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总结(精选5篇)

  • 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Abstract Based on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logistics course, explores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project of teaching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Key words logistics management; Electronic Comme…

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总结(精选5篇)

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与物流 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6.047

Abstract Based on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logistics course, explores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project of teaching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Key words logistics management;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Logistics; project teaching

1 “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特点

电子商务和物流作为现代流通的两大手段,二者关系“虚实相应”。电子商务由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物流这四流构成,而物流作为特殊的一种实体参与者,其地位不可替代,没有物流的支持与服务保障,电子商务就不易落地,也只能是一张空头支票。但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物流运营成本高,客户投诉率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低,运营效率较低,物流服务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运作活动、物流模式亟需探索。因此,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在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相继开设。

为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符的电商物流人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以企业电商物流相关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为基础,加强校企合作,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本课程以项目作为载体、任务驱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能力,实现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一体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第一,在深刻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能够对二者相关知识融会贯通。第二,能够判断电子商务公司物流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能够选择合适的电商物流的运作模式。第三,能够设计电子商务配送中心规划方案。第四,能够分析具体企业供应链的基本结构情况,结合相关知识对供应链管理提出建议。第五,能够分析具体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表现,并能够对电商企业物流信息技术管理提供建议。

2 “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工学结合教学体系,以工作岗位(群)的岗位要求和职业能力为本位,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确定本课程的项目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分解成若干工作任务,具体见表1:

3 “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项目化教学方案实施

第一步,教师设计项目任务。教师按一定的项目规则、原则,将课程项目的知识点与企业的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情境环境创设,设计的项目内容要符合课程教学目标,项目任务的难度适中,且项目的最终成果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实际运用价值。此外,在项目的设计中,情境任务要贴近电商物流相关岗位技能素质需求的实际情况,做到项目任务与企业实际的项目基本一致,使学生体会到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第二步,教师布置项目任务。教师围绕课程的知识点,将相关的项目资料、项目目标下达项目任务给学生,教师布置任务之前,需将项目的标准性、规范化给学生讲解清楚,使得学生在以后的项目中能够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

第三步,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学生对项目知识点理解、消化之后根据任务目标,组建项目团队,明确分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学生执行项目任务。各项组成员在了解各自的具体任务后,设计任务的执行进度以及提出在项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难点;各团队小组在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沟通讨论中完成项目方案,项目成果按要求以研究报告、仓配方案、简报PPT、微视频等形式呈现。

最后,共同评价项目任务。项目任务结束后,项目组内部成员自评、各项目小组互评后,教师对整个项目任务的执行过程以及项目成果进行点评。点评后,各小组根据根据要求修改项目成果并提交该项目详细的书面材料。

4 “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考核

(1)过程表现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并注重过程考核的评定与管理。(2)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3)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突出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考核。(4)分项目任务的模块进行评分,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的总结性考核。

各学习项目评价可参照如下内容:

项目一:物流与电子商务概论,主要评价学生分析电子商务的各种运作模式的能力以及学生分析企业的物流管理运作模式的能力,采用总结性评价的评价方式,项目分值占总分值的10%。

项目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运作模式,评价学生选择某电子商务公司物流模式影响因素的有效性、学生分析B2B电子商务物流运作模式的选择的能力以及评价学生分析B2C电子商务物流运作模式的选择的能力,主要采用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式,项目分值占总分值的15%。

项目三:电子商务采购与库存管理,采用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设计的电子商务下具体的库存管理的方案的适用性以及学生提出的实现电子商务下冷库存管理的主要方法的适用性,项目分值占总分值的20%。

项目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仓储管理,主要评价学生设计的某电子商务企业仓储管理的方案的适用性以及学生制定的电子商务配送中心规划方案的有效性,采用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式,项目分值占总分值的20%。

项目五:基于电子商务的配送管理,评价学生选择的电商企业配送模式的合理性、学生设计电子商务配送中心规划方案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制定仓储业务流程规划的有效性,采用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式,项目分值占总分值的20%。

项目六: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评价学生对电子商务物流的规划、分析的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力及学生提出的优化电商供应链管理策略的有效性,采用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式,项目分值占总分值的15%。

参考文献

[1] 张颖青.项目教学模式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和实践[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0).

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Abstract: Innovation of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is the key for Haixi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ccording to motion system, professional occupation orientation, process orientation of curriculum and motion orientation of teaching,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integration of post, course and certificate of Haixi higher vocational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is discussed, and reform of coursed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process and organization innovation and teaching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novation is built and implemented.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岗课证一体化;内涵;载体

Key words: personnel training mode;intergation of post,course and certificate;connotation;carrier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180-02

0 引言

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是示范性院校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争做改革的示范、发展的示范和管理的示范,是示范性院校专业建设的基本目标。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基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和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宗旨,成功构建并实践了服务于“海西”建设的“岗课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三年来,专业紧紧围绕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用理念指导思想,用思想引导行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准岗位,培养岗位适用人才,瞄准证书,培养“双证书”人才,找准载体,进行职业项目化课程改革,扩大紧密合作平台,加强与行业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力度,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将企业文化贯穿到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实施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促进开放办学合作育人。从岗课对接、课证融合、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等方面形成了物流管理专业的行动体系,为“海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1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实质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造要件是专业主体的培养行为系统,是专业主体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专业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它具体可以包括四层涵义:培养目标和规格;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教育方式,必须体现“教学做”就是这样一种教育形式。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针对专业或专业群来确定,同一个专业群可以有相同或类似的模式,而不同类别专业应当有不同的培养模式;②专业或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在学校总体办学模式下构建;③人才培养模式要突现自己的特色、亮点和优势。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体现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是什么?从岗位技能培养出发,以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和职业资格证书为抓手,做好工学交替和订单式培养。

2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途径

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依据是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起点是行业和企业的调研,即岗位工作与任职要求。在对海西部分物流企业和部门主要岗位工作及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归纳总结各工作岗位典型的行动领域,根据”海西”物流产业发展的实际,找准了专业服务面向的职业岗位群,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要求,以及专业对应职业资格的认证要求。为“岗课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提供依据。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方针,制定“岗课对接、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技术路线图。

3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环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前提是,有良好的校企合作的环境和平台。依托漳州市校企合作委员会,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主动对接平台,根据专业特点、企业需求,与招商局漳州港码头有限公司、聚善堂漳州医药物流有限公司、沃尔玛、福建吉马经贸集团等10多家企业开展了实质性的校企合作,专业依托这些企业,推行了“岗课对接、课证融合、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同时积极寻求订单培养途径,根据企业的特定要求先后与聚善堂、漳州金蝶、中国人寿、万利达等企业签订了聚善堂物流班、金蝶信息班、人寿银保理财班、万利达市场营销班等订单培养协议,与合作企业共同探索专业合作办学模式,合作办学运行机制,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工学交替、订单培养。

物流管理专业与物流企业实质性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仅提供了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框架,解决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方式、途径;更重要的是整合了校企资源和提升资源运行效率,把企业的设备、人才、技术优势作为专业教育教学的资源和手段;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作为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源泉;把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入课堂;把用人单位对高职专门人才的要求作为制定质量标准的依据;把企业上岗资质要求,作为课程考核改革的依据。为专业建成培养企业职工和输送人才基地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岗课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内涵

“职业岗位、职业核心课、职业资格证”是“岗课证”的三个内涵要素,“岗位技能训练、项目化课程教学、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三者融为一体的教学实施,是“一体化”的内涵。 “岗课证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是:盯住岗位,瞄准证书,对接课程,渗透职业素养教育,扩大校企合作平台,实施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

4.1 盯住六个岗位,通过项目教学和岗位生产性实训实习,实现课业与上岗的有效对接。六个岗位包括仓管员、配送员、运输调度员、采购文员、货代员、业务客服专员。工学结合项目课程包含若干个岗位技能训练项目,学生以模拟实训的方式熟悉各个岗位的流程任务、工作规章,按工作要求进行岗位训练,通过理论指导、实训操作和理论深化,提高岗位工作能力。阶段性学习后,学生进入物流企业生产性岗位进行顶岗实习,以准员工身份从事实际工作,完成岗位工作任务。

4.2 瞄准四个证书,通过课证合一的课程教学,实现课程教学和职业资格认证的融合。四个证书是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中国国际货运协会的货代从业资格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的报关员证,中国条形码技术协会的条码技术资格证。改革课程内容,做到课程标准与认证标准融通,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融通。

4.3 找准教学载体,对接职业课程,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构建“岗课证互通”的课程教学框架。在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物流实务项目课程、物流证书培训课程、物流技能训练课程,将“基础知识学习――岗位能力培养――从业证书培训”三项内容连成一体,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保障“岗课证互通”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使100%学生取得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 80%以上学生取得货代员、报关员、条码技术员中的一种证书。

4.4 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建设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将企业文化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之中。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三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年级组建素质拓展营,美育教育和心智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品质、积极向上的心态、团队合作精神和灵活有效的沟通能力;二年级开展技能训练营,实践教学课堂和理论教学课堂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通过反复训练,达到熟练掌握专业基本技能;三年级实施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学生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4.5 扩大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有效实施,促进校企合作的实质性开展。地处海峡西岸沿海地区的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具有鲜明的港口和国际物流特色,港口和国际物流行业成为专业学生的重要就业渠道,瞄准校企紧密型合作平台的建设,完善工学交替教学方式,拓展订单培养形式,丰富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内容。通过“校内学习――企业生产性实习――校内学习――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流程实现工作与学习的两次循环,订单培养的比例达到30%。

4.6 实施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建设过程化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变革管理理念、管理主体、评价标准、激励制度等,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的常态化。将精细化管理作为专业教学管理的基本理念,在开放办学、合作育人、特色培养等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形成精细化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一套精细化管理制度,使精细化管理成为专业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从课程教学、教材开发、考证竞赛、师资建设、实训实习、学生管理、就业指导、毕业设计等方面建立精细化管理制度,编写《物流管理专业精细化管理制度汇编》,制定过程化管理措施,开展项目教学和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管理,实践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5 “岗课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载体

课程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载体。专业通过创新与实践,按照行动体系――专业的职业导向、课程的过程导向、教学的行动导向来进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在专业定位的同时,稳步推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5.1 以“12345”全人教育框架,设计课程体系结构模式 专业在课程体系结构方面,围绕全人教育理念进行改革,根据”海西”物流职业岗位群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设计“基础平台+专业模块”的课程体系设置模式。“一条主线”、“二元模式”、“三大模块”、“四大平台”、“五个结合”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模式设计的核心思想。

“一条主线”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二元模式”是指在课程内容结构中,注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和生产性实训实习相结合的“二元”模式,构建“以实战任务为载体”的物流知识与技能操作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式。“三大模块”是指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技术课模块、专业拓展课模块。“四大平台”是指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由文化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方向平台、综合应用平台等构成,每一平台由相关模块相关课程支撑。“五个结合”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相结合,校内实验实训与校外实践实习相结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

5.2 以物流服务“能力进阶”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专业技术课程体系的构建,涉及课程的设置和课程排序,必须对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进行分析归纳。专业沿着“头脑风暴”、“职业典型工作分析”、“研讨确认”和“决策和计划”四个环节进行构建探索,摸清了对应”海西”区域物流行业企业的职业典型工作后,在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设置上,我们突出了系统化设计,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为载体,分段实施、能力递进式的“四阶段”专业技术课程体系,按基础能力培养、核心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拓展能力培养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安排专业与实践教学。

5.3 以“物流服务过程”导向,开发专业技术课程内容 课程开发与设计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专业在行业企业调研基础上,召开两级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归纳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分析典型工作任务,选择学习领域课程内容。并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技术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专业借鉴加拿大DACUM课程开发的形式,德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按照生产(服务)管理流程,将完成物流实际工作中的各关联任务所需的技能进行归纳整合,形成具有职业特征、体现任务综合性、富有教学价值的物流服务 “学习情境”,再把“学习情境”分解成若干个学习任务(技能),每项任务还可拆分为更具体内容和要求,明确学生应当掌握什么技能,形成什么能力。

遵循物流业务流程导向(或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导向)的内在逻辑,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应用性知识系统,开发后的课程,其结构是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中的实验、实训、实习是根据“工作”和学习的需要而设计的一个整体,然后用工作过程来给予系统化。通过实验获取知识,通过实训训练技能和培养单项能力,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5.4 以行动导向情境教学和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开展“岗位―流程―任务”学习训练专业技术课程教学贯彻“教、学、做”合一原则,学习领域课程采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方法,学生在课程教学中寓教于学、寓学于练、寓练于做;项目课程采用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方法,将企业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模拟仿真企业环境,通过采用行动参与式、模拟式、体验式和情景式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针对岗位、流程、任务的实践,真正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主要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来展开,关注“如何完成工作任务”。教学过程主要有四个步骤:一是描述工作任务。包括该工作任务在工作体系中的功能、地位;工作任务完成后对其效果的评价;完成该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设备、工具、材料等条件。二是教师演示并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即由教师根据工作任务,现场演示操作过程,使学生产生感性的认识;同时围绕工作任务的完成阐述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建构理论知识。三是学生动手操作,由学生自己规划设计,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询问,最终完成某个项目的运作。四是师生总结与评价。对学生完成的项目,由学生从设计、操作水平、质量要求等方面进行相互交流比较,由学生共同找出各自的优缺点,然后由教师点评。

四个步骤的教学设计基于工作过程思想,用职业能力定义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经过该项目学习后最终要达到的能力状态,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在训练方法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起指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在考核机制上,构建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体系,体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F・劳耐尔.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

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s a key course of logistics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emphasis of this course is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that using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and information equipment. In the driving information teaching. This curriculum reforming utilizes dynamic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deeply, the test of practice achieved good effect.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aching; curriculum reform; vocational college

1 信息化教学

所谓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但信息化教学在应用过程中应遵守可行、够用的原则,切勿贪多,以免让学生感觉混乱,降低学习的积极性。物流信息管理课程重点在于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运用物流信息系统、信息设备的能力,信息化教学模式植入其中乃是恰如其分之举。

2 课程改革思路

在课程开发与设计过程中强调的是职业能力本位的培养。即:通过相关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转换为课程内容,再分解成为各个教学实施项目单元。最后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将多维动态实践教学法融入到各个教学实施项目单元,以完成该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

物流行业信息操作从业人员区别于信息类专业工作人员的地方是不需要从事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但需要具备信息的收集、传输共享、储存加工和信息使用的职业行为能力。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更多的也是在于强调物流信息系统、信息设备的应用,而不是科学理论性的。为此,在课程设计中,对课程内容选在:认知―信息采集―传输、储存―跟踪―利用物流信息设备与系统等五个模块。这五个模块的内容采取递进的关系,知识点由简单到复杂,设计结构合理,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顺利的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并消化吸收。

3 课程改革设计方案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高效的采集信息、传输储存信息和利用信息进行管理决策与分析。熟练地应用信息化技术并能够很好地融于物流业务流程,提高物流业务流程的效率。具体如下:

3.1 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参与课程开发与设计

在本次课程改革中,首先将物流信息管理这门课从普通教室“搬到”机房,机房要求无线网覆盖,另外打破常规,要求学生务必携带手机或平板等电子设备进入教室,以便顺利开展教学。

首先,大学生空间信息平台的应用。利用该信息平台组建班级、学习小组、确定组长等,课程中涉及的12个项目化任务也是在此。学生在通过该平台获取教学项目背景资料、项目任务要求、辅助文档资料、提交任务等,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第二,微信公众号的应用。在课改初,教师注册微信公众号,请学生关注,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视频及辅助大容量信息均通过此公众号公开,这样做是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空间平台服务器高峰时段的荷载能力有限,才利用微信平台进行视频等大容量信息数据的传输与播放。

第三,物流信息设备的应用。利用学校物流实训室资源,物流信息设备包括:条码打印机、POS模拟零售终端、RF手持扫描器、GPS跟踪器等。学生通过实操更详细地了解各种设备,提高对设备的利用效率,更好地实现教学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最后,物流信息软件的应用。TMS、WMS、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这些软件都是接近企业版的,通过教师设计任务背景资料,利用软件完成物流业务流程,重复操作,孰能生巧。使学生可以直接就业,不用再到企业进行二次培训。

3.2 利用多维动态教学法,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

多维动态实践教学法是指通过多种方式融合进行教学,另外,由于该学科更新变动较快,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的资料信息也要及时进行更新与优化,尽可能及时地与行业对接,保证把最新的信息提供给学生。具体内容包括:小组专题讨论―软件模拟操作―仿真视频教学―信息设备实操训练―校外调研(包括网络调研),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内容如表1所示:

为贴近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设计课程方案时特意选取物流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作为教学项目来设计课程,按照“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要求组织课程,使学生课堂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清晰。完成项目也能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课程项目化改革体系如表2所示:

3.3 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课程教学的实践性比较突出,也就决定了课程考核的形式要多样化。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以平时与期末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间互评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比如每次的教学任务中,学习小组组长记录每组组员任务是否完成、完成到何种程度、是否需要修改等,由组长统计提交到教师空间平台,再由教师为每位学生给出平时成绩;对于系统软件操作方面,教师可直接登陆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另外,对于实操性质的考核,除了组长负责过程之外,教师应该随时对每位学生的操作情况作出评价。最后由教师将各次平时成绩汇总求平均后得出的成绩,记总成绩的50%;期末理论测试占总成绩的30%,期末实操成绩占总成绩的20%。这就大大颠覆了早期大多数课程的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的传统规则。采用突出过程性考核的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加上利用信息化教学使课堂氛围非常好,参与度很高,学生们也很认可这种形式。

4 结束语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改革对象为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14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利用使学生能够真正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信息。该课程改革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领导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也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在此过程中,也充分利用了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创新了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了学生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洪琼,胡田田. “大物流”及“两化”背景下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的教改探索与实践[J]. 物流科技,2013(9):34-36.

[2] 刘娜. 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J].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5):116-117.

[3] 卞华.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15(28):115-117.

[4] 谭狄溪,邓梅花. 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开发设计[J]. 物流教育,2009(6):155-156.

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一)专业理论基础要求较高

即使是在大专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其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其实也是涉及面广且深奥难懂的。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物流基础概论》、《物流运作法律法规》、《物流营销实务》、《供应链管理》、《运输实务》、《国际贸易》、《仓储与配送》、《物流采购管理》、《物流电子商务》、《报关与报检》、《集装箱运输》、《国际商务单证》、《物流企业管理》、《库存管理》等。这其中的内容如:DRP与库存管理、车辆完好率、客户关系管理、运输路线选择、折扣定价法等都是物流管理专业课上需要讲解的知识。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同时也要学好管理学、机械学、经济学、计算机、物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否则要学生理解和运用物流专业课程中涉及的这些理论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业务流程难度系数大

从物流业务流程来看,物流分为储存、包装、运输、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8项主要功能。其中涉及的如集装箱货如何进行科学的配载,物流企业新产品开发,还有物流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及大型运输企业的车辆合理调度,有的甚至要涉及其他企业的报检报关业务中的物流软件操作。这些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在操作中如果稍有不慎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将实践性这样强的专业知识在课堂上让学生明白理解,并能较快地运用生产实际,这也给教师教学方法选择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教学实习设备要求高

由于物流的实践性非常强,所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设备的要求非常高,如装卸搬运的工具叉车,起重机械,集装单元化器具,模拟的大型超市,标准化仓库等,目前的大专院校还不具备这样的办学条件。但是,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在毕业就业时马上就要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如何在办学条件简陋的大专院校完成这样的教学任务,这无疑也给教师的教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目前教学条件有限的课堂上,实现多内容,难度高的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要求?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摸索出几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二、物流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中几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的教学方法应当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并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而且前提是以启发学生思想作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它是依靠现代教学设备如计算机、互联网、摄像机、投影仪等技术来实现教学。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其以形象生动的画面、清晰甜美的声音,创设出独特的视觉听觉效果。如果教师能正确使用这些设备就可以给枯燥乏味的理论课增添很多乐趣。笔者在具体授课时,有时会根据课程需要在课上插播当前比较成功的商战片片断,让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时明确所学的知识如何应用于未来工作岗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物流专业课的兴趣。

(二)讨论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教材的某一个问题,学生或个人或组成小组,通过相互间的讨论或辩论,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如在讲解《回收物流》的时候,笔者就“商品包装如何回收”这一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具体做法是:首先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准备材料,然后进行第一轮即个人对个人进行的辩论,然后将有相同意见的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再进行第二轮的讨论。两三轮这样的讨论后只剩下两个小组在对弈,同学们个个争论的面红耳赤。最后通过激烈的辩论,两组的意见终于统一了。在这个时候,笔者对这个问题做出总结和概括。通过这样的教学法,回收物流的具体流向给了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和深刻的印象。目前第一次接受这个方法的学生已经毕业了,在一次闲谈时,他们提到了这次讨论,他们说:到此时他们对当时的情景还感觉历历在目,怕是终身难忘了。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

学生通过教师布置的探究性的学习任务,独立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物流电子商务》课程里,让学生找出一百个淘宝店铺,统计其好评与差评里与物流相关的评价,这个任务足足给了学生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每个同学都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统计表,交了表之后,教师再安排每位学生写一份分析报告,最后择优在班级里评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这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物流的发展是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在这个过程中也激发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物流专业课程的热情,明确了他们肩上的责任。

(四)参观教学法

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仓储管理实务”是甘肃武威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该课程在学生学习了先修课程“物流基础”的前提下开设,同时,又为后续的“运输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专业课程提供了知识支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仓储经营管理、仓储设备操作、仓储作业组织等多种岗位职业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从事相关职业应具备的道德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二、“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对仓库选址与规划、仓储作业设备、仓储作业流程(入库作业、在库管理、出库作业)、库存控制、仓储商务管理、仓储成本分析、仓储管理信息技术、仓储的安全和特殊货物管理等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仓库入库作业、在库管理、出库作业的流程、组织与实施,并使学生能将仓储管理与配送管理、采购管理、运输管理等课程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专业系统知识;通过模拟软件的操作、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强化其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仓储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仓库的选址与规划布局;熟悉仓储作业的基本流程;熟悉仓储作业的设备;懂得货品的保管与养护方法;掌握库存控制的方法,并对仓储成本进行分析管理;掌握仓储管理的信息技术;掌握仓库安全与特殊货物的管理。

2.职业能力目标。能进行仓库规划与布局;会进行物品编码与信息处理;能使用仓储常用设备;能组织货物进出库;能对库内物品进行保养与维护;能操作运用仓储管理软件和其他应用软件;能进行订单处理;具有成本分析与控制的能力;掌握仓库安全及防范的要求;能够掌握文明作业、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及内容。

3.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更要重视学生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养成。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诸如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等职业道德与素质对个人职业发展、他人职业发展、企业成功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具体来说,要具备仓储管理员的基本职业素质要求;要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要有团队合作意识;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要有较强的书写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抗压能力。

三、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设计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应坚持“教、学、做”合一,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情境化教学模式。

(二)学习性工作任务设计

通过专业教师进入合作的物流仓储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仓储各项作业的任务内容,分析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能力需求;将能力需求转化为项目化学习任务,最终通过项目化任务实现课程教学培养目标,确定岗位工作任务,具体内容如表2。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设计

“仓储管理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除课堂讲授外,应配合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模拟实训、实习等各种方法实现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穿插介绍国内外仓储管理音像视频资料、图片等,以充分关注师生间互动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挥,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教学方法设计

(1)项目教学法。本课程从仓储岗位职业能力出发,依据仓储作业流程,可将全部教学内容分解为仓储认知、仓库系统规划、入库作业、在库作业、出库作业、仓储业务评价六大模块项目,设计出完成每个项目的条件,让学生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最后,对学生的实训结果进行考核。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案例进行讲解及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一般规律”方法及设计方案,从而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可大量采用,此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开创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采用教材中的案例或搜集的案例信息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启发、点评总结。

(3)任务驱动法。教师布置实训任务,理论学习由学生操作完成。在模拟实训室,学生按照教师演示,布置任务后可马上动手操作,从而有利于知识的快速消化吸收。如分拣作业、堆码作业、出库作业可采用此法。

(4)角色扮演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感受实际工作中的不同身份角色,从角色者角度考虑、解决问题。比如入库作业、出库作业、分拣操作实训、仓储商务谈判及合同签订等可采用此法。

(5)模拟训练法。利用物流模拟软件和其它仓储实训软件,通过仿真度很高的仓储虚拟环境,使学生熟悉仓储岗位的各种业务流程及作业,并能进行模拟操作,从而促进对仓储理论知识的理解、接受和应用。

2.教学手段设计

(1)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多媒体课件可重点展示学生并不能经常接触的仓储设备的图片,如货架、托盘、叉车、集装箱、自动化立体仓库等;并展示整个仓储作业的流程图,以便于学生理解。

(2)音频、视频资料辅助教学。为扩展课外知识,可收集仓储作业相关的音像资料用于仓储管理的教学中。如仓储与货物分拨系统演示、UPS分拣系统、天津港集装箱装卸作业等,从而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其学习兴趣。

(3)实训教学。通过仓储模拟软件,可模拟仓库入库、在库、出库的作业管理流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校外仓储企业的参观学习,使学生零距离接触工作岗位,感受企业文化,增强学生对岗位职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其求职和探索欲望。

(四)考核方法设计

通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施,但实施效果如何,要通过考核来验证。考核可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进行。其中,过程性评价依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训操作能力及表现来评定(占60%);结果性评价即期末考试(占30%);学生平时表现如考勤、学习态度(占10%)。这种考核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着重体现了职业能力培养中学生动手能力、实训能力的考核。

四、“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