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调研部工作计划(精选5篇)

  • 图书馆调研部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2战略管理工具在图书馆战略规划中的适用性 管理变革总是来源于一种重要管理理念的出现,而真正将管理理念深入管理实践则源自管理工具的推广应用。战略管理如今已经翻开了图书馆管理的全新一页,为图书馆找到了不断完善向前的规划管理依托,将图书馆传统分析…

图书馆调研部工作计划(精选5篇)

图书馆调研部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1引言

“十二五”时期,我国图书馆界认识到战略规划工具的重要性,是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与实践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探索阶段。宏观上有《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1]的指引;微观上有各地公共图书馆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案例。在对“十二五”规划成果的验收与“十三五”规划展望之际,公共图书馆在继承与发展“十二五”战略规划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加强战略规划制定过程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如何保障规划落实的可执行性,达成图书馆战略规划与实际公众需求的对接,除了图书馆界传统的文献、案例收集分析,充分利用图书馆年报[2]等资料以构建发展方向之外,战略管理工具将对公共图书馆的战略制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文章从方法论角度深入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与执行,为我国“十三五”期间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发展提供指导。

2战略管理工具在图书馆战略规划中的适用性

管理变革总是来源于一种重要管理理念的出现,而真正将管理理念深入管理实践则源自管理工具的推广应用。战略管理如今已经翻开了图书馆管理的全新一页,为图书馆找到了不断完善向前的规划管理依托,将图书馆传统分析工具和战略管理工具一同深入到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可真正落实战略管理这一理念。战略管理发展日久,工具也愈加丰富。伯明翰阿斯顿商学院的Jarzabkowski等对2007年国内和国际9个英国商学院进行抽样,调查他们在不同阶段的战略制定过程中对战略工具的使用量和感知价值,据此对战略工具进行分类研究,结果发现战略管理的多种工具正在被人们广泛应用着。其中,SWOT、关键成功因素、核心能力分析、情景规划和价值链这5个工具是使用频率最高的[3]。战略管理工具在企业成功应用后,公共部门和非营利组织也开始应用。廖飞研究战略管理方法对非营利组织的适用性[4],认为战略管理的分析工具、选择工具和实施工具三类之中,PEST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价值链分析、SWOT分析、7-S模型、业务集成方法BIM6种工具对非营利组织适用,而五种竞争力模型、波士顿矩阵、V矩阵、EVA管理4种工具不直接适用,应用时需要转化。自从20世纪60年代末战略管理引入图书馆界,图书馆开始制定并实施战略规划,还一直跟踪战略管理理论与工具的发展。到80年代,公共图书馆界广泛将战略管理工具应用于战略规划。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PLA)在1980-2009年间先后六次颁布了规划指南即《公共图书馆的规划程序》(1980年)、《公共图书馆规划与功能设计:选项与程序指南》(1987年)、《面向结果的计划:公共图书馆的转型过程》(1998年)及《新版面向结果的计划:条理化方法》(2001年)、《面向结果的战略规划》(2008年)、《为结果而实施:行动起来,你的战略规划》(2009年)[5],对公共图书馆制定战略规划的流程、原则、方法、工具应用等进行详细的指导。1998年第三版为规划者在流程的每个阶段直接应用工具,设计了适合公共图书馆的50多个“工作表单”(Workforms)[6]供选用。2008年第五版提出“工具包”(Toolkit)[7]推荐使用6个工具,帮助规划者进行协助者选择、经费预算、目标设定等。2009年第六版的“工作表单”[8]有社区SWOT分析、图书馆SWOT分析、沟通计划、选择规划委员会成员、社区愿景、环境变化分析、目标分解、资源评价、定标比超、组织能力、结果交流等专门工具。

国内外图书馆战略规划理论研究已充分证明了图书馆战略规划应用战略管理工具的适用性和重要意义。Matthews认为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中可以选择多种战略分析工具,并详细介绍了情景规划、博弈论、决策分析、系统动力学模型等规划方法,以及平衡计分卡、绩效棱镜和3R绩效等管理工具[9]。但在实践中,博弈论、决策分析、系统动力学模型、绩效棱镜和3R绩效工具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陈昊琳调查研究发现,战略制定工具与图书馆评价工具均对公共图书馆战略制定具有一定作用,49.67%的专家认为战略制定工具在图书馆战略制定中影响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认为一般重要的占(38.71%),还有11.62%认为这一因素并不重要[10],总体上反映出战略工具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的适用性,同时也说明认识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柯平等对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发现,公共图书馆多数采取了SWOT分析的方式,但是对于具体数据的分析处理方式还比较单一[11]。其课题组研制的《我国图书馆战略规划编制指南》强调规划过程中的工具应用,如环境分析工具包括宏观环境分析工具、行业环境分析工具、内容环境分析工具、内外环境综合分析工具,推荐使用PEST、五力模型、SWOT等工具。柯平的《图书馆战略管理》将战略管理方法工具专为一章,详细介绍了PEST、五力模型、SWOT、情景规划、焦点小组、关键成功因素、平衡计分卡、定标比超8种常用方法[12]。综合国内外研究,将图书馆战略规划应用的几种方法列表比较,如表1。

3公共图书馆“十三五”规划对战略管理工具的选择

结合表1,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十三五”规划中应当在环境分析工具、发展定位工具、目标设定工具和绩效管理工具四类工具中选择有过成功实践的工具,兹分析如下。

3.1环境分析工具——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和准确地研究分析组织现实情况的方法,也是为图书馆战略规划中最为常见的首选工具。国外公共图书馆普遍重视这一工具的应用,PLA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指南第三版就是在第二版的基础上专门增加SWOT作为公共图书馆内外环境扫描的工具。后来的研究者们则纷纷设计出专门适用于图书馆使用的SWOT分析表单[13]。据Pacios调查,有多达11.4%的公共图书馆在其战略规划文本专门设有SWOT分析一章节[14]。内外部环境扫描是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SWOT分析法是环境扫描最为有效的工具之一。如我国台北市立图书馆则从人口增长、交通建设、城市发展、财政收支、图书出版、教育环境和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等七方面对信息需求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并采用分区座谈、网络意见调查、电话采访进行外部意见调查,对在馆人员和相关顾问进行了内部意见调查,使用SWOT方法对台北市立图书馆的内外部环境及台北市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台北市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15]。我国大陆图书馆界也已经意识到SWOT对于图书馆的作用,但在“十二五”规划中,只有极个别图书馆如广州图书馆使用了这一方法对其所处战略环境进行扫描分析。环境扫描是提出战略目标与措施的基础。由于SWOT分析是为提出有效对策服务的,因此运用这一方法,要善于将图书馆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与外部环境进行匹配,可以选择S-O、W-O、S-T、W-T四种不同策略,帮助图书馆战略定位。避免将SWOT应用简单化,导致为方法而方法、环境扫描与发展策略不关联的结果。战略规划制定者要有问题导向。Johnson指出,SWOT可以帮助图书馆确认需求、发现问题,在图书馆战略规划中发挥重要作用[16]。Cervone认为SWOT为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者提供了一个明确图书馆问题和机会的机制与方法[17]。公共图书馆在使用SWOT分析工具时,重要的是给自己提出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SWOT分析的基础。通过对SWOT分析表单的利用和图书馆SWOT分析因素的不断研究及确认,战略规划将更加缜密和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十三五”规划采用SWOT分析环境时需要重点考虑变化的情况;在分析对策时不忘时刻注重自身资源、服务特色,结合实际,避免流于千“馆”一面;可以结合通用矩阵或五力模型等多种管理工具进行打分评价,综合各工具优势,引导最合理规划。

3.2发展定位工具——情境规划与焦点小组对普通读者与基层员工而言,贸然提出你对图书馆的愿景是什么?这一问题过于宏观,得到的答复可能更多集中于“环境好”、“方便”等流于基础印象层面。图书馆运用情境规划,可以将这样抽象的具备高度不确定性与关键性的宏观环境因素进行不同的组合,从而对变化的图书馆环境进行具体和可行的分析。这一工具适用于图书馆制定长期(至少5年)的发展规划。一般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做出情景假设,以图书馆追求的主要愿景方向为假设核心;第二,根据不同的情景假设制定虚拟战略;第三,观察环境是如何反馈的,并相应调整战略和计划。运用情景规划方法,环境的快速变化或用户群体的复杂性都可以设置为潜在情境,实践中为了避免战略发生不必要的多次调整,可以结合焦点小组法,利用虚拟战略情境对用户进行调研,明确情境对用户的影响,减少战略的设计缺陷。例如,加拿大布兰普顿图书馆2002年编制了第一个战略计划——“延伸出去”为2002-2005年的图书馆服务发展提供了一个路线图。2004年,该图书馆对用户进行了一项网上调查以获取对服务和设施的匿名反馈。在一名顾问的协助下,图书馆利用关键信息提供者和焦点小组进行更直接的信息收集。在此基础上完成了2006-2008年战略规划,2008年1月还启动了2009-2012年战略规划制定[18],图书馆继续运用焦点小组法,分别召集图书馆读者团体、员工、馆员、城市和社区重点利益相关者等参加会议,使规划更全面反映各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国外研究表明,在图书馆界使用焦点小组方法来确定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满意程度有广泛依据,而且方法的使用已经完善[19]。杰克逊维尔公共图书馆在转型过程中注重通过焦点小组了解用户需求[20]。Pacios特别强调在图书馆环境中使用焦点小组法必须广泛地共享信息,员工的积极参与对完善和实现图书馆战略规划都是有益的[21]。可见,焦点小组法既不同于面向个人的深度访谈法,也不同于自由畅谈式并追求数量的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它不仅可用于读者调研,了解其对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满意程度,明确用户需求,通过定性信息整理总结图书馆战略方向等,还可用于对图书馆员工的调研,通过焦点小组讨论鼓励图书馆员参与到战略制定中来,在员工群体内共享、推广战略制定信息,为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的确定提供指引。在方法上需要注意的是,依据群体动力学(Groupdynamics)原理,焦点小组大约邀请6—9名读者为佳,但图书馆读者群体类型复杂,需要仔细挑选有代表性的读者参加;讨论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讨论清单、经过训练有经验的主持人,从而保证讨论的内容不偏离主题,且让每个参加者都能积极地参与,从讨论中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情景规划和焦点小组这两种方法都突破了传统规划由规划人员自己设计未来以及从过去推断未来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利益相关者对于规划的作用以及积极地、创造性地设计非线性的、动态的未来图景。两种方法的结合,对未来的把握更全面,更有利于图书馆发展定位的形成。国外一些图书馆将规划制定设计为更多互动,全面反映各利益相关者需要的具体活动,在战略制定中推广了图书馆现有服务,获取了进一步加强服务的需求信息,很值得我国公共图书馆借鉴。

3.3目标设定工具——定标比超定标比超方法不仅成功运用于企业,施乐公司通过推行定标比超方法将成本降低了50%,首开定标比超的先河,还成为竞争情报里的重要方法[22]。而且,这一方法较早进入了图书馆视野,并在国外图书馆广泛应用。例如,欧申赛德公共图书馆在发掘自身相关信息数据(社区扫描)与横向比较(定标比超)两方面都有自身鲜明的特点[23],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挖掘社区相关信息如人口构成、社区所辖企业需求等,并将本馆数据与圣地亚哥郡以及加利福尼亚州等有类似特点或相似规模的公共图书馆进行比较,数据翔实细致,从预算到读者可享受到的资源均值都有所涉及,格式清晰,一目了然,既明确了自身特色,又为战略发展方向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需要注意的是,在定标比超的对象选择上,必须是同类型同级别的图书馆,标杆样本与本馆发展方向相似、规模相当或有自身明确特点,选择不限制地域,但需关注不同地区政策等原因带来的不同。在方法上,通过多渠道情报收集、比较分析、追踪学习等过程,将本馆与“标杆”图书馆进行比较,分析“标杆”图书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改进本馆绩效的最佳竞争策略。在目标上,通过定位和标准化衡量、比较,进而实现对领域优秀图书馆和一流图书馆的超越,最终实现对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3.4绩效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关键成功因素与关键绩效指标作为将组织长期的远景、战略与短期的策略、行动对接联系起来,通过已定目标来追踪业绩的一种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BSC)最早由德国1999年进行的BIX项目将之引入图书馆绩效评估领域,之后IFLA、ISO[24]都采用过这一管理工具用于评估绩效。在图书馆实践中,BSC的财务指向维度可以向政府主管部门展现预算、决算以及最重要的使用价值,用户维度即为公众创造的服务价值,内部管理与学习成长即图书馆的内部知识增长、业务再造、外部拓展等非简单量化指标。也可以应用于公共图书馆具体的战略制定与评估等项目,如制定公共图书馆资源发展战略,通过财务维度对资源投入、人力资本、资源产出等多项价值进行分析;用户维度即从公众用户的角度评价资源带来的入馆人数增长、地区文化发展等外溢价值等;内部管理维度则可以反映图书馆资源是否最大地反映了图书馆实体与虚拟馆藏、是否最大化展现图书馆员对资源本身的附加价值等;学习成长维度则可以在自建资源、资源整合等深化创新服务的推动中,反馈图书馆及其相关员工的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整体来看,系统化多维度关注符合图书馆战略发展系统化、前瞻性要求。BSC以战略为导向,在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中经常被用来构建图书馆战略管理框架,搭配使用其他管理方法工具,可将构建起的绩效平衡维度与其他战略目标整合。常与BSC一同出现在图书馆规划制定中的有:关键成功因素(CSF)与关键绩效指标(KPIs)两种分析方法。从评估测量指标的角度切入制定战略目标体系,能保证图书馆战略规划目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Wessman对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研究表明,CSF分析被认为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它能满足将公共组织需要达成共识的愿望,并建议将CSF模型作为环境分析及制定战略重点的工具[25]。

图书馆战略规划可以将BSC与CSF结合使用,如芬兰国家图书馆2006-2015年战略用BSC搭建战略框架,保证战略鲜明易于传达;内容方面则设有CSF来引导规划按照预期重点方向实施[26]。值得注意的是,CSF确定的一般关键成功因素为5-9个,容易忽视次要问题,在应用于具体的管理问题时,由于不容易找到相应目标的关键成功因子及其关键指标,效率可能会比较低,而且,当关键成功因素解决后,又会出现新的关键成功因素,需要重新开发系统。因此,与BSC等更重体系化的管理工具协同使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图书馆战略规划也可以将BSC与KPIs结合使用,从BSC的4个维度将图书馆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可衡量的KPIs体系,以保障战略规划的有效落实。例如,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普牙卢普公共图书馆采用BSC方法,从公共价值、用户、内部流程、学习成长、财务五个方面制定战略规划[27],根据自身公共服务的特征将公共价值单独列为第一维度,将财务调整至第五维度,再设置有具体的KPIs指标值以加强战略执行过程中的控制。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不断修正的过程,BSC将战略目标分解转化为相互平衡的绩效维度,KPIs则按SMART原则和管理上的“80/20”原理,将战略维度细化为具体的指标体系,也是KPIs的确定使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得以必要的修正。如威尔士国家图书馆明确使用KPIs以衡量所提供服务的最新发展情况是否符合规划预期,该馆在每年的年度运营报告中列出KPIs的追踪情况,发展绩效指标虽因具体年份不同可能发生改变,在综合考评其服务性能指标的情况下,提出三年规划等较长时间的目标,即以KPIs修正战略目标[28]。这三种方法是绩效管理的重要方法,也是制定战略规划的重要工具。战略目标的分解、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关键绩效指标的跟踪监测都有利于更好的制定规划,实现对图书馆的体系化绩效管理,以此衡量并提高图书馆战略绩效。

4公共图书馆“十三五”规划应用战略管理工具的策略

4.1根据图书馆的特征有目的地选择工具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在应用工具上应有很强的目的性,在工具选择上要有鲜明的针对性,特别是要结合图书馆类型、级别、规模、影响力等特征,选择有效工具。根据表1,大型公共图书馆战略制定中可考虑使用多种环境扫描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BSC与CFS结合或BSC与KPIs结合的方法。而小型公共图书馆在战略制定中可以目标管理(MBO)为基础,运用SWOT、焦点小组、CFS等方法,避免使用比较复杂的PEST、BSC、情景规划等方法。在战略规划中,方法和工具并非使用越多越好,越新越好,而是要强调其适用性与有效性。

4.2多元工具协同使用每款管理工具都有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深入的了解管理工具的优势与缺陷是合理使用工具的基础。去粗取精,协同使用,实现最佳的战略规划才是目的。英国贝德福德郡图书馆业务规划中就明确使用了KPIs、SWOT多种工具[29]。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2013-2014年社交网络战略中,在设计各社交网络战略时采用矩阵,分析各渠道的优势,结合使用环境扫描,在评估战略执行中则采取了投资预算报表等传统正式报告与情感分析融入用户相结合的方法,以制定针对性策略[30]。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是一项复杂需全方位细致思考的工作,“十三五”战略规划制定过程应充分了解战略管理工具,利用多元化的工具,以保证战略规划更有效、更具较强的执行力度与可操作性。

4.3制定与实施工具并重国外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以实施为目标,重视实施后的评价。PLA2009年战略规划最新版进一步强调战略实施与制定的无缝衍接。“十二五”期间,我国一些公共图书馆存在着重制定轻实施的突出问题。因此,图书馆既要注意在制定战略规划中运用战略管理工具,也要重视实施过程中运用管理工具。例如,在实施过程中可考虑使用7S模型,制定实施方案、通过年度计划等方法检查战略规划的实施。例如,可运用KPA(KeyProcessArea,关键过程领域)工具,做好周计划和日计划,通过KPA的检查考量统计与一个任务的KPI联系起来;还可以结合KRA(KeyResultAreas,关键结果领域)工具,以实现图书馆的整体目标,达到满意的结果。参照企业实施绩效量化管理的发展阶段,图书馆实施绩效量化管理也可以从KPA(指标量化执行阶段)到KP(I指标量化考核阶段),再从KRA(指标必要达成的结构性目标管理阶段)到BSC(指标的战略管理阶段)。

图书馆调研部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科研数据 学科服务 高校图书馆 科研数据服务 科研数据管理

早在2010年美国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要求科研人员在项目申请时需要提交数据管理计划之后,其他的一些基金组织,如国家卫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DOE)等,也陆续提出类似的要求。基金组织或期刊出版社的推动为图书馆开展数据管理服务提供了外部条件,考虑到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以及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研究数据管理服务成为了图书馆一项重要的服务内容。英美等国家的高校图书馆在研究数据管理服务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研究主题主要涵盖研究数据管理的概念、内容、技术、政策、工具、培训与教育、案例分析等。考克斯(Cox)把研究数据管理(Research Data Management,RDM)界定为贯穿数据生命周期的数据收集、存储、安全、保护、检索、共享与再利用等一系列主要活动与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设施、道德准则、法律问题与管理框架等。田纳普(Tenopir)调查了美国和加拿大高校图书馆研究数据服务(Research Data Services,RDS)实践,结果显示目前RDS没有有效开展起来,主要以资讯型RDS为主,而技术型RDS相对较少。品菲尔德(Pinfield)提出的图书馆RDM项目的组成元素有战略规划、政策、指南、过程、技术与服务,以及文化、技能、交流等诸多影响因素。约翰斯顿(Johnston)以明尼苏达大学为例,介绍了图书馆围绕数据管理为全校师生举办的“数据管理”系列研讨会实践。威廉姆斯(Williams)通过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作物科学系教师进行访谈,探讨数据共享的原因、途径及优缺点、图书馆在数据共享中的作用等,并总结了数据共享面临的挑战。国内诸多学者主要通过网络调查等方法引介国外图书馆研究数据服务的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探讨。

在对美国50所高校图书馆的研究数据管理服务进行网络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服务体系构建的3个核心要素:技术平台是支撑、机构人员是关键、资源工具是基础,从中优选了服务体系构建特色比较鲜明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埃默里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4所高校作为分析案例,并辅以现场考察、咨询交流等方式对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服务案例进行了详细剖析,构建了“361型”图书馆研究数据管理服务体系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构建策略。

1.高校图书馆的研究数据管理服务案例研究

1.1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主要通过成立服务团队、开通交流平台、举行研讨会、依据数据生命周期免费向全校师生提供数据管理计划、元数据、数据标识符、数据共享与发现、数据保存等服务。成立6人组成的研究数据管护项目团队,1人担任主任、其余5人各司其职、职责明晰。开通的数据咨询交流平台,方便科研人员在提交数据管理与共享之前进行自我摸底,如数据的潜在用户、数据存在与利用方式、是否为敏感数据等。通过研讨会等形式提供专题培训,如利用数据管理计划工具(Data Management Plan,DMP Tool)制定数据管理计划、利用长期标识符EZID(easy-eye-dee)创建标识符等。提出了科研人员和服务团队分工合理的6个阶段的数据生命周期,团队可以参与除数据分析和数据出版外的其余4个阶段的服务。

服务内容包括:(1)数据管理计划。提供适用各种基金资助机构要求的DMP Tool案例和模板资源。(2)数据描述。提供元数据咨询、元数据标准、协助创建元数据,以及审查元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等服务。(3)数据存储。学校的数字保存服务网络(Digital Preservation Across Space&Time)Chronopolis提供长期的数据存档,具有健全的管理流程和持续的监控功能。(4)数据共享。主要包括使用元数据描述数据、获得永久标识符、选择学科存储库(如生命科学的Dryad等)和学校存储库数字资产管理系统(Digital Asset Management System,DAMS)。(5)最佳实践服务。包括数据保存、备份、存储、组织、描述、标识符、元数据和清洗服务。以数据保存为例,长期保存最好选择学校的数字保存(Digital Preservation)。科研团队内可以考虑电子实验笔记(Electronic Laboratory Notebook,ELN)维护和共享数据文件。

1.2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通过成立数字管护团队、联合校内机构、提供丰富的资源等形式免费向全校师生提供数据管理计划帮助、咨询、培训与教育、参考等服务。数字管护团队由15人组成,成员背景广泛,来自科研人员、图书馆员、IT职员和图书情报专业的研究生。团队的使命是利用合适的工具与资源满足科研人员的数据保存和维护要求。图书馆联合信息技术部门(Divis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DoIT)、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CIO)、研究生院和图书情报研究学院共同提供服务。丰富的资源链接包括研究数据管理的指南教程与工具、校内外教育资源、会议日历表、培训资料、推荐阅读等。

图书馆研究数据管理与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持续性等特点。通过对美国4所高校的网络调查以及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实地考察,本文构建了“361型”的图书馆研究数据管理服务体系(图1)。“3”指的是技术平台、机构人员和资源工具组成的服务基础,这是服务实现的前提保障;“6”指的是服务内容,包括数据管理计划、数据组织、数据存储和共享、数据引用、数据分析和数据再利用,这是服务实现的组织核心;“1”指的是教育培训,这是服务实现的有效途径。

(1)技术平台。指用于数据管理服务活动的大型存储设备、高性能服务器和软件系统等基础设施。主要分为三种方式:一是图书馆或校内其它相关部门建设的基础设施,图书馆自建的主要指学校机构库,校内相关部门主要是指数字档案馆、各院系的IT部门、科研办公室等,如埃默里大学的学校技术服务部和艺术与科学学院均提供数据保存服务。二是图书馆与校外关机构合作建设的基础设施,如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分别与Box云服务公司合建UW-Madison Box和UIBox。三是校外机构第三方的基础设施,主要有学科存储库(如Databib、、Dryad等)和第三方云存储(如Amazon S3 Dropbox等)。

(2)机构人员。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是图书馆顺利开展数据服务的先决条件。机构设置是通过设置实体机构或成立服务团队来实现,以图书馆为主体,联合校内其它相关机构共同提供服务,如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成立的数据管护项目团队、埃默里大学成立的数据管理团队等。人员配置主要通过内部挖潜和外部招聘两种方式来完成,内部挖潜主要是对图书馆员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外部招聘是引进数据管理方面的行家能手,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计划招聘2名数据管护人员和1名数据机构库工程师来弥补现有人员职责分工方面的不足。

(3)资源工具。资源工具主要是指与研究数据管理活动各环节相关的信息资源与实现工具,丰富的数据管理资源是图书馆顺利开展数据服务的重要保障。信息资源的内容包括数据管理活动的指南与模板案例、最佳实践、培训资料、数据政策、元数据标准、资源链接等。提供方式主要是网站链接、参考咨询、教育培训、开通博客等,如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提供校内外教育资源、会议日历表、培训资料、推荐阅读等丰富的资源链接。数据管理工具主要包括数据管理计划工具(如DMP Tool)、数据组织工具、数据存储工具(如DataBib、Figshare、Dryad)、数据引用工具(如DataCite)、数据分析工具等。

(4)服务内容。指记录与数据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包含数据管理计划、数据组织、数据存储共享与出版、数据引用、数据分析和数据再利用等全过程的资源、工具与策略服务,其中数据管理计划是数据管理活动的核心,是对其它活动的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主要包括:①数据管理计划。包括DMP的组成部分、DMP工具使用指南、基金组织的模板、优秀案例等。②数据组织。包括数据文档(元数据标准)、文件命名与重命名、文件格式、版本控制、文件管理等。③数据存储共享与出版。包括数据存储共享与出版的原因、方式选择(网页、机构存储库、学科存储库、数据期刊)等。④数据引用。包括数据引用的原因、组成部分、格式、工具、案例等。⑤数据分析。包括数据分析的对象、方法、工具等。⑥数据再利用。包括数据再利用的对象、方式以及限制条件等。此外还包括围绕数据管理活动相关的其它服务,如数据安全(保密与隐私)、数据备份、数据政策、数据版权与知识产权、最佳实践等服务。

(5)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图书馆员与科研人员沟通的桥梁,是决定图书馆数据服务能否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既包括图书馆员自身能力的提升,也包括图书馆员对科研人员各种方式的指导、咨询与培训。主要方式有链接网络资源、举行研讨会、开通交流平台等,如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开通数据咨询交流平台(Research data Curation ProgramConsultation Form for Data Providers),为科研人员进行数据存储提供基本反馈;埃默里大学计划开通培训网站(researchdata.emory.edu),为全校师生提供数据管理资源与服务。安排专人成立专门的服务团队,针对不同的受众开发不同的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面向全校用户以研讨会的形式举行3个讲座,面向本科生录制数据管理概述的微视频,面向博士后研究人员开发证书项目,面向学科专家提供数据管护原理和数据管理工具服务,面向一般馆员提供数据管理用户需求与资源工具服务。

3.我国图书馆开展研究数据管理服务的策略

3.1以战略规划为根本点,全面营造服务氛围

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同样,对于图书馆开展的数据管理活动来讲,计划阶段是重中之重。科学合理、高瞻远瞩的制定战略规划,不折不扣、斩钉截铁的实施战略规划,把计划变为行动,有利于实现服务愿景与预期目标。美国高校图书馆研究数据管理服务的案例表明,各馆都会实事求是的进行顶层设计、制定战略规划。通常成立专门小组,仔细梳理以前的工作基础、目前的实际进展、未来的实现目标,制定制度与政策,构建包含机构、人员、资源、技术平台、教育培训、服务内容等数据管理活动全部内容的立体化服务体系。对我国图书馆来讲,一是成立专门规划小组,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二是剖析图书馆已有的数据管理服务基础与存在问题,结合未来目标,有侧重、有特色的选择规划内容。三是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战略规划,营造服务氛围。四是细化战略规划为年度计划、月度计划,甚至周计划,落实跟踪阶段表的实施与监督,确保顺利完成。

3.2以用户需求为切入点,着力创造服务效益

了解、挖掘、满足用户需求成为用户和图书馆服务提供方的桥梁和纽带,因此理解用户真实需求是图书馆开展数据服务的有效切入点,能够提供针对性的精准服务,创造一流的服务效益。美国高校图书馆研究数据管理服务的案例表明,各馆都会千方百计、不失时机的采集、捕捉用户需求,然后分析用户需求,提出解决方案。有的图书馆采取网络调查的形式,有的采取派驻学科馆员进入科研一线的形式洞察用户需求。有的利用国家自然基金申请时的有利时机开展培训,抓住用户的需求心理,“顺藤摸瓜”深入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对我国图书馆来讲,一是巧妙设计用户需求调研内容,做到难易适中、恰到好处。二是合理选择用户需求调研时机,切合用户的心理需求与技术需求。三是丰富用户需求调研形式,如网络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焦点小组、观察等。四是深入挖掘用户需求调研结果,提出有针对性、实效性、预见性、持续性的解决方案。

3.3以内容构建为着重点,切实保障服务运行

服务内容是核心与灵魂,是决定服务开展成功与否,以及服务质量水平的关键性因素,确保服务顺利开展。美国高校图书馆研究数据管理服务的案例表明,各家图书馆都会根据本校与本馆的实际,竭尽全力的拓展、完善服务内容,直至构建生态化的内容体系。虽然各馆服务内容建设的数量、层次与水平有所差异,但从整体来说,以生命周期为理论,由数据管理计划、数据组织、数据备份、数据出版、数据存储与共享、数据引用、数据分析与数据再利用组成的研究数据管理服务内容框架基本形成。对我国图书馆来讲,一是要借鉴国外成熟的服务内容,结合本馆实际,构建特色的服务内容理论框架。二是细化服务内容理论框架,对每一部分服务内容,都要进行深入的分解,如概念、目的、方式与途径、工具、案例、特点等。三是在具体服务实践的过程中,积极采纳用户的意见与建议,反复修改与完善。

3.4以学科团队为突破点,顺利引导服务实施

数据管理服务的基础准备工作就绪后,下一步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为全校科研人员提供服务。由于科研人员或科研团队对数据管理服务需求的层次或程度千差万别,很难一刀切的全盘推进,因此以重点“学科团队”为抓手,成为推动服务开展的上佳选择。美国高校图书馆研究数据管理服务的案例表明,各馆在具体开展服务时,都会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科馆员从自己所服务的学科团队人手,逐渐总结经验,不断深入,即所谓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谋略。这样做的好处是以学科团队为突破点,按照工作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执行,带动数据管理服务不断全面铺开。对我国图书馆来讲,一是确定学科馆员所服务的学科团队,采集其服务需求内容,总结规律以制定相应对策。二是选择合适的服务时机,立即切入,以此为突破点,把服务推向深入。三是学科馆员嵌入所在的学科团队,先行开展试点,总结经验加以交流、推广。

3.5以多方合作为支撑点,确保提高服务质量

鉴于图书馆一方在开展数据管理服务时在技术、人员、费用、资源等方面能力有限,因此寻求校内外多个机构与部门的合作是面向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策略之一。美国高校图书馆研究数据管理服务的案例表明,各馆在开展服务时都会根据具体目标选择合适的合作机构与部门,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技术机构包括学校的机构知识库、档案馆、各院系的IT部门以及校外的学科存储库、第三方云存储等;如进行服务规划、营销、提供的合作部门或人员有校长办公室、教务处、图书情报专业教师、专业科研人员、校外数据管理专家等。对我国图书馆来讲,一是成立数据管理服务战略顾问委员会,成员由图书馆馆长、副校长、教务长、各学院院长、IT部门主任等组成。二是成立数据管理服务团队,以不同职能分工的图书馆员为主体,联合IT部门职员、图书情报专业师生共同提供服务。三是根据具体的服务目标与内容选择合适的校内外合作机构与部门,如校内的IT部门,校外的学科存储库、云服务公司等。

3.6以教育培训为结合点,努力搭建服务桥梁

教育培训是实现图书馆员与科研人员双向沟通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建立在供需双方之间的一座双向交流桥梁。美国高校图书馆研究数据管理服务的案例表明,教育培训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变幻无穷,既有针对员工自身的充电培训,保证员工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以便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具科学性的指导;当然更主要的是员工针对科研人员的指导培训,让科研人员了解并掌握服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对我国图书馆来讲,一是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提高图书馆员自身的研究数据管理服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二是以用户的基本需求为依据,为用户设计培训内容框架体系。三是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如研究人员、博士生、本科生等,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四是提供丰富的培训方式,既包括静态的链接网络资源、开通交流平台、专题视频点播等,也包括动态的参考咨询、举行研讨会、嵌入科研过程等。

图书馆调研部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国 公共图书馆 战略规划

[分类号]G250

1 引言

战略规划,简单来说,是指对一个机构的未来方向制定决策,并实施这些决策。它规定机构的使命,制定指导机构设定目标和实施战略的方针,建立实现机构使命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然后根据确定的目标决定行动的方向。“战略规划”如今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更不是一个停留在口头的书面术语,虽然它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运用于企业界,却又不再仅仅是战略理论界和商业实践界关注的重点,而是逐渐渗入到其他各行业、各部门,并得到广泛应用。可以说,战略规划已不是某一个组织为应对某一次巨变或危机而临时采用的决策手段,而是一个组织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常态的科学管理工作。

随着对战略规划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仿效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管理中引入了战略规划,以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根据对国外部分图书馆网站内容的统计来看,多数图书馆都有战略规划文本,在收集到的260份文本中,美国的达到了125份,英国34份,加拿大31份,澳大利亚10份,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有一定量的文本分布。而在这260份文本中,公共图书馆(包括国家图书馆)在内制定的战略规划有150份以上,可见战略规划在国外图书馆有相当高的普及率,而公共图书馆则是战略规划坚定的拥护者和引领者。

2 我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现状

我国公共图书馆界,虽然20世纪90年代产生了不少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但把战略规划作为管理工具加以应用的案例,却少见报道。进入21世纪后,在动态发展环境和挑战面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有必要重新审视战略管理思想,全面系统的借鉴相关的理论,以战略规划为工具,促进发展。总的来说,我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现状存在以下问题:①意识淡薄。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柯平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战略规划模型与实证研究》课题组在问卷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普通馆员甚至没有听说过何为战略规划,一些管理者对战略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热情,满足于图书馆现有状况,认为战略规划对图书馆是可有可无的。②实践不足。通过对国内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网站的调查统计,几乎没有图书馆明确制定战略规划的,只有“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少数图书馆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制定了相应的图书馆发展“十一五”规划,而这些文本从框架结构到内容层次都欠缺应有的紧密性和全面性,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规划。③研究滞后。在学术界,对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理论研究也一直很少,在CNKI数据库中对1985~2010年的数据进行检索,题名包含“图书馆”与“战略规划”的文献仅有26篇,关键词中包含“图书馆”与“战略规划”的文献仅有32篇,如果限制到对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研究论文则不足10篇。虽然国外图书馆界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引进战略规划,而我国对战略规划的研究从2007年才开始引起学术界的一些关注,最有代表性的是《图书馆建设》在2009年第10期发表了一组5篇关于图书馆战略规划的专题论文,分别是关于国外各类型图书馆资源建设、高校图书馆服务、战略规划制定内容和程序等方面的文章,没有专门关于我国公共图书馆制定战略规划的研究出现。

3 现状分析

3.1 管理体制不合理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归属于文化系统领导,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影响很大。公共图书馆在人事任免、办馆模式、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受制于上级主管部门,缺少自主性,不能依据本馆的情况而灵活解决具体问题。这种管理体制不合理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及图书馆界的共同关注。席涛认为,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从成本――效益分析,公共图书馆运行成本不经济;从委托――分析,公共图书馆责任机制不健全;从产权结构分析,公共图书馆产权关系不清晰。王冰认为,我国现有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与机制在运行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政府主管部门直接干预或决定公共图书馆管理事务、公共图书馆内部机构权责不清、传统管理模式与观念制约图书馆事业发展等缺陷。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认为全国图书馆存在着“多头绪的逐级管理,客观上造成认识不统一,投入没规矩,服务无明确要求,发展无长远目标”等问题。

同时,由于图书馆工作的特殊性,管理成本与服务效益很难准确计量,政府对图书馆的绩效考核也没有完善的体系,使得图书馆人浮于事、效率低下问题得不到解决。美国的一位系统科学专家曾说:“在我的一生中,我甚至不能模模糊糊地知觉到什么是图书馆的功能测度。我的许多学生曾经做过艰苦的尝试,但我们不得不做出这样的结论:我们不知道大学图书馆要使什么最大化。”甚至有很多人对图书馆已经形成“不重管理,不讲效益,缺乏经营机制和竞争意识”的印象。

战略规划产生的初衷是为了降低急速变化的外界环境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认清组织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对未来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未雨绸缪,提前制定解决方案。而我国公共图书馆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没有生存的压力,没有绩效的压力,也就没有主动去变革、主动去做长远规划的动力,因而战略规划的意识很淡薄。

3.2 缺乏积极示范

美国图书馆协会在《美国图书馆协会战略规划(2006~2010)》中明确定义其任务为:“领导图情服务和图书馆行业走向发展和进步……”,事实上,自美国图书馆协会成立的那天起,它就一直在践行着这个使命。不仅相继出台一系列制定战略规划的指南和参考资料,该协会还以身作则,持续制订了本组织的战略规划,如“ALA Goal 2000”、“ALA Action 2005”以及“ALA Ahead to 2010”,并且2011~2015年战略规划也正在制订之中,为美国其它各图书馆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同时,美国国会图书馆、加拿大国家图书馆以及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等也都非常重视战略规划的研究,特别是当图书馆发生重大变革、重组或合并的时候,更需要开展战略发展的研究,如大英图书馆在内部结构大调整、加拿大国家图书馆与国家档案馆合并的前后,都对图书馆的战略规划开展了深入的研讨。一些引领图书馆发展潮流的新思路、新观念和新技术往往会通过他们所制定的战略规划反映出来。因此这些战略规划的出台,不仅会引起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为其它图书馆提供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在整个图书馆行业形成一种重视战略规划、制订战略规划的良

好氛围。

反观我国各重要组织及图书馆,在战略规划工作方面的带头示范作用是极其微弱的。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网站上可以看到“近期规划”一栏,其中只有三条记录:“中国图书馆学会2006年工作计划”、“中国图书馆学会‘十一五’期间工作规划”、“中国图书馆学会2009年工作计划”,很显然,中国图书馆学会制订战略规划的时间比较晚,而且在执行战略规划过程中也没有每年都制订阶段性的具体工作计划,这无疑会影响其“十一五”规划的效果。国家图书馆作为我国的最高级别的图书馆,无论在资源上还是服务上以及理念上,都应该走在其它图书馆的前列。而在国家图书馆网站上,同样只看到一份2006年4月3日通过的“国家图书馆‘十一五’规划纲要”文件,这也显然是在国家制定“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大背景下所做的战略规划工作,并未将战略规划作为其管理的常规工具加以应用。

3.3 缺乏理论指导

为了促进本国各公共图书馆规范地制定战略规划,推动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提高图书馆工作绩效,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先后出版了多种规划工作的参考资料,如《公共图书馆之规划程序(1980)》(A PlanningProcess for Public Libraries,1980)、《公共图书馆服务成效评估(1982)》(Output Measures,for Publw Libraries:AManual D,Standardized Procedure,1982)、《公共图书馆服务成效评估(1987)》(Output Measures,for Public Libraries,2ed.,1987)、《公共图书馆规划与角色确定》(Planning and Role Setting如r Public Libraries:A Manualof,0ptions and Preocedures,1987)。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分支协会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编辑出版了《订规划,促成效:公共图书馆改进过程》,详细列出了公共图书馆在制定战略规划过程中可能经历的23个步骤,供图书馆依靠自身的情况选择采用。2001年,该协会又编辑出版了新版指南《订规划,促成效:改进的步骤》,为公共图书馆制定战略规划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工具和理论指导。正是有了这些模本,许多公共图书馆都开始制定各自的战略规划,减少了盲目性,提高了效率,例如美国旧金山公共图书馆、马里兰州蒙哥马利郡和巴尔的摩郡公共图书馆、圣荷西公共图书馆、纽约皇后区公共图书分别制定了其战略规划。

中国图书馆学会在性质上与美国图书馆协会是类似的,它是我国图书馆领域的唯一一个国家一级学会,承担着指导与协调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业务、管理、交流、合作等重任,因此理应在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方面发挥促进、组织、指导的作用。但是,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网站上,除了该学会仅有的几条工作计划和“十一五”规划,在其“行业协调指导”一栏中并未见到根据我国国情编制的图书馆制定战略规划的参考资料和指南。可见,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组织学术交流过程中,战略规划尚未能引起中国图书馆学会的重视。因此,缺乏充分的理论指导,制定战略规划的难度无疑加大了,不仅费时费力,还可能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各公共图书馆也就选择了回避。

4 建议及对策

4.1 体制改革

根据前文分析,由于体制不合理,我国图书馆对于战略规划的制订表现出严重的漠视态度。而这样做的后果,远的来看就是因为没有明确使命,在经费不足的一段时期内一度实行收费服务,以文养文,破坏了公共图书馆作为民主制度保障的底线,成为社会公众诟病的对象;近的来看就是2008年金融风暴来袭之后,一方面政府经费缩减,减少了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由于没有事先的规划而导致资源续订困难,出现断点,有的馆甚至需要靠裁员手段勉强维持运营;另一方面用户需求发生变化,读者到图书馆不仅仅是休闲、借还书,更需要图书馆提供面向求职、岗位培训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务,图书馆比以往都更需要人文关怀服务,需要更多的人手来解决更细致、多样的需求问题,而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培养及更新又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远的规划才能完成,所以在面对新的用户需求时顾此失彼,影响了服务质量和读者满意度。因此,公共图书馆要想得以健康发展,就必须制定战略规划,而要制定战略规划,就要先改革现有的管理制度,更新公共图书馆事业单位“铁饭碗,只管用钱不管效益”的落后观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以政府为主导,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因此,作为事业单位的公共图书馆,也必须进行体制改革,提高服务效率:首先,要扩大公共图书馆的自,使公共图书馆能从本馆的实际出发,制定本馆的发展目标。其次,公共图书馆现有的运行机制中缺乏严格的绩效考核,现有的考核体系缺乏激励作用和约束力,这是造成其绩效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使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投入发挥更好的效益,必须对其实行绩效管理,建立严密的绩效考评机制,积极采用成本效益分析、全面质量管理、标杆管理、目标管理等新的管理手段,提高公共图书馆的责任意识,强化其危机感,关注外在环境和形势的变化,积极启用战略规划工具。

4.2 国家图书馆、省级馆要先行

国家图书馆和省级馆的财力、人力、物力都比其它公共图书馆具有更多的优势,在业务上与其它各级公共图书馆不仅存在指导关系,甚至还有隶属关系,因此应该积极尝试引进先进理念、使用科学的管理工具,为其他公共图书馆提供学习的榜样。国家图书馆和省级馆应加快制定战略规划的进程,并严格执行,及时将动态信息及经验以各种形式公布,带动全国其他各馆走上战略规划的科学管理之路。

当然,作为国内图书馆界运用战略规划工具的先行者,国家图书馆和省级馆在制订战略规划时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和模式,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战略规划之路,否则很可能会归于失败,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例如,联想公司在制订2000年的战略规划时,由于其咨询公司麦肯锡选择的“三层面发展模型”与联想当时面临的战略情境不匹配而导致规划绩效不佳,甚至成为一个经典的失败案例”,这表明同一个模型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组织,也不一定适用于一个组织发展的所有阶段和情境,选择适合的战略规划工具和模式非常重要。另外,在制定战略规划时,不能仅凭图书馆领导或有关主管部门的主观思想和个人经验,要积极调动全馆的力量参与。对于图书馆规划纲要、指导思想、主要目标、组织分工等纲领性文件,可由图书馆战略规划委员会为主要力量制定;对于目标对策、年度计划等部门及规划,要下放到各部门,由部门负责人在充分听取馆员意见的基础上制定,

再提交到战略规划委员会审核。同时,加强调研并积极听取读者、主管部门、相关部门的意见与建议,不能闭门造车,根据各种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以及自身的优劣势来确定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向。

4.3 中国图书馆学会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中国图书馆学会自成立以来,一直是发展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加强同国际图书馆界的联系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图书馆学会通过开展公共图书馆评估,促进图书馆整改和发展;通过制定图书馆法规和规章,规范公共图书馆各项管理;通过组织继续教育和“志愿者行动”活动提高图书馆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可以说,中国图书馆学会是我国图书馆界的标杆,是行业发展的领路者。同样,在全国公共图书馆乃至所有各类型图书馆中成功推行战略规划工具,中国图书馆学会是能胜任的,也是责无旁贷的。

首先,中国图书馆学会要加大力度推动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理论研究。目前,该学会下分设有“目录学”、“资源建设与共享”、“用户研究与服务”等15个专业委员会,建议再增加“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以便集中人力、长期、定期地研究战略规划相关问题。每年学会都会组织多场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学术会议,如“新年峰会”、“青年学术论坛”、“年会”等,在这些会议上加入图书馆战略规划的议题,以战略规划为新的研究热点,尽快形成我国公共图书馆制定战略规划的理论体系。

其次,加强战略规划的培训和宣传。Miatzberg(1990;1994)提出了战略规划无效的“三重谬误”问题。他认为,正式战略规划的实效源于预测性谬误、分离性谬误和正式性谬误。预测性谬误是指战略规划假定未来外部环境趋势可以预测,而环境趋势并非总能预测;分离性谬误是指战略制定者(即公司的战略规划职能人员)与战略实施者(业务管理者)的分离;正式性谬误是指战略规划把重点放在战略分解、细化或程序化,而妨碍实质性的战略思考或战略的形成。Miatzberg的观点也许正是很多图书馆管理者以及馆员所担忧的,其实,通过学者Grant(2003)对世界最大的8家石油企业的案例研究以及Kaplan和Beinhocker(2003)对30多家大公司的研究表明,经过审慎的设计与实践,Miatberg所说的“三重谬误”并非是必然的,合理的目标和设计能够使战略规划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因此,对于战略规划作为图书馆管理工具的积极作用不应再持怀疑态度,中国图书馆学会在组织培训时,应将“战略规划”相关知识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去,邀请企业管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专家讲学,让大家了解战略规划制定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工具、流程、评估等知识,为下一步制定以及执行图书馆战略规划打下基础。

再次,组织专家学者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指南及相应的工具。虽然前文所述,战略规划只是一个工具,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公理,因此在应用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境具体分析。但是,同一国家内部的各公共图书馆又有着很多方面的共同点和相似点,例如相同的文化、经济、科技、政策等大环境,类似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服务对象等小环境,因此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又具有一定的共性。为了提高各馆制定战略规划的效率,降低盲目性,中国图书馆学会可以像美国图书馆协会那样,通过组织有关专家学者集中编制战略规划指南手册,开发设计相关的软件和模板,并通过小范围试用、修正、再试用、再修正等环节后形成正式版本向全国图书馆推广,供各图书馆参考使用。

图书馆调研部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战略规划 文本分析

[分类号]G259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欧国家的图书馆就以战略规划为工具,审视图书馆的内外部环境变化,阐述社会使命和价值观,向政府与公众传达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与社会价值。目前,我国图书馆界战略规划制定工作尚不成熟,只有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以及部分高校图书馆开展了规划化的战略规划实践。因此,全面系统地将战略规划作为一种专业化、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引入我国图书馆管理领域,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成为一条捷径。本文以美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文本分析为基础,探寻其对我国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与研究的启示。

1 研究综述

关于美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近年来已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在一些文献中有所涉及。柯平等对国外国家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实例进行研究,归纳出图书馆战略规划的一般过程与具体内容。于良芝列出1961~2005年的部分美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图书馆界率先对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效果进行了一系列考察,如Stephens的抽样调研、Sutton的典型案例调研和一些图书馆的个案调研等。姜晓曦等、金瑛等选择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芬兰国家图书馆和多伦多公共图书馆四所公共图书馆进行分析指出,国家图书馆在外部环境定位时均意识到国家图书馆的运作环境是国际性的,在内部环境定位时都指出图书馆信息基础建设对国家图书馆的重要性。余倩等选择24个国外战略规划样本进行体例分析,将战略规划文本体例归纳为核心体例构成、特色体例构成和个性体例构成三类。杨溢等通过对我国台北市立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等文本分析,总结出图书馆制定战略规划的6个步骤。

当前研究,较重视国家图书馆和少数公共图书馆的案例分析,缺乏除国家图书馆外的美国各级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专门研究。

2 研究设计

研究基于以下的认识:大量美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文本已证明,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具有一定的程序性与规范性,体现一定的趋势特征。

2.1 概念界定

本研究涉及到的主要概念是图书馆战略规划与战略规划文本,两者均与战略管理相关。

战略管理是指对特定组织战略的管理过程,是组织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达到其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与方法。图书馆战略规划以凸显图书馆核心价值为主旨,深受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影响,接受主管部门的指导,与企业相比缺少一定的独立性。

所谓文本,为语言或意思表达可见可感的表层结构,是一系列语句串联而成的连贯序列形式。本文将图书馆战略规划文本界定为明确表示图书馆战略发展思想与行动计划的文字文件。

2.2 研究目标与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综合考虑图书馆的类型、先进性、规模与影响力等因素,选取20份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战略规划文本进行内容分析,总结制定特点和探讨对我国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的启示。

3 研究过程与分析

3.1 战略规划样本情况

本文选取20个不同地区级别的美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样本(见表1)。样本级别的多样性为比较不同规模、不同地域范围的图书馆战略规划文本特点提供了可能。

时限分布显示(见图1),80%的样本以2~5年为期进行规划。2~5年的规划期属中短期规划,相对于5年以上的长期规划而言,能够及时反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同时相对于1~2年的短期规划而言,有利于图书馆战略发展思路的平稳延续,同时节省战略规划制定成本,符合组织的管理效益。

3.2 战略规划制定主体分析

战略规划文本制定主体的确定是整个战略规划制定与执行的基础,也是体现战略规划科学性与规范性的重要手段。由表1和图2可知,在明确注明制定主体的16个样本中,特定战略规划委员会制定战略规划占50%,图书馆董事会或委员会制定占37.5%,外聘机构或顾问占12.5%。战略规划制定已经从管理者个体意志逐步向集体意志转移。各馆根据自身的成本预算与成果预期选择合适的制定方式,战略规划注意吸纳主管部门、组织高级管理者、普通员工、用户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等利益相关者的意见。

3.3 战略规划体例分析

体例是战略规划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系统的战略规划文本的组织结构样式。本文综合样本的实际情况,参考已有的研究,将分析的战略规划体例分为愿景、使命、目标、环境扫描、措施、指标、评价体系等7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战略目标与措施是战略规划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形成了战略规划体例的核心区。愿景和使命是图书馆表述自身社会责任、组织存在意义的重要部分,超过55%的样本含有这两项,组成战略规划文本的重要体例区。价值陈述、环境扫描、评价体系、服务原则、组织自身发展介绍等内容在不同文本中具有涉及。战略规划文本的体例是必选与可选项的结合,所有体例构成因素已经相对成熟,形成固定内容。从个体图书馆层面考察,美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文本的体例项目较为平均,维持在3~5个左右,图书馆规模与战略规划体例存在一定的正相关。

3.4 战略规划内容构成分析

战略规划内容可以反映公共图书馆在不同发展环境下的战略选择,也可以突出图书馆塑造自身核心竞争力,承担社会责任的发展轨迹。从表3可以看出,服务是图书馆共同关注的焦点,样本均用较大篇幅阐述自身服务理念、条件、对象、方式以及针对各种环境变化与组织发展目标而形成的服务革新。数字资源技术平台与居民日常生活类资源建设成为85%战略规划中的重要内容。经费、技术设施、管理也是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公共图书馆的日常服务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相应增加了管理成本,如何适度地筹划技术设备的发展成为各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课题。经费、管理等图书馆内容因素作为服务的保障被提及。除此之外,图书馆营销、图书馆对外宣传、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等也有所涉及。就个体图书馆而言,战略规划内容繁简与图书馆建设规模、服务用户的规模等因素有关。相对于社区图书馆,州立图书馆的战略内容更为丰富些。

3.5 战略规划运行保障分析

运行保障是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础与实现战略规划有用性的前提条件。根据文本内容的阐述以及相关战略规划理论的总结,可将战略规划的运行保障归纳为:良好的战略规划制定背景(经验保障)、合理的监督机制(监督保障)、流畅的意见沟通机制(信息反馈保障)、丰富的资源与技术基础(资源保障)、可约束的法

律法规(法律保障)、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管理保障)、具有合作服务精神的工作人员队伍(员工保障)、有保证的资金投入(经费保障)以及其他等9个方面。

55.6%战略规划提到最多的保障工具是资源保障,已有的建筑、文献资源、网络技术资源成为战略规划制定的依据和实施的重要基础。次之是反馈沟通保障、管理保障、经验保障、监督和经费保障等。反馈沟通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是图书馆战略管理的实现基础;美国的多数公共图书馆都有制定战略规划的传统,因此累积起来的经验对于战略规划的实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公共图书馆实施战略规划的财务来源主要来自基金会、政府投入、社区捐赠等,经费的投入使战略规划具有推行的物质基础。法律保障和员工保障也在一定范围内被利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①战略规划保障方式的运用并不是单一的,大部分公共图书馆是几种方式共同保障战略规划的实施;②不同规模图书馆战略规划的保障形式有所差异,州立图书馆强调资源保障和管理保障,而郡县图书馆则更青睐监督保障与沟通保障,强调与社区居民的沟通。

4 对我国的启示

4.1 重视战略规划的编制

美国制定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历史传统表明,战略规划作为一种简单而适用的管理工具,为管理者快速准确决策提供帮助,也成为图书馆向公众及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宣传自身价值,获取经费投入、社会捐赠的重要手段。在追求成效的发展环境下,图书馆只有积极自我营销,才能彰显自身的社会价值,获得更多支持,在公共资源竞争中获取最优发展资源;同时,大量战略文本内容的重复性表明,战略规划具有较大共性,制定战略规划能够帮助决策者简化复杂问题的处理程序。因此,应从科学借鉴的角度,研究国外战略规划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培养战略思维,重视国内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图书馆科学战略决策体系。

4.2 组建团队制定战略规划

数据表明,群体代替个体制定战略规划已成为大势所趋。相对于馆长等领导层的个体或者单一成份的战略工作团队制定战略决策而言,多成份的制定主体对环境的把握更加系统而客观。组建特定的战略规划团队已成为美国图书馆制定战略规划的重要方式,可根据具体需要确定不同的参与人员,如东海岸地区图书馆组建了图书馆委员会,乡村图书馆工作人员、图书馆工作人员、公众等组成的战略规划组;奥兰治湾公共图书馆组成公众、图书馆委员会、职工代表为主的团队;卡内基公共图书馆成立包括政府工作人员、商人、律师、公务员、学生、教师、退休人员、义工、图书馆董事会成员、图书馆馆长等在内的15个人组成的规划委员会。吸纳不同阶层、不同立场的利益相关人参与组建战略规划制定团队,有利于兼顾各类战略规划受益者的利益,丰富规划内容,拓宽其辐射的范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在我国聘请外部商业公司或者专业机构进行战略规划的时机尚不成熟,单一领导负责制的模式又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借鉴美国经验,设置专门的团队制定战略规划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和可操作性。但是应注意:①战略规划团队人员构成宜多样化,鼓励用户的参与。当前,图书馆制定战略规划类文件过程中,常采取“部门计划+领导意志”的方式,还未直接关注用户的意见,而美国的经验是更重视服务受众的参与,战略规划团队人员中要有一定比例的用户,即使不建立专门团队,也会以各种方式实现用户参与。②团队以项目形式存在为宜。经费一直是各馆的难题,设置专门的战略管理部门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和人员编制配给,当前条件下时机并未成熟。因此,可从各部门抽取一定人员与外部人员形成临时项目组,既能满足战略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全面性需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图书馆实际困难。

4.3 完善战略规划体例

体例是战略规划的基本框架,经过长期发展,在各相关行业委员会的管理下,美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已形成较固定的格式。在吸收企业战略管理经验与自身探索中,战略目标、具体措施等为核心,使命、愿景成为重要内容的图书馆战略规划体例已被多数图书馆所接受。核心价值观、组织历史与文化、成绩总结、服务承诺、评估指标等内容,作为可选项目,在不同战略规划文本中也有体现。结合实际,我国的战略规划也应逐步明确体例构成,以固定的格式促进战略规划文本的标准化。可建立以必选体例(也可称核心体例)和可选体例(也可称特色体例)相结合的模式。必选体例可包括:愿景、已有成绩、环境分析、目标、行动措施、已有成绩、实施保障等,可选体例可包括:成功关键因素、财务状况、战略评估方式等。各图书馆在此基础上自由选择搭配,既保持标准化也具有个性化。

4.4 丰富战略规划内容

战略规划内容与体例常被混淆,国内的相关研究中,对战略规划内容框架的描述也从体例角度说明,如盛小平认为,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内容至少包含愿景、使命、价值观、目标体系、战略5部分。战略规划内容应主要从图书馆业务的角度,将涉及的明确未来发展问题进行全面阐述。上文统计中,服务、资源、财务状况、事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环境分析等均为规划不可或缺的部分。战略管理内容随着环境变化及发展需求转移而变化,是一个动态的体系结构。制定战略规划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丰富战略规划的内容,注意宏观与微观结合,兼顾主体的情况下,可细节化处理部分内容,增添战略规划文本的可操作性。

4.5 明确战略规划保障方式

成功的图书馆战略规划体系一定是战略方向、战术执行与战略规划保障三者集合的产物。战略规划保障是将战略决策转化为战略目标成果的基础。战略规划如无明确的执行保障方式极可能导致其缺乏执行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甚至最终被束之高阁。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在制定战略规划文本中开始注意明确战略规划保障方式,以资源、管理、监督、信息反馈等方式为主的战略规划保障方式已经得到美国图书馆界的认可和推广。马特洛马赫县图书馆战略文本指出,战略规划目标体系是图书馆在2006~2010年问的每年经费预算和计划下产生的,图书馆领导对战略规划的实现负有主要责任,县议员作为图书馆战略规划目标的评定者和图书馆相关法规政策的制定者,在政策支持和图书馆发展指导上发挥重要作用。图书馆顾问委员会与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对战略规划实施具有规范作用,其他图书馆合作组织对战略规划的实现也有重要意义。有力的保障是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础。

4.6 强化战略规划评估监督体系

制定战略规划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图书馆社会价值,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其执行需要监督,价值的体现需要合理的评估体现。部分样本图书馆已同时制定战略目标与评价标准,但还需要独立于文本外的评价体系。以客观、务实的评价标准,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易用简便的评价方法,促进战略规划的完善。具体而言,首先,应结合国内外经验,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建设,文本评价和执行阶段性评价为主进行规范化评估;其次,形成多评价主体的层次化评价体系,自身评价与外部机构的定期评价相结合,消除战略规划制定与实施的盲点。

图书馆调研部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图书馆本科生科研奖 图书馆服务本科生科研

1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图书馆本科生科研奖”的产生

1.1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发展概述

美国是战后最早开展本科生科研的国家之一,也是本科生科研活动开展最广泛的国家之一。从1969年麻省理工学院最早在全美实施“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y Program,UROP),到1998年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的研究报告,本科生科研在不断发展中逐渐成为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几乎所有的美国研究型大学都设立了各种研究计划,为本科生提供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探究性学习、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

1.2 “图书馆本科生科研奖”的产生

1.2.1 图书馆支持学校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服务战略

为了支持美国高等教育的改革重点,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强调专门为本科生科研提供服务。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的部分院系曾在2003年参加了图书馆举办的本科生研究技能重点小组活动,之后这些院系表示,该活动对学生如何寻找有价值的信息、如何评价并有效运用信息很有价值。为此,UCLA图书馆在其2005—2010的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将通过一个战略性、多样性的教育活动计划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有益合作,以提高UCLA本科生的信息能力水平;杜克大学图书馆的战略规划(2006—2010)中也明确指出申请持续的经费为本科生开展科研提供专门的培训服务,该项服务必须关注本科生的研究,并将成为图书馆培训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图书馆还在其战略规划中明确设立奖项,如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校区图书馆(Unive。sity of Nevada-Las Vegas,UNLV)在其2005—2010年战略规划中指出:建立“本科生图书馆科研奖”,将图书馆员、教师及校园内的其他研究者联系起来,共同评价学生的研究过程。

1.2.2 图书馆设立本科生科研奖支持本科生开展科学研究

在上述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战略规划的指引下,美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界达成的共识是: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一直是大学教育使命的积极参与者,其功能在于力图预知并满足全校师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知识发现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需求;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一个最大挑战是将信息素质教育有效地整合到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与教师及学生的合作,是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培养学生查找、筛选、评价信息并最终获得信息素质的理想渠道。

所以,在已经多种多样、异彩纷呈的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活动中,图书馆又相继设立了本科生科研奖。这不仅丰富了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活动的类型,也扩展并延伸了图书馆面向本科生群体的服务。

2 美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本科生科研奖比较分析

2.1 概况

参考《美国新闻周刊》的美国大学排名,利用网络调查法,同时结合文献调研,笔者发现,伯克利大学图书馆在2003年率先设置本科生科研奖,华盛顿大学图书馆和俄勒冈州大学图书馆先后在2004年和2005年设立该奖项。随后俄亥俄州立大学、南卡罗来纳大学、普渡大学印第安纳波里斯联合分校等高校图书馆也在2006年设立该奖项。经过几年的发展,图书馆本科生科研奖成为这些学校本科生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对本科生科研奖的命名大致有两种类型。其一,按设立目的直接命名。如Undergraduate Research Award、UndergraduateResearch Prize、Library Prize for UndergraduateResearch、Li brary Research Award for Undergrad—uates、The University Library Research Award。此类命名为大多数美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采用;其二,以资助该奖项的资助人姓名命名。如杜克大学图书馆的Robert F.Durden Prize。

就资金来源而言,很多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都获得了外部资金资助,这些资金来源不一且十分广泛,如热爱图书馆的校友捐款、某一特色馆藏资助者的支持、与学校的职能部门合作(如教务处)获取资金支持。值得一提的是,Lexis-Nexis曾在美国大学与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ACRL)教育培训部设立了培训创新奖,用于鼓励创造性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高校图书馆。伯克利大学图书馆曾在2005年获得该奖项,并用于解决本科生科研奖的资金问题。

2.2 美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本科生科研奖的不同点

2.2.1 本科生科研奖的申报条件

根据从各校图书馆网站相关栏目获取的申报信息,笔者认为,现阶段美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本科生科研奖在申报条件上有所不同,表现如下:

(1)严格限定论文完成的期限

在图书馆规定的时限内,在校学生所完成的各类论文或项目均可申请该奖项,杜克大学图书馆、乔治州立大学图书馆和UCLA图书馆均采用这种申报方式。以杜克大学图书馆的Robert F.Durden Prize为例:每年5月,该馆开展新一年的本科生科研奖申请。在规定的截止日期内,上一年度夏季、秋季学期和本年度春季所完成的论文和项目具有申请资格。大致经过3—5个月,本年度的评奖完成并予以公布。这些论文可以来自课程,亦可源于项目,只要是杜克大学的学生,在国外完成的论文也一样有申报资格。

(2)未规定学生论文完成的期限要求,仅给出申报截止日期

如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的该奖项并不规定学生所选课程的学期,而是仅设定一个申报截止日期(如2012年的申报截止日期为2012年6月12日),学生仅需要在该截止日期前完成申报所需的各项工作即可。该校的本科生科研奖规定的申报条件为:完成教师布置的研究项目或研究论文时,若能对图书馆或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加以利用,便可申请。针对该奖项的申请,申请条件中明确要求本科生与图书馆员合作:①申请项目前,与图书馆的学科馆员联系,并确定研究计划;②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至少与图书馆员交流两次。第一次,向图书馆员描述科研项目及相关信息需求;第二次,在图书馆员帮助下了解研究主题所涉及的研究工具,如期刊数据库、目录、网站等。

2.2.2 奖项设置

虽然都是面向本科生科研设立的奖项,但是在奖项设置上有一定的差别,大致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1)对本科生群体不加以区分

本科生科研奖面向全校所有本科生征集,不对本科生的年级加以区分。如布朗大学图书馆设定:每位获奖者奖励750美金,每年的获奖人数则根据当年的申报情况而定。

(2)设置不同的奖励级别

如UCLA的Library Prize for Undergraduate Research设定一等奖750美金,鼓励奖300美金。对来自不同年级的本科生论文进行综合比较,评判奖励级别。

(3)针对不同年级设定不同奖项

杜克大学图书馆的Robert F.Durden Prize奖项明确说明:本科一、二年级学生设置一个获奖名额,本科三年级学生设置一个获奖名额,四年级本科毕业生的学位论文设置一个名额,每个名额奖励1000美金。佐治亚州立大学图书馆的奖项设置为: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奖金为600美金,每年1名;新生或二年级学生。奖金为400美金,每年1名;以上两种奖项的二等奖获得奖金250美金。每年各1名。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的奖项设置为新生1000美金,非新生750美金,大学毕业优秀论文1000美金。

无论奖项如何设置,其目标都在于对不同年级的本科生科研能力进行分层区分与评判。有一些经费较为充裕的大学图书馆会设置两个奖项让学生自选,当然,学生群体也相应扩大。如杜克大学图书馆就设置了两个奖项,其中Robert F.Durden Prize仅面向本科生,Middlesworth Awards则允许本科生和研究生一同申请。

2.3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图书馆本科生科研奖”的相同点

2.3.1 评判标准

(1)基于图书馆资源的学习

以图书馆的资源为依托,通过查找、定位、筛选、评价、利用信息资源来探索某一专题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积极与图书馆员合作,从而熟悉、理解、辨别并创造性运用馆藏各类资源,并将这一能力反映在研究问题的战略及战术过程中。

(2)对信息素质能力的要求

要求参与者具有准确识别、定位、选择、评价和综合分析的信息能力,能够充分结合并运用已具备的知识,利用信息资源完成原创性研究,开发自己开展原创性研究的潜力。

(3)对科研及探究式学习的理解

无论是学生在读期间完成的一个单独研究计划,还是一门学分课程的作业,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申请,都要求申请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原创性研究,理解研究和求知的过程,从而提高对科研及探究式学习的理解。

2.3.2 申请材料

申请者需提供的申报材料包括;①申请书;②项目的最终成果;③指导教师的推荐表;④700—1000字左右短文,详细描述研究策略和对图书馆资源和工具的使用情况;④规范格式的研究书目,如引文和书目,引文格式须根据授课教师要求的学生专业特点采用标准化格式。

2.3.3 成果管理

对于本科生科研奖的获奖成果的管理和,各馆也提供很多服务。包括:①作品在图书馆公开展示;②每年奖项结束后,举办颁奖仪式,在图书馆开展小型座谈及讲座;③对获奖的成果,在大学的机构知识库长期保存。

2.3.4 合作机构

图书馆本科生科研奖并不是由图书馆独自实现,很多图书馆积极与学校甚至更大范围内的本科生科研管理部门合作。如布朗大学图书馆与学校教务处(Office of the Dean of the College)合作;拉斯维加斯的内华达大学(UNLV)图书馆与学校的研究和研究生教育部门(Division of Research andGraduate Studies)合作;杜克大学则在Robert F,Durden Prize奖的颁奖环节和学校的新生与家庭计划办公室(The Office of New Student&FamilyPrograms)合作。

2.3.5 评奖成员

评奖委员会成员来自校内外不同单位,主要包括教师、图书馆员、学生、学校相关职能机构的人员。如布朗大学的评奖小组包括学校教务处的相关成员。

3 思考及启示

图书馆本科生科研奖不仅丰富了本科生科研项目的类型,而且使得信息素质教育与本科生的课程体系及科研过程有了紧密结合,从而促进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

3.1 “图书馆本科生科研奖”的意义和作用

3.1.1 将本科生科研能力与信息素质能力培养紧密相连

以信息获取、检索、管理、分析、利用能力及遵守信息道德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素质教育是科学研究和终身学习的基础与手段。信息素质不仅是科学研究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且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本科生科研活动不仅离不开信息素质,而且信息素质也是本科生科研不可分割的部分和环节。

从图书馆本科生科研奖的内容要求来看,它不仅要求本科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质,也要求本科生具有原创性科研能力;就评奖条件来说,本科生科研奖强调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并要求学生详细描述研究策略和对图书馆资源及工具的使用情况;就各馆每年的评奖结果来看,图书馆本科生科研奖研究问题的学科领域已经扩展到理、工、文、法、经济、管理、艺术等学科,如伯克利大学图书馆2001年本科生科研奖的6位获得者的研究题目涉及的学科范围广泛,有的课题属于学科交叉性研究。在整个项目的申报、完成过程中,因为图书馆员的全程参与,信息素质教育与科研之间寻求到相对更为合适的结合点,最终使得本科生信息素质能力和科研能力都能够随着科研进程的展开而得到循序渐进的训练与提高。

3.1.2 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新发展

信息素质教育分为通用信息素质教育和学科信息素质教育两个层次。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用户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针对不同学科开展结合专业的信息素质教育成为必要。

对于学科或专业信息素质教育,将信息素质教育嵌入高校课程体系成为趋势。比如举办针对各院系用户的专题培训;在某一门专业课程中面向所有选课学生开展专业信息素质教育;嵌入研究生论文撰写或开题过程的信息素质教育;在高校文献检索课中采用科研训练型教学模式等。但讨论图书馆如何致力于独立或协作指导本科生研究的探讨还很少。设立图书馆本科生图书馆科研奖,尝试以一对一、面对面指导的方式,为本科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这种服务形式已经超出了嵌入课程的信息素质教育,而是以深度嵌入的方式促使本科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是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新发展

3.1.3 加深图书馆对本科生科研及指导教师的深度理解。

由于图书馆本科生科研奖的设立,使得图书馆员必须十分了解本科生科研发展的现状,为此,图书馆员会开展有关本科生科研的调研,甚至参与相关职能部门关于本科生科研的讨论,了解本科生科研活动的进展规律,以寻求参与其中的机会。

对本科生科研活动的深度了解,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进图书馆员对本科生科研活动的指导教师的认识,如教师如何完成文献综述、如何将信息检索作为研究的一部分等,这有助于强化图书馆与指导教师之间的关系,探寻科研活动过程中师生的不同需求,以建立新的工作模式和服务内容。

3.1.4 推进图书馆与校内外多方的联络、沟通、交流与合作

本科生科研奖的申报、评审等环节均由来自各方的不同人员参与,如院系教师、学校职能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学生、图书馆员等,这将图书馆员、教师及校园内的其他研究者联系起来,共同评估学生的研究过程。这一合作关系中,图书馆要在学校层面与项目管理者沟通,在人事和组织结构上寻求支持,在行政层面上挖掘胜任馆员,这种合作使图书馆能够更好地将图书馆、信息工具、信息资源很好地嵌入到教学和研究过程,从而发展出一种协作关系。

3.1.5 逐步树立图书馆在本科生科研活动中的指导地位。

印第安纳大学与普渡大学印第安纳波里斯联合分校(IUPUI)的实践表明,在本科生科研活动的初期,图书馆的职能并没有受到重视,只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后来,逐渐扩大到对研究团队或学习群体的培训。该校的UROP项目成立时,提议发展一个4人小组的团队,其中要包含图书馆员。为此,图书馆员获得了制度上认可的三种身份:①项目列席委员会成员;②常规的决议修订者;③信息专家。这不仅是图书馆正式介入本科生科研的标志,也使得图书馆对本科生科研有了更好的认识,并在培养本科生科研活动的过程中拓宽了图书馆的职责。

2004年该校计划成立研究与学习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and Learning,CRL),并期望图书馆加入,为此,图书馆特派两名馆员支持。在工作过程中,图书馆员负责:①摸清独立科研及基于课程科研的信息需求,如了解信息系统、确定信息需求、修订检索策略等;②参加多种活动的规划;③参加学校教师的各种会议;④为UROP的决议提出修订和建议;⑤参与制定各种本科生项目。工作形式主要是以个人咨询或面向小组的培训为主,图书馆在与本科生及指导教师的交互中,了解到这部分师生的更多需求,做到了更有意义的嵌入。CRL还制定了一项政策,要求项目的申请者必须与学科馆员进行沟通。由此可见,在CRL中,图书馆员并不是一个联系者,而是该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本科生科研服务的启示

3.2.1 我国高校图书馆为本科生科研服务现状描述

(1)我国高校本科生科研活动现状

1996年,清华大学借鉴MIT UROP的成功经验正式提出并实施学生科技训练计划,并将其列入九五规划,这是我国高校最早开展的“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随后被重点大学纷纷效仿。2007年教育部推出本科生科研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并在十所高校试点。这些高校借鉴国外经验,先后设置了管理本科生科研活动的组织、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并采取了一些支持本科生科研的措施。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提出要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后,本科生科研在我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近些年来各高校的本科生科研活动逐渐增多,除了教育部开展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也陆续设立了正式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北京师范大学对本科生也开展了一系列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从2002年起设立“本科生科学研究基金”,2007年被教育部列入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校,2008年参加《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此外,还设有“京师杯”学术节、“挑战杯”竞赛、创业大赛等活动。

(2)高校图书馆为本科生科研服务现状

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我国高校本科生科研起步较晚,对本科生科研信息能力的培养途径还在探索之中。国内大部分院校多以讲座的形式针对专门学科讲授科研方法,或在全校范围内由专职教师开设科研方法论课程,此类研究方法课程由专业领域的老师开设,内容侧重科研方法,而对信息素质涉及不多。就图书馆而言,已有面向研究生科研活动的课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获取与专题应用》、中国科技大学的《前沿信息科学分析与研究》等,但是面向本科生科研活动的系列课程还未见实施。

在我校学生的科研活动开展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科研信息获取方法主要是依靠指导教师的指点及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互助,或者是参加社团组织的科研活动讲座,缺乏全面、系统、规范的培训。目前我校图书馆面对本科生开设《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公共选修课,内容侧重通识教育,与科研活动各环节的深层次需求联系较弱。2009年我们针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部分项目组成员开展文献检索辅导活动,从开题时的文献调研到项目进行过程中的热点追踪,从科研论文的撰写到投稿期刊的选择,结合本科生的接受能力对每组成员开展了为期半天的培训,学生普遍反馈辅导内容很好,但时间短,希望能够接受到更为系统的培训,并就各组在实际科研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培训需求。此后,在2010、2011年,我们相继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前针对申报学生开展了专题培训。但是,我们认为这种服务方式对本科生的科研活动来说还不够深入、细致。

3.2.2 我国高校图书馆为本科生科研服务的几点建议

(1)积极与学校职能部门加强联系及合作

图书馆可以在了解和联系本科生科研项目的基础上,积极与教务处等职能部门沟通,寻求与本科生科研项目建立正式的合作关系。加强图书馆与教学单位、教学管理部门的合作是后续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

(2)推进并承担相关机构知识库的建设

机构知识库是由特定机构所界定的,通过网络来收集、保存、管理、检索和利用其学术资源的数据库。随着机构学术及科研活动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构内科研成果或知识产出都相继纳人机构知识库的收集、管理和长期保存范围。如前所述,很多图书馆的本科生科研奖成果都纳入该校机构知识库的管理范畴,以利于学术成果的和交流。

在解答师生咨询过程中,笔者也发现,本科生对以往科研项目申请及成果的材料有着强烈的需求,可无奈正式渠道的缺失,本科生还只能通过人情关系,辗转从师兄学姐那里获取。

所以,图书馆应该积极与教务处合作将历年已经完成的各项本科生科研项目的申报及成果等知识资产予以收集、整理,建立机构知识库予以保存,以方便后续本科生在申报本科生科研项目时参考。

(3)开展嵌入科研过程的信息素质教育服务

结合本科生的信息能力基础,从科研活动的各个环节人手,对其开展系列教学活动,使之成为本科生科研活动的配套措施,确保大学生从事科研活动伊始就得到全面、系统、规范的培训。具体而言,包括:

①与院系教师沟通、联系,了解本科生科研的特点,对以往科研项目完成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寻求信息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力争让师生对图书馆的此项服务感到惊喜。还可以通过一对一辅导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的信息素质教育,让教师间接地影响本科生。


图书馆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图书馆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