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论文(精选5篇)

  •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1.2重理论,轻实验 重理论,轻实验,这是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明显的教学弊端,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实验教学比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和探究性,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运…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论文(精选5篇)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1.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学生客体性、受动性与依赖性的层面上,从而导致了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缺失,学生主动的学习过程变成了被动的知识灌输过程,学生变成了知识的存储器和学习的奴隶,学生实验过程 照方抓药 ,使得学生普遍缺乏实验的热情和主动性,更缺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2重理论,轻实验

重理论,轻实验,这是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明显的教学弊端,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实验教学比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和探究性,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他们错误的指导思想是只要学好理论课,就学好了该课程。

2PBL教学过程

2.1确定教学对象

在2013级制药工程专业班级中选择3班学生作为实验组,学生4人一组,选1人作为小组长,采用PBL教学。选择2013级制药工程4班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LBL教学。两个班级的理论课内容、实验内容、实验教师、考核量化评分标准均相同。

2.2编制问题库

在整个PBL的实施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是保证PBL教学能有效进行的前提。在设计问题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设计的问题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符合教学目标。对于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可把原来单一的有机化学实验内容与药物合成、天然药化等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更多的从制药方向去认识、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实验操作,更符合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2)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可探索性,可有多个解决方案,但问题的难易程度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解决。(3)设计的问题要具有现实意义,值得去探究。同时,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开放性和有效性。以 重结晶法提纯乙酰苯胺 为例。

2.3学生自组学习

提前一周将下个实验的问题下发给学生,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运用教材、工具书、网络、文献资料等进行查阅,并进行组内讨论学习实验内容,解决问题。这个环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达和沟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2.4课堂讨论

在整个PBL的实施过程中,课堂讨论是PBL教学的关键。每次实验操作前,由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可就刚才的回答进行补充,再一起讨论。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学生可获得多个答案,扩大了知识面,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过程教师控制学生发言时间,调节课堂气氛,最后教师总结。

2.5交流和总结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数据的分析、还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总结,最后写出实验报告。

3PBL教学考核方法设计

考核方式由三部分组成:平时实验综合成绩考核(40%)、实验操作考核(30%)和实验基本理论笔试考核(30%)。与以往的考核方式相比较,PBL教学考核方式中提高了平时实验综合成绩的权重,特别是提高了实验预习的分值,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实验预习动力,提高实验预习积极性;增加了实验操作考核,这样更能有效反映出PBL教学的优势。实验操作以综合性实验为考试内容。评分标准包括实验所涉及的基本操作、整体美观度、后处理、回答问题等。整体美观度主要考察学生组装仪器的效果、安全等方面;后处理主要考察学生对废液、废渣的处理及台面的整齐;问答问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的理解。实验基本理论考试考核主要涉及有关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相关原理与注意 事项等。

4PBL教学效果评价

实验课程结束后,将两个班的实验成绩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可知,采用PBL教学方法的3班实验平均成绩优于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方法的4班,尤其是实验操作成绩明显高于LBL教学的4班。通过有机化学实验的PBL教学,使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以下能力方面得到了提高:(1)运用网络、文献资料、工具书、教材,查阅到关于有机化学实验的相关信息并进行自学,完成了由 学会 到 会学 的转化,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2)综合分析所得文献、借鉴文献,使自己具有可独立拟订课题的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环节训练,提高书面和口头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4)通过PBL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机实验中物质合成常见的反应装置搭建、产物的提纯分离、产品的基本物理参数测定等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5)通过小组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学习理念,提高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在这几个能力方面的培养,PBL教学班的学生都更胜一筹。

5结束语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三种版本有机化学实验部分栏目设置的比较

 

依据《课程标准》编写并审定通过的新版高中化学教材有3种,分别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宋心琦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苏教版,王祖浩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鲁科版,王磊主编)。

新教材在教材研制上与旧教材最大的不同在于栏目的设置。栏目是为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设计的。三种版本有机化学实验部分在栏目的设置上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有利于广大教师正确认识三种新版化学教材栏目各自的特点、优势与不足,理顺栏目的实施与日常教学的关系,进一步理解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方法的优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正确把握新课标的教学尺度和高中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标准,对全面落实新课程确立的 三维目标 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些教材很重视有机化学实验的改革,将实验作为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载体,精心设计实验方案,积极开发探究性实验,加强了有机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地位。

表1:人教版(必修和《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实验内容统计

 

实验栏目

栏目意义

必修

栏目数

《有机化学基础》栏目数

栏目总数

实验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所做的演示实验或边讲边实验,准确记录实验现象,仔细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水平。

9

14

23

科学探究

在此栏目设置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主要通过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来揭示化学科学的奥秘教育学论文,同时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3

8

11

实践活动

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地认识化学科学的作用。

1

4

5

思考与交流

在学生已有的经验或者熟悉的事实和现象的基础上设置有关的学习情景并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计算机应用水平;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沈阳市社科联项目(sysk2013-10-04)

在当今信息社会, 计算机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各学科发展的基础,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熟练操作已成为人们立足于社会的基本技能。

在高等院校中,计算机课程已成为课程设置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入门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理论教学和上机实验教学的学习,初步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了解并掌握数据结构、数据库设计和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Internet的基本应用,并能熟练运用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等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满足社会对计算机技术应用技能的基本要求[1]。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课程现状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由理论教学和上机实验教学组成,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计算机信息安全等。上机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与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制作软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hotoshop CS图像处理软件、Flas制作软件、Dreamweaver网页制作软件、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Internet基本应用等。

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理论教学内容涵盖面广,专业性强,重点难点很多,在较少的学时内,理解和掌握起来都有一定难度。而上机实验教学由于学时所限,是由上机指导教师安排选做其中的几个实验。理论教学和上机实验教学的内容联系不大,各自独立,可以不是同一个教师上课。但理论教学成绩和上机实验成绩共同构成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成绩。

2. 存在问题

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2.1上机实验存在“耗时间”的现象

有的同学在中学甚至小学已经学了计算机课程,平时在家又经常使用计算机,基础很好,对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制作软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等操作熟练,因此在上机做这些实验时,就会耗时间,很无聊。而基础差的同学按照标注清晰,步骤详细的上机实验指导,一步一步地做,依然会遇到“拦路虎”,不断地停下来等待上机教师的答疑,学习的自主性较差。

2.2部分同学对计算机缺乏兴趣

由于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理论教学内容掌握起来都有一定难度,一些学生认为所学知识与专业联系不紧密,实用性不强,因而缺乏学习积极性,上课听讲效果不太好。而对于上机实验又感到会的部分很简单,不会的部分很茫然,不知该干什么。这些学生应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

2.3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水平不能令人完全满意

计算机文化基础理论教学中的测验,学生通常成绩不错,但不代表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这从平时的听课和提问可反映出来。而上机实验的操作是比较基本的,内容并不很深,因此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4教学方式须进一步改进

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理论教学仍然存在满堂灌的填鸭现象, 上机实验教学也存在学生跟着指导教师亦步亦趋现象。究其原因,与课程的学时短,学生掌握较差,难以发挥不无关系,而作为教师亦须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

3.对策与建议

针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教学改革的相应对策及建议。

3.1上机实验可免修或部分免修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系统性强,覆盖面广,容量较大,大多数同学以前没接触过或接触较少,不能免修。而上机实验应允许基础好的学生免修或部分免修。上机前学生可提出申请,并经过上机考试,提交上机报告,成绩合格,允许学生免修或部分免修上机实验。同时把上机考试成绩作为该同学上机实验的成绩。这样上机老师也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基础较差的学生身上。

3.2教学与不同专业的特色相结合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是将计算机作为工具,重要的是实际应用,而不是研究计算机本身,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应与不同专业的特色、需求相结合[2]。如对艺术类专业在上机实验教学中可加大Photoshop CS图像处理软件、Flas制作软件的上机时数和内容深度,对工商管理、会计等管理专业可加大Excel电子表格制作软件、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上机时数和内容深度,等等。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改进课程考核方式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成绩由理论教学成绩和上机实验成绩组成,可以适当调节成绩组成的比例,并引入或补充新的考核方式。如布置主题性的大作业,小论文等,相关主题可有:巨型机的发展与展望;CPU的新发展;拟态计算机的研制;云技术的应用前景;数据库技术的新发展;电子商务的未来趋势;病毒与木马的新发展与应对等,学生通过上网查找,综合归纳,对国内外技术现状的比较,最终成文。这样比死记硬背理论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4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式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高等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材应及时更新,引入计算机的新技术新发展,适当调整教材中理论与实践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开阔视野,增强学科意识,改进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专业性质,因材施教,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结束语

高等学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3]。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大学新生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打下重要的基础。坚持面向应用,面向实践,面向社会需求,不断推进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必将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文化素养,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冬莉, 徐立辉.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I-II.

[2] 曹蕾, 吕庆文, 张煜, 李远念. 有行业特色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J]. 计算机教育, 2012(6):1-3.

[3] 江欣励, 郭禾, 马瑞新. 关于高水平本科生培养的一点思考[J]. 计算机教育, 2012(16):12-15.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科研素质;大学教育

有机化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都是从高中阶段开始的,然而相对于高中实验教学来说,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明显在操作要求和使用器具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受传统教育思想僵化的局限性,导致实验在科学设计和创新设计方面有着较大的缺漏,比如教师和学生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固定教育学和操作,没有创新意识也不会进行深入探讨了解,这使开设实验课程的真正意义难以得到全面实现。而随着当代教育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提高,在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面,也应该相应地改革。

一、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进行的主要内涵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由多个环节结合进行,以有机化学为基础,然而涉及设计、制备、分离及测试等多个方面,通常以简单原料进行复杂分子合成,并且在学科的交叉性方面较为复杂。而作为基础性的学科,同样也是学生科研训练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实验,然而这也是建立在进行实验后的反思过程,在目前大学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过程中,反思这一过程而进行的科学性研究已经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弱化,这使得有机化学基础实验的开设出现了意义方面的丧失,这点也是探讨化学基础有机实验对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与实践过程中所需要探究的要点问题,就以下所出现的主要问题方面进行分析。

二、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进行的不足之处

1.理论教学实践不到位

就目前诸多高校所进行的实验与理论教学来说,为了方便实验器材等多方面的管理,大多数出现了实验教师与理论教师分开进行教学的情况,而这导致了可能由于课程进度不一而出现的实验进度不同,这是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方面的脱节问题,在实验和理论教师沟通不足的情况下,一旦出现实验教师对教学进度把握不足,就有可能使得教学进度提前或者拖后,进而错过最佳的实验教学时间,也就是在学生没有进行理论知识的理解后,直接进行实验,这将会导致实验中失误出现过多;而如果在理论教学已经结束一段时间后进行实验教学,则会导致学生不能及时地学以致用,而错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化学基础有机实验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难以得到有效体现。

2.实验过程重点把握不足

在整个化学基础有机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应该包括实验进行之前的理论方面教学、实验进行过程中的教师指导、实验结束后的引导反思,但重复多次的实验教学在基础目标上是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理论知识,深层次上则是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反思,进一步使理论知识得到深化,但目前的教师和学生过于追求成绩评定,只是达成了基础目标,这将是实验教学时间和材料投入的极大浪费。除此之外,在实验时间方面,部分专业共同体现为实践时间较短的情况,由于过短的实践时间而导致实验反思无法完全进行。

3.实验与专业性挂钩程度不强

尽管化学各专业有机实验是基础课程所进行的共同实验,然而也应该根据专业的不同进行实验内容的划分,尽量让实验具有专业特色而非共同特性的实验。相应的,实验与专业性挂钩程度较弱的情况会导致实验专业性的缺失,也就是说在专业进行这方面的学习时,教师可能很难把握在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过程中是否已经进行过探讨。实际上,进行不以专业分类的有机化学实验,的确在课程教学的总体效率方面有所提高,然而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这一点也是急需进行改进的。

三、有机化学实验需要加强学生培养的要点实践措施

1.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有机化学实验中教学模式的创新,其实也就是对前文提出的实验中所存在问题的消除,其目的是通过合理、针对性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1)教师思想理念创新。教师要改革教学理念思想,这就要求将灌输性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创新性的科学素养探讨,加强师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转变为实验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对实验进行主动的探索。而相应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应该引入前沿的科学成果,尽可能对学生思维进行启发,并且将有机化学学科的先进科学成果的创新历程作为重点,以引导学生对于创新理念进行深入理解。

(2)理论实践融合。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尽量地进行融合,减少其中存在的隔膜,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感觉,使学生尽早在化学有机实验中获得成就感,并且在成就感的激励下,提高学习兴趣,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在教材和课程内容要求的实验之外,进行其他实验的探讨,甚至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错误实验步骤的探索对实验进行深入理解,当然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理论(文献)探索之后再动手,以避免实验效率的下降。而相应的也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小组结合的方式,通过不同的理念对实验结果进行探讨和引导。

(3)案例探讨。比如芳香族硝基化合物还原这一实验是较为常见的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它相对于一般化学实验来说,有一个阶段性的提升,并且需要进行大量化学试剂等原料的消耗,而在时间上也有着教程的要求,那么在常规的实验操作结束后,教师可以拓展光催化,让学生观察到时间短而效率高的还原反应,而这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性选择是否进行拓展,有效地拓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需要注意过度拓展可能会使得学生对课程产生厌倦。

2.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验水平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实验经济学;计算机辅助实验

一、引言

传统的经济学教学大多采用理论演绎与推导的课堂讲授模式,理论研究和实践已经表明,这种以理论课堂讲授教学为中心的培养方式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也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培养具有实践性、创新性人才的时代要求。相反,采用经济学实验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置身于模拟的经济环境中并要求其从个人利益最大化出发做出决策,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经济学原理的感性认识和更好的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深化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经济学实验课的开设和推广必将成为今后高等院校经济学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式改革的方向之一。

在运用经济学实验教学方式来进行经济学教学的问题上,绝大多数教师并不存在异议,但在经济学实验课的具体开设方式的选择上,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选择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学方式;另一种是选择计算机辅助实验进行经济学教学的方式。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但在现有环境和背景下,我们认为,采用计算机辅助实验进行经济学实验教学能够更好的适应目前经济学实验教学的需求。

二、课堂实验与计算机辅助实验的发展

实验经济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上百年之前,但实验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开端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自1956年以来,Vernon Smith和其同事一直在进行多方面内容丰富的课堂实验。从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Vernon Smith和Daniel Kahneman以来,实验经济学逐渐为经济学家所关注,事实上,实验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最为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近年来,实验经济学的方法已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方法论体系,这为经济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条件。相对于传统教学上利用经济数据建模方法或纯粹的理论演绎推导模式,经济学实验能够弥补学生对经济行为现象的感性认识不足,增强学生对经济理论的理解,更好的把握经济学基础理论以及分析方法。在课堂上开展经济学实验,改变了传统教学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认知模式,使学生参与到经济理论的分析与课堂谈论中,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经济学专业的实验教学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的经济实验室大多实现了计算机化,特别是大量实验软件的商业化,简化了实验的程序,大大降低了实验的边际成本,使经济学实验更加便捷和普及,而且,计算机化也使得对许多复杂的经济现象的研究成为可能。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Vernon Smith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建立第一个电脑化的双向拍卖实验以来,越来越多的对经济学实验开始依赖计算机进行数据输入、传递信息和保持记录。近年来,多个学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也通过装备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实现了从传统手工操作、沙盘模拟一跃跨入先进的计算机模拟、网络化管理的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环境。先进的技术使实验课程的内容、深度、广度从量到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学实验教学效果和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具备了编写运行于因特网上程序的技术,越来越多的课堂实验在因特网上实现,这又突破了许多在教室里使用扑克牌实施传统纸笔课堂实验的瓶颈。与此同时,实验经济学的最新研究也得益于计算技术的进步(Judd,2005),计算机工具成为是继数学工具之后,经济学家的另一个标准工具,这也正是经济学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之一。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现代经济学的教学在我国是个渐进的过程。随着高校教师对初级、中级和高级教程的日渐熟悉,教学过程日渐流畅,教学手段也日渐多样化。除了教科书,教师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具令课堂更加生动,使用数学工具令推理更加严谨,使用计算机编程令复杂的逻辑更加明晰,使用新闻案例令理论更加贴近生活,使用随堂小考和课后习题令课本知识及时得到运用巩固,这些教学手段也同时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上述手段虽然多样,但本质上都还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知识。而我国的实验经济学起步并不早,而关于经济学课堂实验方面的文献就更少了。教师已经有自发进行课堂实验的实践,但是缺乏系统的可供参考的文献,而在运用计算机辅助实验进行经济学实验教学方面,我国的相关的理论文献和实践就更少了。

三、采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实验,采用计算机及实验经济学软件和程序进行经济学实验教学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创新精神的需要

经济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改变了经济学教学课程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单一模式,将理论与实际很好的结合起来,用实验方法来验证经济理论,能够带来直观、快捷、高效的教学效果。在目前大多数的课程都通过课堂讲授的背景下,由于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对计算机比较熟悉,通过开设计算机辅助实验的方式进行经济学教学的方式,能激励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丰富现有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观念的发送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创新精神,提高其参与竞争的能力。

(二)弥补教学资源不足,改善传统课堂实验教学的需要

在目前教学课堂和班级人数普遍较多的情形下,通过传统的课堂实验形式进行实验教学,势必使得大部分的学生无法有效地参与到实验中来,从而影响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而通过计算机辅助实验进行教学,可以使每个同学都能亲自参与实验,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使被试者真正感受到所学知识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实验教学效率的需要

与传统课堂实验需要大量表格和文本材料相比,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可节约实验使用的纸制文本表格等耗材,真正实现无纸化实验,同时,还可节省填表及实验进行中的公共信息公布等时间,使实验过程能在可控的时间内完成,大大提高实验的效率。此外,相对于传统课堂实验,计算机辅助实验能够记录更多的实验信息和资料,清晰的展现受试者决策的整个过程,有利于受试者描写实验总结,有利于相同的实验结果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班级间的对照分析。

(四)增强实验可信度的需要

在传统课堂实验的过程中,主持实验的教师常常会不自觉地给予被试者暗示,使被试者产生误解,严重影响被试者的决策,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可信度,使实验达不到预期目的;同时,由于经济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通常以学科专业等为单位进行,同学之间相互熟悉,会使经济实验假设条件出现偏误从而干扰实验结果。通过计算机辅助实验能够将实验信息尽量做到无偏化,保持实验初始条件的一致性,降低干扰变量造成的模糊性,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度。

四、采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的可行性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学方式,采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的确有利于经济学实验教学与科研,但在目前条件下,我们能否由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学方式成功转化为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呢?依据以下几点理由,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一个肯定的回答。

首先,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立为采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提供了硬件基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化经济学实验迅速普及,我国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也陆续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室和相应的专业研究机构,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辅助教学工作,为深化实验经济学科研和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在高校和科研机构,相继组建了更有实验经济学特色的专门机构,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科学实验室、南开大学泽尔滕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Smith实验经济学研究中心等,数量众多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设立为采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提供了有力平台,有效的促进了实验经济学教学与科研的发展。

其次,实验经济学软件的开发应用与推广提供了软件基础。与传统的课堂实验方式相比,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需要专用的实验经济学软件和程序作为支撑,由于软件开发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庞大的费用,所以软件的可得性成为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能否实行的一个关键因素。所幸随着实验经济学的发展,专用的实验经济学软件不断得到开发和应用,如阿灵顿・威廉的PLATO双向拍卖软件、瑞士苏黎世大学经济学实证研究中心的Z-TREE软件等,这些软件的应用性和灵活性在不断增强,有力的支持了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的实施。

再次,高水平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为采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准备了充分的人力资源。由于实验教学在经济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日渐体现,各高校和科研机构更加重视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更多高水平的人才开始投身于实验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来,这些无论是在经济理论的理解还是在计算机应用及实验经济学软件程序的编写上具有较高水平的实验教学人才的引入,为实施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采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是经济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它提供了快速和准确的信息获得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实验者和被实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助于经济学实验教学的开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和课堂实验方式就毫无可取之处,我们需要做的是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实现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的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经济学实验教学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星.发展中的实验经济学[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2]葛新权,王国成.实验经济学引论:原理・方法・应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段鹏飞.论经济学的课堂实验教学法[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6):74~77

[4]张元鹏.经济学的实验研究及其在我国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J] .经济科学.2004(2):116~126

[5]刘伟.浅议经济学实验在在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职工大学学报.2008(4):104~105

[6]董志勇.实验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