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生年度工作总结(精选5篇)

  • 临床医生年度工作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未分类
摘要

3、临床医生工作压力源问卷由陈建萍等编制,共包含35个项目,具有较高的信度:其内部一致性信度即Cronbach?sα系数达0.923,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该问卷包括6个分量表,分别为组织管理、职业兴趣、工作负荷、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外部环境。4、医患关…

临床医生年度工作总结(精选5篇)

临床医生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1、临床医生基本情况问卷由作者自编,旨在获得被试者的一些基本信息,如性别、职称、所在医院、年龄、学历、科别等。

2、自我和谐量表是王登峰根据罗杰斯自我和谐七个维度所编的自陈式量表。包括三个分量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灵活性、自我刻板性,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较高,分别是0.85、0.81、0.64。计分采用Likert5点法,将自我灵活性反向计分后与其他两分量表得分相加得自我和谐总分。

3、临床医生工作压力源问卷由陈建萍等编制,共包含35个项目,具有较高的信度:其内部一致性信度即Cronbach?s 系数达0.923,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该问卷包括6个分量表,分别为组织管理、职业兴趣、工作负荷、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外部环境。4、医患关系问卷采用国内外广泛使用的StevenR.Hahn等所编的DDPRQ-10量表中文版,包括3个分量表,即医生的主观经验、关于病人行为的准客观问题、将患者行为和医生主观反应相结合的症状。经学者验证后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二、施测

在湖南省的4个城市22所医院,通过个体施测的方式发放了400份问卷,回收380份,其中有效问卷363份,有效率约为96%。采用spss17.0分析调查数据。二结果(二)临床医生自我和谐水平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对于自我和谐量表总分,不同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及医院级别等的临床医生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不同职称的临床医生自我和谐水平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此外,女性临床医生自我和谐量表总得分显著高于男性(p<0.05),说明女性临床医生的自我和谐水平低于男性。事后多重比较发现,50岁以上的临床医生自我和谐总分最高,说明其自我和谐水平最低;对于不同学历的临床医生,学历为研究生以上的临床医生自我和谐水平最低;对于不同职称的临床医生,初级职称的临床医生自我和谐水平最低。对于不同医院级别的临床医生,三级医院的临床医生自我和谐水平最低。

三、工作压力对临床医生自我和谐的影响分析

工作压力总分与临床医生的自我和谐呈极显著性相关,r=0.294(P<0.001),说明工作压力是影响临床医生自我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进一步分析,组织管理、职业兴趣、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分别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工作负荷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呈显著正相关(P<0.05),外部环境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在自我灵活性维度上,人际关系和外部环境分别与自我灵活性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01);工作负荷与自我灵活性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职业兴趣与自我灵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组织管理和职业发展与自我灵活性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自我刻板性维度上,职业发展、人际关系与自我刻板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组织管理与自我刻板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职业兴趣、工作负荷、外部环境与自我刻板性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自我和谐总分上,组织管理、职业兴趣、职业发展、人际关系与自我和谐总分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01),工作负荷、外部环境与自我和谐总分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医患关系总分与临床医生的自我和谐呈极显著性相关,r=0.387(P<0.001),说明医患关系是影响临床医生自我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进一步分析,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维度上,患者行为的客观问题、患者行为与医生的主观经验相结合都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医生的主观经验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呈显著相关(p<0.05)。在自我灵活性维度上,医生的主观经验与自我灵活性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01);患者行为和医生的主观经验相结合与自我灵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患者行为的客观问题与自我灵活性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自我刻板性维度上,患者行为的客观问题、患者行为和医生主观经验相结合均与自我刻板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医生的主观经验与自我刻板性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自我和谐总分上,医生的主观经验、患者行为的客观问题、患者行为和医生的主观经验相结合与自我和谐总分均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01)。

四、讨论

1、临床医生的自我和谐总体现状

首先,总体而言,临床医生大多对自我有较客观的评价,且对经验的期望较为合理,但他们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不够灵活。对此,可能的原因是:其一,临床医生虽在某一医学门类上有所精专,但知识面相对狭窄;其二,他们长期重复着繁重的诊疗工作,面对岗位上的竞争激烈和不协调的医患关系,其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方式可能较为刻板,并缺乏主动性,这进而使临床医生在与病人的交往中缺乏换位思考,这很可能恶化了医患关系,反过来又影响到其自我和谐水平。其三,临床医生的自我概念可能有僵化的倾向,并较易出现躯体化或偏执等现象。其次,在性别和年龄上,中年临床医生自我和谐水平最低。可能的原因是中年临床医生面临较大的工作和家庭压力,其生理健康状况也每况愈下。女性临床医生的自我和谐水平低于男性。这可能是因为女性较男性更易出现亚健康问题,且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使女性在高竞争、高要求的临床工作中倾向于将失误的原因归为自身能力不够;相比男性,女性更具同情心,但临床医生不得不时刻面对病人痛苦、病情恶化甚至是家属的责备,因此可能会体验到更多的负性情绪。同时,女性往往比男性需承担更大的家庭责任,但繁重的诊疗工作却使其难以兼顾工作和家庭。再次,学历、职称或医院级别都与临床医生的自我和谐水平成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原因可能为:其一,医院和社会对医生等高学历者的期望值较高,加之院方不断引进的新人才使其常处于极大的竞争之中。其二,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多为初、中级职称医生,较其他职称的医生有着更多的压力源及更高的工作强度。同时,患者倾向于认为职称决定其行医能力,因此更信任有高级职称的医生。另外,低职称的临床医生还面临竞争激烈的职称评定。其三,在医院级别上,高级别医院的临床医生面向全国范围的患者和更复杂疾病,且承担着更大的医疗风险,这使得他们为确保诊治准确性而需长时间保持紧张状态。相反,一级医院所诊治的疾病多为常见病,所以临床医生的工作负担和风险都相对较小。

2、工作压力源对临床医生自我和谐的影响

(1)组织管理影响临床医生自我和谐。组织管理是影响临床医生工作压力的最主要来源之一。不合理的组织结构或组织文化可成为员工职业发展的桎梏,并导致其工作兴趣、工作满意度和自尊水平的降低,甚至出现对组织的认同感的缺失或怨恨。不少医院存在缺乏岗位培训、晋升职位缓慢,管理制度落后,工作激励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同时,临床医生作为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对参与和优化组织管理和决策有较高的需求,但现存的组织管理问题让临床医生的期望难以实现,这也很可能影响了自我与经验的协调。

(2)临床工作繁重与待遇偏低的反差影响临床医生的自我和谐。除了组织管理的弊病,繁重的医疗工作也给临床医生施加了异乎寻常的心理压力与负担,在对湖南省某二级医院的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该院一名门诊医师每日接诊人数达60至70人之多,换言之,每位患者的平均诊断时间约为8分钟;对于夜班医生,其正常工作时间为下午5点至次日早上8点,然而,彻夜无法休息的他们在下班后往往需要继续关注病人的治疗,这经常导致其连续工作超过15小时。由此可见临床医生的工作负荷之大。此外,考虑到医生比其他职业有更长的培训周期,且临床医疗工作攸关病人生命安危,常需承担巨大的医疗风险,临床医生应当有较高的工资待遇,但以往的研究表明,临床医生平均工资水平严重偏低,且存在不同地区、医学门类、工龄和职称间的巨大差别,尤其在基层医院更是如此。本文结果显示,有超过八成的临床医生在工作压力源问卷中 觉得自己的工资待遇远远低于自己的付出 这一题项上选择 有点符合 或 非常符合 。而这种反差恰好拉大了临床医生的自我概念(我为工作付出很大)与其经验(所经历的现实事件如收入偏低)的距离,使二者难以协调;另外,收入与付出的天壤之别也可能使辛勤工作的临床医生难以长期保持职业兴趣,这都对临床医生的自我和谐产生了显著影响。

(3)同事间竞争影响临床医生自我和谐。虽然临床医生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医生普遍具有高学历,但日新月异的医疗技术、器械和药品对临床医生的医疗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不断促使他们学习新兴的知识技术,进而加剧了临床医生在专业上的竞争。尽管在激烈的同行竞争中,提高临床医生自身能力是促进临床医生职业发展的好事,但如果不能以恰当的心态面对竞争的成败和同事间在工作付出、能力以及效率等方面的差异,临床医生很可能在权责分配、奖金颁发和职称晋升等方面产生诸多矛盾,并引发其嫉妒、猜疑、不合作和沟通不畅等人际关系问题,这些都可能给临床医生带来较多的负性情绪和压力,进而影响到自我和谐水平。

五、医患关系对临床医生自我和谐的影响研究

结果反映,患者行为的客观问题是医患关系中影响临床医生自我和谐的首要因素。

1、医患之间沟通不畅影响临床医生自我和谐水平。

有调查显示,八成的医患纠纷源于医生的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等问题,其中有七成可归为医患沟通问题。为避免医患纠纷,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临床医生可能产生烦躁、焦虑的情绪状态,而长期处于上述负性情绪之中可能引发医生对职业的倦怠,进而导致医生疲于与病人沟通或进行无效沟通。加之患者数量大,临床医生只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了解病症、做出正确诊断、并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难以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深入的沟通。然而,有些患者不能正确理解医生的难处,从而形成了 医生冷漠、不通人情 的消极印象。加之患者及其家属在面对疾病时常处于急性应激状态之中,且伴随着一系列的负性情绪反应,所以在与医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较易与之发生冲突,这也一定程度地恶化了医患关系,进而影响到临床医生的自我和谐水平。

2、患者的高期待影响临床医生自我和谐水平。

临床医生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1中医外科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与分析

    中医外科学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自西医外科学进入中国以来,中医外科学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目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5年以来培养了约100名中医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我们调査发现,在理论学习中,部分研究生对中医外科学的投入学习时间不够,将过多时间投入西医外科学的学习中,普遍存在中医外科基础理论知识薄弱、兴趣不足问题。在临床轮转实习方面,多数研究生存在中医理论知识与中医思维能力不足、实践能力差、独立解决与处理问题能力不足、不能够独立值班、缺乏主动学习及临床经验总结的习惯、科研能力薄弱等诸多问。

造成以上现象的出现,除了与学生自身问题相关以外,更重要的还是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问题。第一,对中医外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理论课程设置课时过少,尤其是中医外科学基础知识课程设置过少,造成很多研究生的中医外科基础理论知识不足。第二,对研究生的临床实习重视程度不够。医院科室对研究生临床轮转实习的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第三,对研究生的日常与出科考核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第四,对研究生的中医临床思维培养不够重视。第五,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训过少。第六,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不足。

2对策与建议

2.1加强中医外科理论知识水平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中医外科理论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临床实训的效果。当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临床实习前,中医外科教研室可以安排相关科室有经验的高年资中医师讲解中医外科学的相关课程,如周围血管疾病、皮肤疾病与性病、男性疾病、乳腺疾病、肛管直肠疾病。另外,当研究生临床实习时,各临床科室可以每周安排时间作科室讲课,由科室高年资医师讲解中外基础知识及相关疾病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当科室进行临床疑难病例讨论、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以及临床专题讲座等业务学习与讨论时,要求研究生参加,并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科室每1-2周必须组织研究生进行病例讨论,提前给学生要讨论的病历内容,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然后进行讨论,最后带教老师进行总结。

2.2加强对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医院可以安排实习前岗前培训,经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后方可安排进入医院实习。培训内容包括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常见临床操作技能(内科四大穿刺、外科无菌操作)、全身体格检査、医德医风和医患沟通及医疗卫生法规等。通过实习前岗前培训,有利于加强专业型研究生临床能力意识的培养,使其逐渐适应临床实习工作。当研究生开始实习时,建立导师与实习科室带教老师联合培养的方式,按照一对一原则,即一位高年资医师负责一位研究生的方式,提高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实习开始时,每科室要求轮转至少3个月以上,刚开始要求研究生适应1-2周时间,按照住院医师的要求,每位研究生主管3-5名病人,髙年资医师可指定低年资医师负责该研究生的日常培训工作。根据研究生的实际能力,安排研究生参与临床值班交班工作、单独接诊病人与处理病人工作、医嘱处理、病历书写与整理工作等,锻炼研究生的临床处理常见病与危急重症的能力。

安排研究生跟师出诊,尤其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名老中医、广西名中医以及有多年临床经验的高年资中医医师,并要求研究生积极总结带教老师的中医临床经验,发表相关临床文章,同时完成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工作登记表。在病房实习时,要求研究生能够完成收集病史资料及病历书写,带教老师及高年资医师认真把关、认真指导研究生完成病历,并对病历进行修改。按照三级医师制度,每天査房时要求研究生汇报病人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病人最新病情改变、下一步的初步诊疗方案以及新接诊病人的病史等。带教老师可以在平时的临床工作中对研究生进行临床技能的培训与指导工作,例如外科的无菌操作,带教老师可以亲自为学生做示范,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指导学生进行操作。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院内组织的相关技能培训及中医学术讲座,以提高临床技能,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能力。

2.3重视考核工作  合理的考核机制有利于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建立统一的考核工作,即科室的日常培训考核及出科考核工作、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毕业技能考核工作,建立医院、科室、导师共同参与的机制,这样既有利于教学管理部门的研究生培训工作,也可使研究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加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亦可使导师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进而提高临床能力培训的效果。考核内容包括中医外科学基础理论,病历书写,临床实际能力考核,临床思维能力考核等主要内容。带教老师现场要求学生对病人进行病史收集,详细的体格检査,包括病人舌苔脉象等资料。完成病史资料收集以后,要求学生按照我院中医住院病历书写要求完成病历书写,带教老师可根据书写病历实际情况进行评分。门诊科室要求学生书写中医门诊病历,包括中医诊断、治法、具体方药等。对于临床实际能力的考核,各科室根据实际情况,要求研究生完成科室常见临床技能的操作。另外,所有科室均应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考试,目前,我院每个科室均有自己的题库,出科考试试题应包括一定分值的主观题。同时,医院教学部定期进行教学査房,各临床相关教研室协助并参加考核工作。考核人员由主管教学的医院领导、具有高年资职称、有丰富临床带教经验的中医医师担任,教学部主要对研究生日常培训工作进行考核,包括教学査房、病史汇报、临床病历资料的讨论、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教研室做好记录,作为学生日常考核的一部分。日常教学查房时,各科室选取典型病例资料。另外,在教学査房之前,学生要提前熟悉病例,教学査房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碰到疑难问题时,可以当场提出,也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带教老师现场解答,以培养学生应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能力。

目前,我院已经对专业型研究生实行中期考核,即研二第二学期进行中期考核。我院研究生中期考核大致参照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内容大致包括外科技能操作(无菌操作,缝合打结,换药,穿脱隔离衣,急救处理等),心电图与X片的判读,科室的临床技能考核,中医外科学理论知识的考核,同时要求技能考核不合格者再次进行培训。对于科室技能考核,教研室安排专人对研究生进行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典型病例分析与答辩,侧重考核研究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

2.4加强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训和导师的指导工作  我院专业型研究生多在临近毕业时候才发表相应科研文章,而且发表的杂志多为国内省级普通杂志。经调查发现,多数研究生反映自己的科研能力较差,部分导师无科研课题,学生无法参与科研研究,还有一部分研究生存在抄袭的现象。在我们的临床实际工作中,进行临床试验观察、临床药物研究、临床经验总结等工作时,均要求临床医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以胜任科研任务。因此,加强对专业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是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研究生进行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的基础课程,同时教研室及导师也应重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在研究生进行开题报告会时候,教研室及导师应严格要求研究生。研究生选题应有一定的深度,尤其是中医外科领域的疑难疾病、热点问题、经验总结推广的临床研究,同时选题要新颖,具有实用性。当研究生进行临床试验时,导师应指导与关注研究生的科研工作。通过毕业论文的书写,要求研究生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为以后的临床科研打下基础。另外,医院与教研室应提高对导师的要求,积极鼓励导师申请科研课题,并积极开展科研试验,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3总结

临床医生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根据云卫办医政[2013]12号《云南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上报2012年云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情况的通知》的相关要求,云南省精神病医院对本机构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

2011年7月,我院院长与上级主管部门-昆明市卫生局签订了为期2年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2012年,结合相关“精神病医院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种与使用强度”等要求,医院院长又与我院临床各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进一步明确各科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

二、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

医院成立有由院长任组长,各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同时医务、临床医学、药学、临床微生物室、门诊、护理、医院感染、医院信息化、监审、病案统计等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制定相关制度和职责,从组织机构上保障抗菌药物在我院有效、合理的使用。根据本机构规模及临床具体情况,设置有临床微生物室、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医院感控人员、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等,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为医师、药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三、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按照“精神病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10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等规定,通过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研究讨论,筛选出我院10种共14个品规抗菌药物品种目录,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数量,保障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结构合理。

明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及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进行严格限定,严格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保证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

四、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

1、全院年度使用抗菌药物共10个品种14个品规,金额合计435319.23元,占年度用药总金额的1.77%。其中门急诊科使用抗菌药物共8个品种9个品规,抗菌药物金额13194.72元,占抗菌药物总金额的3.03%;住院部使用抗菌药物共10个品种14个品规,抗菌药物金额422124.51元,占抗菌药物总金额的96.97%。

2、全年出院人次4422人,平均住院日

58.2天,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含出院患者)共178人次,感染率4.03%。

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控制

1、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178/4422=4.03%,符合“精神病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5%”的规定;

2、本机构设有门诊科,未开设急诊科;门诊全年调剂处方43192张,抗菌药物处方296张,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0.69%,符合“精神病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5%”的规定;

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3.91,符合“精神病医院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5DDDs以下”的规定;

4、本机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只有美罗培南注射剂(0.5g)1个品种1个品规,仅限住院部使用,其DDDs为53.5,故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53.5/10064.41=0.53%;使用强度即该药的AUD=0.02;

5、住院患者限制使用级抗菌药共计5品种6个品规,DDDs为6790.50,由此

住院患者限制使用级抗菌药使用率=6796.50/10064.41=67.53%;

使用强度AUD=6790.50*100/4422*58.2=2.65;

6、本机构无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等相关诊疗项目。

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

因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滞后,目前尚无好方法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及使用适宜性评估等;对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使用趋势的分析,也做不到及时、准确及前瞻性。

七、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

医院临床检验科定期进行细菌耐药监测,医院2012全年细菌标本送检率为16.98%;感染控制人员加强监查督导工作,药剂科按月向抗菌药物应用监测网报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数据信息。

以上即为我院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自查情况,尽管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在这一年内得到较好的控制,但是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滞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使用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的送检率等工作均未能很好开展,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并积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8〕38号)以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32号)要求,巩固成果,持续改进,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有效控

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促进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合理使用。

临床医生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临床医学论文4000字(一):医教协同背景下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论文

[摘要]为进一步深化医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突出专业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众多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开展了院校(医院与学校)合作机制建设。本文深入总结与分析了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在医教协同背景下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通过院校合作平台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建设、革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实现了基础—临床、理论—实践、课堂—工作环境的一体化教学,探讨了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院校深度合作机制,以期为深化与完善临床医学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教协同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院校合作改革

2014年,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指出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应强化临床实践教学,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医学院校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机制,使医学人才培养成为医教协同的系统工程[1]。医教协同作为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策略对高职院校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主要对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在“医教协同,院校合作”背景下实行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总结与探索,以期为深化与完善临床医学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势在必行

1.现阶段,我国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弊端

一方面,我国为满足城乡居民医疗保健需求正逐步完善初级卫生保健体系,鼓励农村基层订单式定向医学教育,这对高职医学职业教育的发展来说是极大的机遇[2];另一方面,如何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基层医疗工作者,成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重要课题。目前,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缺乏自身教育教学特点,类似压缩版的本科方案:教学设置上仅有课时与学制长短的区别;教学模式多沿用从基础到临床“2+1”的传统形式职业教育,即两年高职在校理论学习,一年临床实习;理论授课比例高,实践授课比例低,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不匹配。

2.“1.5+0.5+1”的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为改变上述问题,我们实行“1.5+0.5+1”人才培养模式,减少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学生仅需1.5年的校内公共基础课与医学基础课学习;后续1学期进入医院,进行临床专业课学习;随后再有1年临床实习。校内教学环境还开展了床旁教学、案例分析教学,以便于学生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临床思维方法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3]。临床学习为学生增加了临床实践的机会,使其更熟悉医院的工作流程,能深入了解医院机构设置、运行方式,缩短了临床工作适应期,实习效果显著提高。

医教协同背景下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医教协同背景下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概况

在调研高职临床医学专业适应岗位核心能力需求的基础上,学校整合了医学教育资源与三甲医院进行合作,以培养面向基层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保健机构的实用型临床医学专业人才为目标,以开展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根本,以典型的临床工作任务为教学重点,以疾病诊断、治疗、预防内容为教学核心,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使其成为具有良好人文素養、职业素养、团队协作精神,致力于医疗服务行业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2.构建校企合作的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机制

学校与医院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行业专家与专业教学骨干共同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规范的教学体系,实行临床专业课医院内授课与实践的模式;共同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构,规范师生管理;共同制定教学管理制度与教学督导制度,以规范教学,保障教学质量,提高了专业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效果(见图1)。

3.构建适应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

根据临床医学专业所涵盖的职业岗位群,对行业临床医学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要求进行调研,由行业专家与教学骨干共同参与,研究临床医学专业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按照工作任务中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设置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驱动[4],以三年制医学高职教育特点为准则,严格遵守基础理论必需(适度)、够用,坚持专业课程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原则,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任务驱动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临床医学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见图2)。

(1)理论课程教学。理论课程采用“前期校内,后期院内”的方式授课,学生前三个学期在校完成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第四学期进入医院,由临床经验丰富、执教能力强的医师与教师共同授课,完成临床专业课学习。院内教学的安排为早上理论课、下午实践课,实现了理论、技能学习与岗位需求零距离。

(2)实践课程教学与临床实习。实践教学及临床实习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是教学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由一线医师讲解,规范性、可操作性强,学生需掌握临床助理医师要求的常用技能操作,如心电图、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肝脾触诊等内容;典型病例分析、床旁教学为学生建立了立体化的临床思维,使其对疾病的认知更为全面。学生的临床实习不少于40周,包含内、外、妇、儿、急诊等科室,毕业时学生应具备开展融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医疗服务能力。

4.开展基于培养岗位职业能力的教学

学校以满足基层医疗岗位需求为目的,以院内授课为契机,将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向临床实践操作方面进行调整,开展了真实医疗案例结合PBL教学法的专业核心课教学。

5.培养“双师型”教学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临床教学改革和推进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学校以专业教研室为核心,跨专业、跨院系、跨单位整合校内外师资力量,基于医教协同,学校和医院共同实施教师成长计划。院内授课教师由三甲医院临床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担任,医师可通过校内的示范课、公开课等活动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校内专职教师也要进入教学医院顶岗实习,以保障教学紧跟专业发展不脱节,进一步提升教师实践能力[5-7];学校与医院共同指导学生临床技能比赛,密切进行医教合作,规范专业教学与实践,为今后合作开发课程奠定基础。学校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努力打造一支理念新、能力强,以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为引领,以教学骨干为主体,专兼结合、梯队合理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8]。

6.对教学过程实施全程质量监控

学校成立了以医学院分管教学院长为组长的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在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项目的框架下,建立符合临床专业实际的教学质量监控办法,从制度入手,论证适用于临床专业建设的实施细则,严格把握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对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教务处质量科制定了专业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和课程建设质量评估体系,行业专家与教学骨干组成教学督导评估小组会同教务处对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的质量进行评估,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

1.立足行业需求,构建“医教协同,医教一体化”教学体系

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医教协同,医教一體化”的教学体系,实现了基础—临床整合、疾病—系统整合、案例—病历整合,使教学效果最大化。临床课教师将工作中用到的新方法、新药品、新技能渗透于教学过程;专职教师将医学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机制融入临床实践中,不断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结构,革新课程内容。

2.改革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发展内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高职医学“工学结合”的理念,即院校合作[9],利用医院和学校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对接[10]。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基层医疗及社区保健工作岗位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医教协同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工学结合、院校合作、顶岗实习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3.构建“双元育人,过程共管”的院校合作机制

学校应依托院校合作平台,积极构建双元育人机制,创新医教协同合作方式,探索医教一体化教学体系,致力于培养有质量、有奉献精神的复合型人才。院校合作使专业建设和临床服务共生发展、螺旋提升;打造了双重身份的教学团队,将“双师”素质落到实处,形成了医教协同育人的核心竞争力[11]。在现有基础上,学校与教学医院共同探索“院中校”,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培养优秀医学人才。

结语

医学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久、复杂的工程,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提升医学人才质量,使医学人才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对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稳定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12]。“医教协同,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对学校、医院两种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有助于学生积累理论知识并兼顾职业能力培养,对学生建立完善的临床素养大有裨益,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中院校合作仍需不断完善与深化。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形态学实验考核探讨论文

摘要:文章探讨了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形态学课程考核方法改革,力图从多个角度提高学生基本能力。

关键词: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形态学实验考核

医学形态学实验包括解剖學、组胚学、病理学实验等,为医学生进一步学习疾病状态下人体组织器官功能代谢变化、临床表现打下坚实基础。对学生的识别能力、表述能力培养也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医学形态学实验考核多是简单的识别,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本课题将原组胚学、病理学实验融合为一门课程-形态学实验,采用平时考核、期末考核等多种方式进行形态学实验考核,力图从多个角度提高学生基本能力。

一、考核方法

(一)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分为平时考勤、平时实验报告成绩、平时考试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5%、10%、20%左右。平时考试成绩主要为每单元或章节学习结束后,学生通过显微数码互动系统、虚拟切片系统对正常人体组织结构或病理变化进行识别,识别对象主要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图像或虚拟图像。

(二)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分为标本识别、标本特点描述及临床应用分析,占总成绩的65%,其中标本识别、标本特点描述为笔试,临床应用分析为笔试加面试。

参照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形态学实验期末考试分三站进行。

第一站,标本识别。识别对象为10个病理大体标本、5张组织学切片、5张病理学切片,标签全部覆盖或撕毁;病理标本为装入透明标本瓶的实物标本,切片放在显微镜下,教师调好观察视野,学生考试时可调粗细螺旋但不得调换视野。每组20名学生,考试开始前分别坐于20个考试标本前,考试开始后考生将标本名称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每个标本识别时间为1分钟,1分钟后由监考老师统一组织学生按一定方向轮转对下一个标本进行识别,每组考试时间为20分钟,考试结束后学生携带答题卡进入第二站。

第二站,标本描述。考生自行挑选在上一站识别的标本(答案考生已写在答题卡上)3~5个,对其组织或病变特点进行描述,考试时间限时10分钟,考生答毕上交答题卡后进入第三站。要求学生挑选描述对象时必须同时挑选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且组织切片中须同时包含正常组织切片及病理切片。

第三站,临床应用分析。考生抽取试题,按要求面向3位监考老师口述答案,每位考生考试时间5分钟。试题主要为某一形态组织结构在临床中的应用,如组织学结构在临床中的应用、病理变化引起的临床表现等。

考生进行第二站、第三站考试时,采用半开卷考试。考前1~2周时间,允许学生将其本人认为重要的内容总结、抄写于一张A4纸上并带入考场,A4纸上明确标记班级、姓名与学号等考生信息。学生进入第二站时,学生可以参考且仅能参考自己总结抄写的A4纸内容。

二、讨论

本课题将原有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实验内容整合成形态学实验。学生学习时将正常组织结构与疾病时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相结合,将大体病变现镜下改变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系统性思维训练。课程考核时,考评对象要包括正常组织结构,还要包括病理变化,体现课程内容的融合,提升学生临床系统思维训练效果。

考核形式多种多样,既要平时考勤、平时作业,还要进行期末考核,线上线下相结合,而且试题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这可以从多种方面提升学生培养水平。注重平时考勤与平时考核,也就是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工作纪律的培养;线上与线下考核相结合,注重引导教师、学生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同时也不能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显微镜的使用,病理大体标本的观察等;考核过程中,试题库不断更新,考核内容需不停更换,甚至监考过程都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判断,与传统的单一标本识别相比,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更有利于教学相长。

形态学实验三站式考试,模拟执业助理实践技能考试模式,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熟悉、适应资格考试;其次,三站式考试,既有笔试又有面试,既可锻炼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又能锻炼其口语表达能力,还能锻炼其临场应变能力;第三,既有基础性的标本识别,又有标本特点描述及临床应用分析,使学生尽早将基础与临床关联,提升其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

临床医生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临床合理用药质询;药事管理;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1(c)-0155-02

Clinical effect of question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in hospital pharmacy management

DENG Lin

Department of Pharmacy,the Sixth People′s Hospital of Nanning City,Nanning 530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of question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in hospital pharmacy management.Methods Some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from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1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sed.The clinical medication of our hospital before and after question work in 2011was summed.Results Antibiotics unreasonable incidence(3.00%)of classⅠincision in 2011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2010(11.11%)(P

[Key words] Question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Pharmacy management;Clinical application

医院的药事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药品管理与药学工作管理两个方面,其中药品管理是药事管理的核心工作。随着我国临床药物种类的增多,药品的管理过程中不良用药情况逐渐增多[1]。美国有数据统计发现住院患者中约有16%因用药不合理而住院。为规范本院医护工作者的用药行为,2011年开始本院结合相关法规制订实施了临床合理用药质询制度,从专业评价与行政干预等多方面共同监督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1日~2011年1月1日本院发现的不合理用药及金额超高的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共1052份,其中2010年520份,2011年532份,包括:①药师调配时发现的不合理处方;②每月门诊处方核验时发现的用药不合理及金额超高的处方;③住院患者的病历核验时发现的不合理用药情况;④其他途径发现的不合理用药情况。

1.2 方法

1.2.1 总结方法

由药剂科组织药学专业人员分析、评估入组的处方及病历中用药的合理性,分类汇总评价结果,将不合理用药案例提交医务科进行处理。

1.2.2 临床合理用药质询方法

1.2.2.1 临床制度和流程 医院医务科和药事管理会每年根据所选材料的特点,组织相关方面专家成立质询会,同时要求医院内的抗菌药物管理成员、药学专家、感染科负责人等必须参加。质询会成员参与质询会要保持科学、严谨、公平的态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践与经验,认真听取事件说明,以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评价,评判用药是否合理,对于用药不合理的情况给出整改与处理建议,书面报告医院负责人。

1.2.2.2 落实质询结果 临床合理用药质询的目的在于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专业人士探讨总结方式纠正临床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合理规范药物在临床的应用,尤其是抗菌药物的应用。对于评判出的用药不合理人员给予教育、警告、罚款、开除等处分,以警示其他科室用药人员,保证医疗质量和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水平。制订用药不合理的处罚措施如下:①一般违规用药者给予全院通报批评,主要进行教育整改;②违规程度中等者给予全院通报批评,并对责任人处以处方同等金额罚款;③严重违规者全院通报批评,并对责任人处以处方3倍金额罚款;④因用药不合理产生医疗事故者按医院安全责任制度进行相关违规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2010与2011年Ⅰ类切口抗菌药物应用的比较

1052份处方及病历中350份抗菌药物应用处方,选择其中190份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作为典型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发现2011年Ⅰ类切口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发生率为3.00%,明显低于2010年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92,P

表1 2010与2011年Ⅰ类切口抗菌药物应用的比较[n(%)]

与2010年比较,*P

2.2 2010与2011年中药注射剂用药情况的比较

2011年中药注射剂用药处方92份,其中用药不合理发生率为5.43%(5/92),2010年中药注射剂用药处方89份,其中用药不合理发生率为14.61%(1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93,P

3 讨论

临床抗菌不合理用药情况包括联用不合理、给药方法不当、药物品种选择不对、频繁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过量等,如抗菌药品选择时集中在几种价格较高的品种而无形中使药费过高,再如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常见的致病菌覆盖率较高,临床部分医生未考虑其耐药性应用于手术类抗感染中,而不知喹喏酮类药物因普遍使用导致耐药率较高,一般不应用于手术类患者的预防感染。抗菌类药物应用指导中明确规定Ⅰ类预防用抗生素应在术前0.5~2.0 h应用。临床合理用药是对医务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是安全用药的基本保障[2-3]。临床医师在用药选择上处于“统治性”地位,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者会导致医疗事故。为改变这种不良现象,建立合理用药质询体系,通过公示、警告、处罚等多种手段对临床用药进行管理非常必要[4]。

实践证明临床合理用药质询制度建立可以使临床诸多用药不合理情况得以暴露,研究发现最为频发的不合理用药现象有:①医务人员选用中药注射药物或联合用药时对药物适应证把握不准确[5];②对于抗菌药物治疗时间较长患者未进行病原学标本检测和药敏实验;③对于疑难疾病患者仅给予门诊诊治,未收治住院治疗,影响疾病治疗时机[6];④药物联合应用时对药物间潜在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与不良反应等考虑不充分;⑤处方金额超高,如处方中选用价格偏高的药品,用药疗程过长,甚至重复性用药[7]。临床合理用药质询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督促了医务工作者自身用药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8]。本研究发现自2011年本院实施临床合理用药质询后,抗菌药物及一些易超适应证应用的药物不良应用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

综上所述,临床合理用药质询在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中具有积极作用,不仅督促了药物的合理应用,也提高了治疗效果,避免了医疗事故及纠纷,同时提高了医务工作者自身的水平,完善了医院的管理制度,提高了医院竞争力,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俊.临床合理用药质询管理的深化与成效[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32(5):394-395.

[2] 张新玲,徐越斌,向大伟,等.深化合理用药质询,提升药事管理水平[J].医院管理杂志,2011,18(1):81-82.

[3] 应茵,黄萍,薛飞,等.临床合理用药专家质询制度的实践与药师的体会[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1,28(3):271-273.

[4] 张晓伟.从药物不良事件报告看合理用药的必要性[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0,30(11):735-737.

[5] 冀玉梅,刘延梅,郭朗.浅谈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1976-1978.

[6] 郑利光,牛桂田.我院药剂科药事管理小组开展医院药事检查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药房,2009,20(19):1452-1453.

[7] 牛恒立,李平.药物经济学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4):308-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