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单位财务工作计划(精选5篇)

  • 施工单位财务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二、做好两项基础工作,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一是加强沟通协调,做好预算经费的争取工作。积极争取各项民政资金,挖掘政策依据,科学编制部门预算,争取资金超额到位,确保传统项目经费的递增和新增项目经费的落实。XX年全市争取各类民政资金14.5亿元,占全省…

施工单位财务工作计划(精选5篇)

施工单位财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围绕一条主线,切实做好规划财务工作

围绕“三保一增”(即:保重点、保运转、保待遇,预算经费递增)的目标,以“xx规划”编制为引领,以争取资金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基础,不断强化财务和项目管理,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二、做好两项基础工作,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一是加强沟通协调,做好预算经费的争取工作。积极争取各项民政资金,挖掘政策依据,科学编制部门预算,争取资金超额到位,确保传统项目经费的递增和新增项目经费的落实。XX年全市争取各类民政资金14.5亿元,占全省民政资金的七分之一强,XX年市级财政安排市直民政系统预算资金和项目资金达1566万元,局机关落实预算440万元,较上年增加22%。另外,年中和年底争取调剂和增加各项工作经费76万元,争取上级民政部门补助资金20多万元。确保了单位人员经费和正常运转。同时,加强预算实施管理,确保预算执行进度。积极配合相关科室和二级单位,做好各项专项指标和项目资金的争取、分配和拨付工作,全年市本级分配拨付各类民政资金3700万元。同时,进一步加强预算资金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强化预算执行分析,促进支出结构优化,提高预算管理和决策水平,通过加大治理“三公”经费支出力度等措施,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提高预算执行率和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强化考核,做好民政统计工作。修订完善了《黄冈市民政统计工作评价办法》,将财务统计工作纳入全市民政工作先进单位的重要考核指标。创新统计日常工作管理机制,加强民政统计分析,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民政统计报表质量一直位居全省前列,07-XX年市局持续保持全省一等奖。为民政事业发展和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积极完成好统计局布置的各项统计工作任务,特别是今年较好的组织和完成了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数据的汇总和上报,共核实上报104个单位,涉及金额1.56亿元。

三、把握“三个环节”,发挥规划龙头作用规划工作是规划财务工作的一项新职能,特别是随着国家对民生项目突入的增加,这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在做好常规性的预算财务和统计工作的同时,更加重视规划编制工作以及民政项目建设工作。在项目规划工作中,有效抓住规划、建设和储备三个环节,努力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一是做到规划一批,规划编制工作衔接有序,上下联动,进展顺利。按照“项目支撑规划”的总体要求,在全面总结、评估“xx”规划的基础上,做好“xx”规划的策划和编制工作。市局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历时一年多,完成了《xx民政事业发展“xx”规划》编制工作,作为黄冈市25个专项规划之一,在黄冈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上,并收入《跨越式发展的蓝图——黄冈“xx”发展规划》一书。各县市的规划也进展顺利。所有县市都已经完成“xx”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文本编制工作,其中7个县市已正式,3个县市正在报批。全市共规划项目105个,总投资9.98亿。二是建设一批,规划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今年既是“xx”规划的年,也是开局年我们在做好项目策划的同时,早动手,早部署,积极做好“xx”规划项目的启动实施工作。“xx”规划中,市局精心策划项目9个,目前,已有7个项目在逐步启动。县市XX年在建项目114个,投资4.06亿(争取上级1.43亿),其中民政系统的建设项目23个,投入资金3.3067亿元;同时,积极与省厅和发改部门联系,以争项目为抓手,广泛吸纳民政建设资金,做好民政项目的争取、编制和上报工作。先后完成了市优抚医院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项目建议方案和XX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和市福利中心光荣院项目等7个项目的编制上报工作,上报项目资金3900万元,到位2450万元。三是做到储备一批,全市民政规划储备库建立完善。做好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储备库数据的录入工作,申报了涵盖城市养老、农村养老、社区养老、荣军养老、社区、救灾设施、精神卫生、流浪儿童保护、军供、军休、残疾康复、烈士陵园、婚姻、殡葬等17个类别的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储备项目。经过审核,全市共有108个项目最终入库,并于省厅规划项目储备库实现了有效对接,为有效争取民政项目打下了较好的基础。项目库建设成为指导我市民政工作、引导事业发展、落实国家项目政策的重要平台。

四、突出“四抓”,规范民政资金管理使用进一步在全市民政系统开展以“制度健全、预算科学、统计完善、管理严格”为主要内容的财务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活动,全面提升聚财、管财、理财、用财能力。一是抓建章立制促规范。从制度上、程序上规范各项民政资金的管理、使用和发放。进一步健全完善机关财务管理制度,加大对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以制度管人管事。协助机关管理,制定出台了《机关事务管理补充规定》,对机关接待制度、物资采购及财产管理制度、车辆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二是抓培训指导上水平。采取以会代训,现场培训的方式加强对县市及二级单位财务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机关和二级单位有2人参加了省厅组织的统计业务培训,3人参加了会计从业资格培训。各县市也把基层财务规范化管理放在重要地位,加强了对乡镇民政办、乡镇福利院会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使基层民政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三是抓检查整改强质效。加强民政专项资金在分配、使用和发放环节的管理与监督,加强对二级单位财务管理的指导、监督和年度审计,加大对项目建设的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好用好每一笔资金、每一个项目。年初,对局属9个二级单位进行了财务审计。在全市布置并开展了XX-XX年福彩公益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自查工作。5月底-6月初,按照黄纪办【XX】5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机关民政对象大走访活动,对各县市对各项惠农政策和资金落实情况开展拉网式检查工作进行了布置。在全市广泛开展了救灾、低保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全面开展了“小金库”治理工作回头看等。四是抓项目监管保安全。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及资金的管理,积极做好项目资金筹措和使用以及项目实施的服务和监管工作,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切实做到完备审核手续,严把招投标关口,从而确保了工程质量优良、资金安全运行。

XX年度规划财务工作计划

XX年,规划财务工作要按照“保障为主题、管理为主线,服务为抓手”这一总体工作思路的要求,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思路,突出重点谋大局,加强配合求发展,围绕中心争资金,科学理财出效益。继续围绕“三保一增”,即:保重点、保运转、保待遇,财政投入增长15%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服务、保障、协调和监督的职能作用,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突出重点,做好预算管理和统计工作

1、加大力度争取财政投入,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一是加大民政事业经费争取力度。科学编制部门预算,挖掘政策依据,争取资金超额到位,确保传统项目经费的递增和新增项目经费的落实,重点争取解决民政工作经费,确保单位人员经费和正常运转。同时,积极配合相关科室和二级单位,做好各项专项资金和项目资金的争取、分配和拨付工作。二是提升预算管理水平。要加强预算实施管理,确保预算执行进度。按部门预算执行进度严格资金划拨、发放程序,增强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预算执行中要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强化预算执行分析,积极开展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促进支出结构优化,提高预算管理和决策水平,通过加大治理“三公”经费支出力度等措施,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提高预算执行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2、高标准起步,全面提升民政统计质量

加强对基层民政统计人员的培训。进一步修订完善《黄冈市民政统计工作评价办法》,将财务统计工作纳入全市民政工作先进单位的重要考核指标。创新统计日常工作管理机制,加强民政统计分析,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二、把握要点,做好民政经费管理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省厅今年10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民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意见》,进一步细化措施,从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落实专项资金分配管理制度、加大审计监管和责任追究的力度等方面入手加强监督检查力度,为迎接XX年全省专项资金和低保等重点资金审计检查做好准备。

1、抓建章立制,规范各项民政资金管理。从制度上、程序上规范各项民政资金的管理、使用和发放。进一步健全完善机关财务管理制度,加大对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以制度管人管事。

2、抓指导培训,提高基层财务管理水平。采取以会代训,现场培训的方式加强对二级单位财务人员以及县市和基层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3、抓监督检查,确保专项资金合法使用。加强民政专项资金在分配、使用和发放环节的管理与监督,加强对二级单位财务管理的指导、监督和年度审计。结合省厅XX年的审计检查的要求和安排,加大对基层民政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力度。主要是对XX年省厅安排的XX万元民政专项工作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优抚资金及大病医疗救助资金审计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做好低保资金专项审计前的自查自纠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突破难点,做好规划及项目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规划工作是计财的一项新的工作任务,随着国家对项目的投入日益加大,规划财务部门的建设项目管理任务也越来越重,从编制规划到项目的上报和具体实施,财务部门都要全程参与,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所以,这项工作是我们需要突破和加强的一项工作。要以落实和启动“xx”民政事业发展规划项目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吸纳资金为保障,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规划财务部门的主导作用。

1、推动规划项目落实。按照“xx” 规划关于民政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确定的建设任务和目标、进度,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加强与发改委在项目立项、审批方面的联系与沟通,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指导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施工单位财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设项目 计划部门 财务部门 沟通

无论在建设单位或是施工单位,计划部门控制工程建设计划及工程造价,管理招投标行为及经济合同,是外业部门与内业部门的联系纽带;而财务部门则是纯经济类的内业部门,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与核算,为项目最终的竣工决算或结算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由于上述两部门的人员在专业上差异性较大,其思维方式截然不同,对同一经济业务容易出现不同的理解,造成沟通不畅,从而影响计量支付及竣工决算。因此,加强两部门的沟通显得尤其重要,以下分别从思想层面、技术层面、实际工作层面三个方面就如何加强沟通进行论述:

一、思想层面

一直以来,财务部门人员给人的感觉是做事比较刻板,不够灵活,这与长期接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核算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各种财经纪律、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有极大关系;而计划部门人员多是工程专业人员,做事粗犷阔达,思维相对活跃。不同的职业要求,形成了各自的职业习惯,因此,应摒弃隔行如隔山的思想,相互学习,尊重各自的专业,不应该因为不懂而排斥和拒绝沟通,遇到分歧时,多进行换位思考,分析分歧产生的原因,以和谐合作、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本着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达到双赢的效果。

二、技术层面

财务与计划部门之间产生的问题,多是由于两部门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够全面、缺乏对彼此的业务了解所致,建议通过业务培训在以下方面加以完善:

(一)财务部门人员应完善方面

除财务知识外,财务人员应主动学习与本单位所从事的主营业务相关的知识,不应只顾埋头做会计核算,对综合业务的全面了解,是提高财务应用和应对能力的有效途径。

具体到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应了解工程投资建设各阶段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决策、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工程施工及竣工验收,各阶段又分别对应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标控制价、施工合同结算及竣工决算,财务人员应把握各阶段的工作要点与工作要求,从财务的视角去透彻理解工程业务。

应了解与项目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如建筑法、招投标法、合同法,有助于加深理解计划部门的工作内容,对可能发生的分歧也能及早作出预计,通过事先沟通,达到避免财务部门事后才作补救的被动局面。

应了解工程造价方面的知识,主要是《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有关内容,比如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建安费用由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及税金组成,其中规费按前三项费用总和乘以政府规定的费率计算得出,税金则按前四项的总和乘以项目所在地税率计算得出。建设单位的招标控制价与施工单位的投标报价均通过上述计价方式形成,中标及签署合同后就成为合同价。了解价款的形成过程,有助于理解计量支付表的各项内容,从而更准确地进行会计核算。

为了能顺利地完成程竣工决算审计,财务人员最好对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一整套报表有个概略的认识,至少应知道由哪几张表组成,表与表之间的包含关系、对应关系以及待摊投资明细表的项目,然后根据竣工决算的要求来预设当前的会计科目,做到未雨绸缪,从容应对。

(二)计划部门人员应完善方面

计划部门人员必须了解会计计量与确认的两个重要原则是:一是权责发生制原则,二是区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原则。非财务人员通常用收付实现制的思想去看待经济业务,此外还经常将资本性支出当成是收益性支出,计划部门人员必须对上述两点加以注意。

了解三张主要财务表反映的内容以及几个基本的对应关系:如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其等式关系;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金额与利润表的对应关系,货币资金与现金流量表的对应关系。

计划人员在竣工决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应对竣工决算审计的内容、要求应有所了解,建议学习《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建设项目审计》,了解立项、设计、招投标、合同管理、采购管理、工程管理、造价管理方面的审计要点,以便在日常工作中找准重点,针对性明确,与财务部门形成一致的目标。

计划部门在签订合同前务必让财务部门审核,财务部门对于不符合财经法律法规的条文应及时提出意见,从源头杜绝问题与矛盾的发生。

目前部分已取得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的人员,为完善知识结构,再考评经济师、高级经济师,这种做法值得推行。

三、实际工作层面

以下选取实际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作论述:

(一)建设工程代扣税金问题

在计量支付表中反映代扣税金的税率是3.41%,而在开具发票时的税率实为3.3%,询问计划部门人员,得到的答复是“这是个综合税率,是预算中规定的”,对《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稍加研读就会发现,3.41%是按3.3%的实际税率计算得出的不含税税率,比如100万的含税合同额,按3.3%计算得出的税金与不含税价96.7万按3.41%计算得出的税金是相同的,都是3.3万元。所以3.41%只是在计算综合单价及造价时使用的税率,而计量支付表中的金额是按已含税的综合单价乘以工程量得出的,因此代扣税金时应按实际税率3.3%扣税。财务部门应该将实际征税的税率及时通知计划部门,特别是税率调整时更应如此。

(二)应有可共同使用的合同计量管理软件

计划部门在做合同计量管理软件开发时,务必邀请财务部门人员参加,软件应方便日后财务人员查阅及使用,财务人员在支付合同款后,应根据账务处理情况,在软件中填写有关记入在建工程(工程施工)、扣款、实付、应付等金额,以方便两部门之间核对,而不应各自为政。

(三)建设工程中的委托付款问题

在项目建设中会经常遇到承包单位的委托付款,委托付款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签订合同时就约定向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以外的第三方支付款项,这种通常是建设单位的指定分包;另一种情况是施工单位临时的委托付款。对于指定分包行为是否遵循了建筑法、招投标法的相关规定,是否应签订三方合同,应由计划部门主导,但到了支付环节,无论是上述哪种情况,都应共同商讨。按照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通知到达债务人时转让行为生效”,亦即委托付款不需要经得债务人同意,并且没有违反有关法规,但财务人员总认为委托付款存在资金上的风险,这时候计划部门不应埋怨财务部门做事刻板,而应配合财务部门,要求施工单位开具债权转移通知书、表明建设单位付款责任已履行完毕并愿意承担与委托付款行为有关的一切法律责任的承诺书之后,方可向财务部门提示付款。同时,计划部门应该明白,委托付款行为虽然不违反有关法规,但过多的委托付款行为是经不起竣工决算审计的。

(四)施工单位合同谈判中的收取管理费或下浮率问题

施工单位经常会将工程非主体、非关键部分分包给另一单位,合同谈判时,计划人员会按照承包价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或称作下浮率进行谈判,但合同签订时,就必须按照分包合同的形式了,因为收取管理费属于工程咨询,是劳务合同,对施工单位来说是一种收入,而分包合同则属于施工合同,对施工单位来说是一项成本。举例来说,施工单位以1000万元中标建设单位某项目,其中900万元的主体工程自行完成,成本率为90%,其余100万元分包给某具备专业资质的单位完成,该部分收取8%的管理费(或称作按业主价下浮80%)。若签订收取管理费合同,其毛利为[(1000+8)-(900*90%+100+1000*3.3%+8*5.5%)=64.56],若签订分包合同,其毛利为[1000-900*90%+92+1000*3.3%+8*3.3%=64.736],两者差额是0.176,实质上是8*(5.5%-3.3%),由下浮金额和服务业与建安业的营业税率差造成的。因此,签订分包合同即符合建筑法的规定,又能节省税金,计划部门人员应该采取这种方式。

计划部门的工作属于工程经济范畴,与财务部门还是会有很多交集的,只要双方能本着合作的态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耻下问,矛盾总会解决,工作总会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施工单位财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代建制 保障性住房 财务管理

保障性住房项目是政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促进实现住有所居目标而推进的工程建设项目。为控制项目投资成本,确保工程质量和完工工期,成都市实行“投资、建设、管理”三分离的项目管理机制引入代建制模式,由政府投资,建设单位负责资金筹集和管理,代建单位具体实施项目建设,各负其责、各施其职,并接受政府部门监管。通过代建制模式使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管理更具专业性,同时对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作为建设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在此将代建制保障性住房项目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管理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一、代建制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建设单位在代建制保障性住房项目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代表政府投资具体项目,筹集和管理项目建设资金;一方面作为项目业主使用和拨付建设资金。建设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资金计划、资金筹集、资金预算、资金划拨和财务决算等方面,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

(一)项目申报阶段注重投资总额控制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组成项目团队论证初步设计方案,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继而实现项目概算评审。建设单位根据概算评审批复拟定资金计划和筹集方案,加强投资总额控制。

(二)项目实施阶段注重合理安排资金进度、专款专用

一是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建设单位做好各年度资金预算、申请和拨付等财务管理工作,与项目的顺利进行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既不能出现资金滞留更不能出现资金“断链”现象。二是保障性住房专项资金来源渠道复杂,既有中央、省、市财政资金,又有政府债券、银行贷款等,不同的资金来源需要接受不同部门的审计检查,因此要求各类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并进行分级分类核算和管理。

(三)项目验收阶段注重决算投资控制

项目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后,建设单位及时编制项目竣工决算并报送政府审计部门,按审定金额结清工程尾款,有效控制项目总投资。

二、代建制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单位财务管理措施

(一)多渠道筹集资金

随着政府投资项目增多,财政资金压力增加,难以保证保障性住房项目投资全部预算安排财政资金。为避免影响工程进度,建设单位采取财政资金与社会融资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政府债券、银行政策性贷款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并将贷款还本付息纳入财政年度预算,以缓解财政资金压力。

(二)严格执行财务制度,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工程项目依据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及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管理,确保建设资金专款专用。一是建设单位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代建制项目管理办法,规范业务流程,加强资金计划、申请、拨付等各环节审批。二是建设单位开设银行专户,实现专项资金专户存储、分账核算,同时代建单位开立项目专户,实行专户存储、专账核算,资金封闭运行。三是建设单位委托开户银行对代建单位进行资金监管,保证资金使用安全有效。四是建设单位审核代建单位报送的项目资金计划和年度资金计划,按工程进度合理筹集资金,保证建设资金及时到位。五是加强工程项目的过程管理和费用控制,建设单位根据代建合同、施工合同、施工进度报告等资料严格审核代建单位资金申请,及时拨付建设资金。六是对既有财政投资又有社会出资的混建型保障房项目,严格区分房屋性质并分别筹集和拨付资金,非财政投资的房屋严禁挪用、挤占专项资金。

(三)完善财务核算体系,加强会计系统控制

为配合各级部门对保障房项目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全程管理、绩效评价,建设单位需规范和完善会计核算体系。一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每笔资金的申请和拨付均附“资金拨付通知单”,明确资金来源和类别。二是合理设置会计明细科目,银行存款专户按资金来源和性质进行明细科目核算,动态反映不同来源的资金收支结余情况;成本类科目按房屋性质设置明细科目,同时按代建单位和代建项目设置辅助核算,动态反映项目各房屋类别的投资完成情况。三是建立资金台账和项目台账,定期自查会计核算中的错误与不当,并与主管部门、代建单位等进行账账核对。四是正确编制专项资金报表,确保会计信息数据清晰、准确、真实,为财务决策提供依据。

(四)构建项目协调沟通机制

加强代建制项目财务管理,建立完善的项目协调沟通机制,建设单位既要注重政府部门等外部单位的参与性和合作性,也要加强内部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一是建设单位与财政、审计、主管部门之间的外部沟通,以有效监督建设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和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二是建设单位与代建单位之间的外部沟通,及时解决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三是建设单位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外部沟通,配合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四是建设单位内部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做好保障房项目相关政策上传下达,确保项目正确实施。

(五)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资金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和控制的重要内容。一是按项目建设期编制资金预算,预算总额不得超过项目投资概算批复。在项目投资不能足额安排财政资金的情况下,便于及时拟定其他资金筹集方案。二是将项目预算按年度分解编制资金预算,并将财政资金需求纳入财政部门预算,按合同约定和工程施工进度申请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加强资金预警管理,设置资金预警线,一旦资金存量接近资金预警线,应立即组织资金保证存量。四是加强资金预算的动态管理,实时监督财政资金收支及预算执行情况。实际资金需求出现较大差异时应分析差异出现的原因,按规定程序进行预算调整,杜绝资金滞留、积压、短缺现象;确保资金的流向和使用符合预算目标,及时纠正与概算、投资计划的偏差;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金使用效率等加以综合分析,结合项目绩效评价进行考核。

(六)严格规范项目竣工财务决算

施工单位财务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第二条 财政支农资金报账制是指支农资金项目实施单位根据项目立项批准文件和项目实施责任书(或项目实施合同书)、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施工进度,及项目竣工验收报告提出用款计划并附报账凭据,填制报账申请单,按规定程序报财政部门审批,并提请拨付资金的管理制度。

第三条 财政支农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必须实行项目管理,资金安排到项目、支出核算到项目,按批准项目的建设内容和施工进度进行报账。

第四条 根据资金运行方式(指标或财政支农专户)和方向(各农口主管部门)的不同,可设置两种形式县级报账专户:以指标形式下达的项目资金由市财政局指导农口部门设立县级报账专户,确定专人具体负责办理日常的报账业务,实施县级报账,核算财政支农资金;以财政支农专户核拨的项目资金直接由市财政局实施县级报账,核算财政支农资金。

第五条 本办法所指的财政支农资金,包括:(一)中央、省、市投资的财政支农资金、市本级配套资金、项目实施单位自筹资金(上级文件明确要求实施县级报账的财政支农资金);(二)总投资规模在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单项资金30万元以上(含30万元)的上级或本级财政支农资金(以下简称财政支农资金)

第二章 财政、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主要职责

第六条 财政部门主要职责是:负责资金收支管理和监督检查,组织实施或指导资金报账工作;审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参与项目竣工验收及建成项目所形成资产的移交、监管工作。

第七条 项目主管部门(指农办、农业、林业、水利、海洋与渔业、扶贫等,以下简称支农项目主管部门)是财政支农资金的会计责任主体,主要职责是:按照项目计划,全面负责指导项目的实施,选择确定项目实施单位,负责项目的上报、审批、招投标、启动实施等工作;并与其签订项目实施责任书和合同书,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进行监督管理;对支农项目实施单位的费用支出进行审核,提出报账意见;组织项目竣工验收,出具工程竣工验收意见书。

第八条 项目实施单位的主要职责:按照项目主管部门下达的项目计划和批准的实施方案,筹集资金,组织项目实施;办理工程与设备价款结算,合理有效地使用工程建设资金;及时上报工程进度和用款计划,按程序申请报账;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接受有关部门对项目的监督检查等。

第九条 县级报账专户财务与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负责项目实施单位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报账日常业务的审核和核算,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

第三章 财政支农资金报账程序

第十条 财政支农资金必须专项用于已批准的支农项目,不得挤占、挪用和随意调整。需要调整的项目,应按原申报程序,经批准后方能调整。

第十一条 在实施报账过程中,项目实施单位确定报账人,根据项目计划和工程建设进度,定期提出用款计划,并附由本单位财务负责人签字审核的有效原始凭证或加盖公章的有效原始凭证的复印件(并附有效的收款收据),经项目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后到县级报账专户实施报账,报账资金实行转账结算,不得使用现金,严禁白条入账。

第十二条 财政支农资金的申请拨付程序:项目实施单位根据项目实施合同书(或项目实施责任书)、项目实施计划(实施方案)以及项目施工进度,定期提出用款计划并附报账有效凭证,经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市财政局审批提请拨付资金。市财政局依据项目实施计划和申请,将指标资金拨付到县级报账专户实施报账或将财政支农专户资金直接实施报账。

第十三条 财政支农资金报账步骤:第一,项目实施单位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实施进度,填制报账申请单(根据承包合同、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工程进度和相关原始凭证),并对所提供的真实、有效的原始凭证进行初审。第二,项目实施单位对其所提供的真实、有效的原始凭证及相关资料审核无误后,报项目主管部门审核。第三,项目主管部门审核无误后,报市财政局提请拨付资金。第四,市财政局根据相关规定对原始凭证及其附件进行审核后,将原件或项目实施单位加盖公章的原件复印件交由县级报账专户按照业务程序审核办理报账结算。

第十四条 项目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工程竣工后,项目主管部门应及时会同财政等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并出具项目竣工验收意见书,市财政局凭项目主管部门签署的项目竣工验收意见书审批拨付资金。预留专项资金的10%作为工程质量保证金,工程交付使用一年后,如果没有质量问题,则拨付工程质量保证金。如果工程存在质量问题,由项目主管部门提供有资质机构出具的工程质量意见书,并加注意见,将工程质量保证金转作维修费用,并按项目实施责任书或项目合同书中规定的有关条款进行相应处置。

第十五条 对以下情况,市财政局不予报账或拨付资金:

1.未列入年度财政支农资金项目计划的;

2.无开工报告和竣工验收报告的;

3.不按要求提供有效报账文件和凭证的;

4.项目主管部门未审定的;

5.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支出的;

6.工程质量发生问题,经检查要求限期改进而未改进的;

7.背离项目工程概算、建设期、支出计划等年度财政支农资金项目计划内容及其它不合理支出的。

第四章 财政支农资金监督检查

施工单位财务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问题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管理的理念需进一步提高

众所周知,国内事业单位的财务经费一直都是通过国家财政划拨而获得,因此每单位也仅仅是按照上级财政部门的经费划拨方案去进行简易的财务预算,再将其下达至本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然而此财务预算编制的方法以及财务预算实施方法让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的高层领导缺乏一定的预算管理理念,与此同时还可能导致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难以与本单位的本年度计划或者长远发展计划相适应,从而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部门难以完成自身的工作职责,使得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仅仅停留于表面。

(二)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缺乏依据

预算编制工作是事业单位实施财务预算以及预算管理的条件,其需求各个部门的配合,是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管理的重中之重,是一项值得强调的工作项目。可是就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项目的实际实施情况而言,其只被纳入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日常工作当中,所给予的预算编制时间较少,这无疑就可能会导致单位所编制的预算内容较为形式化、过于简单,没有对本单位全年度的收支实况实施有效的预测、具体的计划、合理的验证。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规划落实不到位

在实际的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一些事业单位会出现经费运用不明或者项目不具体等现象,这是因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规划工作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让预算实施与预算编制不相符,除此以外事业单位的预算实施的责任制度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从而令其无法展现其在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控制的作用。

二、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一项全方位的管理工作,有利于事业单位的规范运营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以下就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改善的建议。

(一)加大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与重视力度

事业单位实施财务预算管理是对本单位年度计划实施的一种约束方式,是单位实施良而有效的发展机制的关键步骤,因此应当值得各事业单位高层领导的关注。首先,各事业单位的高层领导应当转变原来传统的财务预算管理理念,逐渐加深自身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力度,在工作落实的过程中着重强调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再者,构建完善的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机制,加大对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由此来增强事业单位全员的管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从而推动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实施有效的预算编制

首先,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编制之前应当先通过调查探究、信息分析、项目可行性论证等多工作步骤,因此务必给予较为充裕的财务预算时间。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编制工作应当严格依据财务预算编制原则来实施,不仅要考虑事业单位本年度的收支实况,而且还要参考过往的经费运用情况以及目标规划;不仅要考虑本单位工作项目的实际情况,而且还要考虑整体化的社会效益;不仅要体现本单位的发展需求,而且还要依据国家财政情况等。再者,选择使用恰当的财务预算编制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准确性。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人员以往会选择“基数预算法”来实施预算编制工作,可是其已经无法满足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要求,因此已当选择“零基预算法”,让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与单位收支实况相符,通过复式预算管理方式将年度经费运用情况细分,尽可能达到量入为出的预算要求,从而不断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增强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的管理控制能力。

(三)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实施与管理控制能力

事业单位唯有把财务预算编制真正落实到某一具体的工作项目上,方可能展现预算管理的特质,方能够对单位起到一定的约束力。首先,事业单位应当根据一定的法律规定把预算指标细分化并且将其分配至各个部门、各个科室与各个工作岗位,尽可能将其分配至具体的个人。再者,事业单位应当构建和财务预算实施相适应的机制以及方法,对单位的财务预算实施全过程开展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工作,从而保证单位的年度项目有规划、有依据地进行,减少经费乱用的现象出现。

(四)构建完善的事业单位预算考核机制

事业单位要构建完善的预算考核机制,首先应当明确具体的预算绩效考核指标,并且指标的构建应当依据实际的项目支出情况而设定,尽可能选择和社会效益有联系的工作项目作为预算绩效考核的对象,而且还要将其细分至工作项目的每一环节、每一阶段。除此以外,事业单位还应当在实施预算绩效考核机制的过程中运用综合考核与动态考核的绩效考核方法,使预算绩效考核工作尽可能与事业单位个人的工作表现、薪金、福利等相联系,从而极大限度地展现预算绩效考核的激励性作用。

(五)加强对单位预算管理人员的培训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让他们尽快适应继续深化预算改革的需要,并按照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结合单位实际建立健全支出控制措施,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起审核和监督的责任,为深化改革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石玢.试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现代商业,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