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精选5篇)

  •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1、协助校长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及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执行落实上级的指示和学校的各项决议。审核所分管职能部门的计划、总结和对师生的奖惩决定。 2、组织实施有关德育的规章制度,负责组织落实、检查、评估。负责抓好教职工和学生的评先、评优工作;…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精选5篇)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分管德育工作副校长主要职责

协助校长组织抓好日常德育管理工作,分管学校师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教师考勤、文体活动、校园环境与安全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协助校长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及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执行落实上级的指示和学校的各项决议。审核所分管职能部门的计划、总结和对师生的奖惩决定。

2、组织实施有关德育的规章制度,负责组织落实、检查、评估。负责抓好教职工和学生的评先、评优工作;负责对师生违纪事件及时处理、公布。

3、组织制定德育的各种工作方案、计划、措施,并抓好落实工作。负责组织指导定期召开德育研讨会、班主任工作座谈会、校园现状分析会、寄宿生情况汇报会等德育工作会议。

4、组织开展德育研究工作,每学年主持召开1-2次德育论文、经验交流会, 汇编德育研究成果,并向上级刊物、年会等推荐优秀论文或经验总结。

5、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环境建设、校园安全,确保师生平安,避免发生校内安全突发性事件。

6、负责抓好教职工的考勤工作,执行教职工请假制度,抓

好每学期统计和公布教职工出勤情况,按政策规定提出教职工旷教旷工处理意见。协助校党支部做好教职工的计划生育工作。

7、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领导德育部门做好每周一上午的升旗仪式活动和其它系列活动。

8、负责对大队部、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指导、检查、考核。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班主任的选配和安排。

9、完成校长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分管后勤工作副校长主要职责

协助校长组织抓好学校的后勤系统保障工作。分管学校的校舍、环境和基本设施规划建设,后勤系统管理与服务,后勤资源规划与配置,财务审核与创收,办公室、电教部门、卫生室等工作。主管总务处及其职能部门,协管实验室、图书馆硬件建设。其主要职责是:

1、协助校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执行上级有关指示和学校各项决议,落实后勤供应保障的各项计划、措施。

2、负责抓好制定后勤工作的计划和实施方案,并组织贯彻落实和检查督促。审核所主管职能部门的计划(包括实施方案和执行情况)和总结。根据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业务水平能力和工作需要,做好人员选配和工作安排。

3、认真执行上级有关部门颁布的财务政策规定,健全财务制度,协助校长开源节流,理好财、管好财,坚持艰苦创校、勤俭办学原则,加强廉政建设。审核有关收费标准,组织做好学生注册收费工作。

4、执行购物用物审批制度,审批低值易耗品的采购计划及固定资产报废工作。组织抓好大宗物资采购,并做好校务公开工作。

5、负责调研和制订学校基本建设统一规划,负责审核基建合同和预决算,安排好平时修缮。

6、负责规划校园绿化、美化工作,优化校园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加强对后勤服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树立良好的服务育人形象,努力为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优质服务。

7、组织制订后勤安全工作计划,严防食物中毒,保障各类设备安全。

8、完成校长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主要职责

协助校长组织抓好学校的日常教学、教研、教改和教务工作。分管学校的教学、教务、教科研、教改、培训、招生等工作,主管教务处、教研组、幼儿园、实验室、图书馆等,其主要职责是:

1、协助校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执行上级有关指示和学校各项决议,落实“教学中心、质量第一”的各项计划、措施。审核所分管职能部门的计划(包括实施方案和执行情况)和总结。

2、负责抓好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和教研教改方案,并组织实施和检查落实。审定教务处、教研组工作计划、总结。根据教师的思想状况、业务水平、教学水平和工作需要,做好各科任教师的选配和安排。

3、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经常组织检查教师备课、授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等工作情况。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对教师的教学情况作出评价和指导,组织观摩教学,帮助教师总结经验。

4、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任课教师、学生代表等会议,了解和掌握教学情况,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正措施,探索教学模式,组织教研教改活动。

5、负责组织落实招生计划,完成招生任务,负责组织新生入学编班工作。贯彻落实学籍管理规定和程序,审批学籍变动和学生考勤旷课处理意见,组织抓好学籍管理和巩固率工作。

6、组织做好教师的教学考评、业务进修和继续教育等工作。

7、审核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的增添计划,负责审批教学、

实验设备、器材使用和处理,提高各功能室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2012年教育工作总体思路

当前,我省教育事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去年,卢展工书记在省九次党代会期间专程看望高校代表团,并利用三天时间集中到部分高校调研,郭庚茂省长半年内两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袁贵仁部长春节前夕来豫调研并签署省部合作协议。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这些都为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二是教育经费保障更加有力。在不久前结束的河南省“两会”上,郭庚茂省长庄严承诺,力争2012年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17%以上。同时,化解高校债务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力争到2012年底使我省高校截止2009年底的银行贷款余额减少2/3。普通高校生均拨款标准持续提高,2012年将达到1.2万元。三是随着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和教育部与省政府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将会得到更多的特殊机遇和政策保障。四是随着中原经济区规划的实施,以及我省“三化”协调发展的加速推进,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在谋划2012年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考虑:

1.强化服务,主动融入,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一是随着我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深入,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对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我们着力提高学科、专业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吻合度和优化度,着力解决覆盖不够、对接不优的问题。二是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人口布局调整的新变化,对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布局调整、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我们加快解决学校布局不能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入园难”“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三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特别是优质教育、多样化和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强化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意识,在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中定位教育、发展教育,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面对新的形势,我省各级各类教育还存在一些短板。一是在基础教育方面。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推进,出现了“入园难”“择校热”“大班额”等现象,这一方面反映了我省优质教育资源的积累不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省基础教育阶段的各类学校布局对人口迁移布局变化的不适应。推进义务教育均衡要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的人口流动变化布局学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二是在职业教育方面。职业教育是工业化的伴随产物,我省正处于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阶段,迫切需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供技能型人才;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村劳动力在城镇的稳定就业,迫切需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要在巩固职业教育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按照“三改一抓”的发展思路,即改革单一的封闭式办学模式,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改革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建立多元投资办学机制;改革公办学校的经费供给体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效益;抓好一批示范院校和特色院校建设项目,实施项目带动,创新机制,提升我省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三是在高等教育方面。建设的重点学科、设置的专业要能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着力解决缺失和不优问题。通过以学科、专业为抓手,推进高等教育整体上水平。

3.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一是树立办大教育的思想,做大教育“蛋糕”。我省“穷省办大教育”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必须强化办大教育的思想,坚持教育开放,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依法举办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的民办学校,以补充公共财政教育资源的不足。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行业、企业等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合作办学,实现共赢。二是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益,分优教育“蛋糕”。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立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人员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和财政拨款机制。三是改革教育评价标准。真正做到教育质量由人民说了算,由社会说了算,从而引导学校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人民办教育。

4.找准抓手、项目带动,实现教育的高效务实发展。一是要找准抓手,实现高效发展。我们将以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总抓手,学前教育求普及;以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达标县”为总抓手,义务教育促均衡;以深化新课改为抓手,普通高中强内涵;以示范校、特色校创建为抓手,职业教育求提升;以学科专业建设和高校协同创新计划为总抓手,高等教育上水平。二是要项目带动,实现教育务实发展。要善于把思路和规划转化为具体项目,并建立工作台账,落实责任主体、项目目标、项目内容、时间节点,把工作抓具体、抓实在。

2012年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1.着力加强德育和高校党建工作,努力为党的十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今年下半年,我们党将召开十,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党的十胜利召开创造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是教育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一是坚决贯彻中央和省的重大决策部署。教育系统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切实加强高校的党建工作。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加大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力度,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三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德育为先,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四是认真做好广大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大学生日常行为、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启动高校中青年教师思想状况滚动调查工作。要紧紧围绕迎接党的十,深入宣传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信心和信念。五是确保校园和谐稳定。要严格落实“稳定是硬任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要求,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要加强对影响教育系统稳定因素的分析和把握,做好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工作,完善安全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谨防一些“小事”发酵蔓延或被恶意炒作。要切实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提高学校安全防范水平,确保校园安全,确保校园和谐稳定。

2.着力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的教育资源。

――以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总抓手,着力缓解“入园难”。抓住教育部、财政部实施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的机遇,通过实施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工程、幼儿园办园条件达标工程、教师培训工程等项目,积极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同时,实施好国家“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项目,重点支持31个国贫县、2个试点县新建、改扩建200个左右乡镇和农村幼儿园。2012年,全省新增幼儿学位50多万个,解决好250多万适龄幼儿的入园问题,学前一年和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83%和58%。同时,严格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不断提高保教质量。

――以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达标县”为总抓手,充分调动县级政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积极性,评选表彰第三批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启动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评估验收工作。继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中小学布局调整为载体,通过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着力缩小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教育水平差距,到2012年底,确保40个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省定办学条件标准,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同时,根据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市人口变化的趋势,加强城镇义务教育学校的规划建设,推动实施城镇义务教育扩容改造工程,切实提高城镇义务教育的承载能力,着力解决“大班额”“择校热”等问题。

――以深化新课改为抓手,推动普通高中内涵式发展、特色发展和多样化发展。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开足开齐必修课,加强选修课程建设,增强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鼓励和推动普通高中立足本校传统和自身优势,办出特色,形成风格。启动实施普通高中改造工程,加强普通高中建设,缓解普通高中“大班额”问题,努力使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提升。

――以创建示范校、特色校为抓手,增强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服务能力和吸引力。启动实施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和特色职业院校建设工程、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工程,继续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探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新机制,研究制定河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明确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探索建立由政府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广泛参与并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新机制。构建河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专升本、对口升学考试和录取办法,鼓励本、专科院校对口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探索普通高校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制度,进一步疏通渠道、扩大规模,建立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和应用型专业硕士、博士纵向连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横向沟通的学历教育体系。深入推进省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

――以学科专业建设和高校协同创新计划为总抓手,推进高等教育发展上水平。一是启动实施重点学科提升计划。瞄准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会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高地。进一步加大投入,巩固现有国家重点学科的学科优势和学术地位;加大支持力度,培育若干个新的国家重点学科;按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突出区域特色、注重学科关联、坚持继承发展的原则,遴选建设第八批省重点学科,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资源共享、相互支撑的学科群。二是启动实施高校专业提升工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优化专业结构,重点建设一批特色专业,打造一批特色专业群,提高专业与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的吻合度。三是继续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围绕创建全国一流目标,加强郑州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深入实施河南大学“百年名校振兴计划”。实施骨干高校建设计划,争取若干特色高校进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四是继续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一批精品开放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表彰一批教学名师,奖励一批优秀教学成果。加强教学质量的宏观监控与评估,做好新建本科高校合格评估工作。五是大力推进和实施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着力加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编印好《资政参考》活页刊物。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开展弘扬中原文化研究。六是着力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启动实施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计划,加强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强化其与地方、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鼓励高校实验室或工程中心走进产业集聚区,共建科研平台。加强河南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设立高校国家重点项目培育基金,提升高校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全面推进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科技成果孵化和推广力度,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度及贡献率。七是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确定一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推广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经验。深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与科研院所、行业和企业合作,建立一批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八是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围绕重点学科、科技平台和团队建设,加强高校与行业部委协同创新,深化与国家有关部委(局)共建成果;加强高校与地方政府协同创新,实现共赢发展;加强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实现校企双赢;加强高校与科研院所、高校之间的协同合作,联合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实现资源互补共享,相互促进提高。

3.着力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一是启动我省第一批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抓好省政府与教育部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的项目对接和落实。做好我省承担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三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二是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健全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向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放权,建立和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三是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依法举办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民办教育,研究出台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四是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深化职业教育机制创新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五是推进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继续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部分专业实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继续实行示范性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试点。六是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做好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

4.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一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教育系统职称制度改革,扩大中职学校教授级高级讲师职称试点范围,深入推进高校职称评审改革工作。加大教师交流力度。进一步完善县域内教师交流制度,扩大交流比例。二是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继续实施“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推动全省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和素质提升。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和“农村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完善农村教师培养补充机制。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工程。三是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出台《河南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办法》,促进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工程技术人员兼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推进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加快建立有利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四是实施高校“人才强校工程”。继续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百人计划”。实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支持计划。面向海内外引进30名左右省级特聘教授,选拔300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

5.着力推进教育公平,落实好教育惠民政策。一是健全和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力争不使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二是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就业统计方式的多元化,鼓励引入第三方社会机构进行评价。三是深入抓好“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加强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中职资助政策等国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推进高中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工作。四是继续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确保“应入尽入”。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五是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特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保障水平。六是深入实施招生阳光工程。

6.着力强化教育保障,不断优化教育改革发展环境。一是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积极配合协调财政部门努力达到2012年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17%的目标分解任务,完成国家4%的目标分解任务。力争全省公办高校生均拨款水平2012年底达到1.2元。推进财政教育拨款方式改革,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制定方案、健全机制,做好高校化债工作。二是科学规划教育事业发展。并组织实施《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河南省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基本建设规划,协调好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项目的实施工作,“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规划。三是要加强教育督察工作。要完善重大事项、重点项目和工程跟踪落实机制,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完善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方法,加大督政和督学力度。四是积极主动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做好社会舆论的引导工作,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五是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基础设施,丰富信息资源,规范技术管理,强化推广应用。

7.加强作风建设,推动务实发展。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改革攻坚、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空前提高。我们必须坚持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认真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深入推进“两转两提”,推动务实发展。要更加注重调查研究、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更加注重典型引路、更加注重工作落实、更加注重督导督察。一要牢记责任。教育是育人的事业,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我们要时刻牢记责任,做到忠诚履职、爱岗敬业,做到责随职走、心随责走。二要强化服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围绕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基层学校,加快职能转变,加快管办分离,积极为学校和师生提供更优服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受教育权益,维护教育公平正义。三要依法治教。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管理,依法行政,接受监督。四要科学决策。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注重调查研究。要建立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评估制度,提高决策水平。五要求实重干。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努力建设“创新、为民、务实、清廉、和谐”的“五型机关”。要在理论学习上下工夫,促进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提高创新能力;在干部队伍建设上下工夫,树立好的用人导向,形成好的用人风气,打造一支“想干事、干对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在督察督办上下工夫,促进作风转变、勤政为民,提高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和行政效能;在党务政务公开上下工夫,促进依法行政,树立清正廉洁的机关形象;在制度建设上下工夫,促进工作规范、团结协作,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我们要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行风、正学风、树新风。大力提倡勤政、廉洁、高效的政风,大力提倡情系人民、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行风,大力提倡求真务实、科学严谨、默默耕耘的学风,说实话、办实事、重实绩、求实效,以正确的政绩造福于民,以优良的政风取信于民。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育工作者在廉洁自律方面应当有更高的要求。应该说,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成效是明显的,但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尤其是领导干部更要讲党性、重品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总之,做好2012年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坚定的信心、奋发有为的精神、锐意进取的勇气,忠诚履职,务实重干,努力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中原崛起与河南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成绩迎接党的十的胜利召开!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德国:实行“二元制”

德国保险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公司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二元制”模式,让德国保险业的发展后劲十足。据统计,德国大学毕业生占同龄人的比例仅为20%,将近80%的年轻人接受的则是职业教育,保险业七成以上的从业人员都参加过为期3年的职业培训,最终走上工作岗位。全德保险教育组织(以下简称BWV)就是“二战”后为保险业建立的一个职业教育组织,德国保险学院(简称DVA)在1995加入BWV,并成为BWV的一部分,这使职业教育培训活动在业界的协调合作得以加强。BWV业务范畴主要包括:保险专业技术培训和销售人员培训,并致力于以私人客户为主要目标群的保险从业人员资格培训。资格考试由BWV考试委员会举办,在全德21个地方设有考点。应试成功者会获取相应的文凭和一张证明卡。BWV采取区域化和网络化教育。BWV的网络由全德各大城市的42个独立会员组成。由于拥有广泛的网络,BWV能够对当地的培训需求迅速反应,并确保保险员工能在本地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另外,BWV非常重视与其他培训机构的合作,特别是德国的一些保险组织和保险机构,如全德保险联合会、德国保险学院、德国精算协会、全德保险业雇主协会、德国各地商会、汉堡大学、汉堡联邦军事大学和汉堡应用科学大学等。

美国:学习项目丰富

美国的保险职业教育是世界一流的,高校教育、资格考试或认证体系、保险公司的内部培训以及各种继续教育计划,种类齐全、互为补充。美国学院为寿险销售人员提供专业教育,是美国国内一所金融服务行业职业教育学校的领先者,它提供的学习项目有:高冲击力的销售培训(LUTCF)、注册雇员福利顾问(REBC)、风险管理助理(ARM)、国际理财规划师(CFP) 证书、注册健康险核保师(RHU)、特许高级生活顾问资格考试课程(CASL)。美国保险协会也是美国提供保险职业教育的重要机构,主要包括美国特许财产与责任险承保师协会(CPCU)、美国寿险管理协会(LOMA)、财险精算师协会(CAS)、北美精算师协会(SOA)、美国健康险协会(HIAA)、国际理赔协会(ICS)以及保险数据管理协会(IDMA)等。以美国寿险管理学会(Life Office Management Associate,简称LOMA)为例,成立于1924 年,是一家民间的非盈利性的学术研究机构,该机构的宗旨是在国际保险和金融服务领域推广寿险行业各个领域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LOMA在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定期举行考试,每年应考人数超过10万人。LOMA提供的资格考试,包括:寿险管理学会会员(FLMI)资格、初级客户服务师(ACS)资格、高级客户服务师(PCS)资格、保险管理师(AIAA)资格、寿险财会师(AIAF)资格、保险法规督导师(AIRC)资格、年金保险管理师(AAPA)资格、再保险管理师(ARA)资格。众所周知的北美精算师协会(Society of Actuaries,简称SOA),是一个以服务于公众和学会会员为目标建立的教育、研究和专业性组织,它提供的精算师资格认证分为两个层次,准精算师(ASA)资格和精算师(FSA)资格。

英国:无固定模式

英国是最早提倡终身教育的国家,并不断完善其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英国的保险职业教育不设固定的模式,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专门的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培训和普通教育中渗透的职业教育。专门的职业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在继续教育机构里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以公司投入为主,在公司里进行,保险学会提供保险职业资格认证。CII是英国皇家特许保险学会(the Chartered Insurance Institute)的简称,该学会成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在全球保险和金融服务领域处于先导地位的专业组织,它所举办的资格考试在国际保险界享有较高的声誉,有的国家法律明文规定,保险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必须有一个具备FCII资格的人,否则不能注册。该资格考试被公认为是国际保险业内最高水平的资格考试。CII系列资格考试主要包括四类:一是IFC保险基础证书资格考试;二是CIP保险实务证书资格考试;三是ACII准会员资格考试;四是FCII会员资格证书。为了保持精算师达到较高的职业标准,英国还开展精算师职业持续发展计划(CPD),对从业精算师进行职业再教育。

澳大利亚 :协会学会多方推动

澳大利亚的保险职业教育主要是由保险协会或学会组织推动的,并强调职业教育与政府的终身计划(CIP)保持一致。澳大利亚保险行业组织主要包括: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投资和金融服务协会、国家保险经纪人组织、全国保险中介人协会、养老金协会、精算协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ANZIIIF,以下简称澳新学会)。澳新学会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首屈一指的保险教育和培训机构,实施的培训活动主要包括:学位授予培训计划和会员资格考试制度。该学会于2000年在澳大利亚保险学会和新西兰保险学会基础上合并而成,目前有合格会员11794名,授予学位的保险培训计划包括非寿险、寿险、保险经纪、损失理算、财务规划。其毕业生可以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些大学申请修读本科、硕士和 MBA课程。此外,澳新学会还设计了“继续职业发展计划”,所有会员可以自愿选修。澳新学会各分支机构每年为会员进行职业培训和组织社会活动超过200次。此外,学会确立了保险业员工需要的核心能力标准,促使其它提供保险教育的机构据此重新规划教育和培训方案,并且设计了相应的评估方案,以确定员工是否符合这些标准。澳新学会开办的会员资格考试是为保险、金融界人士开办的一种专业考试。该项资格考试分为财产保险、保险经纪、损失理算和人寿保险4大类。

日本:全方位教育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辅导站(以下简称函授站)的建设和管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暂行工作条例》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或国务院部委的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或批准,并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备案的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本、专科函授教育所属函授站。

第三条函授站是举办函授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主办学校或学校)对函授生进行教学辅导,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管理的机构。

函授站业务上接受主办学校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函授站的工作进行指的领导,行政上接受设站单位的领导。函授站所在省、自治区、导和监督。

第四条函授站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守政府法令,贯彻国家有关函授教育的方针、政策的规章,执行主办学校和设站单位签订的建站协议,执行主办学校的有关制度,配合主办学校认真、严格地组织教学。

第二章设置

第五条主办学校和设站单位根据本规程协商建立函授站。

第六条主办学校设站应遵循的原则。

(一)拟设站的单位必须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业务主管部门。学校不得与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和个人签订建站协议;

(二)根据系统,行业或地方的人才培养要求和本校函授教育发展规划,在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国家教委批准的招生区域内,合理设置函授站;

(三)设置函授站的数目和函授站距离主办学校的远近,应同学校的办学力量和管理能力相适应;

(四)函授站一般应建在函授生较集中、交通较方便的地方。

第七条设置函授站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连续或隔年报考的生源;

(二)能配备专职或以专职为主体、专兼职结合的管理人员队伍;

(三)能就地就近聘请合格的辅导教师;

(四)能提供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场所和其他教学条件;

(五)能提供或筹集函授站经费。

第八条提倡在普通或成人高等学校、普通或成人中专学校、企事业单位教育培训中心建立函授站。

若干所普通高等学校若同时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举办函授教育,经过协商可以联合建立函授站。

第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所属学校的函授站及招生的范围,一般不得超出学校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国务院部委所属学校(包括受部委委托办学的其他学校)的函授站应根据部委对系统、行业的人才培养和函授布局的规划安排。国务院部委所属学校,也可根据地方需要和有关规定建立面向社会招生的函授站。

第十条主办学校和设站单位协商后,应签订建立函授站的协议。建站协议应具备以下主要条款:

(一)主办学校(建站方)与设站单位(设站方)各自的职责、权力和义务;

(二)开设专业名称、培养目标、层次(本、专科)、学制、招生对象、招生人数、覆盖地区(或招生范围)、发展规模;

(三)函授站地点及办学条件;

(四)函授站站长、副站长及工作人员;

(五)函授站经费来源和管理办法;

(六)履行协议的期限;

(七)变更协议及违反协议的处理办法;

(八)经双方同意的其它有关函授站的内容。

第十一条建立函授站必须到函授站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履行备案手续。在履行备案手续时,主办学校应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教委颁其举办函授教育的文号及专业备案情况。建站协议在履行上述手续后方能生效。

第十二条函授站的站长、副站长及工作人员,由设站单位提名,与主办学校协商确定。站长、副站长及工作人员的变动情况应及时报函授站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受上述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地、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章职责

(一)及时传达国家有关函授教育的方针、政策;

(二)对教育质量及在函授站所进行的教学环节负责,指导函授站辅导教师的教学工作;

(三)制定函授站协助学校进行学籍管理和招生等工作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四)派遣主讲教师,聘任或派遣辅导教师;

(五)每学期或每学年对所属函授站工作进行检查或评估,表彰工作成绩优异的函授站和工作人员;对办学条件不能保证,管理混乱的函授站,应会同设站单位进行整顿;对不能保证辅导教学质量的函授站,应予撤消;对工作不负责任或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应与设站单位协商予以批评教育或调整;

(六)每学期或每学年召开函授站工作会议,安排工作,交流经验,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七)组织函授站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学习国家有关函授教育方针、政策和函授教育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水平。

第十四条函授站的职责是:

(一)协助主办学校做好在本站所在区域的招生工作;

(二)协助主办学校做好本站函授生的学籍管理工作;

(三)承担主办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交给的教学辅导任务,执行主办学校交给的有关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工作;

(四)负责及时、准确地向函授生分发教材和辅导材料;

(五)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为教师和函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和生活条件;

(六)向主办学校推荐辅导教师,并协助主办学校做好辅导教师的管理工作;

(七)做好函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常与函授生所在单位联系,争取单位对函授生学习的关心和支持,解决其学习中的困难;

(八)及时向主办学校反映函授生、辅导教师对教学及管理工作和意见、建议;

(九)健全行政、教学辅导、后勤、财务等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并严格执行,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十)定期对本站所承担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进行自我检查,积极配合主办学校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或受委托的地、市、县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本站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十一)每学期或每学年向主办学校、设站单位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或受上述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地、市、县的教育行政部门报送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十二)建站协议规定的其它有关职责。

第十五条不承担第十四条第(三)或(六)项职责的,应称为函授点。

第十六条设站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主动配合主办学校落实函授站的建置,提供为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条件;

(二)解决函授站正副站长、专职管理人员和专职辅导教师的编制、职务聘任及工资待遇;

(三)做好函授站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四)定期研究和检查函授站工作;

(五)及时传达国家有关方针、政策。

第四章管理人员和辅导教师

第十七条函授站设站长人(一般可由设站单位负责人兼任),副站长—人。管理工作人员根据需要配备,可按函授生人配备管理人员人的比例安排。

函授站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熟悉教学管理业务,工作负责,品德好,作风正派,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第十八条函授站负责人的工作人员应按受必要的培训。

第十九条辅导教师既可由主办学校从本校教师中选派,也可由函授站将本站或本地能胜任函授辅导工作的人员向主办学校推荐。函授站推荐的辅导教师应由主办学校审核同意后,方可作为辅导教师担任教学辅导工作。辅导教师应保持相对稳定。

第二十条辅导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讲师以上教师职务,有一定教学经验和能力。

辅导教师应认真按照主办学校的要求进行教学辅导,教书育人,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第二十一条主办学校应当指导和考核辅导教师的教学工作。应组织辅导教师到校短期进修、集体备课、交流经验,以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

第二十二条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函授站专职辅导教师,经过一定时期教学工作实践的考察,可由设站单位根据工作岗位需要,委托主办学校按照《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评定助教或讲师的教师职务资格。设站单位为其办理任职手续并兑现相应的工资待遇。其他专业技术职务不能套改为高等学校教师职务。

第二十三条兼职辅导教师的编制、职务聘任及工资待遇,由其所在单位解决。

第二十四条对于不符合条件或工作不负责的管理人员和辅导教师,主办学校或函授站应及时更换。对于作出优异成绩的辅导教师,应予以奖励。

第五章经费

第二十五条函授站所需经费,由设站单位提供或筹集。

第二十六条函授站的经费,必须用于函授站的教学、管理和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不得挪作它用。

第六章管理监督

第二十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本地区函授站的主要管理职责如下:

(一)向函授站和设站单位传达国家有关函授教育方针、政策,执行有关法令、法规;

(二)根据地方培养人才的需要和设站单位的条件,统筹规划面向本地区招生的函授站布局,择优设站。注意利用和发挥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其他部委所属学校的优势和作用;

(三)向函授站有主办学校提供人才需求信息,指导学校合理设置专业和招生计划;

(四)监督建站协议的执行;

(五)定期检查、评估函授站的工作。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函授站,应责成主办学校停止在该函授站的招生,进行整顿或通知主办学校撤消该函授站;

(六)帮助解决函授站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在有条件的地、市、区、县设立综合函授站或函授教育中心;

(七)组织函授站交流经验,学习国家有关函授教育方针、政策,培训函授站工作人员;

(八)执行国家教委赋予的有关任务。

第二十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可将上述部分职责委托地、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执行。

第二十九条国务院部委教育行政部门应统筹规划所属学校建在直属部门、单位及行业系统的函授站,形成函授网络。为函授站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监督、检查教育质量。配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函授站。

第七章罚则

第三十条主办学校及其函授站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视其情况,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或国务院部委的教育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顿、责成主办学校停止在该站招生或通知主办学校撤消该函授站。

(一)未按本规程规定设置函授站的;

(二)不履行函授站职责和建站协议的;

(三)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

(四)以函授站名义独立办学等超出函授站职责和建站协议进行活动的;

(五)违法或违反国家教委有关规定的。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规程适用于独立设置的函授学院所属函授站。

职业教育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1.教育管理体系不完善,监控体系不健全。传统中职教育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校层面和系部层面都缺乏一个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以负责管理具体教学工作的全面协调与组织。缺乏专门而系统的教育管理机构,在教育管理的协调性方面比较薄弱。传统中职教育管理监控体系过于强调结果控制,忽略了过程控制的重要性。中职院校和企业、教师与师傅之间的高度合作与互动的综合信息反馈体制需要加强完善。中职院校要构建并不断完善以企业为核心的教育管理监控体系。

2.职业教育总体上缺乏特色。生源规模小、素质差。我国职业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与社会、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这样的职业教育环境里培养的毕业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中职教育则是少数文化知识水平低下的学生及其家长的万般无奈的选择。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职教育的生源规模和生源素质。招生难。难招生,成为各职业学校不争的现实。

3.专业建设存在盲目性和重复性,就业质量不高。有的学校不顾实际条件,盲目上新专业、热点专业。盲目建设,或投入巨大,学校背负极大的财政包袱,或投人不足,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二是在一个区域大家都上相同的专业,势必形成重复建设。势必有的学校生源不足,从而造成设备闲置,资源浪费。三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现在热大家竞相上马,三年后可能就冷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极短,技能训练时间少,技术等级证书含金量不足。

4.教育管理机制灵活性不强,教学评价体制不合理。传统中职教育管理机制无法有效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实际需求,无法有效根据实际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应有的灵活性。校企互动型人事制度需要尽快构建起来,不然将会加大中职教育管理难度,无法有效提高教育管理质量和管理效果。中职院校学习评价主要以传统局面考试为主,导致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脱节,忽略了中职生核心能力实践能力的考评。这样的评价体制非常不合理,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

5.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不够。理论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实践上专业内涵建设脱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性不清晰,高职教育没能建立在中职教育基础上,实现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层次的衔接。高职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终结性教育,更谈不上对专科、本科、专业硕士等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理论研究,已不适应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实践上专业内涵建设脱节。在课程设置上,内容没有对应关系。政策上中高职招生受制约。

二、中职教育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管理人员综合能力培训。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构建完善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前提。根据实际需要,构建集授权、监管和协调为一体的教育管理体系。

2.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置大致概括为:A:文化基础课是提高学生素质,奠定专业基础,培养基本技能的基础课程。它的教学任务:一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二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品质。B:专业理论课是学习专业理论,提高专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它的教学任务:一是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作好准备;二是担负着发展学生智力,提高专业技能的教学任务;三是培养职业素质。C:技能训练课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职业技能的重要课程,它在教学活动中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最好形式,也是教师对学生传授技术进行技能训练的基本形式,技能训练课应突出: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系统性与衔接性相结合,实用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特点。

3.构建教学管理系统,强化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管理系统从组织领导上实行三级管理,分层把关。一级是由校长决策,教导处执行的校级指挥系统。具体制定学年、学期和专项性的教学规划,组织部署教学常规和实验实习等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指导、协调、检查和考核教学和教研工作。二级是教研组长或专业组长负责的中层管理系统。负责落实学校的教学规划,具体制定本组的教学和教研工作计划,进行教学研究,推广教学经验,传播教学信息。三级是由备课组长负责的基层管理系统,安排落实学校和教研组或专业组的教学计划,进行集体备课,解决本学科教学和技能训练中的问题,具体落实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管理方面:一是严格执行教学指导计划。教导处根据国家的教学计划174和教学大纲,开足开齐课程,科学地编制课表。严格按照大纲进行教学。二是制定好教学实施性计划。教导处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教学工作实施性计划,它既有常规性的工作安排,又有突出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具体措施。学科教研组必须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性工作计划。提出各单元或章节教材的重点难点,制定落实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4.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强化技能训练。教师要注重备课,设计教学;认真上课,组织教学;加强辅导,延续教学;重视作业,补充教学;注重考查,检查教学。学生要注重预习,了解知识;认真听课,理解知识;搞好复习,巩固知识;加强练习,运用知识;系统总结,掌握知识;注重实习,形成技能。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组织、指导和督促他们完成教学各环节的任务,并达到最佳状态,收到最好效果,进而使教学的各环节形成有机序列,获得教学活动的整体优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技能训练方面,先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措施,教育学生树立“有一技之长是立身社会的资本”的意识。其次是要全面调整教学计划。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目标制定新的大纲要求,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训课时。第三是实习教学课堂化。实习过程必须体现讲解、演示、练习、讲评四个环节。第四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评选出“技能训练标兵生”和“技术能手”进行表彰奖励。毕业时进行技能鉴定,颁发等级证。第五是建立规范的实习实训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