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交流教师工作总结(精选5篇)

  • 小学交流教师工作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依据2005年年底出台的《沈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干部教师交流工作的意见》,2006年暑期,沈阳市城区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大范围交流。五城区总计有2055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交流,其中1958人为“人走关系动”式的实质流。在交流的教师中,有初中教师807…

小学交流教师工作总结(精选5篇)

小学交流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概况:沈阳市教师大面积实质流的基本情况

1、人员范围

依据2005年年底出台的《沈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干部教师交流工作的意见》,2006年暑期,沈阳市城区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大范围交流。五城区总计有2055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交流,其中1958人为“人走关系动”式的实质流。在交流的教师中,有初中教师807人,小学教师1248人;高级职称教师119人,占交流总数的5.79%;中级职称教师1217人,占交流总数的59.22%;市、区以上骨干教师1146人,占交流总数的55.77%。2007年暑期,五城区中小学共交流教师2064人,其中80%以上为“人走关系动”。

沈阳五城区所有中小学校都参与了教师交流,每年参与交流的教师人数均达到专任教师编制数的15%左右。交流教师到新学校后,基本上都在起始年级任教,这些学校起始年级有50%的教师都是交流教师。起始年级教师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以及骨干教师数量等方面实现了基本均衡。

2、流动去向

交流教师的流向可分为三种:一是从相对优质学校交流到相对薄弱学校,二是从相对薄弱校到相对优质学校,三是相差不大的同类学校之间的交流。

3、交流方式

(1)主动参加交流。这部分教师对交流有比较客观、积极的认识。他们大都不存在晋升职称等问题,交流的目的是想通过改变环境来克服职业倦怠、谋求自身更好的发展。抽样调查显示,这部分教师占交流教师总数的27.52%。

(2)由于现实需要自愿参加交流。这部分教师支持优化师资配置工作,同时他们在交流时也有所考虑,或原来学校离家远,或想尽快解决职称问题。这部分教师占交流教师总数的37.47%。

(3)被动交流。这部分教师参与交流,主要是行政干预的结果。学校通过召开动员会,将任务分解到各教学组或通过排名等形式确定人选,再由校领导做工作促成这些教师参加交流。这部分教师占交流教师总数的35.01%。

二、前提:创造教师制度流的条件

相对于缩小办学条件差距而言,缩小学校之间教师水平差距更为不易。教师不仅是政策配置中的客体更是自身选择的主体。为推动教师制度流,沈阳市做了以下工作。

1、领导重视,市区联动

沈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及沈阳市教育局主要领导都高度重视教师制度流工作。在全市大会上,市委书记特别强调了教师交流的意义,各区主要领导明确表态支持,并组成领导小组开展工作。在主要领导的带动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教师和家长都认为教师交流是大势所趋,也不再“试探市里的决心”。这种“市里主导、区为主体、学校为主阵地”的上下联动机制,为城区教师交流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2、加强薄弱学校改造力度,缩小各校之问的硬件差距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沈阳市逐步形成了“拉长两个短板,强化一种支持”的工作格局。“拉长两个短板”,一个是在城区拉长薄弱学校短板,另一个是在全市拉长农村教育短板;“强化一种支持”,就是用城市学校的管理改造农村学校的管理。

农村教育短板的拉长主要靠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已建成59所。城市薄弱学校短板的拉长则是从2003年开始,确立22所薄弱初中为试点学校,进行为期3年的综合改造,现已取得显著成效。

3、取消民办公助学校,保障各校之间教师待遇大体相当

沈阳市从2006年暑期开始,恢复全市总计35所民办公助学校的公办性质,这些学校与公办学校一样执行“按学区就近入学”的招生政策,不再享有特殊的收费政策,经费缺口由市区两级财政共同负担。这使各校之间同级别教师的待遇大体相当。

4、划分“大学区”,为教师交流提供操作基础

从2006年暑期开始,沈阳市五个城区在区内分别按小学和初中,依托现有的优质学校,按照就近原则,划分若干个由优质学校和一般学校组成的“大学区”。教师交流在“大学区”的范围内进行。“大学区”实行学区长制,学区长负责协调做好“五个统一,一个共享”:统一安排教学人员,统一组织备课,统一组织教学,统一开展质量监测,统一组织校本培训;学区内所有学生共享学区内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实验室等各类教育教学设施设备。

5、以人为本,充分调研,认真制定和落实实施方案

各区都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调查摸底、调研论证工作,根据区情、校情制定切合本区实际的“中小学教师交流工作方案”,努力通过交流解决师资队伍结构性矛盾。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充分考虑学科不平衡和编制不平衡等问题,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情况,制定相关预案,既以人为本双向选择,又周密设计规范管理。

6、实行职称倾斜等政策,激励和引导教师流动

沈阳市教育局在分配职称指标时,非交流教师晋升机率为15%,交流教师晋升机率则达到60%,此外还有其他各种评先评优等激励措施。

7、坚持一手抓交流,一手抓培训

推动教师流动与加强教师培训相结合,既克服教师长期在一校工作所产生的职业倦怠,又防止教师在流动前的责任松懈和流动后的不适应,在交流和培训中更快地实现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8、加大重点高中指标到校力度,促进学苗均衡分布

从2006年开始,沈阳市重点高中推行实质性的指标到校政策。2006年,沈阳市重点高中实质性指标到校的比例达到40%,2007年达到60%,以后每年按照不少于5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可能达到80%。

9、充分发挥督导评估作用,促进区域整体推进

教育督导全程介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工作。督导评估结果直接与奖励挂钩,与市政府的表彰挂钩。由于认识到位、工作到位,沈阳市五城区全部被评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

三、成效:义务教育均衡跨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各区在推进教师交流中,认真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工作推进出乎预料地平稳。2007年4月,沈阳市教育局选取城区118所中小学(初中43所,小学75所,学校覆盖率为45.74%)的118名学校领导,和774名参加交流的教师(小学337名,初中437名,教师覆盖率为37.66%)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总体满意率为86.18%,不满意率为13.82%;学校方面的总体满意率为84.75%,不满意率为15.25%。交流后,84.63%的教师心态是积极应对,13.30%的教师认为无所谓,只有2.07%的教师比较消极。对目前交流教师在本学校的表现,有80.67%的校长表示满意,另有19.33%的校长表示不太满意。教师交流的主要成效和积极意义有如下几点:

1、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区域内师资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骨干结构上得到调整,校际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一些相对薄弱学校和偏远学校的社会声望日益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家长“择校”的传统思维产生了动摇,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择校热”。

2、有力地传播了优良校风和先进办学理念

大范围的教师流动,使校际间各具特色的校风、学风得到推广与传播,新老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在教学风格、方法上相互影响和带动,使区域内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3、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开展教师交流工作,使教师的成长环境由相对静止状态转为流动状态。广大教师在新的环境下重新衡量自身的专业素质,在不断学习中获得专业成长。

小学交流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随着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在学校硬件和办学条件普遍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问题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一些地区存在的薄弱校骨干教师向优质校流动,导致的后果是强校更强、弱校更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义务教育发展的失衡,也直接导致了择校现象的愈演愈烈。

沈阳市城区中小学校发展还不够均衡,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往往也是师资力量配备相对较强的学校。校际间师资配置上的差异,不仅造成了教师专业发展上的“马太效应”,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薄弱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成为引起社会“择校”、“择师”热的一个诱因。因此,实现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是沈阳市教育局必须解决的问题。

[决策过程]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要缩小各校在办学条件方面的差距,更要缩小各校在教师水平方面的差距。从2003年开始,,沈阳市通过两轮薄弱学校的改造,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3年9月,沈阳市决定,从当年秋季开始,在全市中小学试行教师流动制。沈阳市试行的中小学干部、教师流动制度的范围包括: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中小学校,其中以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所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主;流动的条件是:教龄5年以上的中小学干部、教师,其中以小学高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高级教师为主。

同时,该市决定,从今年开始,被分配到中小学任教的大中专毕业生,教龄满5年的必须交流,且每隔3年交流一次;校长交流的时限为3至6年。到2005年,符合交流条件的校长交流比例要达到50%以上,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交流比例要达到30%以上。

2005年底,沈阳教育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干部教师交流工作的意见》。2006年暑期,沈阳市城区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大范围交流,这是沈阳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教师交流,5个区共2055名中小学教师在本学区内实现交流,占教师总数的15%,其中,1958名教师为“人走关系走”。据介绍,如此大规模的实质流,在全国也属首次。

2007年,沈阳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只要工作满6年的教师,都有可能交流,未来3—6年内,城区所有专任教师要交流一遍。

[具体措施]

根据2005年沈阳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干部教师交流工作的意见》,沈阳各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中小学校,凡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时间满6年的校长和教师都要分批进行校际交流。校级领导干部任满两届必须异校交流,教师交流以市区骨干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和高级教师为主。区域内同类学校之间干部教师交流的要调转人事关系;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交流的教师要在交流学校任教3年以上;城市优质学校对口到农村校交流的干部教师,两个学期内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单位不变。

根据规定,干部教师交流前将与学校确定交流的工作责任目标,交流期满时进行考核,若未实现目标将适当延长交流时限。从2007年起,凡申报小学高级和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具备交流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参评特级教师以及市以上模范、市教育专家、市优秀校长和教师的必须具备交流任职和工作的经历;其他层级的评优评先也要在同等条件下把干部教师的交流经历和业绩作为优先考虑的依据。

教师的流向分为三种:一是从相对优质学校交流到相对薄弱学校,二是从相对薄弱校到相对优质学校,三是相差不大的同类学校之间的交流。交流方式的方式包括:(1)主动参加交流。这部分教师对交流有比较客观、积极的认识。他们大都不存在晋升职称等问题,交流的目的是想通过改变环境来克服职业倦怠、谋求自身更好的发展。抽样调查显示,这部分教师占交流教师总数的27.52%。(2)由于现实需要自愿参加交流。这部分教师支持优化师资配置工作,同时他们在交流时也有所考虑,或原来学校离家远,或想尽快解决职称问题。这部分教师占交流教师总数的37.47%。(3)被动交流。这部分教师参与交流,主要是行政干预的结果。学校通过召开动员会,将任务分解到各教学组或通过排名等形式确定人选,再由校领导做工作促成这些教师参加交流。这部分教师占交流教师总数的35.01%。

沈阳市教育局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措施,包括:首先,2006年将35所民办公助中小学全部恢复公办性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再允许择校,民办公助恢复公办性质后,实行按学区招生,就近入学。其次,沈阳市教育局做出规定,2007年新学期开学前,中小学教师交流人数要达到专任教师编制数额的15%以上;教师交流覆盖城区内的所有学校,每所学校起始年级(小学一年级和初一)配备的交流教师要过半,确保起始年级的教师在学历、职称结构及骨干教师数量方面基本均衡。另外,区域教师的结构工资实行标准化,同一级别、同一水平的教师无论在哪个学校工作,其结构工资和待遇基本相同。从2007年起,沈阳市所有学校都要按比例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凡晋升上一级专业职称的教师必须具备异校交流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评选特级教师以及市级以上先进教师,必须具有异校交流经历;其他层级的评优评先,也要在同等条件下,把交流经历作为优先考虑的依据。

[制度创新]

沈阳的教师流动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人走关系动”的制度。它打破了教师“从一而终”的职业生涯模式,使教师从“学校人”转变成“职业人”。实现"人走关系走"后,教师真正走向社会,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职业,有助于校际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理念,方法的创新。

[实施效果]

沈阳教师流动制度使义务教育均衡跨入实质性发展阶段。主要效果有:

促进了教育公平。区域内师资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骨干结构上得到调整,校际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一些相对薄弱学校和偏远学校的社会声望日益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家长“择校”的传统思维产生了动摇,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择校热”。

以2006年为例,沈阳市五城区交流教师2055名,其中1958人为“人走关系动”,市、区以上骨干教师达到1146人,占交流总数的55.77%。截至2007年暑期,五城区中小学共交流教师2064人,其中80%以上为“人走关系动”。沈阳五城区所有中小学校都参与了教师交流,每年参与交流的教师人数均达到

专任教师编制数的15%左右。同时,从2006年暑期开始,恢复全市总计35所民办公助学校的公办性质,这些学校与公办学校一样执行“按学区就近入学”的招生政策,不再享有特殊的收费政策,经费缺额按1:1由市区两级财政共同负担。这使各校之间同级别教师的待遇大体相当。如今每所学校起始年级配备了50%的交流教师,全市中小学校教师交流覆盖面达到了100%。 有力地传播了优良校风和先进办学理念。大范围的教师流动,使校际间各具特色的校风、学风得到推广与传播,新老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在教学风格、方法上相互影响和带动,使区域内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展教师交流工作,使教师的成长环境由相对静止状态转为流动状态。广大教师在新的环境下重新衡量自身的专业素质,在不断学习中获得专业成长。

有力地推进了中小学用人制度改革。教师“从一而终”的职业生涯模式被打破,教师由“学校人”逐渐过渡为“系统人”、“职业人”。教师在同一所学校任教6年后,就具备了异校交流的条件,就要思考自己的未来发展问题。两年来,城区4000多人参与异校交流,并分别在一个月内办理了人事调动关系,这种状况给全市教师带来了极大震撼,广大教师开始重新思索自己的职业生涯。

小学交流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XXX校际联盟自2017年8月组建以来,遵循“质量导向、自主创新、重点突破”三个原则,秉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合作共赢”的联盟宗旨,围绕学校管理、教学、教研、德育、学生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党建等各个方面扎实稳步地推进联盟各项活动的开展。从XXX校际联盟2017—2018学年度开展的活动情况来看,七所联盟学校办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升、特色得到了彰显、内涵更加丰富、底蕴越发夯实,基本实现了共同发展的目标。

一、发展规划

1. XXX校际联盟自成立之日起,就确定了校长例会制度,在每学期结束和第二学期开学时召开校长、联络教师例会,对上学期工作进行总结,统筹安排第二学期工作,然后由联盟秘书处根据会议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年度推进工作计划,每学期均制定有具体的实施方案,由初三中姚文明校长审核后分发给联盟各校按文实施,并上报基教科、教育学会备案。

2. XXX校际联盟的规划科学,切实可行,目标明确,方案中安排的事项均认真落实,不搞虚假动作,且成效显著,并及时总结上报。

二、组织领导

1.XXX校际联盟由XXX校长任组长,其余各校的校长任副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成员,办公室主任为联络员,XXX老师为联盟秘书处工作人员,整个班子结构合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团结高效。

2.联盟明确XXX为联盟长学校,XXX校长为联盟长,各项具体工作均由XXX牵头组织、安排、落实,联盟各校均积极主动配合联盟长学校开展各项工作,并及时反馈工作开展情况。联盟各校结合实际情况,均安排有活动经费,并列入学校年度预算,为联盟内教师培训、交流学习、活动开展、支教走教等提供了物质保障。为提高阅卷水平和质量,更好的对联考情况进行分析,联盟内各中学均有网上阅卷系统,设备设施保障到位。

三、2017-2018学年度取得的成效

1. 坚持七校联考,促进整体提升。本学年,联盟以推行校际联考制度,共享命题资源为抓手,在提升、创新、突破的目标引领下,成功组织了七八年级四次联考,九年级六次联考。共命制联考试题82份,成绩统计分析14次,统一质量分析2次,重点是分析九年级,利用联考成绩找差距、寻突破,为联盟学校发展搭建新平台,开拓新思路。2018年的中考,联盟各校的重高上线人数,总平均分、学科平均分较之前均有大幅提升。

2.为拓宽名师之路,联盟积极开展校际教师论坛,共享名师资源。在联盟成立大会上,XXX等分别从班级管理、中考命题、家校联系、教育教研等方面进行了经验分享;在质量分析会上,XXX等,从如何精细化管理、怎样抓毕业班工作、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如何搞好班级德育工作等方面对参会教师进行培训;2018年1月,XXX在XX初中分别就培养初三教师的目标意识、班级管理、小组建设等方面作了交流。校际名师论坛,谈经验、找共鸣,为联盟学校发展分享了新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3.为加强联盟内涵发展,联盟积极横向拓展,开展校际集体教研,共享教学资源。2017年10月,XXX中学的优秀教师、联盟学校教师在XXX开展了同课异构交流活动;2017年11月,联盟所有初三教师分别到联盟学校集体教研,聆听优质课、认真评课议课;2018年1月,XXX等9位教师到XX初中上了示范课并针对学科教学做了发言;2018年4月,成功举办了XXX校际联盟“2018年上期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赛课科目为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门学科,共有28名教师参赛,XX、XXX等12名教师获得一等奖,XX、XX等16名教师获得二等奖。通过活动的开展,成功实现了“引导教师关注课堂、关注教学行为的改进,激励教师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备课组关注问题,研究课例,研究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这个活动目标,为联盟学校发展带来新气象,迈向新高度!

4. 为凸显各校特色项目,联盟积极开展校际素质展演,共享活动资源。在XXX第九届体艺节期间,各校选派了优秀节目参加演出,供大家观摩学习。通过素质展演活动,XX的全面综合发展,XX的巴乌、足球特色,XX初中的舞蹈特色,XX初中的摔跤特色,XX初中的举重特色,XX初中另辟蹊径的课本剧均得到了展现。

5. 以表彰优秀为抓手,共享优秀教师资源。为进一步提高联盟教师参与试题命制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对课程标准的解读能力,加强对学情的掌握情况,掌握考试命题的研究方向,交流和推广正确的命题思路,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促进新课教学和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根据XXX校际联盟关于表彰联盟优秀命题教师的实施办法(XXX联盟〔2018〕5号)文件精神,联盟对命题水平、审题能力等方面优秀的XXX等21名教师进行了表彰。

6.积极开展联盟内教师支教、走教活动。本学年,XX中的XXX等7名优秀学科教师分别到XX中学、XX中学等联盟学校支教,联盟学校也将XX、XX等老师交流到XX中、XX中,通过互派交流学习,将各校教师的敬业、勤奋、实干、巧干、爱校等精神,在联盟内传播开来,这一做法,获得了联盟学校的高度评价。2018年6月,联盟秘书处还将各联盟学校的富余和紧缺学科教师进行了摸底,以便加大联盟内教师交流力度,弥补紧缺学科、调剂富余学科,拉通使用,独立考核,这样有利于学校工作开展,既对教师进行了学习培训,又将各校文化进行了融合,能极大地促进联盟学校的发展。

7.积极开展联盟内教师市级及以上培训工作。 2018年4月,组织XX中、XX中、XX中学等学校语文教师10余人参加了XX市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中学语文学术交流会暨学术年会;4月中旬,组织部分联盟学校地理教师参加了重庆市初中地理联合教研活动;5月17、18日,组织XX中、XX中等部分联盟学校领导、教师共20余人参加了XX市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委会举办的2018年初中教育学术年会;6月1-3日,组织XX中、XX中等部分初中学校物理教师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举办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专题研究论坛;6月15日组织XX中、XX中、XX中学等学校领导、教师共70余人在XX实验中学参加了题为《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效课堂改革》的XX、XX、XX三地联合课改培训会;组织联盟部分学校的优秀语文、政治、历史教师参加了全市新教材培训。

二、下一步打算

承载梦想,开启希望。2018年秋季,XXX校际联盟将根据县教委对XX县教育联盟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对照上学期末县教委基教科对全县各联盟的总体考核后提出的建议,结合联盟七校的校情,找准切入点,做好做实科学可行的活动,扎实推进联盟工作,加强联盟成员间教育、教学、科研等领域的深度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各校办学质量。

1.建立优势学科资源库

综合联盟各校近五年的中考成绩和联盟2017—2018年历次联考成绩,梳理汇总联盟各校管理特色、优势学科、优秀教师,建立XXX校际联盟优势学科、优秀教师资源库。

2.交流活动

(1)名师论坛。在校际联盟优势学科资源库中,组织2—3名优秀教师,围绕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到联盟各校作宣讲,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以期共同进步。

(2)联盟学校对接交流。本期计划重点交流探讨五个方面:一是一次大型的质量分析互动交流活动;二是继续落实县教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人民教师光荣本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方案》【XXX工委(2018)8号】文件精神的经验交流;三是教师超额绩效工资改革方案经验交流;四是交流教师打卡制度如何更好的贯彻落实;五是学校小卖部的运作模式;六是中考成绩在联盟中如何更好的发挥作用。

(3)开展“走进我课堂,为我课把脉”为主题的“校际名师工作室,1+X组团”活动。各联盟学校利用优势学科的优秀教师,与联盟其他学校近3年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 “1+X”组团,校际名师任组长,其余为成员,组长或进成员课堂把脉,或成员带课走上来,让组长把脉。通过“1+X”把脉,提高年轻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校际间教师的交流,为联盟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 

(4)借助各校体艺节,观摩一所联盟学校的素质展演活动。

(5)继续实施联盟内教师交流、走教制度。

3.联考工作

继续开展七校联考工作。具体由教学工作小组、教研工作小组、统计工作小组协同开展,统一进度、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本期要加强命题工作的落实,由各学校轮流选拔优秀教师命题,并进行试题分析。本学期七年级只考语数外,八年级只考语数外物,在10月中旬和12月中旬共组织2次考试。九年级要举行3次考试,全部按照中考模式命题。依旧对联盟内各年级各科的成绩进行拉通排序,统一数据分析,统一召开对应学科质量分析会,对命题水平、质量评价等方面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4.赛课和群文阅读活动

(1)本期将在XX县教科所、初中教育分会、联盟共同组织下,举办全县初中物理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时间安排在11月底,由XX中具体承办,联盟各校要选派优秀教师积极参赛和观摩学习。

(2)群文阅读活动。为契合中高考改革精神,提高联盟学校师生阅读水平,适应新中高考,并与县教委工作安排接轨,10月上旬在XX中开展一次群文阅读活动,联盟校安排部分语文教师参与。

5.总结表彰

2019年1月10日以前,完成对优秀命题教师、“1+X”校际名师工作室等为联盟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的教师的表彰,具体由联盟领导小组决定。1月15日以前,各校就联盟一学期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完成一份总结材料,交到联盟秘书处。联盟领导小组座谈交流,总结上一学年,提出下一学年活动要点。

成效在活动中彰显,明天还任重而道远。“一所学校可以走得更快,多所学校一起将会走得更远”,新的一学年,我们将乘“联盟”东风 ,扬“特色”之帆,不断深入研究与探索,努力实现各校共赢,使XXX校际联盟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合作共赢”的优秀联盟。

小学交流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校本培训为基础,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讲求实效,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湖南省20xx年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我校“教学提质增效年”活动,全面实施“内涵强师”行动计划,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为加快我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研训安排

时间地点内容主持

7.8上午各办公室休学典礼准备研训材料z各教研组组长

7.8下午会议室各科质量分析和学情研究学科组长

7.9上午会议室“教学提质增效年”茶话会(教研组经验总结交流、工会组经验总结交流、课堂教学研讨交流、创新作业交流、培训心得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新课程理论交流、辩课等等)zz

7.9下午电脑室1专题学习《芙蓉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均衡配置工作方案》zz

7.10上午会议室1、专题讲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规划(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完成教师专业档案盒里面的内容)zz

7.10下午各办公室1、自主研修:“崇师德、塑师魂”2、小组讨论交流,撰写培训心得。3、撰写培训总结,提交到区教中心邮箱zz)z

暑假相关地点1、7月25日起,陈艳、汤艳参加英特尔培训;2、8月20日,钟艳、张静参加市骨干班主任教师培训;3、全体教师在家进行自主研修,撰写研修心得。

三、暑假培训领导小组

组长:z(校长)

组员:z(书记)zz

新闻:zz

四、备注

小学交流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1、合作小组分组不合理

许多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但由于诸多原因,如班级人数太多,致使小组容量过大,教师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里顿时热闹起来,你一言我一语。有的学生乘机做小动作,并没有按教学的目标执行,有想法的同学说起来没人听,没想法的同学叽叽喳喳,没有用心去聆听别人的思维过程。另外,在分组时,主要以学习成绩为标准,按成绩高低均匀分组,没有照顾学生的性格差异。成绩较好的同学有的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只善于思考,没有起到组织全组同学交流讨论的作用,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

2、小组分工不明

有的教师只是简单的把几个人分成一组,让成绩好的当小组长"管着"其余组员,成员分工不明,互无责任,关系松散,没有共同的凝聚力、向心力、竞争力、责任心,没有组织协调者,谁想发言就发言,你一言我一言语各抒己见,讨论缺乏头绪,抓不住中心问题,思想上的交流碰撞更无从谈起。

3、课堂节奏太快,学生无时间合作交流

有的教师上课过分追求形式完美,课本内容面面俱到,且增加诸多辅助性内容练习,教师的"一环紧扣一环",紧锣密鼓的快节奏上课,往往使学生对一个问题还来不及思考安全,来不及交流讨论,教师就已提问,迫的学生只是交换补充答案,根本没时间去探讨思维过程与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合作情况,没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走了过场。

4 教师的评价简单,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许多教师提问时往往只从一组中选取成绩好的学生回答,以该同学的回答作为对小组的依据,没有顾及其他学生组员是否有同样的想法,从而是合作学习变成了一个人代表一个组,其他同学只是附和没有真正积极地参加进来,久而久之,不少学生从思想上附和而过,失去合作的目的,更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

以上几个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违背合作学习的初衷,笔者经过反复的实践,并结合在市骨干教师培训会上的启迪,认为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分组科学,搭配合理

我所执行的班级有64人,在与班主任教师的共同商讨研究下,采取了4人一组分组方法,若人数太多会致使部分同学没时间发言,没办法和别人交流,小组成员搭配致意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组间同质"即各小组不用成绩学生比例男女比例大体适当,并随成绩的变化而做动态调整,使各小组公平竞争;"组内异质"不仅只各组成员间学生成绩差异,更要注重学生的家庭环境差异,使小组分组时合理混合搭配。以利于学生的优势互补,相互帮助,力争最大限度发挥小组作用,是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受益。

2、分工明确,及时合理

合作式学习,交流式学习时通过群体多边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职责的互动性学习,分组分责时,我采取一个成绩较好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让你组长,负责分配在合作学习中的任务,发言顺序,总结汇报及事宜,且应在平时对组长进行行之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合作交流有的放矢、有条不紊、既省时、又高效。这样的操作使得学生在轻松学习、愉快学习后取的优异成绩,通过成绩,体验学西快乐质感,由快乐而积极主动,形成一良性学习循环,另外各族设置一个中心发言人,负责整理总结本组各成员在学习合作交流中取得的成绩,阶段性进步及收获结果以便及时向老师和全班做出总结性汇报。还有,在小组刚刚成立之时,应加强对各组长的及时、有效的指导,使其小组合作学习时避免乱糟糟,杂乱无序,使其稳健发展,如时间充分可安排几个组在教师"手把手"式指导,是组员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从而使小组合作交流更有效,更有操作性。

3、内容难度适当

我们所设置的合作学习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既可以解决问题,又不很轻易地完成,必须经过一定的动脑思考、交流才能获得。最初设立小组时,教师可适当设置相应的学习梯度台阶,先轻松的而又经过合作才能获得成功体验,稳定住小组的集体性,在经历一个阶段之后要注意台阶过多的问题,减少台阶,使学生感到独立学习有一定难度,合作学习有很大收获使学生能自觉的融入到学习中去,从而自觉寻取他人的帮助合作与支持,使得合作交流有意义、有价值,学生才会有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才不至于走过场,流于形式。

4、评级科学,激励充分

小组合作学习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学生的回答是全体成员交流合作的结果,代表着小组的成绩,所以,教师既要提成绩好的学生也要体成绩一般或成绩差的学生,既要提结果,更要提过程,比如开始是怎样个人持有不同观点,怎样应观点不同而争辩,最后如何形成统一意见。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评定小组成绩,这样做,就能使学生懂得合作学习是大家的事,才能激励学生主动合作,互相帮助,从而带动成绩差的学生,将个人力量凝聚成团体精神。为了是评价公平合理,对同一问题应由个组成绩相当的同学回答,避免组间竞争,应评比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结果带来学生对教师的异议。

5、教学重结果更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