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锻炼(精选5篇)

  • 体能锻炼(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性精力美国著名运动生理学教授劳伦・柯达思指出,经常体育锻炼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之所以能引发性生活的“第二春”。是因为身体各系统的功能与受性感行为通过锻炼在夫妻间更有性的精力,这种精力协调了性生活。因为他俩的性激素与性气味释放、性机能发挥、…

体能锻炼(精选5篇)

体能锻炼范文第1篇

性体力经常体育锻炼能促使身心状况良好,从而就能有节奏地运用体力以达到旺。夫妻间身体健壮、力度满意的亲昵行为会更富于性萌动与性刺激。

性动力经常体育锻炼能促使身体健美,运动塑造出令人羡慕的性感体形。运动医学专家说:“体形的良好,表明你身体各个部位的运行也处于良好状态”。表现为性能力,节奏和频度颇具鼓舞力,且心理意向和效果美好。性医学专家对“性动力”解释说:“因为您留意自己身材的健美时,您往往会变得更爱自己,当然,配偶通过锻炼更健美可爱时,您也会更爱他(她)”。

性精力美国著名运动生理学教授劳伦・柯达思指出,经常体育锻炼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之所以能引发性生活的“第二春”。是因为身体各系统的功能与受性感行为通过锻炼在夫妻间更有性的精力,这种精力协调了性生活。因为他俩的性激素与性气味释放、性机能发挥、性器官感受、中枢神经受刺激、大脑享受等组成了一种精细而有力度的“美好链”。

力据心理学家对能力与定期体育锻炼之间相互关系的调查表明。参加运动除了能促进心脏等生理机能外,还能增强锻炼者的自信心。凡参加运动的妇女均异口同声地称,锻炼使她们在性生活上增加自信力。尤其是经过数月的锻炼后她们的明显增强,也较易获得满足。

性耐力美国加州泌尿与性治疗专家尼查德指出:“与性生活过程同样需要耐力”。即使是运动量较小,每周3次,每次1小时,也能增强身体的力量和抗疲劳的能力,从而使您在床上更具有持久的敏捷和活跃。

性活力运动增加了身体的活力,纵然是一些运动量极小的运动锻炼,也可明显地增加肌肉的纤维活动量,器官的功能和关节的灵活,从而使性动作和性过程充满了浪漫情趣。

体能锻炼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青少儿 体能 下降原因 体育锻炼

1.前言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2011年了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结果显示:学生体质状况连续多年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但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率继续提高,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增高并出现低龄化倾向,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则继续下滑,反映出我国学生体质总体状况依然令人担忧。

2000年,武汉市对7―18岁的少年儿童健康状况抽样调查,调查中分别就立定跳远、屈膝仰卧起坐、60米冲刺等项目做体能测验,结果发现青少儿们身体的敏捷性、协调性、耐力都不够好,尤其是腿部肌肉耐力发展不佳,小学三年级前的青少儿双腿耐力的发展,竟然处于停滞状态。 杭州某中学最近为全校同学体检,发现体能不佳的同学比比皆是。由于缺乏运动,一些青少儿新陈代谢功能紊乱,学习时更容易出现焦躁、倦怠状态。这些事例向我们发出了一个强烈的青少儿健康的警报――有体重无体能。

2.体能的含义及其评价方法

体能是人类从事活动所需要的身体能力。美国白宫体能委员会将体能清楚地定义为:人在工作时表现积极、愉快而不感疲乏,同时还有余力去从事个人所好的休闲活动,以及能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德国学者拉逊认为,体能应由下列因素组成: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肌力及肌耐力,心脏循环性耐力,动力和速度,柔软性和敏捷性,协调性、平衡性和正确性。上列因素都可作为衡量青少儿体能状况的依据。假如青少儿经常生病,学习状态不佳(易焦躁、倦怠,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做事懒洋洋没精神,那么说明他的体能状况就属不佳。

3.青少儿体能下降原因分析

3.1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许多父母把健康寄希望于医疗、保健品,而不注意健身锻炼。还有相当多的青少儿生活无规律,起床后匆忙地吃点饭甚至不吃饭就去上学,下午回家埋头赶作业,然后边吃饭边看电视,直到大人催促才睡觉。若是节假日,这些家庭就更无章法,常常是暴饮暴食、贪吃贪睡,青少儿和大人一样不做任何户外活动。

3.2居住环境和社会生活形态的变化

都市文明加重人口集中,居住高层、空间狭小,青少儿运动锻炼场所由户外移到室内,整体大肌肉活动(跳、掷、攀等)机会减少;他们缺乏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城市交通的拥挤,也使家长刻意减少青少儿走路和外出活动的机会,许多青少儿连每天走路上学的机会也没有了,何谈专门的运动?

3.3父母的过度保护

很多家长在青少儿还没开始运动时就处处提醒,或为青少儿清除所有可能的障碍,造成青少儿防卫心理过度,身体的自我保护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提高。

3.4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受片面的社会价值观影响,许多家长对青少儿体能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升学的压力,迫使许多家长乐意送青少儿上各类文化知识补习班和才艺班,而从没想过要培养青少儿的运动能力。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人们往往只贪图舒适,而忽视体育锻炼。如果家长们不重视给青少儿更多的运动机会,那么青少儿体能将会持续变差。

4.体育锻炼让青少儿们健康强壮

虽说体能有“自然增长”的过程,但这种增长是很有限的,要提高人体机能就必须进行体育锻炼,加速身体各器官系统、肌肉组织新陈代谢,这就是人体成长发展的“用进废退”规律。有专家形象地把它表述为:运动―能量消耗―异化作用―同化作用(消化、吸收)―恢复能量―消耗能量―体内物质积累―促进生长发育。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缺乏运动而引起的体能低下,会造成多种健康问题。

4.1体育锻炼能促进儿童身体全面发展

(1)有利于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户外活动时,日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使皮肤中的一种物质(麦角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从而促进骨骼生长。另外,体育锻炼中,跑跳等动作对骨骼的骨化中心能起一种机械刺激作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经常锻炼,使肌纤维变粗,肌肉血液供应好,毛细血管增多,促使肌肉强壮。

(2)有利于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运动中,肌肉有节奏地收缩和放松,对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作用。由于神经系统与身体各组织、器官的联系加强了,因而改善和提高了彼此的协调能力。

(3)有利于心脏的生长发育。经常运动的青少儿心肌健壮,跳动次数比一般青少儿少,这是心脏健康的表现。

4.2体育锻炼能使儿童更聪明

一个人是否聪明,主要取决于大脑的功能。儿童大脑需氧量占整个人体需氧量的50%,体育锻炼消耗大量的能量,为了满足运动的需要,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增强,从而保证大脑获得更多的氧气和养料。大脑工作时的能量来源于血液中的葡萄糖,体育锻炼还可使体内胰岛素工作正常,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更好地发挥“聪明”功能。

4.3体育锻炼能增强儿童的抵抗力

体育锻炼作为防治疾病的手段是任何药物都无法替代的。比如,一个人坐着不动,一分钟只能摄取1/4升的氧气,而跑5千米,1分钟能吸取2升的氧气,等于坐着不动时的8倍[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经受各种气温的刺激。尤其是在冬季,能更有效地改善心脏、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对寒冷刺激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提高青少儿适应环境,抵御疾病的能力。良好的体能是学习和工作的保证。青少儿时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我们的调查表明,经常参加运动的青少儿与同龄青少儿相比,平均身高高4厘米以上,肺活量多200毫升以上。此外,体育锻炼还能改善青少儿的心理气质,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5.结语

青少儿在成长发育阶段,良好体能的获得离不开学校的教育与引导,离不开社会各层面的关怀与呵护,然而家长作为孩子最直接的监护者,不仅应在孩子的智力成长上倍加关心,而且应为孩子健康的成长倾心尽力。为此,家长应该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有意识培养青少儿的运动能力,并把它发展为体育兴趣。其次,帮助青少儿了解体育运动知识。把体育作为一种体力活动是不行的,应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增强青少儿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成效。再次,督促青少儿坚持锻炼。青少儿的自觉性和毅力不强,若没有家长督促鼓励,则无法保持体育锻炼的效果。最后,指导青少儿科学锻炼。运动会引起身体机能的深刻变化,过少的运动量对身体机能无刺激作用,超负荷运动又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家长既要警惕超负荷运动,又要提供合适的运动负荷,帮助青少儿对自己承受负荷的能力建立信心。

因此,要教育青少儿明确锻炼的目的和意义,告诉青少儿要注重身体的全面锻炼,不仅要注意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发展,而且要提高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平衡等各项身体素质;既要获得跑、跳、投掷、攀登和游泳等实用技能,又要培养果断、机敏、勤奋、吃苦耐劳、大胆沉着的意志品质。

参考文献:

[1]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 大学生体质状况下滑[N].中国青年报,2011-9-4.

体能锻炼范文第3篇

摘要 根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近20年来,学生的爆发力、耐力、肺活量、柔韧性素质呈下降趋势,尤为严重的是肥胖儿童和超重儿童比例有所增加,近视率居高不下。伴随而来的是许多成人病前迁移,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向低龄化发展。对此,有关专家分析,除学习压力太大,家长和学生自身不重视体育锻炼是学生体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对如何能让学生充分利用时间,主动进行体育锻炼,使之身心健康,充满活力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中学生 体育锻炼 主观能动性

一、保障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的动因

(一)兴趣是自主体育锻炼的动力

当学生被某种体育活动本身吸引而产生学习和参与的一种愿望时,就会对这个运动项目显示出浓厚的兴趣,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意志努力是体育锻炼得以持久的一个根本原因。人们之所以坚持锻炼并获得预期目的,收到生理和心理的效益,是对体育活动有兴趣是基本出发点。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爱好去发现和培养对某些运动项目的兴趣,体验运动带给自身的快乐,将是引起锻炼行为并得以具有长期精神动力的关键。

(二)需要是自主体育锻炼的动机

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需要中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然而坚持体育不仅仅是锻炼身体需要,还可以为消遣和寻求乐趣而锻炼,为丰富社会经验和交往能力而锻炼,为磨练意志而锻炼。良好锻炼动机的确立,将为锻炼习惯的形成提供必要的保证。

二、个人崇拜是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途径

(一)家庭教育扮演重要角色

学生作为一个个体,不是天生就是对体育有认识的,他们对体育的爱好程度与参与程度往往是受到他人影响的结果。而父母作为孩子最亲的人,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将起到其他环境无法比拟的作用。家长对于子女的影像是潜移默化中产生的,孩子一开始接受事物是从模仿中开始的,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启蒙者,正所谓身教胜于言教。父母的体育行为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像到孩子的体育参与程度,而往往有很大一部分的优秀运动员就是在体育世家中单手的,姚明即是如此。

(二)体育教师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体育教师作为学生参加学校体育活动最早、最专业的指导,其个人素质将对正处在青春发育的中学阶段,对事物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规范的认识的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强健的体魄、正确优美的示范能对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兴趣的培养、锻炼身体的欲望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

三、加强体育锻炼环境的改善

我们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由于场地缺乏,而导致他们刚燃起的体育锻炼激情熄灭了。因而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人数,新建或补充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以满足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需要。学校在设计大课间活动内容时,应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注重突出“新、奇、巧、趣、能”,根据学生个性特点结合学校实际,突出本校特色。比如,在组织形式上,可采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在活动内容上可采用一般和重点相兼顾,如场地小、人数多就可实行“分组轮换”制。保证了学生课间活动的时间空间条件,有利于主观能动性的保持。

四、充分落实新课程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主锻炼习惯

传统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标准》设立了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在水平五和水平六中各设立六个运动技能系列供学生选择学习,即球类运动、体操类运动、田径运动、水上或冰雪运动、民族民间体育、新兴运动等系列。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学习内容、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都有较大的选择权。这让学校和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程建设,有助于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确保每一个学生从课程学习中受益。

兴趣和爱好不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课程最终目标的实现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也才能使学生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从终身体育的角度来讲,关注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以及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比关注学生一时的运动技能表现更重要。

体能锻炼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脑卒中;肢体功能锻炼;护理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难治性疾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我们采取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8月—2009年1月脑卒中患者83例,经头颅CT和MRI确诊,其中脑出血23例,脑梗死60例;女48例,男35例;年龄37~83岁;均为首次发病,且有不同程度肢体活动障碍。

2 锻炼方法

分为两个期三个阶段进行。

2.1 急性期 主要预防瘫痪肢体僵硬、防肌肉萎缩。 (1)定时翻身,约2h翻身1次,采取健侧与平卧交替进行,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损伤皮肤。脑出血病人翻身时注意头部制动以防脑疝形成。(2)保持肢体功能位,平卧位时:肩关节曲45°,外展60°,无内外旋。肘关节伸展位,腕关节背伸位,手心向上,手指及各关节稍屈曲,可手握毛巾或卷纸等,为防足后跟韧带萎缩而引起足下垂,可在床尾双足底垫软枕。健侧卧位时:健手屈曲外展,健肢屈曲,背部垫软枕,手心向下,患肢置于软枕上伸直或膝关节稍屈曲。患侧卧位时:背部垫软枕,稍倾斜,不可过度侧卧,以免引起窒息。患手可置屈曲位放于枕边,健手可置于胸前或身上,健肢屈曲,患肢伸直呈迈步状,两下肢间垫软枕,以免压迫患肢,影响血液循环。

2.2 稳定期脑梗死1周后,脑出血2~3周后。 其中分为三个阶段。

2.2.1 第一阶段 患者处于卧床期。保持功能体位并进行按摩和被动肢体功能锻炼:按摩应轻柔缓慢进行,开始轻柔,然后逐渐加强。对瘫痪肌予以按摩揉捏,对拮抗肌予以安抚性按摩使其放松。按摩后进行各关节的被动活动,先近端后远端。对肢体关节作屈、伸、内旋、外旋被动锻炼,尤其作髋关节等活动时动作轻柔和活动幅度要适宜。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自我按摩或用健肢对患肢的锻炼,如肩关节的活动可以用健侧手握住患侧手慢慢举起,逐渐锻炼直到能把患侧手举过头顶。

2.2.2 第二阶段 患者进行直立和步行锻炼。早期在床上练习翻身。当患者能进行翻身时,可逐渐训练从卧位转为半卧位再转为坐位。最初有人扶持到独立坐起之后双腿下垂坐在床边进行平衡训练,再进行站立平衡训练,能独立站稳后进行步伐训练,最初有人扶持,然后借助工具行走,最后徒步行走,上下台阶训练。

2.2.3 第三阶段 患者进行日常活动锻炼。如洗脸、穿脱衣(穿衣时先患侧后健侧,脱衣时先患侧后健侧)、进食、如厕等。尽量减少帮助,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首先加强手的精细调节、控制能力,如用手指互相对指、捡黄豆、挑出不同颜色的豆、拍手、画图、写字等。

2.2.4 注意事项 在锻炼期间需有人协助以防意外发生。锻炼时要循序渐进,每日1~3次,每次15~30min。活动要适度,防肌肉损伤,每个动作力求达到功能位,保证训练质量。从始至终要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有不适,不易活动。

3 结果

开展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护理工作中,83例中能恢复步行43例,坐位、站立位74例。4 讨论早期康复锻炼可促进神经周围的血管侧支循环或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对侧大脑半球的功能代偿的重组,同时也不要无视健侧肢体的主动运动,这可强化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活跃该系统生理功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改善全身情况[1] 。

体能锻炼范文第5篇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多年来,诸多教育者在科学的殿堂中不断研究探索和改革。体育教育是科学领域中一部分,同样也在寻找改革的途径。而现行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都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扩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加强自我锻炼意识,培养自我锻炼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是高校体育界以及广大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1 加强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随着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许多国家都在不断的进行教育改革,而且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蓬勃发展,但体育教学还是摆脱不了老的框框,教学方法、方式也比较陈旧,教师只注重学生的“三基”教育和增强体质教育。教学上采用“注人式”或“灌输式”的方法,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只能暂时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难以应付学生离开学校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难以应付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漫长人生的工作和生活上的不断需求。因此,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体育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奠定终身体育锻炼基础就显得非常重要。在1988年召开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学校休育特点、地位、作用、目标及深化改革的专题研讨会上,就已经把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做为学校体育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出。因此,加强体育意识和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使之终身受益。在教学中应以“被动”教学向“主动”学习方面发展。表现为“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2强化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

  高校体育是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体育教育自我完善的最后阶段。也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折点。要学生懂得拥有良好的体育锻炼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有资料显示,我国中青年知识分子的死亡率是老年人死亡的3售;某高校对4009名中青年教师,在一次健康普查中发现75%以上的人患有顽疾,l99l年对我国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高级知识分子的抽样调查材料揭示60%以上的人患有疾病,平均寿命为58.52岁。比同期全国人均寿命少10岁。北京关村地区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在1994年竟下降到53.31岁。着名学者英年早逝现象屡见不鲜。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得到深刻教育,明确锻炼目的,了解体育教育不性、实效性和自我锻炼的方法,去进一步强化自我锻炼的意识。

  3因材施教建立合理的教学体系

  目前,在我国高校普通体育课整个教学过程中,仍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增强学生体质为教育目标。近几年来学生体质普遍下降,而学校对素质达标要求比较高,制定了一些措施。例如,评选三好学生和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必需达标,否则,不能参加评选或奖学金降级。所以许多学校把五项素质做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唯一目标,这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形式秘方法,是按照固定的课时计划、形式、结构和教学程序,由教师教授、学生学习动作、锻炼身体,实现和达到统一规定的标准。如果学生在某一项目一旦达标,此项体育教学即告终结,这种终结性严重影响学生从事和继续活动的兴趣,影响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爱好和独立进行自我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应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学生爱好、兴趣给学生较大的选择性,开设多种形式的选修课和选项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科学的安排教材内容,在教法上要采用竞争性、趣味性的组织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主要是指让学生掌握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锻炼等能力,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技术和方法做为理论指导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可采用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代替过去由教师“承包”的方法。例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讲明课的准备活动、放松活动或有目的性的游戏的内容要求、练习形式及规定时间。如需用音乐,应帮助他们选好音乐或规定好音乐节奏。要求学生提前写出一个简案,经过多次修改和教学实践后,由教师讲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活跃了课堂的宵习气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独立的组织能力。

  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特别是大学一年级,由于学生还没有摆脱中学体育课的常规习惯,对教师仍有依刺性。在这一阶段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课上经常提示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安排准备活动的依据,所学的动作、技术练习对身体有何作用等。另外,要求学生做课后笔记,教师进行检查和讲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总结,学生对体育教学有所了解,教师应安排学生参与教学,由学生轮换带准备活动、放松活动等,发展他们的独立组织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开展,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5结束语

  教师的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进一步改革,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明确自我锻炼所带来的益处和今后的发展的关系,以达到终身受益之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