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师德年度总结(精选5篇)

  • 教师个人师德年度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三、做到了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从不体罚学生,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既是学生的老师,有成为了学生值得信任的朋友。 四、在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的同时,加强教育教学专业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个人师德年度总结(精选5篇)

教师个人师德年度总结范文第1篇

一、认真学习了《教师法制教育读本》,并认真作好记录,还进行了考试。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理解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明白了教师所肩负的重任,提高了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并付之于行动,更加努力地开展工作。

二、做到了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语言文明,待人礼貌,举止端庄,衣着朴实,仪容整洁)使自己在思想、学习、劳动、生活等多方面做学生的表率,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例如:开学初,教室里经常有垃圾,学生没有什么环保意识,我一边教育他们,一边用自己的行动来带动他们自觉保持清洁卫生。只要一看见地面有垃圾,我就低头捡起,不久,学生也不由自主地 争捡垃圾 ,还能够自觉做到不乱丢垃圾了。

三、做到了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从不体罚学生,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既是学生的老师,有成为了学生值得信任的朋友。

四、在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的同时,加强教育教学专业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认真参加科组教研活动,和同事一起学习和探讨专业知识以及教学的新观念、新思想,并把这些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

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热爱学校,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从不迟到或者早退,有时候生病了也能坚持上好课,才去宿舍休息,或者就先跟同事调课,所以本学期做到了满出勤。我尽量做到严于律己,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与同事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教师个人师德年度总结范文第2篇

时间飞逝,一年的时间就这样在我们的手指中倏忽而逝。回顾一年的工作,不禁思绪万千。在这里我就本人在2020年度工作的德、能、勤、绩四个方面作简单的陈述:

一、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及品质修养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能够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纪守法、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在,认真负责。

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方面

一个不会学习的人永远不会是一个成功的人,要教给学生知识,你就必须拥有比学生多得多的知识。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努力学习各种新的知识。除了认真参加各种培训以外,我还积极的利用时间进行自我充电,在空余时间,我认真阅读了《教学新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爱的艺术》等教育教学的专著,对自己的理论知识的提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还将与几句同事一起合作一个省级课题,现在正在实施阶段。总之,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的学习,才能有进步。教学方面,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认真按照学校的教学常规做,认真参加备课组的集体活动,以积极的态度上好每一节课,在实践中探讨、落实新课程理念。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内外教学观摩活动,能及时把教学中的所感所想总结形成文字,也是对教学的再思考,教学能力的再提升。

三、工作态度,勤奋敬业方面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工作成绩、成果方面

教师个人师德年度总结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根本,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为准则,以构建和谐校园为主线,以“强师德、铸师魂、树形象、正教风、强素质、提师能”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师风,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引导全体教师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做“四有”好教师。

二、目标任务

进一步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激发教师发扬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增强教师集体荣誉感,努力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具体措施

(一)扎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修订)》和市教育局《转发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省教育厅〈关

于印发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的通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十条禁令》《关于印发 市教育局严禁在职教师乱办班、乱补课、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的规定 的通知》《关于印发 市开展在职教师“乱办班、乱补课、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的通知》等,引导广大教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崇高的人生追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集体组织学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教师相互评议和家长评议相结合,上级督导检查和学校领导抽查相结合,领导点评和个人整改等多种形式,规范教师言行,培养爱岗敬业精神,树立教师在教育行业新形象,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发展环境。

(二)弘扬“五种美德”,培养“四有教师”

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多种活动,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岗位职责,扎实完成工作任务,大力弘扬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坚守家庭美德、提高个人品德、弘扬传统美德的“五种美德”,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

(三)强化监督机制,规范从教行为

一是将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完

善各项制度,用制度约束教师的从教行为。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修订)》开展自查自纠活动,着力解决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对于违反国家、省、市相关规定的行为绝不姑息,加大惩治力度。三是实行公开承诺,做到德行自觉、自律。根据《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对教师恪守职业道德、遵守校规校纪、关爱学生生命、塑造公众形象等几方面进行细化要求,与每位教师签订《教师个人诚信承诺书》,树立广大教师诚实守信、奋发向上的良好社会形象,使每位教师成为爱岗敬业、严于律己、诚实守信、品德高尚的人。

(四)树立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一是以庆祝每年的教师节为契机,开展评选表彰“教书育人楷模”“名教师”“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等活动,挖掘典型,树立榜样,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健康发展;二是加大师德师风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宣传资源,大力宣传师德师风建设成绩和师德高尚教师的先进经验和先进事迹,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

(五)加强师德考评,落实考评结果

各学校要把教师职业道德考评纳入教师工作绩效考核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教师工作全方位的考核,要求教师注重师德形象,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在教师职称评聘、评选优秀中,实施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

四、时间安排

(一)制定方案(2020年7月)。各单位认真学习本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单位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

(二)开展活动(2020年8月-11月)。根据各单位方案内容切实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

(三)总结检查(2020年12月)。各单位上报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总结。教育局将抽查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提高认识,广泛宣传,不得敷衍塞责。

教师个人师德年度总结范文第4篇

调查结果1主旋律教育卓有成效,与学生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教育薄弱

研究者列出12项学校普遍进行的德育内容,即劳动教育、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民主法制教育,让教师和学生分别对这12项内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和学生对学校12项教育内容实施效果的评价位次大致相同,80%以上的教师和学生都把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排在前三位,充分说明近几年学校在主旋律教育方面卓有成效。而被排列在最后三位的内容,教师和学生也基本一致,它们是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和“三观”教育,反映出这三项内容是学校德育的弱项。

在与此相关的教师和学生对学生思想品德状况满意度的评价调查中,也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研究者列出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集体、尊敬师长、文明礼貌、诚实正直、助人为乐、关心国家大事、心理调节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共10项内容,结果是教师和学生的排位基本一致,教师、学生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是尊敬师长、文明礼貌、热爱祖国、热爱集体;而被教师、学生排在后三位的师生不大满意的是心理调节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关心国家大事。在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对学校德育内容需求的调查中,研究者列出交通规范、文明公约、行为规范、自我保护常识、个人修养、竞争与合作、劳动态度习惯、时事与政治、择业指导、家政指导、法律常识、环境与生存等12项内容,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最需要的德育内容排列前三位的依次为个人修养、自我保护常识和文明公约。其中,初中生的排位与学生总体相吻合,小学生最需要的德育内容与学生总体的不同之处是排列前三位的有交通法规;高中生与学生总体不同的需要是法律常识。

分析与建议

这些年来,学校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调查反映出比较薄弱的是心理品质教育、青春期教育和“三观”教育。学生最需要的德育内容是个人修养、自我保护常识和文明公约。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又各有侧重,小学生是交通法规教育,高中生是法律常识,初中生是自我教育。可以看出,这些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他们各自生存发展中急需要指导的,而这些内容在学校德育中却是欠缺的。由此可知,学校德育的内容应依据社会教育目标和德育目标进行系统教育,以保证实施内容的完整性、稳定性,防止随意性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依据学生品德发展的现实需要与可能,使内容与学生的品德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才是学生可接受的、发展性的德育。在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德育的功能除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外,还应有促进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功能。学校德育也应增加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容,诸如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儿童消费、权益保护等,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促进其健康成长。

学校德育要重视加强对学生的“三观”教育,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

调查结果2教师、学生对学校德育途径所起作用的评价存在较大差别,学生列于首位的是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则是班会

研究者列出大型教育活动、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班会、团队会、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各科教学渗透、个别学生教育共8个学校普遍运用的德育途径,让教师、学生对这些德育途径所起的教育作用进行评价,结果是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德育途径所发挥作用的评价存在较大差别。学生认为所起作用很大、较大的途径排列前三位的是社会实践活动、大型教育活动和课外活动,而教师排列前三位的是班会、大型教育活动、个别学生教育。其中差别比较大的是社会实践活动、班会和个别学生教育三项。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作用最大,而教师却将其排列在第四位,相差3位;教师认为班会作用最大,而学生却将其排在了第四位,同样相差3位。对个别学生教育教师排在第三位,而学生排在了第七位,相差4位。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对军训、参观访问、郊游野营、文艺联欢、体育竞赛、公益劳动、兴趣小组、科技活动这些学校常用的德育活动形式哪个最喜欢呢?各年级学生一致最喜欢的是郊游野营,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共有1243人选择了它,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4.6%,明显高于其他活动形式,经统计分析,此项活动与其他7项活动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调查也反映出,在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德育途径所起作用的评价中,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被教师排在了末位,学生则把团队会排在了末位,思想政治课也只排在第六位。在对学生关于学校德育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中,研究者列出校园环境、校风、班主任工作、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团支书辅导员工作5项内容,学生相对不太满意是后两项内容,其中高中生对团支书工作满意度最低,仅为36.7%。在关于学生对德育活动形式喜欢程度的调查中,公益劳动成为学生最不喜欢的活动形式,喜欢的人数只有24人,仅占被调查总人数的0.87%。

分析与建议

调查反映出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情有独钟,而教师对它的作用却认识不足,在这一点上反映出教师和学生在认识和感受上的差别,如果这种差别不断扩大,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德育实效。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对社会实践活动重视不够,活动单一,只重讲授和理性理解,重知识灌输,忽视实践体验,这恐怕是德育的失误之一。因此,学校应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劳动、科学考察、远足等。当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讲究真实性、针对性和学生可接受性,坚决避免形式主义和盲目性。像学生之所以最不喜欢公益劳动,一方面原因,反映出学校、家庭、社会对公益劳动不重视,另一方面原因,有些学校组织公益劳动单纯为完成任务而劳动或为宣传而劳动,没有把它纳入学校德育计划,没有作为学生与社会沟通的重要桥梁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形式,这是学生不喜欢公益劳动的主要原因。

教师、学生对学校德育途径所起作用的评价存在如此明显的差别,反映出教师教育观念上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的主体性问题。教师对班会、个别学生教育这种自己主导下所实施的教育途径或方法评价较高,而没有注意学生的感受,没考虑到外在的教育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在调查中,问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回答“喜欢自己组织的活动”的学生有1925人,占总人数的69.3%,而“喜欢班主任组织的活动”的学生只有225人,仅占总人数的8.1%,说明学生喜欢自己搞的活动,不喜欢教师主导下的说教式的途径和方法,他们喜欢开放式的、活泼的教育,不喜欢封闭式的、死板的教育。而我们的德育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内容脱离实际、方法简单的问题,反映出德育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严重忽视学生主体需要的问题。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还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教育,这样的德育学生怎能乐意接受呢?在调查中反映出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团队工作不满意,以及对班会、个别学生教育比较低的评价,恐怕都有这方面的原因,并且可能是主要原因。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首先要解决的不是途径、方法问题,而是观念问题,观念更新才能引起方法的变革。现代德育观念强调发展人的潜能,焕发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只有学校德育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那么德育的实效性也就会不断增强。

调查结果3无论是教师自己,还是学生,对教师遵守师德规范的评价高于对教师德育能力的评价;“热爱、尊重、了解、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和“了解学生”的德育能力得到学生相对最低的评价

研究者列出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热爱、尊重、了解、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举止文明,团结协作,遵守纪律,廉洁从教,尊重家长8条教师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让教师、学生对教师遵守这些规范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无论是教师自评,还是学生他评,都对教师遵守这8条师德规范给予一致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平均满意度在86%以上,教师的满意度每项都在93%以上,学生的低些,也都在82%以上,其中评价最高的是“爱岗敬业”这一条,教师、学生分别为98.1%、92%,经统计分析,二者无差异;评价最低的是“热爱、尊重、了解、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经统计分析,二者也无差异。

在教师问卷中,研究者调查了教师群体对自己11项德育能力的评价,认为很符合、基本符合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比例分别是,了解学生的能力占84%,把握德育内容的能力占76.3%,灵活运用德育方法的能力占67.9%,组织活动的能力占73.6%,语言表达能力占76.1%,心理诊断与辅导能力占61.6%,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能力占76.4%,创设良好德育环境的能力占67.7%,个别谈话能力占79%,转化后进生能力占65.9%,教科研能力占54.3%。教师对自己德育能力的评价明显低于遵守师德规范的评价。相对比较弱的能力是教科研能力和心理诊断与辅导能力。虽然学生对教师德育能力的评价认为很符合、基本符合的均超过60%,但是普遍低于学生对教师师德规范的评价。在“了解学生”这一项,教师自己的评价和学生对其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教师的百分比为84%,在11项中比例最高,而学生的平均百分比刚刚超过60%,其中高中学生仅为45%。

分析与建议

调查反映出,教师普遍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特别是在“爱岗敬业”这一条上,无论是教师自己,还是学生,都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说明教师很热爱自己的工作。但调查也同时反映出,“热爱、尊重、了解、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这一条,无论是教师自己,还是学生,评价在这8条里都是最低的,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热爱、尊重、了解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是提高德育实效的基础,调查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教师在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上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进一步增加对学生的情感投入,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德育能力是实现德育目标的现实基础。现实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青少年学生自身的发展变化,都对教师的德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知其“心”,才能恰当地运用灵活多样的德育方法,德育才能有针对性。调查反映出的学生对教师了解学生能力很低的评价,应引起教师的重视,要从转变观念入手,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和师生民主平等的观念,调整心态,改进方法。

调查反映出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心理诊断与辅导能力相对较低,这是客观实际也是教师的需要。面对德育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进行研究探索,揭示规律,寻找新方案。教师参与教科研是使自己工作从“经验型”走向“科学型”的重要途径。心理诊断与辅导是近几年的热点问题。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新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但是学校缺乏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德育干部自然就担负起了这个责任,因此,需要加强培训指导。同时,所有德育工作者都应掌握一定的心理诊断与辅导能力,这对了解学生,提高德育工作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调查结果4学生对德育的评价与需求存在明显的年龄阶段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对德育内容、德育途径还是对学校、教师工作,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评价都有显著差异。他们的年龄不同、年级不同,评价的水平也不同,对德育的需求也不一样。在对学校12项德育内容实施效果很大、较大程度的评价方面,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小学生对各项内容实施效果很大、较大程度的评价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5.9%,初中生为47.2%,高中生为36.5%,高中生与小学生相差19.4个百分点,与初中生相差10.7个百分点。除第11项青春期教育、12项民主与法制教育外,前10项内容都是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呈阶梯状递减趋势,年级越低评价程度越高,年级越高评价程度越低。青春期教育初中高于小学和高中,这是初中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决定的。民主与法制教育初中生与小学生持平。

在对8条德育途径所起作用的评价上更明显地表现出这种差异。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年龄段学生对德育途径所起作用很大、较大程度的评价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呈阶梯状、递减趋势。年级越低评价程度越高,年级越高评价程度越低,小学生对学校各项德育途径作用评价最高,平均达78.2%,其次为初中生58.8%,高中生仅为44.6%,高中生与初中生相差14.2个百分点,与小学生相差33.6个百分点,经过对各项途径进行卡方检验,P 0.05差异极显著,可以说,学校德育途径的作用与学生的年级、年龄呈反比。

学生对教师德育能力以及对学校德育工作总体满意度的评价也都同样呈现出这种差异。

教师个人师德年度总结范文第5篇

二、强化师德教育,切实提高教职工思想认识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核心在预防,关键靠教育。各学校要切实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定期教育制度、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及时约谈提醒制度,健全学校师德师风教育台账。做到逢会必讲,每周必提醒,遇问题必约谈。要结合本校教师特点,创新师德教育形式,不断增强师德师风教育的有效性。要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承诺制度和集体宣誓制度,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认识水平。

三、树立师德典型,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教育氛围。各单位要结合庆祝教师节等有利时机,推选师德模范人物,宣传师德典型案例,在全体教师中开展“重品行、树形象、做榜样”专题活动,在全社会传递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正能量,积极树立教师的正面形象,营造同心聚力谋发展、风清气正办教育的良好氛围。

四、持续师德监督,切实保障师德师风教育落到实处。各单位要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工作部署,建立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持续开展严禁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专项行动、严禁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活动,促进师德师风进一步好转。

要建立师德师风问题定期排查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自查,组织专人有针对性地排查。要定期组织学生、教师、学生家长及相关社会人士,对教师师德师风进行测评,结果记入教师个人师德师风档案,带入教师绩效考核、年度考核、晋级晋职、评先表优等范畴,全面完善教师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制度。

要建立重大信息通报制度。学校凡发生师德失范事件,须及时向中心学校通报;对重大违规违纪问题,应按信息上报相关规定,及时上报市教育局,坚决杜绝漏报、迟报、瞒报等现象。

五、丰富师德活动,提升师德建设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单位要积极创新师德活动形式,进一步增强师德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要把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与教师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针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教育活动,有的放矢,切实做到教育活动入脑、入心,防止大而化之,力戒形式主义。要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撰写教育反思、举行师德演讲、举办师德征文、征集优秀案例、发动专题讨论、组织主题报告、义务爱心助学、结对帮扶支教等活动,使中小学教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以丰富的师德教育活动为载体,切实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成效。

六、有关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