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研修总结(精选5篇)

  • 小学语文教师研修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反馈是读者向作者的输入,它的功能是向作者提供修改作文的信息”(Keh,1990)[2]。反馈按内容分有微观的语言形式和宏观的语篇层面两类;按方式分主要有教师反馈(主要包括会谈式反馈和批语式反馈)和同级反馈两种。本文构建的写作反馈整合模式,即将教师…

小学语文教师研修总结(精选5篇)

小学语文教师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英语写作 教师反馈 整合反馈

1.研究背景

“反馈是读者向作者的输入,它的功能是向作者提供修改作文的信息”(Keh,1990)[2]。反馈按内容分有微观的语言形式和宏观的语篇层面两类;按方式分主要有教师反馈(主要包括会谈式反馈和批语式反馈)和同级反馈两种。本文构建的写作反馈整合模式,即将教师批语式反馈、会谈反馈及同级反馈,依据其不同作用融入写作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使其能配合师生的认知规律,动态地顺应写作教学过程,满足学生写作过程中各阶段的不同要求。

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开始对写作反馈进行研究,主要涉及教师反馈、同级反馈,以及两者的对比研究。关于教师反馈的研究结果,有肯定教师反馈总体是有效的;也有认为批语式反馈费时低效(Truscott,1996)[3]。关于同级反馈的研究,有认为同级反馈能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但也指出了受学生水平限制等问题(Tsui & Ng,2000)[4]。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学生更重视教师反馈(Ferris,1997)[1]。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开始有学者进行写作反馈研究,主要包括:对国内传统教师批改式反馈的研究(叶绿青,1999)[8];EFL背景下运用同级反馈的实践研究(邓鹂鸣,岑粤,2010)[5];以及教师、同级反馈的对比研究(纪小凌,2010)[6],研究结论基本印证了国外的研究结果。

这些看似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表明,单一普适的写作反馈方式存在弊端,有学者已提出“可采取一种兼收并聚的反馈方式(冷文彦,2006)[7]”。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将教师反馈与同伴反馈结合的相关研究(杨丽娟,杨曼君,2013)[9],但是这些研究或仅将两种反馈简单结合,或需依托于教学团队的支持。因此,本研究将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整合同级、会谈、教师反馈三种方式,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探讨此模式的有效性。

2.研究设计

2.1研究问题

(1)学生对整合反馈模式的反应如何?(2)相比单一的教师反馈模式,整合反馈模式的有效性如何?

2.2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江西某大学2011级软件工程专业技术1班和2班,共151人;其中技术1班(77人)为实验班,技术2班(74人)为对照班。两个班的实验前测作文成绩无显著差异(见表1),表明学生初始水平基本一致。

2.3研究过程

本实验持续16周,两个班均由笔者授课,教学过程一致,期间两个班均完成了6篇作文;不同的是实验班采用整合反馈模式,对照班沿用传统的教师评改模式。

在实验班上,笔者对学生进行了整合反馈模式的培训之后,将全班分成11个学习小组,7人一组,确保小组成员英语水平有一定的差异。每次写作过程如下:①学生在课后完成初稿;②同级与会谈反馈,下一周课堂上,小组成员间互相评阅初稿,在30分钟内根据互评表作出反馈,接着展开20分钟的小组讨论以交流问题,期间教师依次加入各小组提供帮助,返还初稿;③课后学生根据反馈修改初稿后上交第二稿;④教师反馈,教师评阅第二稿后,学生根据教师反馈再次修改完成第三稿;⑤教师反馈,教师选择几篇有代表性问题的文稿在课堂上进行点评。对照班的写作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师评改模式:教师评阅学生初稿;学生根据教师反馈修改后上交第二稿;教师对二稿做出反馈,学生再次修改后完成第三稿,最后教师在课堂上点评几篇学生习作。两个班的写作教学过程中,学生修改作文次数相同;不同的是在对照班上自始至终都只有教师反馈,而在实验班上融入了同级和会谈反馈。

2.4数据收集与分析

(1)实验前测与后测。在学期初与结束后,笔者以英语四级作文考试形式对两个班做了前测与后测,题目分别为2011年6月与12月的四级作文题。评分标准以四级考试作文15分制的总体评分法为基础,其中分出语言形式(7.5分)和语篇层面(7.5分)两个分项。每份试卷由两位教师评分,评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838和0.875,一致性较高,取其平均值为最后成绩。使用SPSS17.0对前测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显示两组数据均值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说明两班学生起始水平相当。

(2)问卷调查。实验结束后,笔者在实验班展开问卷调查,旨在了解他们对整合反馈模式的反应。问卷共发放77份,回收77份,回收率为100%。

3.结果与讨论

3.1学生对整合反馈模式的反应

问卷分为两部分,10道客观选择题和3道开放式问题。客观题涉及学生对整合模式中三种反馈方式的反应;问题是关于对整合模式的评价和建议方面的。

针对同级反馈,73%的学生反映反馈内容主要是语言形式的反馈(如词汇、语法);38%的学生认为同级反馈有很大帮助,41%的学生认为同级反馈有一些帮助;40%的学生会根据反馈修改作文;80%的学生认为评阅他人作文对提高自己写作能力很有帮助。针对会谈式反馈,62%的学生认为会谈式反馈有帮助;就其作用,54%的学生选择了“集思广益、开拓思维”,30%的学生选择了“活跃气氛、提高兴趣”。对于教师反馈,76%的学生反映反馈主要内容是有关篇章层面的反馈(如内容、结构);81%的学生都能认真阅读教师反馈并修改作文;90%的学生都认为教师反馈很有帮助。

3道开放式问题中,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对整合反馈模式作出评价”:76%的学生是积极评价,内容包括“能(较)全面指出作文中的问题”(52%),“能(较)明显提高写作水平”(70%),“能使自己更加注重对作文的修改”(80%);21%的学生评价涉及消极词语,如“增加工作量”(32%),“作用不大”(10%),“同级反馈有错误,不赞同其反馈内容”(69%)。第二个问题是询问学生:“下学期要不要继续这种整合反馈模式的做法?”91%的学生赞同下学期继续此反馈模式的教学方法。第三个问题是“对此模式的建议”:78%的学生提出“反馈中应给出相应的修改建议”的要求。

由此可见,实验班中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反馈与讨论,及时修改作文,从而提高写作兴趣和能力。

3.2整合反馈模式的有效性

前后测的评分标准依据反馈内容的分类,被划分成语言形式(7.5分)和语篇层面(7.5分)两个分项;语言形式包括拼写、标点符号、词汇、语法、句子结构问题,语篇层面指文章构思、内容和组织结构类问题。使用SPSS17.0对两班前后测各分项成绩和总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推断性统计分析,具体结果如下表。

表1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前后测各分项及总成绩的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表

如表1所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各分项及总分的前测成绩平均值差异不大,均值差分别为0.0021,0.0407和0.0298,独立样本T检验Sig.值=0.984,0.708和0.842,均>0.05,显示两个班的作文基础水平无明显差异,表明实验前两个班的写作水平相当。分别对比两个班前后测各项成绩均值发现,实验班两个分项和总分的前后测均值差分别为0.9416,1.0552和1.9838,对照班各项前后测均值差分别为0.2635,0.4628和0.7264,表明两个班学生作文水平在语言、语篇及总体上都有所提高,其中语篇层面进步更快。对比两个班的后测成绩发现,各项均值差分别为0.6759,0.5516和1.2276,独立样本T检验Sig.值=0.000

3.3讨论

整合反馈模式下实验班学生各项写作能力提升效果更为明显的原因有以下两大方面。

(1)整合反馈模式能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增加反馈量

整合反馈模式中的同级反馈使学生从读者角度发掘他人作文中的错误和长处,并反思自己作文中的问题;会谈反馈使学生通过交流而拓宽写作思路和视野。整合起来能促使学生参与互动,消除他们在以往单一教师反馈方式中形成的依赖心理,促使他们从不愿动脑发现问题转变到现在积极的反馈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写作兴趣。

整合三种反馈的模式能涵盖作文中语言与语篇层面的大部分问题;而单一教师反馈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仅指出语言层面的错误就要花费教师大量时间。因此,相比单一教师反馈的有限内容,整合模式大大增加了反馈量,使每篇作文都能得到多角度的即时反馈,这种及时全面的反馈能使学生更快地提高写作能力。

(2)整合反馈模式能提升反馈利用率

教师均要求两个班学生对文稿做两次修改,但结果迥异:在对照班,第二稿中能根据反馈进行修改的学生不到1/3,第三稿中能按反馈做修改的学生更少,大部分学生只看不改;在实验班,大部分学生能按照反馈做出相应修改,第二稿、第三稿中都有较大的改动。通过访谈学生得知:对照班学生反应“老师批改时间过长,返还作文时已没有兴趣修改”,不少学生还反应“不知道怎么修改老师指出的问题”;而实验班学生反应“及时反馈能使自己趁热打铁修改作文”,而且都认为通过生生、师生交流,“使得修改作文容易了些”。因此,在对照班中,教师反馈不能引起有效的修改,当然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实验班中的整合模式能促使学生有效利用反馈,使其写作水平在一次次的修改中得以提升。

4.结语

一学期的实验研究结果说明,两种反馈模式都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且在语篇层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但整合反馈模式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各项能力的提高。不同的反馈方式各有利弊:教师反馈专业、权威,但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级反馈能提高学生兴趣,但会受到学生的质疑;会谈反馈能加强互动交流,但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将多种反馈方式整合、互补,产生协同作用,能有效避免单一模式带来的弊端。本研究能启发教师将单一反馈方式朝多角度多次反馈模式方向改革,帮助学生在多次修改作文中逐步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当然,本次实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提高同级反馈的质量?如何满足学生提出的“反馈中应给出相应的修改建议”的要求?教师能否利用逐渐兴起的电子反馈来解决“反馈质量”和“修改建议”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Ferris,D.R.The influence of teacher commentary on student revision[J].TESOL Quarterly,1997(31):315-339.

[2]Keh,C.L.Feedback in the writing process:a model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ation[J].ELT Journal,1990(44):294-304.

[3]Truscott,J.The Case against Grammar Correction in L2 Writing Classes[J].Language Learning,1996(46).

[4]Tsui,A.&M.Ng.Do secondary L2 writers benefit from peer comments[J].Journal of Secondary Language Writing,2000(9/2):147-172.

[5]邓鹂鸣,岑粤.同伴互评反馈机制对中国学生二语写作能力发展的功效研究[J].外语教学,2010(1):59-63.

[6]纪小凌.同侪互评与教师评阅在英语专业写作课中的对比研究[J].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05):60-65.

[7]冷文彦.关于大学英语写作评改反馈机制有效性的研究调查[J].山东外语教学,2006(1):80-82.

[8]叶绿青.作文评改及评改模式对学生作文的影响[J].山东外语教学,1999(3):73-76.

小学语文教师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国内教师语言研究对于教师语言的研究,中国大陆基本是从21世纪以后,从对国内的“教师语言”的研究成果来看,笔者将其分为9大类,亦将依据此展开呈现和论述。

一、针对教师语言艺术或教师语言魅力进行的总体论述

这部分主要包括对教师语言的表达技巧、策略方法、功能特性阐释等以及教师语言运用的原则等。涉及文章数量较多,大约有150多篇。研究者主要从教师语言的概念、重要作用、特点及提高教师语言艺术的途径等几方面去归纳与整合。

1.教师语言的含义

教育是一种语言艺术,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语言艺术化的过程。山东政法学院的陈剑敏老师在《教师的语言艺术刍议》一文中对教师语言艺术的涵义、特点、作用等均作了详细的介绍。语言,是人类用自身发出的不同声音表达不同意思的符号系统,它由语音和语义构成,是人类用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传授知识的工具,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这个含义是从狭义上讲的,人们通常说的语言,就是指这种有声语言。从广义上讲,语言包括声音语、书面语、体态语。

2.教师语言的特点

有关教师语言特点的归纳,似乎大同小异。张卫华(2007)认为教师语言艺术的魅力的展现需要教师灵活运用激励的语言、机智的语言和幽默的语言。同样的,元美芳(2009)也提出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切感,要有幽默感,要有时代感并且有艺术性。陈剑锋(2009)将教师语言艺术的特点归纳为趣味性、启发性、通俗性、节奏性及激励性。

3.教师语言使用及其艺术性的重要性

教师语言的规范且具有艺术性的使用对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陆金香(2011)认为教师讲究语言艺术尤其重要性在于,教师的职业就是教书育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讲究语言艺术,有利于学生的“充分、自由、多元的和谐发展”,使其受到良好的熏陶;同时他还强调教师的语言艺术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

4.教师提升自己语言的艺术性,提升教师语言魅力的技巧及策略

明晰了教师语言及其应该具有的特点,如何能改善教师语言艺术使其对教育教学作用最大化,这是一线教师所急需的也是我们不断研究的意义所在。程小霞(2011)认为教师的语言应该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符合语法规范;语态活泼轻松,表述形象生动,寓教于乐;语言表达要幽默,寓教于谐,同时又要有感染力,富有感情。

二、对教师语言素养、教师语言修养、教师语言素质的总体论述

从概念入手对教师语言素养进行总体论述的文章数量不是很多,这类文章题目多为“略谈……”“浅议……”“浅谈……”“……刍议”“试论……”内容上差别不大,对教师语言素养的概念、基本内容、特点等有所论述,提出提高教师语言素养的途径、方法,整体上思路比较单一,论述问题笼统,有类似性。

教师语言修养,主要是指教师言语表达能力长期的培养后所达到的水平,而言语表达包括口语表达、书面语表达和态势语的使用等方面。一个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影响深广。教师的语言修养还是影响课程魅力、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语言的修养高低同样在很大程度上间接影响到教学目的的实现。教师们良好的语言修养也是促使社会交际语水平提升的重要环节,是祖国语言文字保持纯洁、健康的有效途径。

提升教师语言修养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潘晓娟(2012)在其论文中阐述“修养是一个过程,要在平日运用中不断探索”,教师要提升自身语言修养一是杜绝方言,大力推广普通话,营造规范语言的校园环境;二是教师勤读书,广泛学习,加强知识修养;三是教师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好教学方案和教学语言;四是加强语言修养的训练,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王宁、盛梅波(2007)曾就课堂教学语言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微观角度提出提高教师语言素养的途径。

三、按照学科划分,即对不同学科教师语言艺术、语言运用依据不同学科的特点、不同需求进行论述

这部分研究成果共计320篇左右,数量庞大,几乎是所有研究总量的一半。其中,对语文教师和外语教师的教师语言相关研究及论述最多。由统计结果来看,对教师语言的论述几乎涉及到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类学科。

四、依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对各个教育层次的教师语言的论述

这部分包括大致依据教育对象的年龄从小到大的对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或中职教师以及高校教师的教师语言研究。从文章论述内容来看,针对高校教师语言的论述多集中在外语教学上。陈英(北京,2011)就大学教师的语言风格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对大学课堂需要的教师语言风格及其意义有着他独特的见解。陈英借鉴广告学中的3S法则将教师语言风格定位为“简洁、幽默与积极”。

此类论文许多都谈到了高校教师师生交流的问题,可见高校教师语言修养不仅仅体现在课堂语言的运用上,更体现在课堂外、生活中,与学生交往的时时刻刻。研究者们也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必须以平等的身份相待。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有较强的自尊心,也很敏感,无论课上课下,师生交流的语言应多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也要充满鼓励性。另外,在高校师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需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才可能打动每一个学生,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对生活充满热爱,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生活和未来人生。可以说以上这些论述也是对所有高校教师最基本的语言表达要求。

五、这一类比较特殊,国内的研究者们因为自身背景、身份、研究条件的不同,寻找对某一教师群体的语言问题的探讨

这些研究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通过实地调查、周密计划和统计等而得出的研究成果,对某一地区或者某一类型教师语言的发展、提高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大致有如下几类:

1.对农村教师语言问题的论述有廖肇银的《破解农村教师语言规范化问题的思考》。廖肇银指出目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和条件的限制,一些农村教师语言还不够规范,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语音不标准、语句不通顺、专业术语不准确、语言不文明,等等。

2.对新教师、青年教师语言问题的论述。厦门科技中学的黄捷、郑长龙等人(2009)采用课堂观察和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IAS),对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某一特定问题(“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应用)教学中新教师与专家教师的课堂语言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新教师和专家教师在课堂语言结构、教师倾向或风格、教师与学生情感气氛和课堂教学语言行为的组合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并对新手教师的语言行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实施建议。这种方法很有借鉴参考价值,也鼓励着广大教育管理研究者多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际调研用数据解析现状从而形成具体的对一线教育工作者立竿见影的对策。

3.对特殊教育教师语言问题的研究。由于特殊教育教师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这些教师除了要具备一般教师所具备的教师语言素养以外,还要做到“发音准确,口型标准”,“不断提升区分词的语言和手势语言的能力”,还必须“逐步完善手语能力,做到表意准确、手势正确;不断提高对手语的理解能力和翻译技巧。”

4.对特级教师语言特点、语言魅力的分析。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周正教授于2011年对“80后”教师群体特征与专业素质的培养有阶段性的研究,在其发表的《优秀教师群体特征与发展机制研究》一文中,他在大规模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中小学优秀教师的群体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新时期的优秀教师都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能、高尚的职业道德、敏锐的研究思维及强烈的合作意识。

5.对某一地理范围内、某一区域教师的语言素养、教师语言情况研究。研究者们多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方法对某一区域、特定层次的教师进行研究。曹红梅、李芳兰于2010年随机抽取广西壮汉双语小学教师66名调查语言的使用情况及语言态度。陕西教育学院的马晓琴、陶相荣(2010)在对西安、延安等8所城乡结合部学校的253名中小学教师的语言素质状况进行细致、严谨的问卷调查、分析比对之后,对提高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教师语言素质提出了几点对策。

六、探讨教师语言与其他方面的关系

1.教师语言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及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关系

研究者们将英语教师的语言魅力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分开来谈,缺乏对两者内在联系互相影响的深入探讨和挖掘。而对于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性的规范也无外乎语言要规范、要有激励性、要有感彩、要幽默风趣等。

2.教师语言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

此类研究成果中研究者们均先肯定了教师语言对儿童的活动、学习、情感等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毕竟语言在幼儿园活动中发生的频率最高,起的作用也最大。纪爱平(2009)结合心理学的心理暗示及其分类作用,引用经典事例阐述了语言暗示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巧用积极的暗示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从而帮助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游秀清(2007)在其文章《教师语言与学生心理健康》中详细阐述了教师语言对学生心理的重大影响。另外,西南大学的胡梅(2010)分析了青少年心理特征的多样化及教师在此阶段对青少年各方面的影响,提出了一些有效避免教师语言影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的方法。

3.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语言的研究

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产生巨大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正所谓“言为心声”,通过教师在教学语言方面的变化会反映出教师是否真正实现了自身角色的转变。此外,还有针对各学科教师新课程中语言转变的相关研究成果,如陈晓军(2009)的《新课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语言的转变》、田莹(2011)的《新课改理念下重新审视语文教师语言》,等等。

4.教师语言与课堂效率、课堂效果的关系

深圳宝安区的丘梓鹏老师(2009)通过调查数学教师平时的教学语言状况,探索并研究了提高教师语言素养的策略和方法,提出“阅读、磨课、反思”三部曲,力求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贵阳市教科所的黄明娟老师(2010)指出“教师语言素养的修炼刻不容缓。”

七、以某个教育家、教育理论为切入点讨论教师语言的良好建构

目前研究者们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讨论:

角度之一:用言语行为理论、认知语言学理论等分析教师语言的语用功能。角度之二:以某个教育理论家的理论为基点对教师语言的特定方面进行理论及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比如万章(2010)的《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论德育教师语言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的陆晓红副教授从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的视角探讨外语教师的语言知识的建构,其研究成果扎实的理论基础,关注的新颖角度为我们深入研究各学科教师语言拓宽了视野。

八、对教师语言范畴中的某一个方面、具体的某个问题进行探讨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比对我们会发现目前学术界比较关注的教师语言范畴中的具体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师语言暴力现象、教师语言态度、教师语言观问题以及教师语言礼貌策略等,其余的教师语言相关讨论散见于一些文章中,这部分研究成果数量不多(不超过二十篇),但是研究角度各有不同,值得广大教师学习和思考,大部分的研究成果是浅尝辄止,还需要我们研究者们进一步的进行理论研究。

1.教师语言暴力现象

在众多研究成果中,对“什么是教师语言暴力”、教师语言暴力产生的原因、类型及消解策略都有涉及,并且有比较全面的分析。目前对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的文献资料比较多,大多均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及案例研究法来进行探讨,研究视角主要从教师自身素质提升的学校视角、社会立法与监督的社会视角与家长反馈的家庭视角这三个方面或者几方面结合进行。但总体来说,现有的研究数量上看似较多,实则对问题的讨论比较局限,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研究方法如上所述比较单一,研究思路趋于雷同,缺乏研究的突破口和创新点即缺乏深入的个性化研究和多学科、跨学科研究。

2.教师语言态度、语言观问题

语言态度即语言观念,是指个人或集团(包括方言区、民族)等对某种语言的价值如何评价及其行为倾向,它包括人们如何认识和理解某种语言的地位,对某种语言采取什么样的情感,是喜欢还是厌恶,是赞成还是反对,是尊重还是轻视等。语言态度属于语言的社会心理范畴,它会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这部分的研究目前多结合各地区、各民族的实际教育教学情况,采用调查法、访谈法、总结归纳法进行。通过一系列调查研究我们已经认识到不仅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发展语言观,所有大学教师都应该提升自身语言素质,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语言等各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意识。

九、其他的有关教师语言问题的调查研究、对著作的综述、述评等

这部分成果散见于少部分文章,代表作主要有郑新民的《介述》、孙洁(2012)等人的《荆州市医学院校教师语言文字应用状况的抽样调查与分析》以及董晓敏(2007)的《近三十年来教师语言研究述评》等。

通过对以往文献资料的学习和分析,我们发现国内已有的文献多散见于期刊、报刊上,连硕士、博士论文对此都没有专门论述,更谈不上专著了,虽然国外学者已经出版了相关专著,但其理论到实践因为文化背景、思想观念、思维角度等不同还不能照抄照搬。所以总体来说,对大学教师语言的研究水平相对较低,还未形成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师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人才 教学模式 研究 中期总结

作为新开设的本科专业,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语文)的培养目标即是“综合培养、发展专长”,为了研究适合小学教育(语文)本科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我课题组进行了各方面的调研、学习和座谈,现就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到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进行调研、座谈

2015年6月29日课题组前往北京,到事先联系好的首都师范大学东区初等教育学院进行调研,同我们进行座谈的专家主要有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院长王智秋,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中文教研室主任崔增亮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务处处长王杰以及讲授小学语文专业的几位教授。此次调研主要就培养小学教育(语文)本科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设置、学科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交流学习。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的小学教师培养理念是走在全国前沿的,紧紧把握国家大的小学教育发展趋势,在调研座谈会上我们通过提问的方式向专家们了解并学习到了小学教育人才培养的最权威的咨询,以“培养小学教师要为当地教育服务”为宗旨,专家们指导意见对课题的研究给出了宝贵意见,综合起来有如下几点:第一,注意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性知识结构。第二,教育要把握国家大的发展趋势,教学设计应科学合理。第三,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学生见习、实习、研习。第四,学科与教学实践的结合起来,比如儿童文学与课文教学的结合,儿童剧创作与课文阅读指导的结合,修辞与文本解读的结合。通过去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调研、座谈,课题组对培养小学教育(语文)本科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教学模式的思路打开,一些具体的想法和下一步研究的有了初步的计划和明确的方向。

2.到北京进修学习及深入北京和呼和浩特几所小学听课调研

课题申请人在2015年10月到2016年1月期间到首都师范大学进修,深入首师大初等教育专业课堂学习应用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此期间利用进修的机会在首师大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查阅大量的图书资料,掌握了较为科学和先进的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模式,也掌握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这对于课题组研究小学教育(语文)本科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教学模式的课题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深入小学课堂听课调研,了解小学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在大学教育中更能有针对性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小学教师。

主要走进的小学有:

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听了公开课《搭石》。教师讲课,还有专家点评,受益颇多。

首都师范附属朝阳实验小学,听了几节课,同时参加了首师大和朝阳附小一起举办的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有教师讲课环节,特级教师和专家点评环节,还有专家答疑环。此次活动令人开拓眼界,收获小学教学的最权威的理念和方法。

北京西城区进步小学,听了一年级和二年级的精讲课,理解了小学教师讲好语文课所需要的基本功和知识,当然包括实践能力。

深入呼和浩特市先锋路小学听课,呼和浩特呼伦南路小学听课,初步了解内蒙地区小学教育的特点,了解小学教师讲课的特点,逐步掌握关于小学教学的调研资料。只有了解了本地区教育教学特点和需要,才能为本地区培养适合小学教育的人才。

3.参加全国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会议和讲座

2015年11月20日,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北京市语文现代化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上午由北京各参会小学的优秀教师讲示范课,特级教师点评,下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论坛”,交流教学心得。

2015年11月21日,听了梁晓声专家的讲座“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

通过会议和听讲座学习就小学语文的阅读、古诗等教学研究规律和方法有了深入了解,收获了权威观点。

4.课题组邀请系部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开展座谈会

从首都师范大学6月份调研回校后,2015年7月5日课题组及时邀请系部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开展座谈会,总结调研心得。座谈会主题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心得”,会上教师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可贵的意见,为下一步课题研究打下基础。

课题组认为小学语文教师的讲课方式越来越体现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的标准,对孩子们的启发,关注孩子们想象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小学教育(语文)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只有在大学里把小学教育(语文)专业的大学生培养成具备当前教育理念的准小学教师,才能为今后的小学教育做出更多的贡献。经过研究和探讨,对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有了初步的想法。例如,推行导师制,进行技能指导;重视对学生进行早期科研训练。导师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帮助学生整理思路,修改不合适的部分,直至最终完成写作,培养学生早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另外,教师们认为应该增加实训比重,实践应用性创新教学。

同时教师们提出要带领实习生走进小学课堂能再局限于中学的实习基地。

课题组在课题研究中期主要做了以上一些工作,下一步工作计划继续深入调研,要做好以下工作:

1.请专家来学校给小学教育的学生做专题讲座。

2.带领大学生走进小学课堂。

3.课题组再次举办座谈会,探讨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4.教师在课堂初步应用研究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训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庄惠龙、杨淑林.本科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集美大学学报,2013, 10.

[2]庄华杰、周金其.本科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14, 11.

作者简介:

李晓雯,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师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某县教师继续教育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在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师培科的指导下,在县教育和体育局的领导下,既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又真正把培训工作做细做实,成效显著。

一、基本情况

梓潼面积1443.92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辖16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全县有公办中小学、幼儿园45所,其中县城学校7所,乡村学校38所。共有中小学教师1600余人,县城教师440人,乡村教师1200人。

二、领导高度重视,指导督促到位

县教体局范晓彬局长、张仁宝副书记、政工股赵国邦股长特别重视教师培训提升工作,对教师培训作出了重要指示和决定,多次主动参加师培会议,给予指示;积极参与培训活动,给予督促和指导;多次亲自策划县级专项培训。县教体局成立了教师培训领导小组,由范晓彬局长亲自担任组长,张仁宝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相关股室和县教师进修学校领导为成员,负责全县各级培训的组织领导,同时将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师培工作目标年度考核内容。近年来,县教体局大幅度增加师培经费,确保各项培训活动顺利开展;师培设备设施投入持续发力,极大地改善了培训条件。市教体局师培科刘成福科长关心我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多次莅临我县指导师培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好的培训建议;多次带领我县教师和领导参加国家和省级短期集中培训;多次组织我县教师参加市级培训。

三、近年来我县师培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认真开展“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1.工作措施。

2018年10月我县申报“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成功。为圆满完成国培计划,县教体局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多次召开“国培计划”专题研究会议,统筹规划、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充分整合、利用县局机关股室、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站、学区、学校等多方培训资源,制定了《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梓教体局〔2018〕271号),成立了梓潼县国培领导小组(梓教体局〔2018〕272号)。同时制定了各类管理办法,认真按上级要求组织开展各项国培活动,切实做好“五到位五落实”。

(1)宣传到位,职责落实。通过会议、新闻报道、简报、活动开班动员等多种形式加大国培工作的宣传力度,使校长、教师充分认识到国培工作是国家扶持教育事业、关心教师成长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国家教育意志的体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机会和平台,是推动学校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动力。校长、教师提高了认识,就能明白自己在国培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妥善处理好当前工作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校长的管理督导职责才能落实,教师参加学习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缓解工学矛盾、确保学员安心学习,县国培办、各学校实施了本校同学科教师顶岗、以空间换时间、分解化小培训时段等办法。

(2)重视到位,人员落实。为确保国培工作有序、有效地顺利开展,县教体局领导高度重视,统筹规划、精心安排,建立健全了国培工作的良好运行机制。

一是成立了县“国培计划”领导小组、国培工作办公室、国培工作督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职责。

二是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的职责及管理考核制度,权责清析,分工明确、责任到头。制定并实施的主要方案、办法、制度等如下: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送教下乡、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施方案;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团队研修成员考核办法;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送教下乡学员考核方案;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工作坊坊主、辅导老师、学员考评办法 ;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小学教师线下集中研修活动方案和考评办法;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经费管理使用制度。

(3)管理到位,活动落实。建立健全县、校管理网络体系,管理工作细化到每个项目、每次研修活动。建立健全国培工作管理制度;完各项考核评估细则,确保国培工作管理到位、研修活动开展实施落实到位、考评奖惩到位;坚持并完善对外出研修活动的训前培训、训中跟踪、训后考评的管理机制,使培训成果不断巩固、延伸和扩大。一是对学员外出集中培训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进行管理;二是积极配合四川师范大学集中培训。如组织学员教育教学研讨、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等;三是返校后,将学员出勤、记录、心得等情况交进修校进行考评;四是学员回校后,要在学校内进行二级培训或汇报交流后,学校凭考核等级报销差旅费。

(4)督导到位,奖惩落实。加强并完善县、校督导网络体系,层层落实督导责任,传导压力、传递动力,强力推进督导工作。严格考勤考核,做到资料记录详实、情况通报及时、逗硬奖惩落实,保证国培工作制度有力、推进有序、措施有效。如教师工作坊网络培训阶段,除了电话、短信、QQ群、微信群督导外,县管理员、辅导员每周至少两次情况通报,重点加强对学习进度、线下实践研修活动的督促和指导;根据考评细则和督导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

(5)服务到位,保障落实。为保证培训顺利推进,县、学校均努力为教师学习提供热情周到的后勤服务,落实好学习条件保障。一是保证教师的学习时间;二是保障通畅的网络条件;三是建立返岗实践研修、总结反思的学习舞台;四是搭建成果展示的交流平台;五是营造良好的研讨互动的学习环境;六是解决好教师学习的困难和经费补助,让学员能安心学习、积极学习、认真学习,提升学习效益。

2.国培实施方式

(1)团队研修培训

教师团队研修小学的语文和数学各20人,初中的语文、数学和英语各10人,分别由张先树,何清萍,杨秀蓉,罗晓蓉,敬纪作为学科牵头教师。

教师团队研修成员每年由四川师范大学组织到院校集中研修20天,到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校“影子教师”跟岗实践研修10天,返岗和自主研修30天,同时参加网络研修80学时的培训,从师德修养、教学、教研和培训四个维度提升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和培训能力,并在返岗实践中至少完成送教下乡和教师工作坊两类项目中的其中一项主持任务。期间县教师进修校与培训机构共同管理考核,多方搭建展示平台,推动骨干教师迅速成长。

(2)送教下乡培训。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结合对乡村教师需求的调研分析、在四川师范大学首席专家的指导下,以我县教师团队为主体,按照《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送教下乡实施方案》及“问题诊断、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环节认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每年4次,每次2天,共计8天/年。有力缓解了我县教师工学矛盾突出的实际问题,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自我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两年来,各学科送教团队已共计开展40班次国培送教下乡活动, 3500余人次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培。

(3)教师工作坊研修

按照《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教师工作坊实施方案》面向乡村教师遴选参坊学员,组建6个学科10个教师工作坊,每坊50人,完成每年不少于80学时的网络研修;并在参加教师培训团队研修的学员中遴选工作坊主持人和“三人行”团队,主持工作坊开展线上线下研修活动。一是根据培训计划,各工作坊每年集中培训两次,由四川师范大学学科首席专家根据学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和收集的典型问题进行现场答疑,对工作坊研修活动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解决策略的指导;二是在专家、辅导教师和坊主的指导下,各研修组长主持日常研修活动,开展以教学中的问题为主的学科专题研究,并督促学员完成网络研修任务;三是督导各研修小组教师切实开展好线下实践应用研修活动,积极推广研修成果,优化教师的日常教研行为,为我县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教学辅导与研修管理团队,并极大地推动了区域内教师的研修活动。两年来,各坊已共计开展42班次国培线下研修,3500余人次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培。

3.国培取得的成效。

到目前为止,近七千人次参与了培训,培养出了70人的本地教学专家队伍,我县圆满实现了预期的培训目标,促进了全县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增强了国培研修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积极应用,推动了我县教育事业提质升位。

(1)促进了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通过两年的国培,我县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坚守教育、奉献教育、引领示范、为人师表,专业快速发展,很多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

(2)打造了一支“用得上、干得好”的本土培训专家团队。我县和四川师范大学、中国教师教育网的密切配合,通过集中培训、跟岗研修、返岗实践研修、教师工作坊研修和送教下乡等系列研培活动,使70名培训团队教师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培训能力上得到大幅提升。2018、2019两年,我县开展的县级培训和送教下乡培训活动中,教师培训团队有96人次通过上示范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培训教师3000余人次,收到了“名优示范、全员提高”的良好效果。教师培训团队现已逐步成长为一支组织者依赖、受训者欢迎、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用得上、干得好”的一线本土培训专家团队,是我县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力量。

(3)形成了特色鲜明、实用有效的研修成果。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为将我县国培资源利用最大化、最优化,宣传最大化,2020年春季学期,根据县国培办安排,我县国培项目负责人和小学语文、数学、科学;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六位学科老师精心整理了两年国培活动资料,精选学科优秀教学设计、教学PPT、典型例练卷、优秀教学反思、特色活动、优秀小论文、研修感悟等编撰成学科研修书籍26本(其中项目县6本,小学语文3本,数学4本、科学3本,初中语文3本,数学3本,英语4本);设计制作了29张项目县及学科展板;编辑宣传视频6个;录制了50节示范课;规范建设好了6个教师工作坊。

(二)认真参加市级及以上培训

近两年,我县精心组织参加了市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暨艺术领域教育教学成果展评活动,我县文昌二幼郭桂华老师执教的《糖乐乐糖画》、何金梅老师的论文《浅谈梓潼折席在幼儿园美工活动中的运用》双双荣获市级一等奖,东风幼儿园园长白莉萍在全市作交流发言。认真参与绵阳市“文轩教育杯”小学语文和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暨优质课展评活动。积极参加市教体局组织的幼儿园和特教学校教师提高培训、中小学校长和培训者培训、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及紧缺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疫情期间网络研修、网上全员师德培训等。凡有市教体局师培科安排给我县的省级、部级培训,县教体局和进修校及时安排参训人员,认真督促,确保完成参训任务。

(三)县级培训持续发力,努力提高全县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1.以生本互动专题研修为载体,打造高效优质课堂。

采取同课异构、集众智慧,同课异上、互助提升,骨干示范、专家引领,同课竞赛、打造名师等方式,创新课堂模式,提升教学技艺,打造高效优质课堂。活动组织严实,计划落实,过程扎实。全体参研教师共同感受到:研修长真知,评导识灼见。

2.积极推进教师工作坊工作。根据梓教体局〔2016〕175号《梓潼县教师工作坊实施与管理办法》精神,全县 21个教师工作坊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上示范课、上研讨课、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网络交流研讨、指导青年教师、送教到薄弱学校等,教师工作坊真正成为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中老年教师的加油站。

3.督促各校规范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根据梓教体局〔2016〕194号《县、校区域整合常态培研项目规划》精神,县教师进修校认真督促各校开展校本研修培训工作,要求活动要有方案、有记录、有总结,既要有集体资料,又要有个人资料。校本研修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教研活动的开展,让学校充满了学术研讨的风气。

4.积极组织新教师培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增强新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规范他们的岗位行为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县坚持每学年开展一次新教师培训,培训形式分专题讲座与跟岗培训。参培教师专心听讲,受益匪浅,整个活动氛围庄重而热烈,有声有色,如沐春风。

5.持续开展专项培训。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时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培训、副校长培训、教务主任培训、语言文字工作管理培训等,及时提高管理者水平,为我县教育教学水平上档升位提供管理人才支持。

四、我县教师继续教育今后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借助国培,加强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和培养,促使他们很快成长为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2.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作用,进一步建好教师工作坊,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为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平台和展示的空间。

小学语文教师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京银教育合作”第三期赴北京跟岗研修学习总结

银川市实验小学阅海第二校区  路  霞

银川市教育局以教师专业成长为起点,充分学习和借鉴北京中关村一小先进有效的管理和教学经验,努力提升教师的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拓宽视野,转变思想,有效推动“京银教育合作”小学集团化办学共同体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2018年10月22日至11月2日,在银川市教育局的组织下,“京银教育合作”项目学校共选派45人赴北京中关村一小跟岗研修学习。我有幸成为了本次研修学习中的一员。非常感谢市教育局和北京中关村一小为我们搭建了优秀的学习平台,也感谢我的学校给了我此次宝贵的跟岗研学机会。

本次跟岗研修活动由实验教育集团滨河校区王辉校长带队,各校区分别派出8门学科教师及班主任赴北京中关村一小进行为期两周的跟岗研修学习。出发前,我们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遇旻校长委派王辉校长就本次外出跟岗学习目的、意义做了详细的阐述;就研学任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就外出学习纪律做了严格的要求。鼓励教师从中关村一小的校园文化、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活动展示等方面学习交流,嘱咐外出教师认真学习,多看、多问、多记、多思。

在这两周里,我谨记遇校长的叮嘱,跟随导师康昕洁老师虚心学习中关村一小的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领略了中关村一小的办学特色以及办学管理模式,尤其是深入了解了中关村一小的语文学科教学教研发展的新信息和方向,拓宽了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研水平。本次跟岗研修期间,我的具体收获如下:

一、初入葵园,花香满园。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10月22日清晨,我们走进北京中关村一小,满眼灿烂的金黄跃动着,来访的我们深深感受到“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的葵园文化。

走进会议室,中关村一小的老师为每一位学员准备了小礼物——书、包、笔和暖茶,如向日葵般温暖着我们。知性优雅的刘畅校长向研修学员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中关村一小的发展史,温暖的话语让初来乍到的我们倍感亲切。“做最好的自己”是葵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葵园文化不仅外显于开满校园的朵朵葵花,还昂扬在优美动听的《葵花颂》中,更蕴藏在孩子们熟记于心,外显于行的“葵园约定”中。

刘畅校长寄希望于我们每一位学员,在跟岗学习中不仅是“输入”,更多的是返岗后的“输出”,怀着对教育的热爱,对孩子的喜爱,愉快的工作。欢迎仪式后,我们跟随中关村一小的葵园文化小使者参观校园。一路参观一路赞叹,中关村一小就是孩子们的大舞台,200多个微社团由孩子们自发组团,学校提供场地,孩子们自主开展活动,学校为每个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与帮助,培养自主、合作、创新的接班人,让孩子们“做最好的自己”。

初入葵园带给我的感受用一首诗来表达:

中关村一小培训有感(一)

文/路霞

上善若水谦为心,润物无声胜有声。

葵花朵朵向阳开,芳香四溢满园金。

二、跟岗研学,交流共进。

中关村一小的领导和老师们都非常重视研修教师的跟岗培训工作,学校安排了教学和管理经验丰富的导师们对我们进行指导和帮助,我的导师是中关村一小天秀校区的康昕洁老师。到校第一天,康老师就带领我进班听课,期间,我还有幸跟随康老师经历了她在北京市大教研活动中所承担的五年级《“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的两次磨课、专家校长的两次评课,最终的北京市语文教研活动——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研究活动中呈现的低、中、高段三节精彩的现场课,并聆听了北京市教研室张利军主任的精准点评,使我对语文教学中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的有效融合方法有了新的认识了理解,尤其是张利军主任的一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张主任说:“成功的道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到最后的人并不多。”以及在和康老师交流中的感受,康老师今年47岁了,依然积极承担北京市的教研观摩课,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康老师说,这都源自于她对教育的情怀。是的,对教育事业的情怀与年龄无关,即使银丝缕缕,也依然充满激情,女里工作,虚心学习,不断完善,享受教育的幸福。

在研修期间,我还有幸聆听了其他老师的精彩课堂教学过程,聆听专家讲座,家长课堂,参加家长开放日活动,聆听家长会,观摩科技节等等。跟岗研学内容丰富多彩,儒雅博学的导师们百忙之中总会抽出时间对我们进行指导,和我们研讨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收获满满!

 “善省者自善”,每天在跟岗学习一天结束后,我都会及时记录研修内容,静下心来认真反思收获,不断成长。中关村一小还细致周到地为我们提供免费的营养午餐,安排和布置了良好的工作环境,让我感到非常亲切,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研学之中。

深入葵园带给我的感受也用一首诗来表达:

中关村一小培训有感(二)

文/路霞

默默耕耘九躬身,孜孜求教育新人。

春雨细润莘莘子,秋华丰盈日日新。

三、参观拓展,修身立德。

10月26日上午,在中关村一小领导们的精心安排和带领下,我们走进了中共中央党校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参观学习。深入了解了我们党自成立以来所经历的风雨历程以及不同阶段取得的丰硕成果,领略了我国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之风采。作为中国人,我感到无比自豪,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更感责任之中。教而不辱师德,必兴人文荟萃之盛。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科学启智,教育为本。

四、总结交流,共促成长。

11月2日上午,中关村一小天秀校区在校领导胡主任的组织下,我们对为期两周的跟岗研修学习进行了总结交流,大家畅所欲言,交流所学、所思、所获,并提出了困惑,胡主任细心聆听,耐心解答,让我们茅塞顿开,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下午,我们观摩了中关村一小的第十五届科技节活动。“挑战天下,超越梦想。”孩子们参与活动的饱满热情和创新的科技作品感染和震撼了我们。在欢声笑语和激烈的比赛之中,我们恋恋不舍的踏上了归途。

短短两周的教师跟岗研学活动圆满落幕。通过此次跟岗研学活动,开阔了我的视野,冲击着我的思想,提升了我的管理和教学能力。我会继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求索和发展,在努力学习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不断成长!相信,此次“京银教育合作走出去”的跟岗研学方式,一定会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研修中收获  反思中成长

  ——“京银教育合作”第三期赴北京跟岗研修学习总结

银川市实验小学阅海第二校区  路  霞

银川市教育局以教师专业成长为起点,充分学习和借鉴北京中关村一小先进有效的管理和教学经验,努力提升教师的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拓宽视野,转变思想,有效推动“京银教育合作”小学集团化办学共同体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2018年10月22日至11月2日,在银川市教育局的组织下,“京银教育合作”项目学校共选派45人赴北京中关村一小跟岗研修学习。我有幸成为了本次研修学习中的一员。非常感谢市教育局和北京中关村一小为我们搭建了优秀的学习平台,也感谢我的学校给了我此次宝贵的跟岗研学机会。

本次跟岗研修活动由实验教育集团滨河校区王辉校长带队,各校区分别派出8门学科教师及班主任赴北京中关村一小进行为期两周的跟岗研修学习。出发前,我们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遇旻校长委派王辉校长就本次外出跟岗学习目的、意义做了详细的阐述;就研学任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就外出学习纪律做了严格的要求。鼓励教师从中关村一小的校园文化、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活动展示等方面学习交流,嘱咐外出教师认真学习,多看、多问、多记、多思。

在这两周里,我谨记遇校长的叮嘱,跟随导师康昕洁老师虚心学习中关村一小的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领略了中关村一小的办学特色以及办学管理模式,尤其是深入了解了中关村一小的语文学科教学教研发展的新信息和方向,拓宽了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研水平。本次跟岗研修期间,我的具体收获如下:

一、初入葵园,花香满园。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10月22日清晨,我们走进北京中关村一小,满眼灿烂的金黄跃动着,来访的我们深深感受到“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的葵园文化。

走进会议室,中关村一小的老师为每一位学员准备了小礼物——书、包、笔和暖茶,如向日葵般温暖着我们。知性优雅的刘畅校长向研修学员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中关村一小的发展史,温暖的话语让初来乍到的我们倍感亲切。“做最好的自己”是葵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葵园文化不仅外显于开满校园的朵朵葵花,还昂扬在优美动听的《葵花颂》中,更蕴藏在孩子们熟记于心,外显于行的“葵园约定”中。

刘畅校长寄希望于我们每一位学员,在跟岗学习中不仅是“输入”,更多的是返岗后的“输出”,怀着对教育的热爱,对孩子的喜爱,愉快的工作。欢迎仪式后,我们跟随中关村一小的葵园文化小使者参观校园。一路参观一路赞叹,中关村一小就是孩子们的大舞台,200多个微社团由孩子们自发组团,学校提供场地,孩子们自主开展活动,学校为每个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与帮助,培养自主、合作、创新的接班人,让孩子们“做最好的自己”。

初入葵园带给我的感受用一首诗来表达:

中关村一小培训有感(一)

文/路霞

上善若水谦为心,润物无声胜有声。

葵花朵朵向阳开,芳香四溢满园金。

二、跟岗研学,交流共进。

中关村一小的领导和老师们都非常重视研修教师的跟岗培训工作,学校安排了教学和管理经验丰富的导师们对我们进行指导和帮助,我的导师是中关村一小天秀校区的康昕洁老师。到校第一天,康老师就带领我进班听课,期间,我还有幸跟随康老师经历了她在北京市大教研活动中所承担的五年级《“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的两次磨课、专家校长的两次评课,最终的北京市语文教研活动——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研究活动中呈现的低、中、高段三节精彩的现场课,并聆听了北京市教研室张利军主任的精准点评,使我对语文教学中课内外阅读一体化的有效融合方法有了新的认识了理解,尤其是张利军主任的一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张主任说:“成功的道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到最后的人并不多。”以及在和康老师交流中的感受,康老师今年47岁了,依然积极承担北京市的教研观摩课,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康老师说,这都源自于她对教育的情怀。是的,对教育事业的情怀与年龄无关,即使银丝缕缕,也依然充满激情,女里工作,虚心学习,不断完善,享受教育的幸福。

在研修期间,我还有幸聆听了其他老师的精彩课堂教学过程,聆听专家讲座,家长课堂,参加家长开放日活动,聆听家长会,观摩科技节等等。跟岗研学内容丰富多彩,儒雅博学的导师们百忙之中总会抽出时间对我们进行指导,和我们研讨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收获满满!

 “善省者自善”,每天在跟岗学习一天结束后,我都会及时记录研修内容,静下心来认真反思收获,不断成长。中关村一小还细致周到地为我们提供免费的营养午餐,安排和布置了良好的工作环境,让我感到非常亲切,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研学之中。

深入葵园带给我的感受也用一首诗来表达:

中关村一小培训有感(二)

文/路霞

默默耕耘九躬身,孜孜求教育新人。

春雨细润莘莘子,秋华丰盈日日新。

三、参观拓展,修身立德。

10月26日上午,在中关村一小领导们的精心安排和带领下,我们走进了中共中央党校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参观学习。深入了解了我们党自成立以来所经历的风雨历程以及不同阶段取得的丰硕成果,领略了我国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之风采。作为中国人,我感到无比自豪,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更感责任之中。教而不辱师德,必兴人文荟萃之盛。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科学启智,教育为本。

四、总结交流,共促成长。

11月2日上午,中关村一小天秀校区在校领导胡主任的组织下,我们对为期两周的跟岗研修学习进行了总结交流,大家畅所欲言,交流所学、所思、所获,并提出了困惑,胡主任细心聆听,耐心解答,让我们茅塞顿开,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