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中心扶贫工作计划(精选5篇)

  • 农技中心扶贫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张晓军主任对各个单位的支持和帮助表示真诚的感谢,并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多年来吕梁科技扶贫工作情况和今年扶贫工作计划。他表示,将在国家、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大业大纲指导下,努力团结发动各个学会、协会及科研院所参与扶贫工作,按照既定方针政策为各个…

农技中心扶贫工作计划(精选5篇)

农技中心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国务院扶贫办培训中心副主任任铁民、处长刘少锋、中国科协农技中心主任张晓军、副主任刘亚东、中国科协扶贫办副主任李彦捷以及中国林学会、中国农学会、中国营养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农科院、北京农技协等23家涉农单位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李彦捷副主任主持。

任铁民主任充分肯定了2011年中国科协扶贫办在吕梁开展的科技扶贫工作,并对多年来的扶贫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就《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并分析当前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他说,扶贫工作要以“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统筹发展,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吕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张晓军主任对各个单位的支持和帮助表示真诚的感谢,并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多年来吕梁科技扶贫工作情况和今年扶贫工作计划。他表示,将在国家、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大业大纲指导下,努力团结发动各个学会、协会及科研院所参与扶贫工作,按照既定方针政策为各个单位在吕梁科技扶贫做好服务和配合工作。

对于今后工作,张晓军主任提出要把握以下三个方向:一是围绕国家、省、市的大业大纲;二是继续突出科协系统以科学技术为主要特色和优势的特点;三是突出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培育及农村专业人才的培养。

会上,中国科协农技中心扶贫处副处长陈建中向与会人员汇报了2011年吕梁科技扶贫工作情况和2012年工作计划。与会单位结合2012年自身工作重点,就如何与吕梁扶贫工作相结合提出了工作思路和计划,并对中国科协扶贫办的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农技中心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项目完成情况

(一)特色产业发展:

1.种植特色优质水稻,在全村1一6组,规模规范计划发展川优6203新品种面积1100亩,完成发展1100亩。(含计划招投标采购46%氮.磷.钾复合肥28吨,完成招投标采购28吨)。

2.发展稻田养鱼;在1.2.3组计划发展稻田养鱼100亩,整治田坎2200米,按砖砌体,高0.8一1.5米,厚0.24米要求,完成2546.3米。

(二)基础设施配套:

1.沟渠整治:在5组丛木林计划新建沟渠250米,按照沟宽0.4米,高0.2米砖砌体要求,完成250米。

2.山坪塘整治:在4、5组计划整治山坪塘3口,完成2口。

3.公路整治:计划在1一6组整治泥洁石公路5.4公里,完成5.4公里(其中配套农综项目硬化2.68公里)。

4.建设生产便道:在1、2、4、5组计划硬化田间生产便道5.4公里,按宽0.8一1米,厚0.08一0.09米要求,完成5.991公里。

(三)生活基础改善:

1.危房改造:在2、3、4、5、6组计划贫困户新建住房9户,完成9户。

2.计划完成9户贫困户进行小庭院建设,实际完成1户。

3.农户三改:对9户贫困户进行改厨,完成9户;对9户厕所改造,完成5户;对9户进行圈舍改造,完成0户。

4.建田间蓄水池:在果园区计划新建20立方米蓄水池4口,按长4米、宽2米、高2.5米的要求,完成4口。

(四)农户技能提升:为进一步提高农户生产技术水平和自身素质,在2016年2一4月完成500人次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二、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情况

通过自查验收,村2014年整村推进项目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100万元,完成财政扶贫资金投入100万元,已申请划拨资金40万元,已兑现资金40万元,验收未兑现金60万元,项目节余资金8.7876万元。

(一)特色产业发展:

1.种植特色优质水稻,规模规范计划发展川优6203新品种面积1100亩,(含计划招投标采购46%氮.磷.钾复合肥28吨,完成招投标采购28吨)。计划财政资金18.288万元,按照招投标政策,集中采购46%氮.磷.钾复合肥28吨,实际使用资金9.5万元,结余项目资金8.788万元。

2.发展稻田养鱼:在1、2、3组计划发展稻田养鱼100亩,整治田坎2200米,按砖砌体,高0.8一1.5米,厚0.24米要求,完成2546.3米。计划财政扶贫资金22.162万元,实际使用资金22.4394万元。

(二)基础设施配套:

1.新建沟渠:计划财政扶贫资金0.75万元,实际使用资金0.75万元。

2、山坪塘整治:计划财政扶贫资金3万元,实际使用资金2万元。

3、整治公路:计划财政扶贫资金27万元,实际使用资金27万元。

4、建生产便道:计划财政扶贫资金16.2万元,实际使用资金17.97万元。

(三)生活基础改善:

1.危房改造:计划财政扶贫资金9万元,实际使用资金9万元。

2.建小庭园:计划财政扶贫资金0.45万元,实际使用资金0.05万元。

3.农户三改:计划财政扶贫资金1.35万元,实际使用资金0.75万元。

4.建蓄水池:计划财政扶贫资金0.8万元,实际使用资金0.8万元。

(四)农户技能提升:在全村范围内开展500人次的水稻、玉米、特色水产养殖、水果种植、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财政扶贫资金1万元,实际使用资金1万元。

(五)剩余87876元拟用于4口人饮水池管道购置(涉及2、3、4、5组)。

三、项目整合情况

1.整合农业综合项目硬化村內道路2.68公里,整合资金50万元。

2.整合农业项目整治黄金沱提灌站,整合资金30万元。

3.整合农业综合项目新建150立方米人饮蓄水池2口,整合资金12万元。

4.整合农业项目建沼气池9口,整合资金1.35万元。

四、项目实施效益

(一)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一是通过整治提灌站,山坪塘,沟渠,及人饮蓄水池,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彻底改善人饮水,农业用水困难的现状,受益面积1000亩,受益人口1200余人。二是硬化村组公路和院户路,形成了农村交通网络格局和特色产业环线,极大地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方便农副产品运销,推进优质水稻、发展稻田养殖,特色水产和特色林果等农业产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村民致富增收能力。

(二)人居环境逐步完善。通过实施五改三建、院户路、新建微水池和沼气池等项目,改变了原来脏、乱、差的居住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现在的村民吃了上安全放心的山泉水或机井水,用上了清洁、干净的沼气能源,摩托车、电瓶车直接开到家门口,呈现出一片幸福、和谐、安康的景象。

(三)致富增收能力大大提高。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余期,培训人次500余人。特别是针对新发展的优质水稻6203新品种和特色水产业,稻田养鱼产业,更是邀请农艺专家,将栽培种植,养殖管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现场示范讲解,手把手教学,切实增强了农民的后续管理意识,让农民真正掌握实用技术。

(四)实现扶贫效益。通过扶贫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一是覆盖全村6个村民组,302户,1289人,其中:贫困户85户,293人,贫困户100%覆盖。二是扶贫先扶志。开发智力扶贫,实现贫困人口素质和致富本领大提升,文明村风民风形成。三是实施整村推进增加产业培育,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助农增收成效明显,全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实现贫困村向新农村,小康村转变丶贫困户向富裕富、小康户转变。

五、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生产劳力不足,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未能根本改变。

(二)产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举步维艰。

(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六、下一步打算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是一项民生工程,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工作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困难群众脱贫的步伐,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做到:

一是切实利用好项目的节余资金,将资金用在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

二是继续抓好特色产业发展的后续管理工作。强化宣传动员工作,强调农民要科学化管理,认真做好养殖业的饲养管理,种植业的肥水管理、防病杀虫、除草等工作,确保三年内大面积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

农技中心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2009年,**县扶贫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扶贫部门的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坚持以实施村级扶贫规划为中心,以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创造性开展工作,促进和保证了扶贫开发重点乡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现将2009年目标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业务工作完成情况

(一)、工作思路

明确扶贫目标,着力抓好8个重点村的整体推进工作。坚持“一个中心”即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中心,推进扶贫开发方式创新,把握“一个重点”即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为重点,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整体推进实现实施“一大战略”,就是着眼新的形式和贫困村的实际,大力实施贫困户增收战略。做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扶助一批龙头企业,培训一批创业型农民,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

(二)、工作举措和成效

1、积极争取扶贫资金,争取扶贫项目

为全面实施我县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进一步推进“一村一品”扶贫产业建设,改善重点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组织8个重点村本着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的原则,根据群众意愿,科学合理的从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中挑选项目,2009年共上报公路建设、水利设施、学校建设、科技培训等***个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2009年度扶贫项目计划,县扶贫办积极争取各项扶贫项目,2009年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余万元。

2、社会扶贫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树立“大扶贫”观念,是新阶段社会扶贫工作的重点,也是扶贫开发工作中深具潜力的重要方面。一是社会扶贫工作参与性增强。当前,重点村对挂点扶贫工作都很支持,迫切希望挂点单位能办好事、办实事。全县**个扶贫重点村安排了县直单位挂点帮扶,并已全部到村开展工作。500名党员干部“1+1”结对扶贫工作已全面开展,建档立卡工作。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开展,**县**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扶持农民养鸡,公司提供鸡苗并进行技术指导和负责回收,有效降低了农户养鸡的成本和风险,带动了广大贫困农民增收致富;二是重点组织实施好“爱心包裹暨‘5.12’灾区学生‘六?一’关爱行动”。“爱心包裹”由县扶贫办牵头组织,县委宣传部、邮政局、教育局、总工会、团县委、妇联会、县关工委八家单位联合在全县发起“5.12灾区学生六一包裹”发起的爱心活动,通过我办及兄弟单位的努力,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全力帮扶及支持新农村建设。我办特别重视新农村的建设,今年挂点礼陂镇洋陂村委会柿坑村。该村地处偏远,交通不畅。经多次实地勘察,了解了当地实际情况。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支持**万元用于该村至崇宜公路的水泥路建设。

4、认真做好扶贫贴息贷款工作

充分发挥扶贫职能作用,为崇仁经济发展服务,为符合扶贫贴息贷款的企业争取扶贫贷款。2009年获扶贫贷款贴息的企业有两家,贴息额度**万元,他们将解决部分贫困劳动力务工问题,并为村里办点实事。

5、切实抓好产业化扶贫

2009年度产业化扶贫和“一村一品”工作有效加强: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落实了人员负责,健全了工作制度;二是加大资金的投入,强化示范引导,抓住**县跃民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的有利契机,进一步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企业的覆盖面,增强企业的辐射力和示范带动作用;三是着力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密切配合新农村建设,结合我县实际,在六家桥、孙坊、航埠等乡镇重点村建立树莓、毛竹、麻鸡养殖等产业示范基地,从而以点带面,推动扶贫产业和“一村一品”逐步发展壮大。此外,我们将大力扶持村民养殖麻鸡,运用各种条件和技术,使村民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四是举办了两期实用技术培训班。组织水稻种植、麻鸡饲养、蔬菜栽培等方面的农业专家在三山乡张家、六家桥乡七分等村举办了“水稻栽培技术、绿色无公害麻鸡种养技术和蔬菜高产栽培”的实用技术培训班。此次活动在**个重点乡镇开展,参训人数达***多人次,指导农民***余人,共发放科技书籍***余册,各种农业科技资料***余份,深受群众好评,效果良好。

6、全力推进“民生工程”。

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创新方式,实施好“雨露计划”。会同就业局举办“雨露计划”。因金融危机提前返乡的人中,绝大部分是初级务工就业者,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较低,缺乏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县扶贫办针对这一现状,在原有的县劳动力培训中心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实行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将高校理论知识和企业实际操作相结合,将培训课堂放入生产车间,极大的提高了“雨露计划”的效果,提升劳务技能培训的层次,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以最大限度地加大就业机会。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稳定转移就业。今年,我县的“雨露计划”培训任务为**人,其中含“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师”培训任务**名。截止到目前,我县培训已全部完成,占任务的100%,实现转移就业**人,转移就业率为***%,其中在园区就业的有***人,省内就业率为***%。

二、中心工作完成情况

(一)、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加强县城经济发展及招商引资工程

我们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的战略部署,把招商引资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成功引进***创办***有限公司。2009完成招商引资工作任务***万元。

(二)、积极发挥扶贫部门职能作用,大力加强综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落实。

为了做好综治工作,扶贫办坚持把维护稳定与实现党的根本宗旨,履行扶贫部门基本职责统一起来,积极发挥扶贫部门在综治工作职能作用。今年以来,扶贫办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未出现一起因执法不公引发群体上访、闹事事件,为确保扶贫系统一片净土,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严格履行扶贫部门的计划生育工作职责。

我们在做好本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上,严格履行扶贫部门的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制定有关扶贫开发工作中计划生育相应政策,在农村特困户扶贫项目,党员结对、县直单位帮扶、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优先考虑计划生育户;落实了农村特困户中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生子女户和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户给予优先安排扶贫项目的工作。如在今年孙坊镇优先支持了计划生育贫困户**户发展生猪养殖等产业户;在安排县直单位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中优先安排计划生育贫困户,县直单位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率超过**%以上。

农技中心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扶贫攻坚 职业培训 精准扶贫

课 题: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湖南武陵山区农村人才扶贫与职教研究》(项目批准号:14YBX064)阶段性成果。

一、背景

201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12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的71个县(区、市)范围中,湖南省被纳入规划就有37个县(区、市),是典型的老、少、边、贫地区,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等世居少数民族聚居区,其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0%。同年11月,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启动,省委、省政府近日出台《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实施纲要(2011-2020年)》(简称《纲要》),《纲要》提出了我省农村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在新的起点上,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湘西州内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并于2004年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十大示范基地之一。笔者学校利用其拥有的“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湘西州新农村建设人才队伍培训基地”教育平台,结合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在全省实施农村党员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意见》(湘组发[2007]12号)文件、州劳动局的"阳光工程"精神、州移民局“移民培训计划”和州民政局“退伍军人培训计划”等渠道,为我州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能够适应武陵山区经济发展需求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助推湘西精准扶贫。

二、职业培训

学院培训工作在国务院、省、州扶贫办及各级有关部门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湘西州扶贫攻坚战略,把各项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服务地方经济,改善贫困落后面貌,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狠抓全日制学历教育;另一方面,广泛开展系列职业技能培训,形成了多形式、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先后开展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库区移民转行培训、城镇下岗工人转岗培训、农村大学生创业培训、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农村基层骨干素质提高培训、农村孤儿与残疾人员关怀培训、退役士兵转业培训、“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学历教育培训等,共培训各类学员30000多人次。特别是在为“三农”服务的各项培训中,“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培训更具特色,得到了州委州政府的充分肯定。农村“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计划自2009年实施以来,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州委组织部和州扶贫办的大力支持,经过五年的努力工作,逐步形成了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确保了该项目计划的顺利实施。学院目前共有“一村一大”学员1280名,其中在籍942名,已毕业338名,学员中有党员618名,各大村主要干部540名,先后有12名学员考上国家公务员,相当一部分学员成为了农村种养殖大户、致富能手和农村基层管理骨干,他们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公共事务的管理及社会稳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各类培训的开展,使受训学员增强了就业与再就业能力,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真正做到“一人受训,全家脱贫”,“受训回岗,专技专能”,从根本上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走向了脱贫致富之路。学院作为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之一,真正发挥了其职能示范作用,为湘西州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学院先后被农业部授予“开展科技扶贫,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先进单位”;被省教育厅评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被团中央评为“全国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

三、工作总结

回顾过来的培训工作,学院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点:

1.创新模式走新路

在多年的培训中,不断摸索培训方法,使学院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格局的培训模式:

(1)开展中长期的技能培训,采取2~3年制的学历教育扶贫长训,如“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农村库区移民培训、农村基层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培训、农村青年妇女技能培训、农村孤儿关怀培训、校企联合定向委培(如与深圳特蕾新幼教集团合作的幼师培训)等。这类培训对象主要为“9+2”模式的学员和一部分五年制大专的学员。他们大多数年龄偏小,为了保证他们多学专业知识,掌握技能,保证就业,学院采取经费筹措“四个一点”:即国家补助一点,家长负担一点,学生勤工俭学解决一点,学院减免一点(其中农村孤儿办,由扶贫部门和民政部门实行全免学费、生活费),毕业生颁发中专或大专文凭。这样,学员既有了学习的压力,也有了学习技能的时间保证,既可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又能稳定实现就业,真正达到“一人受训,全家脱贫”的目的。这类培训模式,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推介。

(2)开展短期的引导性培训,主要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一对一”的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培训,农村基层骨干素质提升培训,退役士兵转业培训等等,譬如:我们联合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保靖项目部,为扶贫示范点200多名青年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返乡后,他们在为当地农业经济服务中,社会反响非常好。

2.示范带动促发展

学院一直以“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为轴心,在全心全意致力于扶贫培训工作的同时,按照全州“一盘棋”的整体规划,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主动开展各类培训,形成了培训工作大格局。学院相继被确定为:湖南省库区移民就业技能培训的定点院校、省总工会重点扶持就业技能培训基地、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定点机构、湘西州农村系统技能培训示范基地、湘西州退役士兵转业培训示范基地。目前学院共有各类培训基地挂牌八个,培训工种涵盖一、二、三产业,实现了培训工作全方位、全覆盖,切切实实为湘西州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3.把握政策抓落实

培训工作是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之一,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关于国家发展的人才工程,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尤为关注。只有很好地落实党的各项惠民培训政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受训者的命运。湘西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了扶贫培训的投入,使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学院党委更是高度重视,把扶贫培训工作作为学院的一项大事来抓,紧贴国家政策,狠抓各项培训的落实。抓培训,出效果,通过各类培训的开展,使受训学员获得一技之长,不断增强就业与再就业能力及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下岗职工顺利转岗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得以有效转移、在职农民素质得到提高、退役士兵得以很好安置,真正做到了“一人受训,全家脱贫”,“受训回岗,专技专能”,从根本上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农技中心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二)扶贫开发使我市贫困地区广大农民群众实现了千百年来吃饱穿暖的愿望,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市扶贫攻坚工作的巨大成就主要体现在:一是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全市农村建卡贫困人口从1995年底的366万人下降到年底的82万人,加上卡外贫困人口,全市农村贫困人口还有140万人,占农业人口的比重由15%下降到5.8%。二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实施“五三六”扶贫攻坚计划的5年间,贫困地区累计新修乡村公路12700余公里,新增68个乡、2745个村通公路,改造基本农田53万亩,解决了260万人的饮水困难,改善了4.8万户贫困户的住房条件,农村照明用电基本解决。三是经济发展速度加快。5年间,贫困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人、农民人均纯收人分别增长77%、236%和78%,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始起步.四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贫困地区人口增长得到初步控制,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缺医少药的状况有所缓解,农业技术推广得到加强,广播电视村村通基本实现。

(三)总结我市扶贫攻坚的经验,主要有:一是把扶贫开发作为全市“四大任务”之一,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贫困地区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中心工作,以扶贫开发统揽全局。二是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层层落实扶贫工作责任。三是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突出发展种养业,着力提高贫困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四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后劲。五是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深人开展以集团式扶贫为重点的社会扶贫活动。六是坚持把扶贫开发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行计划生育有机结合起来。七是大力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四)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只是完成了扶贫开发的阶段性任务,我市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数量还较大,贫困程度较深,解决的难度很大;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其温饱标准很低且不稳定,返贫现象较突出;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发展后劲不足;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需要移民搬迁的贫困人口数量较大,任务很重;贫困地区社会事业还非常落后、人口综合素质还比较低;贫困地区以外的农村插花贫困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还比较严重。要充分认识扶贫开发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继续把扶贫开发摆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加大力度,全力推进。

(五)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新阶段扶贫开发战略,依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结合实际,市委、市政府特制定《农村扶贫开发十年纲要》,以指导新阶段全市扶贫开发工作。

一、目标任务

(六)年扶贫开发的奋斗目标是:尽快解决少数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落后状态,为达到小康水平创造条件。

(七)年扶贫开发的具体目标是:基本解决有开发能力的剩余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在贫困村建设人均半亩以上基本农田,开展小型水利建设,发展覆盖面广、带动性强、有市场前景的支柱产业,为巩固温饱成果创造基础条件,逐步降低返贫率,将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内;有计划地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实施移民搬迁;加强乡村道路改造和建设,全市基本实现乡乡通客车,80%的行政村通公路;基本解决165万人饮水困难问题,逐步提高农村自来水覆盖率;完成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实现村村通电;实现村村通邮、通广播电视;加快贫困地区中小学现有危房改造,进一步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完成“普九”达标;进一步控制出生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60%达到一级医院标准,30%的村有卫生室,基本控制地方病;贫困地区70%的乡镇建立农民技术培训中心。

二、重点对象

(八)扶贫开发的重点对象。贫困地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为首要扶持对象,同时,继续帮助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增加收人,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扶贫成果。

(九)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把我市范围内的大巴山区和武陵山区作为全市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在国家确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增加确定一批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并在重点县以外地区确定一批特困村,作为全市扶持的重点范围。国家和市重点扶持范围以外的其他贫困乡、村,由有关区县(自治县、市)负责扶持。要重视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把有开发能力的残疾人纳人扶持范围。

(十)扶贫开发以贫困乡村为重点。市和各有关区县(自治县、市)要制定扶贫开发5年规划,以县为基本单元、以贫困乡村为基础,明确奋斗目标、建设内容、实施措施、帮扶单位和资金来源。制定规划要实事求是、综合设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要统一评估,统一论证,一次批准,分年实施,分期投人,分期分批地解决问题。市、县两级扶贫开发规划由同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由同级政府批准。

三、方针政策

(十一)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引导和帮助贫困群众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坚持综合开发、全面发展,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全面进步;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贫困地区资源、人口和环境良性循环;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主要依靠贫困地区自身力量苦干实干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要在政府主导下,动员全社会参与扶贫,共同搞好扶贫开发工作。

(十二)继续增加财政投人。市财政要把扶贫开发投入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各区县(自治县、市)也应视财力情况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扶贫。市财政要根据贫困地区财政困难的实际情况,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十三)进一步用好扶贫贷款。国家扶贫贷款主要用于重点贫困地区,支持能够带动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种养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流通企业以及与扶贫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鼓励各类企业到贫困地区兴办有助于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的项目。企业使用扶贫贷款,要体现扶贫原则,承担扶贫责任。农业银行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应适当放宽贫困地区扶贫项目的贷款条件,根据产业特点适当延长贷款期限。积极稳妥地推广扶贫到户的小额信贷,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要支持小额信贷扶贫中介机构的发展,加强管理,规范动作,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扶贫贷款执行统一优惠利率。

(十四)扶贫开发要与西部大开发紧密结合,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西部大开发安排我市的水利、退耕还林、资源开发项目,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在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自治县)布局。公路建设项目要向贫困区县(自治县、市)延伸,连通交通干线。西部大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尽量使用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增加贫困人口的现金收入。

(十五)在税收等政策上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对使用国家扶贫资金实施的基础设施、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对社会各界向贫困地区的捐赠,政府有关部门应在行政收费方面给予照顾,财政和税务部门要依照有关政策给予税收优惠。企业捐赠的物资、资金可以按国家有关规定在税前列支,计入成本。

(十六)积极鼓励科技部门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市和区县(自治县、市)要制定政策措施,积极鼓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科技人员到贫困地区创办或领办扶贫项目。贫困地区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资条件,吸引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参与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对扶贫效益明显的要给予必要的支持。

四、工作重点

(十七)继续把发展种养业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贫困地区要继续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坚持市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特色经济,推动规模经营。帮助贫困户发展种养业,要以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为中心,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要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注重示范引导,防止强迫命令;要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销售服务,引导他们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要引导和鼓励具有市场开拓力的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到贫困地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重点支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发展2-3个带动性强、覆盖面广的扶贫支柱产业,形成“公司加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实现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

(十八)大力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贫困地区的综合生产能力。要以贫困乡村为单位,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有计划地在贫困地区布局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优势突出的资源开发项目,重点解决好贫因地区人畜饮水、通电、通路、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乡村卫生院建设、地方病防治、普及义务教育、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等问题,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十九)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都要以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和保证。要充分利用科技进步成果,注重高新技术在贫困地区的开发运用,努力发展农业科技产业。要充分利用城市人才资源,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到贫困地区创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要采取更积极、更具体的措施鼓励民间科研机构和各类科研组织直接参加扶贫开发项目,在扶贫开发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贫困地区要建立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科技在扶贫开发中的带动作用。

(二十)稳步推进自愿移民搬迁。对目前少数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地区的贫困人口,要结合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实行搬迁扶贫。搬迁扶贫工作要坚持自愿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要统一规划,量力而行,注重实效;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要制定优惠政策,处理好迁入人口和本地人口的关系,逐步提高迁入人口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搬迁扶贫工作由有关区县(自治县、市)政府组织。

(二十一)积极稳妥地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要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的职业技术培训,组织和引导劳动力健康有序流动。主城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要支持贫困地区劳动力在本地区就业。贫困地区要主动和发达地区开展劳务协作。各级政府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强小城镇建设,积极引导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

(二十二)认真抓好扶贫综合开发示范工程。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自治县)的党委和政府要把扶贫综合开发示范片区的建设摆上议事日程,高起点规划,精心组织实施,不断总结经验,推动面上工作。扶贫综合开发示范片区建设要与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建设结合起来,提高科技含量,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实现综合开发、整体推进的目标。

五、保障措施

(二十三)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努力提高使用效益。强化扶贫资金统一管理,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含以工代赈)、信贷扶贫资金和地方财政扶贫资金,统一由市、县两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根据扶贫开发规划统筹安排,配套使用,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含以工代赈)和信贷扶贫资金主要用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适当支持市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市定贫困村。市级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市级扶贫重点县和市定贫困村。财政扶贫资金实行项目管理,按照扶贫开发规划下达,落实到贫困乡、村,重点用于改变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完善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制度,推行县级报帐制管理。扶贫资金和项目在乡村两级实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要强化扶贫资金管理领导责任制,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督检查和审计,防止挤占、挪用、贪污现象的发生。对违规使用扶贫资金的,要依据有关政策规定和法律严肃处理。

(二十四)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继续开展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工作。定点帮扶联系到县、乡,落实到村。继续坚持集团式定点扶贫方式,并在机制和内容上完善和创新。扶贫集团要在经济开发、人才培训、技术推广、项目引进、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支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市、县两级要结合干部的培养和锻炼,继续选派干部蹲点扶贫。要充分发挥人民团体、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人民和武警部队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继续组织经济发达地区对口支持贫困地区,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开展扶贫开发工作。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非政府组织参与和执行政府扶贫开发项目。

(二十五)切实加强扶贫开发统计监测工作。统计部门要认真做好有关信息的采集、整理、反馈和交流,及时了解和全面掌握扶贫开发的发展动态,发现和研究新问题。要加强扶贫监测体系建设,制定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监测方案,采用多种方法,全面、系统、动态地反映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变化,以及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情况,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十六)继续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黔江精神是我市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在扶贫开发实践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要继续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推动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十七)积极发展扶贫开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要开展与国际非政府组织和海外、境外华人社团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争取对我市扶贫开发的帮助和支持,努力争取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援扶贫项目及其他扶贫援助。要借鉴国际上扶贫开发方面的经验和有效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我市扶贫开发的工作水平和整休效益。

(二十八)切实加强农民教育和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要把贫困地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训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工作,列入扶贫开发的总体规划,切实组织实施。贫困地区在教育改革中要增大职业教育的比重,改进课程设置,实行农科教结合,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统筹,有针对性地通过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短期培训,增强农民掌握先进实用技术的能力。反对封建迷信,引导群众自觉移风易俗,逐步革除落后生活习俗,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贫困地区社会稳定。

六、组织领导

(二十九)认真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要坚持市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总要求,层层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国家和市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必须把扶贫开发作为党委和政府的中心任务,以扶贫开发工作统揽全局,负责把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继续实行扶贫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把扶贫开发的效果作为考核这些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依据。继续坚持市级领导联系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制度。区县(自治县、市)领导要直接联系贫困乡,帮扶贫困村;乡镇干部要直接联系贫困村,帮扶贫困户。重点县(自治县)以外地区的各级党委和政府,也要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实行党政分管领导负责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村插花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要把计划生育作为帮扶的一项重要内容,落实到户。

(三十)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要继续搞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干部组织领导扶贫开发工作的水平。采取挂职锻炼、干部交流等方式,加强贫困地区的干部队伍建设。贫困地区扶贫部门干部的培训要纳入各级党政干部培训规划,由组织、扶贫和财政等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要扎实开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按照“五个好”的要求,以贫困村为重点,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贫困地区的广大基层干部,要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三十一)稳定扶贫开发工作机构。鉴于扶贫开发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充实和加强市、县(自治县)两级扶贫开发工作机构,稳定人员,改善条件,提高素质,增强其在扶贫开发中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能力。国家和市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应设置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其他区县(市)也应落实机构和人员负责扶贫开发工作;扶贫工作任务重的乡镇应配备专职扶贫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