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惠农业务工作计划(精选5篇)

  • 银行惠农业务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农业银行)服务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以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依托,以合作推进金穗“惠农通”工程为主导模式,在此基础上,同步推进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化试点,把纳入信息化改造的农家店作为金穗“惠农…

银行惠农业务工作计划(精选5篇)

银行惠农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三农”服务;信息化建设;电子商务;农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11-0040-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11.09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农业银行)服务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以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依托,以合作推进金穗“惠农通”工程为主导模式,在此基础上,同步推进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化试点,把纳入信息化改造的农家店作为金穗“惠农通”工程的首选。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省分行(以下简称海南农行)在贯彻主导模式基础的同时,结合省情和行情,积极探索与海南省内运作较成熟的海南惠农网相结合,并重点与惠农网和海南省政府共同推出并大力发展的“农村瓜菜直供城市社区”项目合作推进模式。

一、农业银行服务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的客观需要

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断深化,特别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电子商务,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转变有着重要作用,成为现代服务业一个核心产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明确了我国现阶段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行动计划等,高层从战略高度对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赋予重要意义,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1]。农业银行服务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与自身履行社会责任和服务“三农”使命,坚持“三农”业务和城乡业务双轮驱动,发挥农业银行城乡联动优势、推动两个市场协调发展的战略相吻合,是农业银行以自身战略服务国家大战略的重要体现。

(二)深化全产业链金融服务的客观需要

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可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减少库存、缩短生产周期、增加商业机会、减轻对实物基础设施依赖的24小时无间隔商业运作等优势,以“直接经济”、“零距离经济”的形式,推进和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在农产品市场不断由区域化向全国化甚至国际化发展中,农业竞争更表现为产业链条和运作体系的整体竞争。依托整条产业链即“全产业链条”深化金融服务,是农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促进经营转型的需要

服务农业和农村产业化建设,是把农业银行网络优势、新兴电子渠道优势、支付结算优势与国家信息化建设相结合推进发展的重大创新,是对农村客户提供政策传导、金融服务、信息管理、物流配送等综合服务的积极探索,对于克服农业银行集约化经营、集中式管理与“三农”市场分散的矛盾,极大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服务“三农”的深化和转型,实现社会责任担当和商业运作有机结合,提升农行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都具有重要意义[2]。

(四)差异化经营的需要

农业银行服务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就是实施“渠道为王”战略的具体体现,进而将自身的产品、网络、科技和品牌等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和差异化竞争优势,提升县域行营销服务能力、扩大金融服务覆盖范围,有利于挖掘农村市场潜力、培育和扩大县域高端客户群体,有利于增强在县域的营销话语权、巩固和提升市场优势。特别是随着金穗“惠农通”工程在全国推广,实施“双轮驱动”战略,推进城乡业务联动发展,也将具有更好的技术条件、更坚实的市场基础和更高效的运作机制。

二、农业银行服务海南惠农网的可行性分析

海南惠农网是海南惠农网科技公司贯彻落实海南实施“信息智能岛”和建设“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两大战略,以互联网为平台,以推广农村电子商务“村村通”和“农村瓜菜直供城市项目”为主要抓手,通过在线推介“网上撮合、网上交易”等网上促销方式,为农业产业链(生产、服务、销售、融资)各个环节提供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服务,形成从产品信息—生产—物流—销售—质量追溯等一体化完整的信息服务流程,以降低产业链利益相关方交易成本,提高效率,为促进海南省107万农户与大市场对接,加快现代物流建设,培育农业产业链而打造的农业数据总线和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海南农行横贯城乡的网点、先进的网络平台、庞大的客户资源,以及品种繁多的业务产品等其他金融机构所不能完全具备的“四大优势”,能较好地支持海南惠农网拓展城乡业务所需要的城乡业务支持、支付平台支持和客户资源支持等“三大支持”,成为海南惠农网唯一选择合作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业银行正大力推广的“惠农通”工程和“千百工程”与海南惠农网推广的“村村通”和“农村瓜菜直供城市社区”项目可以互为载体,相互结合推进,构建了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为双方深化互补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海南惠农网建设符合海南发展战略定位

1.符合海南“信息智能岛”战略定位

海南是国内重视建设信息化最早的省份之一,1997年海南省就提出建设“信息智能岛”的发展目标,制订了《海南“信息智能岛”建设纲要》,明确到2020年前建立起以信息产业为重点的海南经济支柱产业,建成覆盖全岛较为完备和成熟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使海南初步实现传统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变。电视、电话等“两电”基本实现了进村到户,农村网络宽带的覆盖率从无到有并得到提高;粮食监测预警、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农村市场与农业科技110等涉农信息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对农村电子商务需求不断扩大,催生了以海南惠农网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企业。

2.符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定位

“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六大定位之一,特别是海南建设全国最重要冬季瓜菜基地项目,已列入全国“十二五”规划,使海南瓜菜基地达到高标准化生产、质量检测追溯、信息服务全覆盖的水平,促进产量增加、流量扩大、质量提高。计划到2015年,海南年瓜果菜产量达到500万吨。这将为海南惠农网建设,尤其是推广“农村瓜菜直供城市社区”项目,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二)海南惠农网构建了可行的运作体系

1.形成较为可行的运作架构

海南惠农网以“信息惠农”为服务中心,构建了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收购、施肥指导、视频监控、惠农卡农户小额贷款、农村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增值服务等7大服务平台,形成4大服务体系(见图1),构建了“农业信息——诚信运作——现代物流——金融支持”等一体化的、较为完备、可行的运作架构。

(1)构建农业信息惠农体系。一是设立“惠农专家”频道指导生产。聘请农业专家,通过提供网上“一对一”视频对话交流方式,实现在线为全岛农民提供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第一时间解决施肥、杀虫等各类种植养殖难题。二是畅通信息供需渠道。与国内同类网站主要派遣专人到各地采集农业信息,经过整理加工后才不同,海南惠农网网站以农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等农产品生产者,和“惠农批发”、“惠农货仓”、“惠农超市”、“惠农社区”等批发商,以及消费者自行录入发送供需信息、标准给惠农网网站,经网站确认后再上网为主形式,使供需双方可以直接对接,畅通需求者订单,生产者寻找订单的渠道,并通过惠农网特有的“撮合交易”和“网上交易”功能,保证需求订单直接下到供应者手里,提高了信息来源真实性、时效性和适用性。

(2)构建诚信运作体系。一是严格准入。对注册成为海南惠农网商铺会员的企业、个体都需要通过身份验证等诚信度指标进行严格审核,以保障交易的安全性,从源头上把关。二是严格管理。对每个运营商遵守“诚信守信、公平互利”原则,确保商品、货款等信息必须真实有效、数据精确、质量保证等实际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并定期“信誉度排名”,对信誉度排名落后的运营商实行退网处理。三是严格质量追溯。在农作物种植区、养殖禽畜区装有视频监控系统,对农产品从播种到收获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并把视频监控上传到海南惠农网上。同时,每个商品赋予唯一的惠农代码,让所有用户都能实时、有效、全面了解生产的全流程,追溯产品质量。

(3)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一是构建全岛物流基地。目前,先在全岛建设2个仓储货场,即“惠农货仓”,为各县市的惠农超市提供农资、农机、家电、建材、日用品、农产品、药品等提供仓储基地服务。同时,将全岛已建55家冷库及计划再建的199家冷库,纳入惠农冷库系统,以满足农产品的仓储、保鲜、延长农产品的货架期,提高仓储服务质量等要求。二是构建全岛运输体系。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优势,并配备GPS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与粤海铁路公司合作,使长途物资能在半天内到达。此外,构建各个地区的物流专业合作社,使农产品或农用物资基本能实现2小时内送达。从而,形成覆盖全岛的农产品生产地管理、运输车辆管理、仓储管理的“车—人—物”信息化物流管理系统。

(4)构建金融服务体系。一是合作开发惠农网信用支付系统。2008年,海南农行与海南惠农网合作,开发出海南惠农网信用支付平台系统,从2011年起该系统已进入运用阶段,为惠农网网上交易支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二是合作推进金融服务。以惠农网为纽带形成的信息流、物流等产供销一体化运作流程,为农业银行通过“银行+合作社+农户”、“银行+特色产业+农户”、“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向收购、养殖、农资、运输、销售整条产业链提供农户小额贷款在内的各种金融服务。

2.形成较为多样的推进模式

为在全岛推进电子商务业务,建设惠农终端服务系统并打造万名网络商人,海南惠农网积极与海南省各相关部门合作,共同实施了“电子商务村村通工程”、“万名青年创业孵化工程”、“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计划”、“惠农服务站覆盖全省工程”等多个推进模式,特别是在实施“电子商务村村通工程”、“惠农服务站覆盖全省工程”的模式中,海南惠农网在建设完善总站的基础上,计划在全岛24000个自然村都建立一个“自然村惠农服务站”,实现“惠农服务站”对全岛的广覆盖,并以每个惠农服务站为中心,突出解决农民对农村电子商务等网络新知识、新技术存在“不知用途、不知用法、不知谁用”的问题,促进电子商务的入乡到户和广泛应用。

3.形成较为可行的运作项目

为解决农民和城市消费者在农产品需求上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既保证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价格,又保证城市消费者买到价格便宜、安全的农产品,海南惠农网科技公司以海南惠农网为平台,设计了“农村瓜菜直供城市社区”项目,并将其作为与海南省农业厅、共青团海南省委共同启动的“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计划”系列活动之一,从2010年起,在全岛进行推广,并已取得一定的实效,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农村瓜菜直供城市社区”项目就是农民以惠农网为平台,将自己生产的瓜菜直接卖到城市社区居民家里,基本运作模式就是:农民“菜园子”+惠农网+居民“菜篮子”=瓜菜直供社区,其具有服务到家、价格优惠、质量保证、实现多赢、防避风险等五大特点,“农村瓜菜直供城市社区”项目推广前景看好。自2010年至2012年6月份,海南惠农网已分别通过在屯昌、定安、海口、澄迈、儋州等5个市县,与当地政府、农业银行以及农业专业合作等共同启动“农村瓜菜直供城市社区”项目形式,不断扩大项目推广范围,使菜篮子基地从600多亩扩展到上万亩,带动农户从600多户发展到26个自然村的1631户,并发展起3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此同时,海南惠农网通过吸引海口市社区业主加盟的方式,到2012年上半年,已发展包括机关、学校、企业等在内的17个社区,社区业主达到2万多户,已具备了初步的运作规模。同时,按照规划,“农村瓜菜直供城市社区”项目将推广覆盖到海南全省18个市县,2.4万个自然村,并计划培养10000名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实现对全岛107万农户提供包括购买生产资料、销售农产品、惠农缴费、现代农村物流、获取农业生产知识和培训辅导等全方位的综合信息服务目标。此外,该项目还将不断丰富菜篮子品种,即在向城市社区直供瓜菜的基础上,还将直供品种扩展到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所有农产品项目,甚至包括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服务。

三、服务海南惠农网的潜在效果分析

(一)推进“渠道为王”战略,提升服务“三农”水平

以海南惠农网为平台,海南农行与海南惠农网共同开发了“惠农信用支付”系统,要求参与惠农网业务的农户必须开立农行惠农卡,以及瓜菜生产基地或农业合作社必须安装农行转账电话等,而“惠农卡+转账电话”实际就是“惠农通”工程的基本推广模式即“惠农卡+电子渠道”模式,无形中构建了“惠农通”与“惠农网”结合推进的新模式。在此基础上,“惠农通”还可以与惠农网推广的“电子商务村村通”以及“惠农服务站”等其他两大工程相结合推进,共同构建起“1+3”即“惠农通+惠农网3大工程”相结合推广模式。可见,惠农网三大工程推广的过程,就是助力农业银行推广“惠农通”工程的过程。同时,随着惠农网三大工程实现对全岛各地的全覆盖,合作层面的不断深化,海南农行在全岛基本可以实现“户户有农行卡、村村有POS机、镇镇有ATM、全区域无障刷卡”的布局,提升“渠道为王”战略成效。

(二)服务产业链金融,促进城乡“双轮驱动”

海南农行服务“农村瓜菜直供城市社区”项目,就是在县域通过发放农户小额贷款支持农户持续生产和扩大生产,确保农产品供应城市;在城市,通过向社区居民推广银行卡、K宝、网银等网上支付工具,确保每笔购货款及时支付到农民账户的循环过程,从中发挥促进“农产品进城、城市货款回笼农村”的城乡“双轮驱动”作用(见图2)。“农村瓜菜直供城市社区”项目蕴含着很长的产业链条,而海南惠农网是电子商务企业,其推广的“电子商务村村通工程”及“农村瓜菜直供城市社区”项目等,是以互联网电子商务为平台,用现代信息知识将农民改造转型为经营网商和网店的“电商”,构建起“电子商务企业+农业+农户(电商)”的运作模式。

从全国目前情况看,无论是服务“电商”还是发展产业链金融都是新课题,而发展融合了其两者复杂性的“信息化产业链金融”,更是一个最前沿的课题。本文以海南惠农网为视角,以“农村瓜菜直供城市社区”项目为切入点,对“信息化产业链金融”路径进行模索,初步设计了可操作性的“路线图”。

1.明确发展目标找准优势产业

(1)制定海南省《信息化产业链金融生态图谱》,详细标注各县的人口、资源、交通、地形、产业化、信息化程度、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物流企业等情况,形成“信息化产业链金融”的“明白账”和“作战地图”,并据此对海南省涉及“农村瓜菜直供城市社区”项目的产业进行分类排队,确定支持目标。

(2)因地制宜精选优势产业。围绕海南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信息化产业链金融生态图谱》,并结合“农村瓜菜直供城市社区”项目的业务需要,将各县农业生产特色作为支持重点,探索“一县一特色、一行一策略”的发展模式,通过差异化经营,将县域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总结试点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全省各县市的特色产业和各行优选、服务产业发展策略。

2.完善产业链服务,扶持龙头产业发展

(1)围绕服务难题强化机制保障力度。一方面,加快“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推进,在制度安排、组织保障、政策措施等层面提升专业化服务和管理能力,加大金融投放、产品创新的力度,创造符合县域特色的金融产品,从资源配置、政策倾斜、考核评估等强化“三农”服务保障;另一方面,推行差异化服务,修订“三农”信贷业务的基本流程、信用评级、客户授信及担保管理等制度,完善差异化发展的制度体系,提高政策制度的差异性和针对性,因地制宜地对每个经营行进行差异化定位、差别授权和分类指导。

(2)根据产业链特点完善金融服务。主要是根据产业链上不同要素量身定做金融服务方案,并在利率、手续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等措施,创新“三农”特色金融产品,引导和支持产业链做大做强。如围绕澄迈县的瓜菜产业,通过推行“惠农网+公司+基地+农户+社区居民”五位一体模式,对蔬菜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基地、农户生产经营和农产品物流中心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形成瓜菜产业金融服务链条。

(3)扶持产业链发展解决农户贷款难题。一是解决没有担保的问题。引导龙头企业与当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可以带动农户改变生产规模小、随意性强、销售不畅等问题,提高盈利能力,降低农户生产经营风险。解决农户没有有效抵押担保,农业银行也敢于向农户授信。如在支持蛋鸡养殖上,可以通过重点扶持蛋鸡养殖龙头企业,引导其建立“惠农网+公司+农户+社区居民”的模式,向农户下订单,保证蛋鸡养殖户的销售和收益,提高农户生产经营的抗风险能力。二是解决龙头企业为农户贷款提供担保,解决农户抵押难、担保难等问题。如以发展热带水果产业化为例,尽管国家推出了林权质押贷款操作办法,但由于林地价值评估没有一套完整体系,林地抵押后管理难,林地价值变现难等问题,银行对发放林权质押贷款仍持谨慎态度。如扶持林业龙头企业,既可以解决林地价值变现的问题,又可以调动农民管理林地的积极性,银行就可以授信。

(4)推进多元化发展促进城乡“双轮驱动”。以海南惠农网为平台,服务“农村瓜菜直供城市社区”项目,海南农行可以将种植养殖基地、生产合作社、农户等作为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单位,对其统一提供农村小额贷款和农业生产贷款等融资管理,并提供包括结算、理财、代收账款等金融产品更加丰富、手续更加简便的金融服务,以有效拓展对农村小规模客户的多元化金融服务,增进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使农业由传统的、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向规模化的、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型;从简单的、粗放的方式向科技的、产业链和多样化的方式转变,既可带动农民增加收入,又可以牢牢把握城乡一体化发展衍生的商业机遇,积极在“城市企业下乡”和“农村企业进城”双方向上做文章,积极营销横跨城乡的客户和项目,增加城乡联动新元素,持续提升农业银行在城乡两个市场的竞争力,在细分市场上真正建立起农行的全方位战略优势。

(三)推进集约化经营,提高“三农”风险防控能力

当前“农村瓜菜直供城市社区”项目在各个市县大力打造瓜菜基地,按标准化生产要求,将加盟农户的土地整村整乡,甚至是跨市县连结成片生产开发。从澄迈县4个瓜菜基地面积看,大的达到2万多亩,小的也有4000多亩,其对农业银行推进集约化经营,提高风险防控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集中连片开发既有助于解决农户生产社会化程度低、与市场脱节等问题,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农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农业银行将营销重点定位于紧密依附产业、具有一定规模、收入相对稳定的农户群体,较好地解决农业银行在开展“三农”服务中存在的农村金融服务网不足,力量薄弱和缺少载体等现实矛盾,成为推进集约化服务“三农”,深化金融服务的有效途径。同时,有利于农业银行围绕核心企业,将各市县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广大农户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并通过整条产业链从上至下地立体获取各类信息,管理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农户的资金流和物流,将农户零星、分散、风险较高的金融需求,转化为集中、批量、风险低的金融需求,将监控单一企业或农户的风险,变为把握产业链整体的可控风险,达到控制农户分散经营带来的风险,提升农户小额贷款风险防控能力,增强农户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的目标。此外,有利于农业银行针对产业链上不同参与主体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推出金融服务链与之对接,通过金融服务链的全流程扶持,对产业链上各个环节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避免因某个环节配套扶持不到位,而遭遇发展瓶颈,导致“断链子”风险,从而使农业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参与主体形成有机整体,抱团发展,以增强农业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推动产业链做大做强,带动整个产业的成功。

四、农业银行服务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强意识,统一思想抓推进

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使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结合发展或对现有产业化进行信息化改造发展成高度信息化的产业链条,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更是今后农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农行银行服务信息化产业链金融,推进经营转型,提升竞争力的要求。因而,要提高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服务的力度,才能在新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明方向,突出重点抓部署

发展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产业链金融服务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科学规划、统一部署,有效推进。一是建立全系统畅通的信息收集和支撑发展机制。要形成战略、科技及前台部门密切关注市场形势变化,系统收集并分析市场信息机制,完善全国产业链、龙头企业及客户名单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信息化产业链项目库”建设。中后台部门要及时跟进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完善配套政策,优化专项资源配置,确保机制支撑有力。二是推动各省分行加强产业链金融服务。充分发挥总行考核指挥作用,通过在各省分行经济资本考核、综合绩效考核中设置服务信息化产业链金融考核指标等方式,制定服务信息化产业链金融考核激励、评价机制。

(三)促创新,强化服务针对性 (下转第66页)

(上接第44页)

服务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信息化产业链金融服务,需要以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理念为指引,推动创新,实现决策领先、品牌领先、业绩领先、体制领先,推动业务发展的新跨越。一是促业务流程创新。以抢抓县域高端客户、加快培育县域三级核心客户群,做大做强县域各项业务为目标,积极对一些业务流程和具体操作进行适应性改进、创新,梳理和优化县域业务流程,对符合条件的重点客户、重点项目,尝试推行“平行作业”方式,推广“限时办结”、“优先办结”制度,为信息化产业链金融提供优质、差异化服务,促进信息化产业链金融业务长期、均衡、健康发展。二是促产品加快创新。以贴近市场、贴近产业链客户需求产品为指导思想。在机制上,建立“信息化产业链金融”研发体制和业务流程,提高产品服务的灵活性和响应效率。在创新方向上,特别要针对典型需求,关注同业产品创新动态,吸收借鉴同业可用产品,大力推广产品组合方案,推广发展成熟的试点产品和分行特色产品。鼓励和引导各分行创新区域性金融产品,充实县域产品体系,确保产品创新在同业的领先地位。在产品应用上,要加强对新产品的监测、追踪和管理,密切跟进投放和运行情况,建立产品后评价机制,实施生命周期管理,提高产品的实用性。三是促营销管理机制创新。以抓县域高端客户为切入点、抓优势产业带动、抓产业周边农户为目标,加强城乡联动、公私联动、上下联动和内外联动,组建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的营销团队,强化综合营销、综合服务,针对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需求,提供量身定做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特别是要针对产业链的特点,结合产业链金融需求完善产业链金融服务,力争实现“服务一个产业,成功一个产业”的目标,推动与客户的全面长久合作。

(四)控风险,推动可持续发展

服务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信息化产业链金融,既要看到机遇,又要谨慎审视其中的风险。一是提升风险管理意识。始终把抓紧提升风险意识作为底线,突出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风险防控工作,密切关注民间借贷、非法集资风险的暴露趋势以及向银行传导的途径,增强信贷管理能力,加强关键环节风险防控,确保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二是提升经济资本管理能力。从完善经济资本管理,走内涵式、集约化发展道路出发,抓好服务管理、成本控制和可持续发展等三个重点环节。三是提升风险防控水平。通过不断完善“三农”信贷产品停复牌制度,对内部管理混乱、信用环境较差、不良贷款较多的行予以停牌,进行专项治理,将责任落实到单位、部门和个人。对治理进度慢、不良贷款增加较多的行,严格问责、现场督导、限期处置,从严格准入标准、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完善系统监控功能等方面入手,加强农户贷款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2007

银行惠农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交易银行;线上线下;渠道;考核;电子商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070

[中图分类号]F832.33;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2

1 交易银行渠道业务发展的背景

交易银行渠道平台主要作用在于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创新渠道产品、优化渠道功能、提高风险控制等方面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吸引、留住客户,增加资金沉淀,促进客户资金在农行体系内的循h。在发展公司类交易客户时,通过发挥网点、农行掌上银行、POS、智付通、ATM、商e付(B2C)、e商e农管家等线上线下渠道作用,解决企业在交易过程中的金融问题,提高客户的忠诚度,降低成本,并从每一个账户持有人处获得更多的收入和利润。

2 交易银行渠道业务发展瓶颈的分析

当前交易银行渠道业务发展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渠道产品顶层设计缺乏统一规划,部分渠道产品功能同质化;渠道管理部门分散,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自助设备投放欠科学;三农渠道市场渠道覆盖模式需要创新;移动渠道发展力度不够。

2.1 渠道产品顶层设计缺乏统一规划,部分渠道产品功能同质化

对于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提供的交易银行产品,在某些方面缺乏统一的顶层规划,使产品设计和创新带有部门痕迹。渠道集成发展机制尚未建立,各渠道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突出,渠道间信息共享、业务转接、协同服务、交叉营销等难度较大。一是渠道定位不清晰。渠道产品为各部门分割把持,非但未能实现功能。

2.2 渠道管理部门分散,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

各渠道分别属于零售、运营、电银、卡中心与农户等部门管理,各渠道间利益协调机制不畅,客户、产品、渠道部门利益协调困难,还无法适应渠道定制化和产品、渠道融合发展的趋势。一是由于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利益分成、成本分摊不到位,渠道部门与客户、产品部门利益不一致,在产品定价和收入考核上矛盾较多。二是线上线下渠道多头管理,信息集成、资源整合、规则一致与顺畅转接的一体化运营服务缺乏统筹。三是渠道部门对客户需求和体验考虑较少,导致渠道差异化服务和客户需求响应较差。四是线上运营体系建设滞后,相应的业务流程、制度办法、交互方式和规则引擎急需梳理。五是电子渠道风险防控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电子银行反欺诈系统、风险案件快速认定和小额资金损失协商赔偿机制尚未建立。

2.3 自助设备投放欠科学

一是自助设备布局欠科学。离行式自助银行选址由支行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论证,繁华地段布设率和网点自助设备配备数量较同业偏低。二是自助设备结构不合理。以自动存取款、查询、缴费机为主,高速存款机、票据设备、业务预处理机等智能机和多功能机的配备数量不足,相应的引导服务及远程协同人员亟待配齐。

2.4 三农渠道市场渠道覆盖模式需要创新

中国农业银行“金穗惠农通”工程等三农电子渠道建设的先发优势,正在逐步被其他银行新设网点、新布机具和新兴的三农移动服务所蚕食,对农村市场渠道覆盖模式需要创新。一是渠道投入产出效率不高。惠农卡放和电子机具布放盲目追求数量和位次排名,无效卡、睡眠机具不断增多。缺乏高品质的“精品服务点”和“星级服务区”,低质低效服务店也没有及时退出,资源浪费严重。二是渠道服务功能有待提升。惠农通仅具备小额取现功能,现金缴存、跨行应用、商业应用等功能尚未开通。三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三农移动金融服务未提上议事日程,掌上消费、投资、理财等三农专属移动产品尚待开发。

2.5 移动渠道发展力度不够

移动渠道创新发展步伐,明显慢于同业,特别是掌上银行市场份额与领先的建行有较大差距。一是产品创新能力不强。掌上银行开发性、通用性不足,支持二维码扫码等形态的移动支付产品缺乏。二是增值服务体系不健全。掌上生活、社交、移动办公等增值服务仍是空白,移动商圈建设步伐缓慢,短信客服等咨询互动功能不强。三是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掌上银行系列产品市场知名度不高,掌上质押、掌上理财、网点定位等功能虽然已经开通,但客户无从获悉。四是微信银行发展滞后。微营销、微查询、微客服及微支付等微信银行建设刚刚起步,界面缺乏引导性标识和功能介绍,主动及营销功能欠缺。

3 发展渠道交易银行业务的主要模式和路径

3.1 创新渠道考核机制

把渠道交易银行业务作为一项战略性安排,纳入二级分行综合绩效考核和班子考核,以及省分行相关部门和个人的平衡计分卡考核,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把网点转型、金穗惠农通工程、掌银业务等作为渠道交易银行业务发展转型的重点;同时,还要从网点建设规划、设备选型采购、人员配备、营销费用等方面科学配置渠道交易银行建设所需的资源,确保工作有效推动实施,落到实处。

3.2 加快移动渠道建设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要以优化客户体验和交互方式为核心,实施移动主渠道战略,积极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4G时代的来临、智能终端的普及,迫使银行必须把移动渠道作为突破口,开展移动金融“掌赢行动”。

3.2.1 创新移动金融产品功能,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易银行业务

随着掌上银行系统改版优化和软Token免介质支付功能的投产上线,在个人支付业务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与进步,为交易银行个人业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与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体验相比,掌上银行产品功能有待创新。一是要将扫码支付功能加载至农行掌银APP,可以采取自主营销商户和与银联合作的形式,将线下商户变成线上商户,满易银行客户的需求,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二是丰富掌上银行金融功能。除了传统的理财结算业务外,要通过开发贷款申请和放贷查询功能,特别是小额贷款功能,提升客户办理贷款业务的便利性,提升相应融资方式的竞争能力;三是要加大移动金融缴费项目的拓展。重点推动掌银端电力、话费代缴,“两险一补”项目,以购买机票、旅游景点门票为突破口,拓展黄花机场机票购买、张家界景区植入农行掌上银行系统。三是上线对私业务的各种线上资产质押自助融资产品,将客户自己的存定期单、理财产品、按揭已还款额等作为质押品或用信额,由客户操作在电子渠道上自助办理抵押贷款,并且在一定额度内免人工审批,做到客户随时申请,平台自动审批,允许随借随还。四是研发对公移动互联网金融业务。移动金融在零售业务领域已经得到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而在银行对公服务领域,受到企业账户管理复杂性的约束,尚未发挥作用。要布局移动金融的交易银行系统,基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移动POS终端,研发对公掌上银行、移动端进行整合创新,为客户提供各类查询、交易、审核等便捷、安全的移动金融服务。

3.2.2 加大营销宣传力度,抢占移动金融市场份额

一是加大掌上银行新功能的宣传推广,实现掌上银行在全行客户的全面渗透。新版掌银上线以来,逐月都在更新功能,用户体验很好,要借此契机,大力推广12306掌银快e付购票、掌银端无卡取款、理财、贵金属交易、质押贷与网捷贷等。二是全年开展掌银专项营销活动。开展“周六掌上银行9.9元观影”、本地化生活缴费抽奖、掌银金融易抽奖活动、新功能缴费体验等。通过掌上银行等发起线下活动,发放产品体验、活动邀请、商户优惠券等,将线上客户流量转化为线下流量,实现客户营销服务线上线下全渠道整合,最终通过产品服务销售来实现流量变现。三是加大资源投入和宣传力度,各行向重点金融易倾斜营销资源,支持掌银全年缴费返话费营销活动、支持创新营销手段,加强互联网H5、社区电梯广告位、高铁、地铁掌银广告的投入。

3.3 保持自助业务的稳步发展

3.3.1 拓宽渠道,挖潜创收

一是试点高速大额存取款一体机。高速大额存取款一体机是一款具备大额存款、取款、兑零等功能,并支持存折交易的高速自助现金终端,可以支持不同面额人民币纸币混合高速存款、取款及现金循环功能,存款可连续不间断入钞。深圳分行于2016年5月在系统内率先推出了该产品,取得了良好效果,基层行及客户均反响极佳。

3.3.2 优化布局,提质增效

一是科学选址,确保新投放设备的有效性。一方面指导各行在交通枢纽、商业中心、高档社区、各大高校等黄金码头及城郊结合部,大力营销,抢先设立离行式自助银行或银亭;在星级酒店、高档社区及高校有人24小时值守区营销安装离行大堂式自助设备,以方便客户存取款、转账、缴费等;紧随服务三农的农行使命,做到社保卡发到哪里,自助设备服务配套到哪里。在网点服务空白的乡镇,设立以自助服务为主、人工咨询服务为辅的惠农综合服务站。另一方面指导存量高效设备的自助银行增加自助机具,无法增加的要想方设法在附近新增离行式自助银行或自助银亭;对台月均收入较高、点均设备偏低或设备市场占有率偏低的地区,要重点发展,扩大市场份额。在自助银行具体选址时考虑发展趋势,选择方便停车的地域,同时留足机位,方便以后逐步增加机具。

3.3.3 科学引导,提高分流

一是加强自助设备分流引导。要求各行落实人员责任,加大考核力度,逐旬下载分析辖内支行、网点来行业务自助设备分流率情况并进行通报,督促各支行、网点加强大堂分流引导,将2万元以内取款、10万元以内存款、5万元以内转账业务,话费、电费等缴费业务尽可能分流引导至自助设备办理。二是优化网点智能服务区。整合原来的咨询引导区、电子银行体验区为智能服务区,设置在大堂入口的显著位置,与自助服务区相连,便于大堂人员集中管理、引导分流、辅导授权。

3.4 发展新型智能支付终端

3.4.1 加快机具功能创新

打造金穗惠r通 4.0升级版,增加惠农信贷服务功能。通过创新农户贷款“批量准入、批量授信、自助放贷、资金封闭”模式,积极稳妥地将农民养老贷、烟农订单贷、农民光富贷、精准扶贫富农贷、财政直补贷与经销商供应链等特色农户贷款产品,嫁接到惠农通线上线下渠道上,叠加惠农信贷服务功能内涵,通过互联网金融实现农户贷款高效申请和快捷发放,为51个部级、省级贫困县1.5万个惠农通服务点承接金融扶贫工作奠定基础。

银行惠农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五大发展 农村 普惠金融

一、学习十五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2015年10月29日,十五中全会闭幕,并了会议公告。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式,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和战略任务,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领。公报提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l展的“五大发展”全新理念。

会议提出了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金融行业发展传递了重要信息,将给我国金融行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将“五个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金融发展、央行发展当中,着重发展金融服务、金融业国际化、绿色金融等,为十三五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不断夺取“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新胜利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学习领会创新发展理念

十三五的重点经济区、网络强国等一系列创新战略的实施,将对我国金融行业提出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为此,投资融资体质、金融服务体系也将进行深刻变革。只有改革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创新金融市场和服务,才能满足我国创新发展对金融行业的要求。

(二)学习领会绿色发展理念

未来五年我国将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这也明确了未来我国金融行业服务支持的重点,发展绿色金融将成为一个趋势。

二、运用“五大发展”理念,研究农村普惠金融发展

目前,铁岭市普惠金融工作持续升温,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银行全面推进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工作,推广惠农卡、农民工特色银行卡的发行和使用,在实现受理机具行政村全覆盖的基础上,开通支付终端机具联网通用功能,构建真正的惠农支付服务站,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小额现金取款、转账汇款、查询余额、挂失和修改密码等金融业务,同时实现电费、电话费、有线电视费等生活费用的缴纳,并能领取新农保、新农合、涉农补贴等资金。截至2016年末,铁岭地区各银行机构共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2793个,村级行政区覆盖率达100%;全市农村地区银行卡发卡量达到562.74万张,取款笔数达9.41万笔,金额共计888.80万元,转账汇款4.48万笔,金额8052.92万元,缴费22.78万笔,金额2002.20万元。新农保发放164.82万笔,金额2.08亿元,新农合发放1.75万笔,金额1.14亿元,财政涉农补贴发放37.47万笔,金额4.22亿元。

然而,普惠金融工作的开展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支付安全问题、农民接受问题、应用实效问题等等。

(一)运用创新发展理论指导普惠金融工作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面对普惠金融工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创新精神,改变传统的宣传模式,深入农村地区实地调研,开辟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使广大农民能够真正理解普惠金融,接受普惠金融,应用现代化的支付方式达到便利生活的目的,消除老百姓对于支付安全的疑虑,从而享受现代化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

(二)运用协调发展理论指导普惠金融工作

普惠金融工作的意义在于使城乡百姓无论是生活在现代化的都市还是在相对落后的农村都能够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正是协调发展的理论指导着我们工作的方向,尤其对于铁岭市这类农业大市来说,协调城乡发展,对于提高市民整体生活水平,促进全市经济工作发展和人口素质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三、服务农村普惠金融,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一)创新发展农村金融环境

要想实现农村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就需要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作为保障。从创新发展农村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以及农村信用环境等方面来加以落实,在此基础上保障农村金融市场持续稳定发展。一是积极推行利率优惠政策,应当对于优先发展的农村实体经济给予必要的政策优惠,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二是进一步简化农村贷款程序,可以依靠考核制度等来对信用较好的农村客户进行贷款手续简化以及优先政策。三是进一步提高农村贷款的额度。在对农村经济进行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应当积极满足龙头企业的资金需求,结合贷款对象的信用状况和经营状况,在控制金融风险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贷款的额度。

(二)协调发展金融服务,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一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从客户需求出发,统筹规划,适时开发并推出新产品、新服务。二是针对农业生产特点、农村基础条件和农民实际需求,开发多样化、系列性、适合农村生产生活和消费的金融产品,增强消费信贷对活跃农村消费的支持作用,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要。三是按照“普惠”原则,创新服务方式,降低经营成本,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公平性和可获得性。充分考虑银行业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特殊性和差异性,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手段。四是在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趋势,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利用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型支付工具,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现代金融服务。

(三)绿色发展普惠金融生态环境,完善风险保障机制

普惠金融的发展也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完善区域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信用激励和惩戒机制,努力推进社会信用建设,为发展普惠金融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构建发展普惠金融的风险补偿机制。灵活合理确定涉农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的协调沟通工作,积极争取各类保险机构开办涉农项目保险业务,不断拓宽风险补偿途径。

(四)开放发展,焕发普惠金融活力

一是建立与国际组织接轨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将该指标数据纳入全国和地方的金融统计之中,建立国家和地方的普惠金融数据库,并进行定期更新、监测与评价,择机年度普惠金融发展报告,以推动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二是积极促进农村非正式金融机构的发展,依靠竞争提升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新型微型非正式金融机构发展速度较快,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分散广泛的金融资源来积极拓展农村金融服务的领域和范围,扩大服务主体,使更多农民受益。

参考文献

银行惠农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2006年3月,汇丰银行给清华大学一个为期3年的农村金融研究项目赞助了1000万。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得知这事情以后,对来访的汇丰控股亚太区主席郑海泉半开玩笑地说:“你们能拿1000万来搞农村金融研究,为何不能拿点钱来开村镇银行呢?”

郑海泉很惊诧,反问道:“难道我们可以做村镇银行吗?这个要花多少钱?”

刘明康大笑:“不多,300万就能。”

郑海泉更觉得吃惊了:“300万?那我自己也可以开一个。汇丰如果要做,肯定投入不能低于1000万。”

一个玩笑结束了,一个商业计划即将开始。郑海泉回到汇丰后,找来资深老员工李惠乾――后来的汇丰村镇银行业务常务总监,商量到村里办银行的事。

没有想象中的便宜

香港人李惠乾在大陆已经有十多年资历。2007年年中,根据银监会确定的6个试点省份,汇丰决定将目光锁定在中部和西部。李惠乾开始带着汇丰的团队深入湖北和四川两个省8到10个村镇进行可行性研究。

对李惠乾来说,那是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忽然要密集地奔波于湖北和四川的县城之间。更为要命的是,他是个香港人,普通话虽说不差但也不能说好。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县城里几乎都用当地土话沟通,刚开始去各地考察的时候,语言障碍成一大问题。后来有人问李惠乾,会不会有被放逐到边疆的感觉,他爽朗地笑了。

10个地区,经济水平参差不齐。李惠乾觉得,第一个试点还是定在经济比较好的地区为好;周围最好有汇丰中国的网点,可以支持村镇银行开展业务:更重要的是,要有当地政府的支持。算好了天时、地利和人和之后,李惠乾把目光锁定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

曾都区曾是湖北省四个直管县级市之一,位列湖北省十强县,农村人口占80%,香菇、木耳及兰花等特色农副产品的出口是其经济支柱。李惠乾很有信心,认为在这里办,成功率相比更高。

很多人以为到农村办银行成本会很低,李惠乾说,低是低,但没有你们想象这么低。“每家都是一个独立的法人银行,除了要投放资本金――资本金一家是4000万到5000万,还有大量的人力资本、选址、装修、建立系统。总投资跟我们在城市建立一个分行差不多,只便宜20%到30%。”

经过5个多月的筹备,2007年12月13日,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正式开业,注册资本1000万,成为我国第一家外资村镇银行。此后,汇丰一鼓作气,先后在重庆大足、福建永安、北京密云、广东恩平建立了村镇银行网点,用李惠乾的话,就是“东南西北中都有了”。

有农村特色的银行问题

之所以东南西北中各建一家,李惠乾说,是因为长期在城市专注于高端理财业务的汇丰银行,来到农村多少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意思。“希望这几家做好之后,能总结出一些经验。希望能有一个比较好的经营模型出来。”

在大城市,人们熟悉汇丰银行;在小地方,人们习惯于农信社和农业银行,对汇丰知之不多。在村民们看来,汇丰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这个银行的人会骑着摩托车到家里来谈贷款的事宜。后来,当地一些老牌银行不得不学习这种上门服务。

李惠乾说,一些比较简单的贷款,从申请到发放大概只需要几天,如果比较复杂的,则需要10到20天。这些复杂的情况,一般是遇到一些从没见过的抵押品。因为农村没有房产证,所以贷款时出现的抵押品丰富多彩。曾经有村民运来大桶大桶蜂蜜抵押,这让汇丰的人不得不研究如何储藏蜂蜜。在汇丰的村镇银行里,对各种新奇抵押品的研究是重要的话题。

汇丰主要的客户还是当地的中、小、微型企业,这在他们选址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在村镇的企业贷款,跟城市不一样的是,要先看企业的现金流――有没有还款能力。在抵押品方面,存货、机械设备、股权质押都可以做。

如果实在没有抵押品,汇丰有时下流行的小额贷款。你要贷款1万到5万,需要一个人担保;需要贷款5万到10万,需要两个人担保。

如果连担保人都找不到,那也不是贷不上款。如果你跟某企业有业务往来,也就是说这企业长期收购你的产品,这家企业就能成为你的担保人,汇丰称之为“企业+农户”模式。

在农村办银行是件苦差,这一年多来,李惠乾有一半时间在上海,有一半时间会在各大村镇――一方面给员工们讲汇丰的理念,一方面协调好地方关系。

在农村办银行要走薄利多销的模式,在上海一个理财产品就1000万,在农村可能要做1000单。

农村业务是一个鸡肋?

李惠乾说,五家村镇银行目前还没有盈利。按汇丰的计划,新开业的村镇银行要经营到第三年才达到盈利目标。“比如随州村镇银行,今年已经经营了一年半了,明年就可以盈利了。”但即使盈利,也很难跟城市业务比。最近汇丰在随州推出了数额为1万到10万元的小额贷款,由于刚试点半个月左右,贷款总量并不高,李惠乾尴尬地说,这个数据最好不要说出去。对于一个上半年税前利润50.19亿美元的跨国银行而言,这是一种尴尬。

为了弥补银行们费力不挣钱的局面,银监会承诺了补贴:如果村镇银行能达到一定的指标,比如说存贷比超过50%的话,将按上年贷款平均余额的2%给予补贴。 “如果做短期的考虑,汇丰也不会跑到农村去开村镇银行。”李惠乾说,他希望农村未来的经济成长会给汇丰带来商机和盈利。

不过很多银行似乎对此不抱什么希望。上世纪90年代末,四大商业银行全面退出县级城市,2007年全国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数比3年前锐减9811个。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的报告表明,截至2007年年末,全国有2868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约占全国乡镇总数的7%。

银监会在努力游说各家银行回到农村去,近几年农业银行恢复了一些点,而大部分外资银行都只开办了一两家村镇银行,似乎在响应号召。作为国内业绩最好的外资银行之一,在响应政策号召方面的表现也是最好的。不过很多银行似乎对此不抱什么希望。

从2006年开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到2009年6月末,全国已有11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100家,贷款公司7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1家。汇丰的村镇银行数占了5%。

银行惠农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浙江;普惠金融;银行网点;发展格局;影响因素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022

2016年1月15日,我国首个普惠金融的国家战略规划《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标志着我国普惠金融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十二五”期间,浙江金融业主动服务新常态下的浙江经济,为其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一方面,银行业规模扩张速度由高速回归平稳,资产总量稳步增长,资产负债总量增速持续回升。另一方面,浙江省金融业在普惠金融推进工作过程也进行了强有力的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1浙江省普惠金融总体发展状况

11浙江省金融业发展现状

2015年,浙江省金融业成功应对国内国际金融发展的若干复杂多样的问题和挑战,全年金融业实现了增加值30489亿元,相比上一年度增长了123%。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余额119130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3476亿元,同比增长了97%,提高37个百分点;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负债余额115311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3230亿元,同比增长了99%,提高35个百分点。在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中,短期贷款下降2%,中长期贷款增长66%,票据融资增长881%。2015年,社会融资规模为6292亿元,其中以股票、债券融资为主的直接融资比重为322%,比上年提高105个百分点。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1808亿元,比年初增加了41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37%,比上一年上升了041个百分点。

中小法人机构风险储备相对充足。截至2015年年末,浙江省中小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377%,比上一年提高了03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仍处较高水平,为25436%。

12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主要问题

尽管浙江省金融业平稳快速发展,但是浙江省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不少问题,问题的焦点并不是普惠金融需求方的金融服务需求不足,而是在普惠金融的“供给侧”存在短缺。

一方面,小微企业、农民及城镇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体或者由于信用不足或者由于收入较低,往往不被银行等传统的金融机构视为重点服务对象;另一方面,浙江各地农村地区虽然均有银行类金融机构物理网点,但是由于经济、人口、地理等因素,导致金融机构在这些地区或者网点覆盖率低,或者提供的金融服务过于单一,使得农民无法享受到更加丰富便捷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等。

因此,分析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空间布局,探讨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对浙江省普惠金融“供给侧改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空间格局

要改变浙江省普惠金融的发展局面,银行网点是很好的切入口,传统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渠道就是银行网点,所以银行网点合理布局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业绩,也关系到浙江省普惠金融能否全面推进实施。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于2013年在G20框架下制定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是反映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指标,在其中3个维度19个指标体系中,普惠金融的“可获得性”维度的覆盖率指标是其中权重最大的指标。因此本文选取浙江省各地区银行网点为研究对象,根据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的详细数据,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浙江省69个市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分布状况和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物理网点密度,以此反映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状况。

本研究所涉及的金融机构网点数和人口数等数据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浙江省政府网站、浙江银监局网站、统计信息网、各地政府网站、《浙江省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公报资料》《2014年中国金融运行报告》《2014年浙江省金融运行报告》《2015年浙江省统计年鉴》《2015年浙江省各市统计年鉴》等搜集得到。

截至2015年年末,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25971万个,县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物理网点12012个,浙江省全省69个市县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乡镇全覆盖。

银行网点在浙江省不同城市间数量有所不同,反映出浙江省各城市银行业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中,银行网点数量超过1000个的地区有3个,其中杭州市、宁波市和温州市的银行网点数排在第1、2、3位。银行网点数量在500~1000个的有6个,为慈溪市、义乌市、余姚市、绍兴市、湖州市和金华市。银行网点数量低于50个的县域有8个,分别是洞头县(50个)、云和县(49个)、三门县(47个)、景宁县(46个)、嵊泗县(35个)、兰溪市(32个)、磐安县(23个)和庆元县(10个)。其他地区银行网点的数量均在50~500个。

鉴于浙江省各地之间自然条件、经济水平以及人口密度等方面的差异较大,本文选取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物理密度代表各地区银行业发展水平,来进一步分析探究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状况。本文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物理密度是以每十万人银行网点的数量计算。研究发现,浙江省各地区银行业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不均衡分布,并具有明显的高值与低值集聚。其中绍兴市、温州市、宁波市、杭州市和义乌市位于浙江省银行业发展高水平区,前4位地区银行网点密度均超过100。银行网点密度低于20的地区为浙江省银行业发展的低水平区,有10个县市,分别是缙云县、平阳县、泰顺县、温岭市、东阳市、磐安县、三门县、临海市、庆元县和兰溪市。

3影响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

由上文分析,可以发现以银行业为代表的浙江省金融行业发展呈现地区发展不均衡状态,而影响浙江省金融服务均衡化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城镇化率、居民收入等关联因素,也有直接因素。直接因素从普惠金融参与方展开分析,其中,供给方是指银行等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金融机构,主要从金融业规模、效率和产品的多样性来分析影响因素;国际上普惠金融的需求方指需要金融产品服务的多群体,包括个人、家庭和企业,但是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是小微企业、农民及城镇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体;监督方主要指政府等行政监管机构以及起到监督作用的社会大众等。

31关联因素

311城镇化率

“十二五”期间,随着浙江省逐步推进国家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城镇化率水平也不断提高,2014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477%,浙江省城镇化率为6296%,浙江省各地区的城镇化率也各不相同(见表1)。城镇化率排前3位的杭州、宁波和温州地区也与前文的银行业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基本吻合。

312居民收入

从经济学角度看,研究者普遍认为经济不均衡会导致金融业也出现不均衡,而经济不均衡等通常可以通过收入不均衡来表现。从2014年浙江省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表2)看,排在“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前三位的分别是丽水市、金华市和温州市,而这三个地区同时也是前文探讨的银行业发展水平冷热不均较为明显的地级市,侧面印证了居民收入对银行业水平有一定程度影响。

32直接因素

321供给方因素

(1)金融业总体规模差异

金融总体规模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区金融机构的存贷款规模上,而普惠金融服务重要指标“可得性”除了服务覆盖率外还可以从信贷可得性反映。从表3的存贷款规模来看,浙江省各地区存贷款规模差距明显,反映出各地区不同的金融可得性。表3浙江省2014年各地区金融业规模统计单位:亿元地区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金融机构年末(2)金融产品结构差异

浙江省地区的农村金融产品目前仅仅局限于银行和保险,与之相反,城市金融类别和品种纷繁复杂。不但有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以及租赁和期货等,还有网络金融、PEVC等新型金融衍生产品;从金融服务上看,也存在较大区别,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大都集中在存、贷、汇,而城市居民享受到的则是更为丰富的金融服务,包括理财、按揭、贷款、新型支付、代收代付、资产托管等。

(3)金融服务质量差异

由于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是小微企业、农民及城镇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体,这些群体由于各种原因,在提出贷款申请时,像银行业这样的传统金融机构无法及时、全面把握风险,容易在融资容量的评估上出现困难,导致申请人贷款失败。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出现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一方面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全面掌握其经营成本、盈利情况和经营风险等详细金融能力评估内容;另一方面,这类主体在融资信用和贷款规划方面更倾向于大数额、短周期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提供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需要详细了解经营主体的经营情况或全面评估抵押品,导致金融服务周期长。其他部分金融机构若能够进行较快的评估,伴之而来的高风险、高融资成本又使得普惠金融的需求方无法负担。这些因素导致不同地区、不同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进而在总体上影响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

322需求方因素

(1)主观因素

普惠金融发展需要两方共同发力,但由于普惠金融的需求方在性别、年龄、薪酬水平、教育背景以及行为偏好等方面各不相同,比如教育背景不同导致其对金融知识程度各不相同;比如收入水平、行为偏好等影响金融服务的决策等,这些都是影响普惠金融全面推进的主观因素。

(2)客观因素

普惠金融的需求方的需求复杂多样,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户数量增加快、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出现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与供给信息不对称的客观情况。而传统金融机构又由于获取贷款方的信息不对称,为降低风险要求贷款方提供较高的抵押物,直接或间接的提供了获取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323监督方因素

(1)政策因素

从整体上看,与城市相比,农村金融政策方面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劣势。这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不无关系,也致使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不平衡以及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进而使浙江省城乡金融体系处于两种不同的政策框架体系。

具体来看,目前,惠农、支农法律法规还明显不够健全、政策支持力度还不足。各地政府对进入到农村金融市场、支持农村农业发展的金融机构,税收优惠、利率补贴、存款准备金等方面的优惠激励政策还未配套到位。

(2)保障因素

从目前浙江省普惠金融试点改革成效来看,不论是温州市的金融综合改革、丽水市的农村金融改革,还是台州小微金融改革等,都是政府出面引导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与担保机制。而其他地区由于普惠金融的供给方动力不足,不足以支撑金融机构主动建立完善的农村市场信用体系,而各级地方政府的农村地区信用建设工作也未很好地满足需求。这些监管机构的政策导向将影响普惠金融整体发展水平。除此之外,经济、文化、社会和技术等因素也对浙江省普惠金融的发展产生影响。

根据上文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空间格局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各级政府应切实做好政策保障和组织实施工作。作为普惠金融的监督方,政府部门应加快完善适应普惠金融发展的法制规范和监管体系,建立政策法规制定健全监测评估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使得金融机构承担起区域经济发展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切实保障农村经济发展;要发挥政策激励引导作用,促进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倾斜,尽可能保证地区金融均衡发展;以政府主导构建信用担保体系;通过国际交流学习提高浙江省普惠金融的国际化水平;通过知识扫盲、扶贫信贷等专项工程实施金融普及工作.

银行等金融机构应不断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普惠金融保障制度。作为普惠金融的供给方,应开发因地制宜的金融产品、提高技术服务质量和效率;积极主动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供给与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主动健全农村地区信用体系,推进农村金融业较快发展。

小微企业和个体应加强自律管理。作为普惠金融需求方,首先要做到诚信经营与借贷,不断积累完善信用记录;其次要规范管理,严格规范信贷资金管理和使用;最后要定期及时向金融服务供给方披露真实财务信息。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Z].国发〔2015〕74号,2016-01-15

[2]中国金融年鉴杂志社有限公司中国金融年鉴2014年[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

[3]何德旭,苗文龙金融排斥、金融包容与中国普惠金融制度的构建[J].财贸经济,2015(3):5-16

[4]郭兴平基于电子化金融服务创新的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研究[J].财贸经济,2010(3):13-20

[5]吴金龙互联网金融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分析与对策研究[J].浙江金融,2015(12):20-24

[6]肖翔,洪欣普惠金融指数的编制研究[J].武汉金融,2014(9):7-11

[7]蒋天颖,史亚男宁波市物流企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5,35(10):13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