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精选5篇)

  • 物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我们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是单兵作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而我校开始大力推行“一主多辅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则提倡教师走进课堂,相互辅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我…

物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精选5篇)

物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从XX年起,我校开始大力推行“一主多辅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的课堂,知识教学变成了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我们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大大增加。教师从课堂传输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我们的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自我决策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平时,我们学校很重视教学反思,我们在每节课后都进行认真的反思。我想,注重教育教学的细节和过程,做到事前计划设计,事后反思总结,并着眼于课堂教学,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科研的突破和主战场对提高我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时效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上完课后,我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今天这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我收获了没有,课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较好,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篇幅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用就行。通过这种方式我认真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提高45分钟的效率。

我们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是单兵作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而我校开始大力推行“一主多辅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则提倡教师走进课堂,相互辅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我们集体智慧的发挥,需要我们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在这一年里,我们八年级的几位教师之间紧密地合作,坦诚互助。彻底没有以前彼此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我想,我们教师必须像现在这样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因为我们物理学科也可能一项课题会涉及到数学、地理、化学等多种学科,需要几位教师同时参与指导。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我们科学组的亲密的互动关系,引发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同时,在与不同学科老师的协作、交流中,我们做有心人,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不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教物理的也要研究化学、生物、数学、地理等知识,以改善单一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做一名综合型教师。

过去,我们中小学课程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标准,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教师和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如今,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我们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我们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平时工作中,我们几人根据教学需要,创造性的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为此,我们在每节课备课前,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并写详细的学案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这对我们教师来说,也是是一种挑战。因为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同时,我们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不过这样,也为我提供了一个发挥创造性教育智慧的空间。

物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1、考试的方法 新课程教材改革方案中规定要研究考法。研究实验操作考试是研究考法之一。

操作考试,过去部分学校搞过,但因为教师监考工作大量,花时多,负担重,实施起来有困难,因此未大面积推广。

我们在了解到过去的实验操作考试工作量大以后,着手调查工作量大在哪里?

仔细调查后发现:以前的实验操作考试之所以工作量大,是因为要考核操作的全过程。这样,教师评定花时多,且每位教师监考的学生数不能多。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为使实验操作考试切实可行,应着重考核学生操作结果的正确程度,淡化操作过程。于是把初中物理期末实验操作考试目标定位于操作结果正确与否上。实验操作包括组装、调试和测量三部分,考也主要考核组装、调试和测量结果的正确与否。这样考,教师可以从操作过程的考核中解脱出来,只需检查操作结果。把看过程转换成看结果后,一位教师在实验管理员配合下同时可对半个班级学生(约24--28名)进行考核。考试时,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则巡视,对实验操作结果和实验习惯(遵守实验纪律,爱护实验仪器)等进行考核。每批学生实验操作时间定为10--15分钟,教师在巡视的基础上再花5--7分钟时间进行成绩评定。这样,一位教师在一节课内可以完成一个班级的实验操作考试,无需动员教研组其他教师或课后增加课时来进行。

为了引起学生对实验操作考试的重视,八年级实验操作考试满分为20分,经过八年级两次的期末实验操作考试,学生普遍重视了实验操作,因此九年级实验操作考试满分定为10分,并将实验操作考分计入期末考试总分内,进一步引导师生重视物理实验,落实物理实验教学目标。

2、考试内容及日期 按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物理教材学生实验共有23个。每个学期选考其中的两个实验的操作部分,而有关实验的理论、观察、计算等内容均放入笔试时进行。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实验操作考试试题一为组装和调试“观察水的沸腾过程”的实验装置,要求考生能正确组装实验装置,并能调节铁圈位置使石棉网位于酒精灯的外焰部分,同时要调节漫度计的位置使玻璃泡既浸没在水中,但又不与容器相碰。试题二为正确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至于是连接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由考生自行抽签而定),要求考生能将电路元件组装成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实验操作考试试题一为“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要求能在光具座上组装和调试实验器材,使光屏上能成放大或缩小(至于是放大的像还是缩小的像,由考生自行抽签而定),还要求测量像距。试题二为“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要求先对天平调试至横梁平衡再进行测量。九年级期末实验操作考试,组装、调试、测量都有更高的要求,在此不列举了。

考试日期一般安排在第十六周左右,此时,一方面本学期的实验已基本完成,另一方面教学还没有进入期末总复习和期末考试阶段,不致过分加重学生负担。

3、考试的实施 (1)考前三周,公布范围

实验操作考试的宗旨是落实实验教学目标。为了顺利开展实验操作考试,考前三周应公布操作考试范围,包括实验的数量、名称、理论知识、观察要求、操作技能要求、计算要求等。教师根据考试范围组织学生全面复习实验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器材、原理、步骤、注意事项和简单的误差分析等。与此同时,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并将有关实验器材分成若干组分别放在各个实验桌上,供学生选择使用,以便让学生再做一做。学生进实验室复习实验操作时;教师要加强巡视、辅导,发现问题应先让学生思考复查后再作指导或指出故障之处,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或排除故障。

(2)考前一周,公布试题

因为实验操作考试旨在引导师生重视实验,所以提前一周向教师和学生公布试题,使学生能针对试题作好充分准备,教师可根据前两周的复习,重点抓好个别学生的补缺补差。

(3)择点试考,以点带面

试题公布时,选择本区的一所普通中学进行考试,组织全体监考教师前来观摩,对实验操作考试实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同时对实验操作考试的试题、评分点及评分标准的科学性进行论证,并加以完善。通过几次实施,教师对实验操作考试的内容及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对评分标准的掌握更加统一,评定结果也更为客观。

(4)逐点考评,0一1记分

考试时,一半学生留在教室里准备,另一半学生进入实验室。每个考生一张实验桌,按试题要求进行组装、调试和测量,仅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试卷上。考生操作完毕举手示意,经教师对各得分点逐点考评后,将实验器材复原,然后离开实验室。操作考试的得分点为10个,评分采用0一1记分法,即正确或操作基本正确得满分,不正确得0分,简便易行。由于事先公布试题,学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操练,绝大多数同学都能顺利地通过操作考试,只有少数同学的部分操作结果有错,教师只需在相应的评分栏内作出扣分记载,其余皆作为得分。这样教师在整场监考中需要及时记录的就少了,便于对每一个学生操作结果作出考评。经本区四年的试行,每一班的考试均能在一节课内完成。

4.考试结果 自1992年1月实施期未实验操作考试以来,至今已四年,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考与不考大不相同

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时,学生对物理实验重视不够,实验室纪律不如在教室里好,实验结束后也不主动整理器材。通过实验操作考试,八年级第二学期上实验课时,纪律明显好转,良好的实验习惯在逐步养成。实验时,站立、走动的人少了,大声说话的人少了,“观察员”(只看旁边同学做,自己不动手)少了,“记录员”(只记录实验数据,自己不动手做)少了;争做实验的人多了,认真探究实验的人多了,实验完毕自觉整理器材的人多了,课后讨论实验的人多了。

学生对实验的兴趣逐渐浓厚,实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2)实验教学目标得到落实

学生们认识到,与其到考前进实验室重做,还不如现在就认真做好每个实验。

以前实验课缺席的同学,只是第二天补抄一下实验报告,现在缺席的同学主动要求补做实验。以前做实验时二人一组,由于未能预习,第一个同学操作的时间较长,第二个同学往往来不及操作,现在认真预习,每人都有机会操作一遍。因此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课程标准规定的实验教学目标得到了落实。

(3)考试成绩师生都满意

根据四年来实验操作考试成绩汇总

物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常规性工作 

  教务工作是随着教学工作有节奏、有规律地开展的。一般地说,教务的常规性工作可以分为四个不同时期,归纳起来包括以下方面: 

  学期初的常规性工作 

  开学前后,教务工作的重点是做好开学开课的一切准备工作,保证学校如期开学上课,迅速地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期初的常规性工作是:编排好四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校历和各项活动总表(如月、周及教师、班主任、教研组计划表等),这是教务工作的首要任务。它是保证学校管理工作正常运转的总调度室和总运行图。四表是教育教学思想的体现,是教学秩序的反映。 

  期中考试前的常规性工作 

  开学后至期中考试前,教务工作的重点在于抓好各学科教学计划,学生活动计划的制定与落实,编造全校学生名册,修订有关的规章制度,检查教学进度,检查教学质量,召开教师会议(校历有具体安排),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反映,推进教学工作全面走上正轨,并组织期中复习和考试,形成教学上的第一个高潮。这个时期教务处还要协助各学科教师组织各科课外学科小组活动,全面落实“课外教学”的活动计划。 

  期中考试后的常规性工作 

  期中考试后,教务工作的重点是抓好期中考试总结,配合校长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在这个基础上,教务处要搞好重点学科的教学质量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教学措施,与此同时,还要开展教务工作本身的检查,细致地做出期末工作的安排,形成教学上的第二个高潮。预订下学期的课本,做好教学上的物质准备;组织全校性的教研活动和教学观摩及经验交流。 

  学期末的常规性工作 

  学期末,教务工作的重点是组织期末考试,搞好评分总结,为全校的质量分析和学生获优秀名次提供素材和数据,组织班主任填写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操行评定通知书;记录和公布各年级、各班的出勤情况;组织好工作总结,积累评选优秀教师和“三好学生”材料;检查学生手册,发放毕业证书,全面做好结束工作。 

  学期管理过程中教案、作业常规性检查 

  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定期和不定期对全校教师记得教案、作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为了客观公正全面反映教师教学过程的基本情况,教务工作的另一重点是按照校历安排有目的地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对每次检查情况近行对比分析并及时总结,好的表扬,差的严肃批评。 

  二、中心性工作 

  教务的中心工作是新生编班、招生、毕业班报名、志愿填写、编排课表、编排作息时间表、编排每周活动总表等等。 

  1、招生工作 

  招生是学校整个工作的一件大事,政策性很强,涉及面广,招生工作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而且也有可能影响学生的素质,甚至有可能影响社会安定团结。教务管理者要下大力气把它抓好。招生虽然不单一是一项教务行政工作,但教务行政部门人员承担着大部分工作量。为了做好招生工作,应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在招生考试前,对所辖区范围的小学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进行一定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为学校和招生有关部门做好准备,主管业务校长要亲自抓,一抓到底;尤其是政策性很强的“中考”和“高考”,学校要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抓好考场的布置,考试的安排,体检,录取工作等。 

  2、编排课表 

  课表规定了教学科目的安排、运行和节奏。科学合理地编排课表,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严格按照国家教学计划的规定来安排科目和每周上课时数来排课。课表的安排一要根据教育学、心理学和卫生学的要求,二要根据学生一周学习能力状态的变化过程来排课表,这样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每周的星期二、三、四学习效率往往较高,可安排较难的课,星期一、五、六安排相对容易一些的课;一天中应把学习最难的课(如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排在上午第二、三节,较难的课(如语文、历史、地理等)则可排在上午第一节和下午第一节,技能课(如音乐、体育、美术等)可排在上午第四节和学习日的末尾;文理学科适当搭配,性质相同的课不连排,作业量较大的学科不宜集中,以免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低年级除作文外,同一课程一般不宜两节连排,体育课一般不宜排在第一节。 

  编排课表要考虑到有利于教师备课、进修和开展教研活动,教师上课时间相对集中,有利于备课和进修,但连排节数和一天上课节数不宜太多,防止教师过于疲劳,影响教师的健康和教学效果;同一教研组的教师,应保留一定的共同时间不排课,以利于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集体备课。编排课表还应注意有利于教学设备的充分利用,如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体育场地、器材的合理安排等交使用等;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的课,宜将老教师的课排在新教师的前面,有利于传帮带。 

  3、编排校礼、作息时间表和周活动表 

  校历规定学校的学期开始和结束时间、教学时间、劳动时间和假期等,从时间上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学校校历的编排是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和本校具体情况,明确规定学期的起始时间,教学时间(包括上课周数,期中、期末复习考试时间)、假期(包括署期、节假日)、全校统一活动(如学校集会、运动会的时间)等,校历在开学初发到教职工手中。 

  作息时间表规定每日上课、下课、用餐、体育活动、娱乐、休息睡眠的时间,它控制着一天各种活动的时间和节奏,合理安排并根据季节变化,编排适合冬季、夏季作习时间表,以适应不同季节的特点;安排作息时间,要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出发,控制课外作业量,初中生每天一个半小时,高中生每天两小时以内,要保证学生的睡眠、休息、课外体育活动和文娱活动时间,初中学生每天要有九小时睡眠,高中学生每天要有八小时睡眠,平均每天要有一小时体育活动。 

物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等学校;教育成本;专业核算法;约当毕业生法

专业法是以高校所设专业为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成本明细账,归集成本费用和计算高校教育成本的方法。专业法必须以权责发生制、物价相对稳定、毕业生质量同一、高校学年与会计核算年度一致等作为假设前提。专业法成本核算期为年,平时每月不需要计算分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成本,每年学生毕业当月的月末可用约当毕业生法计算分配各专业合格毕业生和非毕业生教育成本及各年级学生教育成本。

一、专业法的含义

具体来说,专业法核算教育成本,要按月归集各专业实际教育费用,但由于平时每月末一般没有毕业生,每年七、八月份或十二月份才有学生毕业,所以高校的成本计算期为年。一般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若高校学年与公历年度相差较大,也可按学年核算成本;专业法平时每月末一般没有毕业生,可以不分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的成本,每年的七(八)月末或十二月末,采用一定方法分配计算毕业生成本和非毕业生成本。

二、专业法的假设前提

高校教育成本受高等学校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若事无巨细地考虑每一因素的影响,则教育成本核算将无法进行。因此,必须明确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假设前提。

(一)权责发生制假设。会计核算的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我国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将本期发生的收入和费用全部反映在收支报表中,不能正确地反映当期的实际收入和成本费用的情况。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和责任(义务)的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核算,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每个会计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按权责发生制原则便于准确地进行成本核算,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必须以权责发生制为前提。

(二)毕业生质量同一假设。高校毕业生的质量好坏,不完全取决于高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水平,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其学习好坏不仅受学校教育过程的影响,还受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和努力程序的影响,如果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考虑毕业生质量等级的差异,这种成本核算很难进行。所以,必须以合格毕业生质量同一为前提,核算高校教育成本。

(三)物价相对稳定假设。高校教育成本是高校开展教学、管理等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耗费,不仅取决于高校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实物性消耗量,而且还取决于各种消耗的价格水平。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是灵活多变的,若考虑每一时点的价格变化,成本核算将很难进行,假设物价水平相对稳定,在成本核算期内不发生明显变化,便于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核算高校教育成本。

(四)高校学年与会计核算年度一致假设。实际工作中,高校的学年通常是每年的9月初到第二年的8月底,与公历年度不一致,而高校的经费支出毕竟主要是由财政拨款弥补,而财政拨款及高校会计核算都是采用的公历年度,即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会计核算年度与高校学年之间的差异,不便于正确核算高校教育成本。为了便于准确核算高校的成本,评价高校的资金使用效益,必须假设高校学年与会计核算年度一致。

三、专业法的核算程序

专业法作为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一种基本方法,其成本核算程序如下:

(一)设置有关教育成本核算账户。根据高等学校教学的特征和管理的需要,设置 “教育成本”、 “学生事务费用”、“教育辅助费用”、“教管费用”等总账账户。

1、“教育成本”账户。用于核算高等学校施教过程中发生的与培养学生有关的各项费用,包括教职工的工资、福利费,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各项实习实验费、教材费、资料讲义费等直接费用,以及教育辅助费用、行政管理、学生事务管理、教学研究、后勤服务等间接费用。教育成本总账可按学生类别、专业设置明细账。如:按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等设置教育成本二级明细账,按各专业设置教育成本三级明细账,按成本项目分别设置专栏。

“教育成本”账户的借方登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发生的各项直接费用和由“研究成本”、“教育辅助费用”、“学生事务费用”“教管费用”等账户分配转入的费用。贷方登记结转合格毕业生的教育成本,期末借方余额表示在校生教育成本或者未完成学业学生的教育成本。

2、“学生事务费用”账户。用于核算高等学校施教过程中发生的与学生事务管理有关的费用,如学生活动费、招生就业费、学籍管理费、勤工助学基金净支出等费用项目。该科目所汇集的费用应在期末按一定标准在各成本计算对象之间分配后结转到“教育成本”总账及相应的明细账,该账户期末一般没有余额。

3、“教育辅助费用”账户。用于核算高等学校施教过程中发生的辅教育费用。如教育水电费、教育设备等固定资产折旧、维修维护费、劳保用品费、体育维持费、图书资料费、二级学院(专业系)的教学管理费等。该账户每月所汇集的费用,期末应按一定方法在各成本计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并结转到“教育成本”总账以及相应的明细账,该账户期末一般没有余额。

4、“教管费用”账户。用于核算高等学校施教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管理教育的费用,包括教育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办公费及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公安保卫费用、行政办公固定资产折旧与维修维护费用、通讯费、车船费等。该账户所汇集的费用应在期末按一定标准在各成本计算对象之间分配后,结转入“教育成本”、“研究成本”等总账及相应的明细账,该账户期末一般没有余额。

除上述教育成本核算的主要账户外,在教育成本核算过程中还可能用到“后勤服务费用”、“累计折旧”、“事业支出”、“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合格毕业生”等账户,由于版面限制不再一一叙述。

(二)编制要素费用分配表,登记成本费用总账及明细账。依据各项费用支出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编制各项要素费用分配表,如教材费用分配表,工资费用分配表,折旧费用分配表等,根据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登记教育成本、科研成本、学生事务费、教育辅助费、教管费用等总账和明细账。

1. 教材、资料费用分配。每学期各专业学生领用的教材、教辅用书、实验、实习资料等费用,可以直接根据各专业学生领用的各种教材或资料的数量及其单价计算分配,记入各专业教育成本明细账。某专业应负担的教材资料费=∑(该专业学生领用的教材、资料的数量×该教材、资料的单价)。

2. 工资费用的分配。

(1)若某教师在一定期间只从事一个专业的教学工作,则该教师的工资可直接计入该专业的教育成本明细账。

(2)若某教师同时从事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教学工作,可按教师给各专业、各类型学生上课的实际教学工作量比例分配其工资费用。给不同类别的学生上课,对教师的要求不同,上每节课教师所实际做的准备工作不同,一般给研究生上课的教师要求知识层次比较高,给本科生上课教师的要求次之,给专科生上课的教师要求更低。所以分配工资费用时,首先要确定给不同类型学生上课的工作量折算系数,简称学生类别系数。设专科生的类别系数为0.95,本科生的类别系数为1,硕士生、博士生的类别系数分别为1.2、1.5。另外,高校教师上课经常两、三个班或更多的班级合班上课,所以计算教师实际工作量时还应考虑班级系数,如:单班上课班级系数为1,两个班合班上班级系数可设为1.4,三个班合班上班级系数可设为1.8,四个班合班上班级系数可设为2.2,等等。

教师给某专业学生上课的实际工作量=教师给该专业学生实际上课时数×班级系数×学生类别系数

工资费用分配率=待分配教师工资费用总额/∑(教师给某专业学生实际上课时数×班级系数×学生类别系数)

某专业学生应负担的工资费用=教师给该专业学生上课的实际工作量×工资费用分配率

(3)若某教师不仅从事教学工作,同时还从事科研工作,则其工资费用就应按其实际工作量大小分配计入教育成本和科研成本。这时首先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将教师的科研工作量折算为标准工作量,然后再进行分配。

教师的科研项目主要有立项支助项目和立项不支助项目两大类,下面重点介绍教师参加立项支助项目科研工作量的折算方法。

教师参与立项支助项目的研究,可以按其获得支助经费的多少、项目级别、项目研究期限及本人排名顺序等折算实际工作量。将科研项目每万元支助经费折算一定的标准工作量(假设为A),项目级别系数可设为:校级1、院(处)级0.8、市厅级1.5、省部级2、部级2.5。排名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WK=1/{K×[1+1/2+1/3+……+1/N]}

式中:WK――某教师的排名系数;

K――该教师在项目中的排名名次;

N――项目总参加人数。

某教师承担某立项支助项目的科研工作总量=该项目获支助经费(万元)×A×项目级别系数×该教师排名系数

教师工资费用分配率=待分配教师工资费用额/(教师本期教学工作总量+教师本期科研工作总量)

应计入科研成本的工资费用=教师本期科研工作总量×教师工资费用分配率

应计入某专业学生教育成本的工资费用=教师给该专业学生上课的实际工作量×教师工资费用分配率

(三)计算分配各项间接费用。对于间接费用,应采用不同的分配方法,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专业的教育成本明细账中。高校的学生事务费、教育辅助费等间接费用可按学生类别、学生人数及各专业学生本学期完成学分比例等计算分配,并转入各专业教育成本明细账。

1.学生事务费的分配。学生事务费用可按学生人数比例分配。

学生事务费分配率=本期学生事务费总额/∑本期各专业在校生人数

某专业学生应负担的学生事务费=该专业在校生人数×学生事务费分配率

2.教育辅助费用的分配。

(1)标准学生人数比例分配法。教育辅助费用可按标准学生人数比例分配。由于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等学生类别不同,教育辅助费用的消耗也有所不同,一般研究生应负担的教育辅助费用相对较高。所以分配教育辅助费用时,首先应确定各类学生的类别系数,这里的学生类别系数与工资费用分配中的学生类别系数不一定相同。如:专科生、本科生的类别系数可设为1、研究生(硕士、博士)类别系数可设为1.2。

教育辅助费用分配率=本期教育辅助费用实际发生额/∑(本期各专业在校生人数×类别系数)

某专业学生应负担的教育辅助费=本期该专业在校生人数×类别系数×教育辅助费用分配率

(2)标准学分比例分配法。教育辅助费用也可按各专业学生所完成的标准学分比例分配。

教育辅助费用分配率=本期教育辅助费用发生额 / ∑(本期各专业在校生人数×各专业学生本期完成的学分数×类别系数)

某专业学生应负担的教育辅助费=本期该专业在校生人数×该专业学生本期完成的学分数×类别系数×教育辅助费用分配率

(四)计算分配各专业毕业生教育成本。每年七月末(八月末或十二月末),根据各专业教育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成本费用,计算各个专业毕业生应分担的教育成本。各专业毕业生和非毕业生的成本可采用约当毕业生法计算分配。

某专业非毕业生、不合格毕业生约当合格毕业生数=∑(各年级非毕业生、不合格毕业生人数×该年级非毕业生、不合格毕业生累计完成学分比例)

某年级非毕业生、不合格毕业生累计完成学分比例=该年级非毕业生、不合格毕业生累计已完成学分数 / 该专业合格毕业生应完成最低学分数

某专业约当合格毕业生总数=该专业合格毕业生人数+该专业非毕业生、不合格毕业生约当合格毕业生数

某专业某成本项目费用分配率=(该项目期初余额+该项目本期发生额)/ 该专业约当合格毕业生总数

某专业合格毕业生应负担某成本项目的金额=该专业合格毕业生人数×该专业该成本项目费用分配率

某专业合格毕业生总成本=∑该专业合格毕业生应负担各成本项目的金额

某专业非毕业生、不合格毕业生总成本=∑(该专业非毕业生、不合格毕业生约当合格毕业生数×该专业各成本项目费用分配率)

某专业某年级非毕业生总成本=∑(该专业该年级非毕业生约当合格毕业生人数×该专业各成本项目费用分配率)

【参考文献】

[1] 石金明. 高等学校成本会计研究[M].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7: 164-194.

[2] 何小平. 基于权责发生制的高校成本核算研究[J]. 改革与战略. 2005, (10): 118-120.

物理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第一部分 末尾调整制

适用对象:小学在职教师

考评方法:期末检测结束后,由中心校组织考评组统一进行考评。

组名规定:

a组:龙汛小学

b组:示范小学、中营小学、黑泥巴地小学

c组:希望小学、宁边完小、小米完小

c组单小:偏坡单小、大蒿地单小、寒坡岭单小

平均分计算规定:以__年春季学期初中心校核实的人数计算平均分,特殊情况如死亡、生病住院等,教师出示相关证明材料,据实计算。(学前班据实考人数计算。)

计算周期:每学期

计算方法:

1、在a组任教的教师,期末质量检测时:学前班、一、二年级语文平均分为47分以下不含47分、数学平均分为51分以下不含51分;三至六年级:语文平均分为48分以下不含48分、数学平均分为52分以下不含52分,且名次排在全乡倒数第一、二、三名者调往b组或c组任教。

2、在b组任教的教师,期末质量检测时:学前班、一、二年级语文平均分为47分以下不含47分、数学平均分为51分以下不含51分;三至六年级:语文平均分为48分以下不含48分、数学平均分为52分以下不含52分,且名次排在全乡倒数第一、二名者调往c组任教。

3、在c组任教的教师,期末质量检测时:学前班、一、二年级语文平均分为43分以下不含43分、数学平均分为48分以下不含48分;三至六年级:语文平均分为44分以下不含44分、数学平均分为48分以下不含48分,且名次排在全乡倒数第一名者调往c组其它学校及单小任教,家在学校当地的教师调往a、b组任教。

第二部分 教师津贴发放实施细则

适用对象:小学在职教师

考评方法:课时津贴和常规津贴由各完小进行考评,质量津贴由中心校在期末统测后组织考评组进行考评。

资金来源:参加考评的教师每人每学期投入金额1000元。

计算周期:每学期

考评内容:

1、课时津贴占15%;

2、常规津贴占40%;

3、质量津贴占45%。

平均分计算规定:以__年春季学期初中心校核实的人数计算平均分,特殊情况如死亡、生病住院等,教师出示相关证明材料,据实计算。(学前班据实考人数计算。)

计算细则:

(一)课时津贴(15%)(本条规定各校以此为依据进行计算)

1、每校按班级×30来计算每周总课时,然后各教师每周的课时之和要等于总课时。按规定上足所规定课时。每位教师得50分。

2、校长每周以8课时计算,超一节加1分,少一节扣1分。

3、副校长、教导主任每周以12课计算,超一节加1分,少一节扣1分。

4、后勤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教研组长以13课时讲算,超一节加1分,少一节扣1分。

5、班主任每周以14节计算,超一节加1分,少一节扣1分。

6、科任教师每周以15节计算。超一节加1分,少一节扣1分。

7、计算方法:学校课时总津贴÷学校总课时×教师所上课时=教师个人所得课时津贴。

以上条款中,同时担任多种职务的,以担任的最高职务计算课时,上述课时不包括早自习、校会课。每周计算一次,以课程表为准。

(二)常规津贴(10%)(各校参照中心校常规检查所占分值,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评,在每期中心校统一考评前打出分值交考评组计算金额)

(三)质量津贴(45%)

计算方法:以年级科目为单位。

1、学前班、一、二、六年级数学、语文提取该上课教师质量总津贴,纳入期末质量津贴。

2、三至五年级,语文、数学提取该上课教师的质量津贴×70%为考评资金,思品、自然提取该上课教师质量津贴×30%为考评资金。

3、质量总津贴(以年级为单位)÷教师所得总分×教师个人得分=教师个人所得质量津贴。

具体计算细则:

1、名次奖:按年级班级数计算,如有10个班级的第一名奖100分,第二名奖90分,第三名奖80分,第四名奖70分……以此类推。

2、进步奖:在同年级中每上升一个名次奖10分,每下降一个名次惩5分,累计计算。

3、平均分上升奖:平均分与前学期相比,每上升一分奖2分,每下降1分扣1分,累计计算。

4、极限分奖:以全乡单科总平均分为极限分,在极限分以上下降不扣分,以极限分为基准,上升1分加3分。下降一分扣2分。

5、档次奖:数学、自然平均分在90分以上奖50分,80分以上奖45分,75分以上奖40分,70分以上奖35分,65分以上奖30分,60分以上奖25分,55分以上奖20分,50分以上奖15分。

语文、思品平均分在85分以上奖50分,80分以上奖45分,75分以上奖40分,70分以上奖35分,65分以上奖30分,60分以上奖25分,55分以上奖20分,50分以上奖15分。

6、优秀生奖:数学90分以上为优秀生,语文85分以上为优秀生,每班单科有一个优秀生,任课教师加4分,此项累计计算。

第三部分 加强毕业班管理

适用范围:中小学在职教师

计算周期:学年

(一)中学(由中学考评组计算)

1、毕业班初升高质量检测时,实行本年度与上一年度相同科目相比的办法;

2、毕业质量检测时,同科目成绩比上一年度同一学校同科目平均成绩下降5分及以上者,期末质量津贴为零且作为末位调整的对象,如出现全乡同科目平均成绩整体下降时,根据下降的幅度调整下降分数;

3、每年的区级表彰(优秀教师)将在毕业班教师中产生;

4、对总体成绩优秀的班级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具体办法如下:

(1)在初升高质量检测时,参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

化学)总分600分及以上的,有一名奖励毕业班教师500元,累计计算;(2)在初升高质量检测时,参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总分580—599分的,有一名奖励毕业班教师400元,累计计算;

(3)在初升高质量检测时,参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总分550—579分的,有一名奖励毕业班教师300元,累计计算;

(4)在初升高质量检测时,参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总分520—549分的,有一名奖励毕业班教师200元,累计计算;

(5)在初升高质量检测时,参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总分500—519分的,有一名奖励毕业班教师100元,累计计算;

(6)以上成绩不含照顾分。

(二)小学(由中心校考评组计算)

1、在小升初质量检测时,参试科目(语文、数学)总分195分及以上的,有一名奖励毕业班教师200元,累计计算;

2、在小升初质量检测时,参试科目(语文、数学)总分190-194分的,有一名奖励毕业班教师100元,累计计算;

3、在小升初质量检测时,参试科目(语文、数学)总分185-189分的,有一名奖励毕业班教师50元,累计计算;

4、在小升初质量检测时,参试科目(语文、数学)总分180-184分的,有一名奖励毕业班教师30元,累计计算;

5、宁边小学、希望小学下调5分计算。

第四部分 职称评定办法

适用对象:中小学在职教师

评定办法:由中心校组织评审组进行评定

评定周期:年度

评定细则:

一、德(分值20分)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教育事业。 3分

2 、遵纪守法,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3分

3 、服从工作安排,顾全大局。 3分

4、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政策。 3分

5、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踏实。 3分

6、为人师表,有良好的教师形象。 3分

7、实事求是,坚持原则。 2分

二、能(分值60分)

1、有连续5年教学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见材料,班主任无一期工作计划的此项得1.5分,附加分中不得分,笔迹不符合的,此项分为0分。) 分值:5分

2、教案设计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连续近三年来的教案,笔迹不符合的或少一期的,此项分为0分,查看后计分。) 5分

3、能不断改进教学和工作方法。(由校长介绍) 3分

4、教态自然大方,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工作热情周到,能正确处理问题。(由校长介绍) 5分

5、能根据教学内容自制教具和课件。(有实物、具有可操作性) 5分

6、无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情况出现,出现者此项不得分。(由校长介绍) 5分

7、能及时处理好各种偶发事件。(由校长介绍) 5分

8、认真组织课外辅导,切实安排好各种课内外活动。(查看记录后根据质量好坏记分) 5分

9、批阅作业及时,组织考核科学、合理。(在中心校检查中有此情况的此项不得分,无此情况的由校长介绍) 5分

10、能撰写高质量的教学论文。(见材料) 5分

11、写出高质量的工作总结,教学体会、经验、心得体会。(以材料为依据) 4分

12、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不排斥差生,工作方法得当,求真务实。(由校长介绍) 4分

13、家访有记录,有记划,有目的,开会学习有记录,有宣传,有落实。(查看后计分,若无记载不得分) 4分

三、勤(以上年6月至本年6月为时限,标准分40分,扣完40分者取消当年参评资格)(考勤本由学校提供,无考勤本实行一票否决,视为全部扣除,学校对考勤的真实性负责,考评结果出来后2天之内有人举报查实后取消其资格,空出指标由参评人员中按分数高者当选。同时取消该校校长评审组成员资格,重新在在该校中民主产生评审组成员。)

1、缺席一节扣除5分。

2、迟到或早退一次扣3分。

3、事假一节扣2分。(法定假除外)

4、病假一节扣1分。(住院除外)

四、绩

1、期末统测名列全乡同年级同学科第一名加10分,第二名加8分,第三名加6分,第四名4分,第五名2分,时间为20个学期(1996年秋季学期开始计算),20个学期中的任何一次都算(以证书累计计算),

2、连续3个学期名列全乡第一名者再加20分;第二名者加15分;第三名者加10分,以中心校教学档案为据,没有的不记分。(宁边、小米、小垴包第三名当作第一名计算,以此类推,若是第一、二名者在应计分上再分别加6分和5分)

3、被评为党员示范班的加5分、区级先进班级体的加6分,二者可重复计算,

4、在乡内举行的课堂教学竞赛或中心校组织的活动中获第一名(含一等奖)加3分,获第二名(含二等奖)加2分,获第三名(含三等奖)加1分,时间不限,累计计算分值。(见证书)

五、附加分

1、在上年履职考核中优得4分,称职得3分。(

由中心校工作人员提供) 2、在宁边、小垴包、小米学校连续工作10年以上(含10年)加10分,5年以上含5年)加5分,5年以下有一年加1分。(不含当地教师)

3、中心校长、支书加10分,中心校副校长、工会主席加8分;中心校其他工作人员及各校校长加6分;各校副校长、教导主任加4分;少先队辅导员、团支书、总务、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图书管理人员、教研组长加3分;班主任加2分;科任老师加1分。(以最高分计算)

4、被表彰为优秀或先进的教师(党员)分别加分(部级10分,省级6分,市级5分,区级4分,乡级3分。不累计计算)。见证书

5、被评为学科带头人、教学新秀、教学能手的分别加分(部级10分,省级8分,市级6分,区级5分。见证书)

6、在片区组织的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的加4分,二等奖加3分,三等奖加2分。(不累计算)。见证书

7、教龄每年加0.5分。(由后勤提供)

8、履职年限每年加0.5分。(由后勤提供)

9、学历:本科以上加10分,本科加5分,专科加4分,中专、高中(有专业合格证)加3分,初师、初中(有专业合格证)加2分。(必须见毕业证)

六、备注

1、中心校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没有任课,由考评组现场打分并折算为:能和绩进行量化

2、考评结果以分数最高的为职称晋升对象

第五部分 对学校的激励

适用对象:以学校为单位(中小学)

计算周期:每学期

资金来源:按__年春季学期初中心校核实的学生数每生每学期提留1元用作对学校的奖励。

考评方法:

一、对小学期末质量检测一至六年级语文、数学成绩进行目标定位:第一名:龙汛小学;第二名:示范小学;第三名:中营小学;第四名:小米小学(含单小);第五名:黑泥巴地小学;第六名:希望小学;第七名:宁边小学。

若学校名次下滑,各校排查影响名次下滑的班级科目教师(两班三教师以成绩好的班级排查),排查出的教师交中心校另行安排下期工作。

二、将各校(中学除外)投入总资金的50%用于期末质量检测成绩奖,对各完小(小米单小并入小米完小)期末质量检测学前班至六年级语文、数学进行排名,第一名奖21%,第二名奖19%,第三名奖17%,第四名奖14%,第五名奖12%,第六名奖10%,第七名奖7%。

三、小学剩余部分加上中学投入资金用于常规检查综合奖:第一名23%,第二名20%,第三名17%,第四名12%,第五名10%,第六名8%,第七名6%,第八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