在日军侵华战争的主要铁路命脉――津浦线的山东沿线,像一把钢刀了敌人的胸膛,打得日军魂飞魄散,有力地配合了八路军主力部队的对日作战,老百姓称他们“飞虎队”。1995年,刘金山在他的回忆录里谈到枣庄、临城一带的老百姓舍命保护、支持“飞虎队”的血肉情谊时,感慨万千:那时,只要“飞虎队”战士一进村,老乡们就自动地把哨放出去五六里;鬼子一出动,“飞虎队”就得到消息,很快就转移,使敌人常常扑空。“侦察敌情、通风报信,冒死掩护伤病员――鲁南的父老乡亲真是‘铁道队’的衣食父母!”

1941年初冬,鲁南抗日斗争形势处于异常艰苦的阶段。日寇对抗日根据地频繁进行经济封锁,八路军鲁南被服厂遭到日军破坏,在鲁南地区坚持抗日的野战军战士连过冬的棉衣还无着落,“几个人一件棉衣,谁站岗谁穿。”鲁南铁道大队整训出山后,刘金山和其他大队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决定截击敌军列车。刘金山通过内线了解到,当晚日军有一辆票车加挂两节军需车皮从济南南下,里面装的可能是布匹,也可能是棉衣。他随即做通沙沟车站站长张勇驹的工作,要他配合铁道队劫下货车。那天晚上,铁道大队动员600多名民工,划着128条船,早早地埋伏在距离微山湖不远的迟山铁路两边。午夜,他们在张勇驹的帮助下干掉了尾车上的4个鬼子,拔掉了票、货车厢之间的联接插销,打开车门,里面全是白洋布。事先发动的老百姓早已准备好,1200匹布和大量日本军装和药品,靠老百姓的肩膀运到了微山湖畔的船上。日本鬼子很快发现,出动人马来抢,枪声炮声大作。眼看天快亮了,情况很危急。当地老百姓闻讯,不顾危险,参加抢运。说也怪,这天天亮了,却下起了大雾,从来没见过的大雾,很难辨得出东西南北!鬼子没法,只好乱放枪,瞎打炮。等到日出雾散,铁道大队和布匹早已无影无踪。这期间,刘金山充分利用情报站、情报网,获取敌情报,经过周密计划,率领队员一次次地奇袭敌军列车,均获成功,夺取了大批的武器、弹药、布匹、药品、粮食、电池、纸张等军需品,并及时地运往山区根据地,打破了敌人的封锁,给山区抗日根据地军民极大的鼓舞和支持。

1942年,日军为了消灭苏北鲁南的抗日武装,调集徐州、济南数千鬼子和伪军,对微山湖地区进行疯狂“扫荡”。鲁南根据地被压缩成“南北十余里,东西一线连”的危险态势,由华中去陕北的交通线被切断。上级决定开通一条湖上交通线。年底,鲁南独立支队成立,铁道大队编为该支队第二大队,但对外仍称原番号,刘金山任大队长。这时,鲁南铁道大队的中心任务已转为保卫山东通往延安的秘密交通线,担负护送过往华中干部的任务。“安全护送军政主要干部通过敌人封锁线,要求绝对保证所有过往的干部均能顺利地到达目的地。”刘金山接到军区通知后,立即进行了研究,制定了周密而详细的护送方案,对周围敌伪乡、保长采取打击“坏中坏”,争取“两面”人物的方式,使这一地区的抗日形势大为好转。在护送任务中,刘金山总是亲自出马,挑选精干队员,严密部署,负责到底。自1942年底到1944年初,刘金山带领铁道大队采取接力传护方式,先后护送刘少奇、、萧华、陈光、叶飞、朱瑞等党政军主要领导往来封锁线,胜利护送过路干部千余名,均安然无恙,受到鲁南军区和被护送领导干部的高度赞扬。195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在视察江苏时,特地亲赴南通向时任南通军分区副司令员的刘金山致谢。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八路军某旅奉命歼灭驻沙沟伪军,但是,八路军一打伪军,沙沟日军就出动帮忙,致使两次攻打都没有奏效。鲁南军区指令刘金山作为八路军代表去和日军谈判。 刘金山骑上一匹枣红马大摇大摆进了鬼子兵营,几番舌战就逼日军签下了协议:八路军打伪军,日军不管;八路军保证日军安全。刘金山回去汇报后,八路军要他重返日军兵营守在那里。当夜,八路军拿下了沙沟。此时,驻扎在枣庄、临城一带的日军准备乘火车回国。这批日军迫于反动政府的压力,始终拒绝向八路军交出全部枪械。刘金山奉命破坏了临城至沙沟的部分铁路,炸毁韩庄的铁桥,使日军千余人全部滞留沙沟、姬庄一带。之后,他奉命进入沙沟与日军谈判,刘金山既晓以利害,又发出严厉警告,日军慑于“飞虎队”的威名,吓得赶紧答应交出8挺重机枪、130多挺轻机枪和两门山炮等轻重武器,向铁道大队投降。交接完毕,日军指挥官木大佐毕恭毕敬地对刘金山说:“你们大大的胜利了,我们大大的失败了!”这批日军在沙沟缴械投降后,鲁南军区给他们开了路条,他们由鲁南铁道队员押送,向徐州方向开去。一支上千人的日军部队就这样向一支不足百人的抗日游击队投降了,这在当时的受降行动中堪称奇迹。

打响解放南京城第一枪,率部南下剿匪战功累累

1946年2月,根据鲁南区党委和鲁南军区决定,鲁南铁道大队番号撤销,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鲁南铁路局”,负责管理津浦铁路线鲁南段,队长刘金山改任副局长。同年8月,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为迟滞敌人行动,鲁南军区调集原铁道大队部分骨干,重新组建190余人的鲁南铁道大队,刘金山复任大队长,主要任务是在津浦线上打阻击。年底部队改编为鲁南军区特务团第二营,刘金山任副团长兼二营营长。1947年1月,他率部参加了鲁南战役,出色地完成了阻击任务和打援任务。

1948年10月,刘金山所在的部队改编为鲁中南纵队四十七师一三九团。后该团番号又定为一三师三七团,刘金山任副团长,随部队一直打到了南京城下。刘金山带领三七团克服重重困难,率先进占了浦口码头。当地的老百姓听说铁道大队攻占了浦口,还要解放南京城,深知山东人不熟悉水性、不熟悉江情水情,还缺乏渡江船只。浦口的很多“船老大”主动请缨,要求驾船输送部队渡江战斗,还有很多的老百姓纷纷扛来自家的门板,主动参与到制作简易木舟的行列。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参战支前下,刘金山率部胜利地攻进了的首府南京,为主力渡江,立下了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时,刘金山晋升三七团团长,又率部开赴浙江金华地区,参加剿匪战斗。按照上级“党政军统一领导”的指示,刘金山兼任了中共浙江省兰溪县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县委书记。(该部队后经几次转隶改编为守备第84团,后改番号为守备第28团;1975年3月,驻防浙江的该团,又调驻江苏滨海,后经整编、转隶属,现一部为驻江苏盐城某海防营,一部并入驻江苏南通某海防团。)

道路交通安全百日会战范文第5篇

张体学的部队,是秋毫无犯的人民子弟兵

张体学,原名张体照,1915年11月17日出生在河南新县八里畈乡柳林河村一户贫苦人家。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共党员。1933年8月。张体学正式参加红军,被编入红二十五军独立营当战士。

红军时期,张体学机灵果敢,英勇顽强,屡建战功。1935年,在著名的直罗镇战役中。他主动向军长徐海东请缨,带领一个排,追击敌人,将敌一。九师师长牛元峰击毙。随后,他进入延安“红军大学”学习。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党中央派张体学等人返回鄂豫皖苏区,发动抗日游击战争。在张体学、刘西尧、方毅等领导下,成立了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张体学任队长。这是第一支鄂东人民的抗日武装,尽管这支队伍开始力量较小,只有20余人和20来条枪,却代表着鄂东人民的希望。随后,为了合作抗日,中共鄂豫皖区委主动与退守大别山区的第五战区第二十一集团军谈判,改编为该部独立游击第五大队(简称“五大队”),张体学任大队长。这支部队在抗日战场上迅速发展壮大,成为鄂东独立团、新四军第五师第十四旅,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从鄂东、鄂南两个方向对盘踞武汉的日寇华中派遣军总部构成了严重威胁,打得日伪军闻风丧胆。而在老百姓心目中,张体学领导的部队是抗日英雄部队。

1945年3月下旬,新四军五师十四旅在湖北崇阳县大源端了顽敌鄂南专署的窝子,活捉了鄂南银行专员李经世等人,打了个大胜仗。部队停下稍事休整,旅部驻扎在林家老铺,旅政委张体学住在老铺对面吴家湾。

新四军战士和百姓都相处熟了,建立了深厚感情。一天吃中午饭时,张体学看到桌上加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荷包蛋。他指着碗问警卫员道:“山里群众招待贵客才用荷包蛋,这是后勤供应的,还是我们买的?”“不,是一个老婆婆硬要端来的。”张体学马上严肃的说道:“这哪行呐!你没有看到吗?战士冒雨行军,拿了群众的雨具我们都照价付了钱。还能因我一个人破坏群众纪律,搞特殊吗?”警卫员委屈地说道:“我是不肯接受。老婆婆说山里没有好伙食,又说我们打鬼子辛苦了,非要放在桌上不可。”“这里生活十分困难,弄一碗这样的菜很不容易。我们是老百姓的队伍,一针一线都要为老百姓着想。如果我们接受了这次就可以接受下次,长此以往,还成什么样呀!你把这碗菜给老婆婆端回去。向婆婆道声谢,说明我们的纪律”。警卫员把这碗蛋端给老婆婆后,老婆婆说:“我出娘胎,就没有看见过这样的兵,送给的都不吃,更不要说乱拿了。真是老百姓的好队伍呀!”

巧演“空城计”,掩护李先念中原突围

张体学在中原突围和坚守大别山的斗争中,充分表现了顾全大局、牺牲小我的无私奉献精神。1946年6月,军队对中原部队的包围圈日渐紧缩,仅剩以湖北大悟县宣化店为中心、方圆不足百里的狭小地带,中原军区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6月26日,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战役,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

6月23日,为了抢在敌人发动总攻之前出其不意地突出重同,李先念向中原军区独立二旅旅长吴诚忠、政委张体学交待任务,强调一定要守住佛塔山,把好南大门,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完成掩护任务。他还指示张体学带一支精干部队,秘密赶到宣化店,接替警备任务,演一场“空城计”,掩护中原首脑机关和军区警卫部队撤离宣化店。

张体学奉命率警卫部队秘密开进宣化店,以“换防”为名,接替了首脑机关的警卫任务。与往常一样,部队照样站岗、放哨、出操、训练,司令部机关工作秩序井然。张体学还特意安排亲自陪同李先念在宣化店镇街上散步,不时与过往行人打招呼。美、蒋代表看见宣化店依然平静无常,也就没有在意。为了迷惑美、蒋代表,6月26日夜晚,张体学特邀军调部第三十二执行小组全体人员到军区礼堂看文艺演出。美、蒋代表津津乐道地看着台上的京剧《空城计》,殊不知,中原局、中原军区首脑机关及主力部队正趁着夜色悄悄撤出宣化店。

6月28日,正当李先念率中原突围部队北路军秘密向平汉铁路开进时,心生疑虑的第三十二执行小组的美方代表突然提出要会见李先念将军。机警的张体学立即意识到这是敌人在试探,他们对中原部队的首脑机关是否还在宣化店心存疑虑。张体学通过中共代表任士舜向美方说明:“李将军身体欠佳,改日再行会见。”并将李先念司令员亲笔签名的明信片转交给美方代表。代表经过笔迹比对,确认是李先念笔迹无疑,美、蒋代表相视一笑:“可以肯定,李先念还在宣化店,中原共军首脑机关还在宣化店。”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了。细心的张体学为了进一步打消美蒋代表的怀疑,他急令六团一营从大悟县吕王城星夜火速赶往宣化店,增加执勤的岗哨、巡逻队和操练人员,叫美、蒋代表蒙在鼓里,为军区主力部队隐蔽转移、胜利突围赢得时间。

6月29日下午,正当中原军区主力准备当晚突破苦心经营的平汉铁路封锁线之际,张体学在宣化店举行宴会,招待第三十二执行小组全体人员。当美、蒋代表频频举杯时,张体学郑重宣布:“军向我发动进攻,李先念将军已率中原军区部队突同。”美、蒋代表顿时目瞪口呆,酒杯从手中滑落,摔得粉碎。接着,张体学安排警卫部队,礼貌地将美、蒋代表送出宣化店。至此,由李先念司令员等策划、导演,张体学等演出的这场“空城计”精彩落幕,取得圆满成功。

按照中央指示,浴血杀出重同的独二旅“停止东进,留在大别山区坚持游击战争”。张体学毅然向党中央表示:坚决执行中央指示,返回大别山区坚持游击战争。独二旅坚持大别山的游击战争长达一年之久,国数倍于己的敌军殊死周旋拼杀,牵制住正规军六个多旅在大别山不能动弹,有力地支援了鄂豫陕、鄂西北和其他根据地的斗争。坚持到解放战争转入胜利大反攻。

当省长,张体学坚持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1956年,张体学担任湖北省省长。张体学坚持以人民利益为重,实实在在,不做表面文章。他坚持把发展农业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放在第一位。他说,农村的人口最多、农民也最困难。他鼓励农民积极生产,争取多收粮食。在粮食收购统销中一定要坚持“留口粮,卖余粮”的原则。有一

年冬,他到黄陂县塔尔公社塔尔大队调查,发现这里有的社员已经断粮,他立即以省委的名义给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打电话,恳求李先念尽快拨一些粮食给湖北。几天后,中央给湖北省拨来3亿斤粮食,使全省农民过年都有米饭吃。

1957年5月,张体学带领一个工作组,深入到鄂西恩施、宜昌调查,研究山区如何摆脱贫困的问题。那时,交通非常不便,不仅没有公路,许多地方连土路也没有。张体学动员大家靠两只脚走路。他说,步行可以更广泛地接触群众,更深入地了解情况。他们雇了三匹毛驴,两匹驮文件和行李,一匹给女同志和病号骑。张体学穿着布鞋,挽起裤脚,带领大家往前走。渴了饮山泉,饿了在路边小店吃包谷饭。晚上,住农村客栈,自带行李睡门板。历时一个半月,步行600多华里,与沿途老百姓拉家常,了解群众疾苦,与县里同志交谈研究。

过去,大山深处的恩施地区五峰县百姓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出山。交通困难,成为五峰脱贫致富的瓶颈。1957年6月6日,张体学率领工作团来到五峰考察。张体学激动地对随行的同志说:“这里解放已经8年了,群众生活还这么苦,是我们没尽到责任。干部群众不喊困难,不伸手,说明革命老区人民的觉悟高。我们千万不能心安理得啊!要时时想到群众的困难,及时解决群众的困难!”

6月10日,张体学在五峰县座谈会上说:“要改变山区的面貌,发展生产,争取在三五年增加农民的收入,赶上江汉平原。根本问题是改善交通,发展交通,发展地方工业和商业,全面为农业生产服务。改善交通是多方面的,而修建公路又是主要的,山区的财政应集中力量发展交通。”他要求鹤峰、五峰、宜都等县的县长和恩施、宜昌两个专署的专员,确定专人负责领导,争取在两年左右修通一条简易公路,然后再逐步改修,以活跃山区经济,改善和提高山区群众生活水平。张体学回到省里后,很快决定拨款修筑五(峰)宜(都)公路,并嘱咐省交通厅尽快调派工程队来到五峰测量和施工。

1957年国庆节,五宜公路正式开工,沿线响起了开山筑路的隆隆炮声。五峰人民没有辜负张体学的期望,艰苦奋战一年修通了五峰境内的78公里公路,五宜公路在1958年国庆节正式通车。五峰人民有史以来第一次见到了标志着近代工业文明的汽车。在张体学的帮助下,鄂西山区修通了鹤(峰)来(凤)公路。山区的经济搞活了,老百姓的生活改善了,山区群众至今还怀念老省长张体学。

清廉省长张体学

张体学在对待家属方面要求极严。1954年,张体学的妻子林少南调进省城后,他对省委组织部说:“请你们不要把少南安排在武昌这边工作。”就这一句话,林少南被安排在汉口一个单位,一千就是8年。大儿子林牢生刚毕业,他又吩咐组织部的同志:“牢生不能留在省里,也不能留在市里,应该分到农村去磨练磨练。”林牢生被分配到红安县高桥区工作。

1960年3月2日,张体学到咸宁县横沟区横沟公社调查。接待他的是公社副社长胡扬祖。当接待员递上一杯碧绿色的茶时,张体学看到杯中茶叶色泽鲜明,清香扑鼻,便问胡扬祖:“今天这茶叶是公家的还是你自己的?”胡扬祖不好回答,只得支吾。张体学严肃地说:“你们为了招待省长,花钱购买茶叶,不应该呀!我看,谁喝谁付钱。今天我喝了,我付钱。”他随即叫随行的工作人员按茶价付了款。

1961年上半年的一天,张体学再次来到成宁县横沟区横沟公社光明大队检查防汛抗旱情况。到了中午,陪同的咸宁县委书记王秀生要张体学到县里吃饭,横沟区区长罗发贵要省县领导到区里吃饭,而张体学说:“就到群众家吃。”社队干部安排张体学到光明大队第二生产队孙家湾农民孙志煜家吃饭。孙志煜弄了八菜一汤,其中有一碗肉,一碗蛋。饭后,张体学问:“多少钱一餐?”县、区干部连忙说:“按上级规定,每人1角2分钱、半斤粮票。”张体学说:“这只值1角2分钱?除了米外,还有菜、油、盐,我看,至少要交两元。”这餐饭,张体学和他的秘书、司机三人共付了6元钱,县、区干部每人也付了2元钱。孙志煜执意不肯收,但张体学的态度很坚决,他只好收下。他说:“在我家吃饭的干部都是按规定交钱,从来没有一餐交两块钱的。”

三年困难时期过后,农村的粮食生产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农民能够吃上饱饭了,过上了较为顺心的日子。这时候,张体学来到通城县检查粮食生产和群众的生活情况。通城县县长高志杰陪着张体学在一户农民家中吃饭。主人热情地给每个领导都端上了一碗刚煮熟的红薯,张体学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还边吃边讲,红薯是山区老百姓的主粮,红薯丰收了,老百姓就不会饿肚子了。他正吃着讲着,突然发现高志杰把老百姓洗得干干净净后煮熟的红薯皮,全部剥掉了,觉得很可惜。他很想批评高志杰几句,但当着群众,又怕伤了他的面子,只好转弯抹角地问高志杰:“老高,你们县的粮食部门收购老百姓的红薯,是带皮收,还是剥皮后再收呀?”高志杰立刻意识到张体学的问话是针对自己的,顿时面红耳赤,于是又把剥在桌子上的红薯皮,全都捡回到碗里。这件事,当时曾被各级干部传为佳话,广大干部也由此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干部和群众都称赞张体学是一位能真正与群众同甘共苦,深受群众爱戴和拥护的好领导。

“没有张体学,就没有丹江口。”

2006年9月26日,备受世人关注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正式开工,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进入了全面展开的新阶段。而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是与张体学的名字密不可分的。

湖北索有“鱼米之乡”、“千湖之省”的美称。由于湖北山多水网地带多,十年九灾,严重时则是泽国。

作为长江最大支流之一的汉江,水灾害极为严重。张体学自1953年主抓全省的水利工作以来,曾多次向、汇报湖北的水利建设情况,积极建议开展汉江治理工程。1958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成都召开会议,通过了兴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的提议。1958年9月1日,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张体学担任工程总指挥长,率领鄂、豫两省的10万建设大军浩浩荡荡开进了丹江口,拉开了建设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的序幕。

当时的丹江口只有38户人家,在鄂、豫、陕三省交界处,是个交通不便,生活贫困的边远山区,施工条件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为保障后勤物资供应,张体学调来了襄阳专区专员夏克专管民工的吃、用等生活问题,并指示襄阳商业局局长派专人前来解决丹江口工地的生活用品。他说:“除了雪花膏不要,其他什么都要。”

张体学经常与民工们一起挖土运泥,到民工住地,体察民工的疾苦。一天凌晨2点,张体学冒着初冬的寒风,探访河南省民工宿营地。在河南邓县民工住地,他发现部分民工竟睡在寒气逼人的野外。张体学心里感到很难受,对闻讯赶来的邓县的

带队领导说:“我们总部的工作做得太差了,民工来了几天,还没有把住宿的事情安排好,我这个总指挥没当好,让大家在寒冷的天气里露宿野外,我对不起大家,请你向民工同志转达我的歉意,我们一定设法、尽快解决大家的住宿问题。”张体学当即指示随行的同志与后勤部联系,天亮务必迅速组织人员搭建油毛毡房和茅草棚,解决民工住宿问题。几天后,工地上的民工全部住进了油毛毡房和草棚。虽然住的条件仍很差,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解决了近10万民工的住宿问题。仍然十分难得。

从1958年9月1日工程正式开工,到1959年5月1日第一期围堰基坑开挖完成,张体学绝大部分时间都住在丹江口工地上,现场领导指挥施工,夜以继日,不辞劳苦。他的办公室就设在一只挖泥船上。1959年春节,张体学没有回家,在工地上与民工一起欢度传统节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前去视察时,看见他住在工地,吃在工地,曾风趣地夸他说:“体学呀!你到底是省长还是库长啊?”

修筑围堰工程动工后,张体学吃住在工地,参加劳动,同干部和工人打成一片。有一天,他深夜来到工地,看到许多工人光着脚浸在冰冷的水里挖土,马上返回宿舍,叫醒干部,把他们邀到工地。他一句话不说,脱下鞋袜,挽起裤脚,跳到水里,和工人一起干活。其余的同志也纷纷下水。干过一阵后,张体学把大家叫上坡,聚在一起,提了两个问题:“冷不冷?”“仓库里还有深简胶鞋没有?”他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管物资的同志连夜清仓,找出2000多双深筒胶鞋,第二天清早全部送到工人手上。这件事使大家深受教育。

为了确保丹江口工程于1959年12月胜利截流,总指挥部决定:春节不放假,施工照常进行。大年三十的下午,张体学在总指挥部召开连、营、团、师四级干部大会,向奋战在工地上的10万将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新年的祝贺。

四级干部会结束后,已是华灯初放。7师负责的右岸围堰耳堰发生了裂缝,张体学听说后,匆匆忙忙赶到右岸围堰。情况很严重,若不及时抢堵处理,一旦耳堰溃口,就会危及整个围堰工程。张体学下令一定要封堵住裂缝,不能让10万将士连续奋战150多个日日夜夜筑就的围堰毁于一旦。为加强人力,他立即下令,让7师再速调3000人来抢险。张体学把队伍分编成7个连队,每个连队负责抢堵一个裂缝。他说哪条裂缝出了问题,就拿师长、政委是问。一场抢堵耳堰裂缝的激烈战斗,在除夕之夜打响了。张体学和普通工人一样,跳进刺骨的泥水里,抢堵裂缝。一个民工在搬石头时,不小心把搬着的石块掉在了地上,正巧撞到了张体学的左腿上,他“哎哟”一声,摔倒在泥水之中。几个民工忙把他扶起来,发现他的右腿正在出血。卫生员给他包扎好伤口后,他又继续去抢堵裂缝。抢堵裂缝的战斗持续了几个小时,直到凌晨4点,7道裂缝全部堵好。张体学高兴地对大家说:“这个除夕之夜,过得痛快,过得非常有意义。”

1968年10月1日,丹江口水利枢纽的第一号机组正式发电时,张体学亲自前来主持典礼仪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1973年底,丹江口初期工程全部建成。丹江口水利枢纽后来建成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发电、灌溉、航运、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而且是中国“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重要枢纽。

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据统计,丹江口水利枢纽建成运行30多年来,累计总经济效益为514.352亿元。几十年来,每当人们谈到丹江口水利枢纽,知情人总是十分怀念地说:“没有张体学,就没有丹江口。”

生命最后阶段的牵挂

1972年3月,张体学在武汉同济医院检查身体时发现身患肺癌。总理、李先念副总理知道后非常关心,立即委托纪登奎副总理给张体学打电话,催他迅速赴京治疗。张体学不愿意马上离开湖北,便对纪登奎说:“我感谢中央领导同志对我的关怀,目前我自我感觉还好,请中央批准我在湖北再多呆一段时间吧。”当时有很多人不解其意,后来才明白,张体学心中装的都是革命事业,惟独没有他自己啊。

张体学常对身边的同志说:“我的革命战友至今还关在牛棚里,我怎能安心去住院呢?”为了结这一桩心事,1972年8月24日,张体学以省委第一书记的身份召开省委常委会,和大家一道研究干部解放问题。会上,他深情地说:“我省干部绝大部分都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他们都是遭受集团迫害的啊。我建议:凡是没有重大历史问题的一律解放,一律安排工作,先安排县以上领导干部,下一步再安排县以下干部。”

张体学的建议获得到会同志一致同意。当讨论要成立一个领导小组,负责提一个初步名单交省委讨论时,张体学自告奋勇当这个领导小组组长。他说,我最熟悉干部,我当这个领导小组组长最合适。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他日夜坚持工作。晕倒了,醒过来继续工作。经过三天三夜奋战,终于把全省304名县以上干部的名单排出来了。8月28日,张体学把这个方案提交省委讨论时,与会同志都为他忘我精神所感动,许多同志说,在这批解放的干部名单中,凝聚了张体学多少心血啊。

1972年11月30日,湖北省委召开扩大会议。张体学郑重地对大家说:“我的历史任务完成了,我要向大家告辞了。……我有点小毛病,外出治疗一下,一周左右就可回来。”大家听得出来,这是安慰大家的话。张体学患的不是什么小病,而是难以治疗的癌症啊。这时,大家面面相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会散了也不愿退出会场。

在离开湖北赴京治病前,张体学最后一次到宜昌视察。他嘱托大家要一如既往地支持省委的工作,要想到全省大局,积极争取国家批准早上三峡工程,它关系到江汉平原千万人的安危。早上川汉铁路,路线要走恩施自治州,把鄂西南发展起来,那里的群众还很苦啊!早上清江梯级水电工程,有利于湖北的能源交通建设,以及宜昌恩施的发展……在他生命垂危之际,他心里仍然只有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唯独没有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