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精选5篇)

  • 公路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2012年4月—至今,在任安全管理部经理。任期期间主持公司重大项目、投资项目的安全生产策划及项目重大风险评估工作;主持项目创建“平安工地、AAA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的策划、实施、申报工作;主持实施节能减排、节能技改;参与编写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

公路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精选5篇)

公路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本人。。。,男,2008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毕业后一直在中局工作,从事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下面是我在专业技术方面的工作述评,以便评审组织审查。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局、公司、项目经理部三级管理的实践,并依靠自己不断地学习,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工作10年来,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务实高效的完成本职工作,并取得一定的工作成绩。以下是本人10年来工作情况:

2012年4月—至今,在任安全管理部经理。任期期间主持公司重大项目、投资项目的安全生产策划及项目重大风险评估工作;主持项目创建“平安工地、AAA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的策划、实施、申报工作;主持实施节能减排、节能技改;参与编写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规范》;参加了省部级“平安工地”项目的现场复查。此期间,参与交通部《公路水运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 考评实施细则》,主持或参与获得的荣誉省部级及以上 9项,市级5项,集团级2项。2014年获得“中国交建平安卫士称号”.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0年9月—2012年3月,在20标任安全环保部部长,主要负责现场安全监管。作为主要负责人承办了项目安全标准化现场交流会,得到地方、业主及兄弟单位的高度评价。获得“先进个人称号”。

2008年9月—2010年8月,在安全管理部。主要负责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编写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方面的管理制度;参与全局范围内在建项目的安全监督检查;独自总结编写了一套《安全内业标准化模版》,在企业内部推广适用,效果显著;参与编写《公路水运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培训教材》;参与中国交建《交通基本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量化标准》编写;编写工作,多次参与组织企业内部大型安全交流会、安全观摩会、安全培训会、安全生产会等活动;参与中交投资项目的安全策划。

一、思想、政治学习等情况

面对企业遇到严峻挑战和变幻莫测的公路建设市场和国内经济形势,就必须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提高自己的领导、驾驭工作的能力,确保各项工作目标、指标完成。我重点深入学习了党的报告、廉政准则和有关安全生产、项目施工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地方规定要求,参加了局内审员培训班、局的安全管理知识培训班、体系贯标培训班等,进一步提高了了自身的业务能力。在自身思想进步、品德修养和工作作风方面,严以律己,增强自己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业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努力,参加了一级建造师考试,取得了注册安全工程师、内审员证等。

二、工作情况

安全生产是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大事,是对企业的最根本要求,对于一个企业,安全意味着发展;对于一个人,安全意味着生命。作为一名安全工作者,自己深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工作中,自己始终以满腔热情,高度的责任心,积极主动的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的过程中,也使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了充实和提高。

(一)安全环保管理工作

1.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始终把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依法规范安全生产管理作为工作重点,及时对现有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评审、依据新的法律法规,进一步细化和重新制订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规章制度,形成了完整、规范、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实现了全面依法管理。

2.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使用“LEC”法重新进行辨识与评价,更新了各项目重大危险源告知清单,使项目能认真客观实际的分析本项目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采取更为有效的控制措施,使危险源的辨识工作能够具有时效性、前瞻性,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预防起到指导性作用。

3.按照上级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了各项安全活动。活动有:安全公益广告征集活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活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活动、“安全生产年”活动、“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生产月”活动、预防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等坍塌事故专项整治活动、“安全警示教育周”活动、“平安工地”创建活动、四季度安全生产自查自纠活动等一系列保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安全活动。

3.多多扎根生产一线,广泛吸取各方经验。在工作中,自己利用各种机会投身到生产一线,因为那里能给与我成长的充足养分。只有真正扎根于生产一线,才能对于职业健康、安全与环保有更深入地了解,促进我更好的工作;与生产一线的职工多多沟通,广泛吸取各方经验,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拓展我的工作思路,真正实现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做好特种设备管理工作。每当到了一个项目部工作,我都会立即着手对车辆及特种设备的统计。近年来,国家及相关部门对特种设备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如果消息闭塞,特种设备管理不到位,项目部很有可能承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所以在特种设备安装前,我都会要求项目部积极开展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确保特种设备审验工作顺利展开,积极组织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并要求持证上岗。

5.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在日常的工作中,同上级、机关同事沟通交流不到位,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就有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难免出现摩擦。这就要求我摆正态度,积极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年轻人很容易在工作中表现得心浮气躁,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就很可能考虑不够周全,头脑一冲动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在工作中我努力避免,正确处理好与其他同事的关系,积极乐观的帮助有困难的同事。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在工作中,自己尽职尽责、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应该说学习收获很大,思想进步较快,工作作风务实,工作也有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不少不足需再改进和提高。

(一)根据检查和现实情况看,公司所属各项目在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比较明显的薄弱等问题,需要继续改进工作方法和方式,加以关注并设法解决。

(二)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汇报沟通还是较少。

(三)对项目部的监控和管理不够严格。经常深入一线,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做好服务和指导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奖罚制度。

(四)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知道经营风险在不断加大,尚未形成有效的、系统性的管理措施和办法。

(五)要继续加强对管理理论和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自身在项目现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的能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公路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围绕公路建设“三年决战”这一中心工作,以xxxx部长帮扶黑河农村公路建设为契机,采取“送教下乡”的形式在全省公路系统开展职工技术培训,做到学用结合,以用定学,以学促用,切实将知识技能、政策法规送到基层一线,全面提高全省公路系统职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总体目标和培训原则

(一)总体目标

一是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是提高职工理解运用政策法规的能力;

三是提高职工实际生产操作能力;

四是提高职工专业技术知识掌握运用的能力。

(二)培训原则

一是坚持业务培训与政治学习并重的原则,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二是坚持学用一致的原则,做到理论同实际紧密结合;

三是坚持按需施教的原则,针对公路行业岗位的特点,分类施教,切实体现出针对性;

四是坚持讲求实效的原则,杜绝形式主义,确保培训质量,保证实际效果。

三、培训对象

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人员,二级公路建设监理和管理人员,国省干线公路养护人员,路政执法人员。

四、培训方法

一是送教材下乡,将《农村公路施工技术指南》、《养护技术操作规范》、《公路路政管理培训教程》等技术普及系列教材分发到一线建设、养护、路政人员,鼓励和提倡职工自学技术和知识。

二是送教师下乡,聘请交通运输部西部讲师团、省交通运输厅、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专家到地(市)、县(市)为基层职工集中授课;

三是送技术下乡,组建省公路局专业技术人员帮扶志愿者团队,根据地方需求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解疑答难。

四是送远程教学下乡,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开展远程技术培训。

五、培训内容

围绕我省农村公路建设、二级公路监管及公路养护管理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重点培训以下内容:

(一)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人员培训

以黑河市为试点,围绕农村公路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发展形势、业务知识、关键技术、管理方法等专业技术知识培训。

(二)二级路监理、管理和建设人员培训

以虎饶公路指挥部为试点,对二级公路指挥部监理和管理人员、施工单位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关键环节、技术的培训。

(三)国省干线养护管理人员培训

以伊春市嘉荫县公路管理站为试点,对全站养护管理人员及养路员工进行白色路面养护技术培训。

(四)路政执法人员培训

以呼兰养路总段为试点单位,开展路政队长、内业人员的路政业务规范化培训。

六、组织实施

“送教下乡”活动从2011年3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活动分为组织动员、教育培训、经验总结三个阶段。

(一)组织动员阶段(2011年3月至5月)

1、组织地道处、养护处、网化处、路政处、政治处、科教处等相关处室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分工,确定具体培训方式、内容和时间。

2、科教处根据各类培训需求情况,制定具体培训方案,全面启动培训工作。

(二)教育培训阶段(2011年6月至11月)

培训工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内容、分期培训、分类指导的原则组织实施。

1、6月4日在黑河举行“送教下乡”活动启动仪式。

2、6月6日至16日将技术普及系列教材分发到一线公路建设、养护、路政人员手中。

3、6月至7月在黑河市公路处、嘉荫公路站、虎饶公路指挥部开展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人员,二级公路建设监理和管理人员,国省干线公路养护技术人员理论课程培训工作。

4、6月开展路政执法人员理论课程培训工作。

5、6月至10月(即公路建设施工期间)由省公路局帮扶志愿者团队深入现场指导施工、养护工作。

6、10月至11月在全省公路系统开展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人员,二级公路建设监理和管理人员,国省干线公路养护技术人员、路政执法人员远程教学培训工作。

(三)经验总结阶段(2011年12月)

2011年12月中旬对全省“送教下乡”活动进行经验总结。将培训工作中好的做法、经验和典型,在全省公路系统推广交流。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此项活动的领导,省公路局成立“送教下乡”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毕百良

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培训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检查指导,确保培训工作收到实效。同时成立公路局“送教下乡”帮扶志愿者团队,与基层一线职工结成帮扶对子,构架省、地、县三级专业技术人员梯队,使我省的公路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实现新的飞跃。

(二)加强宣传报导,营造学习氛围

为营造全员学习的氛围,加强此次“送教下乡”活动的宣传报道,省公路局将邀请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的领导亲临指导,同时请中国公路、中国交通报、黑龙江新闻台、黑龙江交通、省交通科技、龙广新闻台及地市新闻媒体进行“送教下乡”启动仪式的全程跟踪报道。

(三)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1、各地市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此次“送教下乡”活动,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积极开展本地市的“送教下乡”活动,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由地市处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做到培训前有计划、培训时有措施(内容)、培训后有总结(资料),并及时向省局反馈活动开展情况,培训全部结束后,于12月10前将活动情况总结报省公路局科教处。

公路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完善 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 工资分配模式

企业中层及以下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业经营与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企业人才战略的基石。他们即是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的参与者又是贯彻落实的执行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中层及以下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敬业程度和履职情况,在企业管理中处于重要的、关键的地位,他们的工作态度和业绩对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通过有效的工资分配模式,调动企业中层及以下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需要认真地加以研究和探讨。

一、现行工资分配模式

济铁房建集团现行工资分配模式:企业中层及以下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采取档案工资(包括基本工资、辅助工资、津贴补贴)加奖金的工资分配模式。其中:

基本工资包括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分别根据路局确定的岗位、技能工资等级标准确定;

辅助工资包括工龄工资和固定安全效益工资,根据连续工龄的长短确定,2001年以后参加工作的人员不再发放固定效益工资。

津贴补贴依据铁路总公司和路局规定的标准和范围发放。

奖金采用奖金基数乘以岗位系数的标准发放。奖金基数根据单位经营效益设定;同一层次的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责任系数一致,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与同层次的部门副职相同;中级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与主任干事相同;初级技术人员与一般行管人员相同。

二、现行工资分配模式存在的问题

主要就中层及以下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现行工资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技能工资是铁总管理的工资项目,在1999年7月以前每年进行一次考工升级,但自1999年7月由部颁标准调整为局定标准后再没有进行调整,现以长达十六年的时间。固定安全效益工资是局管工资项目,自2001年1月按职工工龄长短和在岗时间给予固定1-4档,累计固定安全效益工资最高36档,至此路局没有再增加固定安全效益工资。由此可知自1999年1月及以后参加工作的人员其技能工资相同;自2001年1月及以后参加工作的人员没有固定安全效益工资,这在很大程度上使职工技能工资和固定安全效益工资与人员的技能、企业的效益脱节。不仅没能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相反引起了新老职工在分配上的矛盾。

2.岗位工资和奖金系数按行政级别或技术职称的高低确定,使得单位不同部门相同职级人员的岗位工资、奖金完全相同,不能体现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完成难易程度的不同,无法实现工资分配的内部公平。

3.中层及以下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在路局下达的工资总额宏观调控下,奖金基数一旦确定,其工资收入的增长主要靠职务或技术职称的晋升来实现,无法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工资分配的重要职能就是要充分利用其经济杠杆作用,去激励调动职工发挥最大潜能,由于现行中层及以下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分配存在平均主义,岗位贡献的差别无法通过工资分配得到体现,激励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三、完善工资分配模式的建议

通过对济铁房建集团公司中层及以下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工资分配模式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对中层及以下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以岗位评价为基础,以业绩考核为主导,与企业效益相联挂,实施分层管理”的工资分配模式。

(一)分配原则

坚持工资分配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考核相统一,与企业经营效益相联挂,促进收入分配公正、透明,充分发挥工资分配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二)分配模式

铁路房建企业中层及以下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年度工资收入由基本工资、考核工资、经营业绩考核奖励、年度绩效奖励四个单元构成。具体为:

1.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是对中层及以下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正常劳动的基本劳动报酬,与其工作业绩不挂钩。基本工资的确定主要依据路局或投资公司对集团公司(子分公司)核定的人均基础工资、岗位评价等级、路局当年出台新增资政策的增资额以及工龄工资和政策性补贴进行确定。基本工资按月发放。

基本工资=(路局或投资公司核定集团(子分公司)月人均基础工资×50%)×岗位等级系数+本人工龄工资+当年局增资政策增资额+政策性补贴

(1)岗位等级评定。依据岗位说明书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岗位责任、工作强度、工作环境等要素对中层及以下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岗位等级评定,评定结果分为A-E档。

(2)岗位等级系数。对应岗位等级分设为五档,岗位等级系数为1.2-1.6,岗位等级系数的设定应充分考虑基本工资水平和其在全年收入中所占比例,建立相应的动态调整办法。(见中层及以下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等级、岗位等级系数对应表)。

2.考核工资

考核工资以路局或投资公司核定集团(子分公司)月人均基础工资为基数,与岗位评定等级、单位及个人月度工作业绩考核相挂钩综合考核决定。考核工资按月发放。

考核工资=路局或投资公司核定集团(子分公司)月人均基础工资*50%*岗位评定等级系数*单位月度业绩考核等级系数*个人岗位月度业绩考核等级系数。

(1)单位月度考核等级系数按照集团月度安全逐级负责制考核办法的规定,根据投资公司或集团公司公布的考核结果,分别核定集团(子分公司)月度考核等级系数。

(2)岗位考核等级系数由集团公司(子分公司)制定中层及以下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月度工作业绩考核办法,详细考察工作技能、履职情况、工作态度、经营业绩等方面,采取强制分布法,强制比例分别为20%、60%、20%,出现失格条件时即列入不合格(不称职)等级,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核定岗位考核等级系数。(见单位、岗位考核对应系数表)

3.经营业绩考核奖励

经营业绩考核奖励以路局或投资公司下达给集团(子分公司)工资总额宏观调控目标,充分考虑工资各要素支出,在工资预算内,合理确定季度考核奖励基数,与企业季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和中层及以下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季度工作业绩考核结果挂钩,由企业、岗位季度经营业绩考核等级系数决定。经营业绩考核奖励根据考核结果按季发放。

经营业绩考核奖励=考核奖励基数*岗位评定等级系数*岗位季度考核系数*单位季度考核系数

(1)单位季度考核等级按照集团公司季度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的规定,根据投资公司或集团公司公布的考核结果,核定单位季度考核系数。

(2)岗位季度考核等级评定:同上;岗位月度考核等级。

4.年度绩效奖励

年度绩效奖励主要根据单位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等级和岗位综合考核评价结果等级而设定的工资单元。

年度考核奖励=∑季度经营业绩考核奖励*岗位年度考核系数*单位年度考核系数*单位年度实现利润额/单位年度计划利润指标。

岗位年度考核系数根据单位制定的岗位年度考核办法确定,单位年度考核系数按照投资公司(集团公司)公布的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确定。

四、配套措施

1.强化工资预算管理

根据路局工资政策的变化,结合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加强工资预算管理,在实施中层及以下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工资分配模式的过程中确保职工收入增长不低于路局确定的调控指导增幅,工资总额控制在路局计划之内。

2.加强日常考核与支付管理

工资支付采取“月预支,季考核,年结算”的方式。同时做好日常考核、预警告知等基础工作,为年度工资结算和综合考核评价奠定坚实的基础。

3.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采用绩效考核、责任风险与经营审计相结合的约束模式,不断完善对考核数据失真、违反规定获取规定外其他工资性收入等问题的责任追究制度。

4.不断优化岗位等级评定和业绩考核办法

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和重点,结合分配模式的实施效果,不断修正完善岗位等级评定。同时对岗位业绩考核办法应根据单位整体经营目标的变化,形成不断制订计划、执行、修正的循环过程,不断完善岗位业绩考核办法。

五、预期效果分析

1.新的分配模式打破了行政级别的限制,充分考虑了各部门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中所起作用的不同,体现了关键岗位的价值,使得工资分配适当向关键岗位倾斜。

2.在制定工资分配模式时,不但考虑了企业管理岗位与技术岗位之间的工资差距,还注重同职级岗位与企业经营业绩、职工收入的对应平衡关系,不同岗位间的工资差距逐步缩小,增加了职工的接受程度。

3.通过岗位等级系数的调整,打破了以往平均主义的形式,工资分配的内部公平性得以保证。同时避免子分公司之间中层及以下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水平出现较大差距,保证了工资分配的相对公平。

4.新的分配模式将绩效考核的重点转向中层及以下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并强化岗位履职考核,将分配到单位的绩效指标落实到各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实现了经营压力的层层传递,促进了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六、结束语

总之,在单位经营规模、效益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如何不断完善中层及以下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工资分配模式,统筹兼顾好企业领导班子、中层及以下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职工的利益关系。不但关系到中层及以下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如何不断完善工资分配的经济杠杆作用,平衡各个层次的分配关系,将是劳资工作人员长期面对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吴文艳.企业中层经理薪酬激励设计要点.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5).

[2]程国平.我国经营者年薪制实施模式的分析与研究方案的设计.管理现代化,2002(1).

公路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广西;地下与隧道工程;高技能型人才;缺口

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加快,广西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建设得到迅猛的发展。2016年6月,南宁地铁1号线南湖至火车东站段开通;截至2015年年底,广西高速公路里程达4288公里;2016年,广西高铁里程达1812公里,占全国高铁里程的10%。“十三五”规划期间,广西的城市轨道建设、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建设还在进一步推进。然而,广西为山区、丘陵地貌,山区众多,路网的建设就避免不了要修建大量的隧道,城市轨道建设也主要为地下工程建设,这需求大量工作在一线岗位地下与隧道工程高技能型人才,这部分人才的供给是否充足,将直接影响到广西路网建设的推进。

一、人才需求分析

地下与隧道工程高技能型人才是指熟练掌握地下与隧道工程的施工技术、工程检测、工程试验、工程测量、工程监理等技能的工作在一线岗位的人才,服务于城市轨道建设、公路隧道建设、铁路隧道建设。广西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高速公路往山区发展、高速铁路的建设,都需求大量的地下与隧道工程高技能型人才。

(一)广西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

急需大量地下与隧道工程高技能型人才。有人说,19世纪是桥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21世纪是地下空间的发展世纪。特别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资源的过度开发,人类面临着环境污染、能源紧张、交通拥挤和水资源短缺等严重问题,因此人们不得不向地下要生存空间,以缓解土地资源紧张而带来的压力。伴随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住房问题,交通问题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使我国的城市土地空间资源的利用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地下资源,发展城市地下工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可以预见,充分发展地下工程将对我国的城市建设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大型城市大都在大规模地建设轨道交通或酝酿建设轨道交通,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史无前例的高潮期。目前,国内至少有40个城市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加快,南宁市将建成区域性国际城市,据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四横四纵”、“四主四辅”8条线构成,总长约252公里,设车站184座,概算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当前,南宁地铁1号线已于2016年12月开通,2、3、4、5号线全部在建。2号线一期计划2017年开通,3号线一期计划2019年开通,4号线一期计划2020年开通。2-5号线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为529.37亿元,到2021年,南宁市将形成5条运营线路、总长128.2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另外,柳州市规划至2030年,建设轨道交通4条。近期规划(至2020年)实施1号线、2号线。1号线线路全长约45.6公里,其中高架线长度约42.42公里,地下线长度约3.18公里(穿越火车站段),工程总投资约126亿元;车站35座。2号线线路全长约27.75公里,高架线长约25.48公里,地下线长约2.27公里(穿越柳江段);工程总投资约60.18亿元;设车站22座。1、2号线总长73.35公里,总投资186.18亿元。桂林市目前也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写进了“十三五”规划,目前正进行网线规划布局,计划建设4条轨道交通。综上所述,至2021年左右,广西区内至少建成城市轨道交通201.65公里,若按每公里配备15人地下与隧道工程高技能型人才,未来广西轨道交通建设至少需求3000多人地下与隧道工程高技能型人才。

(二)广西高速公路向山区挺进急需

大量地下与隧道工程高技能型人才。隧道工程在公路网建设中也显得愈发重要,在当今公路网建设高速发展时期,特别是高速公路开始逐步进入山区已成为当前路网建设的重要内容。过去20多年间广西修建高速公路都是占用了地形条件相对比较好的走廊,都是先修比较好的地方。今后,随着国家土地政策越来越紧,广西修建的铁路和高速公路更加向山区里面延伸,路线走廊越来越狭窄,隧道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截至2015年底,广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288公里,87个县(市、区)通高速,还有21个县(市、区)尚未通达。剩下的21个县都是一些车流量少、经济不发达、地形条件恶劣的地方,总里程达3700多公里,桥梁与隧道占总里程的比例较高。2016年广西续建高速公路项目共29个,建设里程3102公里,总投资约2697亿元人民币。全区力争在2020年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至2020年底,广西高速公路总里程将突破8000公里,形成“6横7纵8支线”的高速公路网络,实现全区所有县(市、区)通达高速公路。由于广西地形以山岭连绵、山区广大、平原狭小,丘陵错综著称,待建的3700公里的高速公路也主要穿越山岭地貌。为了使山区高速公路和铁路达到更安全、更快捷、更环保、更节约的目的,隧道的作用是巨大的。若广西剩下的3700公里高速路建设按20%的桥隧比计算,则隧道桥梁的里程达740公里,按每公里桥隧建设需求10人高技能型人才,则未来五年,高速公路建设至少7400人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高技能型人才。

(三)广西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急需

大量地下与隧道工程高技能型人才。自2013年底广西开通高铁后,高铁建设快速发展,目前广西境内拥有7条高铁线路,高铁总里程1812公里,动车通达14个设区市中的11个,初步形成四通八达的高铁路网新格局。高铁里程全国高铁总里程的十分之一,跃居我国前列,实现从“路网末梢”到区域枢纽的重大转变。到2020年,广西将实现市市通高铁,形成以南宁为中心的高铁经济圈,并依托建成的高铁网络加快打造“一轴一圈两带多组团”的高铁经济带空间格局。建成以南宁为中心的“12310”高铁经济圈:1小时通达南宁周边城市,2小时通达全区设区市,3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10小时左右通达国内主要中心城市。初步测算,到2020年,广西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7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铁里程达到2500公里左右,累计投资规模约3600亿元。鉴于广西的地形,高速铁路建设桥隧里程占总里程的比例很高。例如,贵广高速铁路,桥隧比为92.1%。若以50%的桥隧比计算,未来五年计划建设高铁1700多公里,则桥隧占的比例为850公里,按每公里需10人地下与隧道工程高技能型人才计算,未来五年,广西高铁建设则需求8500人地下与隧道工程高技能型人才。综上所述,广西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建设急需大量从事地下与隧道工程建设、既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又掌握一定的系统技能和过程技能的高技能人才,人才需求数量约为18900人。

二、人才供给来源分析

在当前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地下与隧道工程专业高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目前在岗的人才来源渠道多样化,总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来源于本地区高职院校地下与隧道工程本专业的毕业生。广西目前只有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地下与隧道工程专业,已毕业的学生100人,在实习的学生50人,投入一线岗位工作的学生共150人。第二,来源于本地区高职院校类似专业毕业生。例如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路桥类专业、轨道类专业毕业生,每年约有1500人从事地下与隧道工程相关工作。自2015年开始计算,至2020年,累计有7500人。第三,来源于区外高职院校本专业或类似专业毕业生。来源于区外各个高职院校相同或相近专业的毕业生每年约300人,自2015年开始计算,至2020年,累计有1500人。综上所述,预计区内未来5年大概有9650人高技能人才从事地下与隧道工程一线岗位工作,还有9250人的缺口。若这9000多人的人才缺口得不到解决,必将影响广西城市轨道、公路和铁路建设的发展,如何解决人才缺口问题迫在眉睫。

三、人才培养途径

(一)鼓励高职院校开设地下与隧道

工程技术专业。随着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必将带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态势,广西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将长期出现供不应求。然而,目前区内只有一个高校开设有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为适应我国和广西城市轨道、高速公路、铁路建设对地下与隧道工程专门人才的需求,国家应适当给区内高职院校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区内高校开办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或扶持相近专业,可填补广西在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空白,服务广西经济社会新发展。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从事地铁、铁路和公路的岩土、地下结构工程,隧道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检测、维护与加固改造等技术工作,并在工作中具有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专科层次的高技能型人才。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主要面向地下与隧道工程施工一线,毕业生主要去向是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目前全国该专业毕业生供求比一直在1∶3以上。按广西铁路、高速路和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规划,在未来的5年内广西至少存在9250人的缺口。按目前状况发展,地下与隧道工程人才培养远不能满足人才市场需求,今后一定时间内地下与隧道工程人才仍将供不应求。

(二)促进校企合作

鼓励区内高职院校与地下与隧道工程行业的企业单位如南宁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南宁铁路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展开深度校企合作,或订单培养地下与隧道工程专业高技能人才。院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企业单位可以解决人才缺口问题,院校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就业岗位,互利双赢。1.企业为学生顶岗实习、教师生产实践锻炼提供场所,每届学生可首先选择在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2.企业参与专业教学活动。企业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参与课程和教材建设,为专业师生举行专业技术讲座,为课程实施讲练结合、理实一体教学提供真实的项目和素材。3.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60%以上毕业生就业于合作企业内。4.学校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人才。学校与企业探索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的要求,开设各种技能方向的班级。5.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进行工种鉴定。举办地下与隧道工程管理与技术人员等培训班,进行施工员、测量员、试验检测员、安全员等职业技能鉴定。6.企业支持专业办学。以企业冠名的方式在专业中设置奖助学金,捐赠教学设备。7.校企共同开发横向课题。与企事业单位共同研发项横向科研课题。8.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专业教师主动参与勘测、设计、施工、检测、维护与加固改造等生产活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整合双方资源,优势互补,相互支持,共同参与专业教育教学、专业建设,共同进行科研技术研发,可实现校企“人才共育,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目标,填补广西在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空白。

(三)引进区外高技能人才

政府可以给外省本专业人才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引进外省优秀人才,解决地下与隧道工程高技能型人才的缺口,促进本区城市轨道、高速公路与铁路快速发展。1.广西开设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仅有一所,目前仅有100人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广西对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若2017年有院校开办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则最早2020年才有毕业生,然而今后几年为广西城市轨道、高铁、高速建设的关键几年,人才缺口将成为建设推进的瓶颈。因此,必须从区外引进人才才能填补这个缺口。2.广西的城市轨道、高速铁路建设起步较晚,城市轨道2008才开始修建,2016年才开通一号线,高速铁路2013年才开始迅猛发展,高速公路往山区挺进困难重重,剩下的部分都为地形复杂的山区。而广西在这方面的建设经验几乎为零,必须引进国内外先进经验,引进区外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高技能型人才,才能加快广西城市轨道、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建设进程。综上所述,引进区外优秀人才,为当务之急。只有引进区外人才,才能缓解未来几年地下与隧道工程高技能型人才的缺口。

【参考文献】

[1]陶林芳.国内外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上海建设科技,2005(5)

[2]张辰.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9)

公路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1.1我国交通运输业持续快速发展,使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出现短缺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人才是国家人才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近二十年,我国交通运输业进入了一个持续快速发展期,“十一五”末,我国通车公路总里程398.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万公里。根据交通运输部颁布的《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50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0.8万公里[1]。可以说,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单纯是量的巨大增长和积累,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迫切需要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适应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1.2未来十年,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结构性人才的特殊需求数量巨大

交通运输部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0年底,我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共有从业人员3429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03万人,占从业人员8.8%;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6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5.3%。《纲要》指出:未来十年,结构性人才的特殊需求主要涵盖建设养护、工程管理、现代交通物流、道路运输、轨道交通、综合运输人才。其中,高层次科技人才年均需求1.4万人[2]。

2.专业硕士学位人才培养定位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degree),是随着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虽然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二者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质[3]。

2.1专业学位教育更强调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统一

专业学位教育并非学术学位教育的去“学术化”,而是将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更强调学术的应用性和特定针对性,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和技术再创新。专业学位教育具有很强的职业化取向。

2.2专业学位教育更强调高校、行业、企业的协同创新

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以学位授权单位为单一主体而构建起来的、由多方参与协作的培养系统,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强调多元主体,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共同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有利于实现协同创新,形成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的合作育人机制。

2.3专业学位教育更强调创新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有机结合

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强调培养从事研究和发现客观规律的科研后备人才,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类型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但不仅仅是强调实践性,而且强调实践环境下的技术创新,强调围绕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强调创新成果实际应用,是实践、创新和应用的深度融合[4]。

3.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3.1校企合作,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1)依托企业诉求、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

在面向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中,形成了“一条主线(突出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两大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三个平台(通识式基础教育平台、递进式专业教育平台、开放式综合教育平台),四个结合(基础平台与专业模块相结合、课程学习与项目学习相结合、教学实践与科研生产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相结合),五个系统(教学督导系统、学生评教系统、教学评估系统、信息反馈与问题处理系统、社会需求与质量评价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创中赛”的内涵式人才培养的新方法。

(2)结合企业生产环节、合理划分培养阶段

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采取学位课程学习、企业实践及学位论文等三阶段展开,结合企业生产过程,合理安排学生阶段任务,并且突出学生工程实践管理技能训练。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

(3)融入企业工程一线,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建立与交通运输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战略联盟和协同机制,坚持专业教学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课程设置与职业需求相结合,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相结合,企业实践与学位论文相结合,开展高层次应用型交通运输人才培养。

结合课程总学分要求,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中根据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开设的研究方向,进行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至少开设5门企业提供课程,培养学生强烈的工程意识和良好的工程素养。

3.2校企合作,搭建实践育人平台

(1)与交通运输行业企业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本着“互惠互利、相互融合”的原则,联合建立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以及工程实训中心。并以此为纽带,实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学生以顶岗的形式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学生到企业后先由企业领导进行企业文化教育,让学生熟悉企业和企业文化,然后进行上岗培训,包括技术培训和安全培训,再根据岗位需求顶岗工作,所有标准规范都按企业职工要求进行。

(2)在一线工程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拓展实习实践内容。组建了由企业冠名的专业试点班,[JP+1]实施应用型人才的联合培养,在合作建设的工程项目中,融入真实的工程环境,开展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在工程一线开展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使学生受到了比较系统的工程实践训练,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3)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依托合作平台,面向交通运输系统企业员工,开展职工技术培训,包括岗前培训、青年技能培训等。学校还可以利用专业技术资源优势,积极为地方服务,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使双方形成的互利共赢合作关系不断深入和发展。

4.结语

交通运输类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通过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在解决专门技术人才培养的同时,促进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很好的解决了特殊地区交通领域的技术问题;又充分发挥了学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职能,提升了学校科学研究的层次和水平,为交通运输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交通运输部.

[2]《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交通运输部.

[3]别敦荣,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设计[J].现代教育管理,2009.

[4]王莹,朱方长.我国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比较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