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人才培养工作计划(精选5篇)

  • 软件人才培养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0 引言 由教育部发起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重要内容,它旨在为未来工程领域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各类型优秀工…

软件人才培养工作计划(精选5篇)

软件人才培养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地方高校; 软件工程; 卓越计划; 工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06-68-02

0 引言

由教育部发起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重要内容,它旨在为未来工程领域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各类型优秀工程技术人才[1]。该项目自2010年6月启动以来,先后共有194所院校入选教育部试点高校。南华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于2009年设立试验班,开始摸索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化培养模式,并于2011年成为全国第二批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本文力求较为客观地对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进行分析,并结合我校实际实施情况进行探讨。

1 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施要求

目前大多数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着力于培养适应软件产业的发展,具备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用软件工程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来分析、设计和实现计算机软件系统能力的高级软件工程技术人才[2]。学生毕业后能在IT行业、科研机构、企事业中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和研制,而对于创新能力、工程管理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没有要求。

“卓越计划”侧重于创新型、工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毕业生系统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接受从事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掌握软件技术文档写作的基本方法,注重职业道德修养,了解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工程管理有关的标准、法律、法规和规范,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具备软件项目分析、设计、构造和组织实施等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3]。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具体要求综合了卓越计划通用培养标准和软件工程行业标准,该要求具体、详细,更贴近行业需求。

2 地方高校软件工程卓越计划实施的局限性

在实施卓越计划的过程中,地方高校都碰到了一些问题,软件工程专业作为新兴的工程类专业更不例外。

⑴ 软件企业资源严重缺乏。长期以来,高校工程类人才培养与社会存在脱节,远离工程教育实际。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是区别于传统培养方式的独具特色的重要环节。卓越计划就是要将工程教育“回归工程”,而与企业密切合作实施“3+1”的培养模式即成为工程化教育的关键之一[4-6]。但是,地方高校限于区域地理环境、企业类型和规模,可利用的企业资源较少。软件企业作为上个世纪末在国内迅猛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其地域性分布失衡情况相比传统工程类专业更加显著。国内的软件产业主要集中在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沿海地区或大型城市,而在中部地区或者二线城市,软件产业的发展较为滞后,可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软件企业少之又少。另外,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主要追求经济利益,由于缺少配套政策,这些企业基本不会承担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因此,导致可开展“卓越计划”企业学习的企业资源严重缺乏。

⑵ 在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够,企业师资欠缺。首先,高校师资主要来源是高校培养的高学历人才,教师的工程化软件开发经历较少。在实施“卓越计划”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主要作用,为学生开设课程、指导学生实践和进行工程化教学改革等均需要有较为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教师基本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工程经验,这是约束教师提高工程教育能力的关键点。其次,双语教学能力不足,英语可以说是软件产业的第一语言,“卓越计划”也要求“面向世界”,这就必须要求教师在外语水平上有较大的提高。再有,中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不足,近年来高校在职称评定过程中,一味追求科研硬指标,忽视教学软指标,使得中青年教师对教学能力的提高不重视,教学方式方法掌握不够,教学实践经验缺乏。最后,对于企业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的选聘目前并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方案,企业师资队伍还远远没有成为高等工程教育师资的重要补充。师资队伍工程教育能力的缺乏将严重滞缓“卓越计划”的发展。

⑶ 完整的工程化过程还未实际在生产中形成。我国的计算机软件专业教育在国际化、标准化方面仍然大大落后于先进国家。尽管软件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但国内的软件行业规模不是很大,有些软件企业在软件制作上,也只是采用了关键设计原则和一些软件工程的思想,与大规模的工业化大生产比较还有一定差距。这导致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学习任务较为单一,比如,只参与软件开发过程的一个环节,这样对完整的工程化生产过程并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要完全达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基本不可能。

⑷ 企业学习过程的监控不到位。在企业学习阶段,学生主要在企业进行现场实践,学习过程的监督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但由于企业培养机制和配套措施不完善,企业监督的实施并不到位,无法很好地掌握学生在企业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如实践任务的实际完成情况、人身安全问题、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合法权益等。

以上几点是地方高校在实施软件工程“卓越计划”的过程中所要面临并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将现行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向“工程化”转变,培养优秀软件工程技术人才是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施的研究重点和目标。

3 结合自身特色培养软件卓越工程师

围绕软件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地方高校应研究如何扬长避短,有效合理地实施校企合作,形成地方高校具有自身特色的软件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结合我校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⑴ 结合地方软件产业发展现状与学校优势专业有效实施校企合作。一方面关注地方软件行业的发展,积极与地方企业沟通实施校企合作,另一方面利用学校的优势专业,寻找跨学科、跨平台的合作机会,在优势专业领域中寻求软件研发的工程实践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弥补因地区产业发展的不平衡而带来的校企合作资源缺乏的劣势。我校地处中南地区的二线城市,刚刚落户的中兴通讯已跟我们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我们也积极联系了周边城市可合作的相关企业,目前一共建立了六个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除此之外,我们积极利用我校的“核特色,医品牌”,已逐步确定了核行业软件和医学信息管理软件的研发方向,与特色专业的结合,发挥品牌专业优势,这不仅为学生的工程实践打开了另一个通道,同时也为科研带来了新的契机。

⑵ 制定专门的政策,鼓励中青年教师赴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同时,不拘一格地将研究院所和企业有工程专业经验的人才,特别是中高层管理干部聘任为教师,建设好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形成提高教学水平的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在学校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我院已先后输送五名青年教师赴合作企业参与软件项目的研发,并在授课过程中邀请有项目经验的老师开设专题讲座,学生反映教学效果良好。另外,还特聘了某外企高层管理人员为特邀讲师为学生介绍相关知识。

⑶ 将规范的软件工程过程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形成以工程过程为主干,以理论内容为基石,以实践活动为根本教学模式。我校软件工程卓越计划实施2+1+0.5+0.5的课程体系,大量增加实践环节,教学采用螺旋式的案例教学模式,以案例为驱动,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团队为单位建立“虚拟企业”,按照工程过程分工扮演不同的角色,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显著。

依循“重基础,精方向,强工程”的基本原则,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自身特色,借鉴国内外优秀高校软件工程类专业教学诸多成果,通过构建以专业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围绕案例与实际工程项目开展实践教学、建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以及完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等,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在一定软件工程理论基础之上具有较强动手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的软件工程师,保证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实现。目前,我校软件工程卓越计划已成功培养了三届共90名毕业生,每届就业率均达到百分之百(含考研),而且用人单位对卓越班毕业生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的许多毕业生在进入单位后的短短数月便在工程过程、团队合作等方面体现出的明显优势,他们中间的很多人都先于一些名校毕业生提前得到晋升的机会。

4 结束语

“卓越计划”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问题,其实施的成效直接影响着高校改革发展的成效。我校依循软件工程卓越计划培养要求,借鉴优秀经验,结合自身特色,克服地方高校实施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局限性,摸索出了依靠自有优势的优秀软件工程技术人员实施策略。我们要抓住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个契机,继续深入各个层面积极研究探讨实施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具体工作,使得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真正受益,为学生进入社会并成为卓越工程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文生,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

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3:77-79

[2] 罗代忠,罗万成,李瑞.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4:4-6

[3]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

究,2010.4:21-29

[4] 王汉成,姜乐军.论国内外校企合作模式对我国实施“卓越计划”的启

示[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4-16

[5] 叶鉴铭.校企共同体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

软件人才培养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实践教学;软件工程

1 背景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P—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从培养目标上看,国家对“卓越计划”有明确的要求: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从这里可以看出,“卓越计划”对人才培养有很明确定位——培养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这里主要强调了两个方面:高质量和工程型。

对于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是加深理论知识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实践教学是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软件工程“卓越计划”中,实践教学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但是许多教学工作者却对“卓越计划”中的实践教学和社会上的软件开发培训班混为一谈,把卓越计划班办成了实训班,这显然违背“卓越计划”的宗旨。本文将就软件工程专业如何定位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如何围绕“卓越计划”培养目标的两个主题开展实践教学,进行一些分析探讨。

2 实践教学特色

从层次上着眼,我们强调“高质量”人才培养。在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同时,要区别于社会上的一般性应用培训班和速成班。

目前我国计算机行业从业人员在实践能力培养上,除了实际工作锻炼途径外,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个是社会办学的短期培训班,一个是本科教学中逐渐加入的少量工程实践课程。但是“卓越计划”学生的工程性、实践性能力培养,不同于一般实用培训班,它需要培养高层次的、有良好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针对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就是要培养能参与项目的高水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要培养能够综合应用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高级人才,要培养程序员,也要培养软件设计人员,更要注重学生学习性、发展性的培养。

从工程型着眼,我们应该注意区别于传统本科生的培养,把教学重点放在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注重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结合,加强具体技术、技巧、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项目意识。

计算机软件工程“卓越计划”班在强调实际项目实践的同时,也注重相关理论内容的讲解,让学生不但知道在实际项目中应该怎么做,还要了解为什么这样做。例如,针对面向对象的需求分析,我们不但要讲明进行需求分析的具体方法和技术,还要讲明该分析方法对需求跟踪、变更控制的重要性。又比如许多程序员由于在学校没有接受过详细设计的教育,在项目中常常不经过设计直接进行代码编写,这在实际项目中是不可行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讲明详细设计的方法,还要讲明详细设计对软件测试、项目组织、代码维护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学习。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以一个实际项目的运作为主线,讲解时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工具、方法、技巧各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实用性培养,同时重点培养管理和设计能力,在理论上有的放矢,强调理论的适用和适度。

3 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水平和工程素质。技术能力水平是指一个软件工程师对所从事工作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包括系统规划能力、概要设计能力、详细设计能力、编码能力等;工程素质是指其团队意识、工作量估算能力、工作计划制定能力、协调能力、角色意识、环境适应能力、规范遵守能力等。在现代大规模软件系统环境中,工程素质对一个人的成长更加重要。

3.1 技术能力培养

在技术能力培养上,我们将着重培养学生的系统规划能力、设计能力、代码规范编写能力和文档编写能力,其内容包括:

(1)培养学生系统架构规划能力。通过分析一些大型软件项目,让学生了解软件系统架构思路,掌握常用架构的特点,熟悉软件系统架构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2)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在本科教育已经掌握通用模型语言(UML)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加大教学难度和深度,让学生掌握通过面向对象分析(OOA)、USER-CASE和事件流技术进行结构化需求分析,培养学生使用包图、类图、交互图、配置图等进行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能力。

(3)培养学生编写规范代码能力。正确的代码是指没有语法错误、能完成必要功能的程序代码。高质量的代码是在正确代码的基础上,符合编码规范、便于理解和维护的代码。在企业中,编写高质量的代码是对程序员的重要要求,但在学校教学中缺乏必要的培训,使得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编码质量难以达到工程的要求,企业需要对毕业生进行二次培训。我们要通过真实的企业编码规范培训,让学生在具体的编码规范下进行编程,对学生的编写代码能力进行再提高,使其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4)培养文档意识和编写能力。能编写程序代码,却无法撰写必要的文档是许多软件从业人员的通病,也是我们教育的缺失。我们拟通过分析软件企业大量真实的文档模版,让学生熟悉这些文档材料的内容,理解文档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掌握基本文档的编写方法和技巧。

3.2 工程素质培养

在工程能力培养上,我们将着重让学生了解企业典型的项目管理模式和开发过程,培养学生制定并遵守计划的能力,锻炼学生角色意识,遵守并制定技术和工程接口,其内容包括:

(1)了解软件项目管理的先进模式。在学习现代项目管理基本思想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先进的世界软件项目管理模式和案例,主要包括:CMMI、ISOl5504、ISO2001(软件业行业)等,熟悉这些模式的基本思想和应用实例,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在实施了相关的管理模式后,一个软件企业开发流程规范对每一个员工的要求,以及这些要求的意义和合理性,从而使其将来就业后能够理解所在公司的相关制度并自觉遵守,尽快融入开发团队中去,也为将来进一步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2)虚拟企业环境,模拟真实的项目,培养学生的项目意识。要让学生在公司严格真实的规范下,完成任务分解、任务规模估算、工作量估算、制定任务网络图,从而完成项目计划的制订。

(3)按照计划,通过一个项目的完整生命周期培养学生角色意识,规范模块接口,完成设计文档,提高软件设计能力;同时提高学生控制个人时间、制定个人工作计划、正确估算工作量、个人BUG分析能力。

4 实践教学实施方式

“虚拟企业环境,模拟实际项目,创新教学模式,坚持学和练同步走的策略,培养高层次实用人才”是对实践教学实施方式的总结。

实践教学是建立在基础技能教学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并不是简单地由一门课来完成,而是应当由多门课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从内容上看,该体系应当覆盖一个项目的完整生命周期,而需求获取、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等各个环节,着重在各个阶段锻炼学生,提高学生项目整体技术能力。基于“构建主义”教学指导思想,本节我们详细讨论卓越工程实践教学的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以学生为中心。实践教学的特点是老师讲的少,学生做的多,因此实践教学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就是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虚拟项目中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根据自身在项目开发行为中的结果,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应用不同知识,完成整个项目,从而积累项目开发的实际经验和教训。

(2)强调“情境”的重要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需要有一定的应用场景,即与“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来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进而把它应用到情景中去,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新的知识。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老师不能提供生动、丰富的实际情境,使学生难于掌握和应用新的知识,即不能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实践教学中,老师要尽量收集各企业的管理资料作为实践教学的教学资料,根据科学的管理思想,按照企业的实际运作模式,在实践教学的课堂上要尽量再现真实的企业项目运作环境和管理流程。我们要按照一个公司真实的管理方案,形成一个虚拟的项目,以此项目完整生命周期为主线组织内容,按照企业软件项目开发典型过程组织教学。各门实践科目要系统化,每一门实践课可以覆盖一到多个阶段,各课程既有各自任务,集成在一起又是一个完整的项目,教师通过剖析示范项目,引导学生逐步完成项目。在实践教学课堂中,除了纪律上的控制与支配外,在学习和实践的行为上则应给学生更多的主动与自由。

我们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可邀请软件企业的实际项目开发员工,进行现场教学,介绍相关经验,组织学生去软件企业参观学习,体会项目运作的实际环境,提供多种自学资料,给学生提供信息资源。

学生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实践教学中,要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团体意识、协调意识。

(3)在实践教学设计中,完成项目目标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我们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和知识的应用者,把学生能应用自己所掌握知识解决规定的问题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紧紧围绕“完成项目”这个中心展开,不论是学生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从属这一中心,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为了保证学生遵守企业项目运作的过程,可以将总目标分解为各个过程目标,引导学生有序完成从需求分析到集成测试的各个环节的相关工作。教师按照企业项目考核体制,参照任务提交物质量、计划执行情况、文档编写情况等,制定成绩考核体制,激励学生参与项目。

软件人才培养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 卓越计划 )是为贯彻落实党的 十七大 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卓越计划的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实施 卓越计划 的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

软件产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推动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对软件人才的大量需求。为此应准确把握 卓越计划 的内涵要求,为国家培养适应产业和企业需求的卓越软件工程师。

一、 卓越计划 的内涵要求

概括说来, 卓越计划 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突出对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强调校企联合,要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三是更加明确高等教育应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导向[1]。由此 卓越计划 的内涵要求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大力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

应依据 卓越计划 培养标准,遵本文由收集整理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的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大力加强对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积极践行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确保 真刀真枪 做毕业设计。

2.创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

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内涵是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本科及以上层次学生要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3.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实施 卓越计划 的高校要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学校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改革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培训制度,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应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为主,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主。

4.积极推进卓越计划学生的国际化培养

实施 卓越计划 的高校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合作的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支持教师参与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鼓励有条件参与的高校使用多语种培养熟悉外国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工程师。积极采取措施招收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接受工程教育[2]。

二、基于 卓越计划 的软件人才培养的措施

1.科学论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3]。早在建院之初,学院就对高校软件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一方面软件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软件人才;另一方面,很多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却又找不到工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需要的人才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总结传统it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参照企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学院提出 培养实用性、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级软件人才 的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 六种能力 和 三种精神 。 六种能力 是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组织协调的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三种精神 是指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

2.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实用性高级软件人才,学校建立了企业人才需求征集制度,通过院企座谈、走访企业、函发需求征询单等方式,广泛征集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信息。根据企业和领域的需求,遵循先进性、灵活性、复合性、工程性、创新性等原则,科学制订了符合现代软件产业发展需要的软件人才培养方案。2003年,学院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引进了软件工程ssd系列10门课程,该系列课程采用了国际开发案例,突破了原有的软件教学模式,注重软件开发实践。学院将ssd系列课程与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构建了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使学生不出国门就能学习和掌握世界最先进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

此外,学校还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构建了 611 教学模式,即本科生在校四年中,有6个学期安排课程教学,1个学期开展技术实训,1个学期进行毕业设计,从而保证学生在就业洽谈会和毕业设计前就已具备了良好的工程开发能力与经验。

3.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了 四位一体 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

学校除了建立领导听课、教学督导、教学信息员、网上评价系统和书面评价卡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等制度外,还独创并实施了企业需求征集制度、实习基地遴选与评价制度、毕业生质量评价制度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卡制度等,为实用性软件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质量保障。

转贴于

实践是工程的灵魂和根本[4]。实践教学是软件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包括课程实验、程序实践、项目实训和企业实习在内的 四位一体 的多层次工程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实验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实际检测,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能力拓展训练。课程实验在满足实验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还设置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实验题目,着力于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程序实践是有关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学校制订了 层次化、阶梯式、重能力 的程序实践方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构建了 bdp 程序实践三阶段训练模式,其中b代表系统编程基础训练阶段(bts),d代表系统开发技术训练阶段(dts),p代表项目开发训练阶段(pts),以培养优秀的软件人才。

项目实训是对企业真实项目的模拟开发。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项目模拟开发训练,让他们感受真实的软件开发过程,通过对 8个全真 (全真的企业机构、全真的开发环境、全真的项目案例、全真的开发过程、全真的团队关系、全真的工作压力 、全真的管理制度、全真的绩效奖惩)的体验和对 6个步骤 (项目熟悉和环境准备、项目分析设计与文档编写、项目代码编写、项目测试、项目交付、项目总结)的实际操作,全面提升学生的 六种能力 。

企业实习是在企业实际工作中进行实战演练。为此我们对原有毕业设计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要求学生结合企业实际工作项目进行毕业设计,通过实施双导师制、实习双选、前期培训、过程管理、规范答辩、实习基地评价等环节,确保实习的效果和质量。

4. 技术+双外语 ,提升国际竞争力

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强调 双语教 和 双语学 ,充分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一方面对任课教师提出用英文讲解、用英文命题、用英文回答学生问题的 三英 规范;另一方面,对学生提出用英文做作业、用英文回答问题、用英文答卷的 三英 要求,在 双语教 和 双语学 的良好氛围中,达到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目前,我院有超过70%的专业课使用外文优秀原版教材并实施了双语教学,每年有近10%的学生用英文撰写毕业论文和进行答辩。

应特别指出的是, 双语教学 应以正常的英语课教学为基础。 双语教学 和 英语教学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英语教学水平越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越强,双语教学的效果就会越好。因此,在积极实施 双语教学 的同时,要确保正常 英语教学 不断线,在开设大学英语的同时,还开设了it职业英语,toefl、gre辅导课程等,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强化英语学习的连贯性。

在强化 英语教学 和实施 双语教学 的同时,我们结合区域特色和市场需求,开展了既懂英语、又懂日语或韩语的 双外语 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每届学生中除30人左右学习韩语外,其余学生都学习日语。通过四个学期的强化训练,大多数学生能达到日语三级水平,还有部分学生能达到日语二级水平。

技术+双外语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提高了学生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学院已经成为培养面向日本、韩国软件企业和外包企业的优秀软件人才教育基地。

5.校企互动开放办学,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软件人才培养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1.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2.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在“互联网+”行动计划下,计算机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如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样、多元软件产业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大课题。文章阐述“互联网+”背景下软件人才培养的学生工作应如何开展,并从理想信念教育、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职业指导、整合多方资源等方面详细论述学生工作对学生成长的助力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学生工作;理想信念教育;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职业指导

文章编号:1672-5913(2015)15-0006-03

中图分类号:G642

基金项目:2013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第38号(黑教高函[2013]351号)。

第一作者简介:李岳,男,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liyue@hit.edu.cn。

0 引 言

2015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计算机学科对社会发展产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软件学院秉承办一流学科、出一流成果、建一流基地、育一流人才的理念,抓住机遇、迅速发展、突出特色、再创辉煌,直面来自于能源、环境、医疗、健康等领域的重大挑战。

哈工大软件学院自2000年成立以来,10余年来为国家输送了近4 000名合格的本科生和软件工程硕士毕业生;2009-2011年,先后获批“部级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单位;2011年,成为首批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在2012年教育部软件工程学科评估中全国排名第7,为培育国际一流的软件产业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哈工大软件学院提出了“国际化、工业化”的办学理念和“研究型、个性化、精英式”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教育“金字塔”体系。哈工大软件学院一直积极探索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的学生工作体系,不断深化学生工作内涵,以期能够持续保障和推动了学生培养方案的实施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1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生工作

我国软件产业正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每年有数百万的人才缺口,而且对人才有特殊要求:能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知识,具有快速学习与掌握新的先进技术的能力,具有IT企业需要的技术实践能力和商务能力,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及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良好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哈工大软件学院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哈工大品牌的高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因此除了要具备以上素质外,还要具备商务管理与决策能力、人格魅力、组织协调能力、战略谋划与技术前瞻判断能力、团队领导与管理能力、创造与发展企业文化的能力、国际化环境下的全局观念等。在此目标下,我们的学生工作从理想信念教育、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基于学生“个性化”职业指导、整合多方资源助力学生成长等方面开展工作。

1.1 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和核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软件学院培养的人才更要有以“解决人类在21世纪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来自于能源、环境、医疗、健康等领域的重大挑战”为己任的胸怀和志向。

1)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注重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让培养责任感和责任能力的实践活动形式多种多样。秉承学院的育人理念,我们对低年级学生开展初、中级团校,对高年级学生建立企业实习团小组,定期开展网上学习分享;以表彰科创和实训先进典型为契机,开展先进事迹报告会激励学生,用典型指引成长,用榜样树立方向;形成以“IT企业行”、企业实训、企业实习为梯队的社会实践体系。据统计,至今已有3 000余名本硕学生去企业实践,解决企业软件开发实际问题上千个。八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百校助百村”支教团项目,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内容,用程序书写中国梦,用代码实现个人对中国梦的理解。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团中央关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的文件精神,学院重点开展对党员、学生干部等骨干成员的培训工作。

2)重视领军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

哈工大软件学院2010年6月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制定了个性化拔尖创新型工程领军人才培养方案,并为领军人才创建培养环境和条件。为培养合格的工程领军人才,学院在学生接受专业课程教育的同时,通过理论讲座、专题研讨、素质拓展、基层调研等多种形式结合的方式,全面推进各年级学生骨干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注重领军人才的选拔。同时,学院每学期都会邀请校内教育专家、具备丰富思想教育的一线教师、学者为学院学生进行骨干培训。

1.2 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为创新创业带来了新的驱动。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哈工大软件学院肩负着为软件产业输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重任。实践证明,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要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活动竞赛、学生创业社团、服务支持机构等为主要支撑。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1)重视基于项目的学习。鼓励全员参与大一年度项目实践,由学生自主选题、自由申报、结合题目方向自由选择导师。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间的交流,锻炼领导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鼓励学生做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在学生还没有系统学习软件工程时,就让他们尝试去独立完成一个项目。在完成的过程中,力争成功,也允许失败。

(2)重视基于小公司运营的学生俱乐部。建院之初,学生自发建立了第一个学生技术俱乐部——“蓝线俱乐部”,目前学院已经有7个俱乐部。学生参考小公司的运营模式,建立了俱乐部的总章程、考评体系、财务、项目、固定资产等多项规章制度;在俱乐部中贯穿本硕的培训师资、项目、运营等共享机制;从俱乐部发展愿景、组织架构、人才选用、质量保证等多个方面建立运营机制。学院以科协横向粘合各俱乐部,积极联系企业,为俱乐部在技术、资金、管理上争取支持,鼓励跨俱乐部组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竞赛,以赛促学。俱乐部还为社会和学校志愿开发了多个项目。

(3)重视基于MOOC技能的培养。最流行的“互联网+教育”模式即为MOOC。软件学院学生成立了首个哈工大MOOCers社团,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对于教育平台整合的优势,积极获取全国甚至全球最高质量的多元化学科课程与知识,不仅能在这个过程中了解软件工程领域知识,而且还能跨学科、跨行业地进行知识体系构建,帮助更多同学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进行合理的学习生涯规划。

1.3 “个性化”职业规划指导

良好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基础和重要手段。哈工大软件学院将学生工作探索融人人生理想教育的全程化、全员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体系中。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平台,开展学生技术俱乐部工作、企业家论坛工作、学生学业指导工作、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工作等。让学生在工业化的氛围中完成“工业化”素质的培养,在多元化的思维模式下完成“个性化”素质的培养,遵循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完成“精英式”素质的培养。具体需要做到:

1)重视90后个性化职业指导需求。

在全员和全程化职业规划指导的基础上,顺应90后学生需要,开展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每周设立个体辅导咨询时间,进行生涯规划、求职困惑、面试指导等方面的个体咨询,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惑。

2)重视职业规划指导课程建设。

注重以专业教师及学工队伍为团队的多源师资力量,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发挥专业教师和一线就业工作者的优势互补作用,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同时,重视师资队伍的培训,目前就业指导教师均已获得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

3)重视毕业生成长追踪工作。

以学生为本,分层次、分类别培养,根据每位学生特点,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把握学生动态信息,结合逐步工业化育人理念,跟踪记录每位同学的成长经历,并追踪到他们毕业以后的一年、三年、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成长轨迹,为学院的人才培养提供一手参考资料。

1.4 整合多方资源

“互联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学生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紧密配合各个部门,合力设计各培养环节,让学生在合理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积极地接收并运用这些资源,助力于学生成长成才。

1)重视实习企业资源。

除了提供学生实习机会外,实习企业与软件学院建立多维合作,向俱乐部提供课题资源,营造创新氛围,投入技术指导力量;邀请行业专家、互联网创业典范做客学生品牌活动企业家论坛;联合实习企业举办竞赛类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课本之外的实践。

2)重视校友资源。

邀请杰出校友回学院为学生作报告,向在校的学弟学妹分享他们读书期间学习的方法与心得、项目经历、社团实践经历,去IT企业的实习、实训感悟以及毕业后成为职场人的成长经历。毕业生校友组织跨年级交流QQ群和就业内推微信群,为在校生提供交流渠道与工作、实习机会,在线解答技术问题,分享“互联网+”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现已搭建起近千人的互动交流协作平台。

3)重视班主任资源。

班主任主要是由专业课老师担当,任职时间为大一、大二两个学年。发掘专业课老师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工业化背景优势,引导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规划等方面树立良好的意识。班主任通过日常的管理,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意识。

2 结语

哈工大软件学院的学生工作积极应对“互联网+”背景下的软件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探索,创新学生工作模式、工作方法,才能实现学院办一流学科、出一流成果、建一流基地、育一流人才的宏伟目标,进而为学校早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钟发亮.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探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12): 107-110.

[2]孔金生,李占波,林楠,等,应用型创新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研究,2012(10): 49-50.

软件人才培养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项目学习 校企合作 卓越软件技师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3.015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ety needed a lot of outstanding talent outstanding software technicians. Thu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develop joint training mechanism,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sitive role of schools and businesses, not only enrich students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software, and software to further enhanc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o promote students to become outstanding software technician talents. Meanwhile, under the guidance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and enhance the feasibility of outstanding software technicians talent training plan, schools and businesses to achieve a good exchange and communication, training a large number of software technicians contributed to the community talent.

Key words project learn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xcellent software technology personnel; training

在当下这个信息时代,各种计算机专业人才是目前社会急需的人才。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校越来越重视计算机专业的培养,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计算机作为自己的主修专业。然而,在高校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无法切实增强学生的竞争实力,导致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不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无法满足企业对卓越软件技师人才的实际需求。计算机专业与其他专业存在较大区别,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高的专业,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也较高,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软件技师人才。另外,教育部制定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积极号召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双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创新新型的人才培养制度,围绕“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这一教学目标,积极开展项目学习,推动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

1校企合作模式下卓越软件技师培养计划中存在的问题

1.1 参与培养计划的企业态度不积极

在新形势下,高校和企业已经意识到自身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逐渐树立加强合作、协同发展的意识。尤其是对于软件技师人才这种极具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培养计划,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是必不可少的推动力量。学校主要负责传授给学生全面的理论知识,丰富学生的理论基础。而企业能够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平台,不断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高校积极呼吁企业加强合作,但是大部分企业一种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对校企合作的热情并不高,即使合作也只是表面上简单的合作,尚未上升到战略地位。

1.2 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高校虽然拥有许多高学历的教师,但是这些教师绝大部分仅仅只有较强的学术能力,严重缺乏必要的专业实践经验,导致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是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毫无实践操作技巧,无法真正培养出卓越软件技师人才。同时,高校仍然以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论文数量作为衡量教师的唯一标准,长期受这种压力的影响,导致教师队伍建设越来越重视学术发展,更加忽视了自身实践水平的提高。由此可见,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是阻碍当下校企合作卓越软件技师人才培养的一大阻力。

1.3 学生尚未转换自身的角色

高校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逐渐丧失了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一时面对如此宽松的学习环境难以适应。为了很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生需要较长时间来调整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优化现有的知识结构,选择事半功倍的学习策略。然而,在实际高校生活学习中,学生往往会产生厌烦心理,对高校生活失去信心,一心埋入学习中。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认为只有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体系才是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有效途径,因此,对卓越软件技师人才培养计划强调的实践学习毫无兴趣,将之视为无用之举,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项目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校企结合的大背景下融入项目教学法能够进一步规避常规校企合作中的问题,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首先,在课堂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围绕项目展开,确定教学过程中需要和讲授的理论;其次,为了显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内营造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先带领学生亲自操作项目,接着讲解与项目相关的理论,引导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践,不仅有效巩固了学生的知识,而且显著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然后,实行分组教学、小组评审与课堂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安排学生进行模拟实训;最后,建立相应的项目开发平台,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有效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打破了以往教师与学生的学习地位,教师再也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改善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作用,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基于项目学习的校企合作卓越软件技师人才培养的策略

3.1 校企深度合作

在项目学习模式下,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围绕项目,项目实施已经成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实训环境对实际教学效果也造成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应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训环境,提高学生的集中力。然而,无论是硬件条件还是软件条件都离不开学校与企业的通力合作。由此可见,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企业的参与热情,进行深度合作是提高项目学习的基础,是将学生培养成卓越软件技师人才必不可少的前提。因此,高校应该积极拓展合作的渠道,加强与知名软件企业的良好合作,实施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提高项目学习的培养效率与质量,实现学生软件技能的不断提升。

3.2 建设校企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软件教师与企业专家在项目学习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软件技能,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的软件技师,必须充分结合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建立理论兼具实践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在项目学习的培养方案制定上企业专家应该全程参与,提出独特的见解与意见,有效确保了教学与行业的紧密结合。同时,教师应该抛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出高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服务。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到软件企业进行全职实践,不断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另外,专家可以将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将学生培养成企业需要的复合型软件技师人才。

3.3 开发实践案例库

在卓越计划培养阶段,为了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项目学习的最终目标,必须实行校内实践环节和校外企业实践环节。在项目学习的要求下,将学生以小组方式划分开,进行真实的模拟实训。教师应该积极指导,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实训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对于软件技师这种十分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教学,开发实践案例库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学校必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结合多方面的力量积极开展真实项目案例,不断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为实践教学提供多种多样的案例。首先,设置基础案例库。在该案例库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机技能,如Java Web应用编写能力。引导学生熟读用户说明书,掌握基本的系统设计方法,学会开发各种模块,不断夯实学生的基础案例库。其次,提高案例库。在该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掌握Servlet技术和Java Bean技术。通过相关的案例代码,不断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软件理论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软件实际操作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软件技能。最后,企业级应用案例库。该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训练学生逐渐熟悉并且掌握企业级应用开发的各种流行框架技术,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成为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显著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对口可能性。

3.4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项目学习模式下,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校企合作是直接有效的途径。虽然校内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软件综合实力,但是其教学效果往往没有校企联合培训来得明显。因此,积极采取2+1的教学模式,前两年在学校中帮助学生打好软件知识基础,培养学生基本的软件工程技能,最后一年组织学生在相关企业进行实战。一方面,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实施新型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在学校教学中时刻结合企业对软件技师人才的实际需求,与时俱进地融入合理的教学内容,将企业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归纳到教学内容中,不断完善学校的理论教学体系,在卓越软件技师人才培养计划的号召下,学校的教学重心逐渐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意识到加强学生工程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增设了实验课程,不仅丰富了软件技师人才培养的形式,而且打破了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中,学校对软件技师人才的培养主要划分为三大方面:基本技能掌握、综合能力运用以及工程实践创新,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地提高了学生的软件综合实力,促使学生真正成为企业所需的复合型软件技师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实习阶段。学生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在进入企业正式工作之前必须接受一定时期的培训,在掌握企业所要求的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开始实习。实习期间,学生应该深入项目的每个环节,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特长,熟练掌握企业工作所需的各项技能。另外,在企业实习期间学生还需要完成相应的毕业论文,结合校内外导师的指导,顺利完成最后的学业任务。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培养卓越软件技师人才的众多教学方法中基于项目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仍然需要加强校企合作,不断丰富学生软件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真正的复合型软件技师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质量要求与工程教育认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