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辅导员工作计划(精选5篇)

  • 专升本辅导员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Key words: college’s counsellor;career management;the aim of the career;career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282-02 0引言 职业生涯管理是指由组织实施的,旨在开发员工的潜力、留住员工、使员工能自我…

专升本辅导员工作计划(精选5篇)

专升本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Abstract: In order to know the actual condition of the college's counsellor career management in China to improve the college's counsellor career management according the reality,this text gets the information about putting award and programming of the objective of the college's counsellor career management,exerting and observing serf-competence,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and aim of the career,the training of the career development,and the need of the college's counsellor career management by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ng and telephone interview.

关键字: 高职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职业生涯目标;职业发展培训

Key words: college's counsellor;career management;the aim of the career;career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282-02

0引言

职业生涯管理是指由组织实施的,旨在开发员工的潜力、留住员工、使员工能自我实现的一系列方法[1]。随着21世纪初高等教育大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在祖国大地成长起来,学生规模也日渐庞大,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已成为目前高校管理的重大课题。本次调查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考,通过测评工具对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的现状有所了解,进而为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的更好开展及促进其职业生涯发展提供现实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选取了省内12所高职院校135名一线专职辅导员作为调查样本。

1.2 调查工具主要以问卷为主,同时采取个案访谈。所用问卷包括:①一般资料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年龄、职称、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年限、所在学校类别等。②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问卷,依据龙立荣研制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量表修订,用来对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员工状况进行评价。

1.3 调查方法原量表Cronbach's系数为0.90,因子分析得出4个因子,初步证明该量表信效度较好。测定了修订后的版本的信效度:7位专家(心理学专家2位、管理学专家5位)对其内容效度进行评价,结果为为0.932。预试对25名辅导员进行调查,对其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检测,Cronbach's系数的总和为0.91,0.81为重测信度Cronbach's系数。在SPSS17.0统计软件中输入预试验数据,选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转因子对量表结构效度进行分析,产生4个公因子,共能解释总变异的82.73%,和原量表结构一样 ,证明修订后的量表结构效度较好。注重培训、晋升公平、促进职业自我发展、提供职业信息是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量表包含的4个维度,每个维度有4个条目,总量表一共16个条目,选用1分~4分Likert计分方式,量表总分为0分~64分。辅导员感知到学校给予的职业生涯管理会因得分的越高而越好。

1.4 统计方法选用SPSSl17.0软件包创建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和t检验。

2结果分析

2.1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一般情况135名调查对象,男的45人,占33.3%,女的90人,占66.7%;年龄在21~25岁的33人,占22.4%,26~30岁的90人,占66.7%,31岁以上的12人,占8.9%;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108人,占80.0%,5~10年的24人,占17.8%,11年以上的3人,占2.2%;学历:本科以下12人,本科99人,硕士24人;职称:助教117人,讲师15人,副教授3人;未婚的81人,占60.0%,已婚的54人,占40.0%。

2.2 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总体评分情况(见表1)

2.3 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组织管理总体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可知,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总分为38.06±7.87分,晋升公平和注重培训在4个维度中得分明显比促进职业自我发展、提供职业信息维度得分要高。这表明当前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不讨成熟还处于发展中,高校管理者缺乏对职业生涯管理概念及体系的全面认识,在促进职业自我发展、向辅导员提供职业信息方面不足,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没有被完整的开展在。没有完善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此次研究将与各维度和条目相结合对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2.4 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2.4.1 辅导员对学校晋升公平体制持较肯定态度根据调查结可知,学校是根据辅导员的表现好坏、工作能力、工作成绩从而给予提拔,这是很多辅导员的观点,表明辅导员持较肯定的态度来面对学校的晋升公平体制。作为知识型人才的辅导员,较强的成就动机感是除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外还另具有的,而辅导员自身职业生涯发展中,晋升是重要的途径,很多学校对建立公平晋升体制比较注重,以此来激励辅导员,使优秀青年人才转崭露头角,从而对他们的工作成绩与工作能力作出肯定,使辅导员成就动机得以满足。

2.4.2 辅导员认同学校对培训的注重注重培训有较好的得分,这与“学校给辅导员提供学习条件与材料”和“学校定期或者不定期对辅导员进行在职培训”有较高得分是分不开的。学生的培养质量受辅导员职业素质高低的直接影响,而由组织给出系统的培训体系保证的培训学习可以调节员工素质弹性。因而,目前高效管理者已达成一种共识,就是要提供培训学习材料给辅导员,对辅导员的培训学习要加强以使其素质得以提升,进而使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质量得到直接或者间接的提升,因此注重培训维度有较高得分。然而注重培训方面也有不足之处,结果表明,大多数辅导员认为学校未能为辅导员提供更为丰富的培养渠道。辅导员的培训基本上是全国辅导员培训基地中完成的,培训形式、内容太过单一。

2.4.3 学校在为辅导员提供职业信息方面欠缺由于学校没能详细规定出行政职务任职资格需要的技能、知识、素质经验和行为,这样职位管理就没有章法可循,造成近期及远期的工作岗位变动与需求情况不能被预测,更不可能在岗位空缺前就公布出来,所以大多数辅导员认为学校未将内部的所有岗位任职资格条件及岗位空缺信息向辅导员公开。另外,大多数辅导员认为学校没能给予辅导员多种职业生涯晋级途,其原因可能是全校行政管理岗位稀缺,使辅导员管理晋升路线竞争激烈;另外,辅导员本身因为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几年后,要转任专任教师的难度很大,该路径很难畅通。总之,学校在提供岗位任职资格、岗位空缺信息、职业升迁路线方面不完备,职业信息的良好传递就受到了影响。

2.4.4 学校在促进辅导员职业自我发展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得分最低的维度是促进职业自我发展。这就将辅导员在协助辅导员抉择职业生涯方向、评估职业能力、规划职业生涯发展计划方面的薄弱点。调查发现,学校为辅导员给予的职业生涯发展途径是辅导员管理路径的单轨线,虽然学校管理者设计、提供了多规制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但因客观因素限制往往难以实现,从而导致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单轨性。另外,大多数调查对象的观点是学校未给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做详细规划。一是管理者应以人力资源专家的身份而存在于辅导员队伍中,管理着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可是事实上却不是这样,因为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对职业生涯组织管理理念、原则,许多管理者对其认识不足,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能力及意识缺乏。二是在协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之前,职业生涯发展策略要在管理者评估评估员工能力、帮助员工将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确定之后制定,我们的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换不够完善,学校的完善的职业生涯发展途径、客观辅导员能力评估系统、良好的职业信息传递等缺乏,这样,学校要想依据辅导员的能力特点对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计划进行制定就很难。

3对策建议

由上述我们可以知道,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还需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者要增强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意识,将职业生涯管理完整的体系建立起来从而促进导员辅职业生涯发展。就调查反映出的问题,本文认为需要从下列几个方面来改进、完善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

3.1 建立辅导员职业生涯诊断系统个人对职业目标的兴趣因其价值观、职业目标及特长不一样而有所不同。因此,必须在根据高校学生管理特点以及高校内部职业类别的基础上,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要对辅导员个人的想法、要求及愿望有更深的了解,并利用素质测评,将准确的职业锚点找到,将职能匹配定位完成,使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个人期望目标、能力发挥与组织需要的统一得以实现,让所有辅导员都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这个方向是辅导员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辅导员自身特性的一个方向,这对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学工管理系统生机与活力的增强以及学生教育管理效率的提高都有利。

3.2 构建科学的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系统[2]第一,要将职业等级、职业道路、职业发展阶段规划完善,为辅导员提供一现实的平台使其明确职业发展目标。第二协助辅导员将职业发展目标的行动计划制定出来并执行,在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中将组织目标分解开来,并依据个人需要,协助辅导员对自身职业路径的设计,定期测定、检查和评估目标实施情况。一是能够使辅导员了解自身,二是使组织对辅导员的职业需要有所掌握,将组织内职业发展的不同条件和不同程序确立下来,有机结合起辅导员的职业目标与组织需要。

3.3 构建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咨询系统,搭建个人与组织在职业管理方面的沟通桥梁就辅导员个人而言,个人职业发展要有良好发展,除自身积极努力之外,组织的职业生涯顾问支持、协助职业生涯发展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组织而言,一个是通过职业生涯顾问将可供选择的组织内部的岗位信息提供给辅导员,及时向辅导员个人传递组织目标及组织的发展规划。在一个就是对于辅导员解决职业发展时遇到的种种问题,职业生涯咨询也可以提出有效的建议。这不仅对辅导员的发展有利,对组织的稳定、组织目标的实现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有利。

3.4 完善组织“能力本位”的职业生涯发展培训系统,为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动力支撑能力本位培训模式是注重提高素质,以能力为本的培训模式,它利用种种有效的培训方法使人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发挥及发展,它的目标就是提高能力,尽可能的重发发挥个人潜在能力。因为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就要求从业者有更高的个人素养及职业能力,例如应对突发性危机事件的能力,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服务关爱学生的意识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对教育管理的了解等等。通过当前学校的教育学习很难有效培养这些能力。所以,在对导员潜能和培训需求进行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将以综合能力提升为本位的培训模式建立起来是有必要的,进而提供动力来支持辅导员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专升本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辅导员归属感;现状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2149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提高辅导员的归属感应基于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状况。因此,明确辅导员对工作哪方面满意或是不满意,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是提高其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的首要任务。

1重庆民办高校基本概述

重庆民办高校创办的时间不长,有些体制、机制尚处于探索之中,辅导员队伍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如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与辅导员数量不足之间的问题;辅导员工作任务过重与学生、学校和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学生工作的延续性要求与辅导员队伍不稳定之间的问题。

重庆目前有民办高校24所,其中本科办学8所(2所民办本科、6所独立学院),高职高专16所。重庆民办高校在校学生约24万,按照教育1∶200的相关规定,也就是说全市应有1200名,但根据调查辅导员所带人数都在200以上,多则400多,这远远达不到教育部的规定。因此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如何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继承、改革与创新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2研究样本基本情况

(1)辅导员人数:全校专任教师总数1008人,专职辅导员67人,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665%。这67名专职辅导员中,男性18人,占总数的2687%;女性49人,占总数的7313%。

(2)职称结构:暂无职称的有34人,占总数的507%;讲师12人,占总数的179%;助教18人,占总数的269%;副高3人(特聘教师),占总数的45%。

(3)学历结构:本科53人,占总数的7910%;硕士14人,占总数的2090%。

(4)年龄结构:全校辅导员平均年龄2939岁,其中20~29岁的52人,占总数的7761%;30~39岁的9人,占总数的1343%;40岁以上有6人,占总数的895%。

(5)工作年限:工作最久高达10年,平均工作年限36年,其中工作1~3年35人,占总数的347%;4~8年的有24人,占总数的238%;9年以上的有7人,占总数的746%。

(6)带班人数:辅导员平均每人带2557名学生,其中最高376人,最低197人。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辅导员有以下几个特点:男女比例失调,女性辅导员明显多于男性辅导员;辅导员工作队伍呈低学历、年轻化状态,工作年限短;辅导员职称问题凸显,低职称,而且大多数辅导员仍旧没有评职称。

3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辅导员归属感的现状

31归属感普遍缺失

辅导员的工作涉及面广、自身角色定位不明、发展前途受限等因素,往往使其疲于应付各种杂事,容易产生身体和心理的疲劳,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在对重庆人文科技学院67名辅导员进行调查后,结果显示,3881%表示对学校极度没有归属感,5324%表示没有归属感,2089%表示有归属感但是不强烈,196%表示有很强的归属感。在对辅导员进行走访时,大多数辅导员都存在几个共性问题:首先思想不稳定,都有着换工作的准备,或者考研,或者辞职。其次认为自己属于学校的最底层,工资低,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工作角色模糊。因此可以得出: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辅导员归属感缺失。

32辅导员流失严重

通过对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辅导员的调查发现,90%以上的辅导员本身并没有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计划,他们在岗计划工作时间长则4年,短则1~2月,有的一直处在随时准备离职的状态。辅导员不愿意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的原因来自家庭、个人、社会等多方面。部分辅导员在升学、升职或离职后能更好地发展,对某些辅导员产生了强烈的诱惑,辅导员的大量流动对他们产生了认知上的冲击,使他们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矛盾,缺乏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决心。调查中可以发现,新进辅导员在归属感上仍抱有较大希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年限可以提高自己的归属感,归属感最缺乏的是工作4~8年的辅导员。

33职业认同度低

辅导员这个职业在高校中是再熟悉不过了,可出了高校又有多少人知道。也许在人们眼中就只认得“教师”这个职业。辅导员制度从1953成立以来,一直没有给予一个明确的定义与名称,直到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才把辅导员定义为高校辅导员。高校辅导员在社会工作中常常会被问及自己的职业,甚至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职业的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辅导员内心的自尊和自豪感。

34民办观念重

辅导员归属感的提高会使辅导员延续工作激情、提升工作主动性和增强责任意识。大多数人中,民办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认为民办高校是不正规的,民办高校主要是赚钱的,导致部分人认为民办高校辅导员不能和公办院校辅导员相提并论,这种概念伤害了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自尊心。“公立最优”的传统观念始终占主导,致使多数青年辅导员的潜意识里,仍然存在着自卑的心理倾向,致使辅导员缺少安全感、归属感,认为民办院校不是久留之地,只不过是职业选择的中转站[1]。

4重庆民办高校提高辅导员归属感的实践探索

当前民办高校辅导员归属感的缺失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无论是高校辅导员的未来如何发展,还是如何有效提高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归属感都需要深入研究探讨[2]。目前国内关于提升辅导员归属感的举措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41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提升辅导员归属感实践探索

411重视辅导员工作,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门人才

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责任重大,任务繁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非常重视辅导员的工作。为了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该校不断加大对辅导员工作要求的同时,从政治上、工作上关心他们,对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加以保护和激励,但由于民办体制的特殊性,往往与辅导员理想中的差距甚大。

412建立辅导员资助计划

该校主要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来制定《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青年辅导员培养资助计划》(以下简称《辅导员资助计划》),该制度主要将辅导员分成三个部分,即A、B、C,这三者的申请条件不同,主要是根据初级辅导员、中级辅导员、高级辅导员来制定,体现了该校对辅导员的重视程度。自从该校制定了《辅导员资助计划》后,辅导员流失明显减少,可以看出辅导员归属感除了从工资方面进行一定的考虑以外,人文关怀和居住环境还是有很大的影响,这也只起到了一部分的作用。

就总体而言,辅导员对工作越满意,其归属感越强。因此,应该从辅导员专职队伍的实际出发,鼓励、支持他们安心本职工作,如何提高收入低、工作强度大的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如何让辅导员在工作岗位上更能实现自我,体现个体价值,形成完善的辅导员队伍激励和保障机制是目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42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提升辅导员归属感实践探索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则参照管理人员的行政级别晋升等级,设立辅导员“职级晋升”系列,建立《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专职辅导员级别晋升管理办法》,一级相当于科员,二、三、四、五级分别相当于副科、正科、副处和正处。

(1)建立辅导员晋升办法,规范辅导员管理。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试行的《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专职辅导员级别晋升管理办法》根据辅导员工作年限把辅导员分为几个级别。事实上,该校实行的是“科员―科级―处级”辅导员,根据工作年限和条件每年定期对申请的辅导员进行答辩,充分考虑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性,注重考核辅导员的综合表现,具体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年限、获奖情况和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评审。这一制度可以拓展辅导员岗位的政治空间,增强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让辅导员有事业归属感。

(2)分方向管理、建设职业化、专业化队伍。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除了进行级别晋升管理以外,还进行了分方向管理,辅导员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指导、就业指导课等分方向。这样让辅导员把工作当作一项可以长期从事的职业来做,在职业化的前提下,辅导员根据自身能力、特点和工作需要,专门从事和研究辅导员某一项或几项工作职责,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升,最终在某些领域达到专业化、专家化的水平。

43其他高校提升辅导员归属感实践探索

在重庆有些民办高校是依托母体大学,辅导员的待遇及其编制按照母体学校走,这既提高了辅导员的待遇又使辅导员得到基本满足。另外有些是参照专任教师的职称评聘等级,设立辅导员“等级聘任”系列。一级相当于助教,二、三、四级分别相当于讲师、副教授和教授。成立专门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实行标准单列、指标单列、序列单列、评审单列。让辅导员看到自己的发展机会,使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以发挥他们自身潜能,更有利于稳定辅导员队伍。

不同高校对辅导员的重视程度不一样,所以高校辅导员的归属感自然也不一样。就重庆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归属感程度而言,从走访调查分析可得出,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辅导员的归属感比较高,不管是从教师的工资待遇或者福利,目前在重庆算是比较好的。当然从全国的范围上讲,又是有差距的。比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辅导员归属感就很强,幸福感指数也比较高,而高校辅导员主要是按照母体学校的体制来执行的,所以相关福利待遇都比较好。

高校辅导员归属感对于辅导员自身的自我效能感、集体效能感都具有很深的影响。辅导员如果可以感受到学校的支持,满意自己的住所和待遇等,那么辅导员对抗挫折的勇气和力量也会增强,反过来也会增强辅导员对学生的责任感和对学校的认同感[3]。

参考文献:

[1]戴晓英民办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归属感探析[J].赤子,2014(2)

专升本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Sun Yan

(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Xianyang 712000,China)

摘要: 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在自身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困扰和问题,本文试图从辅导员自身出发,结合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就如何开展好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作初步探讨。

Abstract: Counsel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re the backbone of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re are some confusion and problems in their own career development process. From their own situation, combining with counselor team build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discuss how to carry out career planning and career development of counselors.

关键词: 高职 辅导员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发展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instructor;career planning;career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281-02

0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中的高层次教育,负责培养职业道德好、专业技能强的人才。特别是国家近几年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资金投入,使得高职院校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春天,高等职业院校已占据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1]辅导员不仅要从事学生管理的日常事务性工作,还要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然而,长期以来,辅导员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扰和问题,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的发挥。而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开展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既保证了个人得到职业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又可以增强高职院校稳定、高素质、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效。

1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现状与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辅导员职业发展现状

1.1.1 缺乏职业认同感,稳定性差辅导员岗位被很多专业教师认为是最底层的,没有技术含量,长期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无论是职称晋升、职业发展和教育成就感都无法与专业教师相比,工资待遇与工作强度的极度不平衡导致辅导员缺乏职业认同感,队伍不稳定。

1.1.2 职业前景不明朗,成就动机低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每天承担大量的学生教育管理等琐碎事务性工作,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去考虑职业规划、工作创新和开展思想教育研究。个人的职业预期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与现实存在较大反差,职业发展方向及前景不明朗,没有成就感。

1.1.3 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大多辅导员没有参加过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没有完全具备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业务素质,从而导致专业化水平,工作实效性不高。同时,辅导员长期从事具体事务性工作,科研能力、思想政治研究的条件氛围都相对较弱,影响其日后的职称评定。

1.1.4 缺乏科学合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能力差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部分辅导员通过读研走专业之路或转到行政部门担任职务,大量的转岗使得人员流失现象严重,学生工作不能保持持续性,这种职业发展理念与建设高素质稳定的辅导员队伍是背道而驰的。

1.2 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上存在的问题

1.2.1 缺乏准确的职业定位,导致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明确[2]实际工作中,辅导员承担了非常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且多处于被动状态,工作关系混乱的现象也广泛存在,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将工作重心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能上,从而使辅导员在组织上没有归属感,事业上缺乏成就感,产生工作倦怠。

1.2.2 对辅导员岗位重视不够,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管理由于缺少具体可行的制度保障和政策导向与支持,不能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如辅导员的政治地位始终不高,工作出路不畅等。许多辅导员对前途感到担忧和迷惘,认为辅导员工作不如从事教学或做行政岗位。使辅导员职业发展受阻,难以实现个人价值。

1.2.3 缺乏对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及系统化教育培训

辅导员的理论素养和理论研究能力目前还不能满足现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使辅导员工作起来无法得心应手,导致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降低。

2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与意义

2.1 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职业生涯是贯穿于个人整个生命周期的,与工作相关的经历的组合。既包含客观部分如工作职位、职责、工作活动,也包括对工作相关事件的主观知觉,如个人态度、需要、价值观和期望等。职业生涯规划包含两重含义:一是从个人角度出发,个人对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在职业发展上要达到的高度等作出规划和设计,并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而积累知识、开发技能的过程。二是从组织角度出发,从组织目标和个人能力、兴趣出发,针对组织自身和个人发展需要所实施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两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对个人的职业目标的最终实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2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辅导员群体性职业生涯实现的手段,是指高校辅导员个体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等组织培养目标相结合,在对高校辅导员个体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和个人特质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与安排。

高职院校辅导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加强对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2.2.1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能详细了解辅导员的实际需求,为辅导员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制度性保障和政策安排,最大限度的使辅导员个人素质与工作需求相匹配,使其加强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帮助其实现职业发展目标,达到自我价值不断提升和超越,心理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通过这样深层次的激励,调动起了辅导员的积极性和潜能,并培养起其对学校的忠诚感、归属感。这样,他们就会选择长期安心从事辅导员工作,同时有利于吸引更多人员加入辅导员队伍。

2.2.2 对辅导员自身来说,职业规划为辅导员的职业成长路径提供了科学规划的方法,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意识,保证他们在工作中有计划的学习、钻研,成为日后该领域的专家。这对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声望、职业美誉度和从业魅力,从根本上改善辅导员的职业形象有着积极意义。职业生涯规划也明确了辅导员从事的不是琐碎的事务性工作,而是具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和从业标准行业,是能够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生的职业来发展。这样辅导员才能长期,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实现辅导员的职业目标。

3高职院校对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管理的有效对策

高校要全面做好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积极搭建和完善辅导员职业发展平台,与辅导员共同设计职业生涯目标,帮助辅导员准确自我定位,将其职业发展目标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结合,从而获得高校与辅导员的双赢发展。

3.1 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对辅导员职业化的理论研究,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作全局长远规划,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包括性别、年龄、专业、学历等,这样可以拓宽未来的职业发展平台,从而进一步增强辅导员队伍的凝聚力,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战斗力强的辅导员团队,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进程,最大限度的调动辅导员参与学校发展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工作效能的提高。

3.2 进一步科学合理的构建和完善体制机构,特别是确保辅导员自身发展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搭建平台,开题其职业发展选择的道路,为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创造有利政策保障。如在选聘机制上,严把入口关,坚持高标准;将辅导员培养纳入高校人才师资培养计划;为辅导员设置相应教学岗位,安排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量;建立辅导员职称评定标准和实施细则,设置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政策;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辅导员结合工作实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为辅导员的职务晋升和工资福利、生活待遇提供必要保障做好相关的前期工作。

3.3 利用各种机会向辅导员加强宣传教育。及时宣传学校的发展建设目标、发展规划与思路和学校的人力资源开发策略,引导辅导员认识自己,了解职业现状,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根据辅导员自身特征和目标岗位特征的要求,针对个人不同的具体情况,分类指导,了解辅导员的个性特点、职业意愿,为辅导员设置和疏通实现职业理想的通道,指明达到职业生涯目标的路径,帮助他们制定和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从根本上解决辅导员的思想问题和出路问题。

3.4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辅导员工作条例,明确其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科学评估辅导员的工作绩效,定期考评并将考核结果结合晋升职称职务、奖惩方面,建立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从而实现对辅导员队伍的严格要求和管理。通过这种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个人与工作行为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及兴趣设计出更符合个人特征与学校需要想匹配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便更充分挖掘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潜能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在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实现其职业成长。

3.5 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力度。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实现与否与其自身的知识素养是分不开的,而知识素质提高的主要途径是参加培训学习。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是个系统工程,学校应结合实际制定一个整体规划并加大培训费的投入力度,逐步建立分层次、分阶段、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做到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相结合,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考察访问、挂职锻炼等形式,选送优秀辅导员到国内外大学及各级党校业务深造,支持在职或脱产进修攻读学位等方式,不断开发其潜能,提高职业综合素质,及时进行知识储备和更新,在工作中不断取得新成效,逐步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

参考文献:

专升本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辅导员;分类发展;团队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639(2013)01-0095-0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在师生配置比例、学科知识结构、年龄层次结构、学历层次结构、职称职务结构、工作专业化水平等方面发生了一些新变化,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 2号)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都明确指出,要鼓励和支持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使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现代职业的专业化发展、当代大学生群体特点等方面的趋势和要求,也决定了辅导员队伍必须走专业化、专家化发展道路。在推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进程中,探索和完善辅导员分类发展团队化建设模式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分类发展团队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分类发展团队化建设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知识更新加快凸现专职辅导员知识存量不足,社会信息化,急切要求专职辅导员不断追加教育,更新知识;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凸现专职辅导员现有知识的局限性[1]。专业化辅导员团队的成立是高校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发展过程的重要标志,能最大限度地整合辅导员知识资源,应对工作中的知识匮乏,从而实现整合力量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高校根据自身情况,以辅导员分类发展为载体,以建设专业化、专家化辅导员队伍为目标,对高校辅导员分类发展团队化建设模式进行探究,在实践中逐步探索辅导员分类发展的有效模式,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二)高校辅导员分类发展团队化建设是提升辅导员工作实务能力的有效载体。实施辅导员分类发展,组建专业化辅导员团队是新时期适应人才培养需要和辅导员自身发展要求、将工作要求与个人兴趣发展相结合的积极尝试,是辅导员以团队形式开展专业化的学术研究的有效载体,是进行辅导员工作实务交流的有利平台,更是从学科发展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进行交叉领域研究的创新探索。

(三)高校辅导员分类发展团队化建设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创新视角。目前,国内对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模式的研究,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也缺少权威性的认识。学界对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的认识趋于一致,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方面的研究也很多,但对于通过辅导员分类发展、组建辅导员团队模式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的研究还较少。关于辅导员分类发展团队化建设模式的理论研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创新,能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增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二、高校辅导员分类发展团队化建设模式的理论基础

理论依据上,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层面,可以提炼出辅导员分类发展的依据,以此为指导探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实践模式,弥补学界对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理论缺陷和路径空白,辅导员分类发展模式遵循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团队意识等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呈现出很多显著特点。

(一)高校辅导员分类发展团队化建设模式是哲学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体现。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辅导员分类发展团队化建设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辅导员个体的分类发展实现辅导员团队的全面发展,从促进辅导员个人发展乃至学生个人发展,始终把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重中之重,必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辅导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二)高校辅导员分类发展团队化建设模式是哲学上“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以人为本思想最早起源于中国,二千多年前的西周便有“以人为本”的思想,之后儒家的“仁”政、墨家“兼爱、非攻”都含此义。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对于神本思想,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以人为本思想是我们党摒弃了旧哲学人本思想中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和历史唯心主义的理论缺陷,借鉴国际经验教训,针对当前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种片面的、不科学的发展观而提出来的。

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涉及面广,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是“全才”与“通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但是现实工作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很多辅导员往往力不从心,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感。以人为本思想体现在高校辅导员分类发展团队化建设中,表现在针对每个辅导员各自的特点,人性化地设计分类发展方向,给予其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高校辅导员分类发展团队化建设模式是管理学中的学习型组织理念的体现。

管理学专家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指出:“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创造性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气氛,凭借学习,个体价值得到实现,组织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2]在辅导员分类发展团队化建设中,通过营造共同学习的氛围实现团队的共同进步,达到团队学习成效的最大化。

(四)高校辅导员分类发展团队化建设模式是心理学中的团体辅导和工作坊的体现。

通过不断加强对辅导员团队的专业培训和指导,根据团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开发培训课程,定期组织团队举办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理论探讨、经验交流和工作实践,切实形成有序学习、研讨、实践模式,有效引导辅导员在学生工作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切实推进打造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

三、高校辅导员分类发展团队化建设模式的机制构建

辅导员分类管理,其实质是根据辅导员不同的职系特点、成长规律,科学划分类别,并施予基本原则相同但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的工作模式。这种模式改变对象庞杂、方式单一的管理现状,在传承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及时推出了辅导员分类发展方案,成立辅导员团队,着力通过专业化团队建设,加大专业化培养力度,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提升辅导员团队的理论水平和实务能力,增强辅导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和鼓励辅导员将工作当作职业去从事、当作专业去发展、当作事业去追求,最终使辅导员顺利走向专业化、专家化道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

(一)辅导员分类发展团队化建设的划分标准

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指在一定的专业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社会学、心理素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学科和理论支撑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活动,其理论依据源于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管理学学习型组织创建、心理学团队辅导、教育学的自我教育等学科。以此为指导,高校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和辅导员成长发展需求探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实践模式,建立不同专业领域内的辅导员分类发展团队。从工作和个人两个角度综合考虑,以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学生事务管理的实践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与教学、学业指导与科技创新等五个领域为指向,促进辅导员朝向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该模式较好地弥补了学界对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理论缺陷和路径空白,在工作实施过程中呈现出显著特点。

1.“学生党建与思政”方向旨在进一步推进学校党建工作的开展,整合对党建工作有兴趣、有党建理论与实践基础的辅导员,形成合作学习团队,依托团队不断探索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此团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党建为依托,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探索理论和实践创新为目标,为学生党建工作的推进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

2.“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方向旨在进一步提高学校就业工作全员化、全程化建设水平,将职业生涯规划方向的辅导员力量整合在一起,推进辅导员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就业指导。此团队以社会需求为指向,以学生就业为目标,以学业和职业规划为线索,将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提升辅导员学业和职业指导水平,从而为学生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提供更全面、更科学和更系统的指导。

3.“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学生事务管理”方向旨在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学生管理服务标准和质量,提高学校育人工作全员化、专业化建设水平,推进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工作实务指导,增强辅导员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提升育人实效。

4.“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与教学”方向以辅导员工作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为导向,通过研发和开设学生第二课堂发展辅导课程,深入探索研究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有效形式,促进辅导员工作理论素养和技能提升,为科学管理、人和全面育人提供人力保障。

5.“学业指导与科技创新”方向旨在紧密围绕大学生学风建设、学业规划指导、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学术活动相关主题开展理论探讨和实践活动。此团队以学生学业和学习为重点,以学风建设为关键,以学业规划为途径,以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为辅助手段,将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以优秀校园文化的形成为导向,通过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为学生全面发展提出有益的思考。

结合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要求,按照专业化分类、专家化指导、团队化建设与科学化管理的基本工作构想,辅导员分类发展团队化建设要坚持个人发展和团队发展相结合、个人个性特点和专业特色与辅导员职业特点相结合、理论建设与实务水平提升相结合等基本原则,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划分和合理安排。

(二)辅导员分类发展团队化建设的运行机制

1.院校联动,双重管理,加强对各分类发展方向辅导员的专业化指导

在科学定位各分类发展团队的基础上,统筹院校两级力量,加强对各分类发展方向辅导员的指导。各辅导员团队在培养和指导模式上实行双重管理制度,即由学校学工、团委、资助、就业等归口管理的部门负责人与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思政学科专家联合指导,各部门高度重视,有效运作,制定全面科学的分类发展培养计划,将培养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作为工作的重点,切实提升对各分类发展方向辅导员培训指导的专业化水平。

2.有的放矢,形式多样,注重对各分类发展方向辅导员的团队化建设

注重发挥团队效应,根据每个团队实际情况和方向特点,配备专业化指导老师和顾问,设置相关课程,开展精品工作和特色立项,通过学习型组织建设、团队工作坊等多种形式,定期举办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理论探讨、经验交流,形成有序的学习、研讨、实践模式,组织团队引导每位辅导员在学生工作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成为学生工作某一领域的专家能手。辅导员在分类发展的进程中,根据自身特点,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在共同学习和分享交流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形成较为体统的研究成果,推动实践工作。

3.搭建平台,创新机制,实施对各分类发展方向辅导员的科学化管理

学校积极创新机制,通过将辅导员分类发展团队化建设与辅导员年度工作考核、职务评聘和晋升、奖励评优等有效结合,激发辅导员的积极性,鼓励辅导员积极投身到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来,借助分类发展的有利平台,有效参与,认真学习,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挖掘自身潜力,增强职业认同感和事业归属感,打造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

高校辅导员分类发展团队化建设模式以切实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吸引力为出发点,以专业化、专家化为方向,以制度、机制建设为保障,坚持以事业凝聚人,以待遇吸引人,以政策发展人,以制度保障人。高校辅导员分类发展团队化建设是专业化背景下,高校建设专业化、专家化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有效模式的探索。

[参考文献]

专升本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辅导员;高校;大学生;成才规划;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9;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7-0020-02

大学生成才规划,是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制度设计,指导大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对每个阶段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设定预期目标,在相应的课程体系引导下,通过周期性的评价和绩效监控,使大学生在自我设计、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过程中增强自我效能感,促进健康成才。由此可见,大学生成才规划体系包含三方面的主体,分别是体系研究设计者、体系操作指导者和大学生。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问题的解惑者、专业学习的指导者、人生发展的导航者、生活心理的关怀者”,应该肩负起大学生成才规划指导的重任,成为大学生成才规划指导的主导力量。

一、辅导员在大学生成才规划指导中的困境

新时期高校发展对辅导员队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专业化要求与现实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制约、限制了辅导员在大学生成才规划指导中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成才规划指导专业化与辅导员自我定位的矛盾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进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矛盾:一是在工作定位上,辅导员岗位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被全能化,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有时被边缘化,社会普遍对辅导员岗位的价值认同感不高,导致辅导员自身的效能感偏弱,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不足,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强,也使得成才规划指导很难专业化、持续化和长期化;二是在年龄结构上,高校辅导员以年轻辅导员为主,普遍富有激情但缺乏人生与社会阅历,对大学生成才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深入了解与系统研究,仅凭自身经验开展指导工作,同时也缺少对大学生个性的研究,很难较好地完成指导任务。

2. 成才规划指导工作的特殊性与辅导员管理机制的矛盾

“普遍适用”的共性与“和而不同”的个性相结合,是成才规划指导要遵循的基本思想。大学生成才规划指导是一个长期、全面和全程的动态管理过程,既要统管又要分治,既要进行素质教育又要注重技能提升,既要进行常规考评又要兼顾个性辅导,需要花费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前高校对辅导员的管理还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如频繁的团学活动和事务性工作使得辅导员疲于应付,对学生的成才规划指导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全力以赴”更是几乎不可能。所以,辅导员对成才规划的指导往往停留在“群体一刀切”的“理论化、程式化”层面上,“指而不导、不指不导”是普遍现象。

3. 成才规划指导的现实性与理想化之间的矛盾

学生成才规划作为一项系统工作,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全人,包括对学生政治追求、专业能力、文明修养及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这需要有配套的目标定位和可操作性的路径设置,同时也需要具备多种知识结构、多个领域的指导教师的共同参与,比如辅导员、专业教师、学生家长、心理咨询团体、优秀校友及先进学生等多方力量的“网络交互式”指导。但在实践工作中,学生成才规划只是辅导员工作的一个子项,自上而下都存在着对成才规划指导不够重视和“各自为战”的现象,成才规划指导工作往往成了辅导员“孤军奋战”的“独角戏”,未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成才规划的指导难以产生良好、持久的效应。

二、提升辅导员对大学生成才规划指导作用的路径

在当前背景下,要有效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成才规划指导中的主导作用,本文认为应该从学校宏观层面与辅导员队伍自身层面探索其指导作用的提高路径。

1. 高校层面

从高校层面来看,要做好以下四点。第一,创新理念,从“育人立人”的高度审视成才规划指导工作。高校应该从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高度重视成才规划指导工作,把满足每位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作为成才规划指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实现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第二,改革体制,使大学生成才规划成为学校工作的主线。把成才规划作为学校工作的主线,把学校所有的资源以成才规划体系为架构加以整合与模块化分割,是解决成才规划体系建设的根本出路。在具体操作时,要使党务工作、思政教学与政治追求对接,使学生管理、价值观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等与文明修养对接,使专业教学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对接,使个人特长、爱好、发展等与实践能力对接,建立合理的师生归口管理和配套的考评机制,设置合理的管理层级、合理的部门划分、明确的职责分配与人员配套。第三,完善制度,使成才规划指导工作有章可循。高校要不断建立和完善成才规划指导的相关制度和规定,明确成才规划指导工作的具体职责、工作范畴、指导方法和考核要点等。第四,创新载体,把成才规划指导工作作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新方向。高校应把成才规划指导培训工作纳入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强成才规划指导工作研究,把建立“成才规划专家型队伍”作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辅导员的重要内容来抓。

2. 辅导员队伍自身层面

从辅导员队伍自身层面来看,要做好以下三点。第一,更新观念,把成才规划指导作为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路径。一是要充分认识到成才规划指导对每位学生的重大意义,不能只停留在程序化、模式化和敷衍式指导上,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大学生“带上路”“带好路”;二是充分认识到成才规划具有的发展性特点,要根据社会需求发展变化与学生个体主观条件随时进行修正指导;三是要充分认识到成才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指导中要注意处理好共性和个性、全面发展和重点推进、显性指导和隐性指导的关系,协调好自身与专业教师、班主任、家长等关系,大力倡导共创价值的理念。第二,调动力量,充分发挥成才规划指导的“网络交互式”联动作用。成才规划的本质特征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综合性育人过程。要改变辅导员在成才规划指导中“单兵作战”的不合理现状,就要懂得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学生家长、优秀校友、先进学生以及心理咨询团体等多方力量,以成才规划为红线将各项工作连起来,围绕培育“成才”这一轴心,真正实现成才规划的“网络交互式指导”。第三,把握原则,努力提升成才规划指导的实效性。这些原则包括:一是主体性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发掘和弘扬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塑造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重在激发学生内在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人才培养多元化”的需要,引导学生制订科学的成才规划目标,不断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实现自我成长。二是社会导向原则。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最终检验标准是市场。离开社会需求谈大学生成才只是“空谈”。要“建立和谐、科学、能适应市场和社会实际的人才评价方法,使校园的评价与市场的评价不断吻合”。辅导员在成才规划指导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和职业发展的基本态势,注重延伸和拓展实践平台,对学生的成才规划指导做到有的放矢。三是可行性原则。大学生成才规划不是梦想的展示,良好的行动方案、适当的行动策略以及脚踏实地的落实,才是实现目标的根本。因此,辅导员在指导过程中要引导大学生通过微观分析自我、客观分析环境,提出切合实际的指导建议,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理想和现实的梯次衔接。

三、结束语

大学生成才规划指导工作,是实现大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甚至影响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辅导员在成才规划中的指导是必不可少与不可替代的,提高辅导员在成才规划指导中的作用有着特殊的意义。通过改革当前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完善管理体制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可以加强大学生成才规划的指导力量,提升辅导员在大学生成才规划中的指导作用,更有力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章清,杜志宏.基于“成才规划”的民办高校学生教育模式实现路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09).

[2]胡敏,李盛兵.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离专业化有多远[J].高教探索,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