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问卷调查报告(精选5篇)

  • 图书馆问卷调查报告(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数字资源具有功能强大的检索平台,不受时空限制,支持多用户使用,而且容易电子编辑,传递迅速,以便利性和高效性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笔者根据多年在信息技术部工作的切身感受,报告了本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对数字资源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报告。 一、福…

图书馆问卷调查报告(精选5篇)

图书馆问卷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福建师大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数字资源具有功能强大的检索平台,不受时空限制,支持多用户使用,而且容易电子编辑,传递迅速,以便利性和高效性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笔者根据多年在信息技术部工作的切身感受,报告了本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对数字资源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报告。

一、福建师大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报告

福建师大图书馆首先购买的清华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在用户的迫切要求及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在仓山校区组建了数字信息检索中心,共有245台电脑,分为三个区,主要是多媒体培训教室、检索区和上网区。在2006年旗山新校区继续组建了540多台电脑的数字信息检索中心。为了吸引用户充分利用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在数据库电子资源检索区实行优惠收费,并配备资深馆员专门负责解答用户在查询数据库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在每个区,只要你点击IE都可以弹出我部为用户定做的本信息技术部网页,主要是指引用户进入数据库电子资源、外语、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有益的导航等。为了满足用户教学和科研学习的需求,近年来我馆积极购买了各种中外文论文数据库,自建一万多条的随书光盘数据库和本校的硕博士论文数据库。

随着电子资源的进一步发展,图书馆的业务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增加横向联系。开展用户需求为中心的信息资源开发,参考咨询服务,知识领航等项目上。福师大图书馆信息技术部主要由原有的信息部和技术部合并在一起,有专深的信息咨询服务专家,又有图书馆业

务深厚的技术高手,由他们的传帮接代下,并根据图书馆网络的进一步扩充,,招收计算机

网络人才,强大了图书馆网络配置管理能力以及图书馆的数据服务器的配置与维护,并创

造很多机会让他们不断开创很多技术先河,有随书光盘挂接在书目数据库,先压缩再上传上

服务器的书目数据电子资源链接上,对随书光盘的网络化管理做了一个跨越式的进步;对

硕博士论文建库,将论文统一PDF格式,利用清华的TPI技术进行网络提交的改进,使硕

博士论文数据库规范化、标准化和安全保密工作做得更好。要想完全满足读者的需要,我馆积极建立馆际联系,于08年引进馆际合作系统,由计算机网络专家组装馆际合作系统,信息咨询专家负责使用,使馆际互借传递取得规模化的发展。同时积极加入高校馆际合作QQ群,使馆际合作工作实时高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如我馆在查找论文被SCI、EI数据库收录的情况时,由于我馆没有这些数据库,需要和厦大联系,这时通过QQ可以实现第一时间获得用户被SCI、EI数据收入的电子资源。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主要是通过图书馆主页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为图书馆的各种电子资源编制指南性资料,并链接到图书馆主页的显著位置,同时放在相应电子资源简介页,积极开展各种电子资源的使用培训,把培训课件放在主页上,开设一个网上课堂的栏目,提供电子资源专题咨询服务,在网页的每个电子资源的入口提供网上咨询的入口链接。

随着大学城联盟建设的发展,一个区域需要建立负责电子资源建设的专门机构,对各成员馆的电子资源配置及达到支持和加强电子资源利用的目的,进行统一指导,统一规划,实现联合保障、利益互补的务实合作,各馆要根据区域内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计划来进行本馆的数字资源建设,从网络整体实施数字资源的合理配置,来整体建设区域内高校数字资源保障系统。

二、福建师大字资源利用问卷调查报告

研究用户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情况,对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上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是08年在旗山校区来馆用户对数字资源利用的问卷调查报告。

通过问卷调查,对图书馆目前购买的数据库资源的满意度达到74%,满意度是比较高的,但是还有17.8%的用户对数据库资源不了解,说明有接近两层的用户基本没用过数据库,图书馆对数据库的宣传做的还不够。这主要是因为新生刚入学,对数据库或电子图书没有什么概念,所以要加强对新生的电子资源的利用教育,图书馆通过网上通知、主页宣传、检索培训及学科联络员深入院系宣传等方式积极宣传和推广电子资源及其服务,让他们第一时间认识图书馆有丰富的电子资源,了解电子资源的轻松好用,掌握电子资源的各种基本使用方法,为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

通过问卷调查,用户使用电子资源的主要地点选择在图书馆的占54.6%,说明图书馆是电子资源的主要利用场所。我馆已积极配置七百多台电脑组建数字信息检索中心,提供给来馆的用户检索电子资源,基本每天都会坐满,排队现象常有发生,利用率很高,所以要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素质,要加强对网络系统、计算机系统和资源服务器、用户终端的配置等升级改造,加强网络计算机病毒的防控,使读者检索效率更高。

通过问卷调查,读者利用电子资源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作业、撰写论文和科学研究,三者分别约占三层,所以我们要从这三方面入手,首先从专业教师的教学大纲开始,在新生入学的就有意识的布置利用电子资源完成作业的题目;其次是积极开展毕业生利用电子资源撰写毕业论文的讲座;第三可以选派学科馆员针对某个课题项目开展数字资源的讲座和培训。

通过问卷调查,用户不利用或不常利用电子资源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占40%,需要但使用有困难占26.6%,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应该加大对电子资源的宣传培训,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实现数字资源的宣传培训,不仅每台电脑开机首页设置为图书馆网站,在学校主页的新闻栏目上报道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培训、数据库试用信息,在图书馆的主页上提供各种数字资源的导引、使用指南以及各种数字资源的培训课件;也可以通过学科馆员制度来实施针对性的宣传培训,利用学科馆员与具体院系读者直接见面机会多的优势尽心尽责做有针对性的数字资源宣传培训。

参考文献:

[1]张金凤,刘柏嵩.区域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整合模式研究.图书馆论坛,2008,(3)

[2]王红.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利用率探讨.图书馆论坛,2007,(3)

[3]董文鸳,吴娟仙.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研究 以嘉兴学院图书馆为例.图书馆建设,2008,(9)

图书馆问卷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服务;问卷设计;服务模式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信息社会,现代企业发展迫切需要科技信息服务给予支撑。但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将自己的服务对象局限于本校教学与科研,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非常有限,因此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信息社会化程度是当前面临的难题。

一、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

1.信息服务模式的内涵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指高校图书馆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区域和特定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以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为目标的信息服务的各种基本方式的总和,它反映了信息服务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及相互关系,是对各要素的组成、彼此关系程度和作用方式的抽象概括。

2.信息服务模式的特点

(1)信息服务个性化。高校图书馆信息用户的发展已经突破高校范畴,面对众多的客户群,信息服务必须运用市场细分的手段对信息的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按用户或用户群的特点来组织信息资源,创建个性化环境,另一方面针对具体用户要进行所供信息的反馈和服务评价效果的跟踪,从各个环节培育自己的独特的竞争优势。

(2)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手段数字化、网络化。随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的发展,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的存在媒介正不断数字化,网络化;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使这种信息资源从咨询手段到获得途径都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了信息远程快速交流和传递成为现实,使可获信息的时效性得到了保障。

(3)信息服务平台社会化、联合化。首先,服务对象除“高校范畴”以外,社会经济实体和非经济实体等一切具有信息需求的客户都成为了潜在服务对象。其次,是馆藏资源的社会化,随着高校图书馆服务群范围的扩大,所需信息的多元化、专业化程度日益增强。高校图书馆若想跟上信息社会化的大潮就必须优化乃至突破现有馆藏,面向社会,拓展虚拟馆藏,广泛利用社会咨询信息源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咨询需求。

(4)信息服务成果的公开性和保密性并存。随着在高校图书馆面向企业进行信息服务层次的加深,势必会出现服务成果的知识产权问题。对于那些未涉及企业切身利益的大众化服务成果可以链接到图书馆网络主页上,对于其他一些特有的研究性成果,可与企业签订服务成果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方面的协议,根据协议或经对方正式认可决定成果公开的时间和内容的公开程度。

二、企业科技信息服务需求现状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向高校和企业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30份,问卷回收率86.7%,收回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14份,其中高校问卷54份,企业问卷60份,有效率为87.7%。可见本次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与有效率都很高,此外根据相关分析的分析方法要求,样本数量要大于30个,同时样本数量至少应为提出变量的3~5倍,因此收回的有效问卷数能够满足分析要求。本文的调查问卷主要用于考察企业对信息服务的需求现状。

1.企业科技信息资源需求状况

根据受调查企业对各类信息需求情况调查结果统计(如表1所示),企业目前需求的前三位信息资源分别为: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和产业政策信息,出现频率分别为57.5%、50%和42.5%,说明市场化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政策信息是企业目前急需的前沿信息;其次,产品信息和经营管理信息出现频率各达40%,也恰是企业自身生存能力竞争的体现;而竞争对手信息和人才信息频率也各达37.5%和22.5%,总体上反映了企业竞争情报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2.企业科技信息的获取渠道

从企业获得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如表2所示)来看,当前企业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和本公司自有资源查询的比例最高,分别为92.5%和65%,通过会议、专业情报机构、行业收费网站和公共图书馆获取比例较低,分别为20%、22.5%和22.5%,而高校图书馆和注册专业数据库分别为7.5%和10%,这一情况令人堪忧,因为它从侧面反映出企业获得的信息大部分为公共资源,信息价值相对较低,而真正能提供深层次的、高价值的专业情报机构和具有丰富信息资源的高校图书馆使用率较低,说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远不到位。

3.企业对科技信息服务需求的方式和内容

(1)企业信息服务需求方式。企业信息服务需求主要方式有图书期刊借阅、电子阅览室阅览、网络注册使用、委托检索和查新服务等,通过对企业信息服务需求方式调查(表3),网络注册使用、电子阅览室阅览和图书、期刊借阅频率分别为70%、55%和45%,说明企业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尤其是远程电子资源需求意愿强烈;企业对能体现当前校图书馆现代化服务能力的委托检索和科技查新等服务领域使用频率却不高,只占30%和35%,这一方面说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专业水平较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企业对高校图书馆的利用和认识远远不够,这也正是当前高校图书馆面向企业科技信息服务需要解决的一个瓶颈问题。

(2)企业信息服务需求内容。企业对信息服务内容需求主要包括定题情报推送、产业动态与技术跟踪、政策信息推送、专项情报调研、行业研究报告、竞争情报和专利专题分析等,通过对企业信息服务需求内容调查(表4),其中产业动态与技术跟踪、行业研究报告和政策信息推送的需求频率位于前三位,这说明当前企业最关注的信息需求已经上升到运用宏观眼光,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考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其次,企业对专项情报调研、专利专题分析和竞争情报咨询现实需求,表明企业开始向专业化信息领域进行信息挖掘,这也给高校图书馆拓展社会化信息服务带来了机遇。相比之下,企业对定题情报推送服务需求仅占企业信息服务需求内容频率的17.5%,目前还处于成长期。这主要是由于该项服务不仅需要企业和高校图书馆深入达成共识,还需要专业人员、资金、知识产权等方面深层次的合作造成的,然而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在需求和蕴藏着丰富社会价值的信息也恰好位于该服务领域。可见,该领域无疑会成长为今后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社会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面向企业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高校图书馆面向企业信息服务当前仍处于成长阶段,却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高校图书馆面向企业信息服务模式大体可以从两方面人手:基于传统信息服务的社会化信息服务模式和基于信息用户的社会化信息服务模式,对于基于传统信息服务的社会化信息服务模式,本文认为应该进行全面优化,而基于信息用户的社会化信息服务模式

不断创立、创新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1.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

(1)“一站式”信息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面向企业“一站式”服务,即只要企业通过图书馆主页对所需的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检索,企业就能够通过链接二次文献信息资源库中已数字化、网络化的全文文献信息。高校图书馆要想提高一站式服务质量,需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提高馆藏资源全文文献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比例;其次,建立与企业面对面的友好交互的文献信息检索系统;最后,进一步拓展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传递途径和方式。

(2)远程网络服务模式。远程网络服务模式主要包括中外文期刊目录查询、在线书目查询、中外文献联机数据库、跨库检索和国际联机检索等相关的查询与检索服务。其服务主要内容包括:知识产权、专利专题分析、政策信息推送、产业动态与技术跟踪、行业研究报告、电子图书、热线讲座、热点问题讨论等远程信息服务;从技术层面讲就是把本馆数字化后的馆藏信息、特藏等文件放在可与企业客户终端相链接的服务器上,远程客户只要输入密码即可进入服务器享受其服务,这无疑方便企业用户随时随地下载。

(3)网络电子资源导航服务。随着学术性网络电子资源逐渐增多,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对中、西文数据库的引进比例增加,另一方面经调查发现当前企业用户对文献检索具备熟练程度的只有10%,可见广大用户文献检索能力不强。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优化现有网络电子资源导航系统,使其具备良好的人一机交互能力。网络电子资源导航系统不仅要提供电子文献、电子期刊、各数据库的导航服务,而且还要提供相关题名、学科、作者、机构、出版年等检索和电子期刊的全文链接服务,确保检索效果的快速、准确。

2.基于信息用户的社会化信息服务模式

(1)直接途径。就是直接面对最终信息用户,围绕调查、分析最终用户的信息需求来进行信息产品、信息服务的开发和营销。在一定时期内主动地、连续地为用户提供对口的文献情报服务。其特征就是通过定向跟踪,把技术信息及时地、准确地传递给特定的需要者,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报信息的效用。目前国内大部分图书馆是通过直接途径提供信息增值服务的。

(2)间接途径。就是在图书馆与最终信息用户中间存在一个中介组织,图书馆通过中介组织了解最终用户的信息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开发,对最终用户的营销活动也需要中介组织参与和帮助。这种途径主要适用于专业性较强的非综合性大学,能够利用本行业的中介机构,一般以行业协会、工业协会为平台,整合行业高校、信息单位、科研院所、文献资源,建立本行业技术信息系统,为内部全体会员为对象开展科技文献信息服务。

(3)深化学科馆员服务功能,构建专业服务团队。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的用户是一个极为庞大、信息需求差异极大的用户群体,单靠图书馆自身的人力资源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拓宽和深化面向企业信息服务模式,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已经着手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目的在于通过融合高校各专业领域人才,构建专业团队这一服务平台,确保并提升自己的服务效益和质量,为图书馆面向企业开展文献信息服务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保障。

图书馆问卷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

一 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的现状

为了解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的信息、素养情况,笔者进行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的问卷设计是把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培养目标。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78份,有效问卷278份。其中,大一问卷89份,大二问卷71份,大三问卷66份,大四问卷52份。调查对象是山东省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包括大一至大四四个年级。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1 信息基本知识情况

作为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它说明人们对信息技术的了解程度,而且通过了解与掌握这些知识,人们对于信息技术的意识、情感以及伦理道德也可以得到巩固与加强。

为此,笔者设计了相关的题目对学生掌握信息知识的基本情况做了了解。调查表中所涉及到的“不了解”、“了解一些”和“非常了解”分别是指没听说过或者根本不了解其内涵、听说过和大概了解该名词的内涵、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该名词的内涵。

从上面的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对于信息基本知识的掌握表现得非常缺乏,除了能比较正确地认识计算机病毒外,对知识产权、网络知识产权、期刊索引格式、隐私权以及网络安全法规这几个知识点非常了解的均不超过8%。信息作为信息社会的三大主要资源之一,其基本知识的掌握必不可少地成为学生的知识结构部分,相关知识的缺乏将直接影响到信息能力的发展。

2 信息能力

本研究从“信息源选择”、“信息查找途径”、“检索技能掌握”、“寻求帮助途径”以及“信息获取经历”等四个方面对学生信息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

(1)信息源选择

信息获取能力首先表现为了解和熟悉各种信息源,对信息源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获取的全面性。在问卷设计部分已经提到,笔者采用了多种划分标准来对信息源进行划分。“与同学交流”、“老师指导”、“专业会议或学术报告会”属于非正式信息源;“纸本中外文图书、期刊”、“电子中外文图书、期刊”、“学位论文”则是记录信息的不同出版方式;“专业数据库”、“专业相关网站”是按信息记录的形式、载体、传播方式不同而划分。

从调查结果得知,被使用最多的信息源是“专业相关网站”,占18.5%,其次为“专业数据库”,占17.7%。其它依次是:“电子中外文图书、期刊”占13.4%,“与同学交流”占12.7%,“老师指导”占10.9%,“纸本中外文图书、期刊”占7.2%,“学位论文”占5.1%,“专业会议或学术报告会”占4.2%。

总体上来看,除“专业会议或学术报告会”、“学位论文”等一些比较重要的学术信息源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以外,调查对象的信息源选择还是比较丰富的,分布也较为平均。另外,还可以注意到,传统的纸本图书、期刊所占的比例已经降低,相比而言,调查对象更倾向于选择电子信息源。

(2)信息查找途径

针对上面调查对象选择的不同类型的信息源,检索方式自然也不同,笔者以常见的三种作为选项。

调查结果显示,了解信息源选择的整体情况为:“查询图书卡片目录”占33.7%,“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占30.8%,“检索网络数据库”占23.2%。

(3)检索技能掌握

能否以自己事先制定的检索策略,通过多种渠道、多角度、高效率地搜集到所需信息,是衡量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的重要标志。

在利用数据库或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时,如何构建检索策略以提高查全、查准率则集中表现在检索技能掌握上。在本研究中,笔者给出“布尔逻辑检索”、“截词检索”、“位置检索”、“词组检索”、“限制检索”、“高级检索功能”以及“控制词表”等7个选项,要求调查对象选择曾经使用过的检索技巧并指明其使用频

率。结果显示,“限制检索”和“布尔逻辑检索”是较为常用的检索技巧,“位置检索”、“截词检索”以及“词组检索”则使用很少。

不过总的来说,调查数据表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调查对象对检索技巧的利用率并不高。访问中那些表示较少利用检索技巧的对象被问及原因,答案有两类:一是对这些检索技巧不熟悉,甚至有些根本没有听说过;二是认为简单检索已经可以基本满足自己的检索需要,没有试过这些检索技巧。检索技巧的功用是毋庸置疑的,实践证明它们对节省检索时间提高检索精度非常有效。

(4)信息获取经历

图书馆作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阵地,那么,学生在获取信息方面存在哪些方面的困难呢?结果显示:有24.9%的学生不熟悉图书馆的馆藏分布信息,26.38%的学生不会利用检索工具,24.5%的学生认为图书馆馆藏文献不足,而有18.4%的学生不知道如何检索自己所需的信息,每一项都占了较大的比例,而每一项的情况都因年级的差异而不同。结果如表2显示:

二 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

1 信息资源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拥有相对丰富的馆藏资源,随着电子出版物的出现,高校图书馆又在积极建设数据库和引进电子图书、网上报告厅等电子资源。由于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各高校图书馆都建有电子阅览室,高校图书馆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手段正在向计算机化、网络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学生在图书馆里能查找到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也能培养自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2 信息专业人员的优势

随着学校的发展,大批具有高学历、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进入图书馆工作,给图书馆注入了活力。同时很多图书馆员积累了信息处理的经验和导读能力,他们是读者的良师益友,能根据学生不同的信息需求提供不同层次的信息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3 现代化的配套设施的优势

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现状看,大部分图书馆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手段,开通了文献集成管理系统,并通过本馆局域网与国内、国际互联网连通。同时,建立了电子阅览室、馆藏书目数据库、馆藏信息资源网上查询联机数据库等。

三 高职院校图书馆培养读者信息素养的策略

1 充分利用评估这个发展的契机,加快高职院校图书馆及馆员信息素养教育

评估是高职院校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进一步发展,提高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要通过评估,拓展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手段,真正做到为教师教学、为学生学习服务,达到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要通过评估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使图书馆员成为知识的中介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当好知识的交流者、传播者。

2 开展新生教育

刚入学的新生一般信息意识比较淡薄,不知道如何获取信息。高校图书馆应以他们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能力。对初次使用图书馆的新生,应向他们重点介绍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和馆藏布局、规章制度、服务项目、《中图分类法》、联机公共目录(0PAC)查询以及电子阅览室的使用等一般知识,可以采取专题讲座和现场实地考察等方式,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笔者所在的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就是采取专题讲座和现场实地参观的方式进行新生教育,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 开设文献检索课

大二、大三的学生都面临着专业的深入学习和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教师也会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布置一些小的研究课题,要求学生撰写相关论文等。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图书馆就要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文献信息检索方法和技巧,掌握利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熟练利用电子阅览室查询电子文献获取信息的技能。笔者所在的学校就针对大二年级的学生开设了《文献信息检索课》和《档案管理学》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图书馆问卷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图书馆 文献采访

  1 读者需求调查的一些新方法

  1.1网上图书荐购

  采访人员将得到的电子书目数据转入本馆系统后,系统将数据到图书馆服务器上,读者通过图书馆网页上相关的新书荐购栏目,查看新书目录,进行荐购。采访人员通过系统荐购程序查看读者荐书情况,并进行统计,作为订购的依据。另外读者还可以通过留言簿或E-mail将网页上新书目录中没有的一些新书发送给采访人员进行荐购,同样可以作为采访人员的订购依据。

  1.2网上问卷调查

  将调查问卷常年放在校园网上或图书馆的网站上,感兴趣的读者会填写问卷。或者建立本校读者的E-mail目录,根据目前图书采访工作的需要和进程设计问卷,将问卷发送给特定的用户,比如经常参加图书馆组织的外采的学科专家、热心于图书馆建设的一线教师、各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学院行政领导、图书馆的热心读者及在图书馆勤工俭学的学生等。

  1.3 E-mail分主题函件送发

  采访人员要根据读者的学习或科研进程发送分主题函件,比如新生、新员工的入校荐言、新专业师生的专业书目推荐单、专业教师的最新教学参考书书目、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文献目录推荐。

  1.4 BBS讨论

  这种方式特别适合单一主题的讨论与交流,借助于校园网上的BBS,图书馆不需要专门的软件系统和技术维护,就能基本做到与读者的随时沟通,作为公告牌的BBS在高校具有特殊的地位,分类分主题的话语空间中活跃在BBS的人群一般是图书馆的热心读者。读者调查人员可将问题贴中BBS热门板上,就读者关心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比如考研图书、四六级考试资料、各家出版社的排名与评价,或者采访人员不太了解的学科与新热点发展动态向读者进行请教。

  上述读者需求调查方式还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优化:(1)设置一些更详细的个人信息,如选书的书签功能,可以让每个用户能够查到自己上次的选书记录。再如,对登录读者身份自动进行界定并记录。(2)读者问卷调查工作,通过计算机设置对网上问卷的填写权进行IP限制,以防止网络用户恶意填写造成的数据失真;另外,对读者身份、学科类别进行较详细的规定。比如要填报者注明自己是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自考生或校外读者,所在学院、专业系别和年级,细化身份要求可增强填报者的真实严肃感。(3)问卷内容要设计得简单扼要,项目不必太多,问题设计要科学精准,能够让人通过回答问卷反应问题,切忌A选项与B选项的含义模糊与模棱两可,以免让答卷人感到浪费时间。(4)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馆藏数据的多方统计工作,如拒借率、流通率、预约情况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有助于采访人员了解馆藏利用情况,从而推测馆藏的适宜情况,以便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采购计划,并设法弥补馆藏缺失。

  新兴的读者调查方式的优点是扩大了参与图书采访意见征求的人群。传统方式下,采访人员只能将书目订单发放到重点读者手中,没有精力经常分发回收调查问卷,听取最大多数读者的订购意见。而从读者荐购的书目统计中,采访人员可以了解到所有读者对文献订购的要求及建议。这对于确定馆藏定位、馆藏结构及馆藏复本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而克服或减少采购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E-MAIL邮件上和BBS上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读者征订意见调查。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对读者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2 高校馆文献采集在实行招标制度下的一些新措施

  2.1多方对书商进行评估。订到率:尤其是一些重点出版社图书的订到率。图书馆可以采取每三个月、半年对前期订单进行一次回溯统计,对半年以上的未到订单要进行催缺;对一年以上的未到订单要进行原因分析,是否是取消出版?漏发

  订到率是判断书商实力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采购招标签订的是一个平均的折扣,但书商从各出版社获得的折扣却是不同的,一些有名的出版社因为销路好会压低折扣,反之亦然,销路不好的出版社则会提高折扣。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书商的天性,书商有可能因为折扣而选择是否给图书馆发书。因此,订到率的统计尤其要注意一些折扣低的出版社的图书。到书周期:主要指预定图书的到书周期。图书馆可以采取每三个月、半年对前期订单进行一次统计,计算出平均到书周期。单批出错率:每批分别统计,累计后计算出平均值;退书方便程度:供书方责任退书或是无条件退书。数据质量:包括采访数据和编目数据与本馆要求的符合程度及使用起来的方便程度。折扣情况:在平均折扣的上或是下。

  2.2在保证采购质量的前提下注重经济效益的原则。如果将招标采购的注意力只集中在购书折扣上,而将更为重要的选择指标,如到书时间、到书率、订准率及其他服务忽略,那将顾此失彼,显然不妥。

  2.3标书制作中关于招标项目内容与要求至关重要。要求书商们出具营业执照、注册资金、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等书面材料,要求书商们提供全年可供图书专业类别、品种和业务往来的出版社名单,及在本地区的大学图书馆用户名单,从中可了解其业务范围和规模等,对各书商进行全面评估。要求书商们提供的服务指标主要有:(1)采访数据。要看提供的电子征订书目的数据格式是否与本馆采访系统相匹配,以及数据覆盖面如何,是否及时更新等。(2)到书率、到书时间。到书率和到书时间反映书商的供书能力和工作效率。一般要求,现购图书到书率不得低于95%;预订图书到书率全年不得低于85%;(3)订准率。要求书商严格按图书馆的订单发书,防止任意搭配不需要的图书。(4)编目数据。要求数据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及本馆的编目细则。(5)收与退货的规范。(6)购书折扣百分比。上述指标涉及采购流程全过程,关系到采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应综合考虑,而不应仅依靠单项指标来评议。

  2.4经常主动与文献供应商联系,做好监督工作。采编加工服务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流程长,程序多,其间难免会有一些未能预计的新情况、新问题出现。这就需要文献采访人员主动与中标的文献供应商加强沟通,加强督促检查的力度,随时掌握情况,遇到问题,尽快拿出解决的办法,以避免走弯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方晓娟.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调查方式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05(1).

图书馆问卷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 课外阅读 素质能力 调查分析

[分类号]G252.17

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素质应是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姚伯岳老师在2009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传统经典阅读与网络数字阅读分会场上,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报告《回归传统,呼唤深阅读》,告诉人们:要想成功,请深阅读吧!报告列举了于丹、易中天等通过深阅读一本本经典著作而走向成功的实例。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答记者说:“许多国家都把全民阅读作为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措施,通过国家行为加以推动。一个国家国民阅读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影响到全社会的总体文明程度和创造能力”。可见阅读不仅关系到个人,而且关系到社会。

1、不同高校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

国内不少学者对几个年代大学生阅读都作过调查,认为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的十几年,大学生从读文学经典到读西学、国学等学术著作,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注重跨专业读书、实用性读书,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浅阅读”越来越时髦。正如姚伯岳老师所说的那样,推崇传统和深阅读绝不是排斥网络,只是网络阅读容易导致浅阅读。而传统纸本阅读以及深阅读却能将阅读者带入神凝的境界,从而提高个人的学养。针对现在大学生个人素质与课外阅读关系如何,相互之间是否有所影响这一问题,本课题组展开了调查,从2009年5月开始分别以问卷、暗访和跟踪调查等形式,同时结合不同层次高校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进行分析对比,说明素质不同,阅读水平、表现不一。

1.1 校内几次阅读调查

课题组2009年5月对在校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全校发放问卷500份,覆盖文理学科,注重高低年级搭配、男女生比率等,尤其重点调查了历来年考研升学率较高的2个院系。涉及到学习、阅读方面的调查结果为:每天用于自习0-2小时的学生310人,3-4小时的148人,5小时以上的42人;双休日一半时间用于学习的151人,少部分用于学习的218人,大部分用于学习的92人,几乎不学习的36人,全用于学习的3人;关于“一学期读了几本专业参考书”这一问题,一本没读的120人,2-3本296人,4本以上84人。另根据外借系统统计,近3年,年借阅量在5册书之内的人数逐年增加,而年借阅量多于51册的人数在逐年减少,如表1所示:

2010年5月份又进行一次全校性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0份,有效问卷1857份。在回答“最希望去的课外学习场所”时,83.09%的读者选择“图书馆”。在回答“来图书馆的主要目的”时(此题要求读者选择项目不能超过两个),“自习”被选择1352次,“借还书”被选择928次,“阅览图书”被选择400次,“使用电子阅览室”被选择251次,“阅览报纸期刊”被选择205次。在回答“来图书馆学习的频率”问题时,70.02%的读者选择“经常来”,29.18%的读者选择“不常来”,0.81%的读者“未来过”(第一次来)。在回答“使用图书馆网站”的情况时,65.23%的读者选择“不常用”,10.08%的读者选择“未用过”。在回答“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情况时,63.63%的读者选择“不常用”,17.94%的读者选择“未用过”。

分析上述问题,笔者发现,学生读书首选去“图书馆”,但去的目的主要是“自习”,被调查者中多半人不进图书馆网站,不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未使用过”电子资源的比率中,有不少高年级学生。

问卷调查500人中,在回答“上网主要目的”(多选题)时,选查资料的283次,看电影的190次,聊天的171次,游戏的102次。但课题组2010年3-5月三个月期间,在电子阅览室使用高峰期随机暗访调查10次,150人座位的电子阅览室,平均每次:看电影47人;玩游戏的35人;聊天的23人;这三项娱乐合计105人,其他查资料、学习等45人,不到三分之一。暗访调查与问卷调查结果有出入,当然不排除有些学生是边娱乐边查资料等情况。

通过以上几次对本校在校生的调查发现,一般本科院校学生阅读量在减少,上网学习查资料也为数不多,在多种因素诱导下形成的功利行为,使学生耐不住不能立竿见影的寂寞阅读。一方面由于各种考试缺乏课外阅读空间;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占用了课外阅读时间,加上主观和客观的干扰,如惰性,那些即便有阅读理念又有阅读行为的学生,可能会遇到干扰,即便好书在手,也不愿意阅读;还有些学生很茫然,不知道课外该读些什么。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某一所高校。

1.2 不同层次高校大学生阅读调查

2009年11月,中国新闻网发表了一份清华自查学情报告:清华本科生学习情况,采用完全随机抽样的方式。清华学生自查报告中,每周平均学习时间超过30小时比例的达30.7%。差不多3个清华学生中,就有一个每周学习7天。除上课外,自己学习时间每天超过4小时。

《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第9期发表了王秀平《北京市大学生学情调查报告》,调查对象为北京市全日制15所不同类型大学本科生。按专业分层进行抽样调查:重点建设院校的学生对“提高素质实现自身价值”有较强烈的要求,对学习感到压力大,学风相对好;一般院校的学生更多的是以“找到理想职业提高经济地位”为学习目的,就业压力大,考试作弊多,对自己学习状态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第9期周松青的《我国在校大学生读书表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对上海市在校1305名大学生的调查》,作者对上海市所有高校按一类、二类、三类大学划分,分别从其中各选一所大学作为获取调查对象的样本库,三种类别的学校在读书取向上存在显著差异:一类高校每百名学生每天读书时间要比二类高校平均多45.8小时;二类高校每百名学生每天读书时间要比三类高校多41.2小时。在学术类书籍的阅读上,这种分化进一步加剧,一类高校每百名学生每天阅读学术类书籍时间要比二类高校平均多86.6小时,二类高校每百名学生每天阅读学术类书籍时间要比三类高校多19小时。

《图书馆建设》2009年第3期发表了唐淑香等的《湖南省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与分析》,作者对湖南省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8所高校,包括师范、农业、林业、医学、商学、理工科院校及综合性大学进行调查,其结果是:近半数的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在1个小时以内。另外,还有7%的学生根本没有进行课外阅读,而且这一部分学生中,有的在问卷上特意说明没有时

间进行阅读,只是上网看一些新闻,或者不定期阅读,没有坚持每天看书读报的习惯。被调查者中有59.9%的学生平均每月阅读书刊1-4本,而阅读书刊本以下的占20.1%,有近80%的大学生平均每年阅读书刊少于48本。但在被调查的8所高校中,湖南农业大学和南华大学医学院的少数学生每月阅读书刊在15本以上。

从上述阅读调查发现,不同层次高校的学生因自身素质的原因,阅读情况表现不一样。一般高校大学生不阅读或少阅读所占比率超过被调查对象的一半。重点高校比普通高校大学生阅读情况好。可中国一般高校的学生人数远多于重点高校,而爱读书的学生仅占少数,这样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素质越低越不爱读书,越不爱读书,素质也就越难以提高。

1.3 与国外大学生阅读情况对比

《读书,中国大学生比美国大学生落后几步?》一文中,美国加州州立大学Fresn0分校心理学教授勒范恩说:“在美国,大学生连读教授制定的读物都读不完,几乎没有什么时间读自己个人感兴趣的读物,更何况打发时间”。美国大学生平均每周的阅读量是500-800页。有一位美国作家生动地形容了美国年轻人的读书观,“你必须在某种限制下读书,阅读应当成为一种计划,成为大学生课程中的一部分,或者成为获取某一种学识的工具”。美国学生一旦决定要进大学,头一两年必定是通识教育,接下来的主修课程才真正需要你主修阅读,他们认为,如果没有和专业课程相关的阅读,光在图书馆看一些社会畅销书,何必费尽心思进大学呢?而中国现在的大学生随意性阅读居多。这种随意性阅读的结果,就如日本大前研一在其最新著作《低智商社会》中所说的:看“内容简单”、“即刻见效”之类的畅销书,“不用多考虑就能得到答案”,最终的结果是“停止思考”、“智商衰退”,整个社会变成低智商社会。所以阅读时间的投入和专业、学术类书籍阅读所占比重,最终将会转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也将决定学生的职业前景和未来能够走得多高多远。

2、阅读与素质之间的关系

一个家庭的文化是教养,一个民族的教养是文化。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方式是读书,家长带头读书,孩子自然会仿效,书香传递,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良性循环。在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方式也是读书。腾矢初在上海图书馆的讲座《读书与人生》中说:“求知”最好的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可以锻造一个人,它可以提高一个人全面的修养,所有看书多、涉猎广泛、学养深厚的人都是知识丰富的。知识丰富,综合素质强的人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人格的魅力,有人格魅力以后就会有一种凝聚力。“阅读与其他知觉不同,必须通过学习及个人重构才能够掌握,其本质属性不依赖于直接的感官输入,而通常取决于每一位读者的智力水平及早期所接受的训练”。

所以阅读是通过个人的思考和感悟,将知识、技能、能力逐步内化为素质。这个感悟的过程也就是内化的过程,当知识、技能内化为个人品质的一部分,并具有个性化、人格化特征时,那么人的素质也就形成了。而个性化、人格化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阅读又是一种积累能力,呈几何级数递增”。也就是说,学生经过知识的积累或技能训练、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熏陶以及自我感悟,逐步改变自己的态度倾向、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看待世界的眼光,并把它们内化为个人的思想方式与思维模式,形成认知世界和处理事物及其关系的新图式,这才是素质。

“知识是载体,是基础;能力是展现,是升华;素质是核心,是智慧的结晶。掌握知识是提高能力和素质的前提条件,没有渊博的知识,不可能有很强的能力,更谈不上良好的素质”。所以真正有素质的人,他们无不博古通今,对中外文理知识有着良好的理解;在交流的时候,他们的信息流量很大,沟通能力很强。

3、阅读提高个人素质

从对九江学院历届读者之星(前10名读者)的跟踪调查可看出,读书多的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比较强。如:①化学化工学院B0681班一学生,所学专业是应用化工技术。2007年度借阅图书260本,2008年度借阅图书285本。两年读者排行榜居前位。现就职于广州标协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从事企业管理咨询业务工作。领导非常器重,获得用人单位好评。②外国语学院B0636班有位学生,2007、2008年度借阅图书分别是212册、205册。在校期间学习成绩良好,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进出口业务的一般流程,并能够缮制各种外贸单证;熟悉涉外工作常用礼仪;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现在深圳AClGR0UPCHINALTD.工作,在回访毕业生时,该单位领导特意表扬,说是来年有像这样的毕业生可推荐去他们单位。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如法学院A0513班一位学生,3个年度借阅量排行榜均在前l0名,为专升本学生。在校表现很好,曾是班长;勤奋好学,成绩优秀。她非常重视英语方面的学习,课余时间常去英语角锻炼口语,也常与外教进行交流。因外语非常好,现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还有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文传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的一些学生,当年都是排行前10位内的读者,有的甚至是2008年度读者排行榜居首位的(借阅图书316本)。对这些同学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读书的多少与日后从事的工作会形成一定的正比关系。当然找到一个好工作,并不代表素质高,因为素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在工作之后依然要坚持学习,才能使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

新东方教育培训研究院院长王强,当年在北大读书时就将每月发的20余元生活费一分为二,一半用来买书,一半用来买饭菜票。王强说“我这个‘书痴’重在求知,培育自己的心灵。”现在的王强是北京所有书店的超级VIP,隔两三天就会跑一趟书店。家里藏书有5万余册。由于书香门第的熏陶,从小就酷爱读书,所以成就了他新东方的教育事业。

4、改善阅读情况的相关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不难看出,阅读与素质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2010年我国国民年人均阅读图书只有4.25本。而同期发达国家的人均年阅读量都在10本以上,以色列、丹麦、瑞典等国甚至高达四五十本。单就中国人均阅读量而言,中国的确面临着‘低智商社会’这样的危险。因此,笔者呼吁业界要采取相关措施改善不令人满意的阅读现状。具体可从以下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学校。一是调整课程设置,如通识课的课时与专业课课时比例不协调,甚至是主次颠倒,导致这些本科院校的部分学生,前两年不知道该看些什么书,缺少专业课教师引导,后三学期有专业课,可课程太多,又缺少时间进图书馆看书。二是狠抓教风与学风,教师的引导点拨非常重要,对学生注重用“好读书”、“学习标兵”等典型激励和带动良好学风的养成。三是硬性规定教师必须为学生开出本专业的书目单。四是采取强制性阅读措施,如不少高校规定学分形式等。


图书馆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图书馆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