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服务调研工作计划(精选5篇)

  • 物业服务调研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是全力做好各项规划编制工作。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实施黄河三角洲国家战略的开局之年,为加快与国家战略搞好对接,率先走出高效生态经济新道路,我局牵头编制了2项主体规划和5项专项规划。其中,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已通过专…

物业服务调研工作计划(精选5篇)

物业服务调研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干事创业,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一)科学谋划全区发展计划和规划。

一是全力做好各项规划编制工作。今年是 十一五 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实施黄河三角洲国家战略的开局之年,为加快与国家战略搞好对接,率先走出高效生态经济新道路,我局牵头编制了2项主体规划和5项专项规划。其中,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在做最后修改完善; 十二五 总体规划已完成初稿,并聘请专业机构进行提升,本周将完成征求意见稿呈区领导审阅;新能源产业体系规划,目前编制机构正在根据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做进一步修改完善;生态化社会规划已完成征求意见稿,正在根据相关部门意见作进一步修改;服务业发展规划、重点领域改革规划、电力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已完成。

二是着力做好年度计划编制工作。年初,在认真总结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印发实施,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引领作用。目前,根据今年经济发展形势,认真分析,深入调研,把握走势,着手编制明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明年计划指标进行初步预测。

三是切实抓好计划规划的组织实施和评估。加强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研究,对年度计划执行情况深入总结调研,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区委、区政府领导决策提供参考。规划实施中,加强监测与评估,确保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切实搞好经济运行监测。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紧紧围绕全区经济中心工作,主动为区委、区政府排忧解难,出谋献策。

一是认真开展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每月开展一次经济运行监测,每季度召开一次经济形势分析会议,及时撰写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供区领导参考。

二是深入企业和基层调研。先后就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加快我区服务业发展等全区重大问题到镇、街道以及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形成了《全区开发区以外化工项目调查报告》、《关于**区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的定位与发展问题的研究》、《全区地方电网建设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等10余篇调研文章,多数进入了区委、区政府的决策视野。

三是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分析调度,督促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进度。对全区重大项目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分析制度,及时掌握与分析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和指标完成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同时,扎实开展好 项目集中开工月 活动,截至目前,我区投资过5000万元新开工、拟开工项目达到59个,总投资173.7亿元,有利促进了全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四)切实抓好项目监管和服务。

一是加强扩大内需项目监管。切实发挥好牵头作用,加强扩大内需项目监督管理,对存在问题督促建设单位整改落实。目前,20个扩大内需投资项目整改和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已开工项目18个(其中,竣工项目9个),完成投资15886万元。

三是加强企业投资项目监管和服务。严把企业投资项目准入关,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我们积极搞好服务,帮助企业尽快完成审批手续;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特别是小炼油、小化工项目坚决不予受理,确保区域经济健康发展。今年以来,共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200余次;为企业办理项目备案、核准手续37项,总投资29.7亿元;帮助企业上报市发改委审批项目14项,总投资8.8亿元。

(五)全力推进服务业发展。认真落实上级服务业发展各项政策,修订完善我区优惠政策,培强做大服务载体,推进我区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明确发展思路。年初,立足我区服务业发展形势,围绕现代物流、旅游等重点产业,确定了重点推进的建设项目和产业发展目标及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编制了《2011年服务业发展工作要点》,对《全区服务业发展规划》进行了修编,指导全区服务业发展。

物业服务调研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大力推动行业发展

记者: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一年多来,中物联在《规划》的推动、落实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何黎明:为政府服务,做好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是我国行业协会的重要职能,同时也是争取政府对行业支持的有效途径。2009年《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提出了关于税收、交通、投融资、支持物流企业、促进物流园区发展和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等六个方面的“60条”政策建议。目前,税收试点企业范围进一步扩大,融资贷款额度进一步增加,甩挂运输试点政策开始实施,国家对重点物流项目的支持越来越多,力度逐步加大,许多地方政府制定规划、出台政策,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同时,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承接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七个专项规划中的四个,分是“全国物流国区规划”、“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规划”、“商贸物流规划”和“物流标准化发展规划”。目前这些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基本完成。

中物联积极协调政府有关部门,为物流行业争取政策,为物流企业带来实惠。经中物联汇总推荐,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税务总局已批准593家物流企业进入物流业税收试点企业;中物联受财政部委托,先后完成了农村流通体系财政支出政策、服务业集聚功能区财政支持政策等多项研究课题,并组织专家协助评审地方项目1000多个:中物联提出国家开发行支持物流业发展战略规划,并协助推荐重点优势企业,已使物流项目和企业获得贷款超过100亿元。

根据《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关于“加快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已把工作重点由前些年推动在全国大专院校开设物流专业、扩大物流专业招生比例,转向注重提高大专院校师资力量、教材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上来。

记者:回顾“十一五”特别是即将过去的2010年,您认为中国物流业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何黎明: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率为10.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增长9.5%~10%。伴随着宏观经济的回升向好,我国物流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力为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提供坚强的物流服务保障,出现了可喜的发展势头。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物流运行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物流需求明显回升;物流业增加值回升加快,物流企业经营情况好转。据对重点物流企业统计调查,1~8月,调查企业货运量由上年同期的下降1.5%转为增长27.1%,主营业务收入由上年同期下降18.4%转为增长41%,利润额由上年同期下降77%转为增长448%,调查企业全部实现盈利且盈利水平有昕提高。

五年来,我国物流业保持了持续较快增长。社会物流总额从2006年的59.6万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125万亿元以上,增长了2倍多,年均增长16%,大大快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维持在18.4%左右,物流增长潜力巨大。“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快速成长。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中国物流企业50强名单”显示,2009年50强物流企业主营收入达到4506亿元,比2005年的3572亿元增加26%。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干亿元,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超过百亿元,所有50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十亿元。排名第50名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2亿元,是2005年3.6亿元的34倍,市场集中度显著提高。从2005年开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依据《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开展A级物流企业评估工作。截止到201。年年底,全国拥有A级物流企业1061家,其中,5A级企业76家,4A级企业330家,3A级企业450家,2A级企业195家,1A级企业10家。至此A级物流企业已覆盖除外大陆的所有地区。A级物流企业覆盖了国有、民营、外资企业,吸纳了各领域、各行业、各地区代表企业,集中了国内物流企业的典范,初步形成了我国物流企业群体。

明确思路,突破创新

记者: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作为新一任会长,您如何看待现阶段的物流业发展形势?有哪些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

何黎明:2011年既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三年规划的最后一年。从物流行业看,十七届五中全会中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要取得重大进展,将服务业作为战略产业发展,物流产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从制造业PMI指数看,经济向好的预期更加明显。9月份制造业PMI指数53.8%,较上月回升2.2个百分点,生产、新订单指数分别上升3.3个和32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指数则下降1.9个百分点,显示制造业产品需求回升,进而刺激物流业活跃发展。

基于上述分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提出了2011年行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主要包括:

1 认真贯彻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服务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为目标,以实现物流业转型发展为核心,加大物流企业整合、改造、提升、转型的力度,全力做好重点产业物流需求服务保障工作,推动物流业和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2 积极协助国家有关部门进行《2011-2020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明确物流业“十二五”以至未来10年发展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工作重点、政策措施;

3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规划》,推动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加快出台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

措施,促进物流产业政策体系建立,改善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引导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4 继续深化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农业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融合发展、供应链发展、产业链发展,大力推进社会化物流和专业化物流服务,创新物流服务方式,提高物流服务附加值,进一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 大力提升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物流信息化水平;

6 大力发展低碳物流:

7 加快生产资料流通转型发展,要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和制等现代流通方式,构建顺畅高效、竞争有序、绿色环保的流通体系等等。

记者:“十二五”时期是《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关键时期,对此,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将开展哪些工作?

何黎明:“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关键时期。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很快,形势很好,但总体上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物流运作成本高、效率低、浪费大,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主要目标。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

我们要结合物流业发展的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要抓住机遇,务实创新,努力完成“十二五”期间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重点任务。要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推动物流需求社会化:要支持各类物流企业加快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集团,要促进资源整合,优化基础设施布局: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物流技术、管理和信息化水平,要进一步营造政策环境,形成推动物流业发展的合力;要充分重视绿色物流,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把服务做深做细

记者:目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除了定期行业统计,PMI指数外,还在推动企业升级与结构调整,行业调研,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这些工作对行业发展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

何黎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成立已经十年了,十年以来,我们积极探索新时期行业协会的服务规律,在为会员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政府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得到企业、行业和政府的认可。

2010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进一步夯实物流信息统计工作、物流教育培训工作以及物流标准化等行业基础工作。把行业信息统计、监测、分析、交流、工作放到突出位置来抓,按月度的制造业、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中物联开展的物流统计分析报告、生产资料市场流通统计分析报告,不仅得到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也成为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同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会员企业服务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2010年,我们在为企业服务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进行了为A级企业评估、争取金融支持、物流企业税收试点、物流企业信用评级、物流示范试验基地评审、推进物流科技进步以及咨询服务等七个方面的工作。

记者:近年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市场地位进一步确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何黎明:面对当前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迫切需要加强服务能力建设,要在改善发展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加快协会内部体制机制的创新。要完善协会的章程,创新制度;要加强学习型协会建设,提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工作的整体素质,要改革人事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调动员工积极性,组织社会力量,充分发挥专家和企业家的作用,通过各种形式进一步提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为会员、为企业、为政府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物业服务调研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坚持以《目标量化考核办法》为核心的调研工作机制,重点培养优秀调研人才,重点提高调研成果质量

2.引导教师转变调研观念,推动调研工作由被动抵触型向主动参与型的转变。在教师中进一步树立理论研究关系法律制度前途、关系教学工作全局、关系党校事业根本的理念,推动调研工作由被动抵触型向主动参与型转变。进一步纠正那种认为理论研究工作是调研部门的事、是少数人的事,与我们处室无关、与己无关的错误思想倾向。

3.重点提高调研成果质量,推动调研工作重点由数量导向型向质量导向型的转变。在完成调研指标数量的基础上,重点考核调研文章的质量。紧密围绕教学和司法工作中法律适用的难点、重点、热点问题和教学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通过修改建议、专题研讨、重点课题等形式,大力提升调研文章的质量。

4.采取多种方法,推动调研成果的转化。注意将优秀调研成果转化为我市有关部门的规范性工作意见或办法。加强与报刊杂志的沟通联系,通过与专家合作等方式,积极向权威刊物、知名刊物、核心刊物、内参刊物和其他刊物推荐发表文章。

5.继续实行重点调研课题制。组织力量,做好我校2011年度重点调研课题的投标和撰写工作。努力做好我校重点调研课题的招投标工作,充分发挥研调研优势,集中力量协助,力争推出高水平检察理论研究成果。

二、坚持服务全市工作大局,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

1.认真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采取教研室主任负责与全体教师参与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专题调研和讲话报告等文字材料的撰写工作,确保及时、高效地完成任务。

2.加强处室博客各平台建设,服务全处室工作。13.坚持定期举办“紫芳读书沙龙”活动。探索与其他处室联合举办的方式,一期以某个处室为主体,由承办处室确定读书主题,充分调动处室和干警读书学习的积极性。

三、 以提高素质能力为目标,加强教研部自身队伍建设

1.积极推动学习型、研究型处室建设。加强政治思想学习,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核心,研究在检察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业务学习,组织内部教研业务专题学习研讨,提高调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争做教研理论研究的表率。

物业服务调研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兴产业 分类 研究

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54(2010)09―063―03

一、研究新兴产业统计分类方法的背景及意义

进入新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步伐的加快促进了新产业的兴起,新兴产业的创新性和成长性使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北京市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发展新兴产业的战略决策,文化创意、物流、会展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已成为新时期推动首都经济发展的亮点。目前国际上有关新兴产业统计标准的理论研究成果不多,各种相关统计标准缺乏内在统一性。国内的制定和管理方面比较滞后。在缺少统一规范的新兴产业统计标准的情况下,各地纷纷自行制定新兴产业统计办法,在分类原则和方法上随意性较大,导致地区内、地区间数据缺乏可比性,对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制定难以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因此,探索新兴产业标准的制定方法,加强标准制定的规范性、科学性,对推进新产业统计理论研究,促进新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产业分类及新兴产业理论研究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在20世纪30年代最早提出三次产业理论。联合国统计司主持和参与完成的各种统计分类划分中,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和北美产业分类体系影响最大。改革开放前,我国产业分类由九部委联合制发“关于劳动计划、统计中的范围、指标、分类和计算方法的暂行规定》(草案),改革开放后了第一部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4754―84)》,后经历了两次修改,形成目前的国标2002版。

而随着技术创新、产业分化和产业融合的不断发展,新兴产业孕育而生,并具有科技创新性、知识密集性、高成长性、产业关联性强、产业边界模糊五个方面的特征。其中产业边界模糊是随着技术创新和管制放松的产业融合而出现的相关产业相互渗透、交叉,从而导致传统产业间边界模糊和消失的情况。

三、北京市在新产业统计标准研制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近年来出台的新产业标准及其作用

北京经济正处于由重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型时期,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生产业等新兴产业的战略决策。为此,2005年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研究并相继出台了多项新兴产业统计分类标准,已被各级统计部门和政府管理部门广泛应用,成为开展新兴产业统计监测评价的重要工具。

(二)北京市研制应用新产业标准的分类方法与特点

1.文化创意产业:应用产业价值链方法,着眼于产业运作的全过程,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82个行业小类、6个行业中类和1个行业大类纳入文化创意产业范畴,内容跨越第二、三产业。

2.文化产业:国家统计局2004年颁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将九个大类的主导行业归入核心层,为之配套服务的行业归入层,将与核心业务相关的活动归入相关层。

3.会展业:2006年,北京市制定了会展及相关产业统计办法,按会展业务活动的主体进行了范围界定。包括大型展览场馆、会展活动举办单位、宾馆饭店四大会展活动主体及为会展提供各类服务的会展服务单位。

4.旅游业:

《旅游(附属)卫星账户》是联合国统计委员会认可的国际标准,是以国民经济核算为基础,在国民账户之外单独设立的一个子系统。通过制定特征产品目录,用账户的方法进行测算。

5.物流业:物流业分类标准是将与物品的实体流动的过程有关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环节的活动有机结合。

6.生产业:2008年,北京市研制了《生产业分类标准》。根据服务的功能属性,将第三产业(服务业)全部47个行业大类划分为生产业、消费业和公共服务业。对服务功能特征明显的行业直接进行界定;对既提供生产,又提供消费的行业,按照该行业中间需求率数据进行归类。

(三)新产业标准的分类维度

1.依据行业的功能进行分类

打破行业门类的界限,按功能将生产业划分为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发展提供中间投入需求的服务;消费业为满足消费者的最终需求;公共服务业为社会公共需要提供服务。

2.依据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进行分类

现代制造业以及高技术产业的诞生体现了产业技术高级化的方向和向高附加值演变的特性。

3.依据产业活动内容进行分类

全球产业分工模式的巨大变化带来了经济活动分工细化,分离出会展业、物流业等具有新的活动内容的产业。

4.依据产业价值链进行分类

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等分类以某些领域或活动为核心,辐射与其相关联的上、中、下游行业或活动,反映产品或服务形成的全过程。

(四)新产业统计分类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分类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1.分类原则、方法不同,统计结果缺乏一致性

2.产业标准边界不清,范围相互交叉

3.“相关产业”数据测算难度大,精度不够

4.制定周期较长,难以满足服务各级政府管理的需要

四、对新兴产业标准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一)用明晰层次方法,解决产业边界不清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同质性程度分层归类和《文化产业统计分类》层次划分的启示:选择层次分类处理办法解决新产业特有的边界不清、行业交叉问题。核心层行业是最具产业特征的,能够带动产业快速发展的行业。层是促进产业多元发展的潜力行业,也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核心层和层各标准不能有交叉。各产业之间的边界模糊区域为相关层,可以有交叉,但各产业所交叉的行业内容不同,交叉部分比重相加不得超过100%。数据应用时,企业排名和产业政策扶持应限定在产业的核心部分,即核心层和层。相关层只能代表产业链条的延伸。

(二)运用产业链理论确定新兴产业范围

按照产业链条向前、向后的产业关联关系,进行科学的定义和界定,确定产业统计范围。

例: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包括了设计研究、创意创造,到制作和出品规模生产,到版权交易、传播及配套支持的过程。

(三)

“相关产业”的量化方法

对“相关产业”系数的确定主要是依据抽样调查、典型调查或全面调查的方法,由调查获得计算相关比重的系

数。当多个新兴产业包含同一“相关产业”时,各产业的“相关产业”部分相加不应超过100%。新兴产业之间若出现重合,应明确产业之间存在的包含关系。有条件的情况下,每年根据调查情况对系数进行更新。

(四)建立分类名录库和核算数据库,提高统计分类标准操作性和应用性

建立产业名录库和数据库有利于提高数据计算效率,规范各类产业增加值核算,分析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建立单位名录库的方法:企业的活动完全属于产业范畴,则纳入名录库;企业的活动不属于产业范畴,则予以剔除;企业的部分活动(或某产品)属于某产业,则通过调查对这类企业计算附加比例系数。

新产业分类核算库包括原始数据库、增加值初步核算库、数据查询库。将产业分类核算库与产业分类名录库关联,使名录库中所有属性指标满足各类分组加工需要。

五、新兴产业分类标准的编制原则

(一)标准的制定首先要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根本依据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联合国《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国际标准相衔接。该标准也是政府统计进行GDP总量核算和结构分类使用的标准。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核算内容的一部分,其行业范围应在其框架下进行,这将有利于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衔接,客观地衡量新兴产业在总体经济中的地位。

(二)标准的制定要充分研究新兴产业特征,标准之间关系协调

制定标准要充分研究新产业的复杂特性和产业之间、行业之间的关系。对新标准与其他标准的不相关关系、完全包含关系、部分包含关系加以描述,使得标准之间没有冲突,标准内部层次明晰。

(三)标准的制定要具有内在统一性,避免标准多、乱问题

应遵循同类标准具有统一性,地方标准服从于国家标准,有国家标准的,不再重复制定地方标准,而由地方申请外级为国家标准。标准要明确制定级别和适用范围。

(四)标准制定要考虑兼容性和可比性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新兴产业分类应关注国际分类方法,与国外普遍使用的分类大体相近,力求与国际有关分类标准接轨。如有不同,要附加转换代码与之衔接。

(五)标准的制定要具有较好的应用性

标准的制定要具有易于操作、数据加]二方便快捷特点,便于各级管理部门使用统计数据。

六、编制新兴产业分类标准的工作模式

(一)新兴产业分类标准的三种类型

1.以需求为导向,按服务对象划分的产业分类

这类标准是从市场和消费需求的角度,按照活动的服务对象进行产业划分。如旅游产业。

2.以供给方为导向,按特征活动划分的产业分类

这类标准是从生产者的角度,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依据,按产业活动特征选出产业涉及的行业,如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等。

3.体系化的产业分类标准

这类标准内容是以理论作为基本框架,形成体系化的架构。如生产业。

(二)编制新兴产业分类标准工作模式

为理清标准制定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以下三种标准制定工作模式。

1.卫星账户模式

这种分类制定模式适用于以需求为导向、按服务对象划分产业范围的新兴产业。可以采用旅游卫星账户模式做范本,测算旅游者消费占旅游特征产业总消费的比例,以此为系数计算旅游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这种模式汁算范围全面,但调查工作量大,核算复杂,时效性不强。

2.内容分类模式

内容分类法模式适用于以特定活动、特定对象为主体的产业分类。采用物流业标准编制方法为模板,分为物流业和物流相关行业两部分。物流业按各环节的活动物流形式直接取自国民经济行业,对批发零售业中的物流活动,则用物流费及调查系数测算属于物流业的部分。

3.产业链模式

这种分类制定模式适用于以供给方为导向,按特征活动划分的产业分类。产业链模式是一种适应新兴产业特点,应用性强的分类制定方法。一般步骤如下。

第一步:明确新必产业所提供的特定产品或服务的内涵及外延,研究国内外相关产业分类标准,突出产业特色。

第二步:研究各个领域产业活动的全过程。

第三步:对新兴产业划分核心层、层、相关层等不同的层次。

第四步:测算核心层及相关产业的比例系数。

第五步:按照所界定的行业范围建立产业分类目录,并做列示行业小类目录解释说明。

第六步:建立单位名录库和核算数据库。

物业服务调研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建设;对策

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如何实现管理的优化,增大开发效益,增加企业利润,这就需要增加项目前期的调查研究,认真做好研报,优化管理措施。本人结合实际工作,就开发建设过程中的几个突出问题,略作简要探讨。

一、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前期调研不扎实,可研报告如走过场

现在,国家宏观调控加速,产业转型加剧,房地产调控越来越频繁,再此背景下,开发风险明显加剧,有些开发企业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对市场趋势判断不准确,形势分析不透彻,认为调控针对的是一线二线城市,房价高企城市,对政府的调控力度估计不足,对市场前景盲目乐观,没有请专业机构、人士对市场和政策做一个精准、深入的分析研究,把自己的经验代替可行性研究,增加自己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在对项目地块的特、周边的配套及规划分析的不透彻、研究的不周密,尤其地地方性的规划条件不熟悉,按照老思路老套路办事,导致在做方案的时候,才发现前面已经埋下的错误,成为既定事实,对投资成本造成浪费。

(二)轻视设计方案,投资管理本末倒置

开发企业往往认为自己是甲方,对项目设计方案和施工图设计不加重视,认为自己掌握主动权,变更时自己说了算,由于这种意识的存在对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的不重视,认为在施工阶段改也来得及,却不知道这是本末倒置的行为。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方案在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有体现,很多企业认为方案是务虚的东西,认为真正实施阶段才是务实,其实,这是种错误的观点。方案是工作的基石。在设计阶段发现的问题,给予解决,对各项工作造成方便,在施工前,对图纸会审,发现问题,及时变更,对施工及其有利,问题的早发现、早处置,对以后施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对方案、设计不够重视,不及时处理其中的问题,业主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变更,看似掌握的主动权,其实,不仅造成工程不能顺利进行,延长了工期,增加了项目投资,造成了索赔的发生,更引起很多项目的价格重新审核。如果承担的是招标工程,则会造成很多报价项目就是无效报价,最终造成项目成本增加,开发投资失控。

(三)权责制度不明,项目管理形同虚设

开发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开发投资能否顺利完成,开发效益能否预期达到,与项目管理是否规范存在必然的关系。很多开发企业,对项目管理只注重人、财管理,轻视项目机制、制度的规范,造成了现场人员责任不明确,权限不清晰,交叉作业,管理混乱。尤其在工程施工管理方面,有变更,却不能及时对工程变更作出意见,已经施工完毕的,联系单还没下达。随着整个项目的推进,权责不清晰、制度不健全,必将造成管理成本增加,工作效率下降,甚至会造成管理事故。

(四)后期管理短板,品牌形象提升困难

房地产企业的利润绝大部分来自于建设开发过程,而相对建设后期的物业服务,很多企业却重视不足。物业服务管理,简单层面是对开发项目的环卫保洁,但是,就开发企业开发项目整体而言,就不是简单的一项保洁服务了,而是售后服务,是项目管理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专业的物业管理水平是企业品牌建立和保持的原因之一。前期物业服务对于开发建设公司来说,就相当于项目交付前的管家,对前期物业的重视,聘用或筹建一个好的前期物业,对公司品牌树立会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另外,物业公司能否积极应对、处理买卖双方的关系,也是树立企业良好口碑的重要方式。

二、处理好房地产开发建设中突出问题的对策

(一)科学制定可研报告,做实开发之基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可行性研究就是整个项目的春天和早晨。好的开始和计划,是事业成功过的关键。好的可研是公司项目的中心和目标,可以说,一个项目的可研一确定,整个公司工作重心都将围着可研确定的方向转,因此可行性报告的正确与否,将影响公司的生存发展。可研制定首先要分析国际国内宏观环境,深入了解产业政策,剖析行业发展现状,解析行业发展趋势,了解市场需求状况,其次是对开发项目的本身状况,潜在因素,不可预见因素都要充分掌握,做好应对措施;再次要对项目投资做好规划,做好资本筹集运作分析;最后要着重做好项目所在地市场的调研,熟悉项目所在地的政策环境,熟悉规划开发条件,做到心中有数,按章办事,力戒经验主义,力戒老套路办事。

(二)仔细做好方案编制,做好项目之本

一个好计谋胜过千军万马。整个开发建设流程中,方案贯穿整个始终,项目策划方案,施工方案,销售方案……,可以说,方案是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环节的细节优化,周密详尽的做好方案编制和和施工图设计,认真对待每个环节、细节,对项目的开展和投资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关系到项目整体性的方面,如建筑风格、平面布局、主要材料等方面更要认真讨论,一旦方案确定就不在变动。在实际中就遇到这样情况,在外墙材料上,项目建设之初没有足够重视或仔细研究,导致外墙涂料施工时发现颜色或图案不合适,临时变更,造成了不必要的材料变更,重新选材、选厂、定价,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还造成了时间延长,工期延长,造成了资金的不必要增加。

(三)详细制定规章流程,做清事业之风

施工过程是整个开发建设的中心环节,时间长,内容多,体系大,施工管理是整个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组成,首先,组建好项目部,明确项目人员组成,分工责任,工作流程,程序透明,做好权责一致。其次,公司要充分运用现有的现代化管理经验进行项目管理,通过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管理增加公司利润,通过管理,促进公司成长。最后,做好信息公开,开则明,通过信息公开,促进工作环节之间相互配合。通过各项措施,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形成团结务实作风,形成高效的项目运作体系。

(四)选聘优秀物业公司,做响企业品牌

作为开发项目的售后服务,物业公司担当者重要的角色。优秀的物业服务企业,可以给公司后期管理提出卓有成效的方案,同时提升项目知名度、整体形象,在项目后期,细微的物业服务不仅增加了项目在业主心中的舒适感、亲和感。同时,对项目后期的运作十分有利。开发企业应充分考虑小区物业服务场所的设置和硬件设施的配备,做好物业服务企业的后方保障,充分运用好物业服务企业的的优秀服务,提升项目品质,提高项目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