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学论文(精选5篇)

  • 肿瘤学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2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知识是肿瘤治疗方法的基础目前,人类对肿瘤的认识不再停留在形态学上,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肿瘤多因素致癌理论以及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发现,肿瘤的病理学发展到分子水平,肿瘤的诊治从而展示出良好的前景,这要求我们必须将教学深入分…

肿瘤学论文(精选5篇)

肿瘤学论文范文第1篇

教学重点内容的选择

1肿瘤病理学至关重要恶性肿瘤预后一般较差,将给病人及家属带来很大的压力和负担。疾病的病理诊断是肿瘤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对于可以手术的病人通过手术切除瘤组织得到病理诊断,如无手术适应证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无法手术,应尽可能通过穿刺取得活检送细胞学或者组织病理学诊断,便于明确诊断并判断疾病的预后,避免误诊和误治,以提高肿瘤治愈率和病人生存质量。通过对肿瘤病理学的学习,将有利于医学生掌握肿瘤细胞的组织学特点,也能对肿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积极意义。

2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知识是肿瘤治疗方法的基础目前,人类对肿瘤的认识不再停留在形态学上,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肿瘤多因素致癌理论以及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发现,肿瘤的病理学发展到分子水平,肿瘤的诊治从而展示出良好的前景,这要求我们必须将教学深入分子生物学水平。通过对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分化与凋亡、基因表达失控等知识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肿瘤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动态及方向。

3治疗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恶性肿瘤四大治疗手段分别为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但由于3/4左右的肿瘤病人在就诊时已发展到中晚期,单靠一种治疗手段很难治愈肿瘤。目前世界治疗肿瘤已进入综合治疗的时代,我们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应用现有的手术、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依照不同病例特点,进行有机组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人们在综合治疗癌瘤时,大多先切除原发病灶,再辅以化疗,这不仅有利于病情分期,同时又可避免错过那些对化疗不敏感肿瘤手术切除的机会。

4肿瘤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肿瘤性疾病的规范化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最佳方法,考虑到病人的个体化差异,既要体现规范,又要体现出类似于传统医学辨证施治的理念。由于我国现有的医疗体制,专科医生大多从自身专业出发,过分强调专科治疗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其他治疗手段的合理使用。这些问题势必影响学生对肿瘤治疗的整体观念,故应在临床教学中予以强调。同时,现代的肿瘤治疗正朝着循证医学方向发展。遵循循证医学也要求为病人制定出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强调肿瘤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将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辩证思维,也能为病人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5积极学习和探索新技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由于医学界积极探索对肿瘤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寻找更合理的治疗模式,肿瘤的治疗不断出现新发展。现今外科手术强调延长生命、治愈肿瘤的同时保留器官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如:直肠癌近年由于消化道吻合器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使许多原来需作肠造口(人工)的直肠癌病人免去了人工的苦恼,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分子靶向治疗: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放疗设备和技术的改进和提高,精确定位、精确放疗使正常组织保护得更好,肿瘤剂量得以提高,提高了肿瘤的局控率。目前肿瘤成为多发病、常见病,作为医学生,应该对其治疗进展、新技术有更多的了解。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探讨

1PBL教学法PBL

教学法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首先由加拿大的麦 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推行的一种新教学模式。该教学法以疾病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肿瘤从病因方面与基础及临床多学科有广泛交叉:许多肿瘤的诊断依赖于病理诊断;很多肿瘤可以导致多系统功能损害,伴随的临床症状相当复杂;还有的肿瘤发病机理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要求医生对免疫学有深度掌握。临床肿瘤学的这些特点更适合应用PBL教学法。

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可以在对常见的九大恶性肿瘤讲述过程中运用,即通过初步提出问题,准备讨论提纲;根据问题预习讨论提纲,分学习小组;课堂启发讲授;以问题为基础进行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并对共同性问题和争议大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本课程的重点难点这样一个过程来完成教学单元任务。这一过程不应是对一个案例进行简单探讨的过程,而是在医学的学习过程中创设的一种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的安全的环境。基于医疗安全的考虑,医学教学中往往不会直接让学生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尝试。而在PBL模式下,问题的设计会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控制讨论和教师的指导,经历一个尝试-失败-接受反馈-再尝试的过程,从而被激发起思考及探索欲望,获得不同于课堂讲授的学习体验。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师生双向互动打破了传统的单向讲授式教学的模式,能提高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深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讲授示教加多媒体课件法适用于既有理论

又有实践的内容,理论强的内容以讲授为主;操作性内容以模型示教及课件演示为主。讲解时,有些采用边讲解示教、边演示课件的方法,有些采用先讲授、示教,再课件演示的方法。根据不同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方法。现代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已经进入多媒体教学时代,多媒体教学是结合以多媒体、网络等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综合技术。这种教学方式直观、高效、内容丰富、表达力强,是临床肿瘤学教学的最好形式。如解释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一些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作用机理,其内容抽象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肿瘤细胞的分裂、肿瘤微血管的形成及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靶点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生化反应,以动画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现,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应是从学生本身出发,而不是从学科出发。讲授过程中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应当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比较、应用、分析、综合,而非仅限于听课和记忆。利用讨论、个案研究、设定引起其兴趣的问题并鼓励从专业角度去解决等方式,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创造一个批判性的学习环境,允许学生以批判的态度思考,对别人的思想提出有探索性的质疑,而教师则可以尝试检验其推理或质疑的质量,给予其鼓励。学生能从课堂中获得学习的技巧、态度、习惯,比掌握单纯的知识更为重要。

3加强临床见习与临床实习,培养医学生肿瘤临床工作能力医学生临床见习与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课时进行临床见习,使学生直观地学瘤疾病知识,深刻地掌握肿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一年的临床实习中,如何安排肿瘤病种的临床实习,关系到学生能否将学到的肿瘤学知识来处理肿瘤疾病的关键。常规的安排忽略肿瘤科的临床实习,尤其是放疗科的实习,这不利于医学生肿瘤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不利于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处理肿瘤疾病。只有通过充分的肿瘤临床实习,才能为将来的肿瘤临床工作打好基础。具体实习安排:在经过普内科及外科实习之后,安排1-2个月左右的化疗科和放疗科实习,这样才能巩固已学的肿瘤学知识,才有可能深刻领会肿瘤综合治疗的概念,明确肿瘤治疗过程中手术、放疗、化疗、中医中药治疗及其他疗法的适应范围,正确选择合理、规范的综合治疗方案。在1-2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如下几种能力。

3.1肿瘤的临床思维能力在学生进入肿瘤科实习后,我们用类似导师制的临床教学模式,对每批进入我科的实习生均固定教师进行指导。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向学生传授肿瘤临床思维能力。所谓临床思维能力是指临床医生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的有关疾病的感性材料(如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各种器械检查结果等),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法来综合分析,从而达到正确诊断疾病并提出治疗方案的理性思维过程。

实习过程中,应鼓励学生作出疾病的判断与治疗方案的选择,并要求其对此提供推断的依据,这种真实的任务往往会比模拟的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索欲。而导师在此过程中,不只是评判其对错,还需要评价学生的推断过程,使其掌握问题的实质而非单纯的结果。通过这种能力的培训,树立起临床诊疗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尽快实现从学生到临床医生的角色转变。

3.2医患沟通能力在科室实习、见习期间,还应该加强对实习学生医患交流能力的培养,医患交流是整个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医患交流技能的培养,对临床学习的效果及毕业后顺利进入医生角色都将产生深远影响。肿瘤患者一般情况之下都要面对生理及心理的双重痛苦,需要医护人员及社会的关心。因此,认真倾听患者的心声,解除他们心理上的负担和生理上的病痛,是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从而使实习生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观念。

3.3肿瘤的综合治疗和跨学科思维能力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病例讨论和教学查房,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针对乳腺癌的患者,把肿瘤学基本原则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掌握好乳腺癌综合治疗原则、无瘤原则、肿瘤三级预防、临终关怀等。同时培养实习生跨学科思维能力,理解病人保乳及再造术中与美学和整形学的关系。另外还可通过乳腺癌基本理论和手术方式的变化说明循证医学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方面的培训,提高了他们开放性思维能力。

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体系

为保证临床肿瘤学授课教师授课质量和效果,在课程结束,我们根据考试成绩以及教学质量调查的反馈进行教学分析,认识到传统方法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通过问卷调查反馈信息,学生普遍反映喜欢PBL教学模式和临床实习的导师制度,并认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今后的科研及临床工作有较大的帮助。

肿瘤学论文范文第2篇

实验组

综合美国精神病学教授Barrows提出的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和哈佛大学教授兰德尔首创的CBL(Case-BasedLearning)教学法,笔者结合我院实际加以改进:在原有带教条件的基础上,在带教开始时向学生发放打印版的本次课程相关的NCCN指南中文版的内容,带教老师对打印稿里的指南内容进行简单讲解,然后留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研读,之后带教老师对打印稿内容进行总结概述,对本次课程所设计的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手术指征、治疗方法等进行系统讲解。最后笔者通过一个具体的本肿瘤的病例,结合大纲要求,进行分析解读。于每周日晚上对本周带教的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并记录分数,以供日后的效果对比研究。

学习效果观察见表1。

讨论

肿瘤学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在前人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摸索,找出结合当前实际的最好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临床医学生的学习效果。医学生只有掌握了各种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懂得其病理生理机制,了解恶性肿瘤的三级防治知识,熟悉各种常见肿瘤的临床特点,才能比较好的诊断所收治的病人是否为肿瘤病人以及肿瘤的类型,对继续在本科收治还是转科治疗的决策具有现实意义。

本组实验研究发现创新教学实验组的考核结果要显著优于传统教学对照组(P<0.01)。PBL的以问题带动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授课期间的精力相对集中,记忆效果加强。CBL的教学方法使用具体案例为导向,通过讨论的方式,显著激发了学生自己根据所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结合文献检索进行探索新知识的自觉性,可以把学生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笔者根据我校本科临床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吸取上述两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科室带教条件的实际,通过NCCN指南中文版部分打印稿为切入点,糅合PBL和CBL方法灵活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长足意义上的提升。

EBME(evidence-basedmedicaleducation,循证医学)的教学在国内医学院校的热度越来越高,临床医学生和临床医生对其都充满了好奇心。在肿瘤学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明确授课结合循证医学进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去学习研究,不要为了教学而教学。国际上评价一个医学院校教学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指标就是其所培养的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速度的高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近年所教授的部分临床本科学生已经毕业并且走向临床,他们大部分都能比较好的处理遇到的肿瘤病人,基本杜绝了此类病人的漏诊和误诊。”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有其存在的意义,可以以比较小的成本使学生快速的接受大容量的知识,提高其知识广度。

肿瘤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恶性肿瘤;中医;治法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6)04-0876-03

恶性肿瘤(malignantneoplasm),现代医学认为由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无传染性的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WHO)报告《全球癌症报告2014》[1]全球癌症病例在不断增加,其中近一半在亚洲,大部分在中国,其中最主要由于人口基数与高污染的环境。因此恶性肿瘤的治疗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热点,祖国医学在改善恶性肿瘤病人症状,延长生存期限,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治疗作用,现就近2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为依据,概括总结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进展。

1治疗原则

1.1辨病辨证

现代医学根据肿瘤发生不同部位分类,而古代医学很早就有“乳岩”“噎膈”“瘿瘤”等分类称呼,因此何若苹[2]认为恶性肿瘤分属不同部位、经络、脏腑,不同时期,对药物亲和力不一,临床应以不同的部位进行选药,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如肺癌加入鱼腥草、瓜蒌、浙贝母入肺经。中医历来讲究辨病辨证论治,并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原则,恶性肿瘤由于爆发原因,发生不同部位所用药物不一,更好地体现这一原则,中医学应该积极吸收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与现代医学有效的结合,才能在肿瘤生物治疗中有很大的作用。

1.2祛邪与扶正刘瑞等[3]

认为肿瘤是多种因素综合结果,但是内生五邪是关键因素,认为治疗肿瘤当从致病因素入手,主张以祛除病邪为主。牛雪娇等[4]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病根本原因在于正气亏虚,所以扶正固本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根本大法,尤其认为自拟扶正固本方对结肠癌抑制细胞体外增值。陈丽等[5]认为扶正固本法应该贯穿恶性肿瘤的所有过程,因为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始终是一个邪正交争的过程,正气弱则邪气生,因此治疗时应贯穿扶正固本大法,尤其在肿瘤晚期姑息疗法中扶正不可或缺。凌昌全[6]提出恶性肿瘤三级病因观,但总体属于本虚标实,是整体属虚而局部属实的疾病[7],并且现代治疗主要以三级病因为主,认为恶性肿瘤治疗主要以在一级病因调节机体平衡的基础上重视二级病因控制肿瘤癌毒,通过对肿瘤三级病因的具体分析,辨证使用驱邪扶正。“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恶性肿瘤的发生由于正气本虚,邪毒入侵,《医宗必读》中说:“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邪气后踞之。”指出恶性肿瘤是在机体阴阳失调正气亏虚的情况下才发病的,因此祛邪扶正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法则。

2治法

2.1扶正培本法蒋士卿[8]

教授认为扶正培本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基本法则,认为恶性肿瘤属先后天匮乏,脾胃虚弱,湿热、痰瘀内生,治疗应该注重胃气,认为脾胃为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胃气关系到疾病的吉凶顺逆,为人体正气的根本与核心,所以治疗恶性肿瘤当以顾胃气贯穿始终进行治疗。华海清[9]用现代医学角度去解释认为扶正培本法可以调整机体免疫状态,稳定内环境平衡,防治癌细胞的浸润于转移,改善生活质量。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医宗必读》说:“胃气一败,有药难施”,针对各种类型的肿瘤,扶正固本法主要增强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提高机体免疫,但是中医扶正法决不能与西医支持疗法混为一谈,采用扶正固本法原则上进性辩证治疗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2.2活血化瘀法李攻戍等[12]

认为中医“癌”与岩通,来源于古代医家癥瘕积聚,认为其形成与瘀血关系密切,治疗恶性肿瘤应用活血化瘀为重要原则,现代医学研究称活血化瘀药有抑制血小板凝聚,增强微循环对于基质的降解,对于抑制肿瘤细胞转移有功效。王斌等[13]认为应该活血化瘀法贯穿肿瘤三个阶段[14]辨证辨病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取得很好的效果。从肿瘤现代病理研究由于微循环障碍,免疫低下等方面,以及活血化瘀药药理作用分析,证明活血化瘀法的效果。

2.3清热解毒法田同德等

[15]认为癌毒是一种毒邪,主张用温阳化痰,活血,清热解毒法进行治疗。章永红等[16]认为清除癌毒是癌症的核心关键问题,以毒攻毒才能去除体内的癌毒,其理论源于现代药理研究大部分有毒中药(动物药,矿物药,植物药)及其有效成分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张靖等[17]从中药学角度认为“以毒攻毒”法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药大法,其主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收录的有毒中药从归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认为有毒中药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有很大的成效。《景岳全书》认为:“凡积聚之治,如经之云者,亦既尽矣。然欲总其要,不过四法,曰攻、曰消、曰散、曰补,四者而已。”可以看出治疗肿瘤时,应当以祛除肿瘤为首要的任务,并且提出治疗肿瘤的治法以攻、消、散、补为主。说明古人在治疗恶性肿瘤时,多用以毒攻毒法。中医认为气滞血瘀、痰湿积聚、邪毒蕴结是肿瘤发病的重要机制。活血化瘀、散结通络、以毒攻毒为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治法。邪毒结于体内为肿瘤根本,临床上多以攻邪与辨证治疗为主,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4软坚散结法恶性肿瘤从痰论治,李春杰等[18]

认为恶性肿瘤与古籍描述“积聚、癥瘕、肺积、脏毒、乳岩”相一致,从痰论治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则,消痰贯穿癌症始终。《内经》“癥瘕、积聚”与朱丹溪《局方发挥》“自气成积,自积成痰”,痰为百病之源,怪病皆为痰生,与肿瘤等疑难病有重大关系。

2.5温阳法裴俊文

[19]认为恶性肿瘤病因主要以阳气虚为主而以气滞、痰凝、湿阻及血瘀为标,主张用温阳剂与化瘀剂进行治疗。刘雪强等[20]认为肿瘤“因寒而生”易被忽视,在“温阳散结”治疗的理论基础上取得良好的疗效。侯哲等[21]认为当下各个医家对肿瘤有很深的认识,但是往往忽视寒邪对恶性肿瘤成因的作用,并通过大量病例证实温阳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的效果。张晓迪[22]从现代医学角度研究温阳法具有减轻癌痛,抑制与杀灭肿瘤细胞,并且抑制其肿瘤的转移与侵袭,有效抑制微血管形成。同时认为温阳法具有降低细胞外基质与黏附性,认为温阳法对恶性肿瘤有很好的作用。

3预防与治疗

“不治己病治未病”是《黄帝内经》提出来防御疾病的策略,至今仍是我们中医人遵循的战略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己病防变、已变防渐。中医在防治肿瘤方面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第一未病先防,预防癌症的发生;第二阶段,阻断癌前病变的发展,预防癌变;第三阶段,病后调摄,预防癌症的复发和转移。中医治未病与恶性肿瘤放化疗有机结合,既病防变先安未受邪之地。病后调摄防止复发。

4结论

综上所述,恶性肿瘤的中医治法多种多样,各个医家从古代医籍,病因病机,现代药理学,免疫学,统计技术,名家治疗经验分析治疗恶性肿瘤各种治法的重要性。尤其用现代药理学角度分析中药对机体的积极作用与对恶性肿瘤的抑制作用,为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提供更有力的说服观点。活血化瘀法多从现代病理学研究恶性肿瘤由于微循环障碍,基质的沉积所引起的,从活血化瘀药具有生血,改善微循环药理作用分析,证明活血化瘀法的效果。很多医家从现代分子免疫学角度证明肿瘤的扶正固本治法的有效性,具有提高免疫力,稳定内环境平衡,防治癌细胞的浸润于转移的作用。《景岳全书》认为:“凡积聚之治,如经之云者,亦既尽矣。然欲总其要,不过四法,曰攻、曰消、曰散、曰补,四者而已。”可以看出治疗肿瘤时,应当以祛除肿瘤为首要的任务,并且提出治疗肿瘤的治法以攻、消、散、补为主。从基因水平与细胞学角度认为清热解毒法具有阻止肿瘤细胞的核酸代谢;干扰DNA和RNA的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还能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和分化,并能抑制肿瘤细胞端粒酶的活性,从而发挥抗癌效应。软坚散结法朱丹溪《局方发挥》“自气成积,自积成痰”,并且痰为百病之源,怪病皆为痰生,与肿瘤等疑难病有重大关系。并从现代医学分子学基因角度去研究提出“痰核”是恶性肿瘤的核心,“痰核”的核心是肿瘤细胞,其异常增殖是中医林论的“痰毒”。温阳法现代医学角度研究温阳法具有减轻癌痛,抑制与杀灭肿瘤细胞,并且抑制其肿瘤的转移与侵袭,有效抑制微血管形成。同时认为温阳法具有降低细胞外基质与黏附性,认为温阳法对恶性肿瘤有很好的作用。总的来说,我们治疗恶性肿瘤应该以辨证论治为核心,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并结合以毒攻毒、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温阳法四法综合治疗,才能达到疗效。

参考文献

[1]何若苹.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世界癌症报告》[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24(2):405-406.

[2]何若苹.浅论恶性肿瘤的随证治疗[J].浙江中医杂志,2002,24(9):405-406.

[3]刘瑞,雷娜,李杰.从“内生五邪”角度探讨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8):1532-1534.

[4]牛雪娇,崔宇,姚嫱.扶正固本方水提物对结肠癌RPIP细胞体外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J].四川中医,2014,32(3):67-69.

[5]陈丽,郑玉玲.郑玉玲扶正固本法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7):1216-1217.

[6]凌昌全.恶性肿瘤病因病机之我见[J].中医杂志,2009,50(10):952-953.

[7]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66.

[8]薛佳茜.蒋士卿教授治疗恶性肿瘤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拾零[J].中医学报,2013,28(181):782-783.

[9]华海清.扶正培本法治疗恶性肿瘤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1):6-8.

[10]李湧健.扶正治癌重在顾护胃气[J].中医杂志,2010,5(6):33-34.

[11]陈玉超.刘沈林教授治疗消化道肿瘤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3,35(8):12-13.

[12]李攻戍,朴炳奎,李松.活血化癖法与恶性肿瘤的转移[J].中医药信息杂志,1997,4(10):11-12.

[13]王斌,董阳,周江云.活血化瘀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2):177-178.

[14]王朋,张慧玲.活血化瘀治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1(24):2735-2736.

[15]田同德,杨峰.癌毒理论探讨及其治疗对策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9):1795-1796.

[16]章永红,章迅,叶丽红,等.论癌症以毒攻毒治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2):105-108.

[17]张靖,张瑶,王彦丽,等.有毒中药抗癌作用及其与归经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3,44(13):1852-1858.

[18]李春杰,魏品康,施俊等.恶性肿瘤从痰论治的研究思路与方法[J].保健医学杂志,2007,9(4):241-243.

[19]裴俊文.蒋士卿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恶性肿瘤经验[J].河南中医,2009,29(2):129-130.

[20]刘雪强,陈信义,唐勇.浅谈恶性肿瘤因于寒及其临床应用[J].中医杂志,2014,45(12):948-949.

[21]侯哲,张宁苏,唐光一.温阳法治疗恶性肿瘤古今文献研究[J].使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8(3):1-2.

肿瘤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分子肿瘤学;研究型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2-0081-02

近年来,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新发癌症患者约1000多万,死亡700多万。我国每年新发病例也逐步提升,如何有效防治恶性肿瘤已成为医学界面临的时代难题[1]。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大力投入,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使肿瘤学研究得到飞速发展。

分子肿瘤学是生物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是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肿瘤相关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研究中,进而阐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其本质,为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措施。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以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为学科发展方向,但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原有的一些肿瘤学基础知识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科研的发展需求。为适应生物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有力地推动生物技术向多专业渗透,促进边缘交叉学科领域的发展,学院首次为研究生开设分子肿瘤学这门课程,主要从分子水平上深入阐述肿瘤学研究的新进展,并结合学院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的要求,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尝试与探索。这一举措必将促进学院在生物领域和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

1 以肿瘤基础研究为背景确立课程教学内容

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全球性卫生重点的转移,肿瘤的防治研究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还是临床肿瘤诊断治疗,都取得长足进步[1]。

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以探究肿瘤发生发展机制、抗肿瘤药物开发以及基因治疗等为主要研究方向,与医学肿瘤专业相比,在定位和针对性方面都有较为鲜明的特色。学院研究生大多数具有生物学等工科背景,掌握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及病毒学等丰富的理论知识,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优势,但缺少一定的临床肿瘤学知识。因此,分子肿瘤学这门课程的开设不同于医学院传统的临床肿瘤学课程,而是着重以肿瘤基础研究为背景,拓宽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层次。授课内容涉及肿瘤发生发展分子机制及其基因治疗、分子药靶、肿瘤表观遗传学等相关领域,以及肿瘤干细胞、miRNA、RNA干扰、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前沿领域,从基因层面探讨肿瘤发生机制和有效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肿瘤的早期预测与防治。

2 以研究型教学为主导确立课程教学方法

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处于从本科时期的知识学习型阶段向课题研究型阶段过渡的重要时期,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基础环节。因此,这就决定了研究生课程教学不应仅仅只是本科式的知识传授的延续,而应是知识传授与科研能力培养并重。但当前高校教学中仍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师生交流与互动少,只适于简单的传授知识,不利于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能力。

2.1 转变观念意识,优化课程设置

为了更好地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开设分子肿瘤学课程之初就积极转换教学观念,以研究型教学为主导,结合课程的基础性与前沿性,优化课程设置,确立新的教学模式[2]。根据学校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制定出一套适应研究生教育的教学大纲,既满足研究生的知识需求,又能反应出学科水平和发展趋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学生知识背景及理解能力等因素,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在课程设置中,没有采用固定的教材形式,而是根据学生背景知识的差异,结合当前生物前沿技术在肿瘤学领域的研究趋势,采用启发式、讲座研讨式的教学方式,有目的性地开展授课。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一些肿瘤学相关基本知识,包括细胞生物学如细胞结构与功能、分子生物学如肿瘤的分子标志物等基础知识,既照顾了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同时给基础好的学生进行了复习;

第二部分重点从细胞周期与凋亡、细胞信号转导、血管生成、侵袭转移、耐药性等方面阐述肿瘤的癌变机制和肿瘤恶性演进机制;

第三部分介绍肿瘤的分子诊断、预防与治疗等内容与研究进展。

在授课中,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目的出发,鼓励研究生参与课堂讨论,并结合学院一些学术前沿讲座,通过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使学生更广泛拓宽学术视野,提高综合科研水平。

2.2 研究型教学在课堂中的实践

研究型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内容、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或学科前沿问题为研究内容,通过学生查阅资料、独立钻研和认真思考展开课堂讨论和交流,使不同的学术观点相互碰撞、交流与补充[3]。

分子肿瘤学属于肿瘤学领域的前沿学科,知识更新快,教材不能涵盖最新的研究内容,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不能以单一的教材作为参考资料。在教学之前提前做好研究性学习,从同行认可度高的期刊中查阅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文献,不断更新知识,在课堂上根据授课内容适时引入这些新技术新方法,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科研兴趣。

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是肿瘤研究的基础,教学内容涵盖的知识点多、涉及面广,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出现日新月异。如在给学生介绍细胞信号转导这章内容时,课前根据学生研究兴趣与方向设定一些知识点与问题,让学生课后分组查阅相关文献,准备PPT在课堂交流学习。如选择一个信号通路,查阅该通路包括的知识点,如蛋白种类、特点及调控功能,思考该通路在肿瘤生成中发挥怎样的机制?是否有其他小分子如miRNA的参与等?学生课后准备充分,结合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积极探索与发现问题,在课堂交流中活跃,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促进了对新知识的学习。

此外,还注重将本学院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过程中,如在介绍病毒与肿瘤这章内容时,为学生介绍学院科研小组对艾滋病、宫颈癌、食管癌等肿瘤病的研究进展与研究成果;在讲细胞生物学时,结合本实验室在干细胞领域的研究思路与研究进展,为学生介绍干细胞包括肿瘤干细胞、IPS细胞的特征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这样让学生更全面了解本学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今后进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3 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课程质量的重要内容,以多种形式考核指标来完善考核方式。在分子肿瘤学的课堂教学中,主要从课堂出勤、论文撰写、专题讨论三方面加以评估。其中专题讨论和论文撰写分别占总成绩的70%。在研究生的培养中,文献查阅是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可以在查阅、积累、梳理资料中消化、理解知识,并与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撰写某一个感兴趣领域的研究进展论文是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论文统一按照期刊发表的格式来撰写,考评内容包括论文格式的规范性、选题的新颖性、文献的代表性等。

专题讨论部分的考评主要通过学生对文献的理解程度,包括能否把握文献的核心内容,能否提出自己对文献研究内容的完善建议。同时,学生学术交流水平也纳入成绩考核部分,包括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学术表述的流畅性和学术交流过程的应对能力。这样既可以考核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同时可以锻炼撰写论文的能力。

4 结束语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热点,尤其是癌基因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芯片、RNA技术、表观基因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等分析方法逐渐成为肿瘤研究的一种高效手段,使研究者更深入地了解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掌握癌基因特异性的分布规律,揭示基因信号内在的生物学意义,有力地促进肿瘤学的发展,为肿瘤的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专门为生物技术专业研究生开设分子肿瘤学这门课程,旨在为工科院校培养侧重于肿瘤学基础研究的复合专业型人才。在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引入研究型教学模式,把研究的意识、思维、观点与方法融入教学中,强调对知识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注重学习过程中研究生的实践与体验[4]。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有利于全面培养研究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正堂,等.肿瘤学专业现状与发展设想[J].医学杂志,2011,36(4):315-318.

[2]王文静.中国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学为导向”综合型课堂教学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18-24.

肿瘤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头颈肿瘤学; 多学科综合治疗; 教学

头颈肿瘤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已有半个世纪的发展史,它是头颈外科学与肿瘤学为适应耳鼻喉科及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治及科研需要逐步发展起来的。这门学科在肿瘤学中有着自身的专业特色,其内容涵盖流行病学、肿瘤内外科学、放射治疗学、病理学、影像诊断学、康复学及肿瘤免疫学等领域[1]。目前,头颈肿瘤发病率约20/10万,头颈肿瘤患者数目相对不多,存在医学生、医师、患者对头颈肿瘤学认识深度不足等问题[2]。当今,多学科综合治疗(multi-diciplinary treatment,MDT)虽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模式,但这一治疗原则并未深入到头颈肿瘤学教学过程中,教学上仍以传统的肿瘤学教学模式为主,偏向于强调头颈肿瘤的一些主要治疗手段,忽略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理念的教学讲授,这限制了头颈肿瘤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恶性肿瘤是一种动态变化的多病因,病机复杂的疾病,治疗上需要根据肿瘤疾病的动态变化灵活运用综合治疗的方案,所以必须强化多层次系统化的综合治疗理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MDT在头颈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掌握一套系统专业化的肿瘤学知识体系,为将来在临床工作中灵活运用综合治疗原则全面、详尽、正确、合理的诊治复杂多变的肿瘤疾病打下基础[3]。本文初步探讨强化多学科综合治疗原则在头颈肿瘤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 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概述

“MDT”概念是由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于上世纪90年代最早提出,倡导这一理念已有半个世纪,在我国已得到了广大临床肿瘤工作者的认同[4]。肿瘤“MDT”是指根据患者身体的一般情况,肿瘤疾病的种类、分期、恶性程度及患者的治疗意愿,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各种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它是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肿瘤治疗新模式,由多个相关学科相对固定的专家组成工作组,通过定时、定址、定期的会议讨论,对某一系统或器官性疾病提出最适的诊疗方案,然后由多个相关学科单独或联合执行诊疗方案[5]。“MDT”克服了单一治疗手段的局限性,强调诊治过程中的多学科会诊,更重视疗效与生活质量的双重关注,目前其随着肿瘤临床及基础研究的发展而发展。

2 强化多学科综合治疗原则在头颈部肿瘤教学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肿瘤学科的发展,肿瘤治疗的基本模式在不断地转变,治疗正从集中单一模式向“MDT”模式发展。目前,头颈部肿瘤治疗上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核医学治疗、中医中药等多种治疗手段,这些治疗手段互相补充渗透,如果仅依靠单一治疗手段,治疗就存在局限性与不足,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将降低,这是每一个肿瘤学医者不愿向往的结果。“MDT”模式就是将这些有效治疗手段科学地组合起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教学中强化“MDT”模式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肿瘤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以头颈部肿瘤中最常见的鼻咽癌为例,鼻咽癌病理类型最常见的为鳞癌,对放疗敏感,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分期而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运用“MDT”模式规范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6]。在教学讲授中,应突出强调放射治疗在提高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及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及器官损伤的优势,譬如其能严格控制脊髓、脑干、晶体、腮腺等重要器官的辐射受量,以致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7]。而早期鼻咽癌在治疗上应阐明除采用常规外照射,根据病情应补充腔内近距离放疗可提高疗效的理念;但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由于原发病灶较大及生长部位的特殊性,其局部放疗剂量难以提高,正常组织损伤较大的缺点,在教学上应强调放疗联合同期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其以提高局部照射剂量及缩短总疗程时间来提高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8-9]。教学中还应突出局部晚期鼻咽癌若仅单纯放疗,局部肿瘤近期可能有所缩小,但远期疗效不佳,易局部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可能性,这将是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采用同步放化疗有助于提高肿瘤局部控制和降低远处转移,提高治疗获益。法国最新的Meta分析表明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化联合可将5年生存率提高6%,无事件生存率提高10%,而以同步放化疗疗效最佳[10]。其次,晚期鼻咽癌患者结合靶向治疗,不仅可避免传统放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而且在头颈部肿瘤疗效增益方面将获得较为理想的初步结果。最后,教学中还应提醒学生一些不可忽略的知识及观点,例如放化疗给鼻咽癌患者带来的毒副反应问题,最常见的有口腔黏膜炎、白细胞低下、贫血、口腔颌面功能障碍等,应培养学生发挥“MDT”理念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联合相关辅助治疗的意识,配合祖国传统医学中扶正、清热毒等中医药疗法来减轻毒副反应,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体上讲,头颈肿瘤学理论知识的教学讲授,应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不是单一的肿瘤学知识应用,应将多个学科相关知识,进行层次化、系统化的有机组合。这种新的组合将弥补各单一学科缺乏统一知识体系的弱点,而且促进了多学科专业之间的交流,这将有利于肿瘤学专业人才的综合培养。所以,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临床实践的肿瘤学教学,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原则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3 多学科综合治疗原则促进头颈肿瘤学科专业的发展及专业人才的培养

3.1 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促进头颈肿瘤学科的发展 目前,在肿瘤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肿瘤学科重视不够,尤其是本科生教育未安排足够的课时,教学过程中肿瘤知识点未进行深入系统化的讲授,常通过不同学科、各个章节进行分散式教学,而且来自不同学科的授课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各有所侧重,因此未从专业基础教学中建立起良好肿瘤综合治疗理念及肿瘤系统的知识体系。如何解决这一现状,让学生综合掌握肿瘤学知识体系以便更好地运用于临床实践中是笔者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全方位重新认识肿瘤学科,让他们认识到肿瘤学是医学类多门学科的综合体,是涉及内科学、外科学、影像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知识体。在课堂基础理论教授中应讲解更多的肿瘤新进展和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并设置合理规范的教学课程大纲,除讲授肿瘤基础知识结构外,教学内容可纳入肿瘤心理学及肿瘤分子生物学最新研究进展等肿瘤学科新兴领域,以充实强化肿瘤MDT模式理念。而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临床教师可以通过临床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对肿瘤学科的兴趣,让学生自觉整合肿瘤学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体系,综合掌握与肿瘤学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及时了解肿瘤最新治疗方案及相关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将新的治疗观点及研究成果尽早转化为临床教学内容,这样既避免了肿瘤专业知识的落后及与相关学科知识内容的脱离,又充实了头颈肿瘤学教学内容。总之,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头颈肿瘤学不是重复单一的学科,而是多学科的有机结合,使其真正领会到综合治疗模式在头颈肿瘤学中的重要性,这将有利于从教与学两方面促进专业教学内容的更新,从而推动肿瘤学教育的发展。

3.2 多学科综合治疗原则促进头颈肿瘤教学查房模式的转变 目前笔者采用最多的查房模式仍是传统的讲课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是以带教老师为主体,把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通过细致、全面的讲解和身体力行的示教传授给学生,这种模式有其局限性,其重视知识传授,轻视素质教育及能力培养,忽视教学中学生的感受,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及自学能力和医学创新精神的培养[11-12]。显然,这种教学查房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肿瘤学教学的发展。头颈肿瘤学查房随着专业的发展及多学科综合治疗原则的要求,形式也向多样化、多学科联合查房的模式发展。譬如医护联合查房,以及影像学医师、药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中医医师等多学科联合查房。具体来讲,放疗为头颈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为提高放疗的精准度,避免重要器官及正常组织的放疗损伤,影像学知识必须很好的掌握,查房可联合影像学科医师协助诊治,提高诊断效率及放疗精准度,同时有利于头颈肿瘤科医师及学生全面、快速、直观掌握各头颈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原则。肿瘤治疗还应尊重个体化治疗及循证医学原则,如有些化疗药物,其体内代谢的个体差异很大,这直接与疗效和毒副作用密切相关,请药师参与查房有助于肿瘤医学生及临床医师精准把握用药剂量,做到提高药物疗效与减少不良反应并举;再如心理师参与联合查房,可从心理上解除患者和家属对癌症的恐惧;营养师配合查房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合理的饮食谱,满足了患者的饮食需求,继而改善患者的体质;而配合中医师联合查房进行中医药辅助治疗可减轻西医药抗肿瘤的毒副反应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显然,这种多学科联合查房对提高治疗疗效,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促进家庭、社会和病区和谐至关重要,同时让学生在联合查房中也学习到了其他学科在肿瘤治疗中的特色及所起到的作用。简言之,MDT模式要求肿瘤教学查房向多学科联合查房模式转变,这既保证肿瘤MDT模式的实施,又克服了传统单科诊治模式的局限和弊端,从而提高了肿瘤诊治的整体水平,并且有助于肿瘤临床医学生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3.3 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促进肿瘤学中西医学体系相结合 中、西医学虽是两种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但其均是劳动人民在历史生活中与疾病抗争发展起来的,二者对人类健康保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与西医相比,祖国传统医学更重视“以人为本”的医学价值观,更重视从整体宏观角度去认识肿瘤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其理论精髓是阴阳动态平衡及整体观念。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中医基于辨证论治,整体观念进行个体化的综合诊治,侧重于对疾病病因病机的阴阳气血平衡调整,而且治疗手段也不局限于中药,还包括养生、针灸、推拿、康复、情志调理等多种治疗手段并举[13-15]。而现代医学提出的肿瘤综合治疗模式也正是从患者整体状况出发,结合个体化治疗原则,以期最大限度地让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这恰与祖国传统医学理念相吻合。目前广大医学工作者已认为中西医结合模式是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保证西医手术、放化疗等基本治疗手段,又提倡发挥中医药扶正祛邪、减毒增效的优势。所以,在临床教学中应结合中医学观念积极培养学生对头颈肿瘤疾病的整体认识,消除“头痛医头、脚痛治脚”局限而错误的医疗观念,结合头颈肿瘤学科的专业特点,探寻中、西医学体系的交叉点,这也是头颈肿瘤综合治疗模式的另一目标,这将有利于我国肿瘤教育水平的提高及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综合性肿瘤专业的人才。

总而言之,多学科综合治疗原则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趋势,其促进了头颈肿瘤诊治模式向多学科模式转变,其利于多个专业相互参与、渗透、综合联系,无论是基础理论教学还是临床实践教学,多学科综合治疗原则将推动头颈肿瘤学教育的发展,从而为培养合格的头颈肿瘤学综合性专业人才作贡献。

参考文献

[1]马静,任艳鑫,李晓江,等.辩证思维在头颈肿瘤诊治过程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29(4):54-55.

[2]2005年上海市市区恶性肿瘤发病率[J].肿瘤,2007,27(14):634.

[3]张百红,岳红云.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2,33(12):156-158.

[4]覃玉桃.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对肿瘤学临床教育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26(11):294-295.

[5]宋启斌.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性[J].循证医学,2008,8(6):377.

[6]王晓雪,王光明,潘云,等.VEGF与鼻咽癌的研究现况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149-151.

[7]胡超苏.早期鼻咽癌的治疗及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06,16(6):433-436.

[8]郭翌安.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23-24.

[9]陈春燕,卢泰祥.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新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06,16(6):437-442.

[10] Baujat B,Audry H,Bourhis J,et al.Chemo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n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meta-analysis of eight randomized trials and 1753 patients[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6,64(1):47-56.

[11]于洪升,赵淑芬,代爱国,等.提高临床肿瘤学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6,42(2):178-179.

[12]蒋永新,李文辉,普娜,等.肿瘤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与管理初探[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5):154-155.

[13]许成贵.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及抗肿瘤中药的发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8):141-142.

[14]陈宏,苏忠,苏琨.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2010,7(11):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