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秋季学期个人总结(精选5篇)

  • 大学秋季学期个人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元旦新年,万象更新 常规事项: 1.学期尾声,半年教学效果检验。 2.寒假安全、春节礼仪教育。 3.预约家长,写好评语,汇报幼儿情况。 4.统计寒假留园人数,做好值班安排。 5.归还所借物品:图书、玩具、电教设备等。 6.年终总结,分析得失。 7.发放年终奖。…

大学秋季学期个人总结(精选5篇)

大学秋季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一 月

学期尾声,总结考核

元旦新年,万象更新

常规事项:

1.学期尾声,半年教学效果检验。

2.寒假安全、春节礼仪教育。

3.预约家长,写好评语,汇报幼儿情况。

4.统计寒假留园人数,做好值班安排。

5.归还所借物品:图书、玩具、电教设备等。

6.年终总结,分析得失。

7.发放年终奖。

8.集体备课,研讨新学期保教目标。

9.后勤对园所进行全面检查,保证寒假安全。

10.添购新学期所需物品资料等。

季节性工作:

1.慰问教职工家属或特殊情况员工。

2.做好寒假值班安排。

过好一个节日:

元旦:新年联欢、会餐等。

二 月

春节寒假,亲情团聚

规划全局,展望未来

常规事项:

1.加强毕业班师资,培养合格孩子。

2.插班生入园的准备。

3.全员大会:宣讲新学期计划和实施要点。

4.新学期家长会准备:讲稿、演讲练习等。

5.新学期物品的采购和发放。

6.新生入园的准备。

7.继续收取学费。

8.年后开学典礼的筹备。

9.清洁、修理和清点设备,园舍检查。

季节性工作:

1.预防春季传染病,注意空气消毒和幼儿衣着。

2.寒假安全例会。

3.环境布置,焕然一新。

过好一个节日:

春节:家庭团聚,同事拜年等。

三 月

开学准备,员工大会

春季防病,庆祝 三八

常规工作:

1.开学准备:员工大会、宣布计划、清洁消毒、有重点家访、更换主题墙、通知家长收费标准。

2.祝贺小朋友长大一岁、让幼儿在 又长大一岁 的喜庆气氛中入园。

3.制定全年度收支预算。

季节性工作:

1.预防春季传染病,重点是手足口病。

2.收集有关家庭成员,亲属、邻居有无疾病的信息,针对性防病。

3.引导幼儿观察初春季节变化特征。

过好一个节日:

三八 妇女节:座谈、联欢等。

四 月

大好春光,组织春游

春季防病,迎接 五一

常规事项:

1.加强春季卫生保健,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2.家长开放日。

季节性工作:

1.引导幼儿感受动物、植物、气温的变化。

2.组织幼儿春游,互帮互爱,保证安全。

3.春季运动会。

4.迎接 五一 ,教育孩子爱劳动。

过好一个节日:

清明节:组织员工踏青、游览、凭吊。

五 月

学期过半,幼儿体检

准备六一、迎接夏天

常规事项:

1.做好一年一度的幼儿体检工作。

2.学期过半,进行小结,调整补充。

季节性工作:

1.提前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检查用电安全,电风扇等,消毒游泳池,准备幼儿嬉水用具、防蝇灭蚊设施、防暑用品,并检查房屋是否漏雨。

2.准备 六一 儿童节:制定六一活动方案。

过好三个节日:

1. 五一 劳动节:对幼儿进行爱劳动、爱家乡的教育。

2. 五四 青年节:组织团员、青年幼师开展有益活动(半天)。

3.母亲节:各种形式的亲情和感恩教育。

六 月

夏季来临,防暑降温

六一 过后,大班毕业

新生报名,做好登记

暑假摸底,半年汇报

常规事项:

1.开展夏季卫生保健,预防肠道传染病,灭蚊蝇等。

2.家长教子经验交流。

3.保教质量调查,重点调查毕业班。

4.新生报名,做好登记。

5.暑假有困难幼儿情况的摸底、登记工作。

季节性工作:

1.安排应季种植:蔬菜和豆类等。

2.防暑降温、保证孩子喝温开水、汤。

3.增加玩水设备和教材。

过好三个节日:

1. 六一 儿童节:综合庆祝联欢会。

2.端午节:传统文化教育。

3.父亲节:感恩教育。

七 月

大班毕业,暑假开始

全员总结、值班返园

新生录取,新人安排

常规事项:

1.大班毕业欢送会。

2.全员总结会。放假前一天进行。

3.帮助家长安排幼儿假期。

4.暑假值班,返园安排。

5.下学期准备工作:新生录取,体检时间、报到须知等。

6.新学年人事安排。

八 月

进入暑假,休养生息

充电培训,提升价值

未雨绸缪,准备开学

常规事项:

1.新学期人事安排调整。

2.新学期家长会的准备:讲稿、演讲等。

3.新学期物品的采购和发放。

4.新生入园的准备。

5.继续收取学费。

6.环境布置,焕然一新。

7.开学典礼的筹备。

8.清洁、修理和清点设备,彻底检查园舍。

九 月

秋季入学,开学典礼

老师节日,福利准备

国庆中秋,安全放假

常规事项:

1.催缴未缴费家长。

2.9月份新生报名。

3.新生入园的接待。

4.开学典礼。

5.教师节:座谈会、优秀教师颁奖等。

季节性工作:

1. 十一 中秋 双节教师福利准备。

2. 十一 放假安排:安全检查:门窗、锁、水电; 值班人员安排;保洁、厨房消毒;幼儿礼仪教育;相关部门送礼品。

过好一个节日:

教师节:座谈会、联欢会等。

十 月

体验秋天,感恩收获

传统节日,爱国爱家

常规事项:

1.组织好教研活动。制订教研计划,举办专家讲座。

2.及时更换班级环境。

3.保健工作:消毒,防止秋季腹泻。

季节性工作:

1.观察秋天。花、树、草、昆虫等的变化。

2.秋游,选择秋季特征明显的自然景点游览。

3.参加秋收秋种。(大班)。

4.准备秋季运动会。

5.小制作:利用秋叶等进行美工创作。

过好四个节日:

1. 十一 国庆节:开展爱祖国的教育。让幼儿了解祖国的建设成就、为国争光事迹、优秀文化传统等。如 争当幼儿园的小小升旗手 、 祖国特产 、 民族大联欢 等。

2.中秋节:中秋环境布置、小手工、儿歌比赛等。

3.重阳节:开展幼儿爱老、敬老的活动。

4.万圣节:环境布置、小手工等。

十一月

秋冬交替,晨检流感

学期过半,汇报规划

常规事项:

1.听取汇报,规划下学期。

2.家长工作,进行家访。

3.防寒保暖:物质准备,安全检查;保护好越冬花卉。

季节性工作:

1.秋冬交替,昼夜温差大,加强晨检。

2.了解附近地区流感等病情信息,一旦发现某病的第一例病症或传染源,应及时采取消毒、隔离等措施。

过好一个节日:

感恩节:亲子互动、环境布置、小手工等。

十二月

隆冬季节,防寒保暖

圣诞元旦,辞旧迎新

常规事项:

1.保证幼儿吃热饭。如:控制饭菜出锅时间,减少幼儿洗手和吃饭间的等待时间。

2.冬季取暖安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3.教育家长,保证幼儿坚持天天按时起床(不睡懒觉)、按时入园(不迟到)等。

4.开展年终评优、评先进等活动。

5.与共建单位(如部队等)开展慰问、联欢活动。

6.年终账目结算、审核。

7.防寒保暖的物资供应,并特别注意用电、用火安全。

8.动物、植物的越冬护理。

季节性工作:

1.加强锻炼:如球类、跑步等,活动时注意风向。

2.冬季传染病的预防和隔离。室内空气流通和定期消毒,经常晒幼儿被褥。

3.观察冬天,做结冰实验,做冰花,打雪仗,堆雪人等。

4.进行迎新年 长大一岁 的教育活动,元旦前举办庆祝会或游园。

5.交流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记,互致新年祝辞等。

大学秋季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桂花;分类标准;起源和演化;品种分类系统

AStudyOntheClassificationofSweetOsmanthusCultivars

Abstract:Thispaperdealswiththeorigin,evolutionandclassificationofsweetosmanthuscultivars.Thecharacteristicsofreproductiveorgans,suchasinflorescencetypes,blossominghabits,flowercolors,flowertypes,fertilityorsterilityofovaries,aremuchmoresignificantthanthoseofvegetativeorgans,suchasthesizeandshapeoflamina,leafmarginandapex,petiole.Sotheformershouldbeusedasthefirstconsiderationincultivarsclassificationofsweetosmanthus,whilethelatterasareferenceonly.Usingtheinflorescencetypesandblossominghabitsasthefirstcriterion,andtheflowercolorsasthesecondone,weproposedasysteminwhichtwodivisionsandfourgroupsarerecognized,namely,FragransDivision(only1group,i.e.,FragransGroup)andAutumnDivision(3groups,i.e.,LatifoliusGroup,ThunbergiiGroupandAurantiacusGroup).FragransDivisionismoreprimitivethanAutumnDivision,whiletheevolutionarysequencefromprimitivetoadvancedinAutumnDivisionisLatifoliusGroup,ThunbergiiGroupandAurantiacusGroup.Sixty-twocultivarsfoundinChinaareclassifiedaccordingtothesystem.

Keywords:Sweetosmanthus;Classificationcriterion;Originandevolution;Cultivarclassificationsystem

桂花OsmanthusfragransLour.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既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也是著名的香花植物,在南岭以北至秦岭淮河流域以南的广大地区均有栽培,并形成了苏州、咸宁、成都、杭州和桂林等历史上著名的"五大桂花产区"。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双重作用下,桂花形成了丰富的变异类型。桂花品种演化与品种分类的研究,是桂花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基础,对于桂花的育种、栽培和园林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随着申报桂花品种国际登录权工作的开展,桂花品种的基础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

1桂花品种研究历史概况

我国桂花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桂"的记载,但由于桂花与樟科肉桂类的植物形态上相似,仅从记载上很难得出当时所称的"桂"即指桂花的结论,不过秦汉间的古籍如《尔雅》、《西京杂记》、《三辅黄图》等记载的"桂"已经包括了现在的桂花。直到明清时期,才有桂花具体品种名称的记载,如王世懋的《学圃杂疏》中最早提到的早黄、毬子等桂花品种现在仍存在。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古人不可能对桂花品种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记载,更不能进行品种分类理论上的探讨和系统的研究,只是简单记载了桂花的一些类别。1949年,黄岳渊、黄德邻根据桂花花色、叶形和开花时期记载了上海地区10个品种,如月桂、寒露桂、大叶黄等;1963~1964年,鲁涤非曾对武汉桂花进行过品种调查,但未见公开发表的资料;1980年陈俊愉记载杭州和武汉的桂花品种名称12个,如纯白银桂、朱砂丹桂等,但无品种特征记载。1985年,刘玉莲记载了南京的桂花品种13个,采用检索表的形式进行了品种分类,并提出了第一个桂花品种分类系统,将桂花品种分为四季桂、金桂、银桂和丹桂四类[4]。1986年,鲁涤非和王其超探讨了桂花品种分类标准,与刘玉莲的系统相似,同样是根据开花季节和花色将桂花分为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四个"组"[5]。1992年,朱长山记载河南的桂花品种18个,仍分为四类[13]。

关于桂花品种的调查和记载,则由于不同研究者均孤立地研究一个地区,缺乏全国品种的比较,因而对品种本身的变异规律了解和掌握不够,存在不少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近几年来,我们对华东、华中和华南几个桂花主要产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范围包括15个省市和自治区。在统一的分类标准下,澄清了部分同物异名现象,现已记载105个品种。有些古代记载的品种未再发现,如《本草纲目》中提到的春桂和《花经》中提到的寒露桂等。

除了传统的形态分类以外,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桂花品种亲缘关系的研究也已进行了不少工作,对桂花品种分类提供了一些有益补充[2,12]。但由于未建立在可靠的品种鉴定基础上,或由于取样、技术等原因,不同研究者的分析结果出入较大,并常有矛盾之处。因此,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品种亲缘关系研究必须建立在准确的品种鉴定基础上。国外由于桂花栽培较少,品种资源有限,虽然对木犀属作过分类研究[14],但对桂花品种未进行研究。

2桂花品种起源和演化的初步探讨

2.1桂花品种的起源

桂花属于木犀科木犀属Osmanthus。该属植物约30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和美洲。P.S.Green对木犀属进行了系统研究,将其分为4个组,除了圆锥花序组为亚洲和美洲共有外,其余3组均特产亚洲。圆锥花序组包括2个美洲种和亚洲产的小叶月桂、牛矢果等5种,其中3种产于中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管花木犀组和离瓣木犀组种类较少,分别仅有2种和1种,特产中国或以中国为分布中心。木犀组是最大的组,有20种,除了日本特产的岛屿木犀外,其余种类我国均产,而且大多为我国特产,其中最著名的桂花即在此组。该组分布最广,从热带一直延伸到温带地区。从形态上看,仍处于强烈的分化之中,故而种的划分和种间亲缘关系的确定极其困难。由此可见,木犀属植物以我国为分布中心,不包括杂交种齿叶木犀,我国共有24个自然种,占总种数的82.76%,而且尤为重要的是,该属所有4个组均分布于中国,因而处于演化各阶段的该属植物在中国均有代表,因此木犀属的起源和演化中心应在中国,而且从地理分布上看,极有可能在西南地区。

关于桂花品种起源则比较复杂,主要原因在于桂花的栽培历史悠久但缺乏相关记载,而野生分布区又很难界定。关于桂花的野生分布区,P.S.Green认为桂花属于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的植物,此后的文献大多笼统提到桂花原产中国西南,然而从未提到具体的分布地点。尽管如此,从历史记载来看,桂花品种的起源地在中国应无疑问,国外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我们近年来对桂花品种起源和桂花野生种群的研究表明,在华东、西南等多处已经发现处于野生状态的桂花群落,为进一步研究桂花品种的起源积累了资料[11]。

通过对目前栽培的桂花类群进行详细的形态学比较研究发现,从花期和花序类型上可以明确分为两大类,即秋桂类和四季桂类。我们认为,两类桂花品种有着不同的起源。四季桂类主要分布于华南和东南沿海,而长江流域栽培的四季桂引自南方,具有两种类型的花序而且有规律出现:秋季开花主要为簇生的聚伞花序,无总梗,与秋桂类无异,间或出现具有总梗的花序;春季开花则花序有明显的总梗,有时长达5cm,顶生或腋生,与圆锥花序组中的花序极为相近。在花期上,四季桂类主要在春季和秋季开花,又具有圆锥花序组(春季开花)和普通秋桂类(秋季开花)的共同特点。此外,四季桂类的叶二型,春梢叶和秋梢叶不同,前者较宽,近于全缘,先端常突尖,而后者狭窄,多有锯齿,先端渐尖。因此,总体而言,四季桂类的性状介于圆锥花序组和普通秋桂类之间。因此,我们推测四季桂类为杂交起源。

秋桂类具有木犀组的典型特点,花序为簇生的无总梗聚伞花序,依花色可明显分为金桂、银桂和丹桂三类,但由于花的结构和花序形态差别不大,应为单系起源,但其起源地可能各不相同。系统分析秋桂类品种的分布可以看出一种趋势,即日本和我国东部地区的桂花品种以银桂类居多,叶片一般较为宽短,锯齿明显,而西部的品种则以金桂类为主,叶片相对狭长,锯齿也少。P.S.Green也曾注意到这种情况。因此,银桂类和金桂类品种是分别从东部和西部起源的,丹桂则可能系芽变产生,现仍能在金桂植株上发现芽变出现丹桂的情况。不过,我们在桂花野生群落调查中也发现有少量的丹桂类单株,因此,关于丹桂的起源仍值得进一步探讨。

2.2桂花的品种演化

过去一般认为,桂花为单系起源,在各类品种中,由于金桂中可以结实的品种多,而银桂中相对较少,因而金桂类较原始,由金桂类花色变浅形成银桂类,花色加深形成丹桂类。但我们最近进行的品种性状分析表明,银桂类是原始的,金桂类出现较晚,丹桂类出现最晚,应是最进化的品种群。至于四季桂类,则与普通秋桂的起源不同,从植物演化的观点看,其性状比秋桂类原始。

四季桂类多季开花,以春季和秋季为盛花期,其他生长季节有时也有少量花开;花序二型,一为具有总梗(花序梗)的帚状花序或近圆锥状,一为无总梗的簇生聚伞花序,前者多见于枝顶部位,在春季开花时尤为明显,后者在秋季花期为多,仅见于四季桂品种群。秋桂类仅秋季开花(一般为8~11月,可开花多次),花期相对较短;花序多腋生,为簇生聚伞花序,无总梗。依花色可分3个品种群,即银桂品种群、金桂品种群和丹桂品种群。

根据植物进化规律分析,四季桂类比秋桂类原始,而秋桂类中又以银桂品种群较为原始,丹桂品种群出现最晚。主要理由如下:

(1)四季桂类的形态介于圆锥花序组和木犀组之间,而圆锥花序组是木犀属中最原始的组。四季桂类的花序反映了其原始性状,而秋桂类的无总梗聚伞花序则是由圆锥花序经总梗缩短退化、花数减少而形成,这种花序演化进程在木犀科中是普遍的,是进化的表现。

(2)四季桂类的热带亲缘强于秋桂类。四季桂类花期长,可多季开花(包括冬季),对昼夜温差要求不严,显然残存了热带植物的特点;秋桂类秋季开花,对昼夜温差和夜间低温的要求较为严格,是适应亚热带气候的进化表现。

(3)在秋桂类中,由于白色花是木犀属的固有特征,显然银桂品种群是原始的。所有的木犀属野生种花朵均为白色或黄白色,我们对福建、湖南等地处于野生状态的桂花群落的调查也表明,其花色均为银桂型的白色和淡黄色,而黄色的花仅见于栽培类型。因此,具有白色和淡黄色特征的银桂品种群是原始的。

(4)从历史记载可看出,银桂出现的较早,而金桂出现较晚,丹桂出现最晚。因此从品种的人工演化规律来看,金桂品种群比银桂品种群进化,丹桂品种群最进化。

陈俊愉教授认为,通过历史的方法可以探求花卉不同类型出现的早晚和演化轨迹[1]。尽管历史上缺乏桂花专著,但根据古代诗词的描述可知,在唐朝和唐朝以前,栽培的桂花主要为银桂类。如南北朝北周庾信有"桂白小山秋"、唐朝崔琪"花又白而纯"、皮日休"花状白毫蕤"、陆龟蒙"雪点迎芳蕤"、李商隐"兔寒蟾凉桂香白"、方干"仙客此时头不白"等,可见唐朝诗人几乎无一例外地将桂花的花色描述为白色,充分说明当时的桂花主要是银桂类。但黄色的桂花在唐朝后期可能已经出现,如李德裕有"翠干生岩下,金英在人间"的描述。

宋朝及宋朝以后,情况则完全不同,虽然仍有"白色"桂花的描述,如梅尧臣"花白萱堂侧"、欧阳修"更待繁华白"等,但更多的是关于"黄色"桂花的描述,如杨万里"西风半夜散麸金"、范成大"金粟枝头一夜开"等,而且此时,"金粟"作为桂花的代名词被广泛应用于诗词中。可见宋朝应以黄色的金桂为主,而且世人喜爱金桂甚于银桂。

丹桂在历史上出现最晚,可能由银桂或金桂芽变产生,现在仍然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我们在南京雨花台和苏州留园均发现过金桂芽变出现丹桂的情况。历史上,在宋朝以前很少有关于丹桂的记载,而且诗词中提到的"丹桂"并非指现在概念上的丹桂,如白居易《有木诗-丹桂》中有"花团夜雪明"之句。比较明确的是南宋时已有丹桂,但品种少而珍贵,据吴自牧《梦梁录》和乾隆《浙江通志》等记载,宋高宗南渡,建都临安后,曾在德寿宫赏桂,有象山士子史本,见木犀忽变红色,异香,而把接本献上,高宗雅爱之。这可能是丹桂出现的最早记载。

3桂花品种分类性状的探讨

栽培植物的品种分类研究不同于野生植物的分类,但同样应当遵循生物进化的原则。野生植物的分类应当反映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的演化发展趋势,进化的特性是最能适应环境、最具竞争力的。栽培植物的品种演化是物种的人工演化,是在人为干预下发生的,反映人的意志,因此新品种的产生是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双重作用的结果,既反映人们的主观意愿和能力,也反映植物在栽培条件下发生遗传变异的客观规律。观赏植物在栽培过程中常常出现雌雄蕊变瓣而形成重瓣现象,因符合人们的观赏需要而被无性繁殖保留下来,在品种演化上属于比单瓣花进化的高级花型,但在自然条件下,虽然也有雌雄蕊变瓣现象发生,但常因不能繁育后代而难以保留下来。

按照陈俊愉教授的二元分类法[1],观赏植物的品种分类,应该主要根据进化的观点,同时结合园林栽培应用的需要。这里,进化的观点主要指品种的演化趋势。我国大多数观赏植物如梅花、、杜鹃等的品种分类均以种源或起源为第一级分类标准,梅花以枝姿为第二级,以重瓣性和花色等为第三级分类标准,能反映其品种演化规律。桂花的来源相对比较单纯,但秋桂类和四季桂类有着不同起源,而且开花季节和花序类型也不同,因此可以作为第一级标准,将秋桂类和四季桂类分开,这是符合品种演化规律的。

桂花的品种演化主要表现在花序类型、花色、花径、花期、花型的变化上,这些生殖器官在年周期中出现的时间较短,因而其形态变异比营养器官更为保守,在品种内是比较稳定的,也是桂花最主要的观赏要素,桂花的品种分类应主要以这些生殖器官的特性来反映品种演化趋势。而营养器官特征则容易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叶形、叶缘锯齿、叶片大小等在品种内均有较大的变化,只能作品种分类的参考。由于花色是由系列多基因控制的一种质量性状,尽管同一色系内因栽培条件以及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不同而有深浅的变化,但不同色系之间是相对稳定的,除非发生单基因的突变或转座子的作用,因此以花色作为桂花二级分类标准也是能够反映品种演化实际的。据此,秋桂中以花色为标准,又分金桂、银桂和丹桂3个品种群。

至于各品种群以下的品种划分标准,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如花期早晚、子房发育状况、营养器官特征等。按《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栽培品种是指具有明显的区别特征(包括形态、生理、细胞、生化和其他),并且在繁殖(有性或无性)后,这些特征仍能保存下来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因此,栽培品种的划分本身并无明确的标准,或者说,只要一个栽培群体与另一个存在着明显区别,并且这些特征可通过繁殖保持,就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种,而无论这种区别是哪方面的。就桂花而言,既可以是叶片的形状、大小的差异,也可以是花朵大小、花冠形状或开花期的差异。但是从品种识别、园林应用和建立品种分类系统的角度,笔者认为,桂花的品种划分应当主要考虑花型、品种群内花色的差异、花径、子房发育状况(结实与否)和花期早晚等与观赏有关的生殖器官特性,同时可以参考叶形、叶片大小等营养器官特性。

花型是重瓣性与瓣型的综合表现。重瓣性是指花瓣数目的增加(可由花瓣增生、雌雄蕊瓣化等引起),瓣型指花瓣的皱、裂、卷以及形状的差异和花瓣的排列。对桂花而言,重瓣性和台阁现象仍然存在,如''''天香台阁'''';桂花瓣型的变化也非常丰富,花冠裂片的排列也有不同的情况。花冠裂片形状有卵圆形、倒卵状条形、椭圆形等,并且分裂有深浅之别;花冠裂片排列有平展、内扣和外卷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们认为,桂花花型可以分为外卷型(花冠裂片向外反卷,花冠分裂较浅)、平展型(花冠裂片平展)、斜展型(花瓣斜向外伸,不反卷或内扣)、内扣型(花冠裂片拱状,明显内扣,盛开时亦不能完全展开)和台阁型(雌蕊瓣化,形成一朵完全或不完全的花)等。

金桂、银桂、丹桂虽以花色划分,但品种群内花色仍有差异,如花色深浅的变化、开花期内花色的变化、杂色的情况等均可用于品种分类,如银桂中有纯白、乳白、淡黄等色,金桂中有黄、浅橙黄等色,丹桂中有橙黄、橙红等色。花径是一种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主要受栽培条件的影响,但在同样的条件下,各品种的花朵大小是比较稳定的,桂花花径大多为6~8mm,但少数品种可达12mm甚至更大。子房发育状况是桂花品种的稳定性状,毋庸多言应成为品种分类的重要依据。秋桂类花期主要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长江流域),根据早于或迟于此时期可区分早花品种和晚花品种,如''''早籽黄''''(金桂类)花期早至8月下旬,''''早银桂''''第一次开花的花期一般为8月中下旬,而''''晚金桂''''花期为10月中旬。不少品种还有多次开花的现象。此外,还应考虑每叶腋内叠生花芽的数目(有的多达4~5个,有的仅1个);花梗的长短(一般长0.8~1cm,但可短至5mm、长至2.0cm)、颜色;花萼的形态(萼片的大小、质地、颜色等)。

4桂花品种分类系统与桂花品种记载

经过我们近几年的调查和整理,现知桂花品种约有105个。

Ⅰ四季桂类(FragransDivision)

植株较低矮,常为丛生灌木状,高1~3m,偶可长成高达5~6m的小乔木。叶二型,春梢叶和秋梢叶不同,前者较宽,近于全缘,先端常突尖,后者狭窄,多有锯齿,先端渐尖。花序顶生或(及)腋生,二型,一为具有总梗(花序梗)的帚状花序或近圆锥状,一为无总梗的簇生聚伞花序,前者多见于枝顶部位,在春季开花时尤为明显,后者主要见于秋季花期。花期长,以春季和秋季为盛花期。仅1个品种群。

①四季桂品种群(FragransGroup),特征同上。现知''''月月桂''''、''''天香台阁''''、''''皱叶四季桂''''、''''四季桂''''、''''小叶四季桂''''、''''大叶四季桂''''、''''贵州四季桂''''、''''大叶佛顶珠''''、''''小叶佛顶珠''''、''''日香桂''''、''''冬香红''''、''''小花四季桂''''等大约15个品种。

Ⅱ秋桂类(AutumnDivision)

植株较高大,多为中小乔木,常有明显的主干,高达3~8m(间或高达12m以上),少数品种呈丛生灌木状。花序腋生,为簇生聚伞花序,无总梗。花期短,集中于秋季8~11月间。包括3个品种群。

②银桂品种群(LatifoliusGroup),花色浅,白色、浅黄色(皇家园艺协会色卡RHS2~5)、柠檬黄色(RHS6~8)至中黄色(RHS9~12)。现知''''籽银桂''''、''''宽叶籽银桂''''、''''早银桂''''、''''阔叶早银桂''''、''''圆叶银桂''''、''''晚银桂''''、''''硬叶银桂''''、''''白洁''''、''''苏州早黄''''、''''柳叶桂''''、''''九龙桂''''等约30个品种。

③金桂品种群(ThunbergiiGroup),花色为黄色(RHS13~17)至浅橙黄色(RHS18~22)。现知''''早籽黄''''、''''苏金桂''''、''''墨叶金桂''''、''''大花金桂''''、''''晚金桂''''、''''潢川金桂''''、''''大叶籽金桂''''、''''大叶黄''''、''''小叶金桂''''、''''金狮桂''''、''''金球桂''''、''''波叶金桂''''、''''圆瓣金桂''''、''''金桂''''、''''柳叶金桂''''、''''折叶金桂''''、''''亮叶金桂''''、''''镰刀金桂''''、''''山茶金桂''''、''''卷叶金桂''''、''''大叶金桂''''、''''卷花黄''''、''''齿叶金桂''''、''''曲枝金桂''''等约35个品种。

④丹桂品种群(AurantiacusGroup),花色最深,为橙黄色(RHS23~24)、橙色(RHS25~N25),至红橙色(RHS35)。现知''''籽丹桂''''、''''大叶丹桂''''、''''华盖丹桂''''、''''大花丹桂''''、''''丹桂''''、''''宽叶红''''、''''齿叶丹桂''''、''''朱砂丹桂''''、''''硬叶丹桂''''、''''桃叶丹桂''''、''''状元红''''、''''咸宁丹桂''''、''''镉橙丹桂''''、''''小叶丹桂''''等约25个品种。

参考文献

1陈俊愉.中国花卉品种分类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陈建业,宁玉霞.河南桂花品种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J].园艺学报,1995,24(5):310~311

3郝日明、臧德奎.木犀属的区系地理学研究.申报桂花品种国际登录权论文集(Ⅱ)[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9~44

4刘玉莲.南京地区桂花栽培品种调查研究[J].南京林学院学报,1985,9(1):30~37

5鲁涤非.桂花品种分类的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86,5(2):179~181

6鲁涤非.桂花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花卉科技二十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7刘青林.观赏植物花器官主要观赏性状的改良和遗传[J].园艺学报,1998,25(1):81~86

8向其柏,刘玉莲.桂花品种国际登录的展望[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5(5):67~70

9向其柏、臧德奎、刘玉莲.中国桂花品种的初步整理.申报桂花品种国际登录权论文集(Ⅱ)[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3~32.

10臧德奎,向其柏,刘玉莲.中国桂花品种的起源与演化.申报桂花品种国际登录权论文集(Ⅱ)[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2

11臧德奎,刘龙昌,向其柏等.野生桂花的考证与调查.同上,2002,45~49

12赵小兰,姚崇怀.桂花部分品种的RAPD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9,18(5):484~487

13朱长山.河南桂花品种的分类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2,26(2):192~201

14GreenP.S.AMonographicRevisionofOsmanthusinEastAsiaandNorthAmerica[J].NotesfromtheRoyalBotanicGardenEdingburg.1958,22(5):435~542

15A.HuxleyandGriffith.TheNewRoyalHorticulturalSocietyDictionaryofGardening[M].TheStocktonPress.1992

大学秋季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树莓 品种 秋果型品种 秋福 黑龙江 尚志

树莓,被称为第三代水果,是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浆果颜色鲜红,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有黄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花青素等抗衰老物质,易于人体吸收,可改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能有效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有助于防治心脏病和糖尿病。此外,红树莓含天然鞣化酸高,并可保持其活性,对癌症有特殊疗效,树莓酮还可以无副作用地减肥。

树莓结果时间早,修剪技术简单,属于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短平快”经济林树种,市场广阔,其产品时尚流行,开发潜力大。我国早期引进的树莓为2年生茎开花结果的夏果型品种,这类品种冬季埋土防寒及春季的去防寒土需要大量的人力,即使正常防寒,在黑龙江省也存在某些品种侧枝萌芽率低、越冬后易发生树莓茎腐病,果实采收期过于集中、需大量人工、采用费用高,且果实成熟期正值雨,导致果实采收困难及果实腐烂大量发生等问题。秋果型树莓具1年生茎秋季结果、2年生茎夏季结果特点,但是由于原来引进的秋果型树莓哈瑞太兹果实成熟较晚,在东北易遭受霜冻,影响产量,所以黑龙江省树莓栽培类型多为夏果型。自从沈阳农业大学选育出“秋福”,改变了这一切。秋福在北方冬天埋土防寒,一年可收两季果。若不埋土防寒,可省去许多工序并节约大量开支,由于将二年生枝在养分回流之后从基部剪除,促使主茎基部和根系的养分比较集中,虽然仅收秋季一季果,但是质量好,产量多,效益高,所以生产中多采用秋季一茬结果的方式进行栽培。

秋福的品种特性:秋果型品种,沈阳农业大学引进选育而成。植株生长健壮,抗病性强。枝条较粗壮,直立性强,株高1.3~1.8 m,绿色、刺细软、较少,基生枝萌发能力中等,一年生枝可当年结果。黑龙江省尚志地区两年生枝7月初果实成熟,8月上旬结束。一年生枝8月15日果实成熟,根据每年天气不同,大约在10月10日左右结束,秋季结果成熟期比哈瑞太兹早 2周以上,可避开秋霜对产量的不利影响,单位面积产量达13170 kg/hm2。果实鲜红色,圆锥形,大果型,整个采收季节平均 3.5 克 ,最大果达7.5克。硬度大,耐贮运,适合鲜食和加工。口味酸甜,芳香宜人,含总糖9.337克/100克,总酸2.254克/100克,总氨基酸1.069克/100克,黄酮1.38毫克/100克,水杨酸0.66毫克/100克,维生素 C 含量2340μg/g,鞣化酸1.5-2.0毫克/100克鲜果。“秋福”延长了采收期,可缓解集中采收和加工的压力,深受生产者和加工者欢迎,是极有发展潜力的加工鲜食兼用优良新品种, 适合基地大规模发展。

秋果型树莓与夏果型树莓相比在生长发育、结果习性、栽培管理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别,因此,在行株距、架式、修剪、采收、越冬等方面栽培管理不同。栽培技术要点:

1、园地选择:宜选择地势较平坦,疏松肥沃、湿润但不积水的沙壤土,土壤PH值6.5―7.0,地下水位1米以下。交通便利,但要距离沙土公路等交通线100米以上,防止尘土污染。

2、整地方法:彻底清除树根、杂草、秸棵等杂物,平整地面,深耕或深松 30 厘米 ~35 厘米,耙平、起垄,垄距60厘米。

3、苗木选择:苗高 25 厘米左右,茎粗 0.5厘米左右,根系要发达鲜活的根数 6 条以上,带有毛细根,根长 10 厘米以上。苗木定植前要覆土假植,保湿,有条件的可在栽前将苗根浸在水中或在生根液中浸数小时后栽植。

4、定植时间:树莓可选春季或秋季的早晚,阴天,小雨天,下雨前,避免干热大风天气。多以春栽为主,4月中、下旬土壤解冻后至苗木萌发前,土壤 10 厘米地温稳定通过 5℃时进行,最迟不要晚于5月10日。秋季栽植在10月上、中旬,在苗木完全成熟木质化至土壤结冻前,以早栽为宜,地上部分 20 厘米,栽后应全株埋土越冬。

5、定植方式

采用带状栽植,平地宜南北行,坡地的行向应与等高线平行。

6、栽植密度:行距为 2.4 米,株距为 0.4 米,每亩植约700株。

7、挖定植穴

按株行距挖定植穴,定植穴直径 25 厘米,深 25厘米。

8、回土和施肥

先把有机肥2千克和果树专用肥 25 克~ 30 克置于穴底,把表土回填在穴底约 10 厘米厚。

9、栽苗方法:将苗根展开放入坑中,埋土踩实,苗根的覆土不要超过苗木在圃地时的原有土印。埋土后,定植穴比周围土地要低些,形成浇水盘,以便灌溉。

10、浇定植水:栽后不下雨,必须立即浇透水,然后根据天气情况确定再次浇水的时间,可确保成活率。

11、生长期管理:定植当年只需一般除草、浇水、松土等管理。可在行间空地使用除草剂,在植株附近用人工锄草并结合松土,保持地面无杂草,但需慎用除草剂;在开花及结实季节不能缺水,在干旱的季节每7-10天浇一次水;树莓园地积水超过72小时就会死亡,地块积水一天就要及时、彻底排除,达到根部没有积水;保留全部的基生枝,培养成当年结果枝;在7月中旬果实膨大期,用塑料绳,将一年生结果枝沿垄拢住,防止倒伏,当年秋季8月即可开花结果。

12、果实采收:采果前一周禁止施药。树莓成熟期不一致,要分批采收,每天或每隔1天采收,尽可能在气温低的时候采摘,下雨天不要采收,否则易于霉烂。在九分成熟时采摘,不可过熟,也不可过早。树莓果实较软,需使用小塑料盒装盛运送,每盒可装约500克,禁止用太深的容器,采收后果实应保持新鲜完整,及时送往加工厂。

13、割除结果枝:采收后临近结冻或者春季化雪后,将结果后的母枝从基部剪除,同时将地面枯枝烂叶清理干净。

14、越冬防寒:不需要进行。

15、以后各生产年份中管理方法与定植当年基本相同,需注意以下几点:

(1)基生枝选留在50厘米的生长带里,疏除过短、过细、有病虫害的枝条,以每米20枝条为宜。

(2)肥水管理 :施肥时间一般在早春新梢出土约15 厘米时,在距树行中心一侧35厘米处开深15厘米的沟施入混合肥,氮磷钾比例5-10-10,施肥量500克/10延长米,施后浇水及盖土。也可用追肥器在毛细根分布区打眼追肥。在现蕾期换另一侧再施1次。如果长势不旺,可在7月中下旬宜连续喷 2次不含氯元素的叶面肥,间隔时间为7-10天。树莓根系较深,吸水能力较强,干旱时每周浇一次水即可。最好采用滴灌或渗灌。

(3)修剪秋果型树莓植株相对较矮,修剪技术简单容易掌握。每年有2次修剪:第1次是在夏季新梢现蕾时期将过密、瘦弱的茎疏除;第2次是割除采收完成的结果枝。也根据需要,也可在大量新茎萌发后将行内过多或者行间太远的茎尽早去除。

16、病虫害防治:选择不带病原菌的植株,及时剪除病枝、病芽、病叶,清理园内的腐枝烂叶,以减少侵染来源;加强栽培管理,栽培密度不要过大;注意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氮肥要适量;在休眠期喷洒波美2―4度石硫合剂;树莓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白粉病、茎腐病,可在初发期喷施生物农药丁香芹酚防治;虫害主要有金龟子、柳蝙蝠蛾、红蜘蛛等,可选用苦参碱、齐螨素乳油防治。

参考文献

1、代汉萍, 林莉娜, 郭修武, 等. 树莓不同结果型品种生长发育和开花结实特性的研究. 果树学报, 2008, 25(3):343-347.

2、张海军, 王彦辉, 张清华, 等. 国内外树莓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林业实用技术, 2010,10:54-56.

大学秋季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1 桂花品种研究历史概况

我国桂花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桂的记载,但由于桂花与樟科肉桂类的植物形态上相似,仅从记载上很难得出当时所称的桂即指桂花的结论,不过秦汉间的古籍如《尔雅》、《西京杂记》、《三辅黄图》等记载的桂已经包括了现在的桂花。直到明清时期,才有桂花具体品种名称的记载,如王世懋的《学圃杂疏》中最早提到的早黄、毬子等桂花品种现在仍存在。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古人不可能对桂花品种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记载,更不能进行品种分类理论上的探讨和系统的研究,只是简单记载了桂花的一些类别。1949年, 、根据桂花花色、叶形和开花时期记载了上海地区10个品种,如月桂、寒露桂、大叶黄等;1963~1964年,鲁涤非曾对武汉桂花进行过品种调查,但未见公开发表的资料;1980年陈俊愉记载杭州和武汉的桂花品种名称12个,如纯白银桂、朱砂丹桂等,但无品种特征记载。1985年,刘玉莲记载了南京的桂花品种13个,采用检索表的形式进行了品种分类,并提出了第一个桂花品种分类系统,将桂花品种分为四季桂、金桂、银桂和丹桂四类[4]。1986年,鲁涤非和王其超探讨了桂花品种分类标准,与刘玉莲的系统相似,同样是根据开花季节和花色将桂花分为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四个组。1992年,朱长山记载河南的桂花品种18个,仍分为四类。

关于桂花品种的调查和记载,则由于不同研究者均孤立地研究一个地区,缺乏全国品种的比较,因而对品种本身的变异规律了解和掌握不够,存在不少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近几年来,我们对华东、华中和华南几个桂花主要产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范围包括15个省市和自治区。在统一的分类标准下,澄清了部分同物异名现象,现已记载105个品种。有些古代记载的品种未再发现,如《本草纲目》中提到的春桂和《花经》中提到的寒露桂等。

除了传统的形态分类以外,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桂花品种亲缘关系的研究也已进行了不少工作,对桂花品种分类提供了一些有益补充。但由于未建立在可靠的品种鉴定基础上,或由于取样、技术等原因,不同研究者的分析结果出入较大,并常有矛盾之处。因此,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品种亲缘关系研究必须建立在准确的品种鉴定基础上。国外由于桂花栽培较少,品种资源有限,虽然对木犀属作过分类研究,但对桂花品种未进行研究。

2 桂花品种起源和演化的初步探讨

2.1 桂花品种的起源

桂花属于木犀科木犀属Osmanthus。该属植物约30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和美洲。P.S.Green对木犀属进行了系统研究,将其分为4个组,除了圆锥花序组为亚洲和美洲共有外,其余3组均特产亚洲。圆锥花序组包括2个美洲种和亚洲产的小叶月桂、牛矢果等5种,其中3种产于中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管花木犀组和离瓣木犀组种类较少,分别仅有2种和1种,特产中国或以中国为分布中心。木犀组是最大的组有20种,除了日本特产的岛屿木犀外,其余种类我国均产,而且大多为我国特产,其中最著名的桂花即在此组。该组分布最广,从热带一直延伸到温带地区。从形态上看,仍处于强烈的分化之中,故而种的划分和种间亲缘关系的确定极其困难。由此可见,木犀属植物以我国为分布中心,不包括杂交种齿叶木犀,我国共有24个自然种,占总种数的82.76%,而且尤为重要的是,该属所有4个组均分布于中国,因而处于演化各阶段的该属植物在中国均有代表,因此木犀属的起源和演化中心应在中国,而且从地理分布上看,极有可能在西南地区。

关于桂花品种起源则比较复杂,主要原因在于桂花的栽培历史悠久但缺乏相关记载,而野生分布区又很难界定。关于桂花的野生分布区,P.S.Green认为桂花属于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的植物,此后的文献大多笼统提到桂花原产中国西南,然而从未提到具体的分布地点。尽管如此,从历史记载来看,桂花品种的起源地在中国应无疑问,国外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我们近年来对桂花品种起源和桂花野生种群的研究表明,在华东、西南等多处已经发现处于野生状态的桂花群落,为进一步研究桂花品种的起源积累了资料。

通过对目前栽培的桂花类群进行详细的形态学比较研究发现,从花期和花序类型上可以明确分为两大类,即秋桂类和四季桂类。我们认为,两类桂花品种有着不同的起源。四季桂类主要分布于华南和东南沿海,而长江流域栽培的四季桂引自南方,具有两种类型的花序而且有规律出现:秋季开花主要为簇生的聚伞花序,无总梗,与秋桂类无异,间或出现具有总梗的花序;春季开花则花序有明显的总梗,有时长达5cm,顶生或腋生,与圆锥花序组中的花序极为相近。在花期上,四季桂类主要在春季和秋季开花,又具有圆锥花序组(春季开花)和普通秋桂类(秋季开花)的共同特点。此外,四季桂类的叶二型,春梢叶和秋梢叶不同,前者较宽,近于全缘,先端常突尖,而后者狭窄,多有锯齿,先端渐尖。因此,总体而言,四季桂类的性状介于圆锥花序组和普通秋桂类之间。因此,我们推测四季桂类为杂交起源。

秋桂类具有木犀组的典型特点,花序为簇生的无总梗聚伞花序,依花色可明显分为金桂、银桂和丹桂三类,但由于花的结构和花序形态差别不大,应为单系起源,但其起源地可能各不相同。系统分析秋桂类品种的分布可以看出一种趋势,即日本和我国东部地区的桂花品种以银桂类居多,叶片一般较为宽短,锯齿明显,而西部的品种则以金桂类为主,叶片相对狭长,锯齿也少。P. S. Green也曾注意到这种情况。因此,银桂类和金桂类品种是分别从东部和西部起源的,丹桂则可能系芽变产生,现仍能在金桂植株上发现芽变出现丹桂的情况。不过,我们在桂花野生群落调查中也发现有少量的丹桂类单株,因此,关于丹桂的起源仍值得进一步探讨。

2.2 桂花的品种演化

过去一般认为,桂花为单系起源,在各类品种中,由于金桂中可以结实的品种多,而银桂中相对较少,因而金桂类较原始,由金桂类花色变浅形成银桂类,花色加深形成丹桂类。但我们最近进行的品种性状分析表明,银桂类是原始的,金桂类出现较晚,丹桂类出现最晚,应是最进化的品种群。至于四季桂类,则与普通秋桂的起源不同,从植物演化的观点看,其性状比秋桂类原始。

四季桂类多季开花,以春季和秋季为盛花期,其他生长季节有时也有少量花开;花序二型,一为具有总梗(花序梗)的帚状花序或近圆锥状,一为无总梗的簇生聚伞花序,前者多见于枝顶部位,在春季开花时尤为明显,后者在秋季花期为多,仅见于四季桂品种群。秋桂类仅秋季开花(一般为8~11月,可开花多次),花期相对较短;花序多腋生,为簇生聚伞花序,无总梗。依花色可分3个品种群,即银桂品种群、金桂品种群和丹桂品种群。

根据植物进化规律分析,四季桂类比秋桂类原始,而秋桂类中又以银桂品种群较为原始,丹桂品种群出现最晚。主要理由如下:

(1)四季桂类的形态介于圆锥花序组和木犀组之间,而圆锥花序组是木犀属中最原始的组。四季桂类的花序反映了其原始性状,而秋桂类的无总梗聚伞花序则是由圆锥花序经总梗缩短退化、花数减少而形成,这种花序演化进程在木犀科中是普遍的,是进化的表现。

(2)四季桂类的热带亲缘强于秋桂类。四季桂类花期长,可多季开花(包括冬季),对昼夜温差要求不严,显然残存了热带植物的特点;秋桂类秋季开花,对昼夜温差和夜间低温的要求较为严格,是适应亚热带气候的进化表现。

(3)在秋桂类中,由于白色花是木犀属的固有特征,显然银桂品种群是原始的。所有的木犀属野生种花朵均为白色或黄白色,我们对福建、湖南等地处于野生状态的桂花群落的调查也表明,其花色均为银桂型的白色和淡黄色,而黄色的花仅见于栽培类型。因此,具有白色和淡黄色特征的银桂品种群是原始的。

(4)从历史记载可看出,银桂出现的较早,而金桂出现较晚,丹桂出现最晚。因此从品种的人工演化规律来看,金桂品种群比银桂品种群进化,丹桂品种群最进化。

教授认为,通过历史的方法可以探求花卉不同类型出现的早晚和演化轨迹[1]。尽管历史上缺乏桂花专著,但根据古代诗词的描述可知,在唐朝和唐朝以前,栽培的桂花主要为银桂类。如南北朝北周庾信有桂白小山秋、唐朝崔琪花又白而纯、皮日休花状白毫蕤、陆龟蒙雪点迎芳蕤、李商隐兔寒蟾凉桂香白、方干仙客此时头不白等,可见唐朝诗人几乎无一例外地将桂花的花色描述为白色,充分说明当时的桂花主要是银桂类。但黄色的桂花在唐朝后期可能已经出现,如李德裕有翠干生岩下,金英在人间的描述。

宋朝及宋朝以后,情况则完全不同,虽然仍有白色桂花的描述,如梅尧臣花白萱堂侧、欧阳修更待繁华白等,但更多的是关于黄色桂花的描述,如杨万里西风半夜散麸金、范成大金粟枝头一夜开等,而且此时,金粟作为桂花的代名词被广泛应用于诗词中。可见宋朝应以黄色的金桂为主,而且世人喜爱金桂甚于银桂。

丹桂在历史上出现最晚,可能由银桂或金桂芽变产生,现在仍然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我们在南京雨花台和苏州留园均发现过金桂芽变出现丹桂的情况。历史上,在宋朝以前很少有关于丹桂的记载,而且诗词中提到的丹桂并非指现在概念上的丹桂,如白居易《有木诗-丹桂》中有花团夜雪明之句。比较明确的是南宋时已有丹桂,但品种少而珍贵,据吴自牧《梦梁录》和乾隆《浙江通志》等记载,宋高宗南渡,建都临安后,曾在德寿宫赏桂,有象山士子史本,见木犀忽变红色,异香,而把接本献上,高宗雅爱之。这可能是丹桂出现的最早记载。

3 桂花品种分类性状的探讨

栽培植物的品种分类研究不同于野生植物的分类,但同样应当遵循生物进化的原则。野生植物的分类应当反映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的演化发展趋势,进化的特性是最能适应环境、最具竞争力的。栽培植物的品种演化是物种的人工演化,是在人为干预下发生的,反映人的意志,因此新品种的产生是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双重作用的结果,既反映人们的主观意愿和能力,也反映植物在栽培条件下发生遗传变异的客观规律。观赏植物在栽培过程中常常出现雌雄蕊变瓣而形成重瓣现象,因符合人们的观赏需要而被无性繁殖保留下来,在品种演化上属于比单瓣花进化的高级花型,但在自然条件下,虽然也有雌雄蕊变瓣现象发生,但常因不能繁育后代而难以保留下来。

按照陈俊愉教授的二元分类法,观赏植物的品种分类,应该主要根据进化的观点,同时结合园林栽培应用的需要。这里,进化的观点主要指品种的演化趋势。我国大多数观赏植物如梅花、、杜鹃等的品种分类均以种源或起源为第一级分类标准,梅花以枝姿为第二级,以重瓣性和花色等为第三级分类标准,能反映其品种演化规律。桂花的来源相对比较单纯,但秋桂类和四季桂类有着不同起源,而且开花季节和花序类型也不同,因此可以作为第一级标准,将秋桂类和四季桂类分开,这是符合品种演化规律的。

桂花的品种演化主要表现在花序类型、花色、花径、花期、花型的变化上,这些生殖器官在年周期中出现的时间较短,因而其形态变异比营养器官更为保守,在品种内是比较稳定的,也是桂花最主要的观赏要素,桂花的品种分类应主要以这些生殖器官的特性来反映品种演化趋势。而营养器官特征则容易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叶形、叶缘锯齿、叶片大小等在品种内均有较大的变化,只能作品种分类的参考。由于花色是由系列多基因控制的一种质量性状,尽管同一色系内因栽培条件以及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不同而有深浅的变化,但不同色系之间是相对稳定的,除非发生单基因的突变或转座子的作用,因此以花色作为桂花二级分类标准也是能够反映品种演化实际的。据此,秋桂中以花色为标准,又分金桂、银桂和丹桂3个品种群。

至于各品种群以下的品种划分标准,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如花期早晚、子房发育状况、营养器官特征等。按《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栽培品种是指具有明显的区别特征(包括形态、生理、细胞、生化和其他),并且在繁殖(有性或无性)后,这些特征仍能保存下来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因此,栽培品种的划分本身并无明确的标准,或者说,只要一个栽培群体与另一个存在着明显区别,并且这些特征可通过繁殖保持,就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种,而无论这种区别是哪方面的。就桂花而言,既可以是叶片的形状、大小的差异,也可以是花朵大小、花冠形状或开花期的差异。但是从品种识别、园林应用和建立品种分类系统的角度,笔者认为,桂花的品种划分应当主要考虑花型、品种群内花色的差异、花径、子房发育状况(结实与否)和花期早晚等与观赏有关的生殖器官特性,同时可以参考叶形、叶片大小等营养器官特性。

大学秋季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二连 幼儿急疹 观察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105-02

幼儿急疹是儿童早期的一种常见病,大多数儿童在2岁前都得过此病,本病特点是突发高烧,一般持续4天左右,然后全身出现粉红色斑点样皮疹。本文对2010年40例我院幼儿急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以助于早期诊断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对2010年40例我院幼儿急疹患儿,全部为门诊病人,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个月~1岁,其中6~8个月30例,发热24~36h内就诊者11例,36h以上就诊者29例。首诊诊断为幼儿急疹者25例,其余15例中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9例,腹泻病5例,上感并高热惊厥者1例,15例患儿均与第一次复诊时做出纠正诊断(幼儿急疹)。诊断均符合全国关于幼儿急疹的诊断标准[1]。

1.2 秋季发病36例,发病季节与二连气候特点有关。

1.3 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出现发热,体温在38.2~41.3摄氏度,其中高热者32例,而且多为急性起病,持续发热,热程在3~4d,其中3天出疹者30例,发热时伴有轻度的恶心呕吐或腹泻者20例,伴轻咳10例,轻度咽充血10例,伴前囟饱满8例及眼睑浮肿3例,1例出现高热时惊厥1次伴有明显佝偻病体征,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40病例耳后、枕后均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如绿豆大小或黄豆大小。

1.4 皮疹特点全部病例均于体温下降后出疹。皮疹主要为较密集小丘疹,部分有融合,略高出皮面,压之退色,全身均可见,但以头颈、躯干为著,1~3d后皮疹消退,不留色素沉着,无脱屑。

1.5 实验室检查所有病人初诊时即查血常规,自细胞总数>10×109/L-8例,4.0×109~10.0×109/L-30例,<4.0×109/L-2例。腹泻者大便常规检查未见白细胞、红细胞。1例惊厥者查血Ca:1.75mmol/L,脑脊液检查正常。

1.6 治疗及转归,本组病人均给予抗病毒、对症等处理,多为口服药物,持续高热、纳差者给予适当静脉给液,告之家长该病特点,做好护理,所有病人全部治愈。

2 讨论

幼儿急疹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类传染性疾病。1986年美国学者salahuddin等首先发现此类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2],以后又被日本学者山西等人进一步证实[3],并发现多数婴幼儿出生后最初数月可自母体获得抗体,但出生至5个月抗体阳性率逐渐下降,6个月后抗体阳性开始上升、至1岁抗体阳性率为80%,2岁以内达100%,而年长儿及成人极少发病,这表明HHV-6感染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本组发病年龄在3个月~1岁的婴儿,正是体内抗体低谷的时候,这与上述研究和文献报道[4]基本一致。与自身免疫功能发育不健全易被HHV-6感染而发病有关。

幼儿急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冬两季最多。二连地区受蒙古高气压影响,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干旱荒漠草原气候。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短暂炎热,秋季天高气爽,冬季漫长寒冷。年均气温3.4℃左右,年均降水量142.2毫米,多秋季为主,无霜期90-120天,采暖期210天。而幼儿急疹病原体为人类疱疹病毒6型,病毒颗粒呈球形,直经为200nm。其核衣壳为 163个壳微粒组成的立体对称20面体,其内是由双股DNA组成的核心,核衣壳外有一层脂蛋白包膜。无症状的成人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经呼吸道飞沫传播。胎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得到抗体,出生后4个月时抗体阳性率为25%,11月为76%,5岁时90%,17岁时达98%。本病多见于6~18月小儿,3岁后少见,春、秋雨季发病较多,无男女性别差异。本文40例幼儿急疹中30例,为6~8个月婴儿,秋季发病36例,说明该病在二连地区发病有明显季节特点和年龄特点。作者体会:在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干旱荒漠草原气候地区,1岁左右的婴幼儿,尤其是1岁内的小婴儿,在秋季突然出现高热,精神好、血象不高,检查枕后、耳后淋巴结,如能触及到绿豆大小或黄豆大小淋巴结,排除其他出疹性疾病,应考虑该病。若发热时伴有轻微恶心呕吐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尤其是出现前囟饱满、眼睑浮肿等较少见症状,就更支持该病诊断。

参考文献

[1]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6版.

[2]宋艾芝,赵立坤,刘军,等.幼儿急疹病因病毒的分析研究,中华儿科杂志,1992,3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