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教学(精选5篇)

  • 专业课教学(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课堂教学是围绕着完成既定教学目标而在课堂中发生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师生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课堂环境进行精心的布置,对课堂氛围进行恰当的营造,对课堂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学生参与进行积极的引导,对差异学生进行高度的关注…

专业课教学(精选5篇)

专业课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管理暗示控制课堂教学教学环境课堂规则

课堂是最普遍的教育活动场所,但同时它又是复杂的,它是由教师、学生和环境构成的一个微型的社会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个构成元素不断发生着相互作用。有效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已成为各授课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课堂教学是围绕着完成既定教学目标而在课堂中发生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师生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课堂环境进行精心的布置,对课堂氛围进行恰当的营造,对课堂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学生参与进行积极的引导,对差异学生进行高度的关注,对教学效果进行准确的评价,才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有效、快乐和谐,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进能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

一、课堂教学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1.教师。

作为课堂教学管理行为的引导者和协调者,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技巧和能力,才能使自己与课堂客观环境、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处于和谐之中。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也对学生学习产生极大的促进或消极作用。

2.教学内容。

教学层面上的教学内容,是教师和学生作用的对象或客体,它是经过课程设置和编制具体化了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全部内容。

3.教学环境。

班级和班级之间的课堂教学环境不一样,一个班级在不同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的课堂教学环境也不一样,这是课堂教学环境的独立性;一个班级在某门课的课堂上教学环境一旦形成,基本上就会持久保持下来,这是课堂教学环境的稳定性。

二、搞好教学管理,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课堂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学生能主动遵循的课堂规则是课堂管理的头等大事。课题规则应使学生明确课堂的行为要求,使学生明白行为所依据的标准,从而使课堂行为规范化。

2.自我管理。

在课堂管理上必须引导学生开展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这样不仅可以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也可以通过这一过程增加“规则”的约束力。

3.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健康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之,则会降低学习效果。一个好的教师,不仅应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而且也要具备高超的活跃课堂气氛的技巧。

4.巧妙利用课堂之外。

将预防和解决问题工作做在课外,将问题解决在课堂之前或之后。对于班级中哪些学生行为容易越轨,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专门分出时间积极地关注这一部分学生,与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倾听他们的想法,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三、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的课堂技能。

1.吸引学生的“眼球”和“耳朵”。

(1)巧妙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站在学生角度,他们不可能一堂课自始至终高度紧张地听教师的讲解,需要教师采取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演示教学,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以轻松的、快节奏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运用相关知识,从而不至于厌烦,保证教学效果。

(2)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讲课

由于不同的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不一样,接受新知识能力有差异,有的学生接受新知识比较快,而有的学生接受新知识比较慢。这就需教师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喜欢听的语言给学生讲,也就是经常讲的教学要深入浅出,语言要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教学语言生动、活泼,能够引起学生“学”的兴趣,举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使专业知识不再枯燥、乏味,是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吸收课堂知识,达到教学的目标。

2.管住学生的“手”和“嘴”。

目前在中专院校的课堂教学中,经常有教师抱怨课堂纪律难以控制,而课堂纪律控制不好又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如何管住学生的手和嘴,搞好课堂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暗示控制

教师要善于随时随地地觉察课堂里每个学生是否专心听讲,当某一学生有表现不当行为的迹象时,就要给学生一个暗示信号。一个成功的教师,其管理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给一个无声的眼神,一个无声的动作都可以起到绝妙的作用,一旦课堂问题行为发生,教师可采用暗示的手段不惊动他人、不影响教学及时予以制止。

(2)不局限于三尺讲台授课

有经验的教师总喜欢把重心放低,身体前倾,用平等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这样,师生之间距离更近,更易沟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要一直站在讲台上,可以在教室范围内走动,这样对于开小差的学生能有一种“震慑”的作用,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再次转移到课堂上来。

(3)正确处理学生课堂不良行为。

专业课教学范文第2篇

西医院校开设中医课程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大特点。根据西医院校学生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我们在教学方法改革中,做了大胆的尝试和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影响中医药学概论教学效果的三点不足

1.1中医药学概论的教学内容较为广泛,教学时数明显不足中医药学概论的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和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内容安排通常已占去50%左右,留给中药学和方剂学的时间甚至只有24~26学时。要在这短时间内介绍清楚中药学(介绍常用中药180种)和方剂学(介绍常用方98首)的最基本内容都是很困难的,更谈不上通过实例讲授有关研究方法和引起学生对本学科的关注。

1.2兴趣淡薄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有关调查表明,西医高等院校学生学习中医药课程的兴趣淡薄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它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并由此面临日益严重的困难,日益严重的困难对自信心的打击,反过来又进一步抑制了兴趣,这样,形成恶性循环,随之而来的便是知识结构残缺,视野狭窄,创造力低下等等。可见,不解决兴趣问题,素质教育则无异于画饼充饥。导致兴趣淡薄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思维方法在过渡环节上出现障碍,这是药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二,“衰落”的现实在心理上的投射。勿庸讳言,步履蹒跚的中医药学和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现代科技之间有着强烈的反差,兴趣的缺乏无疑也来自这一反差在学生心理上的投射。第三,封闭而又细腻的教学风格。这样的做法使受教育者处于被动的地位,而“兴趣”则让受教育者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可见,这一教学风格与“兴趣培养”是背道而驰的。

1.3中医药学概论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投入不足如中药学需要大量的中药样品实物做教学演示,然而,在课堂上不可能把某种中药所有的不同品种、不同产地和不同规格的样品都展示给学生,但使用多媒体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这方面的软件应加紧开发,硬件也应适当配备。

2我们对提高中医药学概论教学质量的四点做法

2.1提高对中医药学概论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加必要的教学时数由于现代中药符合世界发展,现转向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潮流,消费观向重视生活质量方向发展的潮流,医疗保健观转向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整体医疗保健的潮流,体现为崇尚自然。因此,我国已从国家角度提出发展战略支持该产业发展,以回应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在传统药物(天然药物)对我国提出的挑战。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医药是极具高科技含量和巨大增长潜力的产业。中医药是最具我国民族特色和独特优势的领域,最有希望取得国际竞争优势,在我国21世纪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加入WTO,西药的研发难度将更大,而以中药为基础的天然药物研究必将成为研究对象的中医药学概论在药学中的重要地位将更加凸显出来。

我省是中药的资源大省,居全国首位,中药材的品种和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古往今来,云南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药物宝库”的美誉,而且许多地道名贵中药材云南比较具有优势。民族医药是云南的一朵奇葩。1998年,云南拥有药品生产企业109家,生产中药材及中成药的企业数为36家,而云南医药工业总产值中56%是中药(包括中成药和植物提取物),大大高于全国20%的平均水平,而且逐年有所提高。

中医药学概论是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成药学等相关课程的重要基础,同时肩负着为中药产业培养科技人才的直接责任。要完成这个任务,最基本条件就是要有足够的学时。没有足够的学时,不可能掌握中医药学概论的主要内容,也不可能深入了解中医药的前沿研究内容。

我校在新的教学计划中已将中医药学概论由原来的选修课改为必修课,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重视度;同时教学时数增加为64学时,并且增加了后续分化课程——中成药学。

2.2课程体系内容的调整如中药学与方剂学是较为成熟的中医基础学科,彼此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分别进行授课,既过多占用学时,又显啰嗦重复,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对此,我们根据中药、方剂讲解的基本结构(如都讲功效与应用)相似、分类基本相同的特点(如都有解表类、清热类、泻下类……)把同一类药、剂归为一个章节进行讲解。在每个章节讲完药物后,跟着讲本类中具有代表性的方剂(如讲完辛凉解表药后再讲银翘散等方剂),然后演示自制课件——《生药学》中的中成药照片,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其及早了解医药市场情况,打破了两门课程间的界限,使之系统条理化。这种调整减少了篇幅,精练了内容,较好地解决了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

2.3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药学专业的培养对象是从事一般药物制剂、鉴定和临床合理用药等工作的执业药师,教学内容应侧重在药而不在医。例如,中药学部分很多内容(如药物的来源、产地、采制等)将要在药用植物学、生药学中系统学习[6],中药学中可不讲或少讲,中药的理论、功效与应用是教学的重点而重点讲授。因而课程内容及课时均可相应减少。

2.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在沿海及京、津、沪等发达地区,中医药学概论大量使用了多种教学媒体,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突出直观性、生动性和应用性,以达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明显提高了中医药学概论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近年来,我们注意广泛收集适于中医药的影像资料,并把它们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采用了多种教学媒体在教学中应用。其结果,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教学改革是时代前进的需要,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中医药学概论教学改革更势在必行。在中医药学概论教学中,应不断探索与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以致用,更能胜任今后的工作。

专业课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 专业课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168-01

中高等职业学校以培养职业岗位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专业课教学应从实现中高等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学生实际学习需要和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出发,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以适应学生将来就业的需要。其宗旨是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学方法是完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和手段。中高职职业学校要求专业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教学语言应具有知识性、鲜明的针对性、灵活的启发性,课堂板书形式优美、重点突出、合理布局、有计划性,又能结合实际发挥独创性,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如许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会用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励式教学法。不可否认,激励是人才成长的催化剂,由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一、根据学科自身的规律确定教法

专业课程教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切实体现学科特点。教学大纲要求设置和各个学科,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教法的确定不仅要从共性出发,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科自身独具的特点来确定,这样教法才有特色。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法,根据中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在营销课的教学中综合运用了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通过提出若干个任务,把教学任务巧妙的隐含在每个任务中,并以问题的形式引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探求知识,从而形成民主、和谐、开放互动的课堂。例如,市场营销课的教学就要根据实际采用工学结合与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采用项目引入、提出任务、工作任务分析、相关知识介绍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市场营销课教师要联系实际选用案例,实训项目来源为实际企业业务数据资源。如我校合作单位吉林省国富集团有限公司、长春大成玉米开发有限公司、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长吉图职教集团合作单位等。

二、根据教育发展规律确定教法

中高等职业学校,其特色就是培养学生利用理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以育人为根本,转变用一种模式,一个标准要求学生的教法,使其具有多样化、多层次性特点。如营销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进应从课程设计着手,贯彻真实性、多样性、适度性、可行性、自主性、全覆盖等原则。要求贴近企业营销活动的实际,以“工作岗位的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以实际工作任务为成果形式,以适应现代企业对职业人才的需要。充分利用我校实习和实训基地的资源,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参观学习,同时组织企业专家来校讲授汽车营销策划、企业销售运营方面的相关案例。真实性展示直接来自企业的现实性课题,如大成玉米的体验营销,就是企业专家和教师共同指导的,所有实践环节都由学生组织参与并完成,在实际操作中巩固了理论知识,加深了理解,让学生从项目任务的实际工作中理解所学知识。迫使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向市场和企业,把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三、根据实用性和针对性确定教法

专业课教学中教法的指导思想应注意重实用性和针对性。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教法。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实践式教学法等。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对专业知识很难寻根问底,而且学生年龄较小,专业意识不明确等。在教学中要利用学生求知、求新心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思维在探求知识本质规律处适当地给予启发点拨,从而达到感知新知识、概括新知识、应用新知识和巩固深化新知识的目的。同时,还要考虑所教知识的实用性及其学生就业的需要,即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生产一线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所以专业面宜宽不宜窄,突出综合性、针对性、实用性,为学生提供多种发展的可能。

四、根据现代科学的发展水平确定教法

专业课教学范文第4篇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意义

中职教育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其中经济因素主要包括:GDP增长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模式、市场的理性化程度、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劳动力市场模式、劳动力失业状况等。中职教育与这些因素息息相关,并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学生技能的培养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同样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技能的培养和对技能的要求。

二、中职教育存在的不足及成因

下面对上述矛盾体现出的学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作如下分析。

其一,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及相关专业人才不能很好地满足岗位的需要,主要表现出操作技能不够和创造性能力欠缺,而中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就业前的职业准备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许多中职学校普遍存在重招生、轻就业的现象,处于这两者当中的操作能力也显得力度不够,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的学习也与中职教育的要求不相匹配,直接影响到毕业生就业和在工作岗位上创造性工作能力。另外,教师对劳动力市场的实际操作技能需要缺乏研究,对就业信息掌握不足,对毕业生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这样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培养和就业。

其二,专业优势不突出,课程体系结构不太合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陈旧,很多学校为了自身的发展,在软硬件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片面迎合市场的需要,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尤其是在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大量招收学生,造成软硬件资源分配的失衡,专业没有特色,重点专业不突出。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与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但有些课程的内容只是普通高校课程的简化,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尤其是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极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操作技能不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在教学方法方面,虽然基本上采用了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但对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相对不足,由于教材、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受多方面的制约,使得目前中职教育仍然处于应试教育阶段,考试方法单一,学生应有的技能不能得到发挥。

其三,教师的职业技能欠佳,只能是一般教师水平,而中职教育中计算机应用与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要求较高,大部分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方面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主要是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体现在教师缺少职业技能培训、技术更新滞后、缺乏教育创新机制等。

三、在教学中采取的对策

1.根据社会的需要,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基础,以就业为本位,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掌握人才市场动态,根据用人需求调整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确定行之有效的专业体系结构和课程体系结构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培养。现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可以开设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等十个专业方向,但是每所学校几乎不可能把所有的专业方向都办得比较出色,所以应该根据自己实际的软硬件条件,发挥优势,建立突出重点专业的专业体系结构。通过课程开发,建立中职教育课程体系改进和更新的机制,采用让“学生有一技之长”的主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应多开设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增强应用技能培养,突出专业特色。

2.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保证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教师不但能教、会教,还能及时发现学生在训练当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提高操作技能。积极引进社会资源,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原则,进而增强中职学校教师的职业实践经验、新技术实践能力,以及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互动教学、情境教学、创新教学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技能培养的教育教学质量。

3.加强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养,对理论课中所涉猎的知识点,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进行讲解,根据知识点的要求确定项目教学的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和岗位技能的要求,制定培训的标准,写出训练的计划,执行理论学习、技能练习、反馈、纠正等反复的过程和监督、检查措施,逐步缩小操作技能和标准技能之间的差距。如果在技能训练当中有同学达不到或是出现其他情况,再针对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操作性强的课程应该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方式,减少背诵性的试题。采用终结性考试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实际技能为导向,把实践能力和项目能力纳入考核范围;运用笔试、机试、综合作业、项目评审、毕业设计考核等考核方法;学校考试与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增加学生自我实践技能训练的机会。引入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学分制等学生培养理念,鼓励学生进行诸如计算机组装、维护和营销实地训练校外实习,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提高技能。

4.提高思想品德水平,增强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完成目前学习任务的物质基础,更是今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闯荡的物质基础,体育锻炼是健全心智的基础。

5.建设和完善实训需要,完善软硬件条件建设,计算机房(局域网)、计算机组装维修实验室、网络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以及校园网、互联网在内的教学设施,改善学生的实训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集中的、资源共享的、设备精良的实训基地。在重视硬件条件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强配套软件资源的建设,充分发挥现有的设施在实训教学中的效能。

专业课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学;专业;教学;结合

数学作为高职高专教育基础课程,对学生思维、应变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专业知识与数学的结合更加深入,更加广泛。传统的数学教育正在向全面培养学生数学素质,如何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教育逐渐转变。在这种转变下,如何创新高职高专院校的数学教学模式,如何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是高职高专院校数学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分析目前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入手,探讨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高职高专院校高等数学教育的现状

在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学生能听懂课,能熟练地解数学题,但不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解决专业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仅把高等数学课当作纯粹的一门基础课。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造成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不高,甚至有不少学生有抵触情绪。高数教学显得枯燥乏味。另一方面,各专业课教师只是在需要用到数学的地方才会去引用某些公式或结论。使得学生学习的高数知识和专业知识始终处于分离状态。而纵观目前大部分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材,缺乏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造成了教材本身与高职高专各专业的联系不紧密,学生体会不出高等数学对专业的影响,感觉不到高等数学的重要性,也就使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不高。

二、高等数学与专业相结合教学模式的构思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广泛征求了各专业负责人、专业任课教师和各专业学生的意见,收集了大量的相关信息,发现存在的问题,反思教学中的不足,结合本院教学的实际需求,开展《高等数学》课程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使《高等数学》课程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1.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将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教育与普通高校的高等数学教育区别开来,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教育不应过多地强调其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而应将其作为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重视其应用性、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觉性,完成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提供就业上岗后满足岗位职责所需的数学基础。

2.结合专业需求,确定高等数学教学内容

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许多专业参照了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并且改革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突出了职业能力培养。许多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大量的高等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担任高等数学教学任务的教师到相应的专业教研室进行调研,在对相应专业所必须的数学知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构建必须够用的高等数学新框架,打破高等数学的固有系统,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设计、整合。将那些支撑专业课程学习的内容讲深、讲透,而将那些与该专业关系不大的内容,在不影响高等数学课程连续性的情况下则可以删去不讲,充分体现基础课程够用为度的原则。

3.编写合适教材,促进高等数学与专业的有机结合

教材建设是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教材是落实教育思想,实施教学目标的依据,是教学内容的细化,是教学过程的“脚本”,也是教学方法的载体。在体现上述特色的基础上,我们本着结合专业内容,突出培养专业人才的能力,体现“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大胆尝试了对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的改革,采用案例驱动模式,以淡化理论,突出应用为主线,学生将大量接触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实例导出概念,能够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拓宽学生的思路,有利于提高学生将专业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是高职高专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创新人才是改革教学方法的重要环节,也是高等数学与专业结合的重要步骤。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维方法,与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着密切的关系。

1.突出“启发”式教学,善用“对比”法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做文章,既充分利用高等数学特有的逻辑性,又结合专业特点,引导、启发、组织和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使学生学会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的思考。教师还应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抓住高等数学的各种矛盾(如:数与形、常量与变量、微分与积分等)做文章,采用对比法教学。另外,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新旧知识的对比、正确与错误的对比、公式间的对比等,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牢固掌握知识。

2.淡化数学本身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加强数学案例教学法

高等数学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由于其概念的抽象性、理论的复杂性,思想的深刻性,往往困难很大,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应尽量运用猜想、画图、类比等直观性教学法,精心选取并设计与专业实际或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典型案例,使其直观化、简单化、生动化。例如,在给公路专业学生讲解极限概念时,除了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外,还可以给出如下案例:在铺设路面时,将130℃左右的沥青摊铺在环境温度为30℃的路基上,沥青的温度将会逐渐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沥青温度会越来接近环境温度30℃,通过对这个专业案例的分析,引出极限的概念。通过这样一个生动的专业技术案例,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避免了数学概念的抽象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增强高等数学与专业的结合

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各有所长,多媒体的优势在于文字、图形等信息的传输与处理,它可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便于立体图形或动态图形的展示,更有利于将专业知识与高等数学有机的结合。例如,在讲解二次曲面、二元函数微积分时,教师在黑板上作图费时、费力,且不易将图形作的准确。通过多媒体对图形进行分析演示,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学生极易接受,同时将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传统的板书教学条理性强,计算和推理过程清晰,与学生互动性比较灵活。因此,必须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使高等数学为专业服务,提高教学效果。

四、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设立体现数学应用的专题,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贯穿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建模。通过对数学建模全过程的参与尝试,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在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专业学科的联系,增强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五、结语

高等数学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需要教师们长期摸索、不懈努力并进行实践的艰巨任务。它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原来的不适应现阶段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我们应围绕高数课程为专业服务的宗旨,将高等数学与专业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和专业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综合能力强,素质全面,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树禾.数学思想史[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