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经典素材(精选5篇)

  •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22、山溪摭石 河溪里的石子色彩迥异,大小不同,可是,它们几乎全是光洁圆滑的卵石。河溪里,除了圆滑的卵石,只有石子粉身碎骨而成的细砂,见不到棱角分明的铮铮铁石。 然而在落到河溪流水中以前,它们绝不会这么一般形状,一样圆滑。 山中的石头,原本是…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精选5篇)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范文第1篇

克里姆林宫内曾有位尽职尽责的老清洁工。她说: 我的工作和叶利钦的工作差不多,叶利钦是在收拾俄罗斯,我是在收拾克里姆林宫。每个人都是在做好自己的事。 她说得多么轻松、怡然,很使人感动,也很令人深思。

克里姆林宫的老清洁工在达官显贵面前是地位低下的平民百姓,可她并不自卑,而且还幽默地把自己的工作和总统的工作相提并论,足见其心胸的豁达与坦荡。一国之君也好,一介草民也罢,他们都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所以,她每天都在认真地收拾红墙内的灰尘和垃圾,同时也把散落在心头的苦闷和迷惘一起清扫掉。

22、山溪摭石

河溪里的石子色彩迥异,大小不同,可是,它们几乎全是光洁圆滑的卵石。河溪里,除了圆滑的卵石,只有石子粉身碎骨而成的细砂,见不到棱角分明的铮铮铁石。

然而在落到河溪流水中以前,它们绝不会这么一般形状,一样圆滑。

山中的石头,原本是一个个有棱有角的灵魂,一个个有血性的生命,一群群有性格的伟岸丈夫,正因为如此,它们,才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而备受人们敬佩。

可是,一旦它们跌落山溪,几经滚动,便都成了圆滑的卵石。

石头是坚硬的。

水是柔软的。

坚硬的石头却让柔软的水变成圆滑的卵石,是为了不让水将自己碾磨成粉末吗?是为了讨好收集石子者吗?

23、毛驴的眼罩

一头毛驴被主人牵着,来到了桥头,透过一道道宽宽的石板缝,可以看见桥下湍急的流水。毛驴被这可怕的景象吓住了,任凭主人怎么催赶就是不敢前行。主人走上桥往前拉它,它就拖着身体向后撤;主人用树枝狠狠地抽打它的臀部,它就前腿立起,昂首长嘶,好像在抱怨说: 为什么非要我走这么危险的路呢? 主人只得住手。

主人又想出一个办法,他牵着驴下桥,直奔一块庄稼地而去。毛履愫么见绿油油的庄稼,很顺从地往前走。这时,主人脱下褂子蒙住了毛驴的眼睛,在原地兜了一圈,就径直奔桥头而去。毛驴就这样一步步被牵过了 危险 的境地却茫然不知。它还幻想着正一步步走向庄稼地呢。就这样毛驴顺利地过了桥。

24、高官的落马

当手握200万元 分红 时,他激动了,激动得跃进了 诱惑 的泥坑;当怀抱美女时,他痴迷了,痴迷得不认识自己了;当王怀中索贿拒检时,他疯狂了,疯狂得不知何为党纪国法!

25、从兔子和狼身上看到的

小时候,听父亲讲过一个寓言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只饥饿的狼发现了一只野兔,便不停地追赶。兔子走投无路,情急之中钻进了一个树洞。狼哪肯放过就要到手的美味,便死死守住洞口。夜深了,狼冷得直发抖,但为了吃到野兔,狼怎么也不愿离开。第二天早上,野兔从树洞里探出头来,发现狼已经冻死了。野兔大摇大摆地走出洞口,踏过狼的尸体扬长而去。

那时,我只知为善良的野兔战胜凶恶的狼而高兴。长大后,才渐渐从这个寓言故事中悟出几分深刻的道理。

从野兔身上:1、机智,可以帮你战胜一切对手;2、弱小,不总是被吃;3、只要耐心等待,总会找到出路。

从狼身上:1、守着诱惑,等于守着死亡;2、离诱惑越近,离危险也越近;3、在诱惑面前,再强大,也逃不过失败的结局。

26、钓鱼之道

精于垂钓者都知道,假如有大鱼上钩,硬把鱼往岸上拖是很糟糕的事。其结果,不是钓线被扯断、鱼钩被拉直,就是鱼嘴被撕裂,这时,本已上钩的鱼也会逃走。

正确的做法是,当大鱼上钩,钓者对于鱼的挣扎,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迁就。这时的钓线,应该放得较长,任由鱼拖着跑,等鱼累了,再慢慢收线;如果鱼再一次挣扎,钓者也再一次放线,鱼累了,再收。几个回合下来,鱼往往会精疲力尽,任由钓者拖上岸。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被一条无形的线拉紧,于是你挣扎,奔突,拼尽全力,但结果,却无异于自杀。有时候,你休息一会,打个盹儿,醒来,体力和精力得以恢复,突然奋力一搏,反而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时,也许,你便会像那条绷断钓线的大鱼一样,自由了。

27、两则战胜诱惑的小故事

一则讲的是,春秋时,宋国的子罕执掌重权,有人献玉给他,遭其拒绝。献玉者说,这可是罕见的宝贝啊。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我若收了你的玉,你我两人岂不都失去了宝?另一则故事是,明代官员曹鼐一次捕获一名女盗,二人独处一室,女盗屡以色相诱之,曹不为所动,书一横幅 曹鼐不可 贴于墙上。在这里,子罕和曹鼐都把自己的名节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28、文豪托尔斯泰讲的故事

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是跑了回来,但已精疲力竭,摔个跟头就再没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的时候说: 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29、动物中的母爱

佛经中曾说,当小马长到和母马一模一样的时候,想要辨别,只要看它们吃草时的情形。因为母马总是自己不吃草,把草推向小马的方向。这就是动物中的母爱。

30、马哈鱼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作文;课内素材

一、作文素材使用现状

1.没有好的素材可用

有的学生头脑当中没有积累的素材,作文当中需要用到素材的时候,只有从零碎的记忆中临时拼凑,这样的素材有的根本不符合事理和逻辑,甚至有的学生自己胡编乱造,张冠李戴,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用这样素材的作文不免内容空洞,给人虚假做作的感觉,自然没有较高的分数。

2.从众多的素材中挑选不出贴合作文主旨的素材

每年都有许多热点话题、热点人物、热门事件,为考试而编的素材资料一本比一本厚,一本比一本详细,表面上为学生提供了现成的素材,实际上会让大部分学生无从选择,大多走马观花,不可能对其中的所有内容有准确而又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3.记住少数几个素材当成“万能公式”

有的学生分辨不出资料书上素材的好与坏,找几个自己感兴趣的而且容易记忆的素材背诵下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作文要求一律套作,以至于出现诸如“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或“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的情况,整个文章就是素材的堆积,而且不管素材是否和作文要求相符。

二、课内素材使用策略

1.新课讲解的时候要仔细深入,多做探究

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有很大程度的不同,这项工作要从高中的第一堂语文课开始做起。因为高考不直接考教材,所以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课本学与不学是一样的,只要多做练习就好,其实这个观点是极为错误的,教材当中的知识点在试卷上是有所体现的,只不过不像初中考试那样直接,考的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这一点要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对课文,尤其是对那些经典篇目,不能仅仅从字和词的角度去阐释,更多的是对人物形象和主旨的分析,如果有可能的话采取一些灵活新颖的方式进行互动探究,以加深记忆。

2.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三年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对于经典篇目中的经典人物、经典事件、经典历史镜头、经典言论、经典片段、经典论据等可以让学生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记录,经常翻阅,加深印象,以免遗忘。

3.有计划的“实战演习”

所谓的“实战演习”,是指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来让学生进行练习,让他们用课内所积累的素材进行写作。开始的时候,师生可以在一起共同探讨作文题目,或分小组进行,找出适合的素材,教师引导学生写作,进而可以引导学生自主作文,写完作文后教师要在第一时间批阅,针对作文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分析,让学生逐渐学会使用课内素材来写文章。

课内素材对于作文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教材中有很多的经典的例子。

三、实例展示

1.一例多用

以《鸿门宴》为例。《鸿门宴》中有太多可供运用的经典素材。

《史记》中记载,项羽和刘邦都曾看到秦始皇出巡的盛大场面,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刘邦却说:“嗟乎,大丈夫可为此也!”两人觊觎帝位之心相同,但语言一个率真无忌,一个含而不露,两人性格差异注定了他们的成败,这一点在《鸿门宴》中有充分的体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身历七十余战,攻无不克,起兵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李清照诗洋溢着对项羽的赞美与敬仰,褒赞其为“人杰”“鬼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但就是这样一位“人杰”却是以失败告终。而课文《鸿门宴》为我们揭示了诸多她失败的原因。项羽缺乏政治家的谋略,只依赖武力。曾说“不可沽名学霸王”,而项羽在惨败的局面下还不能正确反思自己一溃千里的原因,两次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上天。当项伯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时,项羽就立刻改变了“击沛公军”的主张,说明他缺乏政治远见。樊哙指责他“欲诛有功之臣,此亡秦之续也”,虽然语言尖锐,他却“未有以应”,可见他虽然武力上是绝对优势,心理上却不堪一击。他想要得到天下,有特别看重虚名,既准备怀王之约,又害怕世人指责。他不用范增之计,反映他的刚愎自用,迷信武力。

这些都是从课文《鸿门宴》中可以体现出来的,在写作文的时候遇到与此相关的主题就可以作为很不错的素材。当然,也可以从素材本身生发其他的观点,如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认为真正的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或许可以东山再起,在雄浑的历史画卷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灿烂一页。而王安石《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在客观分析项羽兵败的基础上,做出大胆的设想,即使江东才俊如今还在,他们是不愿与项羽从头再来的,因为项羽军民离心,败势难回。

2.一意多例

以逆境成长,恒心毅力为中心主旨的可以在史铁生《我与地坛》,司马迁《报任安书》,屈原《离骚》,《勾践灭吴》,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欧阳修《伶官传序》等文章中找到相应的依据。

以爱国为主题的在鲁迅《呐喊自序》,屈原《离骚》,鲁迅《纪念刘和珍君》,孙犁《荷花淀》,司马迁《屈原列传》,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中都有体现。

四、结语

在作文中如果能运用好课内素材,那将极大地解决学生写作过程中思想和材料贫乏、内容幼稚而空洞、写作思维狭窄、表达的观点和运用的材料陈旧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向教材这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求教,从而扎实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震.跟着课文学构思.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31期.

2.王乐生,葛洪波.立足文本进行仿写训练.作文教学研究.2011年05期.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范文第3篇

1、多看多记。看报纸,掌握大政方针、舆论导向,丰富公文写作词汇量。看范文:选定一个文章全面、质量高、更新及时的公文网站如 大秘书网 ,按自己所在部门或按文章类型多看多琢磨,记住各类公文结构、措辞等,尤其是一些套话,掌握各种文体开头与结尾处的不同等。对于初写公文者,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照着原来的文件来,他怎样你就怎样。

2、多抄多写。公文语言讲求严谨、简洁,多写多练习会进步很快。真正的写作天才并不多见,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抄其实不难,但是要会抄就不那么容易了。我的经验是:先根据写作主旨拟出一个公文提纲,再根据每部分的需要,抄一些内容来充实。借鉴与整合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相信你的写作水平会快速提高!

正文: 如何写好典型材料

运用典型指导工作,是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领导机关推动面上工作常用的一种好形式。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抓典型的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机关干部应当学会把握典型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练就抓典型的过硬功夫,真正成为写作典型材料的行家里手。

一、准备工作要过细

从考察典型的一般进程看,首先是从做好准备工作开始的。对考察组来说,作准备的过程也是统一思想认识、提前进入情况、搞好预先筹划的过程。这项工作看似比较简单,但要真正做到位是不容易的。从内容上讲,准备包括许多方面,既有思想上的,也有资料上的,还有组织协调上的。具体讲有以下几点:

一是要明确受领考察任务。考察典型首先要弄清考察的目的和主要任务是什么。考察任务通常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了解和掌握基本事实,为党委领导认定典型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考察,看典型事迹是否过硬,能不能立得住,有没有宣传推广价值。这是首长认定典型和决定典型宣传的依据。第二,研究确定典型主题的定位,起草考察报告和总结典型经验,必要时做好起草党委学习决定的准备。第三,为下一步树立宣传典型、开展向典型学习活动打基础。考察结束后,典型宣传(包括主题的确立、事实的认定、口径的把握等)都要以考察报告为基本依据。

二是要深刻领会和把握首长意图。凡是重要一些的典型,大多是通过逐级报告反映上来的,领导一般都有明确的批示或指示。所以,一定要把领导关于宣扬这个典型的有关指示和要求搞清楚,做到心领神会,思想准备充分。领导的指示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指导性,它赋予了考察工作必须把握的方向和遵循的原则,这对于确定典型的主题和宣传的规模、侧重点及层次、范围,都是很重要的。在学习领会领导指示时,必须抓住重点,吃透本质,把握住基本精神,了解典型的背景。在考察之前,要把首长有关重要指示提前印发给每个考察组成员,

反复学习领会,统一思想认识,这样,整个考察工作把握的重点和方向才能心中有底。

三是要制定周密的考察方案。为了更好地把握考察节奏,确保整个考察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制定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是很有必要的。方案的内容主要是明确考察的基本目的、考察的主要内容、考察的对象、方法、日程安排和应注意的问题。需要进行问卷调查时,要提前把问卷表设计好,印制好。考察计划拟定后,要提前通知考察对象所在单位,以便预先准备。同时,提前给上级有关业务部门打打招呼、吹吹风,汇报考察对象的线索,从宏观上了解上面需要什么样的典型,以便考察时有所把握。当然,拟定的考察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考察的深入,可能要作一些必要的调整。

四是要收集掌握相关资料。考察总结典型是一项实打实的工作,说到底要反映到文字材料上——撰写考察报告。这就要求和一般材料工作一样,都需要在下笔之前,根据调查目的认真做好相关准备,收集被考察典型的基本情况、原始事迹材料、以往考察典型的历史资料、同类典型的事迹材料以及各级领导的有关指示等,这些资料对考察组成员来说都是手头必备的,不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还能帮助大家全面了解情况,进一步打开思路。把这些东西在脑子里反复过几遍,有条件的话,最好出发之前和领导、同事讨论研究一下,深化一下认识。这样就能做到有备而去,有的放矢。

五是要搞好组织协调。协调是指考察组与被考察典型所在单位领导和机关的协调,主要有:及时向考察单位通报考察实施方案,明确考察的时间和主要任务;通知被考察对象及有关人员作好充分准备,以防出现因找不到人而无法调查、耽误整个考察进程的现象;根据需要也可由考察组领导与被考察单位主要领导先进行必要的沟通,在有关问题上取得共识,等等。需要注意的是,作为考察组一定要树立依靠群众、依靠党组织的观念,充分听取和尊重他们的意见建议,取得他们的支持。

二、调查工作要做实

所谓调查就是采访。做好调查采访工作,掌握典型的情况,这是抓典型必不可缺的环节。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里所说的“米”,就是通过调查采访得来的素材。没有丰富的情况、事例和材料,典型就是空的。抓典型要勤于采访,精于调查,注重积累,通过辛勤的采访,获取更多的资料,就能够取得写典型材料的主动权。我们在抓典型、写典型材料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感到典型很好,但就是典型材料写不下去,写的过程中感到很难,毛病往往出在调查采访不够上。做好调查采访工作,主要应把握以下几条:

一是采访调查要力争多索取第一手材料。在抓典型的实际工作中,作为上级机关,一般不能马上直接接触典型,一开始处在二传手、三传手的位置上。如果在这个基础上,不去亲自采访、亲自接触典型,就材料研究材料,就材料修改材料,困难是很大的。特别是一些重大典型的宣传,一定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材料,要走好重新采访、亲自采访这一关。这绝对不是不相信下级,而是在更大范围内宣传,需要更多更具体的材料来充实典型,光靠间接的、在原有材料上的修修改改,很难再提高什么。只有自己采访来的材料,用起来才得心应手,才能够把材料变成自己的东西进行发挥;只有自己采访得来的材料,用起来才放心,避免产生“虚假”的现象。

二是采访调查要细致、视野要开阔。可以说采访是个苦差使,既是个硬功夫,又是个细功夫。

初写典型材料的人,往往急于动笔,其实这样往往事倍功半。深入细致的调查采访,占有大量的典型事例和素材,做到心中有数,动起笔来,才能进展顺利。细致的调查采访,关键是要把视野放宽,不要局限于典型本身,与典型有关的人都应谈一谈,时间、地点、人物、情节都要搞清楚。要广收好事,采访不要怕重复,谈一遍有一遍的收获,信息量越大,事例越多,典型越丰满。采访的方式方法也要讲究,尽量少搞兵团作战,这样的采访往往效果不好。而个别谈话,随便拉家常,甚至在饭后散步中,都可能获取大量的好思想、好情节、好事例。一般地讲,采访要做到“五谈”,即与典型的上级谈、与同级谈、与下级谈、与同乡同学谈、与家庭成员谈。谈多了,情况就多,事例就多。采访过程中还要勤于观察,就是注重典型语言以外的感性认识采访;勤于记录,就是不偷懒,采访时要想到什么都可能有用。

三是采访调查要产生联想。联想是人们心理的一种基本活动,没有联想就没有创造,采访中的联想,就是在采访过程中不要呆听呆记,而要听中有思,记中扩展思维。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受,同样听情况介绍,同样作记录,但在研究材料或在写材料时效果就不一样了。原因是,有的人在听汇报时,一边听,一边记,一边把产生的一些联想,迸发的一些思想火花,产生的一些感受也同时记录了下来。而有的人却是你汇报什么,我记什么,你汇报多少,我记多少,记得密密麻麻一大本子,却不知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这两种方法,显然前一种益处大。在广泛的采访中,有时采访对象在介绍某件事、某个问题时,会突然触及你的灵感,刺激了你的思维,迸出几句精彩的语言,或产生一个新颖的思想,如果当时不记录下来,过后就容易忘掉。

四是采访调查要注意归纳整理。可以说,采访时就是要张着大口袋,不管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装得越多越好。但是,并不是所有素材都能用得上,这就需要对大量素材进行加工梳理,根据需要进行鉴别和筛选。这个过程是个“深加工”的过程,既是对采访调查的归纳,也是为动笔写典型材料作准备。归纳梳理要注重“四看”:看素材与主题的关系是否紧密,看素材是否具有典型性,看素材是否真实准确,看素材是否新颖感人。通过细致的归纳和梳理,写典型材料时就方便多了。

三、典型材料要写好

写典型材料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不同的典型能够写出不同的典型材料,如果所有典型都是一个面孔也不会吸引人。但是,写典型材料也有一些基本的东西要掌握,我认为主要有四点。

一是要刻苦构思。一个好的思路是写好典型材料的前提。典型材料同其他材料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用事实说话,靠事实服人,事实越充分、越生动,就越有说服力。因此,写典型材料很重要的是想方设法弄清先进典型先进在哪里,其教育和指导意义在哪里,典型材料的大体轮廓怎么定。构思的过程,是对典型的深化认识过程,构思不好,就容易出现把典型看低、看偏等问题。在写典型材料时,就可能出现观点加例子,堆砌材料,干干巴巴,平平淡淡,看了之后,激不起“浪花”,没有“味道”,就是我们常说的“这个材料不感人,缺乏高度、深度,好像喝了一碗白开水”。构思时要不怕否定自己,尽可能多侧面、多角度透视,全方位地思考,尽可能多地征求意见,在否定中深化,在比较鉴别中提炼,使典型材料的总体思路逐渐成熟,在此基础上动笔,就能够一气呵成。

二是要定准主题。确定好主题是与构思密切相连的,这是写好典型材料的关键,我们通常叫研究“路子”。主题是贯穿典型材料的中心思想,是灵魂,没有主题的材料,就像没有骨骼的

动物,站立不起来。提炼一个好主题,一般要注意四点。①主题要准确。要防止空、偏、浅,要符合典型实际,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典型最本质的思想和事迹。②主题要深刻。不要浮在表面,要重视内在的反映,给人以启示和醒悟,能够“入木三分”。③主题要新颖。要不落俗套,立意要新,角度要新,选材要新,要有个性、有特点。④主题要集中。要防止高、大、全,要抓住侧重点、着力点,通贯全篇。那么,怎样去确定主题呢?我认为,主要应把握好三点。一点是,要定好大标题。大标题是材料的主题,一般地讲,看文章总是先看大标题,典型材料的大标题,就像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的一个招牌,定好了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再一点是要定好小标题。一份典型材料,要想写得条理清楚,层层剥皮,步步深入,最好用小标题。小标题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根据典型材料的特点抽象出来的。还有一种类型,就是用主人公的话,或者用群众典型的赞语作小标题。此外,还有些个人典型材料不用小标题的,也比较常见。虽然没有小标题,但也有层次。立好了大标题,再分几个层次,或按时间顺序分,或按事物发展逻辑分。这样的材料一般是一贯式的,按事物发展过程,分段叙述,一段一抬头,每一段用一种观点或一个议论作转折词,承上启下,从头到尾,一贯到底。

三是要重视写情节。典型材料要感人,关键是情节的描写。一个先进典型的事迹再突出,如果材料平淡乏味,就不会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典型的渗透力,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对典型个性的描写。恩格斯说过,每个人都是典型,然而同时又具有明确的个性。典型材料能够打动人的,能够催人泪下的主要是某些情节。“爱国拥军模范”李祖珍的典型材料,我曾看过多遍,看一遍流一次泪。李祖珍的丈夫是个残废军人,夫妻俩只有一个儿子叫李军。李军要当兵走了,下面有这样一段对话:

军军问我:“妈妈,很多同学参军的时候,他们的妈妈都哭了,我明天走,你哭不哭?”“军军,妈妈不哭。”“你为什么不哭?”“军军,你走的是一条正路,妈妈应该高兴地送你上路啊!”“妈妈,要是我去打仗,真的牺牲了,你哭不哭?”“军军,你如果为国家光荣地牺牲,妈妈不哭;但是如果你当了逃兵,妈妈就要哭哇,因为妈妈为国家输送了一个罪人,妈妈能不哭吗?”军军笑着说:“妈妈,你放心,我绝不会当逃兵。”

李军在前线作战勇敢,光荣牺牲后,李妈妈赴云南前线为儿子扫墓,这份典型材料有这样一段叙述:

到了烈士陵园,我见到了英雄李海欣的墓碑,见到了英雄张大泉的墓碑,见到了其他许多烈士的墓碑,当我看到儿子军军的墓碑时,我疾步走上去,把墓碑摸了又摸,看了又看。我想,我这个妈妈,今天可以来为儿子扫墓,可还有很多的妈妈今天没有来,我要代表她们把每个孩子的墓碑都要看一看,都摸一摸!因为我是妈妈呀!

以上两段情节共几百字,把一位烈士的母亲的高大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了。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范文第4篇

一、类文引导,旁征博引

类文引导能让学生在自主搜集相应的素材资料中做到灵活运用,更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教师通过类文引导的形式帮助学生强化感知,定能使阅读教学富有生机活力,让学生在充分领略文本的文学性中获得更多感悟。运用类文引导能使学生不再将依赖教材作为接受语言文化知识的唯一途径。

如在学习《语文读本》中莫言的《小说的气味》一文时,教师不妨向学生推荐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系列作品。在学生感知莫言寻根文学特色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深入剖析其作品的“怀乡”和“怨乡”的复杂情感,让他们从所谓的草根人物身上找到一种雅俗共赏的旨趣,并努力发掘出乡土民间蕴含的狂欢精神。

突出类文引导,能使学生在自主获取不一样的理解感知的基础上形成更为丰富的知识素材库。教师在类文引导中,多结合学生理解感知能力的差异,从他们想读的内容出发,多进行精选阅读素材、优化摘抄笔记、撰写读后感悟等策略指导,帮助他们在不断融合教材文本的认知积累中进一步拓展延伸,开阔视野和思维。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善于揣摩不同类型文本的构思和主旨,能改变传统的被动式阅读学习的尴尬格局,让学生学会有针对性的阅读,帮助他们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新鲜语感。

二、引经据典,感悟精妙

多关注经典作品,让学生从名家大师的作品中深谙其中的韵味和内涵,定能使阅读富有深度和意义。引经据典能让学生与名家大师对话,让他们在不断品味名著“弦外之音”的过程中,产生更为鲜明的顿悟之感,让他们有更多不一样的精彩发现。

引经据典让名作的人文性得以熠熠生辉。如除了关注江苏省高考九部名著以及鲁迅、老舍等名家大师的经典著作外,还应该多关注一些当代作家作品。如当今文坛上实的《白鹿原》、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王蒙的《活动变人形》、贾平凹的《废都》等。上述经典作品,能让学生在品味各种不同文化大餐的基础上,更加津津有味地回顾已读过的名著经典,使他们在各种文化潮流的碰撞中激活自身的思维灵感。研读名家经典著作基础上的教学活化能使学生在自我深化感悟中发现更多的新鲜与不同。教师以名著经典引领学生自主参与阅读探知,定能使学生在不断感悟中积累丰厚的认知情感。

引经据典,突出阅读引导的名作和经典,要求教师以名家的经典片段为风向标,注重时代性和多元化,让学生在紧扣时展和把握时代命脉的过程中获得更多不一样的感知。多关注当代名家,如季羡林、池莉、周国平等,让学生在不断梳理名作经典的精华中有更多自我归纳和深入总结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体悟精彩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深度感知和体验。

三、读写结合,个性解读

读写不分家,这是语文教学的重心。以读为起点,注重运用书面表达的形式帮助学生自主获得深度感知,能改变单纯依赖语言信息输入的教学格局,帮助学生在自主摘录相关的信息中获得更多感知。读写结合模式的运用,能让学生将读什么和得什么进行有机融合,使得阅读更有深度。

读写结合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深层理解感知。如在学习贾谊的《过秦论》一文时,教师可结合“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许多名人哲言对现在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得人心者得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引导学生从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时势造英雄的历史观角度深入探究,帮助他们从相应的“反对暴政、关爱民生”的思想去深入理解作者写作的用意,并将自己的思考感悟以短评的书面形式记录下来。通过这样的阅读引导,学生的写作思维自然会豁然开朗。

读写结合,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个性思维体验,使得他们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写作灵感。教师遵从学生在阅读同一文本后提出不同的观点,多给他们合作探讨以及主题辩论的机会,能够帮助他们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化感悟,增强他们综合运用文本素材进行写作的能力。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范文第5篇

1.同类叠加

所谓同类叠加是指考生在阐释某一话题时,从经典和时事两个角度选取同类素材,即要么同时选正面素材叠加,要么同时选反面素材叠加。

例1 2014年,在《儒藏》“精华编”出版会上,带病参会的国学大师汤一介虽然声音细如蚊吟,却掷地有声:“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儒藏》编好,将儒家文化瑰宝系统全面地收藏,成为全世界最权威的范本,之后一百年内不会有人超越。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心甘情愿为《儒藏》编纂工程竭尽全力。”一句“我心甘情愿”,让汤老一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甘做“文化复兴的追梦人”。

同样一句“我心甘情愿”,成就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充实与幸福,成就了欧阳修于深山与民同乐的高洁情怀,成就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襟…… ――《心甘情愿》

例1选取的都是正面素材,详写了汤一介这个时事素材,略写陶渊明、欧阳修、范仲淹等历史经典素材,同类叠加,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2.正反对比

所谓正反对比,是指将经典素材与时事素材正反并用。这样既显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比一般的讲道理更令人信服。

例2 当郭敬明充满早恋、贪婪、颓废的作品发表时,当韩寒“巴金文采不好”的言论引发议论时,当马诺、芙蓉姐姐在网上受到热捧时,谁能告诉我,我们宁静的心在哪里?

与他们不同的是,红学痴儒周汝昌尽管著作等身却仍躬耕于红楼中;“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杨绛先生从不开作品交流会,永远都是默默关注这个社会。大师尚且如此,我们又有何骄傲的资本?我们又凭什么藐视一切?我们又怎能不屑那一颗宁静之心?

――《非宁静无以致远》

例2选取了郭敬明作品颓废等时事素材,周汝昌等经典素材,正反对比,既论据丰富又论证有力。

3.一线串珠

所谓一线串珠,就是考生选取经典素材时只选用名言警句,选取时事素材时只选用事实素材,以经典素材为“线”,将时事素材之“珠”串起来。

例3 投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执著。周月华,她没有高贵的气质,也没有美丽的容颜,但她绝对是世间开得最灿烂的花朵!只因她以惊人的毅力和全身心的投入,用执著诠释了伟大。投入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忘我。林德俊,疾病缠身,心念事业,他用投入绽放出生命的华光;剧痛难忍,坚持工作,他用坚毅刻画出英雄的伟岸。投入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坚定。黄旭华,在国与家、忠与孝之间,他选择了为国奉献,甘愿隐姓埋名30年,书写出了壮丽的核潜艇诗篇。 ――《投入让生命更精彩》

例3选取的三句名言诠释了三则时事素材的内涵,以经典之“线”串起了时事之“珠”。

4.借“尸”还“魂”

“尸”为经典素材,“魂”为时事素材。所谓借“尸”还“魂”,就是考生选取历史名人或历史典故等经典素材,通过故事新编的形式让其“穿越”到现代,以古人之目打量当下,巧妙地反映现实。

例4 话说一日,苏轼突然来到人间横店,一位编剧大步迎接:“哎呀,这不是东坡先生吗?久仰久仰!我们正满世界找您呢!”说着,编剧毕恭毕敬地把居士请进内室。嘘寒问暖一番后,主人打开话题:“为落实‘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八字方针,我们正准备拍摄一部电视剧《新东坡传奇》,想聘请您当艺术顾问。这不,剧本都写好了,请指正。”居士随手翻开剧本目录:“坡少林寺月夜偷师”“坡武当山奇遇张三丰”“坡感天动地神奇婚恋”……一向安之若素的居士不禁眉头蹙紧,气息急促,一旁的主人则眉飞色舞。翻开“坡感天动地神奇婚恋”一章,写的是:坡与苏小妹原是同父异母的兄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后因秦少游介入,加之碍于礼教,感情无疾而终。不忍看到哥哥失落,苏小妹引李师师与之相见……

不等看完,居士就大汗淋漓,继而拍案而起:“一派胡言!”那编剧一看慌了,连声说:“先生息怒!时代不同了,不这样拍就没有收视率。这样处理其实也不为过,您不知道,唐僧早已妻妾成群,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原来是因为有婚外恋,您的同行李清照也……” ――《哭泣的坡》

例4反弹琵琶,借苏轼人间“重游”的尴尬遭遇,讽刺了现代人将文化信仰之根丢失,被金钱戕害的现状。借经典素材之“口”发出时事素材之“音”,巧妙地抨击了现实。

【范文示例】

缤纷色彩源自“特殊结构”

蝴蝶本是无色的翅膀,因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而在阳光下舞出绚烂的风姿,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有的人一味追求外在的光鲜夺目,却忽视了内心原来的平静美好。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固然可以通过外显的成就体现,但唯有固守本心的质朴,以高尚美好的道德修身,以知识的力量提升自己,才能让人生溢彩流虹。

雨后的彩虹亦本是无色,在无数小水滴的凝聚后,因光的色散而展现出缤纷的色彩。正如儒家学者在千年前便说出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道理,后天成就的高低取决于我们如何改变自己的“微观结构”。

独善其身,以梦为马,实现个人价值。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们,以爱岗敬业之美好品质和乐于助人之高尚道德“装配”自己,便拥有了特殊的“微观结构”,在平凡中彰显不平凡。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奋力一推,勇救学生;道德模范郭明义慷慨援助他人,将清贫留给自己;“东方之星”沉船援救中的“最美水兵”官东,将自己的潜水装备给了被困人员,使其被顺利救出……他们固然只是历史长河中的小水珠,但因为内心真善美的特殊存在,才会被流水溅起,在阳光下投射出光彩。(时事素材集中段)

兼济天下,以身报国,助民族复兴。晚晴重臣张之洞在科举中夺得探花,入仕为官,但在那个政治昏暗的年代,他没有和贪官、奸吏同流合污,而是积极推动洋务运动。他外争国家利益,却奉守对内“三不争”――不争名、不争利、不争文人之气。正是内心的高尚让他名垂青史。西北新疆那排屹立的左氏柳,至今仍向人们诉说当年左宗棠带领湘军收复失地的动人故事。左宗棠为收复失地不惜与李鸿章翻脸,带棺行军。若不是其内心那份特殊的报国情怀,那又是什么使一位老人晚年还在马背上征战呢?(经典素材集中段)

释放个性,少年青春无悔,献身国家建设。古来便有言:“少年强则国强。”这句名言激励每一位少年郎身怀报国之志。我们是时代的主人,也是建设未来的“微观结构”。唯有释放个性,完善自身,才能使每一个结构都坚不可摧。北大学子周浩上技校,致力于发明创造;感动中国少年何h,捐献自己的器官,救治他人。释放个性,我辈当图强。(经典素材与时事素材“混搭”集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