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舞蹈协会工作计划(精选5篇)

  • 文联舞蹈协会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建立职工业余文化协会的意义 职工业余文化协会是组织职工丰富业余生活的重要组织,成立健全文化协会,发挥其组织的作用,是开展文体工作的基础,在服务职工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满足职工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文联舞蹈协会工作计划(精选5篇)

文联舞蹈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兰州石化;业余文化协会;组织活动

为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活跃我公司广大职工的文化生活气氛,我兰州石化公司特别成立的活动俱乐部性质的舞蹈协会、体育协会等等,目前各协会已经正式开展活动。通过协会形式组织员工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不仅有利于增强员工的综合素质,对提升广大职工的凝聚力也大有助益。

一、建立职工业余文化协会的意义

职工业余文化协会是组织职工丰富业余生活的重要组织,成立健全文化协会,发挥其组织的作用,是开展文体工作的基础,在服务职工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满足职工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精神与体魄和谐发展等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协会作用,繁荣职工文化事业,促进全面、协调和科学发展,就要围绕“公司协调、协会实施、职工参与”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扎实开展协会工作。

二、职工业余文化协会实例和好处

我兰州石化公司为丰富员工生活,成立了如舞蹈协会、体育协会、合唱协会、写作协会、摄影协会等,目的是让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职工有交流的空间和场地,员工可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报名组建和参加。

(1)舞蹈协会。舞蹈可以让人身材曲线变得更美,大腿肌肉和手臂肌肉也更紧实。是纾解情绪的好方法。舞蹈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活动,增强体质,性格变得开朗,身体变得柔软,全面刺激肌肉。舞蹈对肌肉的刺激则是全面性、综合性的,它的动作兼顾到头、颈、胸、腿、髋等部位。比如爵士舞对小关节、小肌肉的运动较多,这些地方是平日健身不大容易活动到的地方。另外,舞蹈还具备有氧运动的效果,使练习者在提高主肺功能的同时,达到减肥的目的。

舞蹈的健身动作爆发力强,对人体体能潜力开发性强,因为舞蹈多以绕环小关节的运动为主,因此能较好地改善练习者的协调能力。舞蹈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运动,我们还特地有专门的舞蹈老师来亲自赐教,通过舞蹈课程,组员在表现自己的同时更培养了自信和气质。

(2)音乐合唱协会。合唱作为一门高雅的艺术,被广人民群众喜爱并可直接参与的群众性艺术形式。它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启发对音乐的兴趣,培养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并有助于美化心灵,扩大知识视野,陶冶情操和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合唱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团队的凝聚力,成效十分显著,兴趣小组成立后,将充分运用好活动经费,组织策划更多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丰富同事们业余生活的同时也增进团队间的融合。

如此样式的文化协会还有很多,我公司成立协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职工在工作之余,能够丰富业余生活。一直以来我兰州石化公司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次成立职工业余文化协会是又一次创新,不仅为全体员工提供了发挥专业特长的机会,而且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充分展现了我兰州石化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成为打造企业文化的重要举措。

三、组织职工业余活动需注意的几点

(1)组织好多姿多彩、内容丰富、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业余文化活动,进一步拓展视野,陶冶隋操。

(2)为发挥职工爱好提供便利条件,增加生活情趣,让我兰州石化公司广大职工群众的兴趣、爱好得到充分的发展,并有所成就。

(3)鼓励职工群众自行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我公司协会加强引导。

四、活动主题与具体程序

活动主题的制定应紧扣公司当前发展形势,同时围绕活动日期安排,同时紧紧抓住时代脉搏,反应现代人生活工作形式而具体制定。每年的职工文化活动应列入年初计划范围内,总体布局,合理规划,同时将有影响力、涉及企业形象宣传的活动重点安排。

(1)活动应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有序展开,篮球赛、排球赛、羽毛球赛等在活动前一周,活动策划小组制定活动具体安排,前五天下发通知,并号召员工踊跃报名参加。才艺展示、艺术设计等准备周期相应比较长的比赛应提前一个月制定计划,提前20天通知员工准备,届时报名参加。

(2)涉及到邀请其他单位参加的活动的,活动总指挥或者相关负责人应及时与应邀单位取得联系,及时洽谈活动方式、活动经费、活动主题制定以及赞助等相关事宜。

(3)活动所需要的消耗品由行政部统一购买。

五、活动奖项设定

文联舞蹈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育舞蹈 市场化发展

一、体育舞蹈综述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舞,它起源于英国,盛行于欧美,是当代国际流行的一种竞技性的社会舞蹈,它集音乐、技巧、体能、表演为一体,兼有文化娱乐的内涵和体育竞赛的特点,是人们建立友谊、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极好的运动项目之一。它通常被定义为跳舞时由一男一女搭配组成一对舞伴(或由几对舞伴组成一队)共同使用规定的技术步法和艺术表现力展现出不同风格高水平的舞蹈表演。

目前全世界有4千多万体育舞蹈运动员。以体育舞蹈作为健身运动的人更是数不胜数。国外开设了许多的体育舞蹈健身俱乐部,每年参加各俱乐部锻炼健身的成年人就达到14万人次。在体育舞蹈水平高的国家,例如德国,体育舞蹈在全国的普及率达到80%以上;法国则以经常举行的大小舞会和各大饭店的明星表演方面见长:在亚洲的日本体育舞蹈人口有150万。正是因为有了高水平的普及基础、完善的训练和比赛体制,,体育舞蹈才有了很好的发展。

自中国体育舞蹈协会成立开始我国已经多次邀请国际考官来我国讲学、考试,并邀请国际优秀选手来我国表演,在此期间还举办了3次全国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并7次参加英国黑池体育舞蹈节,举办了3次国际性比赛,12次全国锦标赛。2000年6月,体育舞蹈比赛被正式列入中国国家综合性体育运动会一全国体育大会正式比赛项目。从2001年开始,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协会调整了竞赛计划,确定了5项每年必须进行的赛事:全国锦标赛、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全国队形舞锦标赛、全国精英赛、全国城市大赛。目前我国每年至少有十几次全国性的体育舞蹈比赛。

二、我国体育舞蹈市场

体育舞蹈是一项融竞技与表演为一体的观赏性体育项目,作为这一项目的体育舞蹈赛事也以其特有的表演艺术性和观赏性而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1991年中国体育舞蹈协会正式成立,制定了完善规则,培训、考核了大批体育舞蹈教师和裁判,并且每年都举办一届全国体育舞蹈竞标赛,从此,体育舞蹈被列入正式的比赛项目。当前,在国内举行的的赛事主要有:第一类是在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的组织管理下有代表性的赛事中国体育舞蹈竞标赛、俱乐部联赛、世界性公开赛和邀请赛。它由政府部门的体育局和体育舞蹈协会管理举办,它的优势在于既能保证经费筹措和与管理方向的正确性,又能发挥体育舞蹈协会的积极性。参赛者多为专业院校学生和从事体育舞蹈职业的专业选手,属于体育舞蹈专业性最强的比赛。第二类是一些由体育舞蹈协会牵头,企业、学校、个人办俱乐部赞助举办的群众性的体育舞蹈比赛和表演。在全民健身开展较好的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区,每年都会有各类名目的比赛,吸引了大批各种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育舞蹈爱好者,报名参加的人数从几百人到几千人,参与人数之多,参赛单位之广,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想。这些综合性的赛事为体育舞蹈选手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舞台,促进了体育舞蹈在我国的普及和推广。

由于我国的体育舞蹈爱好者和选手众多,也构成了中国巨大的体育舞蹈市场。特别是比赛的报名费、门票和赞助费也具有相当大的利润,目前我国体育舞蹈竞赛组织形式是体育舞蹈联合会,但在具体操作比赛的过程中,体育部门要管、文化部门要管、教育部门要管,而且都可以组织比赛,由于各部门都要介入,使得比赛缺乏统一的组织和管理,比赛过多,组织混乱,裁判、教练队伍鱼龙混杂,很多机构本身并不具备举办比赛的资格,许多名目繁多的赛事却层出不穷。这些比赛的水平往往很低,因此,很容易获得证书。在我国每年有几十场全国性的体育舞蹈大赛,之外还举行近十场世界大赛,每场全国性的大赛至少要设置十几个项目的全国冠军奖牌,不少赛场的金牌数超过59枚,据统计就04年举行的全国体育舞蹈大赛超55场,包括在我国举行的世界性的大赛12场,另有省市地区性的大赛每月2场,04 年颁发的全国体育舞蹈冠军金牌超3000枚,已是个惊人的数字。过多的赛事,也导致许多专业选手忙于比赛而忽视了专业训练和对技术的钻研,也是我国体育舞蹈为什么成不了国际品牌的原因之一。由于缺乏规范管理,加上赛事所产生的巨大经济利益,很多比赛沦为比赛组织者赚钱的工具。这些现象严重违背了体育舞蹈竞赛以提高专业水平和满足观众需求的目的,阻碍了这项运动的开展和体育舞蹈市场化的深入发展。

三、体育舞蹈市场化发展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个体育运动项目的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方向已成为我国体育事业改革的必然趋势。体育舞蹈市场应遵循市场经济的的基本规律,将体育舞蹈作为相关产品来进行商品经营,从中获得经济利益,我国体育舞蹈市场化运作模式也必须依据我国国情予以选择。在过去,我国竞技体育运行的管理体制是采用政府行政干预模式予以调控,社会不参与。当前,我国体育事业仍然是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如果完全由政府包办就会导致体育事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较低。所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规范体育舞蹈市场化运作的关键所在。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把建立多元化的体育服务体系作为自身的主要指责和工作重点,下决心实行“管办分开”,把举办体育舞蹈事业的任务交给社会和市场。具体说就是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对于体育舞蹈市场的发展从政策层面给予积极的支持,由政府牵头,制定相应的行业规范,对体育舞蹈行业实行宏观的监控和管理。对于体育舞蹈各种类型市场具体运作,则由市场主体独立运作。

四、结论

文联舞蹈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二、活动宗旨:娱乐社员,服务商家,达到双赢。

三、活动目的:1、丰富社员的课余生活,为社员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魅力的平台。锻炼本社组织团队的组织能力。

2、树立本社在广大师生中的良好口碑,增进社员之间的感情,增强社员对社团的信任、信心和作为礼仪社社员的自豪感。

3、增强学校的文化氛围。

四、活动时间:10月31日晚上7点到9点

五、活动地点: 9号楼下

六、活动对象:全体礼仪社社员和对舞会感兴趣的广大师生。

七、建邀嘉宾:老师代表、团委代表、学生会代表、社联代表、各社团代表。

八、拟参人数: 200人

九、舞会形式:舞蹈

十、男女比例协调:

⒈自带舞伴。

⒉同其他社团合作,进行社团联谊。

⒊以社团的名义发出邀请,对舞会有兴趣的同学可根据社团相关通知提前向我社报名参加舞会,并由我社组织舞蹈学习。

(李丽南负责统计人数)

十一、可行性分析:

1、 大一同学课余时间较多,且活动在晚上进行,大部分社员有时间参加。

2、 形式比较新颖,对学生充满吸引力。舞会是作为一种极具亲和力的交流方式,能够受到广大师生的热捧。

3、 舞会过程佩戴面具,有利于性格腼腆的学生参加活动。

4、 交谊舞作为以后工作、生活中一种比较广泛的交流技巧,有很大的实用性,这次舞会可以作为进入社会前的一次小锻炼。

5、 在西方的 万圣节 文化烘托下,舞会显得更具神秘色彩。

十二、活动分工:

社长:总调度,审核活动;向社联提交活动申请和场地申请;借用桌椅;摄影。

副社长:史国强负责舞会协调,何俊达负责舞蹈编排,张彪分管外联。

主持人:(主持人面向全校招聘,由社长,副社长面试)主持舞会。

办公室:起草通知、传单(包含晚会概况、精彩节目、赞助商信息)、邀请函,整理策划,收集各部负责人意见,撰写晚会记录、总结;编写主持人招聘公告;向校报投送关于舞会报道的稿件。

意见顾问:参与策划撰写、节目筛选、彩排,维持现场秩序。

宣传部:⒈制作关于社外人员参与舞会办法的公告。

⒉制作、张贴舞会宣传海报(三张,反应晚会特色,体现个别精彩节目,可涉及到交际舞介绍),参加会场设计,策划宣传方案。悬挂横幅,印制分发传单。

⒋可与饕餮之夜影视协会合作制作交际舞短片,适时在学校放映,提高广大同学对舞会的认识。

⒌在学校论坛,贴吧建立专栏。

舞部:⒈主持节目筛选、彩排、邀请社外演员,筹划服装。

⒉组织干事、社员练舞提高干事、社员的舞技并组织领舞小组。

行为科学部:维持现场秩序,操作音响设备。

女生部:礼仪队出礼仪,出6名礼仪,两名迎宾,四名引导;发送邀请函;分发面具奖品。

外联部:拉赞助,购买晚会用品。

十三、场地布置:

附图

包括物品摆放、礼仪站位。

十四、舞会流程:

活动前

10月17日张贴关于社外人员参加舞会的办法公告

10月17日张贴招聘主持公告

10月18日 中午12点完成参加舞会人数统计

10月27日 外联部完成所有外联工作

10月29日宣传部设计海报两张张贴在食堂门口两侧宣传栏。

10月31日

6点前会场布置完毕

6点30分开始凭社卡和证明分发面具

6点30分礼仪就位

6点45分嘉宾入席

6点50分所有工作人员就位

活动中

7点主持人宣布假面舞会开始

7点5分开场舞蹈,四十步。

7点18分人员退到警戒线外。

7点20分主持人向大家介绍礼仪社。

7点23分代表讲话

7点27分社联主席讲话

7点30分,社舞。

7点38分,嘻哈部落表演

7点50分游戏

8点15分话剧(含阿拉伯之夜)

8点30分华尔兹(领舞)

8点35分发动社员,社员重新进入舞池。

8点45警戒线解除

9点整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每个环节有主持人发言衔接起来)(舞曲由舞部提供)

活动后

所有干事在本部部长的带领下留下整理会场

十五、用品器材和经费预算:

物品名称 数量 物品来源 预计费用 实际费用

面具 260 购买 200元

气球 400 购买 30元

横幅 1 购买 30元

音响 1 自备

灯光 4

路灯(9号楼电力功率无法带起舞会灯光)

奖品 待定

水果饮料 若干 150元

杯子 150 赞助

话筒 4 自备

传单 200 赞助

海报 3 赞助

胶带 2 赞助

桌椅、桌布、地毯 若干 借用、自备

总计

410元

十六、应急准备:

1、 舞会现场保证通行无障碍,以保证事故突发时在场人员能尽快疏散。人员疏散由全体男干事负责,紧急退场遵循有序和女士优先的原则。

2、 舞会所需的电子设备确保安全无误。

3、 预定的某个节目不能按期排完或不能上演的,马上换简单易排节目,保证晚会质量。

4、 维护秩序的人员尽心尽责。

5、 舞会准备4支话筒,两支为备用,两节备用电池。

6、 舞会宣传准备3张海报,提供重复张贴。

十七、参与单位:

本策划未经大会审议,将择日召开全体干事大会完善策划书。

文联舞蹈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人们需要在舞蹈天地里恢复心理平衡与精神和谐,寻求实现人格的完善。社区也需要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新风尚,由于社区舞蹈活动具有自娱性、自发性、群众性、随意性等多种特征,要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一定程度上加强引导和组织,势在必然。文化馆或文化宫等文化机构和工会组织,应该担当起引导和组织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重任,让人们在舞蹈中求知、求乐、求美、求健康,展示时代风貌。

抓好社区群众舞蹈辅导工作。这是引导和组织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工作职能和手段,其工作方针是:请进来,走出去;带尖子,促团体;勤交流,出精品。在具体工作开展中,要做到多深入基层吸取营养、寻找舞蹈创作灵感和韵律;多运用群众喜爱的舞蹈语汇,多塑造大家喜闻乐见的舞蹈形象,真正使舞蹈艺术与社区群众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要真正面向大众、面向基层,特别要努力把更多更好的舞蹈作品送到广大农村、企业、社区基层和群众中去。

抓好社区群众舞蹈培训工作。对社区文艺骨干和社会文艺爱好者进行义务舞蹈培训,主要教授民族民间舞蹈、现代舞蹈。所教授的舞蹈内容积极健康,融表演性和健身性为一体,便于普及推广,能充分体现舞蹈的广泛性、参与性和群众性。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文化机构除每年定期开展专业培训、辅导工作外,还要结合节假日,有计划地传授成品舞蹈,编创一些本土节目以及国内外的优秀的表现形式,促进艺术交流,提高大家的创作、表演水平。一是抓活动型培训。举办由全体舞蹈辅导员参加的理论、管理等内容的培训班。二是抓专业型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定期和不定期对社区舞蹈辅导员、文艺骨干进行专业培训,这也是文化馆舞蹈干部最主要的辅导方式。

抓好专业辅导队伍和舞蹈团队建设。要注意选择和培养具有辅导普及、提高水平双重能力和较强组织能力、一专多能的专业人员,切实抓好专业辅导队伍建设,这是群众文化活动有效开展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要抓好各类文艺团队建设,进一步提高各社区舞蹈团队的基本功;成功的团队建设能不断为社区文艺活动提供丰富的文艺、人才、节目、创作等文化资源,乡村、企业、街道(社区)文化活动,正因为有了团队的支撑而显得繁荣兴旺,其中重要的是培育形成团队骨干。

抓好社区群众舞蹈活动的开展。通过舞蹈活动,让更多的居民学会舞蹈、热爱舞蹈、参与舞蹈,引领居民用健康的文化活动来充实文化生活、融洽邻里关系,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使社区内呈现出一派充满生机活力的和谐氛围。为此,一是搞好主题活动,定期组织交流和比赛,积极参与高层次、跨区域的社区舞蹈赛事,现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海口市、温州市、新乡市、芜湖市等为推进舞蹈艺术在社区群众中的普及,促进全市各地舞蹈队伍的交流,提高城市社区舞蹈水平,持续举办了城市社区舞蹈比赛,收到很好的效果。二是搞好特色活动,结合节庆和地方特点开展大家喜闻乐见的舞蹈活动。如重庆酉阳县的社区和乡镇经常举办摆手舞活动,吸引了很多观众和游客。武汉市百步亭社区妇联、百步亭社区文体站在百步亭足球场举办“千人健身气功大舞比赛”,展示了百步亭社区居民的风采。三是搞好普及活动,以点带面扩大参与面、利用媒体宣传,走访活动,调动群众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文化馆的舞蹈干部可采取“对口联系、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式,根据社区的需求,不定期地开展业务指导,以促进社区群众舞蹈活动的繁荣。一些社区还注意举办少儿舞蹈培训班,通过不同类型的舞蹈教学,让孩子们在学习舞蹈后,勇于表现自己的才华,会跳舞、能跳舞,能表演、会表演,使孩子真正得到规范专业的训练、在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素质的同时,拥有健康的体魄、高雅的气质。

文联舞蹈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社区舞蹈创意集成信息资源包”是对社区舞蹈原创优秀作品基础资料信息的整合和梳理,从社区舞蹈的基本概念、作品、人才、传播平台到国际社区舞蹈发展动态形成一个创新平台及集成服务体系,对于社会资源和舞蹈创意的融合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提升作用。对于非专业舞蹈领域而言,该平台为第一个从“创意集成”入手,系统构架国内外社区舞蹈创造性资源和机制的重要信息平台,势必会成为推动我国社区舞蹈自身创意提升和资源整合创新的支撑性资源库,起到一定的引领、培育和推广的作用。同时,对于专业性舞蹈领域而言,本主题资源包将在观众拓展,特别是在内行观众涵育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同时也从概念、方法和手段上,为专业舞蹈编导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另外一个释放创意、规划职业生涯的新平台。本主题资源包的立意在于立足本国实际、面向国际前沿,在理念和行动上,提高职业化舞蹈教育和非专业舞蹈培育的双重提升与超越,从而为建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舞蹈生态系统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源库,并在虚拟交互实验等层面推动我国舞蹈的教育性、文化性和社会的系统提升。

一、缘起

(一)国内外相关资源库建设状况作为专业性舞蹈发展的群众基础和社会舞蹈的主流,以城镇社区为载体的社区舞蹈,自20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一批旨在优化舞蹈文化管理体制、推动舞蹈艺术可持续发展的信息资源库和主题性舞蹈参与项目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社区舞蹈组织管理或运营机构包括英国社区舞蹈基金会(FoundationofCommunity,UK)、英国基金会(DanceUK)、英国观众研究学会(AudienceAgency,UK)、澳大利亚艺术委员会(TheAustraliaCouncilfortheArts)、加拿大艺术委员会(TheCanadaCouncilfortheArts)、美国艺术基金会(NEA,USA)等。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这些机构除了定期相关的舞蹈文化参与活动数据库、舞蹈观众数据库等信息外,还会组织相关调研和实践性研究项目,从信息平台构建、专业发展咨询和相关政策支持等层面有效推动了各国舞蹈生态系统的构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机构及其提供的系列信息资源、专业咨询报告、培训时间项目,有效地推动了国外专业舞蹈和非专业舞蹈的良性互动,获得了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的结果。事实上,作为舞蹈管理的高效模式,系列社区舞蹈信息资源库建设和主题性舞蹈参与项目推展,奠定了国外舞蹈发展的“正金字塔”结构模式。例如,在英国,已经形成了一个获得广泛认可的观念,业界人士“并不认为从事舞蹈教育工作或社区舞蹈工作的舞蹈家比全职剧场舞蹈演员或编导更不专业或更少创意。”相反,很多全球闻名的职业舞蹈大家正是从社区舞蹈领域转到职业舞蹈领域来的,而且这些大艺术家还会一如既往地从事舞蹈拓展和社区舞蹈的工作。应该说,这种从社区舞蹈中自然“培育”职业舞蹈家的模式,已经成为国外诸多艺术管理机构推动可持续舞蹈生态系统构建的基石。而这一艺术管理模式的重要操作平台就是各级各类社区舞蹈创意集成信息平台的建设以及相关主题性研究项目或实践项目。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6年以来,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一届世界艺术教育大会的召开,构建艺术教育的全民机制、推动“大社区艺术观”的发展更是成为全球范围内社区舞蹈创意集成发展的“引擎”。在这里,“社区舞蹈”与其说是一个空间内的舞蹈发展概念,毋宁说是一个可以超越空间或区域界限的舞蹈生态系统建构的方法论。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二届世界艺术教育大会一份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号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各成员国从社会、文化等层面入手推动艺术教育成为教育革新、文化多元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行动方式,在优化社区艺术的同时变革专业艺术教育的格局,使之成为全民教育和公民社会构建的重要手段。而该组织所的欧、亚、非等地区的艺术教育报告,也成为该领域重要的信息资源。在教育和学术领域,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社区舞蹈教育硕士项目、博士项目的开展,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全民艺术教育观和大社区艺术观基础上的专题性系列研究开始出台,标志着21世纪社区舞蹈创意集成研究已经从政策、管理等层面过渡到人才培养的层面。而该高等教育机构正在开展的“舞蹈故事”(DanceStory)项目,正是一项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并资助的重要的参与性社区舞蹈创意信息集成数据库项目。在我国,群众性舞蹈活动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已纳入国家文化管理体制之中,形成了一个体系完整、覆盖面广、发展历史较长的基于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和青少年宫等基础设施的国办群众文化系统。新世纪以来,在原有群文系统的发展基础上,国家文化部又成立了专门的公共文化司,形成了一套以公共文化设施投入、国家及各级文化共享工程为基础,以政府“群星奖”为创意催化平台为抓手的国家群众文化管理和服务机制。另一方面,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在我国部分大中城市里,以新型城市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内居民文化生活为主体内容的现代社区艺术也开始萌芽。同时,城市民众自发的娱乐生活活动也在城镇化进程中趋向多元,中老年健身舞蹈、白领阶层健身舞蹈和企业文化舞蹈拓展训练项目、舞蹈医疗、素质教育型小微舞蹈企业的兴起,也进一步改变了我国非专业舞蹈的组织、管理、运营和创意形态,形成了公共空间和非专业舞蹈空间里的多元化、参与性、体验式舞蹈生态格局。

(二)社区舞蹈创意资源库智囊团队的长线培育由于该领域实践形态是新世纪以来才开始大规模出现的,所以,成熟的各级各类信息资源库没有系统地建设起来。从政府文化管理的层面看,国家数字文化网的建设,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特别是国家公共文化设施投入的相关统计报告、国家文化共享工程数字信息的采集,以及“群星奖”信息模块等特色资源库的建设,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权威信息支持。从教学、科研层面看,北京舞蹈学院特色资源库等项目开展,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在机制创新的基础上,本主题资源包还将着力从人才培养和项目孵化的层面,强化本课题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首先,参与本主题资源包建设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具有超过一年以上的相关课题研究经验(多为北京市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和研究生创新实践项目的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核心成员),熟悉本课题研究对象,并具有一起工作的协同工作基础。其次,本主题资源的参与教师也是北京舞蹈学院艺术传播系艺术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师,并先后承担过系列特色资源包建设和相关科研课题和创新实践项目的研究或教学指导工作,能够了解并深入本课题的研究。在一定的阶段还能将本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的成果与其教学结合起来,实现研究成果的教学转换。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类研究在过程中就局部实现了成果转换的使用价值。再次,本主题资源包的建设还将从对策研究、创意思路等方面,推动国家各级各类艺术管理体制的创新,并从理念、方法、手段和案例等方面为舞蹈相关利益群体提供实用的创意集成路径与方法。最后,本主题资源包还将从多元的角度对采集到的创造性社区舞蹈素材进行创作分析,通过现阶段兴盛的网络媒介进行包装策划,力求将优秀的社区舞蹈艺术作品辐射向社会,从而引发大众对于社区舞蹈的重视和热爱。资源包的建设,能够促进学科案例实践教学和课程建设的提升,同时对于本院相关学科专业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让参与资源包工作的人员在实践中锻炼能力、积累经验,在艺术管理和创意产业研究方面不断开拓新思路,为今后的学科教学和学术研究搭建实践平台。

二、理论意义与实践探索

(一)主题资源包的艺术特色和制作技术创新“参与性”、“互动性”、“共享性”和“创造性”是本主题资源包建设的核心理念,也是该资源包最突出的艺术特色。该资源包整合了基于大社区艺术观念的国内外优势社区舞蹈资源,从人才、作品、平台等角度第一次全面、系统而又特色鲜明地集合了城镇化背景下原创性社区舞蹈的“创意之源”、“创意之法”、“创意之形”,不仅可以为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内的广大社会文化指导员、舞蹈编导和广大的舞蹈艺术兴趣爱好者提供有效的创意集成理念与方法,而且还将通过对有关原创性社区舞蹈作品和编导的案例解析,为之提供适应未来社区舞蹈发展的文化政策、编创策划理论与技巧。从具体形态来看,本主题资源包以简洁、易读、详实的形式提供城镇化背景下社区舞蹈创意集成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手段,并借助技术手段实现“创意激荡”和“创意交流”的互动虚拟演练。为此,除资源包必备的大量相关的舞蹈图片、视频和指导性内容外,本资源包还将从“参与性”、“互动性”、“共享性”和“创造性”角度设计一个“动作采集”和“网络编舞”的控制互模块。这种制作技术创新的目标是,在普通大众与舞蹈专业人士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为专业舞者、编导、社区舞蹈爱好者、政府主导的文化场馆工作人员提供一个有效的信息交流和信息集成平台,使民众的参与性得到最大化发挥,专业舞者与非专业舞者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两类不同风格的平等对话与互动。该平台的最高目标是,优化资源配置,将原有国家文化管理体制下纵向积累的专业舞蹈创意资源(包括创作者和作品等)与现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进行优势互补和创意激荡的推动,推动专业“舞蹈社区”(包括专业艺术院校和院团)与在地“社区舞蹈”的优势互补,并使现有舞蹈文化资源的优势最大化。在此基础上,职业“舞蹈社区”与在地“社区舞蹈”的良性互动,将有助于推动区域舞蹈的良性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舞蹈接受者从单向接受向参与式接受的过渡。而这种过渡将有助于不同的参与主体对自我及对方文化身份建立新的认识,在打破原有文化隔阂(包括大众艺术与精英艺术的文化区隔)的基础上,构建起一个城镇化背景下基于群体文化身份认同的新型“艺术社区”,从而为建构我国创意舞蹈可持续发展系统打下一个新基础。在本课题进行过程中,项目组将着力从“创意集成”的角度对北京市社区舞蹈进行针对性基础调研。具体而言,本课题研究将从“群星奖”获奖剧目、舞蹈类文化共享工程、区县街道级别群众性舞蹈活动和北京舞蹈学院参与、主持或辅导编排的非职业化舞蹈编导作品或舞蹈活动项目入手,本着“参与性”、“共享性”、“互动性”和“创造性”这四个基本原则,梳理出具有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社区舞蹈创意集成特点的社区舞蹈原创优秀作品、社区舞蹈创意人才及传播平台信息资源。具体内容包括:1)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社区舞蹈发展及管理概况(包括政策、法律等环境要素和代表性项目等)2)“群星奖”等国内社区舞蹈赛事平台及其代表性作品3)国内外原创性优秀社区舞蹈剧目集萃4)国内外优秀社区舞蹈编导和教育工作者介绍5)国内外社区舞蹈精彩片段赏析6)国内外社区舞蹈首演场地(含各类训练、排练场地等)7)国际社区舞蹈发展脉络及代表性项目介绍上述七大板块以北京地区社区舞蹈为重点研究对象,兼及其它地区和其它国家的相关资源梳理和整合。其目的是搭建一个创新型的社区舞蹈共享式信息平台,并借助有关研究性、主题性舞蹈教育或拓展项目,为我国舞蹈生态系统建构提供个案式的或者信息网络式的集成服务机制,促进专业舞蹈和社区舞蹈的完美融合。另一方面,在整个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舞蹈专业人与社区舞蹈参与人士的互动式主题实践项目,将从实践研究和范本研究的角度,为建构可持续化的舞蹈生态优化提供参照,力争在理论、政策和实践等层面上,探索在原有“送戏下乡”、“送戏进社区”等政府文化共享工程的基础上,探索建构多元化的参与性的社区舞蹈创意集成系统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以最终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供实现专业舞蹈的观众拓展和非专业舞蹈的创意提升这样一个双赢目的的信息资源库。

(二)主题资源包的协同组织创新、使用特色及效益分析在协同组织创新方面,本主题资源包将依托核心课题组成员,通过网络视频会议、信息资源盘点、专题项目咨询等方式,有效整合教学、科研、政府和业界人力资源和信息平台资源,构建一个灵活、多元、开放、高效的创新机制。除了北京舞蹈学院和北京舞蹈家协会等组织机构之外,本主题资源包还将通过网络咨询和调研等形式整合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社区舞蹈项目,中华女子学院社区艺术管理专业(舞蹈编导方向),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舞蹈教育研究项目,中央芭蕾舞团团办等相关机构成员及其研究资源,在“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社区舞蹈集成创新”这一主题下,初步实现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教学机构的协同创新。该主题资源包建成后,将与北京舞蹈学院艺术传播系前三期主题资源包成果实现合拢,形成一张以时间为纵轴、以空间为横轴的舞蹈创意集成网络,该网络将包括“公共性”、“典型性”、“示范性”、“共享性”、“创造性”基本要素,为政府机关、教育工作者、舞蹈创意机构和培训机构等提供相关对策性建议和有关创意创作的参考:首先,舞蹈传播媒介(剧场、院团)资源包(2010年、2011年),涵盖了与舞蹈相关的北京市代表性剧院、剧场的软硬件信息,并分别以图片、特色演出剧照海报、文字介绍以及剧院相关视频内容的形式提供了系统的信息资讯。对于普通受众而言,该资源平台能够全面鸟瞰首都北京的主要类型的剧院、院团,通过资源包平台获取剧场及院团的位置、空间、内容以及特色等链接内容,能够非常便捷地了解重要场馆或院团相关信息内容。前两期资源包的建成,为各级各类舞蹈利益相关者提供了最基础的信息资源交流共享平台。其次,舞蹈艺术公共教育资源包(2012年)的建成,则有机整合了职业舞蹈体系之外的舞蹈参与信息,收集和展示了北京地区舞蹈公共艺术教育主体(群众舞蹈队、校园舞蹈队、特色舞蹈机构和项目)及其行为结果。无论是对于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社区的舞蹈爱好者,还是中小学学生舞蹈第二课堂来讲,该资源都以简洁、易读、详实的形式,通过提供大量相关的舞蹈文字、图片、视频等,使得公众对目前北京地区的非专业舞蹈发展现状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此次本主题资源包的建设,就是对前三期特色资源包的一次整合式超越或者集成。首先,本主题资源包将参照国际经验,依据现有社区舞蹈创意平台,沿着新中国成立以来舞蹈艺术作为公共教育资源而发展的时间路径,在历史的维度上以辩证的眼光分析社区舞蹈的历史沿革问题并详细梳理其发展脉络。同时,本主题资源包还将利用新的传播技术手段将现今大社区舞蹈观念的创意集成方法提炼并传播开来,着力考察城镇化背景下社区舞蹈创意集成的新理念、新手段、新方法和新成果,并运用手机APP等应用软件的形式加以推广,在互动模块上建立起一个超越专业和非专业传统隔阂的创意集成的网络虚拟实验社区。

三、成果形态

自2010年开始,北京舞蹈学院艺术传播系特色资源包在舞蹈传播媒介资源包项目(一期)舞蹈演出剧场信息集成(2010年)、舞蹈传播资源包(二期)、舞蹈院团机构信息集成(2011年)和舞蹈艺术公共教育资源包(2012年)等连续三期相关特色资源包基础上,初步整合完成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前期信息资源: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社区舞蹈创意集成信息资源包。舞蹈艺术公共教育资源包的建设,更是以公共艺术教育的视角为构建基础,通过调研、采风以及访谈等各种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展示了北京地区现有的舞蹈公共艺术教育资源。在建设过程中,项目组先后深入北京各大社区、公园及学校,在网络数据采集和甄选的基础上,走访和专访21支业余舞蹈队、14支社区舞蹈队、17支校园舞蹈队以及9个舞蹈公共艺术教育特色群体,为本课题的开展积累宝贵的前期经验和基础成果。本资源包主要涉及图片、视频及经典案例、专家名人网页flash、html、java等技术。同时,资源包的共享和资源建设力求能够实现web2.0的交互。本资源包的设计将从“群星奖”获奖剧目、舞蹈类文化共享工程、区县街道级别群众性舞蹈活动和北京舞蹈学院参与、主持或辅导编排的非职业化舞蹈编导作品或舞蹈活动项目入手,本着“参与性”、“共享性”、“互动性”和“创造性”这四个基本原则,梳理出具有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社区舞蹈创意集成特点的社区舞蹈原创优秀作品、社区舞蹈创意人才及传播平台信息资源。具体来看,本资源包主要以国内外优秀社区舞蹈作品及其创意实施模式为主线,从创意激荡、编创手法、人才培养、传播方式等角度,深入挖掘一套适合推动全民、全社群参与的舞蹈创意集成信息平台,以创意资源库的方式,推动可持续的舞蹈创意资源整合与再造。本资源包内容体系二级目录———社区舞蹈的组织机构、设施和赛事平台(图片100张,音视频10段、文本0.5万字、网页设计8个)、社区舞蹈编导、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图片200张、音视频20段、文本0.8万字、网页设计12个)、社区舞蹈优秀作品和剧目分析(图片300张,音视频18段、文本0.5万字、网页设计10个)、社区舞蹈的文化政策和发展历史(图片50张、音视频8段、文本0.5万字、网页设计8个)、社区舞蹈的创意集成机制和网络互动平台(网页设计1个)。其中网页整体设计思路是在视觉上构思为一张地图板式的“羊皮卷”。其主页内容分为“精彩片段”、“赛事平台”、“首演剧场”、“发展动态”、“剧目欣赏”、“编导介绍”和“概念描述”七个模块。七个模块囊括了“社区舞蹈的创意集成机制和网络互动平台”、“社区舞蹈的文化政策和发展历史”、“社区舞蹈的组织机构、设施和赛事平台”、“社区舞蹈编导、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社区舞蹈优秀作品和剧目分析”。在本课题进行过程中,项目组将着力从“创意集成”的角度对北京市社区舞蹈进行针对性基础调研,并结合国内外相关工作经验,建构起一个旨在打通专业和非专业壁垒的创意集成交互平台。主题资源包内容体系三级以上目录:一级目录:“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社区舞蹈创意集成特色资源包”+“羊皮卷”二级目录:“概念描述:社区舞蹈的创意集成机制和网络互动平台”(A模块)+“发展动态:社区舞蹈的文化政策和发展历史”(B模块)+“首演剧场:社区舞蹈的组织机构、设施”(C模块)+“编导介绍:社区舞蹈编导、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D模块)+“剧目欣赏:社区舞蹈优秀作品和剧目分析”(E模块)+“精彩片段:社区舞蹈优秀作品和剧目视频”(F模块)+“赛事平台:社区舞蹈赛事平台”(G模块)。三级目录(部分):1)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社区舞蹈发展及管理概况(包括政策、法律等环境要素和代表性项目等)(B模块)2)“群星奖”等国内社区舞蹈赛事平台及其代表性作品(G模块)3)国内外原创性优秀社区舞蹈剧目集萃(E模块)4)国内外优秀社区舞蹈编导和教育工作者介绍(D模块)5)国内外社区舞蹈精彩片段赏析(F模块)6)国内外社区舞蹈首演场地(含各类训练、排练场地等)(C模块)7)国际社区舞蹈发展脉络(B模块)8)国际社区舞蹈代表性项目介绍(A模块)。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