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年度工作计划(精选5篇)

  • 生产企业年度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健全安全管理机构。企业要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足额配齐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构建覆盖所有部门、车间和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体系。 (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企业要结合实际,完善安全生产会议、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危险作业管理和考…

生产企业年度工作计划(精选5篇)

生产企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__年,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将继续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精神为主线,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突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设;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深化基层基础工作,提升企业安全文化和本质安全水平;持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活动,坚决杜绝较大以上事故,有效遏制一般事故,努力追求“零事故、零伤害、零损失”目标,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现就全面做好我区__年安全生产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机构制度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一)健全安全管理机构。企业要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足额配齐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构建覆盖所有部门、车间和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体系。

(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企业要结合实际,完善安全生产会议、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危险作业管理和考核奖惩、教育培训、安全投入、应急救援、职业危害防治、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等安全管理基本制度,制定各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实施。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六项职责,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三)加强安全培训。企业要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3号)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30号)的要求,抓好新员工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和老员工的日常安全培训,建立全员培训档案。严禁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员工上岗。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要100%参加培训,持证上岗。今年开始,我区将对安全生产各类取证施行考培分离制度。

(四)深化隐患排查治理。企业要按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16号)的要求,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信息档案;要将隐患排查治理纳入日常安全管理,形成全覆盖、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加强车间、班组等基层单位的安全工作,强化现场管理。积极应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等先进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全面排查本企业的事故隐患。对查出的隐患要登记建立台帐,做到整改方案、责任、时限、措施和资金“五落实”。

(五)加强自查自报系统应用。企业要全面使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加强记录和台帐的管理。今年开始,我区实行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月报制度。各企业要在每月5日前将上月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通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填报。

二、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企业自主管理水平

(六)规模以上工贸企业。全区工贸企业要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工作。今年底前,规模以上工贸企业要全部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认证审核。鼓励企业直接参加天津市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认证审核。

(七)规模以下工贸企业。今年开始,全区规模以下工贸企业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的基础工作,在人员机构、规章制度、记录台帐、安全设备设施、事故隐患治理等方面认真准备。今年年底前力争10%的企业达标,2014年底前50%的企业要达标,2015年底前全部企业要达标。

(八)危险化学品企业。按照《天津市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办法》要求,危化企业在取得安全生产标准化证书后,每年要进行自评,并将自评报告报区安监局审查。今年6月底前A类危化企业要完成自评报告,10月底前 B类危化企业要完成自评报告。同时A类危化企业要积极筹备安全生产标准化升级工作。

(九)安全管理体系化建设。继续鼓励企业建立OHSAS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或HSE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凡通过认证审核的企业,政府将继续给予资金补贴。

三、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十)坚持“打非治违”持久性。1月1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强调,今后几年是实现 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的关键阶段,要深入开展“打非治违”行动。“打非治违”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工作,企业要将“打非治违”制度化、常态化。

(十一)坚决杜绝非法违法行为。企业要依法办理安全生产相关许可和备案手续,生产经营和建设活动要合法合规。涉及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企业,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职业卫生“三同时”的相关规定,办理相关备案或许可手续;生产、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的企业要依法办理相关许可证;重大危险源要进行评估和备案。坚决杜绝不履行任何手续擅自建设;坚决杜绝无证、证照不全或过期、超许可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坚决杜绝非法用工、无证上岗;坚决杜绝瞒报谎报事故,以及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不按规定期限予以整治等非法违法行为。

(十二)严格治理违规违章行为。企业要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来规范安全生产工作,严格治理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操作规程不完善,现场管理不到位、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 劳动纪律,安全生产工艺系统、技术装备、监控设施、作业环境、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不符合规定要求,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措施不落实、整改不到位,应急救援队伍、装备不健全,应急预案制定修订、演练不及时,应急自救装备配备不足、使用培训不够,新材料、新设计、新装备、新技术未经安全检测核准投入使用等各类违规违章行为。

四、强化危险场所、重点部位和作业环节安全风险管理,提升事故防范能力

(十三)强化危险场所和重点部位的安全监控。企业要定期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对危险源进行风险分级管理,对危险场所和重点部位进行重点监控。在生产工艺、产品、原料、设备设施、作业方法、人员等发生改变,项目新建改建扩建以及事故发生后,要及时重新辨识危险源。

(十四)强化关键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加强特种设备、安全设施、电气设备、仪表控制系统、安全联锁装置等的日常维护保养,确保运行可靠。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阀、压力容器、仪器仪表等均应按照有关法规和标准进行定期检测检验。所有电气设备必须加装漏电保护装置,移动电气设备要“一机一漏保”,并定期检查、检验,确保其性能良好有效。严格执行停机挂牌上锁制度。

(十五)强化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动火、登高、进入受限空间、临时用电、吊装、破土等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许可证(票)制度和专人现场旁站全过程监护制度,确保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杜绝作业过程中违法违章行为。

(十六)强化外来承包商的管理。要严格审查承包商的资质并签订安全协议,加强对承包商的出入厂区登记、安全培训、安全交底和现场全过程监护等工作,督促承包商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承包商进行的动火、登高、进入受限空间等危险作业也必须严格实行作业许可证制度。

(十七)强化预防硫化氢中毒工作。预防硫化氢中毒是我区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安全生产工作。凡进入密闭容器、设备和地下构筑物,以及沟、池、深坑、电缆井、通讯井、阀门井(含燃气、供热以及其它地下管道)、污水系统(含污水池、污水井、污水管道和污水泵站)、雨水系统(深1米以上雨水井、雨水管道、集水井)等场所查看、巡视或维检修施工作业,均要严格执行《天津市预防硫化氢中毒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手续,落实通风、个人防护、应急、旁站监护等安全措施,严防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中毒或缺氧窒息事故。杜绝对上述场所作业轻视、忽视等不重视态度。

五、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提升重大风险控制能力

(十八)保障安全投入。危化企业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管理制度,保障安全投入。要严格按照《关于印发天津市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津安监管法〔20__〕39号)和《关于印发天津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津安监管法〔20__〕47号)的要求,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或存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十九)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企业要按照国家四部委《关于开展提升危险化学品领域本质安全水平专项行动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__〕87号)的要求,全面辨识危险化学品,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企业要加快完成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改造提升工作。要组织分析危化品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制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技术改造计划,按照2014年全部完成的时限,积极组织实施。

涉及已公布第一、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化工装置,要在今年底前完成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提升工作。今后新建化工生产装置必须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高度危险和大型生产装置要装备紧急停车系统。

涉及已公布第一、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装置,要在2014年底前完成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完善工作。剧、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重点储存场所要加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24小时全程在线监控。

重大危险源企业要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40号)的要求,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和备案。要改造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自动化监测监控系统,完善监控措施,2014年底前全面实现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温度、压力、液位、流量、可燃有毒气体泄漏等重要参数自动监测监控、自动报警和连续记录。要建立并严格执行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责任制,相关安全管理情况每季度要报送区安监局。

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设计安全管理,今年底前要完成所有未经正规设计的在役装置的安全设计诊断工作。

生产、使用和储存易燃易爆物质和可燃物质的生产设备,要按照GB 5083-199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的有关规定设置惰性气体(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置换及保护系统。

(二十)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有实验室的企业,尤其是生物医药研发企业要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严格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__)控制危险化学品在实验室的储存量。要加强烘箱、加热炉、化学品存储冰箱等用电设备和蒸馏等使用易燃易爆危化品的容器、设备的安全管理。严禁在有办公场所的实验室和多层建筑的普通实验室进行中试及以上规模的化学实验(试验)。

(二十一)加强新化工工艺的管理。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必须在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的基础上逐步放大到工业化生产。国内首次采用的化工工艺,要通过省级有关部门组织专家组进行安全论证。

六、深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维护劳动者健康权益

(二十二)建立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企业要配备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组织制订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十一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建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档案。开展全员职业卫生培训。

(二十三)开展职业病危害申报和备案。尚未完成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并取得备案回执的企业(尤其是家具制造、化学原料药制造、橡胶制品制造、铸造加工、纺织加工、汽车制造、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今年要完成向区安监局申报和备案;发生变更的,要及时变更申报。

(二十四)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要专人负责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并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要组织员工开展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检测结果要向员工公布并报区安监局,检查结果要书 面告知员工。要为员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二十五)设置职业卫生公告栏和警示标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企业,要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业卫生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作业岗位和设备设施,要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二十六)加强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新、改、扩建设项目要在可行性论证阶段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并组织设计单位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做好设计审查备案;在建成试运行期间要进行职业病危害效果控制评价,做好验收审查备案。要定期检查通风除尘、有毒报警装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等职业卫生设施正常使用状态。要及时督促、指导劳动者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七、强化应急管理工作,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二十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修订与备案。今年,我区大部分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已满3年,按规定应进行修订、完善并到安监部门重新备案。如果企业近3年来变化不大,未增加新设备和新工艺,亦未增加新危险源的,则不需外聘专家评审;如果企业有新增工程项目、有新增生产工艺、有新增危险源或危险源倍增的,则需外聘专家评审。企业要针对重大危险源和危险目标,制定基层作业场所的现场处置方案,做到一事一案或一岗一案。

(二十八)应急队伍和抢险物资储备。企业要认真落实应急预案设定的应急组织和人员,并储备必需的应急抢险物资和器材。有重大危险源的企业要与周边其他企业签订应急和救援协议,增强应急能力。

(二十九)应急演练。企业每年要组织一次应急演练,并充分利用国家确定的“演练周”开展活动。按照《天津市2013年度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计划》的要求,危险化学品企业及冶金、制冷、燃气等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在今年至少要组织两次综合性演练或专项应急预案的演练;并对重大危险源、重点部位、重要生产工序,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的演练。企业的应急演练计划要在3月底前通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上报。今年,区安监局将继续抽查观摩企业的应急演练活动。同时,我区计划在下半年组织一次南港工业区石油库火灾事故消防应急演练。

(三十)强化事故报告制度。企业要严格遵守《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发生重伤、死亡生产安全事故要在1小时之内向区安监局(25201600)等部门报告。并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进行严肃认真查处。我区继续坚持事故通报制度,并将行政处罚情况纳入企业银行征信系统。

八、不断创新特色安全活动,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三十一)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活动。企业要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积极推广区内安全生产先进企业危险预知活动经验,使员工清晰了解工作中的危险所在;组织全员开展“行为安全观察”活动,查找各人身边的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意识。广泛开展企业间学习交流活动,积极鼓励员工参加公益安全培训,参与安全社区促进项目有关工作。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年度评优活动。

生产企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联合企业年金计划;中小企业;企业年金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5-0070-02

一、联合企业年金计划概况

(一)联合企业年金计划的涵义

联合企业年金计划,是指多个企业联合建立、参与的企业年金计划,该计划覆盖了所有参与企业及其职工。国际上又称多雇主企业年金计划、集合企业年金计划、行业企业年金计划、产业联合企业年金计划、区域联合企业年金计划、联盟企业年金计划等。具体是指由受托人发起设立,事先指定政府监控下的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承担相应职责,并共同制定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制度和流程,同时为多个企业委托人提供一揽子管理和服务的企业年金计划。

(二)联合企业年金计划的优点

1.产生规模经济。对投资机构来说,集合企业年金计划将小规模企业年金基金汇集起来使用,更有利于投资管理人进行合理、科学的资产配置,有利于运营机构实现规模经济,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管理的收益和便利性。由于集合企业年金计划是作为一种成形的标准化产品推出的,更加便利了托管银行向各种规模和类型的企业进行年金营销,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拓宽托管银行的客户资源,提高其服务质量和经营信誉。

2.产生外部正效应。企业年金的外部正效应主要是针对资本市场来说,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一方面企业年金为资本市场带来庞大的资金供给,这间接地增加了市场资金来源。发达国家资本市场资金来源相对稳定、资金结构层次分明、资金供给模式清晰确定,资金供给链之所以源源不断,一个原因就是其资

本市场中企业年金三分天下有其一。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企业年金发展现状

(一)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

2003年2月,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制定了《中小型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建立了以年末从业人员人数、资产总计及全年产品销售收入为指标的新标准。具体标准为: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建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万元以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批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交通运输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邮政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1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住宿和餐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8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的中小企业,自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一直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壮大在促进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拉动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在创造新增的就业机会方面的比例高达80%,在全国工业企业总产值及其利润中占的比例都分别达60%和40%。

(三)我国中小企业的企业年金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规模迅速,发展潜力巨大。我国企业年金的存量规模近1000亿元。每年新增资金将在800亿元到1000亿元左右,预计到2010年,企业年金的市场规模应超过5000亿元,10年后将达到10000亿元。到2030年,我国养老金资产将突破1.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养老金市场。目前,我国上上下下都在“言必谈企业年金”,出现了一股空前的“企业年金热”。然而,目前企业年金计划的覆盖范围仍相当小,尚难以形成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有力补充,与企业年金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第二支柱的地位极不相称。

三、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因素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寿命较短

根据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2005年6月30日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能死亡10万多家,有60%的民企在5年内破产,有85%的在10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

中小企业寿命短(多为5年以下),在中小企业寿命终结的时候,就只能按照预先设计好的企业年金计划中设计的比例,将企业年金一次性发放给企业员工。当此企业的员工再到一个新的企业工作的时候,又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即企业倒闭后按照比例领取企业年金,参与企业职工的个人帐户因企业的破产而终止。这就发挥不出企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的作用。

(二)单个中小企业的年金基金规模较小

我国中小企业按照现行制度建立企业年金计划面临很多困难。一方面,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程序和大企业是一样的,收益却相差一大截,高投入低收益的结果导致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不太愿意将心思放在中小企业身上。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委托的企业年金基金规模较小,很难获得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比较优惠的管理费率,而且企业年金基金的年度审计费用、开户费用等固定开支并不是按照企业年金基金的规模而同比例减少。

(三)我国中小企业领导层观念落后

尽管企业年金会享受税收优惠,给员工带来长远的福利,但是它要占用企业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力成本、加重企业的经济负担。因此,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在建立企业年金计划时,会慎重考虑年金对本企业的利与弊。现在,我国有些企业不是没有经济实力建立企业年金计划,但他们都在观望,原因就是企业经营者认识不清楚、考虑不全面。

(四)我国中小企业员工的组织程度低

工会是企业员工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形式。工会在组织工人维护权益和争取福利方面同样可以发挥较大作用。然而我国的工会却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中小企业员工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职工素质同企业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文化素质低,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不强,职工技术素质、现代化操作技能不高。这些不利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企业员工的组织建设和工会作用的发挥,导致我国企业员工在一个低组织程度的状态,权益不断受损。

四、联合企业年金计划对我国企业年金的启示

(一)联合企业年金是我国中小企业的现实选择

1.联合企业年金有利于扩大中小企业基金规模。集合企业年金计划通过将多个金额较小的企业年金基金汇集在一起进行投资,使得一些因投资而产生的固定费用分摊后的单位成本降低,有利于提高投资收益,且随着年金基金规模的扩大,可投资的产品范围也相应扩大,有利于分散风险。大规模的资金有助于提升集合企业年金计划的市场谈判地位,争取更有优惠的管理费用。

2.联合企业年金有利于企业年金接续转移。在集合企业年金计划下,参与企业职工的个人帐户不会因企业的破产而终止,单个企业破产后,联合企业年金计划的受托机构继续保管破产企业员工的企业年金账户,直到这些员工找到新的工作单位,解决其个人账户基金在不同企业之间的接续问题,从而保障了职工的利益。同时职工如果在计划覆盖的企业内转换工作,账户管理人可以解决他的账户信息在企业之间转换的问题。

3.联合企业年金有利于公平和效率的实现。对职工来说,集合企业年金计划的规模经济,无论是对于集合企业年金计划管理本身,还是对于集合合企业年金计划的运营机构,其规模经济的价值,最终都会为企业年金计划的受益人(企业职工)所享有。中小企业集合企业年金计划的参与者同为中小企业,参与人的同质性,有利于保障集合计划对于参与职工的公平和效率预期的实现。

(二)改变中小企业内部影响企业年金建立的不利因素

1.延长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延长中小企业生命周期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社会各界以及国家从宏观层面进行长期的战略规划。本文基于微观层面,从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全过程分析促使中小企业稳定发展,即应从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分别对战略要素的开发利用采取相应的对策。

2.企业领导层应转变观念。基于薪酬管理的视角,企业年金是一种延期薪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手段,被形象的称为关键人才的“金手铐”。延期薪酬理论认为企业年金只是企业劳动报酬中延期支付的一种形式。员工在工作期间只拿到了他应发薪酬的一部分,年老后领取的企业年金是他工作期间创造财富和应发工资的一部分。延期薪酬等于给员工提供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使他觉得工作更有趣,有更多的责任心。“企业主只有具备企业家那种现代企业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才有可能自愿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所以,企业领导层转变观念,应该把企业年金视为职工工资的一部分,薪酬管理的一个工具,不应仅仅把企业年金视为企业的成本和负担。这是我国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必要前提。

3.加强我国中小企业员工的组织建设。《公司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公司职工依法组织工会,开展工会活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公司应当为本公司工会提供必要的活动条件。”加强我国中小企业员工的组织建设,提高员工的素质是关键。在员工素质整体提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工会在维护权益和争取福利方面的作用,为创建我国中小企业年金制度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杨燕绥.企业年金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3.

[2]刘云龙,傅安平.企业年金――探索模式与国际比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生产企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管理;问题;建议

一、目前电网企业计划管理的现状

本世纪初,我国电力开始实施市场化改革,基本实现厂网分开,重组了发电和电网企业,初步建立了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及政府监管体系,行成了竞争、开放的新型电力市场。在新形势下,为适应电网企业的生产经营需求,规范和统一各级电网子企业的计划管理行为,把经营工作的各个环节纳入目标管理,不断提高电网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持续健康协调全面发展,电网企业初步推行实施综合计划管理模式,对涵盖企业整体效能价值目标的各项指标进行编制、平衡、控制、调整、监督及考核等全过程的管理。在企业及各级子企业内部建立综合计划的业务流程,建立有关企业安全生产、建设、财务、营销、物资、人力资源等各方面中央数据平台,实现计划管理的基础数据信息化,确保各指标可控在控,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综合计划管理模式与一般单体计划管理模式相比,体现了现代企业管理中系统管理、目标管理、量化管理、过程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思想,主要特点为追求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注重各指标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注重各企业之间及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实现企业整体经营状况控制与分析、企业基础信息数据集中整合与管理,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分析。

二、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重要作用

近几年,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综合计划的建立,为企业年度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使各项活动均在统一的目标下进行,增强了企业决策管理层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和控制作用;二是整体效益观念形成。在资源配置、电网投资、资金管理等方面,遵循局部服从企业、专业服从综合、注重总体的原则,做好综合平衡优化,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合理组织人、财、物,积极寻求企业整体效益最优化;三是建立了扁平化、清晰化的组织管理机构,完善分层分专业的管理体系,从各个细节优化业务流程,部门之间协调顺畅、有机统一的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四是企业的基础数据集中管理和信息一致性已经形成,“四统一”即“统一编制、统一上报、统一下达、统一调整”的要求已经初步实现。

电力企业将综合计划管理作为全年生产经营工作重点来抓,“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计划管理模式已经形成,实现了“制度完善、指标科学、流程清晰、调控有力”的目标,计划管理职能得到进一步发挥,企业各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整体合力,促进了电力企业整体运作和全面协调发展,确保了年度综合计划各项指标全面完成。

三、综合计划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在实施综合计划管理过程中,将综合计划指标作为考核各集团公司、分公司的重要依据。综合计划指标分为公司经营业绩、电网发展、资产质量、供电服务4大类指标,全面体现了供电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客观准确地反应了供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但是综合计划管理作为供电企业的导向性管理手段,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范围和管理手段方面还需要不断强化。

1.综合计划管理的龙头导向作用需要加强。为保证综合计划的全面实施,必须保证综合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将综合计划管理与供电企业发展、电网发展和市场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成为实施供电企业年度目标计划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成为供电企业各专业层面工作的主要依据,成为涵盖供电企业发展层面和生产经营层面的龙头。

2.计划管理理念需要转变。计划管理中,各单位相对独立的条块分割式管理理念没有根本改变,计划依然为分散、多头管理,不能体现企业规模经济、整体利益,“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计划管理模式尚未完全形成,只重视日常工作和生产而轻视总体计划的观念依然存在。

3.管理流程不够优化。目前,在综合计划管理中,各部门相对独立的条块分割式管理理念没有根本改变,使计划管理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存在计划分头编制、简单汇总集成、各自为政的现象,由于分口管理、条块分割,可能造成专项计划与综合计划不一致。综合计划的统筹协调作用没有完全发挥。

4.计划管理制度不健全。计划涉及到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由于相关制度不够健全,有时造成各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工作流程不顺畅,影响到计划的管理在各个工作环节出现偏差。

5.综合计划管理的全面预控和监督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公司实施综合计划以来,虽然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部门对全面丁作任务和主要指标进行了分解下达。但在具体的过程监督和过程管理与控制方面还存在研究力度不够、措施不力等问题。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部门虽然已逐步加强管理,但还没有形成一套严格的管控机制,以监督各专业层面完成预期指标:综合计划管理没有形成计划下达、过程监控、考核评价、总结提升的闭环管理机制。供电企业的整体管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6.计划覆盖的广度不够,深度不足,不能适应企业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

7.计划下达部门和执行部门为一体的情况仍然存在,计划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尚未很好建立。

四、加强综合计划管理的建议对策

综合计划是供电企业发展经营的年度目标,综合计划管理是供电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供电企业完成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和工作任务的实施措施。因此,建立与供电企业战略规划一体化的综合计划管理管控体系十分必要。

1.管理目标的完善。综合计划管理模式中,综合计划指标的建立是关键,涵盖了电网企业全面的经营活动及体现企业最高效能价值。电网企业对国家的经济建设负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负有保护电力消费者最大利益的责任。企业本身又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推动电力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可持续发展。综合计划指标应在实施中逐步实现体现电网企业保护国家能源安全和支持经济建设的使命,以及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电力服务的社会责任,创建企业发展的良性氛围。以综合计划管理为手段。全面强化预算管理,加强资金项目成本管控工作,建立综合计划、财务资金预算、工程项目管理一体化的协调管控机制 :以预算管理为龙头,强化资金预算审批管理。通过综合计划管理来跟踪资金流向、资金运作和资金周转率,从而提高供电企业整体运营水平。

2.转变管理观念,优化管理流程。要坚持局部服从全局、专项服从综合、各要素优化配置的原则,加强各项计划指标的综合平衡,科学合理地确定计划目标,努力实现公司总体效益最优,进一步提高综合计划的调控力。坚持“四统一”原则,综合计划由计划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编制、统一上报、统一下达、统一调整,确保计划的唯一性和权威性。纵向上,处于公司生产经营的最前端的各基层公司,负责提出生产一线需求。公司各部门深入研究,上下沟通,综合平衡优化,形成建议。各专业、各基层公司计划据此调整、细化和深化自己的计划。横向上,各专项计划的责任部门,均是公司综合计划的管控部门,负有审核把关、监督执行的责任。计划部门负责综合平衡,形成计划草案,报公司决策。

3.建立管理制度和办法。以“完善制度”为目标,建立健全企业综合计划相关管理办法和制度,对计划编制、审批、执行、监督、检查与考核等环节进行具体规定,明确管理职责,理顺管理流程,使综合计划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有序化;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月度综合计划跟踪分析制度和季度综合计划分析例会制度。

4.完善考核体系。综合计划管理的主体就是实现制定的目标,健全监督考核体系,是实现综合计划管理的主要手段。考核体系的设立应该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有效地实现竞争机制,体现管理参与者的价值观。努力做到每项工作都细化到事、量化到人、分解到位,并有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形成各级综合考核体系。为了建立供电企业一体化的管控体系。必须建立供电企业指标和任务的考核激励机制,将供电企业现行的年度业绩考核、绩效管理、月度考核、综合计划指标、专业考核等全部纳入考核体系,建立供电企业一体化的综合考核平台,形成年度绩效合约,通过月度经济责任考核和管控,确保年度绩效合约的全面完成。

5. 强化管控力度,提高综合计划管理水平。一是拓展综合计划管理的范围和深度,积极贯彻上级公司要求,对涉及投资和资金支出的的各项投入等都要制定专项计划,控制好规模。二是加强综合计划的全过程管理,在综合计划管理流程上要突出“分析、决策、执行、监督、考核”五个环节,要抓住主要矛盾和重点难点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措施,确保计划的全面落实。要进一步加强强化月度动态分析工作,不断提高综合计划的分析深度和广度,加强异动指标动态分析,形成综合计划的闭环控制。

6.建立效果评估体系。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把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应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管理之中,以求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一个企业来说,持续不断的管理创新是其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前景下,创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高低是衡量企业竞争和生存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企业社会地位和成长潜力的基本因素。建立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创新效果评价体系本身也应是计划管理创新的内容之一,通过效果评估体系正反两面结果的反馈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综合计划管理模式,使其在电网企业的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7.完善信息系统。结合SG186工程数据平台,在系统分析综合计划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数字化平台,加快综合计划管理业务应用系统的推广,尽快实施到直属单位,延伸到地市公司。通过信息化手段,规范业务流程,加快信息集成,加强综合计划应用系统与预算、财务、营销、生产、人资、安监等应用系统的衔接,统一数据口径,实现信息共享,确保数据信息的唯一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生产企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思考

作者简介:盛华艳(1971-),女,安徽蚌埠人,安徽蚌埠供电公司,助理工程师。(安徽蚌埠233000)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129-02

国家电网公司为加强经营管理工作,强化整体运营功效,“十一五”期间在公司系统内全面开展了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综合计划是以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为指导,对主要计划指标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年度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案,是深入推动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公司整体管控能力,实现公司整体效益优先、促进公司整体运作和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综合计划管理现状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电力企业面临的宏观形势和内部环境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全面建立电力生产市场化、实施厂网分开战略的背景下,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逐步变为现实,电力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经济的作用形式使计划管理从事后调节转向了事前调节。计划工作不再是固守计划体制,沿袭计划模式,而是利用计划的全局性、前瞻性,促进企业效益的最佳实现。目前,为适应国网公司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多数供电企业将综合计划指标作为考核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目标的依据。综合计划是公司近期工作的策划,是指标、项目、费用、进度计划的具体体现,依托公司发展战略目标、专业规划和全面预算结果,在各专业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年(季)度计划。综合计划管理要建立一套规划、计划、预算、指标控制、项目管理、审计、统计、分析、检查、考核的闭环管理机制,以此提高计划的执行力。

二、综合计划管理实施效果

1.突出了计划管理的刚性作用

综合计划管理将供电企业电网建设、资产质量、供电服务和经营业绩等指标进行有机结合起来,将供电企业年度管理目标、考核指标、生产经营任务等纳入综合计划中,使其成为实施供电企业年度目标计划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综合计划管理内容涉及供电企业年度管理目标、资产经营考核指标、省控技改项目、自控大修项目等,成为供电企业各专业层面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提升了供电企业绩效指标,规范了项目立项过程,减少了预算偏差,降低了成本费用,实现了计划的刚性管理。

2.提高了计划管理的过程管控作用

综合计划管理将供电企业电网建设、安全生产、供电服务和营销服务进行统一运作,协调发展,形成一体化的运作纽带。综合计划管理应以计划制定、计划执行与控制、计划调整、计划完成情况分析为主线,对计划的编制、审批、执行、分析、调整、考核(考评)等全过程进行管控,并加强供电企业各部门、环节的沟通、协调和配合力度,形成强有力的综合计划过程管控协调机制,确保完成省电力公司下达的目标、任务、计划,努力实现供电企业的战略目标。

3.确保了年度工作目标全面完成

综合计划是供电企业发展的近期目标和实施方案,与供电企业发展、电网发展和市场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是实施供电企业年度目标计划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是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基建、经营和科技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有力手段,通过实施和加强综合计划管理,把公司年度工作目标,特别是业绩指标、重点工作、投资项目、转资计划、成本入账计划等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作为部门工作主线,全力推进,有效地促进了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三、综合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的衔接程度有待细化

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管理,各职能部门管理职能没有充分融合,管理工作还存在壁垒现象,各职能部门只是将管理理念围绕部门专项计划进行“自转”,没有系统地将部门专项计划指标与公司综合计划指标进行统一运筹,“自转”没有围绕“公转”,在日常工作中存在专业计划管理和综合计划管理没有统一运作,存在两分离的现状。且供电企业各职能部门在综合计划安排上自我加压意识比较薄弱,计划安排比较笼统,造成供电企业安排年度综合计划缺乏精细化的专业措施和方案。

2.综合计划与全面预算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没有全面建立

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管理,没有建立与全面预算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计划管理只对经营结果进行管控,没有延伸到经营过程和资本运作的全过程,不利于计划管控的范围与深度的拓展,对全面管控公司年度的整体经营成果没有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

3.综合计划的预控管理和监督工作有待加强

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以来,对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和主要指标进行了分解下达,但在具体的过程监督和过程管理与控制方面还存在管控不够、措施不力等问题,没有形成一套严格的管控机制,以监督各专业层面完成预期指标,整体管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4.综合计划管理信息系统与SG186信息化系统数据信息共享应加快

SG186信息系统(ERP、PMS、SG营销、协同办公等)实施,是供电企业深入推动公司“四化”工作的重要手段,但综合计划管理系统没有与SG186信息系统实现各部门、各层级之间数据信息资源共享,未能形成有机统一的工作机制,数据信息不对称现象时有发生。

四、深化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相关建议

1.加强综合计划管理与专项计划管理的精细化协作

供电企业综合计划不是简单地将各种专业计划汇总,而是要从企业全局考虑,对未来一年企业各类专业计划指标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年度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案。综合计划编制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与各类专业计划有着直接关系。供电企业计划管理部门在组织专业管理部门编制各类专业计划时,应坚持局部服从全局、专项服从综合、各种要素优化配置的原则,结合公司年度发展目标,将各专业层面的计划与综合计划目标指标进行统一运筹,细化专项计划编制,明确到具体项目、具体内容和资金需求,要与综合计划相辅相成、融会贯通。

2.建立预算管理和综合计划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

目前,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只是对经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没有延伸到经营过程和资本运作过程管理,建立预算管理和综合计划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可以有效改变以往投资项目打包下达,实现项目计划与资金预算直接关联,将资金预算明确到单项工程项目,确保计划安排、项目实施、资金账务和投资完成统计紧密衔接,避免因实际施工计划及工作量严重脱节、变动过大等问题。结合企业往年完成实际,可从预算角度出发,对资产经营中的可控费用、修理费用、成本费用等量化指标,确定每季度应完成的资金入账比例,实现成本费用均衡发生,减少年底“冒大数”的现象发生。预算管理与综合计划相结合的模式,对加强资产经营、工程进度、费用控制和指标值的控制力度,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提高公司生产经营绩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加强对综合计划管理的监督,建立内部管控机制

供电企业应根据年度发展战略目标,建立企业综合计划内部管控机制,以监督各专业层面完成综合计划下达的预期指标。首先,要对年度综合计划指标和目标任务进行测算,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室和专业部门,编制下达年度目标计划,重大项目、重要工作、重大工程建设要纳入供电企业重点工作计划中,明确完成目标和考核标识,并细化到月,按月进行月跟踪和评价,进行全面监督、评价和考核。其次,供电企业应将实施的年度业绩目标考核、部门责任制考核、综合计划管理、重点工作完成等纳入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供电企业“四位一体化”的绩效考核平台,形成部门季度和年度绩效考核目标,通过对月度重点工作、综合计划管理考核和管控,确保季度和年度绩效考核目标的全面完成。最后,以综合计划管理为手段,全面强化预算管理,加强资金项目费用使用管理工作,以综合计划管理来跟踪资金流向、资金运作和资金周转率,从而提高综合计划管理水平。

4.加快信息系统资源共享,提升数据信息质量

实现综合计划管理系统与SG186系统信息平台资源共享后,可改变相同数据在不同系统多次录入数据口径不一致的现象,提高了数据库信息的准确性和项目数据的采集汇总工作的力度。同时信息系统共享后,一方面可以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形成企业管理的中央数据库,并可根据管理职能需要设置相关指标读取权限,分权限进行共享;另一方面,可以在系统中提取各年度主要经营指标的完成数值,对数据进行全面统计和科学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五、结语

综合计划管理是适应国家电网公司实体化、市场化运作的需要,是进一步加强供电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是确保供电企业完成年度经营目标的有效举措,完善了供电企业内控制度,提高了供电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了公司可持续发展。

生产企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摘要】在现代造船企业中,生产计划管理是整个生产任务高效开展的关键,而在整个生产计划管理中,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又是整个生产计划管理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确定整个造船任务能否高效完成的关键。所以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造船企业,必须在造船生产计划管理中切实加强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工作任务的高效完成。因而本文就现代造船企业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现代造船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工作要点。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之间的交流,以不断强化企业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现代造船企业;前期生产计划管理;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27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c)-0000-00

当前,我国的船舶制造业在生产管理上难以适应时展的需要,要想从船舶业制造大国蜕变到制造强国,在整个生产管理工作中,只有在生产前期加强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背景下,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其与前期计划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个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成效。

1.现代造船企业加强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所谓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就是在制造船舶之前对企业在未来某一时段内生产任务的完成而提出的相关计划,并为生产计划的完成采取相应管理措施,达到生产计划管理的目的,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而必须开展的管理工作,在整个企业管理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整个生产任务的完成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新时期背景下的造船企业,只有加强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并通过管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在造船企业中加强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此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现代造船企业中,传统的造船企业所采用的生产计划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因而在信息时代中加强信息化的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1]。

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现代造船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工作要点

2.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现代造船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系统

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管理方案的支持。因而对于现代造船企业而言,要想在生产管理中取得成效,就必须切实加强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而在整个生产管理工作中,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又是确保管理成效的关键,所有的生产管理都是基于前期的生产计划进行的管理,为整个生产任务的实施和生产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因而必须在确定前期生产计划管理方案时,切实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造船企业的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利用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中的各大模块和子系统,促进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因而在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系统构建中,首先就应包含年度、季度、月度的任务系统,从而为年度、季度和月度生产任务的提供方向,君是结合当前企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开展生产计划管理工作。其次,在确定年度、季度和月度的生产计划后,为了实现生产计划,就应对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全程化的管理,所以在构建任务系统的基础上,就应构建进度跟踪管理系统,从而利用系统对当前的生产计划完成情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在分析生产计划没有按期实现原因的基础上,提前提出预警信息,及时的找寻原因并改进;最后,为了确保整个生产计划顺利的实施,在整个系统中,还应将设备、资源、人才以及生产全程的监控和生产计划的考核构建相应的子系统,为整个计划顺利的实施提供强大的支持。利用设备管理系统,为整个船舶生产设备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利用资源管理系统,为整个船舶的生产提供相应的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协调。利用生产过程监控系统,主要是通过各种生产数据的分析,对当前的生产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通过生产计划考核系统,为整个船舶生产绩效管理提供支持,促进企业生产考核体系的完善,最终确保生产计划得以顺利的实现[2]。

2.2在系统支持下促进前期生产计划的有效实施

在构建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的基础上,为了确保前期确定的生产计划得到有效的实施,就应在系统的支持下,切实做好船台计划管理、节点计划管理、大日程计划管理、中日程计划管理、小日程计划管理等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工作。

2.2.1船台计划管理

为了缩短船台周期,提高船台的利用率,就必须加强船台计划管理。也是整个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的关键。所以就应在系统的支持下,加强对船台基本信息的维护,着力实现船台编码、名称和面积的共享,达到避免船台资源浪费的目的。所以在编制船台使用计划时,应结合船舶的吨位和占用的面积以及船台的使用情况和船东的交船时间以及船舶的计划船台时间,对船舶的上下船台日期进行计划,从而利用系统的船台使用计划图例及时地查询船台的使用计划和实际的使用情况,并在系统中将未来一段时间内船台安置的情况显示出来,从而为计划编制人员管理船台提供依据。

2.2.2节点计划管理

在船舶生产过程中,设置的接点往往较多。因而在节点计划管理过程中,应利用系统及时地查询船台使用的情况,从而对每艘船舶的船台周期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并结合上船台时间,对开工时间、交轴线、系泊、实验、下水、试航和交船的时间推算出来,从而为整个节点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指示,促进节点管理任务高效的完成。

2.2.3大、中、小日程计划管理

一是大日程计划描述的是各节点上关键工作项目的计划开始和计划完成时间。大日程计划的项目包含:开工到下料结束、分段制作、分段涂装、分段预装、船台合拢/涂装、系泊试验、扫尾。

二是在中日程计划编制时,遵循后墙不倒的原则,即合拢日期必须得到保证,根据合拢日期及合拢项目的工序,计算出合拢项目的计划开始时间;根据合拢项目的计划开始时间,及合拢工序的汇入缓冲日期,计算出前一道工序,及预合拢项目的计划完成时间。依此类推,逐步计算出某个分段的整个中日程计划。

三是小日程计划的任务包一般由中日程计划的项目分解而来,描述了各生产单位为了完成中日程计划中的项目,而实施的各项具体工作[3]。

3.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造船前期的生产计划管理工作对于促进整个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而作为现代造船企业,必须结合船东的需要,充分意识到现代造船企业加强前期生产计划管理的必要性,并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促进现代造船前期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促进生产管理成效的提升。

【关键词】

[1]张俊毅.面向工程管理的现代造船生产过程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