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统计工作总结(精选5篇)

  • 文化产业统计工作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文化软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及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很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文化产业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显现。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

文化产业统计工作总结(精选5篇)

文化产业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省、市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统计这项全新工作,相继召开了专题会议,也进行了专门培训。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具有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发展潜力大的鲜明优势。为全面启动我县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全力放大新的经济增长优势,经县委、县政府研究,成立了全县文化产业统计工作领导组,并于今天下午召开全县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第一次联席会议,这既是一次工作部署会,也是一次动员部署会。刚才,何局长传达了对省市会议的主要精神,对文化产业相关指标进行了解读,就文化产业范围界定作了简要说明,15号左右我们还将对各成员单位的联络员进行业务培训,希望在座的各位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识,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科学有效地组织好我县的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在此,我强调三点:

一.国内外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催生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全面开展。

文化软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及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很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文化产业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显现。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此后,就牵头组织国家统计局、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单位开展文化产业统计研究,我国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由此展开。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2004—2011年,文化产业的增速一直保持在17%左右的高速增长势头。2012年更是逆势扬帆、一路高歌,国务院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表明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标志着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十一五”以来,文化产业取得了突破性成果。2007年和2011年,文化产业增长速度连续两年超过30%。201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800亿元,2012年达1000亿元。据初步统计,到去年底,全省共有文化产业机构4万家左右,其中企业销售规模1亿元以上的有300多家。南通市文化产业也加速发展,2011年底,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近6000家,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44亿元,尽管如此,南通的文化产业经济总量在全省仅排第6位,占GDP的比重为1.77%,占比在全省列第9位。

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通过从业人数、产业结构、创造的总价值、所上缴的税收以及占GDP的比例等具体指标来体现,也就是说,必须要用实实在在的数字说话,而不是空洞、笼统的描述。只有全面开展文化产业统计工作,才能准确确定文化产业发展机构和方针、研究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和措施、科学指导文化产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二.做好文化产业统计工作是加快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

我县文化资源相对丰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传统优势。近年来,文化投入持续增长,文化产业布局相对合理;文化市场主体发育逐步健全,投资方式日趋多元;文化产品与服务不断丰富,文化消费快速增长。但是,与周边县市区相比,我县文化产业发展仍显得滞后。在2011年南通市文化发展绩效考核中,我县成绩不尽人意,五项考核指标中,政府投入指数名列六县市全市第一位,文化服务指数位居第五位,文化发展指数和文化消费指数均为最后一位,综合指数也是全市最后。近年来,周边县市区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迅猛,崇川区民俗文化村、港闸区“欢乐谷”、“唐闸1895等重点项目,海安523产业园(油画村)、通州动漫城、南通印刷工业园产业基地正在迅捷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相比之下我县骨干文化企业和知名文化品牌依然缺乏,文化产业发展压力依然突出。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自身的不足,找准存在的问题,准确定位,谋求突破,才能取得更大发展。但是,当前我县文化产业规模到底有多大?发展水平在处于什么地位?对国民经济贡献的份额有多少?它的发展潜力在哪里?政府出台的文化产业政策成效如何?政府应当采用何种政策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这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尚未有详尽的统计数据和信息来加以研究和实证分析。只有全面、系统、客观掌握了文化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益、速度,才能使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全面系统地研究规划,准确地制定文化产业的发展政策和措施,有效指导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扎实推进实施文化产业统计工作

今年是开展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的第一年,许多工作正处于摸索之中,各成员单位必须下更大力气,付出更多努力,开好局,为今后的文化产业统计工作打好基础。

1.在统计内容上要体现科学准确。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市主管部门和文化产业统计报表的具体要求,认真摸清所属行业内全部单位情况,既要对管理体制内的单位进行认真统计,更要加强对管理体制外的单位进行认真摸底,做好统计,力争使各项数据全面、准确地反映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和趋势。4月底,各成员单位将进行第一次数据统计与报送,这很重要也很关键。希望各成员单位在参照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的基础上,依据这次文化产业调查摸底的情况,进行更全面科学准确的审核,全面展示好2012年文化产业发展业绩,也为今年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夯实基础。省、市对一个地方的文化发展绩效考核评价包括文化发展、政府投入、文化服务和文化消费四大类,共有15项指标。希望大家认真对照,有效推进。年底,我们将对各成员单位文化产业发展绩效和统计工作进行考核和表彰。

2.在工作方式上要体现整体联动。文化产业统计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整体联动。县两办负责总协调,县委宣传部负责总牵头,牵头组织各成员单位开展文化产业统计的相关工作。县统计局具体负责统计业务,为各成员单位统计人员做好业务培训指导,对报表进行审核把关,并做好有关数据的分析监测工作。县财政局要及时掌握文化产业中政府投入的进展情况。其他各成员单位要统筹行业内所有被统计单位加强配合,相互协作,做到应统尽统,全面准确。各成员单位要主动与市主管部门主动对接,加强联系,并根据市主管部门和县统计局的有关业务要求开展工作。

文化产业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认真完成上级部门部署的各项调查

今年上半年我局认真完成了省、市部署的劳动力调查和文化产业调查等各项调查,特别在文化产业调查中,局里经费、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依旧按照“全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认真做好文化产业调查的培训工作,文化产业统计数据的汇总、加工、整理和资料开发。真实反映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总量规模和发展水平,为县委、县政府准确及时提供详实文化产业统计资料,对推动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将奠定重要的基础;对全面、系统、及时、准确地监测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程度、进一步繁荣我县文化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切实为建设开发的、生态的、和谐平安小康的提供有力的决策服务。

二、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认真完成上半年各项统计工作任务。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分析各项经济指标,对全县各项经济指标加强分析研究。面对我县总体发展目标、任务和要求,我局确定了统计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加强对全县宏观经济形势和重大经济问题的分析研究,及时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和分析资料,以增强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见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为县委、政府能准确地把握各个阶段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情况,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1、注重质量,全面完成年报任务和各项常规统计报表。一年一度的统计年报工作,是综合检验全局业务素质的重要工作,把握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我局各股室的相关专业分别参加市的年报工作会后,结合我县和我局实际,局领导采取听汇报、抓协调,迅速布置落实到基层,通过股室和专业人员的共同配合努力,从元月到五月,分别完成了工业、农业、餐饮业、投资、劳资、科技、综合等专业的年报数据的搜集上报、查询、评估工作和各项常规月、季度统计报表,努力做好数据采集、整理及上报。

2、努力做好统计资料编印,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服务功能。统计资料是统计部门为党政部门领导决策服务的主要载体,统计工作的成果体现在统计资料上。为了做好服务,我局每年1月开始每15日前向县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编制印发《统计月报》月度小册子,每季度印发各统计专业分析资料。积极做好社会各界数据信息查询服务工作,半年来,来电、来人查询、咨询、索要数据100多人次。

3、加强经济运行监测,积极参与政府决策。今年1—6月份,我局利用掌握的大量统计信息,对全县一、二季度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在两个季度的经济分析会上,统计部门都作专题发言,强化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4、深入推进统计法制工作。今年是新《统计法》实施的第二年,首先我局加大对新《统计法》的学习宣传力度,制定了《县统计普法工作计划》,明确了普法工作目标。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的统计法律意识和统计法制观念,为依法统计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全社会依法统计的意识。实行了统计报表签收、签领、催报工作制度,完善了专业法制基础工作。

二、认真完成上级部门部署的各项调查

今年上半年我局认真完成了省、市部署的劳动力调查和文化产业调查等各项调查,特别在文化产业调查中,局里经费、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依旧按照“全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认真做好文化产业调查的培训工作,文化产业统计数据的汇总、加工、整理和资料开发。真实反映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总量规模和发展水平,为县委、县政府准确及时提供详实文化产业统计资料,对推动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将奠定重要的基础;对全面、系统、及时、准确地监测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程度、进一步繁荣我县文化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切实为建设开发的、生态的、和谐平安小康的提供有力的决策服务。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1、经费、人员不足与繁重的统计工作任务矛盾比较突出,不能更好地对经济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影响了统计服务质量的提高。

2、依法统计能力不足,统计调查对象配合程度低,统计渠道不畅通,统计抗干扰能力较低,影响统计的数据质量。

3、统计创新能力不足,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够,开展工作有一定的难度。

三、下半年工作要点

下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加强学习,努力搞好调查研究,加强对全县各项经济指标的研究和分析。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好我县的统计工作:

(一)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的学习,提高统计干部调查研究、数据解读、分析研判等能力;加大统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创新培训方式,实现网络培训与传统培训的有效结合,提高培训层次,扩大培训覆盖面,强化培训效果;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完成重点统计工作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动员和组织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工作,竞相争创、比学先进、互相赶超,出色完成好各项统计工作任务。

(二)继续做好人口普查后续工作。完成人口普查数据资料汇总、公报和数据资料开发等后续工作。按时完成省局分配人普课题开发任务。认真做好人口普查前期工作总结,表彰人口普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3、进一步加强统计法制工作。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及有关统计法律法规,全面推进依法统计工作。

4、加强对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继续组织有关股(室)人员到乡(镇)开展培训活动,重点开展乡镇(街道)统计员的综合、业务知识和计算机实务等培训,努力提高基层统计员的业务水平。

(三)按时按质完成月报、季报及其它常规统计报表上报工作。

(四)加大统计违法查处力度,加大对统计上弄虚作假行为的查处力度和个别单位迟报、缺报现象较多单位给予通报批评教育。

文化产业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首先简单的阐述了利用用友总账与UFO报表进行企业成本核算的前提,然后对其经济上和技术上的可行性进行科学的分析,并简要的分析了如何实现系统设计原理,最后结合实际中小企业案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如何完善用友总账与UFO报表结合的财务管理的相关建议,为中小企业实现最大化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明方向。

关键词 :用友总账;UFO报表;企业成本核算

一、利用用友总账与UFO报表进行企业成本核算的前提

随着经济发展的网络化和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能力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大力发展信息化产业,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用友总账以及UFO 报表作为信息化发展和应用的产物,用友总账以及UFO 报表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可以为企业的成本核算提供比较便捷的解决途径,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在如何实现用友总账与UFO报表的无缝对接,以达到准确和直观的反映企业的成本核算的目的。

二、用友总账和UFO报表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1.从经济性角度进行可行性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腾飞,同时在市场化的影响下,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中小型企业,越来越注重企业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意识。中小企业在对企业的经济业务分析时,往往首先考虑的是企业资金的效益分析,通过对比不同经济业务的成本核算以及实际运营的可行性,企业通过科学的决策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现实的情况是,企业对于不同经济业务的成本核算还比较落后,其无法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变化的需要,这也就直接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利用用友总账与UFO报表结合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实现企业的成本核算,可以通过该系统的成本效益分析功能,为企业的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资产流失,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中小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2.技术角度的可行性分析

中小型企业由于其本身的社会特点,使得它不可能完成繁复的生产工艺,而一般生产的产品相对比较单一,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也比较容易实现。针对上述这些特点正好适合应用用友总账与UFO 报表结合的财务管理系统,来便捷合理的实现中小型企业的成本核算。本节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其技术可行性进行分析:其一是UFO报表模块是用友总账软件中的重要财务核算模块,那么以UFO 报表模块作为开发企业成本核算系统的工具也就顺理成章了。传统的Excel报表在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上比较单一,很难满足现如今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需求,而UFO 报表模块系统则恰好解决了这些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另外UFO 报表还有比较优异的系统兼容性,使得用友总账与UFO 报表之间能够比较合理的接合处理财务信息。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UFO 报表可以读取用友总账中的财务信息,使得用友总账财务函数可以随意选取科目进行查询、统计、调整企业的财务信息,并可以利用UFO 报表进行直观的体现出来;其二是用友总账系统与UFO 报表系统能够和凭证数据库信息系统进行比较合理的兼容,三者之间可以不断的进行数据的共享以及财务信息的调整和管理,另外还可以保证准确直观的实现中小型企业的成本核算。

三、系统设计原理的实现

系统设计原理的实现主要通过以下步骤:首先通过用友总账系统对企业的基本的成本数据进行录入和收集处理;其次利用用友系统账务函数中的UFO 报表模块提炼出凭证信息数据发生分配的数额并进行合理的分析计算;再次在UFO 报表模块中提取并分配处理转账合成中的凭证数据信息,进一步满足系统设计的要求;最后经过不断的重复工作循环,使得系统的设计原理得以实现。利用用友总账与UFO 报表进行企业成本核算中会存在一些实际软件应用的问题,例如在进行每月自动生成成本核算表时,其主要基于传入总账系统的数据,但这一数据文件需要手工录入,使得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较大,而利用用友总账系统和UFO 报表实现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 除了可以减少财务人员的数量,还可以使得中小型企业生产管理效率得到提升。

四、应用实例分析

1.中小企业根本情况分析

本文主要以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为例进行分析,企业主要从事食品加工,例如:巧克力、牛奶、饼干等。公司为一般纳税人企业,财务岗位以及会计科目设置与一般企业类似。材料日常收发按计划成本核算,产品成本的收发按实际成本核算。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的车间根据生产的产品的不同进行划分,一个特定的车间往往包括生产前段、机包段以及后段包装出货。

2.产品成本的核算流程分析

该食品加工企业设置有原料处理车间、生产加工车间及包装车间,企业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动力以及制造费用,公司实行全厂和车间两级成本核算形式进行成本核算。各车间成本计算采用批量计算法,全厂成本计算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半成品采用约当产量法逐步结转。该食品加工企业的实际成本核算依据企业的产品的经济收益进行合理的分配处理,并且根据各个车间的实际产量,合理的分配制造中产生的附加费用,该食品加工企业实现车间和全厂这两种成本和核算的形式,每一个车间之间成本核算的方法都比较简单,全厂成本核算采用的是逐渐结转分步法,然而半成品采用成本核算的方法是产量逐步结转方法。为了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日常生产中产生的制造费用或一些辅助生产成本需要在不同的部门之间首先进行交互分配,然后再在不同车间或产品之间进行二次交互分配,如果采用传统的核算手段,将极大的增加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工作强度,数据的准确性也难以保证。利用UFO报表模块中取数并分配处理这一功能,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在提高数据准确性的同时,也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五、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于用友总账和UFO 报表系统各个方面的探究和分析,并结合实际的企业案例,对系统的实现做了比较清晰的描述和应用,推动了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小型企业如何利用用友总账和UFO 报表系统,来实现企业的成本核算,使得中小型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实现最大化的企业经济效益,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婧,杜鹃,王春梅.浅析用友erp-U8系统中销售提成业务的处理方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4).

[2]段红兵.利用用友总账和UFO报表实现企业成本核算[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07).

文化产业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德州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德州 253000)

摘要: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本文以德州市产业结构为例,着重分析了德州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并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提出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德州市的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事实依据.

关键词 :产业结构;回归分析;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26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108-03

经济结构的高低主要体现在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上,要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优化产业结构.[1]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目前德州的产业结构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较少.因此分析德州市产业结构现状,推进德州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调整在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德州市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1.1 德州市产业结构的总体趋势分析

如图1所示,2006年至2013年期间,从总体趋势来看,德州市三次产业比重波动较为平缓.其中,第三产业比重逐年增加,第二产业则相对稳定,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逐年减少.经济增长仍然依靠第二产业带动,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因此德州市的产业结构需进一步发展.

“十二五”以来我市积极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一发展方式,在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的同时,注重科技投入,突出科技创新,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推动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主引擎.[2]而2013年德州市三次产业比重为11.1:52.9:36.0,与2015年三次产业比例达到“十二五”规划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依然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

1.2 德州市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变化分析

1.德州是传统农业大市,但由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等原因,导致农业收益较低.虽然2013年,德州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3.54亿元,增长3.8%.从内部分行业情况看,种植业实现增加值143亿元,增长4.2%;林业实现增加值7.9亿元,增长3.1%;实现牧业增加值97.9亿元,增长3.3%;实现渔业增加值8.9亿元,增长3.3%;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5.8亿元,增长4.8%.[3]但畜牧业在德州市第一产业中占比接近40%,由于畜牧业价格易波动,将严重影响到第一产业整体的稳定发展.

尽管德州市第一产业格局正在发生转变,但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其次,“农业大市,经济小市”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因此大力加强、发展“高产、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应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和关注.

2.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并以传统的工业制造业为主保持相对稳定.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两大类,其中工业在德州市的第二产业中占最为主要的地位.2013年,337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468亿元,同比增长14.3%,居全省第三位.其中1661家轻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694.34亿元,增速13.17%,总量占比达47.3%;1710家重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73.91亿元,同比增长14.96%,增速高出轻工业1.4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7.8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4.9%.轻重工业比重为45:55,重工业比重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德州市工业经济整体上以重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速度比较快,并且保持明显的增长趋势.与此同时重工业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3.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由表1、表2得知,德州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85.38亿元,增长11.2%,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2.4%,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63个百分点,与2010年相比,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3%提升到36%,提高了3个百分点.2013年德州市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创下了自2006年以来的最好水平.虽然近几年第三产业结构总体变化趋势良好,但在发展层次方面还是相对滞后.目前,我市服务业仍以传统的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主,一些基础性第三产业和新兴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发展仍然不足.

尽管第三产业的比例逐年缓慢增长,但依然能反映出德州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一种较低层次的扩张,技术含量较低.长远来看此种内部结构并不利于德州市产业结构发展.

2 德州市生产总值(GDP)与三次产业实证分析

在本部分中,首先给出本文实证分析采用的变量及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主要是德州市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最后给出德州市生产总值(GDP)与三次产业百分比的回归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1 根据“德州市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信息整理得到德州市2006年-2013年生产总值(GDP)及三次产业各占GDP的百分比,其中Y表示生产总值(GDP),X1、X2、X3分别表示一、二、三次产业各占GDP的百分比,具体数据见表2.

2.2 以表2的信息为基础,利用参数最小二乘原理估计生产总量GDP与三次产业的变动关系.假定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Y=β0+β1*X1+β2*X2+ β3*X3;利用EXCEL软件的统计功能对表2德州市生产总值(GDP)与三次产业所占GDP百分比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2.

根据表2的结果,得到生产总值(GDP)与三次产业各占GDP百分比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7670.264+0*X1+12.6985402*X2

+262.406895*X3

各回归系数的实际意义为:

β1=0表示,第一产业变动与生产总值(GDP)无关.

β2=12.6985402表示,在第三产业占GDP百分比不变的条件下,第二产业占GDP百分比每增加1%,生产总值(GDP)增加12.6985402亿元.

β3=262.406895表示,在第二产业占GDP百分比不变的条件下,第三产业占GDP百分比每增加1%,生产总值(GDP)增加262.406895亿元.

3 结论和对策建议

3.1 基本结论

通过对德州市2006年-2013年的统计数据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发现,生产总值(GDP)与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存在不同的依存关系.其中,生产总值(GDP)的变化受第三产业占GDP百分比的影响最大,每当第三产业占GDP百分比增加1%,生产总值(GDP)就会增加262.406895亿元,是第二产业对生产总值(GDP)影响作用的20倍.换言之,生产总值(GDP)对第三产业增长的变动最为敏感,提升第三产业增加值是增加GDP最有效的途径.由表2得知,2013年三次产业比例由2012年的11.0:54.1:34.9调整为11.1:52.9:36.0,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下降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个百分点.虽然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但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的现状仍未改变,也正因如此,一直以来德州市“二、三、一”的产业格局始终未能得到根本改善.

这样的产业结构,表明德州经济增长方式仍属于粗放型,以投资拉动为主,工业技术水平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慢,节能、环保工作形势严峻等.要进一步提高德州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就必须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3.2 对策建议

3.2.1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的发展重点,持续稳定地发展第一产业,适当地发展第二产业,积极地发展第三产业.对三次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使之与制造业一起成为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支撑,对于促进德州市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意义深远.具体来看,第一,坚持“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发展方向,结合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电子商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一、二产业的渗透力和辐射力,服务于中高端制造业升级;第二,鼓励创新,把企业作为发展服务业的实施主体,不断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技术含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逐步改变德州服务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分布散的状况.第三,结合不断提高的消费水平要求,加速发展房地产、旅游、医疗保健、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生活服务业,带动提升产业结构.[6]

3.2.2 加大第二产业中工业技术改造投入,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

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技术投入,推动纺织服装、食品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由一般加工向高端环节发展转变.就德州而言,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推广具有德州特色的小枣产业、德州棉花和德州扒鸡产业集群的优势.通过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进行新产品研发,改造传统产业;通过推进名牌战略和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重点发展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产品,提升传统产业;通过积极争取国家、省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工艺技术,实现由“两高一资”产业向节能环保产业的转变,推进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

3.2.3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速新兴产业崛起

高新技术产业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2013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虽然达到25.4%,但发展还有较大空间.[7]作为太阳城的德州,发展新能源的优势与潜能是巨大的,2010年世界太阳城大会结束后,我市新能源产业在建项目达到63个,总投资额为268亿元,建成后预计新增销售收入511亿元.因此,“十二五”时期,德州市应大力发展低碳高新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加快建设部级产业基地,着力打造新能源、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和新材料、体育装备、环保设备三大产业集群,推动德州市工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以带动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于青.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问题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6).

〔2〕德州市统计局——统计数据分析研究.德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路径选择分析,2014.9.

〔3〕德州市统计局——统计数据分析研究.德州三次产业齐发力助推经济实现新跨越,2014.3.

〔4〕德州市统计局——统计数据分析研究.2013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综述及2014年展望,2014.1.

〔5〕德州市统计局.德州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文化产业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字]跨企业项目计划协同系统总体结构.NET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210074-01

一、跨企业项目管理

跨企业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核心、以项目任务的工作分解结构为主线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跨企业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在保证项目成功的前提下的利益最大化,其主要任务是在建立多企业联合的动态组织的基础上,把优势资源集成在一起共同为项目服务,从而实现多方面的共赢。

跨企业项目管理模式是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以契约方式结成一种网络式的联合体,共同承担项目工作,以减少项目的成本和风险,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群体竞争力的项目管理模式,它是经济全球化形势下项目管理发展

的必然趋势。

二、跨企业项目计划协同管理系统结构设计

(一)系统总体结构

设计系统的总体结构就要考虑到实行对项目进度控制,把计划与实施进程的偏差尽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如果两者之间的偏差超出了正常范围,或者需要纠偏,让实际进程向计划靠拢,或者需要调整计划,让计划向现实靠拢。同时,为了控制某任务项变更引起其他任务项的变化,建立一套严格的计划变更程序。

跨企业项目协同管理系统作为跨企业项目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总装企业和协作企业提供信息交互、软件支持和冲突检测及消解功能。

跨企业项目计划协同管理系统核心功能通常包括:协作计划编制管理模块、协作计划进度管理模块、协作计划变更管理模块、计划协同冲突检测、计划协同冲突消解模块等。系统的辅助功能模块可以包括消息管理、文档管理、协作企业信息管理和基础数据管理等模块。

(二)系统运行流程

系统的总体流程如图1所示,具体描述如下:

1.以总装企业拟编制的大日程计划和关键协作企业拟编制的设备生产计划作为开始;2.根据计划进行冲突检测,如果没有冲突则转向3,否则的话进行冲突消解;3.系统协同设备需求和供货信息;4.总装企业编制正式的日程计划,关键协作企业编制正式的设备生产计划;5.对于上面的生产过程的进度进行监控;6.检查计划是否完成,如果按期完成,则执行7,否则返回4,重新修改计划;7.检查是否完工并验收。

(三)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中的各主要模块的功能如下:协作计划编制模块主要完成总装企业日程计划编制、关键协作企业设备生产计划等功能;协作计划进度管理模块主要完成总装企业对协作企业设备生产进度的监督、是否需要变更的计划的判断等功能;协作计划变更管理模块主要完成协作计划变更及整个过程的控制;计划冲突检测模块主要完成对总装企业需求计划和协作企业的供货计划的协同冲突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做出进一步的响应;计划冲突消解模块主要完成计划冲突情况处理。

三、跨企业项目计划协同管理系统的实现

系统可以采用.NET,使用C#语言在环境下开发。前端使用IE浏览器或者其他浏览器,基于WEB的分布式多层结构,后台采用了SQL Server数据库。

本系统采用了三层结构:

1.表示层:采用浏览器作为前端交互界面,能够显示需要的数据;2.业务逻辑层:跨企业项目的业务处理包括类的查询与更新、系统中的算法实现等;3.数据接入层:底层数据库的操作,包括增加、删除、修改、更新、获取安全数据、获取字符串等基础性的、公用性的操作。

图1系统运行流程

四、总结

跨企业项目计划协同管理系统是新型企业组织的运行方式,是保证协作企业间在计划的编制、执行控制和变更的整个过程中及时交互、协商以达成共识的手段。本文对其系统设计实现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跨企业项目计划协同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在提出在.NET平台上可以实现该系统。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系统的实现和对于优化系统性能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如果能够根据跨企业制造资源的分布特点,给出了贴近实际的一种跨企业的协作的资源管理模型,通过应用这些方法和技术,必然能够满足复杂产品制造的跨企业协作生产计划管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M.T.Martinez,P.FouletierK.H.Park,J.Favrel.Virtual enterprise organization,evolution and controlInt[J].Production Economics,2001.

[2]刘海齐、王坚、严隽薇、戴毅茹,面向动态联盟的企业参考模型库管理系统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3.

[3]李细坤,国内外项目管理比较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7.

[4]何霆、武冬冬、徐汉川,基于PM/ERP集成模式的跨企业协同计划问题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

[5]张宏国、徐晓飞、战德臣,基于工作分解结构的跨企业项目多级网络计划[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

[6]杨波,计划协同管理系统功能设计[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