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手术(精选5篇)

  • 阑尾炎手术(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6~83岁,平均44.5岁。再手术距初次手术时间24小时~2年,因结肠肿瘤而漏诊7例,其它疾病5例,因明显技术操作不当致再手术6例,术后并发症10例。急诊手术指征包括失血性休克,弥漫性腹膜炎,择期(限期)手术者…

阑尾炎手术(精选5篇)

阑尾炎手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阑尾炎并发症再手术

阑尾炎是外科学常见病、多发病,阑尾炎切除术是每一位普外科医生最初接触,较熟练掌握的手术。1982年1月~2005年1月收治阑尾炎患者28例,手术后因各种原因施行再手术做回顾性分析,旨在唤起广大医师的重视,避免或减少再手术的机会。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6~83岁,平均44.5岁。再手术距初次手术时间24小时~2年,因结肠肿瘤而漏诊7例,其它疾病5例,因明显技术操作不当致再手术6例,术后并发症10例。急诊手术指征包括失血性休克,弥漫性腹膜炎,择期(限期)手术者疑结肠肿瘤通过“B超”、钡剂灌肠透视、结肠镜、病理学检查予以诊断,腹壁窦道形成者术前造影明确窦道走行,术中沿窦道往入美蓝染色确定窦道切除边界,对反复发生肠梗阻、不明原因右下腹痛者经认真肠道准备行剖腹探查,28例再手术者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痊愈出院。

讨论

熟练掌握基本功,遵守外科基本原则:大部分阑尾炎可以通过行阑尾切除较容易治愈,但仍不能忽视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1],严格的无菌技术,轻柔细致的操作,术后严密观察和及时正确处理,在顺利完成多例阑尾切除的年轻医生中尤其应加强贯穿这种观念和思想。本组2例腹腔内出血再次手术者证实为系膜结扎线滑脱所致,原因为系膜水肿、脆弱、打结不确实等。常规在结扎系膜后,线暂不剪断,归还于后位,置于纱布2~3分钟,查无活动性出血,方能关腹。当阑尾部炎症变重,残端包埋不满意,疑粪瘘可能,需留置软质胶管引流,并要和残端留有距离,确保引流管通畅,拔除时间至少1周即超过瘘出现的危险时段,否则达不到放置引流的目的,本组2例粪瘘均是第4天拔除引流管后发生的,应引以为戒。

阑尾炎手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比较;开腹手术;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阑尾炎;效果

急性阑尾炎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这是一种急腹症,病情主要容易发生在青壮年身上,在临床中主要是患者的阑尾点反复跳动、出现压痛或者是腹痛等症状[1]。当前随着我国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腹腔镜下实施手术治疗已经受到了医院的广泛重视,并且在手术开展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实施。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与开腹手术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现资料统计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3年9月-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研究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16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45.33±11.1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17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46.42±11.41)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研究组采用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进行治疗,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方式,在肚脐下方边缘横切处选择1厘米大小的切口,建立人工气腹,将其压力控制在12mmHg-15 mmHg[2],之后形成一个大约10毫米大小的腹腔镜孔,将腹腔镜置入然后在视野范围内进行观察,这样就可以透过腹腔镜准确的知道患者的病情状况和病发位置。在患者的左下腹位置放入一大10毫米的操作孔,然偶根据阑尾的位置放入到5毫米的辅助孔中,将腹腔镜内出现的渗透液和积液等全部吸出,这样就可以将阑尾周围的黏连组织进行分离,将阑尾提起来,放置到视野范围内,对患者的阑尾系膜到根部位置等进行清除干净,再进行缝扎处理,大约在距离阑尾根部五毫米的位置进行阑尾切断,将周围的网膜进行覆盖处理,患者手术操作结束后,将操作孔取出即可,然后对患者的切口位置进行缝合处理。

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患者进行常规的剖腹探查,选择好切口位置,切口长度大约是三毫米左右,切口切开后,进行手术操作,在患者手术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无菌操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需要做好术后常规的抗感染治疗,服用抗生素药物,做好术后护理工作的开展[3]。

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实施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实施情况结果对比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排气时间分别是(44.42±10.33)min、(35.43±14.18)ml、(10.92±2.33)h、(4.01±1.18)d以及(26.43±5.18)h,和对照组各项手术相关的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表一 两组患者的手术实施情况结果对比

2.2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

两组患者出现的主要并发症状是切口感染、腹痛、肠粘连和术后疼痛,其中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13.04%,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30.44%,两组各项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表二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

3.讨论

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疾病,这种疾病发作过程中必须要及时的开展治疗过程,早期治疗才能够促进患者短期内康复。在临床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阑尾炎疾病,尤其是急性阑尾炎疾病,一旦治疗方式不当,或者是出现治疗延误等情况时,都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在临床对阑尾炎疾病诊断过程中,我们是根据典型临床体征开展治疗过程的,在临床中必须要加强对急性阑尾炎早期症状表现的认识和掌握,这样才能够及早的发现,并且及时开展治疗实施过程。随着我国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超声探测技术的实现,在医学技术发展过程中,腹腔镜下手术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医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其独特的检查方式和准确的治疗效果,使得在开展阑尾炎确诊和治疗过程中发挥出了很大的优势,临床中逐渐扩大了对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实施。

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与开腹手术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发现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排气时间分别是(44.42±10.33)min、(35.43±14.18)ml、(10.92±2.33)h、(4.01±1.18)d以及(26.43±5.18)h,和对照组各项手术相关的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何庆平.比较开腹手术和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08):171-172.

阑尾炎手术范文第3篇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 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而右下腹阑尾区压痛,则是该病重要的一个体征。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手术治疗的153例阑尾炎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53例中,男性92例,女性61例,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2岁,平均31岁,病程最长10天,最短7小时。行普通-超或彩色多普勒检查145例,提示为阑尾炎者116例,阳性率为80%。

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108例占71%,急性阑尾炎并局限性腹膜炎14例占9.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5例占2.53%,阑尾周围脓肿8例占5.2%,坏疽穿孔型18例占11.2%。拟行手术为阑尾切除133例占87.5%,阑尾切除+腹腔引流13例占8.5%,剖腹探查6例占4%。

2、治疗结果

本组无一例出现术后死亡、肠瘘、肠梗阻,切口疝,腹腔残余脓肿等并发症。住院时间最短3天,最长14天,平均7天,切口感染8例,占5.2%。

3、讨论

3.1致病因素

细菌感染和阑尾腔的阻塞是阑尾炎发病的二个主要因素。其次饮食生冷和不洁食物、便秘、急速奔走、精神紧张,导致肠功能紊乱,妨碍阑尾的血循环和排空,为细菌感染创造了条件。

3.2症状与体征

1、腹痛: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开始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早期阶段为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脐周疼痛范围较弥散,常不能确切定位。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层腹膜时,因后者受体神经支配,痛觉敏感、定位确切,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2、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程度较轻;盆位阑尾炎时可引起里急后重和排尿疼痛症状;弥漫性腹膜炎时可致麻痹性肠梗阻,腹胀和排气排便减少。3、发热: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伴有寒战和黄疸,则提示可能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 4、压痛和反跳痛:腹部压痛是壁层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McBurney)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阑尾的这一体表解剖标志并非固定不变,它也可位于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右1/3交界处的Lanz点。随阑尾解剖位置的变异,压痛点可相应改变,但关键是右下腹有一固定的压痛点。压痛程度和范围往往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反跳痛也称Blumberg征。在肥胖或盲肠后位阑尾炎的病人,压痛可能较轻,但有明显的反跳痛。 5、腹肌紧张:阑尾化脓即有此体征,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时腹肌紧张尤为显著。但老年或肥胖病人腹肌较弱,须同时检查对侧腹肌,进行对比,才能判断有无腹肌紧张。

3.3治疗普通-B超或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阑尾炎有助于临床诊断,且彩超能提供病灶血流情况,如显示血流信号丰富,则说明阑尾炎症重,可能有粘连、包裹,如脓肿形成,亦可显示,这样可帮助术者术前对病变程度的准确判断,有利于术式选择及术中操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指征[2]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症状与体征明显,抗感染治疗无效者。②急性化脓性和坏疽性阑尾炎。③急性阑尾炎穿孔并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者。④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者或慢性反复发作的阑尾炎。⑤小儿、老年人及妊娠期阑尾炎,因易发生阑尾穿孔,一旦确诊,尽早手术。⑥阑尾脓肿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但经常有症状者,应于3个月后择期手术。⑦其他少见情况,如阑尾蛔虫症,阑尾肿瘤,阑尾黏液囊肿,类癌等。总而言之,一切急性、慢性阑尾炎或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经内科保守治疗疗效不佳,无手术禁忌证者均是阑尾切除术的手术指征。

切口选择: 一般采用右下腹斜切口。麦氏切口可顺利完成手术,切口损伤小,愈合牢固,病人恢复快。标准麦氏(阑尾点)斜形切口是在右髂前上棘与脐部联结线的外1/3与中1/3交接点上,作与联结线垂直的4~5cm小切口。切口也可随估计阑尾部位略予移动,以直接暴露出阑尾。斜行切口优点是按肌纤维方向分开肌肉,对腹壁血管和神经无损伤,发生切口疝机会小。切口也可呈横形,与皮肤褶皱相吻合,其瘢痕不显。横切口开始时应用于儿童,目前也应用于成人。切口长度应随腹壁厚度而加以调整,肥胖病人的切口往往要长。任何过小的切口,必然增加手术难度,甚至会产生不必要的意外,得不偿失,不值得采取。严格保护切口,是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显露阑尾是手术重要步骤,应在直视下找到盲肠,再沿结肠带找到阑尾根部,用环钳和(或)长无齿镊夹出阑尾,如阑尾显露不清,应果断延长切口。最好在直视下切除阑尾,当阑尾基底易暴露,而阑尾其余部位暴露不清或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固定,可采用阑尾逆行切除法。必须确定已将阑尾全部切除,没有残留。如阑尾基底部坏死,盲肠壁亦有坏死,可将阑尾全切,坏死的盲肠壁亦切除,然后将切口内翻缝合。

3.4术后并发症的防治阑尾炎切口感染的原因与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力、阑尾的病理改变以及主管医生的手术技术、术后处理措施等有关。术前、术中预防性使用抗厌氧菌药物,术后合理联用抗生素;做好围手术期处理,中老年病人术前常规查血糖。理想的手术切口易于接近病灶,显露良好,便于操作,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切口暴露感染。诊断明确的阑尾炎以麦克伯尼点切口为佳。切口大小适当,不可强求小切口而过度牵拉、损伤组织。腹膜炎严重的患者,术中应考虑切口延长方便,取腹直肌旁切口;也可根据压痛点的不同,在麦克伯尼点切口的上下选择恰当的位置作切口。切开腹壁,不可做任何潜行分离,以免手术过程中脓性分泌物潜流、污染、贮留于人工形成的腔隙中。皮下出血点钳夹置放到打开腹膜时松开,无出血不结扎,并避免大块结扎。阑尾急性炎症时常有炎性液体渗出至浆膜外,易污染四周组织,使感染扩散,所以应严格对待,注意无菌操作。提取阑尾时要细心,并与四周隔离。钳夹和切除阑尾的钳、刀用后均应放置于污染盆内,不重复使用。一般急性阑尾炎术中不需要引流,但对合并腹膜炎的复杂性阑尾炎有时需要进行引流。术中局部不断地有少量的脓液渗出时,需要腹腔内引流,但此类情况并不多见。较为常见的是为防止术中腹腔内脓液污染切口而放置引流,但放置不当也会导致感染。术中发现阑尾炎需引流时,最好戳孔放置,戳创口大小以保证引流通畅为宜。

参考文献

1. 彭良才.62例重症阑尾炎诊治体会[M].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8):23.

阑尾炎手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慢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545-02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因为急性期治疗不彻底,往往形成慢性炎症。由于慢性阑尾炎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常导致误诊。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进行86例慢性阑尾炎手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手术治疗慢性阑尾炎患者86例,男性46例,女性40例;年龄7~80岁,平均年龄43.5岁;病程在3个月~9年,平均病程12.8个月。术前均有急性阑尾炎发作史。约1~4次不等。

1.2临床表现和诊断

患者既往有急性阑尾炎的发作史,经常有右下腹疼痛,也可能症状不重或不典型,有的病人仅有右下腹隐痛或不适,剧烈活动或饮食不节可诱发急性发作;有的病人有反复多次的急性发作史。主要的体征是右下腹麦氏点的局限性深压痛,这种压痛经常存在,位置也较固定。左侧卧位时,部分病人在右下腹可触及阑尾条索。X线钡剂灌肠检查可见阑尾不显影或充盈不全,阑尾腔不规则、有狭窄,72小时后透视复查阑尾腔内仍有钡剂残留,充盈的阑尾走行僵硬、位置不易移动、压痛点在阑尾位置,即可诊断为慢性阑尾炎[1]。

1.3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取右下腹麦氏斜切口或右下腹腹直肌旁直切口。沿结肠带寻找阑尾,找到阑尾后,根据阑尾的病变情况及粘连程度,选择相应手术方法。对于盲肠游离或轻度粘连,行阑尾分离切除术;陈旧性粘连、阑尾根部粘连后腹膜者行阑尾抽心法逆行切除;陈旧性粘连、阑尾与小肠、盲肠粘连者,行阑尾根部结扎或切开引流。对于重度陈旧性粘连,阑尾与周围组织、肠管广泛粘连,无法暴露着,应先松解粘连,再进行切除阑尾后放置引流管。

2结果

本组86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治愈出院,未发生切口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半年有2例患者诉右下腹隐痛,其他患者均恢复良好。术后经病理检查均确诊为慢性阑尾炎。

3讨论

临床上将慢性阑尾炎分为2种类型。(1)原发性慢性阑尾炎,其特点为起病隐匿,症状发展缓慢,病程持续较长,几个月到几年。病初无急性发作史,病程中也无反复急性发作的现象。(2)继发性慢性阑尾炎,特点是首次急性阑尾炎发病后,经非手术治疗而愈或自行缓解,其后遗留有临床症状,久治不愈,病程中可再次或多次急性发作。主要病变为阑尾壁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还有阑尾纤维组织增生、脂肪增多,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不规则,甚至闭塞,妨碍了阑尾的排空,进而压迫阑尾壁内神经而产生疼痛症状[2,3]。多数慢性阑尾炎病人的阑尾腔内有粪石,或者阑尾粘连扭曲、淋巴滤泡过度增生,使管腔变窄。大多数由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少数可开始即呈慢性过程,因此慢性阑尾炎症状体征不典型,常导致误诊。

手术治疗是慢性阑尾炎最为有效的方法[4]。在诊治慢性阑尾炎过程中,应注意:(1)术前合理评估,注意防范和治疗合并症,对诊断可疑病例,注意排除其它腹内疾病[5]。(2)术中:首先要验证临床诊断结果,避免误诊。针对病程较长、估计粘连程度严重的患者应采用右下腹直肌切口,便于上下延长切口;术中应探查肠管、附件等周围脏器有无病变,回盲部的探查范围应不少于100cm;分离要在直视下进行,谨慎小心,操作轻柔,以免损伤肠管和输尿管;条索状粘连带均应结扎,以免遗漏出血;阑尾位置变异时,可先寻找到回盲部,再沿三条结肠带的汇合点扪及一条索状硬物即为阑尾根部;粘连严重或异位时,切忌强行分离,可采取逆行切除或浆肌层下剥除的方法切除阑尾;阑尾根部不强求包埋,亦可“8”字缝合或肠系膜覆盖腹膜化;(3)术后所有标本均应送病理检查,以证实诊断。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阑尾炎的诊治关键在于术前注重病史采集,充分利用辅助检查,尽量明确诊断,重视合并症的处理,术中精心操作,认真探查,采用灵活多变的切除和根部处理方法,术后综合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陈孝平.外科学(上册)[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72.

[2] Cong-min S H A, Sen L I. Clinical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J]. Jilin Medical Journal, 2010, 26: 003.

[3] Bachur R G, Dayan P S, Bajaj L, et al. The effect of abdominal pain duration on the accuracy of diagnostic imaging for pediatric appendicitis[J]. 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12, 60(5): 582-590. e3.

阑尾炎手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术前确诊 手术方式的选择 术中采取灵活的治疗方式 早期锻炼 愈后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6.029

资料与方法

2003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慢性阑尾炎患者180例,男124例,女56例;手术162例,保守18例。

慢性阑尾炎是指管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阑尾扭曲与周围组织粘连、官腔狭窄闭塞等急性炎症消退后遗留的病变。慢性阑尾炎主要分为原发性慢性阑尾炎和继发性慢性阑尾炎两种,其中原发性慢性阑尾炎发病时症状不明显并且病情发展缓慢,一般情况下持续时间较长且发病过程中无反复性发作;继发性慢性阑尾炎多为首次发病时经非手术治疗而愈,但是遗留有临床症状,之后多次发作无法治愈。

检查方法:①患者经X线检查可以看到阑尾显影有中断、扭曲、排空迟缓并因粘连不易被推动。一旦患者的阑尾腔被玩去那堵塞,则X线检查看不到显影,尤其针对无典型发作史的患者,可作为重要参考指针。②超声检查:患者经超声检查可以看到阑尾形态不自然、卷曲、折跌、粗细不均,有部分管腔狭窄,条索状的远端管腔已完全闭塞,有时粪石也会阻塞阑尾腔,由于阑尾与周围组织粘连在一起,超声下阑尾经推移无法移动。当阑尾直径>0.7cm且阑尾壁厚>0.4cm时,患者为急性发作,此时阑尾组织层次相对清晰可见。长轴切面阑尾呈条形盲管状或蚯蚓状或腊肠状回声,短轴切面似同心圆或靶回状回声,阑尾管壁浆膜层呈强回声光带,阑尾管内呈低弱回声或无回声,有不明显的蠕动,阑尾在加压下形态改变不明显,阑尾在彩色多普勒检查下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超声检查可以排除慢性胆囊炎、女性的慢性附件炎及慢性泌尿系感染等,避免同慢性阑尾炎产生混淆。

诊断标准:有急性阑尾炎发病史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下腹多有不规则隐痛或其他不适,少数患者有排便次数增多或腹部饱胀感等消化道症状。患者经医生检查多为轻压右下腹出现疼痛且固定,左侧卧位,右下腹偶可触到条索状质硬的阑尾,触之即痛,X线钡餐检查及B超可协助诊断。

治疗:手术切除阑尾为有效的措施。手术治疗:经术前检查患者同意手术治疗,可以行腰硬联合麻醉,在患者的右下腹做麦氏切口或右下腹腹直肌切口,尤其针对年龄50岁以上的或者诊断不太明确的患者,适用于右下腹直肌切口。进腹后沿盲肠3条结肠带的汇合点找到阑尾病变位置,根据阑尾的粘连程度及发生病变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的进行分离切除阑尾手术,如果阑尾粘连不重,分离后采取阑尾顺行切除术,如果回盲部游离,粘连不明显而阑尾头部粘连严重包裹,则先行处理阑尾根部,逆行切除阑尾,如果整个阑尾全部粘连固定,包裹严重,阑尾本身则水肿明显,脆性很大,则需要采用阑尾抽心法耐心分离阑尾周围组粘连至后腹壁,逆行切除阑尾,并用7号线结扎阑尾根部,切开阑尾浆膜层距结扎前0~5mm,无出血后切除阑尾,如果阑尾与回肠、盲肠粘连,用手指探查阑尾根部有无粪石及肿块,需在结扎前先行切开将内容物排尽,清洗后引流24小时再缝合,所有患者均应探查回盲部100cm,切口用双氧水、盐水、稀释碘伏液、盐水冲洗,缝合肌膜不留死腔。

结 果

162例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在精心手术与治疗后于5~10天后拆线,Ⅰ期愈合160例,切口感染2例,均未发生内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半年,仅有5例诉切口略有疼痛,2例有丝线排异反应,其他患者均恢复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