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研修总结(精选5篇)

  • 高中信息技术研修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化方向发展。 二、研修目标 1.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2.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3.能结合…

高中信息技术研修总结(精选5篇)

高中信息技术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作为赫山教育大家庭的一员,我很荣幸能参加《赫山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坊学习,这无疑是在我的教育教学成长上添上一道亮丽的彩虹。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长进,我以在培训期间各位专家教授的授课精髓为指导,制定一套自我研修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化方向发展。

二、研修目标

1.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2.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3.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语文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三、研修方式及内容

1.积极学习

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讲解思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2.聆听请教

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3.反思提升

每天结合自己在培训学习中的感受写出学习心得、研修日志,发表在班级培训平台上,与各位学员共同交流探讨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能力。

4.学以致用

争取通过学习,在研修结束后写出研修学习的体会和收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发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使传统与现代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四、具体措施

1.每天利用1—2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高中信息技术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通信设备;状态检修技术;试点研究;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状态检修的技术基础是设备状态的准确评价,根据监测等采集手段获取各种状态信息,分析故障发生现象,评估故障发展的趋势,依据设备的重要程度而采用不同的检修策略,并合理地安排检修时间和检修项目,使设备状态“可控、在控”,保证信息设备和通信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

1 信息通信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研究依据与工具

1.1 技术原理。所谓状态检修,是在设备状态监测基础上,据监测和分析诊断的结果,科学安排检修时间和项目的检修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进行数据收集,通过数据服务总线从OMS系统、主网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系统、数字标准化作业系统、其它相关系统获取数据。(2)根据基础数据和评价标准对设备进行状态评价,并将结果提供给监测预警功能与其信息共享,以备外部信息平台调用。(3)根据状态评价结果及风险评估参数对设备进行风险评价。(4)以状态评价为基础,结合风险评估结论,生成检修策略。(5)基于检修策略,生成设备检修计划。(6)对上一年度状态检修工作进行总结,进行绩效评估。

1.2 设备状态检修技术分析。设备状态检修是利用监视技术和诊断技术提供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判断设备是否运行异常,预知设备的故障,对设备未来的运行健康状态实施设备检修。以监测为依据,对结果的有效应用和管理是实现状态检修的保障。能提高状态检修工作质量的技术主要有设备可靠性分析技术、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设备寿命管理与预测技术。

1.3 设备状态检修的作用。通过持续、规范的设备跟踪管理,综合离线、在线等各种检测分析结果,准确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健康水平和发展趋势,为开展状态检修下一阶段工作创造条件。(1)评价工作的开展:编写评价细则、制定管理办法及工作流程。(2)评价细则编写原理:参照故障树分析法,综合技术监督经验,总结设备的故障发生规律和特点,分析得出典型故障,提取表征设备典型故障类型的特征状态量。(3)以特征状态量为主要依据,制定状态评价表,通过对表中的特征状态量评分,得出设备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

1.4 主要的技术依据。以设备的当前实际工作状况为依据,通过先进的监测、可靠性评价手段及寿命预测手段,综合各设备的状态信息,识别故障早期征兆,对故障部位及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并根据分析诊断的结果在设备性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或故障将要发生前进行检修。

状态检修通过数学评估模型,解决在信息和通信系统状态检修中存在的数据处理和状态评价建模这两个关键问题,对其进行实值校验,结果显示所提出的模型基本符合实际,且具有准确、操作性强的特点,能适应当前信息通信设备状态检修的需要。

2 信息通信设备状态检修技术应用

2.1 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系统总体框架。状态检修系统是以安全、环境、成本为基础,包括信息数据采集和处理、设备评价、检修策略和计划。由巡视巡检员进行数据收集和录入,按照预警规则,对异常数据进行预警,检修人员对预警信息进行数据处理。

2.2 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系统数据框架。(1)业务数据。业务数据包括实时采集的数据、巡视数据、巡检数据、检修数据和设备台帐数据等业务应用所产生的数据。(2)基础管理数据。基础数据包括参数配置数据、流程数据、权限管理数据、人员机构数据,主要为状态检修系统提供支撑性数据。

2.3 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系统应用框架

系统完全采用三层B/S的结构,完全基于J2EE开放式结构设计:(1)业务层。本系统业务层为信息通信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系统,主要实现数据信息采集,巡视管理、巡检管理,状态评价、设备检修计划等,实现对信息通信设备状态检修管理工作。(2)应用层。提供业务应用服务。实现信息通信设备状态检修系统的所有业务逻辑。实现设备状态评价与配套设备的信息交互与管理,同时作为一个软件业务逻辑和评价模型计算层,同时实现与数据层的信息交换。(3)数据层。用来存储系统的各种数据,实现信息通信设备日常业务应用数据交互时的数据存储。

2.4 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系统技术框架。(1)应用系统层。应用系统层承接借鉴了行业应用系统分类标准,按业务功能划分日常业务管理、台账管理、业务查询管理、数据采集管理、系统支撑管理。(2)业务支撑层。业务支撑层是整体应用系统建设的基础保障, 如将数据交互、统计分析服务等支撑组件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管理,便于应用系统快速搭建相关功能模块。由此可见,业务支撑层的建设是整体架构设计的核心部分,其关系到应用系统开发的进度以及后期系统功能的扩展。(3)数据资源层。数据资源层主要由设备台账库、数据分析库、基础支持库组成,其中数据分析库是整个状态检修系统的分析数据来源。

2.5 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系统安全框架

系统需要充分考虑与项目实施相关的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的要求,在网络隔离和安全验证方面的具体做法如下:(1)应用软件安全。系统在设计开发中实现必要的安全措施,权限设计及日志审计等功能。按照高等级信息安全要求,来设计、开发本项目。(2)安全性。数据库用户密码、最终用户密码均不明码保存,用服务器上所有服务调用均须验证用户身份并经权限校验,不对相关系统构成安全威胁。(3)安全验证。系统通过安全认证。

结语

先进的状态检修管理系统,对保障设备管理的健康状况、运行性能及设备可靠性有较大的提高。同时科学地制定检修策略,合理安排检修项目和检修间隔,有效降低检修成本,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最终形成符合信息通信设备状态检修要求的管理体系、执行体系、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高中信息技术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测试仪器及先进的测试总线技术

根据行业的应用特点,测试仪器可以分为基础测量仪器、合成仪器、微波/毫米波仪器等等。针对通用测试、故障诊断、综合保障系统的需求,业内进一步开发并完善了基于VXI/PXI/LXI仪器总线的基础测量仪器系列型谱,在机箱、控制器、高速数采、高端示波器、高速I/O、边缘扫描、微波仪器以及通讯测量仪器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拓展并完善,在各种形式的高端及综合仪器产品研发上得到加强,重视仪器接口的标准化、网络化和应用的网络化;由可互换虚拟仪器(IVI)标准的引入所带来的仪器驱动程序的标准化,满足了仪器间可互换性的要求,并对通用化测试诊断软件平台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基础保障;针对新一代雷达、通讯、电子侦察和电子干扰、精确制导等应用的发展,并满足对密集、复杂和状态多变的电磁环境模拟仿真和高精度测量与分析的需求,合成仪器以及微波/毫米波测试仪器的相关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如更宽频率的捷变频及非线性、多端口、高功率的测试仪器技术和仪器的出现,实现了更多参数综合化、模块化和一体化的测试。无线电及光通信网络的测试技术、红外测试技术、以及软件无线电技术等的研究和应用也得到了较快推进。

测试系统的组成离不开测试总线,总线本身亦成为测试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总线结构功能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测试总线分成内部总线和外部总线。业内流行的内部测试总线主要有VXI和PXI两种总线,它们分别在VME和PCI两种计算机总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尽管分别定义了很多种安装结构和总线定义,但由于应用的事实标准,当前绝大部分的结构形式是:VXI使用的是C尺寸,而PXI使用的是A尺寸。在最新的版本中,VXI(V3.O)的总线速度可达到160MB/s,而PXI的总线速度更快,最高速度可达528MB/s,PXI的另一个提高传输速度的发展是支持PCI Express,有人给它命名为PXIE总线,它在PXI总线的背板上再集成进PCI Ex-press总线,以满足某些仪器模块的快速数据传送需求;就应用情况而言,两种总线在测试领域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VXI总线定义了更为严格.的时钟、供电电源、机箱和电磁兼容的指标要求,因此主要应用在高端的测试领域,而PXI在要求小型化和仪器间快速数据传送的场合发展很快。另外一个快速总线的发展是ATCA(AdvancedTCA)总线的推出和应用,支持最高可达40Gb/s的接口速度。以航天测控公司为代表的国内仪器厂家已全面掌握了各类VXI/PXI总线模块化测试仪器的开发技术,并形成了系列化的VXI/PXI总线基础测量仪器货架产品,大部分产品的指标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部分指标还高于国外产品,同时可以满足更宽的使用环境要求。

外部总线有GPIB、USB、1394和LXI等,当前发展和应用比较活跃的有USB和LXI总线,在小型化、便携式或实验室的应用中,以USB接口的仪器系统有快速发展之势;在广泛使用的Ethernet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LXI总线,则被认为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外部仪器总线,它分为A、B、c三个级别,A级别要求最高,可以满足精确时钟同步和同步触发的功能要求,在分布式和大规模的测试系统中有独到的应用空间,为测试技术的应用开辟了另一片天地。

自动化测试及综合测试技术

伴随着世界新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装备的应用已成为提升装备能力的关键途径,无论是民用还是军用领域的水陆空装备、通信系统、自动化生产装置等等,其电磁探测、自动化控制、数据分析、数据传输、网络通信等一系列功能在不断地增加,所承载的电子设备也在不断地增加,为保证装备的正常工作,对这些先进而复杂的电子设备的测试和故障诊断就显得格外之重要,面对这样测试及诊断任务越来越繁重和复杂的局面,多年来,业内在注重单项测试技术突破的同时,力求使测试设备实现自动化、通用化和综合化,以满足通用的模拟、数字、射频和光电等系统的全面测试能力。

通用化的测试系统本身的特点体现在测试仪器的通用、软件平台的通用和接口适配器的通用上,在以自动测试系统(ATS)为基础的通用化、综合化的发展过程中,之前由于投资和管理的分散,造成了ATS品种繁多、体系结构不统一以及软硬件接口的专用化的格局,使得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通用化,要实现测试设备的通用化、综合化,就得对ATS进行集中管理和规划,以美国为例,他们采取的措施之一是把ATS纳入国防部联合技术体系结构,以加强ATS的标准化;措施之二就是启动下一代测试计划(NxTest),统一三军的ATS的体系结构,实现测试设备的通用化和综合化,通过以IEEE-1226标准作为系统的主体信息框架,使得测试系统内部、测试系统之间、测试过程与外部环境(包括产品设计、生产到维修的各个环节)之间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互,实现共享TPS和ATS,共享诊断基础结构,改善TPS开发环境,便于TPS移植;同时结合IEEE-1232标准使诊断推理系统能相互兼容和独立于测试过程,达到测试诊断知识可移植、重用和共享;这些措施的目标就是要使得测试设备的硬件减少2/3,工程费用减少2/3,TPS开发时间和成本减少50~70%。最后的效果非常明显,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测试设备的规模和投资。经过“十五”的发展,国内一些专业测控厂家充分利用成熟的模块化仪器技术、标准总线技术、通用软件平台技术和自动化测试系统技术,开发出了满足军用和民用需要的通用化和综合化的测试系统设备,在航天、航空、船舶、车辆等测试领域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研究并规范多层次自动测试的开放式体系结构,消化吸收NxTest体系结构设计思想,实现装备全寿命周期测试及跨平台测试的要求, 实现信息与系统的资源共享、互连、互换、互操作、可扩展以及满足纵向集成测试等通用化测试的需求。通过解决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在软件平台、系统接口、安装结构上实现ATS的相互兼容,就能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更加通用化和综合化的测试目的。

故障诊断及综合保障技术

测试和诊断就是在获取被测对象的各类参数、感知其特性和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评定,及时而准确地确定其工作或性能状态,并隔 离其内部故障的手段,同时为维修提供判断的依据。故障诊断是测试任务的最高境界,通过系统级和板级的故障诊断技术,可将故障定位到部件、插板、甚至元器件,实现准确定位并及时修复,从而可以大幅度减少系统或设备的平均维修时间。

在综合保障技术体系中,包括了可靠性技术、测试技术和现场维修技术。其中的可靠性、可测试性和可维修性等跟产品的设计过程息息相关,而为可靠性建模、可靠性分析以及维修性建模提供基本数据的又是测试和诊断,同时,在可靠性分配、可靠性预计和维修性预计上又会对测试和诊断提出要求。因此,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就非常重要,为满足产品全寿命周期的综合保障的需要,一些机构在可靠性、可测性和可维性的设计方面,在试验与评估技术方面,已实现了从定性向定量分析的过渡,并推出了大量的保障性设计分析与评估的工具软件,并以数字化设计平台为基础来实现装备研制过程保障性与性能的有机结合,以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为基础来实现各种设计特性的综合。在维修技术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先进的传感器技术、自动测试技术、故障诊断和预测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手段发展电子维修、虚拟维修和仿真等技术,进行综合检测、预测与评估,以提高维修的快速性和精确性。在测试与诊断技术方面,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综合测试与故障诊断一体化技术,建立起规范的综合诊断与维修保障系统的体系结构,兼容IEEE-1445标准,应用更为有效的故障建模、推理诊断方法、测试诊断与信息融合等基础技术,为系统级、板级和芯片级的故障诊断提供技术手段,为装备综合维修保障提供更加完善的技术和产品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模糊理论、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小波变换的最新理论都先后应用到故障诊断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外,模糊故障树、模糊神经网络、基于模糊规则的专家系统和基于遗传算法的诊断方法等等均在深入研究之中。在维修设备产品方面,多家单位运用专家系统、人工智能方法开发了板级和系统级的故障综合诊断系统产品并得到应用,典型的设备有泰瑞达公司的LASER系统,法宇航的ATEC Series6系统,以色列的ARIS2000系统和航天测控公司的“华佗电子诊所”HTEDS8000系统等。

新一代装备由于具有高度智能化、数字化、总线化的特点,传统的外部测试和诊断逐步由内部BIT功能所替代,这已成为当前测试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说起BIT技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美国就开始研究BIT测试技术,并于五十年代末在机载雷达上成功地装备了常规的BIT装置。随后又在其战机F/A-18上应用;为改善和提高BIT性能,国外将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综合应用于元器件、电路板和系统等各个BIT层次之中;八十年代后期,出现了基于边界扫描技术的新型BIT技术,并逐步成为新型航空电子设备BIT的主要测试和测试性设计技术,在F-22、RAH-66、波音777等系统中得到成功应用。新型BIT技术主要以IEEE-1149系列标准为基础,其中主要包括定义了板级、模块级网络化测试和维修总线,可实现数字和模拟电路的板级和子系统级(单元设备)的BIT。目前,一些仪器公司(如NI、Corelis等)也已经开发出符合IEEE Std 1149标准相关的开发工具软件和系统,国内的很多科研单位也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推出了一些软硬件的产品。

高中信息技术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研培模式;实效性;创新;专业发展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科教兴国,教育为本,师资建设必须先行。加强教师研培是提高教师素质,实现教育全面、快速、均衡、和谐发展的需要。探索卓有成效的教师研培之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是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株洲市信息技术学科基地,承办了信息技术教师研培活动,成效显著。实践证明,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基地资源,组建短期教师研培班,通过集中研培活动走信息技术学科实效性研培之路,能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

一、什么是教师研培

教师研培是一个以教师修习、研讨、参与式培训为手段,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学习型组织。通过研培,教师对教育教学理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研培,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水平进行“提升”,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通过研培,为教师搭建一个以课例研讨为主要内容,共同进步的学习与研究平台;通过研培,教师在互助中共进,相互切磋,讨论交流,群策群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二、信息技术教师研培的重要性

第三次工业革命已悄然到来,信息技术学科作为前沿学科,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信息技术教师要想胜任新的教学工作,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群体素质。教师不再是培养流水线上的高效劳动者,不再是培养微软的熟练操作员,教师不能再固守自上而下的知识传递,要让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去分享,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里学习成长,掌握改变未来世界的方法和技能。我们深知:如果学校仅仅只提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今天的教育和教师不生活在未来,未来的学生将生活在过去!当下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严峻挑战,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快速发展已迫在眉睫!

三、如何搞好信息技术教师实效性研培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我认为要搞好信息技术教师实效性研培,促进他们专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做到:

1.结合学科特点,树立全新的教师研培理念

实效性研培需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已有经验。通过研培不仅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全面、持续、健康地发展。实效性研培改变了以往只重视理论指导或只重视技能培训的片面做法,融理念提升、技法创新、师德修养、学科管理于一体,还注重了对教师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本身的指导。实效性研培改变了单一、灌输式的讲授,代之为参与式培训、任务驱动、案例分析、专题研讨、课堂打磨、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拓宽了教师思路,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2.创新研培模式,引领研培教师创新学习

广泛阅读、深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我们针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实际状态,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对同一课题进行讨论分析,每位教师再进行教学设计和上课,然后小组学员和指导老师对所上的课进行反思、研讨,最后学员再根据建议进行修改,再上课。采取“集中设计、资源共享、彰显个性、教后反思”的思路,通过“通用教案”与“个案补充”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使集体备课制度更完善。从集体备课―研讨―上课―研讨―专家示范课―研讨―再上课,整个流程下来学员们都感觉收获很大。由学员和专家同备一堂课,上同一内容,专家引领能把握好研究方向,引导教师进行科学、高效地开展研培。专家们的指导高屋建瓴,使研培教师豁然开朗。这种研修的方式让每位教师都得到了快速成长,真正感受到了研修的作用。

3.优化研培策略,全面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我们在研培中不断优化研培策略,强调反思与经验不足、沟通理论与实践、走进教学现场、尝试破解问题、建立发展共同体,在研培中认真抓好“三”型教师的研培,全面提升全体研培教师的专业素养。

(1)合格型教师。对大多数教师而言,特别是青年教师,首先应让他们站稳讲台,尽快完成“角色”转换,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使他们能把所学知识、原理和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并且具备收集、整理、分析个案资料的能力与方法,能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教育现象等问题。

(2) 骨干型教师。对骨干教师而言,要不断提升他们的教学风格,改革课堂教学。让他们既能积极反思和分析教学经验,又能熟识现代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积极参加相关的课题研究或实践,制定研究计划、编写调查提纲、组织专题调查、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等。

(3) 专家型教师。对“学者型”或“专家型”的教师而言,重点是继续总结和升华他们的成功经验,发展教学思想,使之能发展或丰富现有的教育理论,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带头开展教改实验,研究学科教学发展的方向和学科改革的思路等,及时做好总结与推广工作。

4.落实“促”“导”“研”“评”四环节快速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促――由学科基地制定各项研究内容的实施策略,督促各小组实施。督促教师继续学习,学习新的教育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学习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增强科研意识。导――由各级各类专家学者、校内外骨干教师对专任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指导,对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对业务不熟练的教师进行指导,对学校教改方向和学科教学思路进行引导。研――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充分发挥学科基地的导向作用、市教研员和基地主持人的职能作用和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由教师通过自修、集体备课、讨论交流、归纳提升等形式进行研究。评――建立考评激励机制,完善考评管理机制,奖优罚劣。学科基地对教师的学习情况予以及时的评价,调整研究进度及内容。通过分析、讨论、多元化评价等,以推动研培教师专业的快速成长。

5.采用自我实施和学科基地指导“双轨”式模式,做好研培后期跟踪指导

通过自我实施和信息技术学科基地指导,自我监督和基地调控,自我总结和基地评价同步交错运作,促进教师的自我学习、自我研究、自我成长,同时拓宽教师的学习途径,建立网络交流平台进行交流学习,定期上传各种优质资源供研培教师查阅。

高中信息技术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铁路;货车;车辆段修;建议

如今,铁路货车作为铁路货物运输的重要技术装备,随着铁路运载量日益攀升,如何提高铁路货车车辆段修的效率和质量,保障货车的运行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是铁路车辆段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希望本文所分析的内容能够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1 目前我国铁路货车车辆段修的现状

当前,铁路货车段修是针对货车运行时采取的保障性维修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维护铁路货车车辆运行的基本性能,保障货车各部分的状态及性能良好可以持续到下次相应的修程之前,延长货车及零部件的使用期限并减少临修,以有效提高车辆的运行效率和质量。

现阶段,我国对铁路事业提出了重载、提速的发展战略,进而对铁路货车车辆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今我国铁路货车已由以往的60t过渡到了70t、80t级新型车辆,重载货车车辆的大量使用增加了车辆段修工作的难度系数,在此形势下,提高货车车辆段修的效率和质量尤为重要。虽然我国铁路货车车辆段修的工艺流程已从传统的手工作业及作坊式生产过渡到了流水线作业,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段修的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例如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检修流程或工艺流程进行段修作业,导致在段修过程中出现质量不达标的问题;部分环节的检修手段落后,没有专业的人员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导致整体的段修质量和效率都没有得到及时的提升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给铁路的整体运输效率与安全埋下了隐患。

2 提高铁路货车车辆段修的建议

2.1 制定完善的段修卡控方法和策略

完善的段修卡控方法和策略是提高铁路货车车辆段修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基础,因此,应统筹各方因素制定符合各货车车辆实际段修质量的卡控制度和方法,加强货车车辆段修的全过程管控,尤其是设置专门的组织结构及配置专业、专职的人员加强对各环节段修质量管控和验收监督。另外,还应根据“一车一档”的要求,构建全面、统一的车辆质量信息平台,明确质量信息的输入、输出接口,综合考虑车辆修、管、用等各个环节,形成完整、准确的质量信息数据库,并且将各环节的段修质量信息或数据进行共享,针对重点的、关键的、惯性的质量问题要跟踪、追溯厂家、车间及检修、整备、技检人员,盯控故障分析定责,定期通报车辆质量情况。此外,优化检修工艺布局,合理安排检修作业,提高检修流程科学化、自动化水平以及工装台位的利用率,进而提高车辆段修的效率和质量。

2.2 强化科技投入与设备引用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推进了段修各项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在此背景下的车辆段修应积极引用新型的检修、检测技术和设备来检查货车车辆的配件及零部件,有效减少检修作业量,提高检修效率和质量。同时加强科技投入与设备的应用还能够提高检修流程科学化、自动化水平。因此,铁路车辆段应全面分析与总结目前铁路货车车辆的运行实况,准确掌握车辆的车型、车种以及车辆各部件的使用性能、维修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性维修方案,并配置专业的新型维修设备和技术,保障铁路货车符合新时期我国铁路运输的要求,实现安全、稳定、长久的运行。此外,铁路车辆段还应设立专门的货车车辆段修研究小组,对国内外的铁路货车车辆段修技术进行集中分析与研究,紧随国内外科学技术的发展脚步,引进新的车辆段修理念、方式以及车辆段修技术和设备,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来提高我国的铁路货车车辆段修技术水平。

2.3 统一主型货车车辆部件型号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铁路部门应加大对货车车辆段修的资金投入,尽可能在短期内实现主型货车车辆部件型号的统一,从而提高段修的速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段修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提升。目前我国铁路货车的主型车辆是70t和80t型车辆,应将车辆转向架等部件统一为一种标准的型号,减少车辆段检修车辆的多而杂以及不同配件大量储备的窘况,这也是实现车辆段修效率和质量提升的最佳途径。

2.4 改变货车车辆检修周期,推进信息化管理

车辆的检修周期要根据车辆运行情况来确定,实施按车辆技术状态修理的制度,同时利用AEI、车号自动识别系统、货车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等先进的技术统计出车辆的运行时间和里程,其中运行时间不包括列车检修、站停、临时检修时间,进一步综合货车技术履历管理信息及主要零部件信息来准确掌握货车的技术状态和技术参数,实现有针对性的车辆检修。

2.5 全面革新铁路货车车辆段修体系

随着我国铁路货车运载量的进一步提升,铁路货车车辆段修必须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全面革新铁路货车车辆段修体系:第一,改革固有的段修体系中滞后、不科学合理的措施及安排,及时掌握车辆的运行技术状态来安排相应的检修时间,配置充足的专业段修作业人员,分化处理段修作业中的复杂问题,提高段修作业的质量和效率;第二,及时总结和分析段修工作过程中的所有问题,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段修措施和方案,有效应对各种段修任务。总之,必须做好段修体系的革新工作,做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细化管理段修作业,达到提高段修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3 结束语

总体而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铁路货车重载、提速以及各种新技术、新车种、车型不断研发和投入应用,这就必须有更高水平的车辆段修作为支撑,以满足新时期铁路新结构、新技术设备的发展,切实提高铁路货车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升铁路货车车辆检修的效率与质量,为推进我国综合国力的进步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梦龙.基于公共物品属性视角的铁路改革结构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2]骆礼伦.客货分线后铁路货车段修能力初探[J].铁道工程学报,2013,10: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